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土耳其 两个QING国人的土耳其进行曲

两个QING国人的土耳其进行曲

作者:Darmman     23277人关注 2019-12-3 09:20

拿破仑同学说过,如果全世界只有一个国家,这个国家的首都一定是伊斯坦布尔,考虑到他是一位曾搅动欧洲和世界格局的将军,这句话大概自有深意。

没去土耳其旅行之前,对这个国家只有模糊的印象:历史上是东西方文明冲突的前沿热点,现在还是一个不东不西有点“土”的国家,大部分领土在亚洲却自称欧洲国家(和俄罗斯一样),加入了北约,但却始终入不了欧盟,近年的消息是2015年底不知那根神经搭上击落了土叙边境的俄国苏-24,半年后又道歉赔偿,定购了美国F-35飞机又去买俄罗斯S-400导弹结果美国不卖了又去勾搭普京想买苏-57- - - - - - 。去过了土耳其才知道原来它离欧洲和意大利罗马这么近,熟悉了它周边的地理环境和邻国,知道了连俄罗斯从乌克兰夺回来的克里米亚都曾经是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 - - - - -但要追寻盘根错节的历史,对普通老百姓真的是太艰难了,比如匈奴突厥蒙古人-----的关系沿革和迁徙史,爱国者只需说一句“他们,以及欧洲和非洲的早期首领,无一不是黄帝的后裔”(百度妙文)就解决了,就好比小时候学的抗日战争史就是“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FG,蒋介石从峨眉山下来摘桃子”一样,其实历史并不是那么简单,比如反法西斯主力苏联为何在二战前要和纳粹结盟瓜分波兰,日本为何在抗战前就有关东军驻扎东北,都值得探究,但是知道得越多,就越感到知道得太少,永无止境。世界就是一张不断被“COULOR REVOLUTION”折腾的白纸,这种颜色淹过去,那种颜色渗过来,结果成了一副斑驳杂乱的地图,由于近现代国家主权意识制度的流行,地图上的色块边界才相对稳定下来。旅行某国之前之后总有兴趣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下该国的前世今生,在游记中码了较多的历史文字,主要是为自己理清梗概,但作为“业余历史爱好者”,很可能了解得很粗糙,面对庞杂细节有时不免想当然地概括简化一番以便记忆和转述,欢迎读到的网友拍砖,但不必太认真。

去土耳其旅游是从看一本书ROGER-CROWLEY的《1453,君士坦丁堡的陷落》开始的,书里写了1453年前后奥斯曼(Ottoman,台湾译为鄂图曼)帝国在19岁的穆罕默德二世的带领下征服基督教的最后堡垒东罗马拜占庭帝国君士坦丁堡的详尽故事,激起了去土耳其一探究竟的欲望。不知在哪本旅游书里看到一句名人箴言:“人生就像一本书,如果从不外出旅行,等于只翻阅了第一页”。所以,光看纸质书是不行的,只有旅行,才能拓展个人原本有限的人生时空,设身处地身临其境,才能学到书中和网上学不到的东西。

这张1413-1451的地图摄于伊斯坦布尔军事博物馆,有色部分是当时奥斯曼帝国的势力范围,中间的白点是欧亚分界线上残存的基督徒地盘,白点中的小黑点是东罗马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和最后据点君士坦丁堡。1362年,奥斯曼帝国已经占领了君士坦丁堡以西原来罗马帝国的哈德良堡,将它改名埃迪尔内作为首都,从背后包围了君士坦丁堡。

这是大约作于16世纪的君士坦丁堡地图或是现代仿古地图,摄于伊斯坦布尔1453全景画博物馆。右边是博斯普鲁斯海峡(Bosphorus)从北面的黑海通往南面的马尔马拉海/达达尼亚海峡/爱琴海/地中海, 东西向的是金角湾(Golden Horn Bay),金角湾南面是拜占庭的君士坦丁堡,北面是在奥斯曼包围威胁下的的基督教热那亚人殖民地加拉太城堡。由于拜占庭海军用巨型铁链从自己的城墙挂到了对岸加拉太城墙上,封锁了金角湾入口(热那亚人允许拜占庭人这么做,实际上已经破坏了他们承诺的中立,有可能招致奥斯曼的报复打击),奥斯曼海军不得不将桨帆船舰队从陆路用圆木滚轴涂油加人力畜力拖拽翻过山丘从加拉太城堡北面的双柱港(现在的多尔玛巴赫切新皇宫一带)迂回到金角湾的上游泉源谷,再从那里下水到金角湾,并把大炮运到狄奥多西城墙的西面。最后终于攻破城墙消灭了“卡在真主喉咙里的骨头”君士坦丁堡。


D0

上海浦东机场T2,晚上从这里出发22:25搭土航TK027去土耳其,两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我和女儿)都只背中号登山包和轻量化登山包,没有托行李。土耳其文中把中国称Çin,发音是QIN, 不知是来源于“秦国”还是“清国”,两个QIN国人就这样开始了土耳其之旅。


D1

伊斯坦布尔新国际机场IST—苏丹艾哈迈德广场—BOSS HOTEL—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托普卡比老皇宫

土航TK027航班预定5:15降落伊斯坦布尔机场,但3:50我们已经飞到灯光灿烂的伊斯坦布尔上空了,机翼下我们清楚地看到之前刚在书籍和古地图中熟悉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和金角湾,甚至能看到加拉太塔,十分激动。这块1453年发生过神奇战争的土地就这样展现在我们睡眼惺忪的视野底下。

在机场内的ATM取了土耳其里拉现金,给手机换了淘宝上买的即插即用TURKCELL电话卡(12天15G ¥120元),出机场外在门外的公交站售卡机上用两百里拉买了两张交通卡,其中卡费6里拉,退卡可退,车费余额不可退,车费充多少可在机器上设定。

伊斯坦布尔新机场IST号称世界最大最新机场, 2019年4月6日正式投入运营,国际国内出发抵达在同一航站楼,十分方便。这是出口处外公交站的图示,去市内各处的大巴中巴在几号车位一目了然,我们在17号位坐HAVAIST机场大巴(豪华的奔驰大巴,每个座位都有电视屏)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途径艾米诺努EMINONU码头),历时1—1.5小时(视路况),票价用交通卡扣款是18里拉,用信用卡是25里拉?好像不接受现金。

HAVAIST大巴每半小时一班,我们坐的是5:30开车的第二班,天还是半黑的,一路上好奇地透过车窗看这座未知的城市,虽然沿途不断掠过清真寺的尖塔,但总的感觉是高速路和市容比原先想象的现代,还有一点令人感佩的就是对向车道络绎不绝的来车没有一辆是打远光灯的,说明“土人”的driving habit比我们厉害国的司机好。

7:00到苏丹艾哈迈德广场,步行去附近的BOSS HOTEL,因为要下午两点才能CHECK IN, 所以把大小背包内容调整了一下大背包交服务台保存,背着小背包就上街去索菲亚大教堂了。原计划就是不顾在飞机上蜷缩了十个小时少睡了一夜,从早上开始开始一整天的旅行。

圣索菲亚大教堂9:00开门, 8:30开始入内购票和安检。有效期五天的伊斯坦布尔博物馆卡价格从网上的185里拉涨到了220里拉,根据我们的参观计划还是买了。

在安检处出口处提醒一个韩国大妈回来拿她忘了拿的双肩包,却又把自己放相机的腰包忘在安检轨道上,想起了才返回来寻找,七十几岁的人再加旅途疲劳紧张,记性总是要打折扣,须随时提高警惕。好在到旅行结束终于人财平安,包括租车自驾也毫发无伤完璧归赵(AVIS租车公司)。

圣索菲亚大教堂博物馆AYA SOFYA MUZESI是伊斯坦布尔一切伟大历史建筑的翘楚,最能代表这个国家的来世今生。

从西方人的角度来说,早期罗马帝国在扩张的过程中发现了博斯普鲁斯海峡东边的土地,于是把它称作ASIA亚细亚,拉丁文原意是太阳升起的地方,后来到了15世纪西班牙船队真的发现了印度和亚洲大陆,于是就把土耳其这块伸向欧洲的大舌头(安纳托利亚,希腊语东方)改称“小亚细亚”了,这是我的大致印象。

由于疆域过于广大,早期罗马帝国曾将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分由四帝共治(两位奥斯古都和两位凯撒),那时的东罗马帝国是博斯普鲁斯海峡以东的土地,后来君士坦丁大帝击败了其它统治者成为罗马唯一皇帝,在公元313年将基督教定为国教,又在330年将首都从罗马搬到海峡边的君士坦丁堡。 395年,皇帝狄奥多西一世又将帝国重新划分为东西两部分分给两个儿子,西罗马帝国过了80年就被日耳曼人灭了,而东罗马帝国即拜占庭帝国则延续了一千多年直到1453年败于奥斯曼帝国。由于教皇的授权加冕而于962年成立的神圣罗马帝国,是一个松散的联盟,被认为是由日耳曼蛮族僭越的“既非神圣又非罗马的帝国”,于1806年解体。

君士坦丁大帝迁都君士坦丁堡后就以智慧女神索菲亚命名开始修建大教堂,到543年由查士丁尼皇帝费时6年重建成功,以后一直是拜占庭帝国的主教堂,历代皇帝都在这里加冕,作为基督教堂它存在了916年。

直到1453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灭了拜占庭,将教堂改为清真寺,教堂外修建了清真寺宣礼尖塔,教堂内增加了伊斯兰的经坛圣龛,基督教镶嵌壁画被覆盖绘上了伊斯兰的密集型花纹,19世纪时又挂上了四个大圆匾,上面是安拉,穆罕默德等四位先知哈里发的镀金名字(花押?)。作为清真寺它又存在了481年。

巨大中殿穹顶上的镶嵌壁画《圣母和圣婴》,作于9世纪。

1931年,一个美国的探险队发现了被涂料覆盖的基督教壁画,至1935年大教堂被改作博物馆开放至今。据说激进的伊斯兰教徒一直要求将大教堂博物馆改回清真寺,不知何时能够实现。

大教堂第三重大门上方的拱形壁画《万物的主宰耶稣》,作于九世纪。

大教堂前廊靠近西头青铜大门出口的上方,有一副镶嵌画《君士坦丁大帝,圣母玛利亚和查士丁尼一世》,中间是托着幼年耶稣的圣母玛利亚,左边是查士丁尼一世向圣母献上圣索菲亚大教堂,右边是君士坦丁大帝向圣母献上君士坦丁城堡。此画作于10世纪。

