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推荐 业界 报告:中国的水上运动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

报告:中国的水上运动产业规模究竟有多大

作者: 吉俊甫/体育BANK    2017-10-27 15:19
本文节选了《中国体育赛事价值报告2017》中关于水上赛事价值的研究,从水上运动公共政策、产业体系、发展路径进行了系统分析,为促进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第一节 我国水资源现状与水上运动的发展脉络

一、国家高度重视水生态资源保护
近些年,各级政府采取一系列举措保护水生态资源,践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实质上发展水上运动产业是一项积极统筹推进水资源与大众生态环境、水利建设与管理、休闲文化生活等跨界融合发展的举措,其意义在于以开展水上运动为途径,促进各区域水资源保护、改善和治理意识和效率的提升,以满足人民群众对水生态的享受,促进水上运动公共服务体系及产业体系建设。

二、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且分布不均衡
从自然状态基础环境分析,我国有除大陆以外的6500多个岛屿,分布在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濒临太平洋有长达18000千米绵长曲折的海岸线。我国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水资源总量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加拿大,名列世界第四位,占全球水资源的6%,但由于我国是人口大国,人均水资源量只有2300立方米,是全球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同时,我国位于太平洋西岸,地域辽阔且地形复杂,由于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很不均匀,造成了全国水土资源不平衡,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耕地只占全国的36%,而水资源量却占全国的80%;黄、淮、海三大流域,水资源量只占全国的8%,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水土资源相差十分悬殊。总之,我国水资源总量较大且分布不均衡,在创新思路的引领下,需要通过有效的手段保护水资源并使大众享受水生态。

三、我国水上运动发展规模和水平都还处于起步阶段
在项目分布上,水上运动涵盖帆船(板)、赛艇、皮划艇(激流)、摩托艇、滑水、潜水(蹼泳)、极限(冲浪漂流)、公开水域游泳(横渡)等项目,我国这些水上项目在社会人群参与规模、竞技水平上都与发达国家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国内缺乏高端教练指导,项目危险系数比其他项目大,专项器材价格较高且入门程度较高,参与人群对水资源要求较高等,这导致水上运动参与范围缩小且水平较低。

随着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休闲意识的增强,在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我国具有服务性质的休闲、旅游、教育、娱乐、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水上运动以旅游、娱乐、探险、竞技等为主要形式,依托于我国丰富的海洋、湖泊、江河等资源,为大众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使其成为健身休闲产业的重要支撑,并达到以水上运动产业促进水资源保护的目的。

四、移动水上乐园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较高
从国家召开十五大开始,就开始有了提高国民精神文化水平的想法,到现在国家大力提倡和支持的全民健身运动,也正是为了丰富国民的精神生活,提高整体国民素质的目的。除了体育健身之外,游乐行业面临的挑战是巨大的,从小型的超市门口放的摇摆机到大型的主题型欢乐园,游乐设备行业的公司老板们挖空了心思去研发新的国民游乐方式,直到水上乐园的兴起,水上乐园是国家和当地政府大力支持的游乐项目,不仅在锻炼中得到娱乐,也更能促进家庭、朋友的亲密关系。一到夏天各地卫视纷纷播出水上冲关节目,这个成了非常高收视率的一档节目,不到夏天,各地电视台就会行动起来寻找可以做水上冲关的合作商。移动水上乐园不仅解决了要开挖土地长期占地,需要基建的问题,更是可以有季节性的经营,这就是被业内成为可移动游泳池的支架水池的功劳,支架游泳池的出现解决了很多投资者的大问题,更是让投资者看到收益。广州的投资者刘先生说过:“移动水世界让我一劳永逸”。虽说有点夸张,但是相对于其他投资项目来说,移动水上乐园项目的可行性和收益确实让投资者们津津乐道的。

