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33

主题

西北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复制链接] 查看:32299 | 回复:13
发表于 2021-12-12 11:45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 只看本帖大图
最先知道"扎尕那"这个名字,源于星球研究所和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的著作--《这里是中国》。书中是这样描述甘南高原的:"岷山、西倾山、积石山、秦岭在甘南会聚,使得这里山地众多,且山形独特。其中处于高原东部边缘一侧的舟曲、迭部山高峡深,气候温润,森林密布。山下隐藏着多个鲜为人知的小村落,如扎尕那,这里时常云雾缭绕,宛如世外桃源。"

《这里是中国》一书对扎尕那这个地方并没有过多的文字介绍,仅配有一帧朱金华摄影作品--《甘南迭部县扎尕那》,作品以全景模式展现了扎尕那的摄人心魄的绝世美景。我想,这也许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因为面对这遗世独立的扎尕那,任何溢美之词都显得那么地苍白无力。

后来查阅资料,知道美国人类学家、植物学家约瑟夫·洛克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考察过甘南,扎尕那是洛克从卓尼到达迭部的第一站。他在游记中写道:"我平生从未见过如此绚丽的美丽景色,如果《创世纪》的作者看到迭部的美景,就会把亚当和夏娃的诞生地放在这里。""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

无需知道更多的了,这些已经足够吸引人了。身为一个喜欢户外活动的地理教师,我早已按捺不住驿动的心,时常想着有一天能追寻着洛克曾经的足迹,探寻这片被誉为"上帝的伊甸园"的甘南秘境。

缘于此,2021年5月1日到4日,我和十九位山友来到了神往已久的甘南,徒步穿越了从迭部县扎尕那到卓尼县三角岩的洮叠古道。

一、从贵州高原到陇南山地

4月30日晚九点多,铜仁的山友们乘上西去的列车于十一点多到达贵阳北站,在附近酒店住下,洗去旅途的疲惫,没有去欣赏这座正在兴起的都市的灯光璀璨的夜景。

5月1日早上七点多,迎着朝阳乘上去甘肃岷县的列车,一路向北。

时序已是春末,繁花已落尽,逐渐有了丝丝初夏的燠热。从贵州高原到四川盆地,自然景观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一路上的山明水秀,城镇和乡村在绿树和翠竹的掩映中若隐若现,是我们早已习以为常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景象。出门去远方,不就是寻找心中的诗么。有哪些诗能配上这窗外的初夏景色呢?"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于是,我突然想起了陆游的《初夏绝句》。

车过川西北,地势渐渐升高,山也多起来,横亘在远方,列车多在隧洞中前行,无法看清车外的山景。下午四点左右列车到达陇南,呈现在眼前的是别样的景色。陇南山地的山,绝不同于成都平原上的小丘陵,不是那种温柔的小家碧玉清纯可人;陇南山地的山,更像西北的汉子,有着粗犷的身躯,略显苍凉的外貌。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成都平原:分布着众多小丘陵,肥沃的紫色土,覆盖着茂密的植被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陇南山地:山体雄浑,黄土深厚,植被稀疏,山上有很多冲沟,像一道道深深的伤痕

下午五点过,到达甘肃岷县。从重庆出发提前一天到达岷县的小文已经订好了餐馆,好让满身疲惫的我们能品尝到当地独特的美味。事前约好的藏族同胞用面包车把我们直接送到了一家回族同胞的清真餐馆--尕东乡手抓城(总店),看起来这是一家不错的餐馆,因为来这里就餐的人很多。由于是预先订桌,所以能很快入座。饭前上的是三炮台盖碗茶,记得茶里有枸杞、小枣等佐料,这是回民的饮茶风俗。正餐尝了手抓羊肉(有点小贵)和甘肃面片,都是当地正宗的美食风味。我不是美食家,无法用那些像美食般美好的语言来形容这些美食,我只是觉得很好吃,很得劲。回民餐馆是不能饮酒的,面对这些美食,可苦了我们当中的杜康喜好者。哥几个实在憋不住了,拿上食物就往餐馆外跑,在街上过了一把酒瘾。