触摸历史,但是我估计这吊灯应该是现代仿造的。

下午去参观托普卡比(TOPKAPI PALACE)老皇宫,途径考古博物馆门前时,街道两边都堆满了“多余的”古建筑古墓葬残片,也很有欣赏价值。

托普卡比老皇宫第二庭院之规模浩大的御膳房(见房顶的通风烟囱),里面的陈列中既有杀牛宰羊的巨大铁锅也有来自中国的精美青花瓷餐具。

还有很多展示当年苏丹宴客的图画和动画,十分有趣。

这个大概是托普卡比第二庭院西侧后宫的皇太后庭院,后宫的总体印象是比较幽暗,有关的故事解说很多,和里面的伊斯兰细密花纹一样繁杂,难以复述

第二庭院的外宫宝库,展览许多奥斯曼帝国及欧洲的刀剑武器盔甲,著名的托普卡比之剑原来保存于第三庭院帝国宝库,因为该展厅在维修调整所以移到这里来展出,剑柄上镶有三颗巨大的祖母绿宝石,是伊斯兰苏丹们最崇拜的宝物。

在土耳其文中, TOP是大炮,KAPI是大门,城门。伊斯坦布尔有一处地名叫TOPKAPI,正是当年穆罕默德二世用大炮攻破城门灭了拜占庭的地方,而老皇宫并不在那个地方,却从一开始就命名为托普卡比宫,这把顶级宝剑也命名之为托普卡比剑,说明了奥斯曼苏丹们对大炮攻破城门这一段辉煌历史的津津乐道。

之后还参观了一个圣物陈列馆,排队参观的队伍很长,估计大多是殷切希望瞻仰圣物的穆斯林信徒,里面光线很暗不准拍照,有先知默罕默德的包头布腰带之类,估计和法门寺的佛教舍利子一样,真假难辨,毕竟是一千多年前的纺织品,怎么可能那么新。

傍晚从托普卡比宫第四庭院的欧式露台上初次眺望博斯普鲁斯海峡,此岸是欧洲,彼岸是亚洲。


D2

多尔玛巴赫切新皇宫 –军事博物馆—现代艺术博物馆—纯真博物馆 –独立大街

早上步行到SIRKECI乘T1有轨电车(有刷卡进闸式的双向露天车站,每次扣款2.6里拉)到KATABAS, 步行四分钟到多尔玛巴赫切新皇宫(DOLMBAHCE PALACE)。十九世纪的苏丹们游览欧洲回来觉得自己的老皇宫太土气了,于是在金角湾北面博斯普鲁斯海峡边填海造地修了新皇宫, 1854年建成。它是奥斯曼帝国最后六位苏丹执政的地方,也是土耳其共和国缔造者阿塔尔图克-凯末尔办公直到1938年逝世的地方。新皇宫的极尽奢华和奥斯曼的衰落破产齐头并进,令人联想起了俺们的大清在故宫之外修的颐和和园圆明园。

新皇宫的大门面向博斯普鲁斯海峡,老苏丹们喜欢外国的元首和使节坐船从这个大门进入。

新皇宫内不准拍照,管理员随时会像幽灵一般地出现进行阻止。不安分的我们还是抢机会偷拍了几张。这是老皇宫中央面对海峡大门的礼宾殿,右下方那个有750支蜡烛自重4500公斤的吊灯,据说是英国维多利亚女王赠送的,费时六个月才组装完毕。

新皇宫虽然不再叫TOPKAPI, 门外却陈列着两尊当年攻陷君士坦丁堡的古炮。1452年左右,一名匈牙利铸炮师乌尔班来到君士坦丁堡,表示愿意为君士坦丁十一世效劳,可惜拜占庭那时已国力衰落,连应许给他的微薄津贴也不能按期发放,于是这名匈牙利人离开了君士坦丁堡转而投向穆罕默德二世,史书记载他曾为奥斯曼帝国铸造了史无前例的青铜大炮:长27英尺,管壁后8英寸,口径30英寸,可以发射1000多磅重的石弹,虽然这门的大炮在试射和实战中显得十分容易产生裂纹甚至炸膛(有历史记载乌尔班本人在炸膛中殒命,也有人认为这是仇恨他的拜占庭基督徒历史学家编造的谣言),但一些尺寸较小的炮还是在1453年的攻城战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就像照片中的这门。

军事博物馆庭院中的近代德国大炮和现代美国造战斗机。

根据这张图,我判断土耳其人承认匈奴人摩羯人和突厥人是自己的祖先,他们在向东扩张中遇到了中国的万里长城止步不前,只好调头向西而去越过中亚向欧洲挑战。这是他们光荣征战史的起点。

当年拜占庭海军封锁金角湾入口的巨大铁链,最后奥斯曼军队还是从北面迂回到君士坦丁堡的西面城墙,靠大炮持续轰击打开了缺口。背后是1453年穆罕默德二世入城的图画,奥斯曼帝国最光荣的时刻。

头盔和冷兵器,不清楚这类金属制品为何能历久弥新毫无锈斑。

不同年代的步枪。

军事博物馆建在军队的地盘上,原来这里就是兵营,军校和武器库。土耳其人尊崇的阿塔图尔克(国父之意)凯末尔将军也是从这里毕业的(蜡像前排左一)。土耳其能在衰亡的奥斯曼帝国废墟上于1923年独立建国,与凯末尔将军采取的世俗化政治改有关,因此传统上土耳其的武装力量和埃及一样,属于比较世俗化的政治力量,一旦国内政治斗争或选举出现政教合一的极端化倾向时就会出来干预。
我们刚进博物馆时在院子里看飞机大炮坦克留连了好久,这时就有一个穿迷彩的帅兵哥操英语来告诉我们大楼里是博物馆(他以为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是专程来看的它的,看过之后才知这个博物馆的规模之大出乎意料,有1453,一战(奥斯曼在一战中站错了队促成了帝国的解体),二战(土耳其在二战中保持中立,战后加入了北约),朝鲜战争,中东战争等等的许多专馆,两个半小时走马看花看得筋疲力尽两脚发酸,还有许多馆来不及看。奇怪的是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博物馆在LP上毫无记载,是否是西方人觉得其“政治不正确”而故意忽视,不得而知。

想当年改革开放初期接触到美国和欧洲的影视,看到其中的恐怖分子往往是留着大胡子,黑眼珠贼亮贼亮的“穆罕默德”,隐约地感到西方人敌视中东阿拉伯人有点历史根源。那时曾通过一家叫“穆斯林经济技术发展有限公司”作外贸出口代理,也觉得必须和欧美客户说明,这家公司所以注册成这个名字,只是为了享受少数民族的政策优惠,和穆斯林没有任何关系,担心客户疑虑会影响业务。现在则对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在历史上的对阵及其对今日世界格局的影响比较了然于胸了。

坐地铁2号线去现代艺术馆,这是一家私人博物馆,规模不大一共四层。许多现代涂鸦和装置并不引人注意,比较有趣的是墙边上有个小壁橱,探头进去看了一下不觉得有啥,但工作人员鼓励说可以站进去看,一进去才大吃一惊,仅靠两面对向斜置的镜子竟然变出了无数个我————。

馆中的四楼是老一代摄影家的黑白照片展,逼真地展现了伊斯坦布尔上世纪30年代到70年代的城市风貌风俗人情,还蛮有意思。

从现代艺术博物馆出来靠手机导航穿过独立大街找到了纯真博物馆,世界上有同名小说的博物馆(或者说有同名博物馆的小说)可能仅此一例吧。《纯真博物馆》是一部描写伊斯坦布尔上世纪七十年代社会生活的情爱小说,诺奖获得者帕慕克在小说里就写到了建这个博物馆的事,而实际上他也真的建了这个博物馆,这栋位于街角的四层红色小楼在小说里同时又是女主人公芙颂和双亲栖居的小楼。博物馆的展品陈列在83个展柜中,正好对应小说的83章,如果博物馆参观者正好也是小说读者的话,就会欣喜地发现小说每一章里所描写过的上一世纪的生活用品和报纸/照片/广告/地图,都可以在对应的展柜里分毫不差地找到实物,真是真假并存,虚实难分。

在展馆里遇到几个国内游客,转了几分钟就出去了,他们是听说有这样一间博物馆才过来看看,但并没有看过这部小说,兴趣不大。问我看过没,我说是在出发前两周才恶补了一下。而我女儿是早就看过小说,而且出发前特意用手机APP做了笔记,对她来说似乎每件展品饱含着某种感情和温度,所以看得特别津津有味,以致我们竟然在这个小小的博物馆里逗留了两个小时。

博物馆的一楼门厅的整堵墙上有芙颂扔掉的4213个烟头,全部被小说的男主人公凯末尔或曰小说的作者帕慕克“捡”起来展出了,所以纯真博物馆也是一个有点恋物癖味道的博物馆。

女主人公芙颂的连衣裙,项链耳坠,车祸遇难后留下的驾照,和雪佛兰汽车仪表盘(右边)。

之前一看到小说中提到的“歌手牌缝纫机”,就知道正确的商品名是“胜家牌缝纫机”,可惜译者不像我曾在缝纫机行业呆过,不熟悉这一点。1851年,一位名叫列察克·梅里瑟·胜家的美国人发明了缝纫机。两年后,胜家缝纫机公司创立,到十九世纪末,已成为缝纫机工业的老大,世界首家跨国工业公司,年产量达125万架。小时候家里有一台老旧的胜家缝纫机,看铭牌却是上世纪四十年代日本统治下的台湾生产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胜家曾与从上海迁往陕西的标准缝纫机公司进行过经济技术合作谈判,最后未达成结果,之后在1994年,胜家在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了胜家上海缝纫机有限公司。

博物馆顶楼则是按小说里男主人公凯末尔家的迈哈迈特公寓楼的卧室布置的,除了那张凯末尔和芙颂ZA(*汉字是敏感瓷被屏了)的床,还有芙颂希望凯末尔作为提亲之物一同出现在家门口的童车。用第一人称写作的小说中男主人公宣称“在与芙颂相恋的一个半月差两天,我们共ZA44次”,我看了就暗笑,因为想起了当年一个在新疆当兵多年的老同事说过的话:汉族姑娘怎么吃得消嫁给W族男人?人家可是每天晚上都要“工作”的!笑笑。看来此言不虚,突厥人后代的性能力与汉人相比不在一个数量级。

从纯真博物馆出来,汇入独立大街上的滚滚人流,五光十色的店面加外面爬满游客的怀旧有轨电车,这里的夜晚真的像过节一样的热闹。在街上吃了网红店的薄饼卷烤牛肉当晚餐,可惜即使点了中号(每份70里拉)还是吃了一小半就吃不下了,看来游牧民族后代的食量和我们相比也不在同一个数量级。

