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宝顶,能说再见。
狂野雪山梦,一个人的雪宝顶:One-push + Free solo,18.5小时,3350-5588-3350米。
一、再见雪宝顶
去年12月的骆驼峰之后,我一个人到了雪宝顶下的纳咪沟,在麻风村呆了八天,期间山里大雪,我进行过两次尝试攀登(第二次在半路3800米的牛棚休息一天、放弃,不算是真正的攀登),最高到达5000米处。两次尝试都是以非常规方式,即不建立传统模式的大本营base camp,直接从更低处开始攀登,one-push一站式的攀登。
为什么会有one-push方式的想法呢?首先,我在哈巴雪山成功完成过一次从村子出发的东北路线one-push攀登(2650-5396-2650米,2750米,18h30min);我在四姑娘山三、二峰进行过15h的连续攀登;因此觉得雪宝顶3350-5588-3350,2250米的海拔上升下降并不比哈巴雪山困难。其二,当我在纳咪沟等待的时候,电子书上的一句古诗“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正好点醒了我。其三,听说大本营、C1发生过多次帐篷物品人为偷盗事件,有丢失物品的担忧,所以当时就定下了半夜出发,用一天时间尝试攀登的计划。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何不秉烛游?何不秉烛游?
古诗的突然启发

后来主要因为冬季的严寒和体能的不足(前一个星期刚完成骆驼峰的攀登),我连续错过两个最好的天气窗口,留下了我会再来的遗憾。当时关于未能登顶的详细分析如下:
冬季雪宝顶的尝试,One push+Free solo,麻风村3350-黑色走廊5000m,15h。错过了两个好天气窗口,请自行脑补仰天长叹和越过山丘无人等候的无奈吧…
雪宝顶(岷山山脉5588m)小结
这次在呐咪沟里呆了8天8夜,
第1天,凌晨雪,上山闲逛,3900m草场,走错的路线;
第2天,雪,村子里走走;
第3天,雪,阴,极冷,屋子里烤火;
第4天,晴,上山探路,误以为走错路,3800m废弃白塔牧场(其实是走对了);
第5天,晴,好天气窗口,麻风村3350m,凌晨1:30出发,5点多垭口上烧水简餐,在暗弱光线下仍然辨识不了主峰,7点多终于到碎石坡起攀段,11点到达黑色走廊上5000m左右,喝水休息,再往上走了几步,决定下撤。
第6天,阴,负重上山,3800m白塔,速度慢了一倍,体力觉差,宿营牛棚;
第7天,雪,阴,牛棚休息;
夜晚一直观察天空,11点半起来,但是仍有云层,玩起了手机拍摄夜景,云层就在12点后退散完全!我也冻得没有意志再上。
第8天,8点收拾完东西下撤,接待站说包车260(上山结过帐6*80吃住+10资源费,马匹说要240+300,前后比价就不要了),我就呵呵了,自己又走了18公里,后面20块钱出沟。总费用:22的士+109班车+200包车+490+200食物气罐+20车费+40茂县+61成都。
为什么在5000米的地方放弃,为什么在第二个好天气再次放弃:
1.当时11点半才到达5000m,体力消耗很大,觉得顶峰无望;
2.最近经常地想到不好的事情,对于危险的掌控没有信心;
3.天气特别寒冷(-10℃以下),身体需要非常多的能量用来抵抗寒冷,消化基能也差(在沟里的排便不率,反而自己在半山上宿营好些),储存不说,恢复也不好;
4.装备保暖性不够,手指不动中指无名指小指就发僵,在前面爬坡(3800-4200垭口-4500起攀点)就消耗很大。
5.3800以上都是未知路段,雪覆盖,在垭口上仍然辨识不了主峰,重新开路的;
6.前一天的探路失败,没有考察完接近路线,对于路线的判断失误,记着别人说的2个小时,我轻装也应该在3-4小时才对。同时这天也消耗了一些体力;
7.时间规划不当,3300-4500起攀点6个小时,如果是10点出发会好点,但是会有另一个问题,夜晚攀登期更长,要忍受更长时间的寒冷;
8.4500-5000,碎石坡坡度较陡30-50°,虽然雪层覆盖,但是踩点也差,两步一滑仍然消耗体力。3800-5000m都是小碎步行进,可想而知并不简单。(乌龟石走的右侧碎石路)
9.接待站一直强调一个人不允许攀登太危险,担忧会受到阻拦。最后上山前签了确认书和按了手印。今年8月还确实的出过事。
10.第二个天气窗口,晚上虽然有月无星,但一直是阴云,11点还有云层在沟里各座山峰上,直到12点后才完全褪去。从醒来就一直在犹豫,拍完夜景更是冻得够呛,意志精神体力都没有信心。
11.可能前面的骆驼峰有搭档也影响了一些,那种陪同的鼓励是强烈的镇静剂。
12.那种情况可说是“近乎本能的判断”、“意识到的恐惧”,当时休息喝水吃了点东西,再往上走几步,就觉得不要再上了。
额外,雪层覆盖让碎石坡不易一步三滑,但踩点也困难些(片状碎石)。寒冷环境仍然有两三次落石发生。骆驼背都没有上去过,真正的攀登还没有开始,但我认为问题不会很大。
沟里的村民真的很一致(30公里公路200元应该是任何地方最贵的了),要不是雪宝顶漂亮的山形,我是不会考虑重返的。
不过,雪宝顶我是会回去的,One push也完全是可行的。



