首页热门推荐 户外 我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知多少

我国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知多少

作者: 谢漪珊/山野    2016-12-02 14:31
在我国,登山健身步道是指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健身为目的的步道。从2009年我国第一条登山健身步道在浙江宁海落成投入使用,截至2016 年9 月,我国已建成的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共有14 条,总里程达到1181 公里。

其中,2016 年1 月至9 月,已经竣工的步道有1 条, 长度为50 公里; 另有8 条在建的步道和10 条即将动工建设的步道,总里程预计将会增加1325公里,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2009 年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开始建设至今的总里程之和。


步道连接郊野与城区,是设施完备的是户外健身房。

如今,这些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示范工程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每天在步道上开展徒步、登山活动的人数多达上万人,全年参与总人数超过百万人次。

在参与人数逐年攀登的同时,相对应的是“零事故”的安全统计。中国登山协会户外部主任张志坚表示:“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为广大爱好者提供了安全、科学、环保、规范的登山健身场地,截止到目前,在已经建成的步道上开展活动,没有出现任何安全事故。”

完善的系统与多样的功用

顾名思义,登山“健身”步道,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使运动的损伤最小化、使运动的效果最大化。事实上,减少户外事故、提供安全的健身场所还远远不够,带给参与者身心愉悦的美好体验、传播科学环保的户外理念和综合高效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都是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功用所在。

一旦涉及“建设”,人们往往会想到“人工设施”,无尽的台阶、刻意的景观,在旅游景区并不少见。而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的路线设计,则更多体现了“润物细无声”的自然风格——适应自然的地形水文条件,不破坏自然景观,尽量充分利用和改造原始的山路、古道、机耕路、防火隔离带、运河等原有的历史性路径。


步道建设体现着“润物细无声”的自然风格

在实际建设过程中,完整的步道系统由四个子系统有机构成:其一是路面子系统,包括步道的坡度、路面材质、宽度、长度、排水等等,都有详细的标准;其二是后勤保障子系统,包括指示牌、路标、路书、服务站、供水、露营地、食品提供、停车场、集散中心等;其三是环境保护子系统,包括垃圾站、厕所、生态施工(尽量不动原生态;尽量用原地的材质来修建辅助道路,尤其不用外来的水泥、石板;将施工时动植物的影响降到最低);其四是救援子系统,具体指救援站、紧急避难所、求救电话、常设救援队等。这四个子系统正常运转,协调配合,才能使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充分发挥“为游客提供休闲健身、生态旅游、自然体验、环境教育、景观欣赏等功能”,同时使之“具有自然人文资源或景观美质”。

特殊的“道”与示范的“路”
作为登山徒步的“道”,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显然与旅游道路和交通道路等截然不同,而这种特殊之“道”选择了一种最直观的展示方式——示范工程,意在取其精华,便于推广。

“按照建设中的人工干预程度,我们将步道分为ABC三级,作为示范工程的步道总长度介于25 至35 公里之间(基本上是一个人一天的徒步距离),其中ABC 三级步道都要有,且每段不少于5 公里。”张志坚举例介绍说,“11 月6 日河南省首条国家登山健身步道在信阳新县正式授牌,该条步道整体规划达1000 公里,而作为示范工程接受验收的只是其中一部分。”


步道良好的路况、安全规范的配套设施,丰富多样的景观,吸引了众多赛事公司前来办赛

通过举办步道联赛,对步道进行全面的检测和验收,是中国登山协会从2016年开始实施的新举措。5 个不同组别,分别完成山地竞速、识图做任务、发朋友圈集赞赢积分、户外知识问答等多种体验。步道联赛让静止的步道“活”了起来,充分发挥了步道的多重功效,也以步道为媒介,对传播普及登山户外知识、扩大社会影响起到了推动作用。

工作流程与存在问题
目前,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设绝大多集中在中东部地区,尤其是浙江、安徽湖北等地,其中仅浙江一省已经建成的步道就有4 条,总里程共735 公里,占全国已经建成步道总里程的六成以上。最近,以河南为代表的中部地区也出现了建设高潮,西部地区相对较少。