独立大街上表演节目的街头艺人。


D3

加拉太塔—博斯普鲁斯海峡长线游船—RUMEILI KAVAGE 小镇---如梅利RUMEILI堡垒。

早上坐两站T1过加拉太桥8:30到达到加拉太塔脚下,看到门口排的长队纹丝不动就有点担心,以为是塔上空间有限要分批上去,这样等到我们登塔不知要几点,令我们来不及赶回EMINONU码头去坐10:35一天唯一的一班海峡长线游,就在我们考虑放弃时队伍动了,原来现在9:00才开门(不是LP上说的8:30),我们还是第一批。于是购票登塔(35里拉有点小贵),电梯加楼梯来到顶层露台,绕了几次360°俯览伊斯坦布尔全景一阵乱拍。上图是由北向南瞭望显示的金角湾和加拉太桥。

加拉太塔始建于6世纪,13世纪毁于第四次十字军东征,1348年由热那亚人重建。

1453年大战前的欧亚结合部的政治军事外交形势绝不是清一色的伊斯兰教对阵基督教那么简单,而是错综复杂犬牙交错。穆罕默德二世的军队里就有基督徒的欧洲军,穆罕默德必须小心地使用这支人马以免其中的内奸把行动情报透露给君士坦丁堡敌方,而君士坦丁十一世的军队实际上更像一支多国部队,其间有希腊人和意大利人的矛盾,有东正教徒和天主教徒的矛盾,有热那亚人和威尼斯人的矛盾,还有一支叛教的土耳其人部队(由觊觎苏丹位置的奥尔汗王子率领,拜占庭原先接受奥斯曼的委托将他扣押,但声称如果奥斯曼对拜占庭不利他们就把奥尔汗放出来在奥斯曼国内煽动叛乱)。

1453年四月二日,挂在君士坦丁堡和加拉太城堡之间的铁链升起,奥斯曼海军几次尝试冲破铁链的行动都归于失败,穆罕默德对于加拉太城堡热那亚人的假中立暴跳如雷,但却不想和他们撕破脸皮,他知道加拉太城民同情基督教徒纯属天然,如果直接攻打加拉太城堡,热那亚人可能会调来一支强大的舰队,与已不利。最后他采取了陆路迂回运送桨帆船舰队的办法,用圆木滚轴涂油加绞盘加蓄力人力拖拽,甚至升起船帆借助风力在陆上移动,终于在四月二十二日将所有战船运进了金角湾,后来的希腊历史学家也不得不赞叹这一筹划巧妙执行得力的军事行动。

被奥斯曼帝国围困的君士坦丁堡也曾向“基督教的西方”求援,但得到的回应十分有限,西方本来就支离破碎,只有罗马教宗能够超脱欧洲各国的商业利益和王室间的战争宿怨以基督教的名义发出呼吁,但天主教廷本身也和搞“修正主义”的拜占庭东正教会有历史悠久盘根错节的纷争,所以求援的结果毫不乐观。

早在1054年,三名罗马教廷派来的红衣主教就在圣索菲亚大教堂祭坛上扔下了破门诏书,宣布长期艰难的谈判失败,东西方教会正式决裂 (双方的破门诏书直到1965年才被撤销)。东方的教会语言是希腊语,而西方的教会语言是拉丁语,双方在教会组织和宗教的地位上看法各异,拜占庭人为自己的希腊文化骄傲,一定程度上认为自己的西方邻居是粗鲁的野蛮人,甚至认为自己和穆斯林的共同处要比远处的法兰克人还多,他们愿意承认罗马教宗享有特殊地位但不能接受其为至高无上的世界主宰。

从1096年开始的三次十字军东征都是为了抵制伊斯兰穆斯林的扩张,维护基督教的城耶路撒冷,但是到了1204年的第四次十字军东征,从西欧来的十字军骑士与老奸猾的威尼斯总督丹多洛签下了对四万名士兵提供海运和海运补给的战争后勤承包合,结果欠债无法还清,不得不在威尼斯的威逼利诱下转去攻打君士坦丁堡,掠取君士坦丁堡令人垂涎的财富,拜占庭的城堡在千年历史中第一次被来自基督教西方的“自己人”攻破,双方的仇恨更加根深蒂固。

到了十五世纪,奥斯曼帝国的强大压力迫使拜占庭皇帝频繁向西方求援,最终在1439年6月的佛罗伦萨会议上宣布东西方教会正式联合,但是,无论在拜占庭国内还是在西方诸国中,内部的分歧和双方的隔阂依然存在。除了加拉太热那亚人市长的呼救引来了具体的援助:两艘大型帆船和七百名士兵(志愿领军的是身经百战的热那亚职业军人乔万尼-朱斯蒂尼亚尼,他是后来守城战役的实际指挥者),此外几乎没有获得什么有力的支援,只有七嘴八舌的空头议论,拜占庭只有八千名守城士兵,注定要在孤立中应对穆罕默德二世的十几万大军的进攻。

海峡亚洲侧码头上悠然自得的土耳其小姐姐。

9:45从加拉太塔下来匆匆步行穿过加拉太桥赶往EMINONU码头,赶上了10:35博斯普鲁斯海峡长线游的轮船。长线游往返约6小时,中间经过多个码头停靠上下客,中午12点到终点接近黑海的亚洲一侧ANADOLU KAVAGE (那里有奥斯曼为控制海峡最早修的城堡),船在那里停留3个小时,让旅客进各种饭店午餐,爬城堡,瞭望黑海我估计其实看不到),然后下午三点再返回。

我们根据LP的推荐买了单程票(往返25里拉,单程15里拉)到终点的前一站欧洲侧的RUMEILI KAVAGE下,在镇上逛了一圈用了午餐,然后乘公交往回返,中途去了如梅利堡垒(RUMELI HISARI)。

博斯普鲁斯海峡上链接欧亚大陆的通道从南往北有一条海底隧道和三座大桥(都是中间无桥墩的悬索桥)。这是先经过的第一座大桥博斯普鲁斯海峡大桥(也称7月15日烈士大桥,纪念在2016年未遂政变中,为维护现总统埃尔多安和政变士兵发生冲突而牺牲的161名平民和警察),长1560米,宽33米,号称世界第四大桥。

2016年7月15日,部分土耳其总参谋部军官发动政变宣布接管政权,背景是反对现总统埃尔多安的个人极权和伊斯兰化倾向,按照以往惯例,军队只要强力控制了电台电视台切断民众的信息通道政变就很可能成功,但是这次政变发生在互联网时代,正在外地休假的埃尔多安通过手机FACETIME接受媒体采访,通过他平时最讨厌的社交媒体推特号召人民走上街头起来反抗,紧急任命了反政变军事领导,这一次“民主”帮了98%居民是穆斯林的伊斯兰势力的忙,政变在不到24小时内失败,之后一年多有5万多人被捕,104人被判终身监禁,超过14万名公务员(包括教师)被开除或停职。但作为一个普通游客,在伊斯坦布尔已经看不到两年前那次政变的阴影。

第二座大桥:征服者苏丹艾哈迈德(穆罕默德二世)大桥。

前后有近十艘军舰从海峡通过,我猜想这是每日都有的礼仪性的巡航,摆给游客看的。

在RUMELI KAVAGE 小镇海边看第三座大桥:亚武兹苏丹塞利姆大桥,过了桥前方不远就是黑海。

在海边的餐厅吃了午餐(吃了不知名的新鲜海鱼和铁板蘑菇烤虾加饮料,两人只花了60几里拉,土耳其的饭店面包和卷饼都是不计价的,小镇的价格和市区街上差距不是一点点)。

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长线游只买了单程票,回程中坐公交来到如梅利(RUMEILI)城堡。

1393年,穆罕穆德二世的曾祖父为了攻打君士坦丁堡曾在博斯普鲁斯海峡北端靠近黑海的亚洲一侧修建了安南托利亚堡垒(ANADOLU HISARI),到了1452年,穆罕默德二世在返回首都埃迪尔内的旅途中又专程到海峡进行工作调研,选定了在偏南的海峡最窄处(660米)修建第二座堡垒,即如梅利堡垒(RUMELI HISARI,意为欧洲一边的堡垒), 奥斯曼人把它称为“割喉堡”,可以用来向过往商船征税并阻止欧洲国家从黑海向君士坦丁堡增援。工程从1452当年四月启动,穆罕默德二世亲临现场监工,采取计件工资,奖优罚劣,军队监工等恩威并施的手段,弄得连贵族们都感到“爱国主义”的压力亲临现场去搬石头运石灰参加义务劳动,到八月底仅用了四个半月就完工了,这在当时不仅是军事工程的杰作,也证明了苏丹惊人的管理协调能力。

如梅利堡垒中巨大的“烟囱”,我猜想是用来施放狼烟烽火与海峡南面的奥斯曼军队通信用的。


D4

瓦伦斯水道桥—征服者清真寺—FENER & BALAT 街区---狄奥多西城墙—柯拉教堂

离旅馆的不远的街区就是大巴扎周边的纺织品服装市场,一清早各商家就开始进货,一派购销两旺的景象,也佩服土耳其人的勤劳。

大巴扎周边的服装市场。伊斯坦布尔是个多元化的开放社会,既有蒙面只露眼睛的黑色罩袍,也有比基尼广告。

走到EMINONU坐公交28T四站到瓦伦斯水道桥,由拜占庭皇帝瓦伦斯完成于公元四世纪,是君士坦丁堡的骨干供水系统。罗马人是城市供水系统专家,想起在意大利旅行,连伊斯基亚海岛上都有很宏大的水道桥系统。

从瓦伦斯水道桥步行一公里左右到征服者清真寺(FATIH MOSQUE), 是默罕默德二世攻克君子坦丁堡后下令修建的第一座大型皇家清真寺,就建在原来葬有君士坦丁大帝的使徒教堂上。历史上屡毁屡建,现存的是据说是18世纪奥斯曼巴洛克风格的建筑,但我看上去像是为了发展旅游在20年间新建的建筑一样。

征服者清真寺是我看到的伊斯坦布尔所有清真寺中最宏伟,最漂亮,最干净的,它更像一个旅游点,除了脱鞋,也不要求女性包头巾才能进去,巨大的地毯也非常清洁漂亮,没有“异味”。

按照默罕默德二世本人的决定,他死后就葬在征服者清真寺。这位因21岁时率军灭了拜占庭而名震天下的征服者苏丹(1432—1481)活了49岁,据说是被他的长子(耶济德二世,1481–1512在位)串通御医毒死的。而他的老对手君士坦丁十一世,在1453年5月29日破城当天阵亡,也活了49岁,真是令人感叹的一种巧合。苏丹陵墓的一切外观都非常新,不知是哪个时代的作品。

到了土耳其发现1453是当地人念念不忘象征民族骄傲的图腾,除了1453,见得最多的还有FATIH这个名词 (法蒂赫,征服者),阿拉伯土耳其人喜欢这个冠名,和斯拉夫民族喜欢用弗拉基米尔(Владимир,征服者,统治者)冠名是一个道理。想起小时候常听说的中国支持的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法特赫”,应该是同一个词源。这个咖啡商标,则把1453和FATIH都用上了。