二、One-push + Free solo
上面这句“雪宝顶我是会回去的”注定了我必将重返,说好的one-push我也重新考虑过很长时间。从完攀后来看,虽然今年以来一直都不停地在登山,但专门训练一项基本为零(例如越野跑、腹肌训练这些),依然体能不足。探路不等同于“攻略路线的学习”,探路>>>路线的学习,未知路线的攀登是“已知”路线攀登的两倍时间以上,掌控了路线,会更有信心。

7月10号临时决定推迟出发,在哈巴雪山再次带人登顶。15号到达成都,因此错过了15,16号两天的好天气(天气预报和实际情况完全一致,晴天)。
15号晚上看了山区天气预报,开始转阴有雨,考虑到雀儿山攀登临近,后面的窗口似乎更远,只得出发了再做计议。这里的计议在于,我至少有三天的备用攀登时间,剩下的是雀儿山出发前的休整时间。在网络上可以预定好茶店子到松潘县的汽车票(四川汽车票网),方便许多。

16号8点半出发,一路磕磕晕晕地睡觉,到达岷江乡是下午3点半左右。


吃了午饭,在路口等过路车,未果。又随便吃了晚饭,联系包车,乘坐包车的时间正好是计划的傍晚7点,当然天色尚早,天黑还远。进到沟里,如何避开“管制”直接上山是个问题,即使是外面的司机也没有方便可言。一个多小时的孤独时光,看天思虑,并不算太难熬,你总要去尝试通过那道门。
海拔3350米,出发时间21:45,这个时间也刚刚好。唯一的缺憾是天上还有薄云,“月晕而风”,云会不会带来雨?上午会不会起风?看起来不是很好的天气。
21:45,3350m,喇嘛寺。

23:12,3800m,废弃白塔、半路牛棚。
这一段走得比较快,出汗也厉害。
这次虽然做足了onepush的准备,但是整个背包的重量还是太大了,登山鞋带了SCARPA phantom 6000(考虑到雀儿山还有这次出哈巴雪山的所有物品重量,没有带轻量的Mont Blanc),在这个牛棚休息的时候,喝完第一瓶脉动,也决定在这里换上高山靴,减轻背负重量。原本的计划是走完全部碎石路上到5200米c1再换上登山鞋。另一双徒步鞋子是CRISPI Monaco,藏在牛棚附近。
01:12,4300m,常规BC
又基本喝完第二瓶脉动,把剩下的两口留在草地,等着下山享用。早早换上高山靴,走起来就不怎么爽了。