在某一地区建设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中国登山协会始终遵循着以下的选址原则:地方政府有建设的积极性;尽量选择在大城市周边,可以为更多的爱好者提供服务;交通便利;生态环境保护比较好。

从无到有建设一条步道,具体的工作程序如下:由地方政府提出申请,中登协派专家进行实地考察,签署建设协议,由具有经验的设计单位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和需求进行设计,中登协专家对设计方案进行评审,通过后开始建设,竣工之后由中登协专家进行验收,通过之后在步道上开展相应的登山户外活动(如步道联赛)进行测试,各方面都达到预期目标后予以挂牌。

总体来说,目前国内已经建成的步道质量良好,基本上满足了当地爱好者的需求,步道的设置按照科学、文明、安全、环保的理念,从根本上解决了户外事故多发的问题,同时为群众就近、因地制宜地健身、融入自然创造了条件。

但不可否认,目前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也存在着两个比较突出的问题:第一,在登山健身步道建设初期,有一些步道的选址欠佳,地点较为偏僻,修建目的不甚清晰,导致建成之后利用率不高,参与程度较低;第二,有些步道在建成之后的管理上出现了问题,“只建不管”的问题比较突出,由于步道大多是软路面、原生态,需要经常维护,面临长草、垮塌、被洪水冲毁等破坏,如果在维护、管理、环保等环节上缺失,势必会产生安全、环保等方面的隐患。


步道建成之后的合理利用与维护需要社会各界共同努力

现在,登山健身步道基本上是各地体育部门负责管理,未来理想的模式是形成开放式的管理体系,由政府主导(涉及土地、林业、环保、消防、治安等多个部门)、专业技术主体支持、社会广泛参与(步道修好之后交给协会、俱乐部来管理,广大爱好者既是步道的使用者又是维护者)。对此,国外有很多成熟的经验可供参考,政府提供一部分经费,用于开展活动和进行维护,在专业人员和机构的指导下,步道的日常管理、维护和运营由志愿者或民间机构来完成。

缘起、更新与展望
2009 年,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的建设最初起源于户外运动基地的设想;2013 年,美国国际步道大会为中国打开了一扇窗,发达国家对作为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设施之一的步道非常重视,其建设、使用、管理等方面的科学理念令中登协的与会代表茅塞顿开,改变在随后的国内步道规划与建设中逐步显现。

未来,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不仅要在登山户外运动开展相对集中的地方建设,满足大众需求,更重要的是要进行区域联网,进而实现全国联网。目前,在大别山地区的步道已经能够形成跨区域、打通行政区划的步道网路,将健身、旅游休闲结合起来,在步道上开展的多天活动涉及营地建设、户外装备、通讯设备、后勤保障等诸多方面,由此带来的体育旅游产业价值初现端倪。充分满足登山人口的健身需求,同时加大山地户外运动产业链投入,以登山健身步道为龙头的体育旅游目的地,相信将会比传统旅游景区更加具有吸引力。

与此同时,步道设计和验收人员的培训、设计公司的资质认证等都将逐步提上议事日程,让优秀的设计、建设公司择优竞争,步道出资方将有更多选择,中国登山协会将秉承第三方中立原则,进行评审和验收。“步道不再有示范工程,而是全国普及化发展,这是我们的最终愿景。”张志坚充满期待地说。

TIPS :国家登山健身步道系统
NTS(National Trail System)是国家步道体系的简称。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未来我国NTS 系统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目前借用NTS 专指国家登山健身步道,是指一个区域内所有登山步道的连接及其附属区域、设施的总合,其标准由中国登山协会制定,并向全国推广。NTS 详细规定了登山健身步道的路面建设标准、统一的标示系统、完善的安全保障体系、注重科学健身与环境保护,是目前我国登山健身步道方面较权威的综合标准体系。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