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山西 感恩遇见,朝圣驴徒

感恩遇见,朝圣驴徒

作者:562443635     20875人关注 2020-9-21 13:16

   

山一程,水一程
刹那芳华几渡行
一回朝,一世缘
流年丈步与佛生
朝圣的路九曲十八环
感恩的心遥客方成朋
层峦翠耸望台顶
晨钟暮鼓与仙行
人生如同一场修行
你我更是一种缘遇
生命中你路过我
红尘中我看过你
所以相见与其攀缘
不如修行中而随缘
今缘朝圣
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今缘相遇
更是缘遇中的安排
人生有定数
佛缘渡几生
感恩遇见
驴忻天下

古南台
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台城镇东南6公里处,隶属于山西省五台县,西南距离省会太原150公里,与古西台紫罗山、古中台文昌山、古北台青山脑、古东台东东山共称为“古五台”。是五台山宗法性宗教、民间宗教的发源地之一。台顶中心的西明天然大佛经纬度为:东经113.28650度,北纬38.683861度。
古南台(亦名皇图垴、南神顶、小南台,俗名南神垴)所建之寺庙是五台山地区最早的寺院,汉文帝代王期间(公元前197年)游猎于此。《魏书?地形志》中即有记载,早于佛光寺和显通寺大约680多年。
古南台的山势前人用“孤峰突起,层恋叠嶂,怪石嶙峋”描绘,“突起”表示不与邻山连接,“层恋”主指上中部红砂石层层相恋。並且相恋出许许多多巧夺天工的奇石,可谓灵迹遍地、奇景满山。有天然大佛、文殊老人、拜佛台、鲸鱼石、縻马石、石猴、棋盘石、儿女洞……
由于古南台是五台山最有灵气的宝地之一,汉文帝在此获得政治智慧,掌握皇权,开创了“文景之治”的盛世,被当地人民成为“南神垴”。
  
台顶灵迹
古南台的东侧腹部有汉窑,是五台最早的文化遗址之一。
古南台东侧古建有名寺西明寺,是佛陀波利取回“佛顶尊胜陀罗尼经”徒经寺院,是朝台古道第一寺。

  

南台顶由来
名普济寺。据《清凉山志》载;普济寺建于宋,明成化年间予以重修。性善诗中对普济寺有这样的赞颂:“策杖寻幽上翠巅,清凉春尽景芳妍。千崖花缀千崖锦,五顶峰连五顶天。梵召绕陵日月,经堂寂寞锁云烟。真容欲睹知何在,极目苍苍意惘然。”这足以说明南台风光之秀丽。原普济寺内有明洪武二十年(1387)晋王、颖国公等游台碑记和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康熙五十三年(1714)修葺碑记。寺内3间前殿,内供脱沙弥勒佛像;5间正殿为文殊殿,殿前有文殊画像碑;后殿为石窑洞3间,内置一尊石雕佛像和两尊菩萨塑像,其中,石雕普贤菩萨像,做工精细,色泽古朴,当为宋,元时期遗物。普济寺现有三佛殿和后殿两处主要建筑,三佛殿内供横三世佛,而后殿内则供狮子吼文殊菩萨,佛相庄严古朴,笔触细腻遒劲。
在普济寺东有一石雕覆莲瓣,下为人,塔身高16米,7层,上部为瓶形,青石裹外。沿塔内旋梯上登塔顶,南台风光尽收眼底,游人至此,如入仙境,总有意犹未尽之感,直叫人留连忘返。
普济寺西南月3公里山丘顶有古南台,坐落着一座废弃古寺,是普济寺的下院,几十年前成为了微波站,现在正重恢复为寺庙。
南台顶南侧山麓,有古十大青寺之一的灵境寺,始建于公元400多年,坐落于灵境沟中。沟中山泉丰沛,景色旖旎,美景天成,是徒步旅游者去佛母洞的必经之地。

  


  