通过几年的升级发展与转型,在市场经济下的水上运动产业公司相继成立。2016年11月8日,国家体育总局发布了《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为水上运动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通过分析今日影响、梅珑体育和中潜股份三家公司的经营状况,作为样本进行观察。

记者从中选取了2家新三板公司和1家A股创新板公司作为样本,从业务模式、盈利情况、发展前景等方面,共同探究当前我国水上运动行业发展现状:赛事运营利润成长空间较大,装备器具制造业依赖海外市场。

总而言之,目前水上运动中较为主流的是:赛艇、帆船、冲浪、皮划艇、摩托艇、漂流。虽然称之为主流,但总的来看,目前国内水上运动仍处于小众运动,不过目标群体处于中产阶级以上,消费能力较高。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发布后,将发展目标定位到2020年,水上运动产业总规模达到3000亿元,至少证明未来的利润空间还是值得期待的。

五、缺人是避不开的痛点
水上运动产业不会背离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规律,作为体育产业的细分领域,同样面临众多发展中的痛点,其中关于人的痛点话题是不可回避的。

其实水上运动产业面临众多问题,比如:俱乐部从开办就受到各种现行政策的限制;在俱乐部经营中,从营销到融资发展都面临窘境等等。而实际上,当你纵观全局的时候,就会发现,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缺人。

相关部门缺乏懂产业的人,让顶层设计者去引导产业的发展;缺乏果断和有执行力的人,这样好的产业政策并不能具有渗透力和执行力;经营机构缺乏善于思考和敢于创新的人,水上运动产业的业态呈现百花齐放的状态受限,因此,不能一根筋的全部去构建线下俱乐部。

通过下面的图,共同感受下,人才缺口究竟有多大。
 

从这张图和一些基础数据当中能够看到,未来三到五年之内,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人才缺口,保守估计将达到数十万人,而我们现有的从业者只有几千人。

这就是产业迈不出有力步伐的根源,就像是规划了一个很好的楼盘建设方案,找不到盖房子的人,慢慢的工地上将会荒草丛生。 

我们意识到人才缺口,到底缺哪几类专业的人呢?产业缺乏两大类人才:竞技体育人才和群众体育人才。竞技体育人才我们暂不讨论,那是国家的事情,我们今天只探讨群体人才这个短板。 

1、基地运营管理人才(经营管理的复合型)
2、体育赛事管理人才(赛事策划权益开发)
3、体育营销经营人才(招商运营IMC营销)
4、体育经纪专业人才(中介服务法务方向)
5、体育旅游专业人才(产业融合发展方向)
6、产业衍生专业人才(建筑规划方向)

这几类人才不只是存在于体育产业之中,同样存在于水上运动产业中,并且缺口都很大。这个排列顺序没有权重关系,是每一类都缺。我们可以去思考,是不是非要建设俱乐部才是唯一出路?是不是只有投资俱乐部才是进入水上运动的唯一获利方式?当俱乐部越来越多的时候,俱乐部的经营发展,是否需要其他服务?而谁能为他们服务?

所以我们要正视缺人、什么地方缺人等问题,然后大家找到自己发展事业的切入点,虽说缺人,同时也提供了一些发展的机会。

现有的经营机构基本分为两类,一类是经营公司,也就盈利机构,另一类叫社会团体或者民间团体,这是非盈利机构。

去年底九部委局发布的“关于十三五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提到了“培养多元化主体”的问题,刚好给现有的经营机构,指出了发展方向。不要去纠结已有的或者将要开设的主体,是盈利的还是非盈利的。经营公司去市场中博弈,社会团体请服务好政府采购,在目前的水上运动产业发展阶段,只要足够专注,前景都是光明的。

第一个是如果要进入水上运动产业或体育运动产业,唯一的出路并不一定是去创建一个什么俱乐部或者实体公司

第二个就是说不管是哪一种性质的经营主体,实际上都有很好的一个成长前景。经营机构也好,社会团体也好,都是将来市场非常稀缺的服务主体,所以我们没有必要去过多的争论,到底是盈利性还是非营利性的,要经营公司还是要做社团。