按手机导航绕了几圈也没找到费特希耶博物馆(FETHIYE CHURCH),估计是搭了幕墙在维修,沿着狭窄的小道慢慢地转进了BALAT木屋区。

FATIH(法蒂赫,征服者)是伊斯坦布尔最大的城区,其中的BALAT是奥斯曼帝国时期遗留下来的犹太人街区(而FENER是希腊人街区),不管现在居民成分到底如何,这一片彩色木屋区显示了土耳其普通居民的生活风俗,非常吸引爱好摄影的朋友。

用谷歌翻译的相机功能对准这块纸牌,上面的意思大概是请尝一下我(名字)做的美味。

义乌产玩具

街边理发店

街景

土耳其风格的咖啡馆

退休职工棋牌室

" That's a new generation, With new explaination, People in motion, People in motion - - -- -"  - - - 《If you come to San Francisco》歌词

邻居,看来这里没有有线电视。

经过布雷契耐教堂,中午来到迪奥西多城墙的西北角,海墙和陆墙的结合部,当年君士坦丁十一世的指挥部就设在这里的布雷耐契皇宫。我们从这里顶着烈日沿着城墙往南走,有时在墙外,有时在墙里。

书中的1453君士坦丁堡攻防形势图

查瑞休斯城门(后被土耳其人改称埃迪尔内门), 1453年5月29日,默罕默德二世从这里率兵入城,这个日子和相应的历史画面,至今被穆斯林社会当做骄傲的胜利,是穆罕默德先知古老预言的实现,是伊斯兰最终将统治世界的象征。

城墙内的柯拉教堂(CHORA CHURCH),始建于五世纪,和圣索菲亚大教堂是同期的建筑。“柯拉”意为“乡下”,原来教堂建在城墙外,后来历经改建成了城墙内的建筑,墙上十二至十三世纪的马赛克镶嵌画叙述了圣母和耶稣基督的一生的故事,栩栩如生,这里的耶稣看上去和圣索菲亚大教堂里的耶稣好像是同一位画家的作品。教堂在奥斯曼帝国时代被改作清真寺,从2013年开始维修,只能局部开放。

这个城门是原来的圣罗马努斯门,也就是当年被乌尔班大炮轰破缺口的地方,所以也叫“大炮门(TOPKAPI)”,城外的地名就叫TOPKAPI。之后想出城坐公交去1453全景画博物馆,在高架交叉点下面等了半天没有合适的公交,想想博物馆已临近关门,决定放弃,又返回城内,在家乐福采购了一些食品(买了一大堆酸奶火腿薯片红茶方便面才四十几里拉,享受了一下土耳其人民的幸福生活),坐T1回旅馆。

乘T1到君士坦丁柱下,然后步行回旅馆。


D5

苏莱曼清真寺---Namahem Sakak & Fetva Yukusu 木屋区---Heseki Egitim医院----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

一早从旅馆步行到苏莱曼清真寺,该寺是苏莱曼一世于1550-1557年间修建成的第四座皇家清真寺,建筑大师希南最重要的作品,被称为伊斯坦布尔最美的清真寺,
苏莱曼一世及其妻子的陵墓都在寺内的墓园里。

苏莱曼一世(1520—1566在位),是16世纪奥斯曼帝国极盛时期的一位杰出君主,其亲自统帅的军队征服了巴尔干半岛的大部份基督教重镇,还占领了包括波斯(今伊朗)在内的大半个中东地区,并将西至阿尔及利亚的北非大部地区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奥斯曼帝国舰队称霸地中海、红海和波斯湾。

苏莱曼一世在奥斯曼帝国国内和东方则被誉为卡努尼(立法者),他主持编撰权威法典奠定了以后帝国数个世纪的法律制度基础,由于苏莱曼一世的文治武功,在西方被普遍誉为“大帝”。

从苏莱曼清真寺前的广场俯览金角湾

女游客进入寺内必须戴头巾

苏莱曼清真寺的西侧

之后步行进入网上推荐的Namahem Sakak & Fetva Yukusu 彩色木屋区,到了之后发现此地大部分是陋街破屋,估计是政府准备把它开发成另一个吸引游客的风俗街区但还没有形成规模。

多数木屋是这样的。

穷街陋屋,对孩子说来仍是他们的天堂。

街边父女

离开木屋区经过一个临时的沙土停车场时,见到远处三十米开外有个木岗亭,边上有个拾了一大堆垃圾的吉普赛老太婆(去了欧洲多次,对这类人很容易识别),她身边的一群恶狗突然狂吠着向我奔袭而来,在伊斯坦布尔已经见惯了温驯善良懒洋洋睡觉的大狗,突然的变化让我猝不及防,跺了一脚的同时腿上已经被咬了一口,我向那老太婆愤怒地大叫了一声:“ Your dog has biten me !”这老太婆这时才开始懒洋洋地喝止她的狗。我开始不在意,觉得隔着裤腿咬一下应该问题不大,但女儿坚持要我卷起裤腿查看,一看有三个尖锐的牙印,虽没有流血,但可以挤出血来,女儿立即用矿泉水瓶里的水为我冲洗,并说此种情况不怕一万就怕外万一,必须立即设法去打狂犬疫苗,这时我想起那老太婆的狗又脏又丑又凶,也有点后怕,于是立即打车回旅馆向老板求助。老板也是英语不灵,听了半天还拿出急救箱纱布想为我包扎,我们再重复必须去医院注射(做了打针的肢体语言)他才明白,打电话向不知是谁请教应该去哪家医院,然后写了医院名称的条子叫了出租车送我们去。

到了医院我们本以为老板关照过出租车司机可以陪我们去挂号,以免语言不通手续搞不清,但是司机硬说“No problem”放下我们就开走了,于是只好自己去急诊部挂号,事后证明确实是No problem,一切都很简单顺畅,在柜台用护照挂了号录入电脑,进入诊室医生问明情由察看了伤口,立即打印电脑病历开出两张条形码不干胶,拿着到后面大楼的注射室去打针,注射医生开出了接种卡,填写了前面四针的注射日期,把疫苗商标不干胶贴在卡上,告诉我疫苗是印度产的,全世界通用,放心没有问题,接着就打了第一针疫苗,又换个手臂打了一针破伤风,告诉我们到院子长椅上休息片刻即可。

这时我们开始冷静下来考虑各种问题,并一次又一次返回注射室与医生沟通。今天按原计划是我们在伊斯坦布尔第五天也是最后一天,明天就要飞去开赛利/格雷梅,第二针应该在格雷梅打,但是医生的意思好像说格雷梅不一定有合乎资质的医院和可靠的疫苗,我们问能否推迟一天打第二针,按我们的原定行程到伊兹密尔(土耳其第二大城市)去打,医生的意思好像是前三针特别关键,推迟一天可能问题不大,但从医院和医生的角度不可能这样对你讲,反正双方的英语听说能力都有限,但大概意思都能明白。最后我们向医生告别,问 Where to pay, 医生一时没听明白,我又做了个拇指捻食指的动作,医生这才吃惊地扬起眉毛,说 No! No! All is free! 我心中一阵轻松,哇,土耳其特色的社会主义真不错,这下可以省去我向美亚保险理赔的麻烦了,只要在公立医院,这类医疗都是免费的!

挂号后手机上收到的短信,大意是亲爱的XXX先生,欢迎来我院就诊,我们将尽快叫号安排你的医疗。

折腾了一上午人感到身体发软,中午睡了一觉,下午三点半出发步行去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这次去土耳其总觉得时差倒不好,每天夜里都是半睡眠状态,很累,吸取经验以后去时差较大的地区旅行要带帮助睡眠的药物。

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主要是1887年在黎巴嫩(当时属奥斯曼帝国)西顿皇家墓地出土的大量精美石棺,伊斯坦布尔考古博物馆1869年成立,之前的出土文物大多被英法两国的探险队运往本国博物馆,后来便逐渐由伊斯坦布尔收藏了。这个石棺上的雕刻描述了亚历山大大帝征服波斯的故事,据考证制作于公元前305年左右,正是亚历山大统一希腊,进扫中东,占领埃及,平定波斯的时候,但考证又说并非亚历山大大帝的石棺,不知原因何在。

告密

周围雕的是逝者生前的丰功伟绩,顶盖上雕的是逝者本人的睡像,睡在这样的石棺里,是否特别安稳满足。

庭院里的美杜莎柱头。美杜莎是希腊和罗马神话传说中的蛇发女妖,关于她的传说和诗歌文艺作品内容非常繁杂。流传较广泛的说法是波塞冬被美杜莎的美貌所吸引在雅典娜神庙里把她强奸了,从而激怒了雅典娜。雅典娜不能惩罚波塞冬,于是便把美杜莎变成了可怕的蛇发女妖,让任何看到她眼睛的男人都会立即变成石头,所以美杜莎是一个“极度丑怪的女子”,一个辟邪的形象。后来也有文艺作品把她塑造成美女,表达了文艺家对她的命运不平,要为她平反的意思。

晚上经过反复权衡,决定取消接下来三天的格雷梅之行,在伊斯坦布尔再逗留三天并打第二针疫苗。退了伊斯坦布尔飞开塞利,开塞利飞伊兹密尔的机票和格雷梅的旅馆(都无退款),重购伊斯坦布尔飞伊兹密尔的机票,大约损失了5000人民币。格雷梅从八月初起就尝试在网上订十一前后的热气球,但各家公司都一直显示满员无座(足见中国国庆假的威力),只有一家前年出过事故的Kapadokyaballoon 表示有座,但普通席价位都要涨到300欧,不想被宰也放弃了。一般人都觉得格雷梅就是个坐热气球的地方,所以我们的遗憾也不多,什么露天博物馆,精灵烟囱,戴夫兰特峡谷,地下城---只好等将来有机会再拜访了。


D6

新清真寺---埃及市场---加拉太街区。

在伊斯坦布尔多出三天,让我们可以放慢节奏,看一下前几天因为排得太密没来得及去参观的景点,上午要换旅馆(原来的BOSS HOTEL已经满员且涨价),发现在土耳其BOOKING是不能用的,无论什么旅馆一律显示无房,决定在周边街上现找。开头决定移住的一家QUEEN比较土耳其,墙纸细密花纹,光线较暗,且都是一张大床的款式,从BOSS HOTEL退房取了行李前去的路上走了另一条道,路边又发现一家,比较欧化,房间较亮,两张床,女老板特别热情,房价又较低,于是弃旧图新住下。下午去了新清真寺(新清真寺内部显得特别旧,特别暗,有点脏),埃及市场和加拉太塔周边街区。