狮子窝的由来
相传,很久以前文殊菩萨从离隔万里的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遂点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
从此之后,这位菩萨便云游五台并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台山成为佛门圣地,文殊道场。
在五台山,到处可以看到一种高耸云霄的建筑物一一塔。有的塔耸立在高山上,有的塔耸立于山下,还有的筑在寺院的庭院里。它不仅点缀着祖国秀丽的大好河山,而且也是我国文物宝库重要的组成部分。佛塔来自印度,梵语称浮屠。据佛教的意思,佛火化后剩下的骨烬,埋在塔下,可以得福,所以塔是埋葬佛骨舍利的坟墓。
万佛宝塔的传说
万佛宝塔是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的代表性建筑,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新皇帝登基年龄甚小,其母李娘娘,整日为国事担忧,恐江山有变,为祈愿国泰民安,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忽一日,娘娘似来到一处,周围有五座大山,近前有一对绿色狮子,狮子后有一宝塔,巍巍而立,千万诸佛绕塔而坐,佛光万道,祥云缭绕,一片祥和之象,娘娘欢喜非常,从梦中醒来。事后娘娘一行暗访五台山,来到狮子窝处,见到寺前两尊绿三石狮栩栩如生,寺中确有一塔,名曰:狮子塔。寺院正处五台之中,娘娘赞叹此间正是梦中所见之处,便将破旧的狮子塔拆除,在其原位建造一座十三层大塔,由于塔皆是琉璃佛像构成,且塔内外筑成佛恰好一万尊,故名曰:《琉璃万佛大宝塔》,自建塔后,明朝中叶,进入昌盛时期


  

  

  

吉祥寺
吉祥寺原名古佛庵,位於中台南麓溪上,在繁峙县茶铺乡富庄吉祥沟。创於唐代,思昙和尚重建,离尘和尚继修。明弘治年间,比丘尼净玉易庵为铁瓦殿。
明未,三昧和尚开始传戒。清雍正三年(一七二五年),钦命督理五台山札萨克大喇嘛罗藏陈盆鼎新寺宇,更教协会会长能海法师於此弘律传戒,又谓吉祥律院。

  

  

  

西台顶由来
五台山西台顶的寺庙名叫法雷寺,法指佛教的教理教义,雷谓自然界之雷声。法雷喻佛法如震雷,能使众生觉醒。法雷之名即是宣扬文殊菩萨法力无边之意。寺内主供狮子吼文殊菩萨,狮子本为文殊菩萨的坐骑,表示威猛刚烈。在法雷寺里是作为文殊的化身出现的,用“狮子说法,声吼如雷”来直观地表现文殊说法的威力。
法雷寺
西台顶上有不少灵迹奇观,每一处灵迹又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其中的一块巨石上,留有人脚马蹄印痕,人们叫魏人文马迹。西台顶东面北谷,还有一个清粼数的水池,池旁绿茵铺碧,繁花似锦,这个水池叫文殊洗钵池。这两处灵迹奇观,可说和五台山佛教的始兴,有着至为重要的关系。
       位于西台顶的法雷寺始建于隋朝,后于明清、民国年间多次重葺,并增建石窑洞数间。后大殿和文殊殿为现有建筑,殿中新塑狮子吼文殊铜像。据历史记载,在唐朝开成五年,西台有女皇武则天置的无级圆形铁塔一座。法雷寺东北还有一座石砌的舍利塔,塔身细瘦,俊秀美观。美丽的西台,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成为游人寻胜探奇的最佳处。



  



  

  

  

  