水上运动产业虽然处在初级阶段,但也意味着会有很多的发展机遇,是否能够把握住机会,伴随产业发展留下自己的痕迹,在解决行业发展诸多问题的过程中,为自己和团队带来收益。

第二节 国外发达国家水上运动的开展现状

从发展特征分析,水上运动源于人类为了生存征服自然,是展现人类生存、生活技能的一种方式,并逐渐演变成一种竞技、表演、休闲、文化和娱乐的生活方式,尤其是漂流、滑水、冲浪、帆船等水上项目的探险性、极限性、挑战性等特征与欧美国家人民奔放、勇敢、独立、协作、冒险的精神相一致。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国外发达国家水上运动依托于广泛的群众参与基础,形成了群众休闲娱乐、知名企业品牌、系列职业赛事和文体跨界的可持续发展现状。
    
一、群众以水上运动为休闲娱乐的主要内容,以自组织或以会员加入俱乐部、协会形式开展水上运动
英国官方调查统计显示,2013-2014 年 14 岁以上人群以 30 分钟每次计算,每月参加水上运动人数比例较大,水上与陆地户外运动组合人数达 25703100 人,占 14 岁以上成年人比例的 59.3%;垂钓人数为 632800 人,占比1.4 %;游乐渔业 155800 人,占比 0.4 %;海钓245900 人,占比 0.6 %;皮划艇运动 133300 人,占比 0.3%;水上划船 11800 人,帆板冲浪 47500人,户外游泳 17400 人,全国全年淡水钓鱼总开支高达 11.8 亿英镑。绝大多数水上运动项目发源于欧美,以俱乐部、协会等商业性和社会性组织开展较为普遍,如 1908 年第一家以冲浪运动为主的浮驾独木舟俱乐部成立,此后澳大利亚、美国夏威夷、法国西南海岸、巴厘岛等海洋资源丰富且气候适宜的地方创办了一批冲浪俱乐部,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会员加入。

二、以水上运动所涉及的船、帆、艇、潜水设备等专业器材为支撑,发展了一批不同档次且垄断行业资源的水上运动企业
水上运动的船舶、船艇、帆船、潜水等设备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主要体现在制作材料、制作工艺、产品造型等方面,更为重要的是由于其对使用安全有较高的要求,还需得到市场、使用者、赛事组织者和国际组织或官方等一致认可。如世界游艇项目属于水上运动的高端形式且跨界旅游、休闲和商务领域,全球每年游艇经济收入超过 500 亿美元。世界游艇厂商销售排名前两名的是威士域公司和吉玛公司,这两家公司来源于美国。2007 年威士域公司游艇销售已超过 20 亿美元,占世界市场份额的10%以上,该公司已建立起从游艇设计、制造到销售和跨娱乐、休闲、商务等一体化发展的产业体系。再如美国第一冲浪运动品牌 O’NEILL,该产品在冲浪运动板、服装、鞋类及其配件等品牌的科技研发设计、制造、生产、销售等方面源于20 世纪 50 年代,业务已遍及 48 个国家或地区,该品牌早已成为世界职业冲浪赛事的合作伙伴和赛事冠名品牌。