吃过晚饭,我们得马上出发去扎尕那,没来得及一睹岷县的芳容。不过,几天后我们又回到了这里,终于能好好的亲近一下这座小城了。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岷县,因境内有岷山而得名,历史可追溯到秦王朝,当时就有了一个很好听的名字--临洮,和现在的临洮县同隶属于定西市。岷县因境内盛产优质当归、黄芪而负盛名,有"中国当归之乡"的美誉。叠藏河穿过老城区后汇入洮河,新城又沿洮河河谷延伸扩展。东流的洮河在这里受山地的影响突然转而向北流淌,浩浩荡荡的奔向黄河,成为黄河上游最为重要的支流。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12-12 11:47 2 只看该作者
二、夜宿扎尕那

从岷县到扎尕那约二百公里,多为山区公路,乘车需要约四个小时。时近黄昏,已进入山区路段,还能时不时看到公路两旁的山坡放牧着的一群群牦牛。随后,坡陡了,路弯了,远处的山连绵不绝,好像没有尽头。借着黄昏时的天光,依稀望见远山顶上还有皑皑白雪。开车的藏胞告诉我们,那座山叫铁尺山。山真像一把大大的铁尺,横亘在天际,似乎能把天丈量。天完全黑了,走了一段下山路,进入一个隘口,在一处有灯光的路边矗立着一个纪念碑。这里就是天险腊子口,当年红军走过若尔盖草地后,就是从这里突破敌人的封锁进入宕昌县哈达铺。借着路边的标牌和道路两旁不远处闪烁的灯光,可以知道经过了尖藏、黑杂、西布古、旺藏、尼傲等多个藏寨。经过迭部县城也没有停留,夜幕下的迭部县城霓虹闪烁,把她美丽的倩影投影在波光粼粼的白龙江(嘉陵江支流)上。

晚上十一点多,到达扎尕那东哇村,民宿主人藏胞旺秀已到村口迎接。村中道路狭窄而弯曲,在旺秀的向导车的引导下,找到了他家经营的民宿。民宿就是那种木质结构的榻板房,房间空间很小,刚能放下两张单人床,就别指望有卫生间了。公共卫生间有自来水管但却没有水,用的人多了显得有些不堪。旺秀的母亲和兄弟从河里背来了水供大家烧水饮用,于是忙碌一阵后各自歇息。

简陋的房间简陋的床,静谧的村落静谧的夜。一天奔波劳累,衣服被汗水浸湿了几回又干了几回,伴随着各个房间某些同伴的鼾声,空气里慢慢地散发出幽幽的汗臭味。这种味道很熟悉,也很亲切,经常玩户外的人自然懂得。经验告诉我们,在高海拔地区徒步前是不能洗澡的,否则很容易感冒的,而一旦感冒是很危险的。夜晚除了星空,也看不到其他的风景,不如好好享受美妙的梦境,在慢时光中静待天明。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榻板房,是迭山林区藏寨古老而独特的民居建筑,多建在临水的缓坡、沟谷、峡口、山坳间,远远看去错落有致,融入青山绿水中,犹如一幅山水画卷。传统的榻板房多为二层以上的半边楼,依靠独木梯上下楼。楼下一层主要用于仓储和放置柴薪;楼上供人居住,夏季凉爽,冬季屋内可生火也很暖和;院内院外有用粗木搭建的牲畜圈。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清晨,冰凉的下弦月还挂在西边天空,似乎有些舍不得离开这个美丽的村落,东边的太阳已迫不及待地把第一缕温暖的光亮洒向高高的山岗。晨风从扎尕那山上的积雪里带来微微寒气,这里的春天还在残冬的怀抱里孕育。清晨很安静,这个舒适的躺在石头城堡里的村寨还未从甜美的梦中醒过来。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扎尕那东面高耸入云的山峰和水草丰美的原野,庇护和养育了勤劳质朴的藏族同胞。此时,虽然还没到繁花似锦、草木葱茏的春夏季节,但这个天然"石头城"仍不失一种苍凉雄奇的美。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12-12 11:50 3 只看该作者
三、东哇村到冬才营地