埃及市场/香料市场,西亚风情的彩色陶瓷。

土耳其人嗜甜,加上色彩对孩子真是有无比的诱惑力。买了几盒有品牌的1864巧克力糖果,确实觉得口味不一般,很赞。

市场内的现任总统埃尔多安标准像,年轻,坚毅,充满理想(近期电视新闻里的形象比这年迈许多)。埃尔多安是战胜了2016年政变的政治强人,土耳其人民的伟大领袖,其威望可能仅次于国父阿塔尔图克-凯末尔将军,正在带领人民实现“让土耳其再次强大”的土耳其梦。

附近的纺织服装市场,每天出门经常走过。

来到加拉太塔脚下的礼品店,买点小玩意留作纪念。

加拉太塔周边街区的涂鸦,都知道佛教是最和平的宗教。


D7

1453全景画博物馆----TOPKAPI 城墙

苏丹穆罕默德二世和手下的各位帕夏(大臣,将军)与君士坦丁皇帝直接指挥的部队和乔万尼-朱斯蒂尼亚尼将军的对峙,摄于1453全景画博物馆(门票15里拉)。

360度的君士坦丁堡攻城战全景画,配以震耳的炮声,奥斯曼军乐声,十分震撼,无论大场面和小细节都很有艺术感和故事性,比较耐看,这里就不解说了。

高大上的伟光正领军人物穆罕默德二世。

我们进出博物馆时看到许多中小学的团体参观者,看来这里算是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外国游客尤其是QIN国人,还真的比较稀罕。

出了博物馆,再到对面的TOPKAPI城墙去观一下当年的战场。君士坦丁堡城墙有三道防线,内墙,外墙和护城河,这里能看到内墙和外墙,护城河已夷为平地。

烈日下在TOPKAPI城墙的内外两层城墙之间徒步爬上爬下,“桌游收藏家”背包外是在1453全景画博物馆礼品店买的1453桌游,因为要拿相机拍照腾不出手来提它只好把它挂在背包后。事前一直犹豫要不要买这个对轻量化驴友说来体积庞大的累赘,但是有感于它是半价70里拉,店员又特别彬彬有礼主动向两个QIN国人介绍有附送的英文规则书,还是买了。

大炮轰塌的整块城墙,在上面爬到无路可爬为止,体验了当年攻城战的惨烈。

下午三点回到旅馆放下桌游在手机上搜了一家COOKMAN CAFé & RESTRANT 去吃晚午餐早晚餐,主菜是鸡肉蘑菇饭和奶油鱼汤,味道不错,又点了一个蔬菜色拉,左边是“气泡面包”不计价的,可以戳破了当薄饼用来卷肉卷菜,右边的那个RICE是服务员看见我们是QIN国人免费送的。


D8

苏丹艾哈迈德广场(竞技场)---蓝色清真寺--- Heseki Egitim医院---冷酷者塞利姆清真寺---FENER街区---艾郁普苏丹清真寺---皮埃尔罗蒂山----FENER街区

上午7:30出门,先去竞技场广场依次看了德皇威廉喷泉,狄奥多西方尖碑,螺旋圆柱,君士坦丁墙柱(粗石方尖碑)。

德皇喷泉是德皇威廉二世1898年访问土耳其后赠送给土耳其的礼物,一座清真寺的洗濯亭。威廉二世是几百年后第一位访问伊斯坦布尔的基督教君主,也是一战的主要策动者,德国和土耳其的友好关系,令土耳其在一战中“站错了队”,加速了奥斯曼帝国的崩溃。

狄奥多西方尖碑原来是埃及图特摩斯三世(公元前1549-1503在位)的产物,原来在埃及最大的卢克索卡尔纳克神庙中,公元390年,狄奥多西大帝(公元379-395在位)将其从埃及运回君士坦丁堡。

君士坦丁墙柱,建立年份不可考,因君士坦丁七世于10世纪修复而得名。当时石碑表面覆盖有镀金铜饰,1204年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时被当做黄金洗劫,以后又被各个时代的士兵当做攀爬炫耀勇气的对象,于是现在只剩下了石块砌的柱子,被称为粗石方尖碑(Rough-Stone Obelisk)。

螺旋圆柱(Spiral Column), 从公元前478年开始就竖立在希腊德尔斐(Delphi)的太阳神庙中,顶上有三个蛇头,是为了纪念希腊联军打败波斯人而建的。公元330年君士坦丁大帝将其带回新首都,直至18世纪初,顶端的三个蛇头依然存在,现在则不知所终。

蓝色清真寺建于苏丹艾哈迈德一世(1603-1617年在位)统治时期,由著名设计师希南的学生阿加设计,其外观足以和圣苏菲亚大教堂媲美。

从蓝色清真寺门外瞭望东北方的圣索菲亚大教堂背面。

蓝色清真寺游客着装规则。

蓝色清真寺外观漂亮,但内部一般,光线较暗,地毯不太干净(说白了是有股脚臭味),方柱子都由塑料装饰布包裹,既是保护也是遮挡不良外观。

只有直径将近两米的巨型大理石柱比较壮观令人惊叹。

从蓝色清真寺出来,再回旅馆吃早饭。然后乘T1去原来的医院打第二针,这次是熟门熟路,更加快捷。医生明确告诉我们,下一针去伊兹密尔打一定要找Government Hospital。

从医院出来称公交(大巴换中巴)来到冷酷者塞利姆清真寺。

赛利姆一世(1512-1520在位)所以被冠名冷酷者,是因为他在王位争夺中杀了自己的三位兄长,五个侄子和已经禅位的父亲(耶济德二世,1481–1512在位,穆罕默德二世的儿子)。在考虑立储继位时又毫不犹豫地杀了自己二十多个儿子,只留下的一个就是被欧洲人称为伟大君主的苏莱曼一世(1520-1566在位)。

许多现代的穆斯林不喜欢“冷酷者”这个冠名,认为它抹黑了伊斯兰教,他们转弯抹角地为赛利姆一世辩解,认为他并不比其他苏丹“冷酷”,其实他们也有道理,因为弑兄法正是赛利姆一世的祖父,那位伟大的穆罕默德二世正式确立的。穆罕默德二世在父亲去世时立即溺死了同父异母的幼儿,他申称:统治者只能是一个人,为了避免内战和分裂,只有一个皇子应该成活。他还把他的做法写进了法条:“我的儿子不论谁继承了苏丹王位,为了世界的秩序和利益考量,他都应该将他的兄弟处死,大多数法学家都对此表示认可,今后将按此执行。”只是他没有想到自己也会被儿子弄死。

人类因其动物性本能在权力争夺和权力继承中的卑劣表现,从有史以来直到今天绵延不绝,艰*辛*探*索中也可看到这样的表现。

这个清真寺内部也不错,很干净。

清真寺的旁边大概有一所中学,很多学生中午休息时到寺里来玩耍,其中一个胆大的问我女儿借相机玩,为他同学拍了好几张。

从赛利姆清真寺出来步行去FENER 街区,这是原来的希腊人社区,市民过着悠闲的生活。

FENER街区的街角吃了晚午餐,寿司提供筷子。

从FENER码头坐金角湾轮渡到艾郁普苏丹清真寺,这是船上的土耳其Q BOY,小时后也玩过这种捏橡皮球通过气压让橡皮青蛙跳动的玩具,现在在国内几乎看不到了。

艾郁普苏丹清真寺的洗濯亭。

艾郁普清真寺的内部。艾郁普清真寺建于1458年,是土耳其人攻占君士坦丁堡后建造的最早一批清真寺之一,据说穆罕默德先知的亲密战友艾郁普苏丹葬在附近的墓地,因此而得名。

艾郁普清真寺附近的照相摊,亲朋好友一起借服装道具打扮一下过一把皇室贵族瘾,每人20里拉。

从艾郁普清真寺出来走一段路即可坐缆车(缆车轮渡全部通用伊斯坦布尔交通卡)上皮埃尔罗蒂山(Pierre Loti Hill),这片俯览金角湾的最佳山丘得名于18世纪一位法国海军军官和作家在此地的爱情故事,现在是伊斯坦布尔情侣约会和普通人休闲和的好去处。

在皮埃尔罗蒂山上俯览金角湾和整个伊斯坦布尔。

在山上茶座点上一杯柠檬茶(10里拉),享受下午的美好时光。

再乘轮渡从艾郁普(EYUP)码头回到FENER码头。

FENER街区

FENER街区

穆罕默德二世据说并不是一个“极端”的穆斯林,他自认不仅是一个穆斯林的君主,还是罗马帝国的继承者。所以在吞下君士坦丁堡这块“卡在真主喉咙里的骨头”后,他强令穆斯林居民必须容忍希腊人继续在城里居住,禁止土耳其人进入热那亚人的飞地加拉太城,并把已经被卖到埃迪尔内为奴的基督教领袖赎回来让他继续担任东正教的牧首,承诺他享有历代牧首的权力,也保留了一些基督教堂。1454年,穆罕默德二世宣布东正教信徒可以继续以希腊语办学后,一所学校在这块叫法那尔的地方建立起来,当时称作教会学院和老希腊学校,1861年成为一所高中,进行传统的希腊语教学, 1881年扩建成现在的规模,所用的红砖都是从法国进口的,而设计者正是原来这所学校的毕业生。


D9

苏丹艾哈迈德广场HAVAIST机场大巴站—伊斯坦布尔新机场IST---伊兹密尔机场(租车自驾)---塞尔丘克镇 NAZAR HOTEL ---以弗所博物馆---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伊莎贝尔清真寺---塞尔丘克镇

早上四点多起来退房(昨天和前台打了招呼),五点不到出旅馆去苏丹艾哈迈德广场HAVAIST机场大巴站。

坐5:30的第二班大巴去机场。上车前担心伊斯坦布尔交通卡内的余额不够去机场的25里拉,便找充值机充值,原以为大巴站附近一定有充值机,不料却没有,而且被行人告知即使有充值机晚上是不工作的,要七点以后才能充值。大巴只接受交通卡和信用卡,不能用现金。正觉走投无路,司机把我们的两张卡去车上打了一下,告诉我们正好都够的,原来去机场只要18里拉。

坐九点的飞马航空一个小时飞到伊兹密尔,之后便去机场出口处的AVIS租车公司的柜台办理提车(在国内租租车上办好的预订,雷诺CLIO自动挡,四天936人民币),这时一个会讲中文的土耳其小伙子(看来他在各个租车公司的柜台流动服务)便来推销附加保险,什么轮胎险玻璃破碎险之类,说是出了事故保证即时赶到为你换轮胎换玻璃。做攻略时在网上看了一个女司机的土耳其自驾帖说是出了事打租租车的24小时客服根本无人接听,一定要买当地的一些附加险才能及时得到帮助之类,于是为求安耽就另买了240里拉的附加险,后来看来真没必要。其余的事都简单,不用开口问小伙子已经用圆珠笔在合同上都写明了:提车地点还车地点,碰撞事故打哪个电话,大事故打POLICE 155,高速走HGS自动计费通道,加柴油,满油提车满油还车。唯一的错误是把我的生日打成了2047年,笑笑。就这样我们出了机场过了天桥下到室内停车场就把车开走了。