三、以职业水上项目赛事为引领,欧美国家独占水上运动职业体育和竞技体育领先地位,并形成产业体系
历经上百年的发展,以欧美国家为引领已形成极具世界影响的职业水上项目赛事体系,呈现出赛事水平高、赛事系列多、赛事奖金高等特征,推动了赛事发展。如世界历史最为悠久的沃尔沃环球帆船赛,赛事历时长达 9 个月,赛事里程 38739 海里,航线跨越四大洋、五大洲,每一条参赛船总投资都超过 2000 万美元,在赛事商业影响力驱动下,每一家俱乐部都有诸多大型企业赞助。如广受欧美国家大众喜爱的冲浪运动,每年国际冲浪运动协会均会举办世界锦标赛、世界青年锦标赛以及世界各地巡回比赛等,构建了冲浪运动的国际赛事体系,由于受区域条件、经济状况和开展历史的影响,欧美国家以职业化方式创建冲浪运动职业赛事,美国冲浪公开赛创建于 1959 年,该项赛事已成为以职业组为引领、全民参与的一项全美最具影响的冲浪赛事,每年吸引约 50 万游客前来参与或观看,并在赛事期间举办水上用品展览会等活动,形成了以赛事为核心的集群化产业体系。

四、文化与水上运动跨界融合,形成了水上运动发展的新格局
水上运动具有参与便捷性、技艺欣赏性和娱乐时尚性等特征,从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角度,国外发达国家均依托于水上运动发展的基本规律,与生态旅游、休闲文化、娱乐生活等跨界融合,形成发展的新格局。如随着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澳大利亚等国以冲浪为休闲旅游运动项目,以海滩等海资源为载体,开发了3000 多个适合冲浪的海滩,其中新南威尔士州-拜伦湾 8 个冲浪点最为著名并已形成旅游景点,还举办冲浪节、冲浪赛事、音乐节等聚众性活动。欧美国家水上运动呈现娱乐化、休闲化和产业化发展趋势,世界水上乐园行业协会将拥有滑水、造浪池、漂流河和其他水上休闲设施的游乐场所定位为水上乐园,世界各国都创办水上乐园吸引民众前往嬉戏,其倡导水上娱乐文化的健康时尚理念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总之,水上运动已成为发达国家大众休闲体育发展的高端形式,受众群体广泛且跨界产业较多,产业份额较高,进入发展较为成熟的阶段。

第三节 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公共政策分析
国家将新能源、环保、文化、体育等列为“十三五”期间国家经济发展新动力,李克强总理在 2016 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指出以消费为主导作用,现代服务业将成为第一大产业,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和养老将形成五大幸福产业。从公共政策分析的角度(如表所示),在国家调整经济发展结构的背景下,体育产业依托于幸福产业获得了较好的政策支撑,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把水上运动作为重点进行了规划,其主要特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水上运动作为体育产业重点内容列入规
2014 年国务院《关于加快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意见》颁布后,在经济新常态的模式下体育产业已被国家定位成为促进经济转型、结构调整和培育新动力的重要经济业态,将水上运动列为促进交互融合发展的产业形态,其发展遵循经济领域跨界融合的发展模式。

二、水上运动产业政策规划呈现跨域性特征
在《关于加快发展健身休闲产业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发展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消费结构升级的指导意见》政策规划中,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涉及旅游、休闲、文化、健康等跨领域发展。

三、水上运动、冰雪、航空产业已成为当前健身休闲产业的三个重点领域
体育产业作为绿色经济驱动力以来,经过两年多的发展时间,已逐步形成以水上、冰雪、航空为引领的健身休闲产业体系,并形成了科学系统且可操作的专项规划。


第四节 未来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治理路径

一、治理基础
以政策驱动建立跨界治理格局在健康中国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以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为重点加快体育产业发展,逐步提升体育在促进大众健康中的作用与地位。国务院、国家相关部委下发了一系列助推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法规,尤其是在“十三五”规划中将体育产业作为优化我国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以此推动加快服务业优质高效发展。在国家“一带一路”“海洋强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下,我国提出以海洋、江河、湖泊等水资源为载体,以运动竞技、体育休闲、娱乐生活、户外探险、健康旅游等形式,以保护自然环境并展现人的发展与体育、自然发展相融合,以水上运动事业为基础,带动水上运动产业发展总体规划。
从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现状分析,当前我国水上运动产业规模逐渐扩大,尤其是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促使水上运动产业多元化发展,如水上运动休闲、健康旅游产业、水上竞赛表演等业态,同时还涵盖在海水、江河淡水、城市湖泊等不同水域中所能开展的水上运动项目。因此,水上运动产业呈现出领域跨界、部门跨界、业态跨界等特征,推动水上运动市场化、专业化、标准化、大众化和品牌化发展。因此,从治理路径的角度,以政策驱动实现我国水上运动产业跨界治理是其基础工作。