"扎尕那"是藏语,意思是"石匣子",由几个小村落组成,是一座天然的石头城。用手机软件"今日水印相机"拍摄,照片显示扎尕那的经纬度位置为(34.2?N,103.2?E),海拔为2926米。自古以来,勤劳智慧的藏民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从事着游牧、农耕、狩猎和樵采等多种生产活动,成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一个典范。如今,猎枪已经封存,旅游应运而生。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扎尕那东哇村坐落在壁立千仞的光盖山南侧缓斜的向阳坡地上,坡面较低处是民居和耕地,坡面高处有藏传佛教的寺院--拉桑寺。错落有致的榻板房民居和金碧辉煌的拉桑寺彰显出人文之美。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正在劳动的藏族妇女,偷闲聊聊天。寨子里年长的村民多数还是身穿传统的民族服装,笃守着自己的饮食习惯,保持着本民族独特的生活习俗和宗教文化。年轻人多多少少受到了外来的文化的影响,这些从他们的衣着方面已有所体现。

随着国内旅游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户外爱好者徒步活动这种深度游的兴起,扎尕那也声名鹊起,吸引了大量的游客来此观光旅游。由于洮叠古道具有高原山地的雄奇和旖旎的风光,观赏性和挑战性并存,深受国内徒步者的青睐。

五月二日早上八点,我们这支由二十人组成的徒步队伍集结完毕,从东洼村的扎尕那景区大门乘坐观光车到达一线天后,开始了穿越洮叠古道的征程。这次的穿越活动计划用三天时间完成,途中视具体情况再做调整。

第一天的路线是:一线天-神王庙-马日松多-石林-1号垭口(海拔4050米)-2号垭口(3982米)-3号垭口(3963米)-4号垭口(4037米)-冬才营地(3693米)。

一路上,穿越峡谷、溪流,踏过草地、流沙,横切斜坡,翻越垭口。老天特别的眷顾我们,赐予我们晴朗的天气。垭口的凉风,高天的白云,或近或远的山峰上的积雪。一切都是那么的清朗,迭山就这样坦坦荡荡地敞开胸怀拥抱我们。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蓝天、白云、雪山、草地,小溪两边景色各异。右侧是山的背阴坡,覆盖着厚厚的积雪;左侧是向阳坡,积雪融化,山顶岩石裸露,山坡草色枯黄。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骑在马上的向导和他的牦牛驮运队,一般由三人和若干牦牛组成,帮助有需求的徒步者驮运物资,这已成为藏胞的经济来源之一。每年的4月到10月是洮叠古道徒步的时段,特别是暑假更是旺季。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高山草甸,积雪融水和雨水滋养了草甸,草甸截留雨水和冰雪融水增加下渗量,补给溪流。垭口草甸下土壤相对干燥,低于垭口的缓坡地带土壤湿润。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岩石裸露的向阳坡,白天日照时间长,温度高,昼夜温差大,比背阴坡风化的速度更快。岩石崩解的风化碎屑物在重力作用和外力搬运作用下在缓坡地带堆积,形成厚厚的松散的"流沙"。

山友们行走在高海拔地区,特别消耗体能,时常感到胸闷气紧,挪不动沉重的脚步。当走向一个个垭口的时候,来自不同地方的山友,不少人或坐在地上或站在路边歇息,积蓄力量又艰难地向前一步一步挪移。大家相遇在相同的路上,一声"加油"相互鼓励,显得温暖而亲切。

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坚持走,一直坚持走。下午三点多,我和几位山友终于爬上了4号垭口。实在是累得不行了,一屁股坐下,边休息边欣赏远方的风景。接下来是段下坡的路,坡面上铺着积雪。三三两两的山友或远或近走在前面的雪地里。积雪正在融化,水在坡地上到处流淌,草地被浸泡得有些泥泞。我循着他们的足迹前行,深一脚浅一脚地走出了这片湿漉漉的草地。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垭口下的斜坡,积雪融化持续时间长,超过了草地的吸水能力,形成坡面径流,汇入坡下的溪流。

走完这段泥泞的草坡地,跨越一条小溪,向左横切一段山腰,没有了明显的路。追上几个不认识的年轻山友,他们也拿不准该往哪儿走。就在大家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个向导赶上了我们,告诉大家沿下面的那条河谷一直走,最多半个小时就到了营地。