02:28,4500m,山峰脚下。
闲情下拍摄主峰,云层似乎有驱散的趋势。
03:42,4750m,乌龟背
冬天走的是右侧的碎石路,这次因为天黑,直接到了乌龟背下,没有找到很好的路线转到右边(碎石沟横跨不算很好的方式,有水声),那就直上翻越乌龟背,困难在于高山靴不好踩点,岩石破碎,手点脚点都不可靠。
04:58,4980m,黑色走廊下。
上次到达的最高点,再往上,一切都是新的了。云层下山谷里,还有一点灯光,我在5000米云海之上,体会着无人之境的美。
低C1处有商业队平整出来的几个帐篷坑位,到达前也有几个岩石+碎石台阶,岩石状况比乌龟背稍好,但是有渗水,还有商业队的一根红绳子。黑色走廊直上有明显的脚印(与右侧路线即通常标识的黑色走廊相比),开始还比较好走,越往上越难走,后面手脚并用,如果是轻装的徒步鞋会舒服许多。
在这处冬天到达的最大高度,时间在计划内,天已经蒙蒙亮,天气基本好转,云层并没有累计起来,风也只是微风,看来是一个好窗口。自我状态良好,登顶已经不是问题。
06:24,5230m,山脊C1。
曦光、云海在脚下,登山者在山脊。
又收获了一次美妙的日出之光。
这个5200米的C1营地个人觉得没有必要,①需要背负露营攀登全套装备到达5200米,而4500-5200米的碎石路走起来辛苦且消耗。②山脊上空间有限,只能扎下2-5顶帐篷,都是破碎岩石,睡起来不会舒服,高海拔垭口位置也可能会遭遇大风。③考虑到5000-5588米的海拔上升,在5000米处建立低C1即可,但也有一个问题,黑色走廊可能会有落石。





07:32,5330m,骆驼背后,雪坡下。







08:50,5588m,Summited.
最后250米的雪坡,感觉比哈巴雪山的要陡些,约在25-40°(哈巴雪山15-40°,我又听见人说哈巴雪山太陡了,有70-80°……请好好复习一下几何数学吧)。可是在这样的“缓坡”下,由于体能原因,我却几乎不能站立起来。更多的时候以“四脚站立姿势”上升——手抓两冰镐,脚穿两冰爪,变身机器人模式。虽然有点怪异,但这个时候手脚却可以变换更多休息姿势。同时,这个雪坡上还有两处岩石阶,覆雪下并不好走,如果体能充沛,我真的会选择绕道雪坡。
在自我感觉漫长的时间里,攀完了最后这段雪坡(实际速度并不慢,200m/h),约11小时完成3350-5588米、共计2250米的上升。
(背后左侧为都日峰)










网友评论
邪魅一笑?23333
发表于:2018-10-16 17:20
精彩的拍摄 谢谢分享
发表于:2017-1-12 10:00
恭喜又单人Free Solo一座5000m技术型雪山。
2014年阿式登过顶,个人感觉雪宝顶传统线路(骆驼背经由)的难点在于岩石段。骆驼背既有暴露感又需要些攀岩技巧;碎石坡又滑又长,尤其消耗体力,实在不想再走第二回。说实话,雪宝顶是座比较有趣的5000m级山,值得去一次。
发表于:2016-10-21 00:24
支持精彩户外活动。
发表于:2016-10-20 09:55
照片拍的太好了 风景真好
发表于:2016-10-8 10:16
勇者无畏
发表于:2016-10-2 14:38
然后20号下了一场大雪,十一又恢复了
发表于:2016-9-30 23:02
不会晚,现在不是有九十岁还能撩,80岁走t台,60岁环游世界嘛
发表于:2016-9-30 23:01
是另类的玩法,有些近似
发表于:2016-9-30 22:59
哈哈,朋友说这是粉刷匠来着
发表于:2016-9-30 2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