西来寺八功德水由来
五台山八功德水西来寺是一座具有1250年历史的千年古刹,它位于西台北侧 3 里处,纵览五台圣境八功德水位于五台山的西北隅,海拔2500米。
神圣的八功德水全世界只有两处,一处在印度一处就在五台山,此水可以说是人间圣水了具有消灾增慧神奇而不可思议。。[按佛经,八功德水。一澄清,异此方混浊。二清泠,异寒热。三甘美,异咸淡劣味。四轻软,异沉重。五润泽,异臭腐褪色。六安和,异急暴。七除饥渴,异生冷。八长养诸根,异损坏诸根,及沴戾增病没溺等。(出自《印光大师全集问答撷录》)]
当地人相传“先有八功德水西来寺,后有五台山”:源于北魏年间,有二印度班智达,飞临八功德水禅坐在不二石上入幻化三昧,一夜造七十二间梵刹阁楼,金碧辉煌影沏天地。
西台有寺“法雷”,山峰驰名“挂月”。“挂月峰”下北三里,则是八功德水。有寺名叫“西来”,纪念文殊维摩诘,西来圣僧始建寺,因此风水宝地.
此地天然龙门,龙门流出圣水,圣水好称八功德,世间少有奇迹。更有二石高耸,高达三丈顶平,二石名称“对谈石”,文殊维摩谈经。
圣境清凉无尘,虚空妙月映池中,空色圆融何有去,我人顿息红尘心。 本文来自邢台佛教网
七珍峰下香风动,陆地莲花满山开,云水蒸茶五粮味,一万菩萨常徘徊。
八功德水西来寺,圣迹有六:
(一)不二法门对谈石,(二)八功德水,(三)莲花生大师闭关洞,
(四)莲师脚印,(五)狮蹄印,(六)龙爪印迹。
传说此地最初为龙所居,文殊菩萨见此地苍松拱石(不二对谈石)、巨瀑流泉、奇花瑞草争相斗妍、山脉叠错、必为龙穴宝地。出淤泥而不染之清洁莲花,遍山开放,观此地为清凉山修行圣境五十三处之一。知八功德水西来寺将层出信教之多的高僧大德,有收复之必要。文殊菩萨对龙王善说,龙王怎么也不同意,文殊菩萨就索性坐于山间高处,(现华严楼遗址),入降三世魔般若陀罗尼三昧,诸龙一看文殊不走,嗔心俱发,有向菩萨射雷,有用尾巴拍砸菩萨,有的放毒气欲损菩萨,一切诸般伎俩于菩萨纤毫无损,却把山尖拍炸成了一隅平地。当时文殊的狻猊也称狮子,跟龙展开了一场狠斗,因此留下了狮蹄印迹与龙爪印迹。还有地质奇观“龙翻石”,有石千层,如同火熔之过,此石即为龙毒所熏后而留下的斑痕、诸龙想把文殊陨去,反而被菩萨的智慧降服,如是给八功德水西来寺留下了更多的精彩灵迹。
雨花老人诗曰:
谁跨狻猊到五峰,徐行踏遍玉芙蓉。
一方石上遗灵迹,八水池边绝异踪。
花落每经香雨湿,

  

  

  

中台顶
演教寺是五台山中台顶一座寺庙,中台翠岩峰,位于台怀镇西北10公里,海拔2894米,中台是东南西北四座台顶的中心,是其余四座台的发脉之祖,是诸多河流的发源之地
中台演教寺
中台顶寺庙演教寺创建于隋,后于明代弘治年间重修,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寺中的正殿是五间石窑洞,内供“孺童文殊”,寺中建有舍利塔。
五台顶最大规模的寺庙
演教寺由来:《佛说文殊师利法宝藏陀罗尼经》中,世尊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说:「我灭度后于此赡部洲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有山号曰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及有无量诸天龙神夜叉罗刹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围绕供养恭敬。」
演教寺名,就是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教说法。演教,为演释佛教义理之意

  


  