向导走得很快,我紧紧跟随他也加快了速度,生怕走错路。河谷中的岩石很零乱,磕磕绊绊地,让人不好走。午后的河水很浑浊,水量很大,呈汹涌奔腾之势。河床上还有几处看上去很厚的大冰块横跨在汹涌的溪水上,形成了几座"冰桥"。我正准备踏着冰桥过河,却被向导一把拉住。只见他捡了块大石头狠狠地砸向冰桥,我顿时明白了,是自己冒失了。走了好长的一段河床,终于看见了远远的山谷中有一顶帐篷,于是我放慢了脚步,不再跟着向导走了。跟了他一路,早已累得够呛,原来他说的半小时的路程是以他的速度计算的,而我们得拉下好一段距离。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同一河流午后和清晨的水量对比:左图,午后的河流和河床上的"冰桥",大量的冰雪融水汇集,河流水量大增;右图,第二天清晨,河流变成清澈的娟娟细流。
1人点评 收起
发表于 2021-12-12 11:51 4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玛瑙之子 于 2021-12-12 11:51 编辑

四、夜宿冬才营地

5月2日下午四点半左右,我到达觉布沟冬才营地,有两支队伍已扎营,隔着小河遥遥相对。先我到达营地的向导们已在生火烧水,等待着我们。午后的阳光依然灿烂,照得我全身很暖和。我坐在草地上休息了一会儿,起身观察了一下营地四周的环境。

冬才营地位于两条小河交汇的台地,高于河床约五、六米。两条小河,一条就是刚刚走过的,由西向东,河床上岩石和泥沙并存,河水浑浊;一条自北而南,河床主要是坚硬的岩石,河水非常清澈,是露营者的取水地。台地背靠一道长满高山峡谷林的坡地,将扎营的草地与高山阻隔,形成一道天然屏障。

营地中间有一大片草地像被翻耕了一般,被黑黑的泥土覆盖,应该是某种动物留下的杰作。这里海拔3693米,热量条件较好,植被较为茂密,是野生动物理想的栖息地。例如,高原鼠兔就多穴居于高山草甸地区,以啃食植物为生。

趁着暖阳斜照、云淡风轻,选地儿准备搭帐篷。在弯腰作业的时候有些头昏目眩,看来是刚才走得太急有点高原反应。搭好帐篷,赶快钻进去躺下休息。

五点四十,山友们才陆陆续续都到了。搭帐篷,做晚餐,大家都忙着自己的事儿。刚要享受美味的晚餐,一场突如其来的大雨从天而降,我端上饭菜就钻进了帐篷。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冬才营地:地势开阔,地形平坦。高山环立,避风;短草平铺,和软。靠近溪水,有取水之便;远离悬崖,无落石之虞。从大环境看,冬才营地是个非常理想的露营地。

雨,下了半把个小时就停了。天边有几颗星星在闪烁,天气又转好了。我出了帐篷,走在雨水淋湿了草地上,山风吹在身上有些凉意。我赶紧和几个山友围在火堆旁取暖,微弱的火苗有气无力的跳动着,传递不了多少热气。为防感冒,还是回到帐篷去。

夜很静,小河哗啦啦的流淌,在空谷中回荡,叩打着我的心扉。我无法一下子入眠,白天看过的风景像放电影,一帧帧画面就像电影镜头一样清晰。

既然睡不着,那就不必着急睡。先听听歌曲,把平时喜欢的歌曲都来一遍吧。谁知越听越清醒,不知不觉就到了半夜。

今天是农历三月二十一,下弦月在半夜里如约而至,给高原抹上一层薄雾般的清辉。高原的夜,气温降得很低,先前的雨水凝成了冰,似霜似雪,草地、帐篷一片素白,融入了月光山色。

这么好的月光自是不可辜负,应该像古人一样歌之咏之。于是胡乱凑得几句:

夜宿迭山洮叠古道


冷雨凝霜夜空蒙,寥廓平野细细风。

山月不知心底事,一任清辉照征蓬。



自觉贻笑大方,不敢与古人相提并论。张若虚、张九龄、李白、杜牧、柳永、苏轼等一众大家,哪一位不是写月高手?"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古人以孤悬于天空的明月寄托人间的孤独之情、离别之愁、相思之苦。还有王昌龄的"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照两乡",诗人倒是很会安慰朋友,却把离愁别绪留给了自己。那么,今夜的你呢?

