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1

主题

东北

踏着城市的脉搏漫步哈尔滨,听老建筑讲那过去的故事

查看:93584 | 回复:228
发表于 2017-5-17 14:39 显示全部帖子 | 只看本帖大图
说说这次旅行

这又是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没有事前计划,所以一路走来却有不少惊喜。
这些年走南闯北去了不少地方,偏偏没有去过东北地区。朋友是做南航团队机票的,正好有哈尔滨入,长春出的机票。说现在是淡季,你去那边走走完下你的东北梦也不错。可以说没有他就没有这次东北之旅。另外朋友圈里有不少哈尔滨和长春的朋友,或者曾经生活学习在这两座城市的朋友,多得他们的介绍,才能让我看到城市的原本独特性格,而不是类同于全国各大城市的样貌。

初春的东北,已经告别了雪花纷飞的日子,枪花江也渐渐开江。于是就没有像往常的游客那样去雪乡、漠河、冰雪大世界、长白山等这些地方。

在哈尔滨怕个城市住了一周,发现有很多值得细细品味的地方,处处都是历史走过的痕迹。走在街头,哈尔滨那高大的欧陆式建筑在细诉这两座城市的故事。回来整理照片,才发现这次的城市游记竟然不知不觉地拍成以建筑为主题的游记。

哈尔滨市中国近代历史上非常独特的一个城市,她有着不同寻常的成长过程和发展路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在这些纵贯中西,华洋交织的城市符号当中,哈尔滨的历史建筑以其独特的肌理,在中国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每一座老建筑都是沉默的历史,见证和记录了人世间的沧桑变幻。俄罗斯著名作家果戈里说:当歌曲和传说已经缄默的时候,建筑还在说话。

由于是城市游记,住在市中心的公寓,去每个地方都不远。所以就没有按日期来分了。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时间来安排游玩次序。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给我留言,或者加我微信也可以。

东方莫斯科——哈尔滨

飞机到达哈尔滨已经是夜晚,为了方便游玩,住宿选择在中央大街附近。这里交通方便,饮食方面也有很多选择。这次不想做个匆匆过客,而是想和当地人一样慢下来在这城市的阳光下漫步。所以这次决定住公寓而不是像往常一样住酒店客栈。这样我更能找到这个城市的生活气息。

哈尔滨,最早满语中叫做“晾晒渔网的地方”;1898年随着中东铁路的修建,占绝大多数的俄罗斯移民使城市初步繁荣起来。哈尔滨从松花江边的一个小渔村,成长为远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的战略要地。俄国人在道里,南岗兴建筑房屋2千多所,包括东正教堂、铁路职工住宅和高级官员住宅以及当时西方正盛行的“新艺术”风格的官方建筑,如铁路系统所属的铁路管理局大楼、火车站、铁路局旅馆、商场、铁路技术学校、铁路商务学堂等。这些建筑构成了早期的俄罗斯建筑风格,使这座城市历经百年之沧桑,一直凸显出浪漫的气息和异国情调。哈尔滨留存了大量的俄罗斯建筑遗产,遍布大街小巷的美轮美奂的东西方建筑,更使哈尔滨享有“东方小巴黎”、“东方莫斯科”的美誉。
2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1.jpeg


哈尔滨这座洋气的城市里到处弥漫着西方的味道,不是说这里的人们打扮的有多西方化,而是说这里的建筑颇具西方的风格。早上起床,拉开窗帘,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的建筑便映入眼帘,一阵欧陆风扑面而来。虽经历过大拆大建的荒诞历史,如今的哈尔滨尚存四百多处老建筑,包括俄罗斯式、折衷主义风格、巴洛克风格和新艺术风格等。西方建筑史上最具影响力的建筑流派与建筑装饰风格,在这里几乎都能看到原型。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 近朱者赤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2.jpeg


这便是著名的中央大街,这样位置便利景观极佳的房间,淡季竟然只需要一百来块。真是超出我的预期。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3.jpeg


天气是极好的,下到中央大街闲逛,顺便找东西安抚自己饥饿的胃。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4.jpeg


中央大街始建于十九世纪末,起初叫“中国大街”,1925年改称沿用至今的“中央大街”。在西方建筑史上形成的文艺复兴、巴洛克、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等西方建筑流派汇聚大街之中,使得中央大街成为当时远东地区最为著名的街道。行走在其中,仿佛就是我数年前在伊斯坦布尔独立大街独自闲逛的感觉。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5.jpeg


1898年哈尔滨开始大规模地修筑铁路和城市建设,来自关内及邻省的劳工大量涌入哈尔滨,原松花江沿江地段是古河道,尽是荒凉低洼的草甸子,运送铁路器材的马车在泥泞中开出一条土道,这便是中央大街的雏形,于是中东铁路工程局将沿江荒地拔给散居哈尔滨的中国人,至1900年即形成“中国大街”意为中国人住的大街。在狭窄的街道两旁是阴沟,铺上木板,铁板,供人行走,在各十字路口架着木桥,走在这条大街上的是骡马驾驭的车子。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由于埠头区的建立,这里俄人的铺子也多了起来,牌匾多用俄文,他们经营杂货修表等,所以虽称“中国大街” 但两侧多为欧式建筑,商业也多为外国人经营犹如外国城市一般。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6.jpeg


中央大街与友谊路交口的公交车站都是欧式风格的钟楼设计。像这类设计的公交车站,哈尔滨还有好多处。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7.jpeg


1924年5月,由俄国工程师科姆特拉肖克设计,监工,中国大街铺上了方石,顿时显得华贵起来,当时中国大街上的外国商店、药店、饭店、旅店、酒吧、舞厅不计其数,其中道里秋林分公司、马迭尔旅馆在整个远东地区也是颇有名气的,在这条哈尔滨最时髦的街上,俄国的毛皮、英国的呢绒、法国的香水、德国的药品、日本的棉布、美国的洋油、瑞士的钟表、瓜哇的砂糖、印度的麻袋、以及各国干鲜果品均有出售,不亚于一个国际商品博览会。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8.jpeg


在中央大街靠北边的187号,是一座砖木结构的仿文艺复兴风格的浅黄色小楼,是哈市Ⅱ类保护建筑。建筑不但在空间布局有独特性,它的立面形式上也很有特点,面向中央大街两层,街角和街面都设有入口,而且长度很长,在立面上作了艺术处理,墙体的平行线与精致的托座屋檐线丰富和谐,组成了建筑的韵律和节奏感。 这座俄罗斯小楼建成于1914年,原为秋林商行道里分行,它是最早到中央大街落户的百货商店之一。提起秋林商行在哈尔滨很有名气,它后来的名称叫秋林公司。是沙皇俄国时,伊尔库次克城的商人伊万·雅阔列维奇·秋林在1867年创建的。他的青年时期参加俄国东西伯利亚总督穆拉维约夫率领的勘察队,沿黑龙江下游航行。是这一广袤千里的地域,开阔了他的视野,那沿途两岸茂密的森林,未开垦的黑土地,以渔猎为业的稀疏村落和地产的细软毛皮以及人文地貌深深地吸引着他。在结束勘察队工作之后,于1857年他就到这投身于经商活动。1900年5月他在香坊开办了分公司;1902年为扩大经营,由香坊迁至大直街,后来经多次扩建成环绕大直街、果戈里大街及阿什河街长达173米的大型商场。1953年苏联移交给我国政府,成为国营企业。
发表于 2017-5-17 14:43 显示全部帖子
9.jpeg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