伊斯坦布尔是“七山之城”且景点密集,不适宜租车自驾,原来在开塞利/格雷梅也租了车,后来放弃了格雷梅之旅,现在只能从伊兹密尔开始自驾了。

从伊兹密尔机场到塞尔丘克镇大约80公里,开车一小时就到了。NAZAR HOTEL外表像简陋的民居,但内部装修很有希腊风情,院子里还有一个小游泳池。

旅店老板是一个精力过剩热情幽默的人,自我介绍本来是英语老师,因此好为人师,拿了份地图一定要为我们上塞尔丘克旅行课。

中午去了一家土耳其PIZZA网红店PINAR吃午餐,然后步行去了附近的以弗所博物馆(买了包括明天去以弗所露天遗址等处的联票132里拉/人)。

博物馆的主要藏品都是从露天的以弗所遗址等地收集来的。这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两具阿尔忒弥斯石像之一。阿尔忒弥斯(Artemis)是希腊神话中的十二主神之一,主管狩猎和生育,被称为丰收女神(也是后来罗马神话中的月亮女神戴安娜)历来被当做以弗所的守护神。在意大利的许多博物馆内见过同样的雕像。

另一镇馆之宝男生殖神普利阿普斯(Phallic God Priapus)像,据说是在以弗所遗址妓*院的井里找到的,在意大利的庞贝和那不勒斯博物馆里,都见过类似的小玩意,好像也和妓*院有点关系。----(因原图被网站系统自动识别为淫秽图片删除,试了一下旋转180度就不淫秽了,笑笑)

雕塑,来自以弗所遗址,据说是哈德良神庙拱门上的装饰。

咦,这个不是《蓝精灵》里的格格巫吗?

阿尔弥忒斯神庙曾经是古希腊最大的神庙之一,规模超过雅典卫城的帕台农(Parthenon)神庙,曾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有127根60呎高的石柱。公元前356年毁于一场大火,之后千年间,有不少人试图重建神庙都没有成功,到了公元四世纪,基督教在小亚细亚逐渐生根,重建希腊神庙就越来越不合时宜了。之后,圣苏菲亚大教堂,地下水宫都曾从这里的废墟上取用石材,附近的清真寺更是不用说,所以至今只剩下了一根用残石拼成的柱子,在诉说当年的荣光。

伊莎贝清真寺(Isa Bey Camli)的庭院,该寺建于1375年,据说其石材大都来自附近的阿尔忒弥斯神庙遗址。

塞尔丘克街头的古罗马和拜占庭水道桥。

塞尔丘克(Seljuk)又译塞尔柱。11世纪初,阿拉伯帝国开始土崩瓦解;14世纪初,奥斯曼帝国开始在小亚细亚半岛崛起。在此一衰一兴的两个帝国之间,西亚曾出现一个承上启下、对世界历史产生过一定影响的巨型帝国—塞尔柱帝国。

西亚居民在公元610年确立了他们的先知穆罕默德,以伊斯兰教为信仰逐渐扩张成庞大的阿拉伯帝国,十一世纪末十二世纪初,突厥人的一支塞尔柱人入侵西亚不断扩张并进占拜占庭的小亚细亚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小亚细亚的塞尔柱后来被蒙古人所征服,分裂成36个小国,其中的一个后来崛起成为奥斯曼帝国。作为“业余历史爱好者”俺只能粗疏的这样理解,错综复杂浩瀚如海的细节,只有让聪明的历史学家去叙述。

塞尔丘克火车站,可通往伊兹密尔机场

塞尔丘克镇街边的土耳其麻将馆


D10

以弗所遗址—圣约翰大教堂和艾亚素鲁克城堡---圣玛利亚故居---瑟凯BAHAB GUEST HOUSE

早上7:00起床,把行李整理好,然后去街上吃早饭(两个人连饼加红茶10里拉),然后回旅馆退房把行李搬上车,开往4公里外的以弗所南门(Upper Gate), 所以要起早是为了赶在大批旅行团到场之前能比较安静地拍照欣赏古迹。

以弗所是古希腊在小亚细亚西岸的重要城邦,公元前十世纪由雅典殖民者建立,在很长一段时期它是古罗马帝国中仅次于罗马的第二大城市,圣保罗曾经到此,所以它也是最早信仰和传播基督教的罗马城市。公元二世纪以后由于地震,海水倒灌,港湾淤积等原因逐步废弃, 19-20世纪开始发掘,目前发掘的部分不到原址的20%。

胜利女神耐克Nike)浮雕,据说是哈德良神庙的一部分。

罗马公厕,两千年前供罗马贵族使用的收费厕所,用大理石板砌成,下面有流水冲刷,墙壁中砌有热水管保持温度,脚下的大理石凹槽中有干净的水用于方便后洗手,厕所中间的有两个水池,一个放盐水(附近爱琴海的海水),一个放淡水,里面插着很多小木棍,一头绑着海绵,拉完了屎取一根木棍蘸点盐水把屁股擦一下然后扔进水沟。门口还有一个水池养了很多青蛙,用来掩饰排泄的不雅之声。罗马贵族虽然家里有豪华的厕所,仍愿意来公厕,因为这是一个社交场所,可以在这里谈生意,谈国家大事谈民*主选举。

塞尔苏斯图书馆是公元2世纪为纪念小亚细亚的罗马统治者乌斯-塞尔苏斯建立的,他的陵墓就在图书馆西边。塞尔苏斯图书馆是罗马帝国的第三大图书馆(另两个是埃及亚历山大图书馆和土耳其帕加马图书馆),据说荷马和亚里士多德都在这里学习过。整个大门上层的四个雕像已不见踪影,下层从左到右是智慧女神Sophia,仁慈女神Arete,思想女神Ennoia和学识女神Episteme,我们看到的是雕像是20世纪70年代奥地利考古研究所协助修复图书馆时制作的高仿件,原件存于奥地利维也纳的以弗所博物馆。

感受塞尔苏斯图书馆的壮观和精美,古罗马建筑中的典范。

以弗所遗址的大剧场,始建于古希腊时代,罗马时代重建,据说圣保罗曾在此传道。传说中可容纳两万五千人,今天用于各种活动可容纳8000人,所以该剧场重建的成分很多,至今在修护建设中。

从海港大道原路返回Upper Gate, 此时整个露天遗址里已是旅游团的人山人海。正好乘这个时间段去看巨型尼龙瓦覆盖保护下的露台屋,因为要另行购票20里拉(以弗所132里拉联票可用),所以一般旅行团大多不进来。

露台屋是以弗所主街边徬山而建的一大片阶梯型的房屋,每个水平高度的房屋大约不超过两层楼,但却上下左右毗连直到山顶,有点类似布达拉宫(当然规模小得多),是当年很多家以弗所富人的住宅。其中有宽阔的大理石大厅,有含陶制冷热水管道的豪华浴室,有精致的马赛克镶嵌地面,有美丽的室内装饰壁画,让人追溯三世纪后以弗所富人居民的生活状态,十分有趣。

露台屋房间墙壁内饰

露台屋镶嵌地面

哈德良神庙的拱门,建于公元138年,供奉哈德良(公元76—138年),罗马帝国史上一位功业伟大,博才多学的皇帝,曾在英格兰和苏格兰交界处修筑“欧洲长城”,被称为“哈德良长城”。

在以弗所遗址逗留了一上午,中午又回到塞尔丘克镇,午餐后去参观圣约翰大教堂遗址和艾亚素鲁克城堡(两个景点同一出入口,用以弗所博物馆联票)。

遗址内的圣约翰大教堂复原模型,据说圣约翰(被逐出耶路撒冷的基督十二使徒中为首者)曾二次到访以弗所,第一次(公元37-48年)带着圣母玛利亚,第二次(公元95年)在这里写了《福音书》。

艾亚素鲁克城堡在圣约翰大教堂遗址的上方,距离大约300米。历经拜占庭,塞尔柱,奥斯曼三个朝代的建造,是塞尔丘克的制高点。

经过修缮的城堡还是蛮壮观的,城堡内还有一座教堂和一座清真寺的遗迹,那座两层楼的清真寺好像还做过守城士兵的兵营。

从艾亚素鲁克城堡出来是下午三点半,决定从塞尔丘克往南开8公里去圣玛利亚小屋,这样也和我们今晚的目的地瑟凯顺路。跟着导航车子上了弯弯曲曲的山路到了夜莺山(Mt. Coressos),耳膜感到有点压力说明海拔不低。进停车场要买停车和参观联票,这里除了旅游大巴很少有一般游客光顾,而且大都是来自欧洲的白人游客,看来都是带着宗教情怀来朝圣的。

现在的小屋是在遗址上新建的一个小礼拜堂,里面有圣母玛利亚镀金铜像和鲜花蜡烛,气氛神圣庄严。传说圣保罗接受基督死前的委托照顾晚年的圣母玛利亚,于公元37年将圣母玛利亚带到以弗所,并在此地为她建了一间小屋,供其度过余生直到11年后去世,圣约翰也在以弗所完成了杰出的著作《福音书》。尽管早先传说如此,但此地直到19世纪才成为一个朝圣地,原因是一个法国传教士声称他根据一个长年卧病在床的德国修女所叙述的异象发现了这里。之后曾有四任罗马教皇到访此处,最近一次是2006年。

我们是毛时代教育出来的无神论者,到晚年已经很难改变,但是也有不少老同学老同事到了晚年成了热烈的信徒,每遇聚会逢人就宣教。其实伟大领袖也说过:世界上要是没有神,人类也会造出一个神来,这句话大概不是他的原创,但道理是对的,我们不就是做过多年的MAO教徒,每天摇着红宝书早请示晚汇报么。现在毛已经走下了神坛,我们何苦再去信另一种教。大约1971年前后,当时在山区里的一个工厂工作,一个20岁的女同事笑着对我说:“其实嘛,什么XXX主*义XXX思*想,说穿了也是一种宗教啊,就是要叫人盲信,可以统一思想,便于领导。”我当时听了真是大吃一惊,这么“反*动”的言论,要搁别人身上早就被揭发批判了,要是黑五类子女还可以上纲上线直至判刑,但人家是38式老干部的女儿,所以也就是说说了。