不知道什么时候竟然睡着了,醒来已是清晨六点过。钻出帐篷,放眼一望,草地上、帐篷上依然是白茫茫的冰雪。下弦月还未西沉,朝阳即将东升。昨天下午浑浊而汹涌的河水在清晨竟变得清澈而温顺,山谷显出和谐的宁静。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冬才营地的清晨:霜雪满地,月斜长空,有一种水墨画般的静态之美。
发表于 2021-12-12 12:00 5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玛瑙之子 于 2021-12-12 12:00 编辑

五、从冬才营地到双乳峰营地

5月3日早上八点,太阳还照不进营地。我们等不及帐篷晒干,吃了早餐,赶紧出发。今天计划完成从冬才营地到双乳峰营地的路程,具体路线是:冬才营地-5号垭口(3873米)-6号垭口(3889米)-7号垭口(3955米)-8号垭口(喀拉克垭口4139米)-9号垭口(4106米)-10号垭口(4105米)-11号垭口(3897米)-双乳峰营地。

从冬才营地到7号垭口的路线,因基本沿山腰横切,相对高度不大,大家走得较为轻松。而且天气也很给力,大气的透明度好,站在各个垭口上,视野很开阔。极目远眺,皆是无限风景。蓝天白云下,迭山更显得连绵悠长、巍峨雄奇。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迭山连接秦岭西段,与秦岭山脉横亘于中华大地,成为"中华龙脊"的一部分,对中国的地理环境产生着显著的影响,是中国南北的地理分界线。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冰川侵蚀作用形成的角峰和刃脊有如刀削斧劈一般,一座连着一座倚天而立。角峰下的阳坡坡面上是深厚的堆积物演化而成的沙质土壤。由于坡度相对较大,土质疏松,保水性较差,生境相对干旱。植被以高山短草为主,间或生长着一些虬曲多姿、苍老道劲的高山柏,自成形态曼妙的天然盆景。除此之外,还有浑身长满针刺的三颗针(匙叶小檗)以及一些不知名的生命力极强的植物。

7号垭口到8号垭口(喀拉克垭口)的实际距离真太长了,从下坡到上坡,相对高度增加了不少,途中还要经过几段非常危险的流沙坡段,慢速行走无形中也拉长了时间距离。沿途可见远处的风景一如既往的美,但脚下的路似乎也没有尽头,走得让人有些崩溃,有些怀疑人生。好不容易看见了垭口,看见了远处缩小了的如蜗牛般向上蠕动的背影,不禁倒吸一口凉气。驮队的牦牛也有些不堪重负,从我身边经过时不断地发出粗重的喘息声。许多山友撑着登山杖在路上歇息,对视中似乎感觉出一丝不易察觉的无助的绝望的眼神。没有人会真正的绝望,毕竟垭口就在那里,心中有目标就会迸发出一股咬牙切齿般的坚韧的狠劲。

许多山友都说过这样一句话:"身体在地狱,眼睛在天堂"。的确如此,绝美风光正在于这连绵无尽的雪峰。累并快乐着?此时恐怕有些一言难尽!

距离垭口顶部还有几百米的距离,驮队突然停下来休息。人和牲口都需要恢复体力,以攀越这段碎石陡坡。我也停下来歇一歇,回望来路,垭口这边依然阳光灿烂,抬头看看垭口顶,上空却有乌云在聚集。驮队休息了好一会,仍然没有走的意思,也许向导也注意到了天气的变化。我也停留在原地不敢动身,眼睛就盯着前面的驮队,毕竟他们最有经验应对多变的高原环境。

好在乌云散了,我努力攀爬,终于在下午两点十分登上了垭口。从7号垭口到8号垭口,我耗时三个多小时,确实有些考验身体的承受能力。

先前走过的几个垭口好像都没有名字,唯有这个垭口有个名字叫喀拉克,这一定有它的独特性。单从视觉感受上来说,喀拉克垭口比其他垭口显得更高,常被当做古道的最高点。在垭口上,我终于望见了远处的迭山主峰--措美峰,即广义秦岭范围的最高峰。以措美峰为主体的崇山峻岭,连绵数百里,蔚为壮观。清人诗云"迭山南望白云边,雪积遥峰远接天",这便是著名景观--迭山横雪。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喀拉克垭口:喀拉克垭口海拔4139米,左侧山腰形成一个宽十几到几十米、长约六、七百米的平坦开阔的走廊。右侧陡坡下为沟谷。站在这里向南眺望,视野开阔。图中远景即为"迭山横雪"景观,角峰、刃脊、冰斗、冰川槽谷等地貌一应俱全,形态万千。