(一)水上运动产业政策以领域跨界创新推广模式。在我国以服务业促进消费、经济结构转型的背景下,海滨城市以海资源为主体创办水上运动赛事、培训与旅游、文化等跨领域发展执行和落实《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对水上运动区域、项目、活动等重点局部,打造水上运动以娱乐为主体,与旅游、文化演艺、创意跨界;以竞技为主体,与俱乐部、系列赛事跨界;以社会参与为主体,与资质培训、健康休闲、户外探险度假旅游等领域跨界的创新推广模式。

(二)水上运动产业政策以部门跨界形成协同治理。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与交通运输、水利资源、国家土地、城市区域建设、环保、财政、旅游等多个领域形成跨界,从公共治理和产业融合的角度,建立国家自上而下各部门之间的协同治理机制,尤其在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初级阶段,在水资源保护、运动船舶码头建设、水上运动赛事创办、水上旅游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工作需要建立协同治理,以整合水上运动资源、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为原则,降低资源开发成本,发挥资源聚集优势,减少行政壁垒,打造我国水上运动产业治理模式。

(三)水上运动产业政策以业态跨界打造核心产品。业态跨界是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主要体现在水上运动大众休闲活动与精英职业活动分层次跨界,水上运动器材装备创新、研发、制造与现代服务业形式跨界,水上运动产业娱乐、休闲、度假园(区、边、滩、地)的不同区域跨界等,需要从政策驱动给予产业供给多元化支撑,便于整合、协调、配置和利用资源,将水上运动产业提档升级。

二、治理主体
以厘清责任形成网络治理体系从水上运动产业的本质特征分析,水上运动产业涉及城市建设、生态环保、大众健康、休闲旅游等多个领域,且在健身休闲服务产业中呈现跨领域、跨项目、跨行业等特征,具有较强的经济辐射功能,在国家大力推动和大众需求增长的背景下,势必将成为体育产业多元供给的主要渠道。同时,随着国家发布关于体育健身休闲、水上运动产业等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法规及发展规划,国家行政机构、社会组织及商业机构将会以不同角色进入到水上运动产业领域,因此需要厘清国家、社会和市场的责任,推进产业聚集、发散和融合效应,建立网络化治理体系。
            
(一)以国家行政机构为主体,以水上运动产业顶层设计、政策规划和监督评价为主要治理责任范畴。国家八部委出台了《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这将是我国水上运动产业的顶层设计,各部门要围绕促进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码头建设、水域治理、财政支撑、装备制造等方面给予具体执行方案,并由行政管理转变为服务和监督评价。尤其是针对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制度瓶颈问题,如国家政策与具有发展前景地区水上运动产业政策执行不对称,水上运动基础设施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规划、水利规划等对接的问题等。

(二)以体育社会组织为主体,以水上运动产业深入基层、动员参与和服务社会为主要治理责任范畴。创建多元化的主体是发展水上运动产业的有效举措,其目的在于夯实产业基础以整合资源,应按照水上项目和参与人群特点,自上而下建立管理型或枢纽型运动社团和行业协会,并促进其能力建设和独立运行,同时还应自下而上地发展具有特色的水上运动俱乐部、自发性运动组织等,以满足水上运动爱好者的需求。