曾看过BBC的系列探索宗教历史的记录片,欣赏其视角比较“俯览”而不是“身陷其中”。各种宗教追根溯源,都是人类从蒙昧开始探知世界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传统。各种宗教经典,既包含着至今仍有宝贵价值的人类精神寄托和道德教化,也包含无可避免的认知局限,以讹传讹,封闭排外。曾在西宁东大寺听过几个年轻阿訇用蓝牙麦克风宣教,劝大家不要受一般媒体的影响,要相信伊斯兰教是最包容,最和平,最科学的宗教,要相信艾哈迈德-穆罕默德-穆斯塔法是最后的的先知(Last Prophet)。伊斯兰教确立较晚(公元600年左右),又借用了犹太教基督教的许多传说,当然不能争“最先的先知”了,只能是最后的,包容一切的先知。但是否真的包容,还是要看“卡*菲勒”们对具体的穆斯林人的感受。相比之下,总觉得在现代还是基督教文明比较“普适”,这也是人家在科技文化和国力上领先的原因吧。

至于人该不该有宗教信仰,我觉得这个问题不需要答案, 信与不信,中间可能只有一纸之隔。许多人奋斗一生,坎坷一生,最终到垂暮之年还是要求参加组织,这是他的精神需求;滥杀平民的恐*怖分子,你硬说他不算某教教徒,恐怕不合事实;从牛顿到爱因斯坦的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教徒(基督教);在我国,最大量最忠诚的教徒往往是缺少文化的乡村中老年妇女------,这些都可当作这个问题的解答。

从圣母玛利亚故居出来继续开车60公里,来到多安贝伊的瑟凯(Doganbey Soke)入住Bahab Guest House, 这真是一座地道的山村旅馆,汽车从从主路离开爬了许多石块铺设凹凸不平坡度很陡的小路才到达。房子是石头砌的,但很干净,里面的家具都是希腊风味的原住民老家具。热情的老板请我们到屋顶露台喝红茶,一聊天才知他曾在十几年的时期内频繁出入青岛杭州厦门,从中国进口服装到土耳其再卖到欧洲,现在退休了把伊斯坦布尔的房子出租搬到这里来过隐居生活。我很欣赏他的生活方式,加之自己也在杭州做过20年外贸,有点他乡遇故知的味道。这张照片是屋顶露台,远山的后面是爱琴海。


D11

普里埃内遗址----迪迪玛阿波罗神庙----米利都遗址----伊兹密尔Beyond Hotel

今天的行程是先往南去四公里外的普里埃内遗址,再往南去43公里外的迪迪玛,然后掉头往北驱车160公里晚上回到伊兹密尔市,途中去米利都遗址。

早起从旅馆的石头屋窗户朝外瞭望。

清晨在旅馆周边的村子里兜一圈,看到村里很多这样被废弃的房屋,据旅店老板说这里的居民原来大多是希腊人,经过历史上的多次背井离乡的外迁(最晚一次是1960年代)留下了许多老屋。

1920年,协约国与一战中站错队的奥斯曼帝国代表签订了《色佛尔条约》,属于1919年巴黎和会系列条约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是肢解奥斯曼帝国的领土和削弱其国力,防止这个穆斯林帝国再对外扩张。《色佛尔条约》被普遍认为是侧重协约国(尤其是英国,以及被西方奉为文明母国的希腊,以及亚美尼亚)利益,而对奥斯曼帝国和土耳其人过分苛刻的条约。由凯末尔率领的土耳其民族主义者在安卡拉成立政府宣布不承认该条约,并对依据条约占领小亚细亚的亚美尼亚、希腊和法国军队发起攻击,被称为希土战争和土耳其独立战争。由于背后有苏联的支持,土耳其民族主义者最后获胜,成立土耳其共和国,取代奥斯曼帝国政权,1923年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取代《色佛尔条约》。原先被割让给希腊的的东色雷斯和包括伊兹密尔在内的爱奥尼亚地区回归土耳其。在一战期间和奥斯曼战败后一段时期,土耳其有75-90万希腊裔居民被当做敌国人屠杀和迫害致死,为了防止这一悲剧继续上演,根据《洛桑条约》的规定,两国开始了一场“惨痛和可耻”的人口交换:土耳其的150万东正教徒希腊人移居希腊,而希腊的50万穆斯林回到土耳其定居。尽管如此,在1955年的伊斯坦布尔,仍然发生了针对希腊族居民,商店,教堂的大规模街头暴乱,土耳其官方统计有37名希腊人被打死,实际可能远不止此数。

早上村里散步回来,旅馆老板为我们做好了早餐。老板说,中间那盘深色的是老板娘特意为我们做的“中国咸菜”,我们尝了下大概是橄榄菜吧,没有中国味道,但是心领了。老板娘看上去年轻时肯定是个大美女,老板说,他去过欧洲许多城市做生意,想带老婆一起去旅行老婆都没兴趣,只跟他去过中国。

退房,回到主路,向南开车3公里来到普里埃内遗址,这是建于公元前四世纪的雅典娜神庙。普里埃内当时是爱奥尼亚城邦的重要城市,有两个海港,公元二世纪左右海港淤积,居民大都迁往20多公里外的米利都,此地只剩一个希腊人为主的村落,到了1923年,希腊人被驱逐出境,土耳其人则搬到了我们所住旅馆的那个村子。

普里埃内遗址中拜占庭主教座堂

普里埃内遗址中有6500个座位的剧场,世界上保存最好的希腊剧场之一,据说声学效果极好,座位对面原先是两层楼的舞台,这是第一排的VIP座位。

“食品市场”门口遗存的石柱,在土耳其的爱琴海沿岸旅行,看到的都是希腊文化的遗存。去过意大利两次后曾觉得此生一定要去一次希腊,但现在觉得你已经去了半个希腊,如果荷包里银子不多,希腊不去也罢。

出了普里埃内遗址一摸口袋发现早上退房时忘了把钥匙还给老板,于是先打电话通知他,又把车开回去还他钥匙。

自驾在爱琴海沿岸。

驾车45公里一路往南中午来到迪迪玛(Didyma)阿波罗太阳神庙。

希腊语中迪迪玛是“双胞胎”的意思,指阿波罗和阿尔忒弥斯这对孪生兄妹。迪迪玛的阿波罗神庙始建于公元前8世纪,罗马时代由哈德良皇帝改建,当年老哥太阳神阿波罗的神庙有122根柱子,而妹妹月亮女神在塞尔丘克的阿尔忒弥斯神庙有127根柱子,超出老哥5根,侥幸胜出,被列为“世界七大奇迹”,尽管目前只剩了一根拼接而成的残柱。(见D9)

如今阿波罗神庙遗留的三根柱子高20米,直径2米,可以想见当年庙堂的雄伟。

经历了两千五百年的风云变幻,神庙虽然倒塌,古希腊的精神不灭。

从前庭通过两侧的斜坡甬道来到有围墙圈起的后殿,这里是祭司宣布神谕(Oracle)的地方。当年迪迪玛阿波罗神庙的神谕是影响力仅次于德尔斐(Delphi,现希腊雅典西北150公里)的第二大神谕,由一个男子喝了这里的圣泉被认为太阳神阿波罗附体后,其喃喃自语经过祭祀的翻译公布于信众。

据说公元303年迪迪玛的神谕支持罗马皇帝迫害基督徒(在意大利罗马旅游时曾一度搞不懂在基督教的老窝为何有这么多基督教堂秘密地建在地下),
但不久君士坦丁大帝就将基督教树为罗马帝国国教,德尔斐和迪迪玛神庙被封号禁言。

原来在正殿屋檐上的两个美杜莎头像,现在放在入口处的遮雨棚内供游客参观。

迪迪玛当年并不是一座城市,而是一个宗教中心,现在则是一个旅游小镇,在这里吃了晚午餐,西瓜是在街边小店买的, 20里拉一个,因此免去了在饭店点饮料,还是很合算。

早上出发时因为觉得最南面的迪迪玛阿波罗神庙比较好看,所以时间排在前面,向北返回时觉得时间富余,再来到距迪迪玛20公里的米利都遗址,这是米利都大剧场的正面。

米利都(Miletus)目前被认为是克里特人在青铜时代创立的,Miletus这个词就源于克里特语。公元前1000年,爱奥尼亚的希腊人兼并了米利都。在希腊城邦时期(公元前800年--公元前400年),爱琴海东岸的米力都是仅次于西岸的雅典和斯巴达的重要城邦,是希腊思想和文化中心,诞生了米利都学派和许多伟大的思想家。公元前500年前后,波斯帝国(公元前600年—公元400年)向西扩张与希腊争夺爱琴海霸权,米利都等希腊城邦掀起了反抗波斯统治的暴动,暴动被镇压,米利都城被焚毁,随后波斯又借口雅典等城邦曾援助米力都,发动了三次大规模陆海军西征,即延续四十多年的希波战争,最后希腊以少胜多取得胜利,其中的马拉松战役和温泉关战役成为历史上传颂的经典。

14世纪后,米力都港口逐渐淤塞,奥斯曼帝国最终放弃了这座城市。

大剧场始建于公元前700年,公元一世纪时被罗马人扩建到现在的规模,有资料说能容纳15000人,也有资料说能容纳25000人,不知为何没人按现存的结构认真核算一下,这里就请大家自己判断了。

米利都遗址门票14里拉,包括一个很小的博物馆和其它所有露天遗址,其实露天遗址(主要是大剧场)是无人管收门票的,但我们还是很自觉地找到了管理员买了门票。

大剧场中层的拱门通道。

大剧场中层的拱门内走廊,中层座位底下有一条环形甬道走廊贯穿整个剧场,猜想大概当年中场休息时这里摆满了卖烤玉米,烤牛肉串和柠檬水的小摊,应该没有城管干涉,只不过很想知道当年那么多观众的“方便”问题是在哪里解决的。

看完了大剧场和小博物馆,觉得时间还早,门票上印着个有水中倒影的拱门应该算重要景点没看到,于是打开手机导航开车加步行去寻找,穿过一片灌木丛,终于发现了要找的景点。

就是这里,据资料说是“北市场大门”。

然后又参观了许多周围的废墟,但是很难和LP地图或手机导航图上的名称对应起来,这个大概是“希腊海港HALL”,当年的进口税务大厅?

下午五点半发车从米利都一路往北去伊兹密尔。广袤的土耳其国土,公路上空无一车,只有两个QIN国人驾驶的小白车在奔驰,这意境是不是有点奇怪?