常言道:"天有不测风云",垭口上的天气突然变得异常恶劣。狂风萧萧,雷声震震,小粒状的盐雪从天而降,拍打在身上啪啪作响。先前还对我们温柔以待的迭山露出了它狰狞的一面,显示出了恐怖的威慑力。我加快速度前进,途中遇见三个年轻山友在一块大石头旁躲避风雪。我也凑过去避一避,虽然背风却挡不住寒气。我们只得顶着狂风暴雪继续赶路,以期在身体失温前离开险地。

或许是老天怜悯我们,雪没有下得太久,只持续了近二十分钟。天气转好,雪后的迭山在云雾缭绕中,或明或暗,时隐时现,显得更加神秘。

短短二十分钟的暴风雪洗礼,足以让我们好好审视自己。我想到,也可以说是一点点感悟:没有经历过大自然的惩罚,就不知道生命有多卑微,也难以理解生命有多可贵。因此,人得克制人性的骄傲,永远不要试图去征服大自然,必须要时时刻刻保持着对大自然的敬畏。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从地质角度来看,喀拉克垭口是一个标志性的垭口。从垭口往迭部方向上岩石多为海相沉积的石灰岩,石灰岩山体不断地受内力作用不均衡抬升变得高大雄伟,又在多种外力的风化、侵蚀下山体岩石尖锐嶙峋;从垭口往卓尼方向岩石渐为陆相沉积的砂岩,山体岩石岩层巨厚,倾角近乎于水平,山体边缘陡峻近乎垂直,山体形态较为圆润柔美。

从喀拉克垭口到9号垭口,基本上是沿着山体的半山腰横切,只有距离9号垭口约两百米路段为上坡路。整个路段山势非常陡峭,左侧是高入云天的石山,右侧为深不可测的峡谷。松散的碎石和流沙上只有背阴坡面偶有几处积雪覆盖,其余地方皆是寸草不生。这是一段险路,人需万般小心尚可勉强通过,驮队就只能绕峡谷底远道而行。

下午三点半,我和几位同行的山友到达9号垭口,驮队也从谷底艰难地爬了上来。大家休息的时候,垭口陆陆续续地聚集了各队的部分山友。向导指点了一下路线,让我们提前出发,他们留在垭口等待后面的队友。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9号垭口:海拔4106米,垭口及以上部位积雪深厚,只有两处堆积石头的地方没有积雪。其中一堆石头应该是人们堆放的玛尼堆,寄托了祈福、镇邪的意愿。

从垭口出发,是一段缓斜坡地,积雪很深。部分山友玩起了滑雪游戏,在雪地上留下槽型滑道。我顺着他们滑过的地方行走,格外轻省。沟谷的草地被雪水浸泡有些泥泞,夹杂着湿滑的乱石,着实让人难走。走出草地,横切山腰,进入丹霞地貌区,地势相对平缓,路好走多了。后面的几个垭口相对高差都不大,上下都较为轻松。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9号垭口偏北方向的缓斜坡,因处于阴坡,坡面土层较厚,坡度相对小,积雪较深。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丹霞地貌:山体庞大,由近乎水平产状的巨厚红层组成。山体顶部上覆岩石与下层岩石在形态上有明显差异,是冰川作用和风蚀作用的结果。

快到下午五点了,我们还没走到营地。天空的云在流动,云的颜色由浅蓝变成了灰白色,云层也变得更低,由山顶压向地面。不一会儿,盐雪零零星星地下了起来。恰在这时,驮队赶上来了,向导告诉我们还有三、四十分钟就到营地。根据昨天的经验,我知道我们即使加快速度,八成也还需要一个多小时。后面的路是一段泥路,驮队的牦牛踩过后变得稀烂。我们顾不得许多,一路跌跌撞撞地向前走,终于在下午六点时分到达营地。