澡浴池由来
五台山澡浴池是北台和中台之间的一座小寺院,听起来不像是一个寺院的名字,但确实就是这样叫的,全称是万圣澡浴池寺。寺的得名是院中有一水池,据说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
关于文殊为什么选在这个地方沐浴,恐怕没有人能说得清。但是文殊和康熙皇帝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人们却是津津乐道。
说是三百年前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康熙大帝在北台上完高香,打道回宫。路过澡浴池的时候,发现了异常情况。
远远地看见几个良家女子正在池边洗衣服,正想仔细观察是否有绝代佳人好带回后宫,却猛然发现池内有一个和尚在裸体而浴,而且其乐融融。这还了得,出家人四大皆空,美女面前洗澡,成何体统!于是,康熙皇帝拔出弓箭,怒而射之。
箭带着皇帝的愤怒和威严朝着和尚飞奔而去,直接次刺中了和尚的右肩膀。面对飞来横祸,和尚只有逃之夭夭,一眨眼,已经没了踪影。关于和尚是否来的急穿衣不得而知,但肩上的箭肯定没顾上拔下来,因为洒下了斑斑血迹。
康熙顺着血迹一路追赶,一直追到了台怀镇的菩萨顶,却发现殿内文殊菩萨塑像的右肩上插着一支箭。皇上是何等的聪明之人,突然之间就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幻化成俗人在与民同乐啊。自己不明就里,却把他射伤,真是不应该啊!于是敕封该殿为“带箭文殊殿”,塑像为“带箭文殊”

  

  

  

  

  

  

  

北台顶
北台顶位于台怀镇以北5公里,北台名叶斗峰,以惊险取胜,海拔3061米,面积达400余亩,是五台山中之最高峰,也是华北地区的最高点,有“华北屋脊”之称。远望其山巅,呈马鞍形,佛教喻为一身双头的共命鸟。台顶气候异常寒冷,通常9月见雪,4月解冻,台背阴面有常年不化的冰,称之为“万年冰”。
山上灵应寺创建於隋代,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门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寺庙的南门又叫南天门,据说,在南天门旁放乐马,能让人时来运转,吉祥如意。
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唐代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高僧俗姓邓,今福建省邵武人,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
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笃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琉璃瓦,砌成棋盘形。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立,明代隆庆年间(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一九八六年又重修葺,正殿为三间石洞,内供无垢文殊菩萨。
北台顶灵应寺的布局结构简单,山顶仅有十余间楼殿房舍。寺院占地面积为一千平方米,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清水河上下十几里,据此可一览无余,碧山、南山二寺,兼而瞻顾,毫无阻隔之感。过去,梵仙山登高"放乐马",吸引着许多游人。原来,这里将红、黄、白、蓝、绿五色纸,剪成小方块,印上马拖元宝的图案,这些纸张就叫"乐马"。寺庙南门外有块平地,处在崖壁之上,在此处将印有马拖元宝的纸块,抛向空中,使纸块借着风力飞起来,就叫"放乐马"。
寺庙的南门又叫南天门,据说,在南天门旁放乐马,能让人时来运转,吉祥如意。外地游人如能有幸在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放乐马,更是情怀坦荡。《续齐谐记》上说:"当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汝南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晾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猪、犬、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从此,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就流传下来。

  

( 本文作者 : 562443635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TouchKo_Lei 回复

    团建好地方啊

    发表于:2020-9-29 11:20

  • 独自跳舞1419 回复


    支持精彩分享好活动!!

    发表于:2020-9-22 11:21

    • 562443635:     山一程,水一程 刹那芳华几渡行 一回朝,一世缘 流年丈步与佛生 朝圣的路九曲十八环 感恩的心遥客方成朋 层峦翠耸望台顶 晨钟暮鼓与仙行 人生如同一场修行 你我更是一种缘遇 生命中你路过我 红尘中我看过你 所以相见与其攀缘 不如修行中而随缘 今缘朝圣 是冥冥之中的注定 今缘相遇 更是缘遇中的安排 人生有定数 佛缘渡几生 感恩遇见 驴忻天下
  • zhb001 回复

    精彩好贴必须顶一下

    发表于:2020-9-21 20:44

  • 恩兔 回复

    厉害,写的真详细

    发表于:2020-9-21 13:59

  • 自由奔跑的兔子 回复

    还不错

    发表于:2020-9-21 13:46

  • 自由奔跑的兔子 回复

    谢谢分享。

    发表于:2020-9-21 13: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