快到伊兹密尔时,天已经黑了, 路上的车明显地密集起来。

在国内高速开车,经常用最高限速例如110公里占用第一车道(超车道)行驶,你要超我岂不是说明你超速违规了么,所以许多车反倒是用140-180的车速在第二第三车道超车或行驶,大家都觉得很正常。但是在土耳其超车道真的是只用来超车的,超车后需要马上回到第二第三车道,不然很快就有车在你后面闪灯鳴号,至于他们用什么车速我就没法计较了。

晚上高峰期在一个不熟悉的国外大城市里开车真要加倍谨慎,导航有时会令人迷惑不解,有的高架下路口十分复杂,想左转结果成了掉头,于是又得绕一个大圈子重来,好在副驾座位上的女儿不断把人工判断和手机导航相结合进行提示,最后终于在20:00安全抵达伊兹密尔Beyond Hotel 门口,取了行李把车钥匙交个前台小哥就可以了,他会帮你把车停好。  


D12

伊兹密尔海滨---Tepeck Egitim 医院---切什梅城堡---阿拉恰特小镇----伊兹密尔机场----伊斯坦布尔机场

清早在伊兹密尔海滨垂钓的市民

清冽的空气中来一杯土耳其热红茶,确实享受,所以卖茶的小贩隔几步路就有一笔三里拉的生意。

伊兹密尔海滨

伊兹密尔海滨广场上的雕塑, 有点社*会*主*义艺术的味道。

在一家网红甜品店用了早餐之后来到这家谷歌地图上搜到的政府医院,准备打我的第三针疫苗。不料进去后发现多数大楼的门紧掩着,从某幢楼进去找到一个穿制服的值班人员,向他出示注射卡,他告诉我们今天周一这里休息,然后带我们到门卫室一群聊天的人面前,其中一个穿红衬衣的胖子(图左,大概是值班医生)听了我们的情况立即关照我们等在这里不要走开“Wait five minutes”, 然后他就回到办公室去打电话,三分钟后出来拿了一张字条上面写了两行土耳其文让我们打车到另一家附近的医院。出租车到了这家医院,已经有一个医生在门口等我们,带我们办完了登记又让一位小哥领我们去急诊室打针,到了急诊室(十几张病床躺着病人在打吊针或受监护处理那种),女护士为我打了第三针,大概两个QIN国人来到土耳其医院确实比较稀罕,那土耳其小哥又掏出手机让我和女儿和他一起合影,大家还摆出了剪刀手庆祝一切顺利。此时我们才醒悟到那个红衣胖子因为担心我们外国人情况流程不熟,在字条上还写了医生的名字,并提前打电话给这个医生让他在医院门口接应我们,内心非常感谢他,也让我们对伊兹密尔的印象一下子亲近了。

打车回旅馆(顺便说一下这次在土耳其打车多次,只遇到一个不开计价器乱收费的),退房,取车(车钥匙晚上放在前台),一路向西去96公里外的切什梅。还没有出城时沿海公路上有许多骑行者在我们右侧,出了城则是这样的风景。

切什梅城堡门前是阿尔及利亚-哈桑(和海山,侯赛因不同的另一个名字,不是译法不同)的塑像,他曾是一名奴隶,但后来当了宰相和奥斯曼帝国海军舰队司令,可惜在对抗沙俄的切什梅海战中失败,所以委屈他为我拎背包,右边据说是他从非洲带来的宠物狮子。

切什梅要塞最初由热那亚人在1508年建立,因海港经常受海盗袭击,由穆罕默德二世及其儿子下令扩建。1770年要塞在奥斯曼帝国与俄国的海战中被焚毁,成为切什梅海战的见证。

小时候(1954年)看过苏联彩色电影《海军上将乌沙科夫》,只留下了女沙皇叶德卡捷琳娜二世用钢箍撑开的白纱裙很漂亮的印象,现在到了土耳其才知道那是17-19世纪的俄土战争的一部分,俄国打败了奥斯曼土耳其,摧毁了爱琴海边的切什梅城堡,解放了黑海沿岸“自古以来”属于俄国的高加索,摩尔多瓦,克里米亚,格鲁吉亚------等等地方。女沙皇善于把军事和外交结合起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争取潜在敌人的中立,最大限度孤立主要敌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

从古到今,土耳其和俄罗斯也算一对欢喜冤家,俄罗斯和奥斯曼帝国为争夺黑海霸权打得不可开交,但最后土耳其的建国又有有赖于苏联的支持。

在拓疆扩土上,罗马帝国一直是想称霸世界的民族心目中的榜样,延续千年的东罗马拜占庭帝国(以希腊文和东正教为主导文化)被称为“第二罗马”,1453年拜占庭被土耳其奥斯曼灭国后,公主逃到罗马,后被嫁给莫斯科大公(因为罗马教廷想重新撮合天主教和东正教),所以莫斯科曾自称拜占庭的继承者“第三罗马”(俄罗斯国徽的双头鹰即来自拜占庭)但并未载入史册。那个“神圣罗马帝国”被西方人蔑视为“既不神圣又不罗马”也被排除在外。疆土最大的苏联现已不复当年版图(1993年去意大利,当地人经常欣慰地谈论的话题就是“Russia is down,  Russia is down”),而现代政治反而经常隐指西半球的美帝为“第三罗马”。

切什梅海滨打气球的汽*枪*摊,令人联想到菜刀实名制。

在切什梅海边吃了午餐,驾车往东返回,来到距切什梅10公里的阿拉恰特小镇。这个地方类似国内各种消费充斥的古镇景点,但它有赏心悦目的各种彩色房屋,充满地中海希腊风情。

但在历史上阿拉恰特却是一个充满悲情的小镇。14世纪被奥斯曼帝国占领,17世纪希腊人在此定居,一战前夕的巴尔干战争(1912-1913年),奥斯曼战败,巴尔干的穆斯林难民涌入此处,希腊人被迫离开。在1919-1922年的希土战争中,希腊居民先是随着军队的进驻而返回,后来又随着军队的溃退而逃跑。1923年《洛桑条约》签订后,这里成为国际监督下的人口交换中心,希土两族的居民都在这里中转,来自克里特岛,色雷斯,马其顿和多瑙河下游的穆斯林人,最后在此落脚定居。

阿拉恰特小镇

街边的二人乐队,令我感动的还有背后那位女士发出的友善目光。

违章建筑

古董店里1950年12月2日的报纸,上面大约是土耳其加入联合国军赴朝鲜打仗的消息。

阿拉恰特小镇
HOTEL在土耳其文中是OTEL ,大概也是外来语吧。店主看我在拍照问我知不知道1881是什么年份,我说不知,他说你知不知道阿塔克图克-凯末尔,我说当然知道啦,那是你们的英雄,土耳其的国父,他说对对对,这是他的生年。我想还好我知道,要不然就像中国人问老外你知不知道中国的开国领袖***,知不知道新时代的领袖***,要是老外说不知道,中国人一定会很失望。---(此处*号系网站自动屏蔽)

从小镇边上的非商业区小巷慢慢踱回停车场,发现时间还早,又到主街找家咖啡馆坐下来点了些冰淇淋拿铁柠檬茶。

下午6:00从阿拉恰特出来先去加油站加了油,然后继续往东行95公里去伊兹密尔机场还车,事前估计到了那里油表还是满格的,结果果然如此。七点多到机场,找租车公司停车场进口费了一点周折,停好车后工作人员来环绕车子快速看了一圈,然后上车发动看了一下仪表板,然后交钥匙签名就算了结了,只花了几分钟的时间。开了四天,只用了3/4箱的油(柴油),这车倒是蛮经济的。


D13

伊斯坦布尔机场---首尔转机---浦东机场

从伊兹密尔飞一小时到伊斯坦布尔,然后坐凌晨1:40的土航TK090到首尔转机南航CZ370到上海。

在伊斯坦布尔机场办值机时被告知座位到登机口去确认,到了登机口找到值班人员被告知机票超卖我们的座位被候补了,然后解释机票超卖是正常现象,如到时不能登机将提供60美元的以下的旅馆费和交通餐饮补贴等明天的同一航班再出发BALABALA------,我们一听就急了,因为牵涉到节后上班和转机航班的问题,就和那个值班员争辩起来:我们的票三个月前(八月初)就买了,为何变成我们候补?(其实肯定是土航为了自己的利益偏袒了我们在现场看到的许许多多的韩国旅行团,把机票超卖了),我们发挥了东亚人的性格特色,一直在登机柜台边缠着那位值班员不放:必须给他一个较深的印象!他不停地高叫:“Don’t follow me! It’s not my responsibility! ”但是我们绝不能按他说的老老实实地呆在座位上等通知。最后,经过紧张的电脑核对,在起飞前一分钟,在空姐的一片“Hurry, hurry”声中,我们终于被允许登机,免费升舱(据猜测在航空公司的操作中长者的年龄是会起作用的),而在我们后面好像还有十多位乘客被抛下。

商务舱的早餐。上一次因航班问题被免费升舱是2015年从赫尔辛基飞上海(改飞重庆),其实其它服务都无所谓,商务舱的最大享受是能放平身体睡一觉,免去在狭窄的座位上蜷缩十小时之苦。

在首尔机场需要先出机场再去国际出发,事先在淘宝上办了韩国过境签证。出境时海关小姐要我出示机票证明我是转机,我觉得她是业务不熟,我要值机才有机票给你看啊,现在我拿不出。

首尔机场厕所内的标示。虽然有四国文字,但是我还是觉得乳滑了,不要问我为什么。

南航班机23:30降落浦东机场,两个QIN国人的土耳其进行曲结束最后一个音符。

Where are you from?   Qin!  / China?  Yes!  Qin! /  Japanese ?  No! Qin, 整个旅行中,有许多这样的问话,还在耳边回响。十多天的旅行中接触到许多善良友好的土耳其人,学到了许多东西,现在我又回到自己时空中了。   (完)


小哆啦 发表于 2019-11-19 13:47 还有更精彩的吗?

谢谢关注,请提宝贵意见。以往的部分旅游帖:
2009.5 川藏游
https://club.kdnet.net/dispbbs.asp?boardid=33&id=2845667&page=1&1=1#2845667
2011 国庆  南疆游
https://bbs.8264.com/thread-1243055-1-1.html
2012.3  尼泊尔珠峰大本营徒步
https://bbs.8264.com/thread-1249237-1-1.html
2013.11 意大利18日游
https://bbs.8264.com/thread-2008463-1-1.html
2014.11 环台湾骑行之旅
https://bbs.8264.com/thread-2294388-1-1.html
2015.6  芬欧8国游
https://bbs.8264.com/thread-5157558-1-1.html
2019.9  两个QIN国人的土耳其进行曲
https://bbs.8264.com/thread-5578831-1-1.html
( 本文作者 : Darmman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大漠烟直 回复

    很详细的游记,支持楼主

    发表于:2019-12-16 22:26

  • 邢台厚朴 回复

    支持支持。。。。。。

    发表于:2019-11-26 07:03

  • 小哆啦 回复

    还有更精彩的吗?

    发表于:2019-11-19 1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