雪越下越大,天地一片苍茫。我把背包放在一颗大树下避雪,脱下湿透的冲锋衣,换上羽绒服,套上雨衣。大家找好地儿,相互帮忙,七手八脚搭好几个帐篷。山友们陆续到了,我们赶紧去帮忙。我的内衣衣袖湿了大半,身上有些冷,脚趾冻得有些发疼。于是,赶快四下溜达溜达,想通过运动增加身体的热量。然而,这并未有用。为防失温,我还是钻进了帐篷,钻进了睡袋,裹紧了身体。

雪下得太执着,太认真,依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晚饭是不能做了,干粮又不想吃,只能靠两支葡萄糖补充能量。山友沧海送来了热水,我连忙喝了下去。胃马上暖起来,一股暖流在体内曼延,顿时感觉浑身通体舒畅。

夜里,向导们生了火,烧了水,吆喝山友们去烤火取暖,似乎没有多少人响应。雪没完没了地下,风没完没了地吹,向导们自娱自乐地唱着我们听不懂的藏歌。我回顾了今天的行程和经历,学着古人的样子,填了一首《踏莎行》:

踏莎行洮叠古道


云横秦岭,风度迭山。

千嶂崔嵬入云天。

长空丽日映残雪,短草伏地锁破岩。

震震雷沉,萧萧雪寒。

风云不测天多变。

落雪漫天湿薄衣,流沙满径行路难。



听着雪落的声音,风吹的声音,向导的歌声,我迷迷糊糊地进入梦境。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双乳峰营地:位于溪谷地带,植被茂盛。5月份仍会出现暴风雪。
发表于 2021-12-12 12:01 6 只看该作者
六、从双乳峰营地到卓尼三角岩

5月4日早上六时,在鸟鸣声中醒来,收拾了帐篷,烤干了冲锋衣,吃了牛肉粉,饿了一个晚上的我又充满精气神。

八时,大家开始出发,今天的路线是:12号垭口(3867米)-13号垭口(3841米)-14号垭口(3851米)-15号垭口(3654米)-16号垭口(3269米)-17号垭口-木桥(3160米)-牧民家-18号垭口(3627米)-溪谷草甸营地。

天气阴沉沉的,看不到远处的雪山,只能看看近处的雪景。从12号垭口到老虎嘴峡谷,地势相对和缓,山间开阔的溪谷地带分布有多个夏季牧场。这些牧场有一些共同的特征:一条清澈的小溪,连片的草地,几幢小木屋和围栏里的几块耕地。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夏季牧场:夏季随着气温升高,高海拔地带季节性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增多,有利牧草和燕麦等作物生长。高山草场放养牦牛等牲畜,较低海拔的四季牧场在夏季得以休养生息,收割的燕麦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冬季草料的不足。

甘南迭部县扎尕那洮叠古道穿越略记
古道上夏季牧场的牧民人家:此处有十元一碗的纯天然的牦牛奶,想喝得有现金,因为这里没有网络,无法采用移动支付。

几个垭口的相对高差不大,只有最后一个垭口显得有些突兀,是迭部和卓尼的分界线。翻过最后的垭口,下山后一路顺着一条溪谷前进。溪谷两侧的植被景观迥然不同:左侧连天衰草,一片荒凉;右侧满坡绿树,十分葱茏。走出谷口,有一条毛糙的简易公路连接外界,我们的古道穿越就在这里结束。

完成这次穿越的山友是:亮哥、强哥、远航、咖啡、罗志、南国红豆、沧海、梵-在路上、冉冉、仙姑、糖豆、娜娜、果果、飞飞、高姐、妖姐、曾珠、小文。

特想把这篇游记送给那个牧人家的小孩,那个站在路边向每一位山友轻轻问一句"要喝牛奶吗,热的!"的小孩。

2021年5月
发表于 2021-12-12 13:17 7 只看该作者
哈哈,老师这都是精品啊。最早的那篇鳌太游记,我读了不下5遍了都。期待后续更多作品哈
发自8264小程序
发表于 2021-12-12 14:22 8 只看该作者
不错,名气增大,人流量越来越多了
发表于 2021-12-12 17:39 9 只看该作者
感谢楼主分享美丽的风景,美好的旅途,期待看到楼主更多的好帖
发表于 2021-12-12 19:36 10 只看该作者
美不胜收,户外活动真好啊!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