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户外知识 登雪山 《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社长高登义聊天实录

《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社长高登义聊天实录

作者:admin    2004-07-29 00:00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中午非常有幸请到三位嘉宾作客新浪嘉宾聊天室,这三位嘉宾他们分别是:中国探险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探险》杂志社社长高登义先生。

  高登义: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编辑张志雄先生。

  张志雄: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国家测绘局地名研究所研究员武振华先生。

  武振华:各位网友好。

    三位嘉宾在新浪聊天室留影(从左到右依次为张志雄、高登义、武振华。)

  主持人:《中国科学探险》最近封面文章提出一个非常有意思的问题--8848。大家都知道我们珠峰海拔高程是8848米,这个准确高度是中国人在1975年测出来的,但高登义先生最近发现在这之前印度人曾在1954年测出过8848的高度,而且曾被广泛引用。这是怎么回事,请高登义先生来给我们讲讲。

  高登义:珠峰高度为8848米是中国人在小时候就都知道的事,1975年我们经过测量以后,在1975年10月份向世界公布一个当时是认为最新的科学数据,我想这是毫无疑问的。我是在去年写一本珠峰书的时候发现了另一个8848。徐先生是我们国家出版的权威,他在1960年书上提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是8848,我奇怪了,所以后来我进入各种各样调查,要求我们《中国科学探险》杂志带着这些问题来研究发展到底是什么问题,所以8848问题这样提出来。

  主持人:大家知道8848是我们中国人自己测量的,而且这个数据在当时来说是非常精确的,但从您的发现来说,这个数据最早不是中国人,是印度人测出来的?

  高登义:不能这么说,我们现在提出来问题,经过张志雄长时间的调查,也访问一些科学家以后,我们是这样看待的。1975年国家测绘的高度8848的高度,从现在来看无论它的科学性,无论是当时我们测量的手段,应该是先进的。但是另一个8848是怎么回事?

  1954年的时候印度人曾经在南坡测量过8848这个高度,同时也估量这个高度。我们国家社会总局在1975年公布这个高度以后,公布这个高度同时应该提到历史上别人曾经测量过这个高度。但是我们可以指出来印度测量高度和我们不一样,第一他们从珠峰顶上测量,包括冰雪的厚度。第二他们在珠峰顶上没有树立参标,因此不可能准确,科学性我们超过他们。但是遗憾是我们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从这一点从科学性上来讲是不严谨的。

  主持人:印度人曾经测出近似8848的高度,在中国科学界,刚才您也说到了,可能连您自己都觉得很吃惊,您觉得这种印度的数字不被我们所知,甚至不被学界的许多人所知,对这种现象您对这个有没有一些想法?

  高登义:这个现象跟我们国家有一段时间比较封闭,没有和国际进行充分的交流有关系。但是随着我们国家改革开放,这种现象应该改变过来。

  网友:我想知道珠峰这么高,8848米,要对它进行准确的测量,整个过程是怎么开展的?我们平常人不太能够想象得出来这个工作要如何进行?

  高登义:1975年,当时我在珠穆朗玛峰大本营,根据当时看到我的队友,他们进行测绘的时候,我指导他们这样做的。首先他们是由国家登山队员把一个3.5米的三角的参标背上珠穆朗玛峰顶,测在珠穆朗玛峰顶上。这样我们国家顶级工作人员他们提前到十个山头上,在那等着,把三脚架架好,有十个点进行测绘,这是他们要做的第一个工作。

  第二个工作他们之前从海平面引到做了基本点,再继续测量珠峰高程,这是必须要的。

  第三个运用我们气象组无线电的温度资料,算大气光学折射对于我们测量,因为有折射以后我们测量不准,看折光系数有多大影响,最后他们通过这个来精确算起这个数据。另外有登山队员在峰顶看冰高,当时估计必须厚度是95米深,是估计出来的。所以减去这个厚度,再消除折射的影响,8848.13就被测量出来,这是我认为最为准确的。

  张志雄:关于这个测量法我作为行外人补充几句,调查过程中,虽然我不是学地理学,我学历史学,但是作为地理杂志的责任编辑,又是这篇文章的撰文者,对基本的高峰测量我也作了一些考据。大力测量主要分三种方法:

  第一种是最原始的三角测量法,用几何学的原理,通过直角来进行光学上的汇聚。也就是说当我们目测一个物体高度的时候,一般古埃及时候它是根据太阳光的角度和两条直边,一条直边和斜边的,一边的长度推算另一条边的高度,扩大两个高峰,这样有两个条件,必须要符合才能够准确:

  一、山顶汇聚必须要准确。二、海拔高程起算点尽量的近,这两点1975年的时候我们完全把它做到了。但是二十一年前,1954年的时候他们没有在山顶树立这个参标,我们一个尝试,我们在山脚下看高峰,你从不同角度看山峰顶点不一致,这样你从十个点或者几个点汇聚的时候不是一个点,这样你肯定有误差,据我了解54年印度人测珠峰高度的时候,他的误差达到5米度,应该是我们误差0.36米的14倍以上。在这种误差条件下,他还有一个误差就是大气折光,你通过光学的角度来山顶会聚,大气它本身有一个光线的一个折射的系数,刚才就是高教授讲过为什么通过大气物理方面的科学家来提供折光系数,大气测量法最基础的是三角测量法,在75年运动方法里面有很多环节上产生误差,包括激光汇聚的时候空气的折射,还有重力的干扰,这些我们在75年的时候都已经预见到了,而且经过精确的纠正。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