(三)以商业机构为主体,以水上运动产业产品创新、市场推广和品牌建设为主要治理责任范畴。鼓励和支持水上运动本体企业或文化、娱乐、休闲、旅游等非体育类且与其能够融合的企业参与水上运动产业体系,尤其是在当前水上运动产业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的形势下,对于帆船等赛事体系、漂流等休闲旅游体系、潜水等探险体系、摩托艇等表演体系、游艇等商务体系以及水上运动装备器材研发等,应从设计、生产、研发、营销以及与国际领域接轨方面打造中国品牌。

三、治理创新
以融合发展打造水上运动品牌基于水上运动项目在大众生活中具有较高的普及度及国际水上运动发展的趋势,并结合我国水资源丰富的优势,国家将水上运动产业作为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型重点产业,符合国家发展的宏观战略布局。国际体育产业发达国家凭借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水上运动项目,尤其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水上运动产业体系。我国水上运动产业体系尚未成熟,其主要源于项目发展水平较低、区域特色没有形成,水上运动相关的制造、旅游、文化等产业未融合发展形成品牌。在产业发展初期实现跨越式发展,创新
治理是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驱动力。
水上运动产业发展门类较多,且需要从不同区域、方式、项目、业态等为大众提供服务,也涉及不同产品制造与设计、场地区域改造与重建等融合发展,如创建水上运动俱乐部与人才培养、旅游休闲度假区、赛事以及装备设备等一体化的水上或海上运动中心,整合力量打造全国性或区域性水上运动品牌产业。

国家将体育健身休闲产业作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点,其目标就是要满足大众多元化的体育健身需求,产业融合发展是将体育产业本体与其相关联的产业相融合,如基于旅行社与水上户外运动开展设计的路线、体验、培训或赛事等,基于互联网与水上运动培训、教育、健康所开发的网络平台,基于水上运动与文化创意、表演等产业开发的园区、海域等聚集区域,基于旅游景点与漂流、公开水域等融合的水上户外探险等。

国家《水上运动产业发展规划》中指出 2020 年产业规模达到 3000 亿元,同时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与国家“海上丝绸之路”、旅游城市开发、海洋强国战略等相融合。因此,当前发展水上运动产业需要将水上运动基础性建设与资本市场相融合,与其他领域优质市场资源相融合,吸引资金进入到水上运动产业中,实现资本融合发展。

四、治理结构
以水上运动人才和赛事为主体调整产业结构是新常态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重要趋势,以服务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且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旅游、体育、文化等多元化需求。从体育产业发展的结构来分析,打造具有项目特色、服务大众、健康促进、促进消费的体育服务业态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驱动力。当前,我国水上运动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应从顶层设计和产业规划的角度促进我国水上运动产业治理结构的合理。

(一)培育复合型、专业型的水上运动人才队伍。应依托于全国性、区域性的专业水上运动协会、水上运动俱乐部、非营利性体育社会组织、高等院校、商业机构,培养水上运动专业人才,并且分层分类培养水上运动专业人才,可分为运动竞技型、运动经济型、运动管理型、运动生理型、运动培训型、赛事运作型、运动保险型、职业经理人等人才,为水上健身休闲运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储备;同时,输出国际、区域体育组织等水上运动领域的培养成果,建立跨国界、跨区域、跨行业培养水上运动人才渠道,提升水上运动产业服务水平。

(二)培育和打造多元化的水上运动赛事体系。体育赛事是运动项目发展的核心内容,培育和打造品牌赛事是助推我国水上运动产业发展的核心产品。基于当前我国水上运动开发的锦标性赛事,拓展以水上运动特色区域、非营利性水上运动协会、职业俱乐部、联盟等各类组织开发的融合文化、旅游、演艺、娱乐等特色的赛事活动。以业余性、大众性、参与性、娱乐性为基础,以水上运动竞赛表演、运动体验、定制主题节事活动营造赛事产业环境。同时,与国际水上运动权威组织合作承办国际知名赛事,形成国际重点赛事、国内重点水上区域“一项目一赛事”、大众潜力赛事、分年龄段层级赛事为体系的水上运动赛事体系。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