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云南 勿忘历史!找寻消失的滇缅公路

勿忘历史!找寻消失的滇缅公路

作者:痴笑苍生     53674人关注 2021-3-29 09:05
我是一个喜欢历史的人,旅游也喜欢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仿佛这样我才感觉自己没有在浪费光阴虚度人生。其实很早就想走一走这条路了,最早计划的是自行车骑行这条路,但是由于朋友的关系,我们决定带上家属,一起自驾。计划的是成都-李庄-六枝-二十四道拐-曲靖-昆明-云南驿-大理-保山-腾冲,然后从腾冲坐飞机返回,汽车托运回来。后来实际改为从腾冲还是驾车经大理、攀枝花、西昌回成都。
出发的早上,今天天气不错,站点我家楼顶上可以隐隐约约地看见成都西边的群山,不知道是四姑娘山还是贡嘎 一路没有停顿地直接开到了李庄。这是我第二次来到这个小镇,但我心里还是充满了期望。李庄虽然号称万里长江第一镇,也有悠久的历史,也曾经繁华,但真正让李庄名扬天下的还是在抗战期间。同济大学、中央研究院史语所、中博院、营造学社......一大批著名的学术机构辗转万里,最终在这个小镇落脚。李济、傅斯年、梁思成、林徽因、梁思永、董作宾......一大批星光闪耀的大师会聚于此。虽然现在很多的介绍都说李庄如何繁华,有九宫十八庙,李庄三白什么的,但其实从表面看,他和四川任何一座有点规模的古镇并没有什么大不同。
真正让李庄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的是那些年,那些人,那些事。当“中国之大,竟容不下一张书桌”时,李庄给了中国这些倔强的文人们一个容身之所,也给了中国文化喘息的机会。我们在李庄的一个临江的突入客栈住下,酒足饭饱之后在李庄的街道上散步。月半弯,迎面吹来的江风让我有些迷离。也许在几十年前同样的月色下,同样的江风里,在同样的街道上,大师们没有酒喝,没有肉吃,却精神抖擞,气宇轩昂,纵观天下英雄,唯沙场将士与我辈耳! 李庄的渡口今天仍然在运行,只是当年的木船换成了今天的柴油船。一批又一批的大师、学子当年就是从这个渡口来到了李庄。他们从上海、长江、昆明、河内,不同的方式来到了李庄。有的人坐船,更多的人是徒步。他们中很多人都有优越的条件,但当日寇狰狞时,想留在那些物资条件就只有一条路----当汉奸!作为梁启超的儿子,哈佛大学的高材生,梁思成为了给病中的林徽因补补身体,只能当掉自己的手表,换来一条鲤鱼。而大家闺秀,”太太客厅“的主人林徽因不得不写信给自己的好友费慰梅,看有没有旧衣服能够资助他们。
梁再冰曾经问自己的母亲林徽因:如果日本人打到了这里怎么办?林徽因回答说:门口不是还有一条扬子江么!
李庄的以罗南陔为首的乡绅们以家国天下的博大胸怀,发出了“同大迁川,李庄欢迎,一切需要,地方负责”的电文。同济大学的师生们,离开了已经被日本人摧毁的校园,兵分多路来到了李庄。女生和年纪大的老师们坐车、坐船,男生和部分老师徒步。往日的寺庙,传来的不再是木鱼声。同济、史语所、中博院等都有中央的经费,所以还能有比较好的房子,而中国营造学社就没那么好的条件了。 中国营造学社是一家私营的学术研究机构,创办人朱启钤先生曾是北洋政府的代理国务总理。到李庄时,梁思成、刘敦桢、罗哲文、莫宗江......等依然坚持工作。之所以到李庄,是因为营造学社要依赖史语所的资料,而此时营造学社的经费已经捉襟见肘了,也只能在离李庄两三公里的月亮田立足。虽然现在从李庄到月亮田一会月就走到了,房子也是清华大学建筑系复建的,看起来还不错,但实际是很艰苦的。这个李庄白肉的创始店,我相信当时营造学社是吃不起的。 这短短十六字的电文,背后是各方力量大量的工作,毕竟一个小小的李庄,要容纳上万的“下江人”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而对于中国文化来说,这十六字电文更是如同救命稻草一般。但事情往往不会如此一帆风顺。到达李庄后,由于认识、利益的不同,下江人和当地人的矛盾还是很突出的。当地老百姓中甚至谣传下江人“吃人”!后来才知道是因为同济医学院的解剖用的人体、史语所的人骨化石让当地人产生了恐惧。后来同济医学院和史语所通过公开展览,科学传播、义诊才解除了误会,也让李庄的医学水平一举前进几百年!这里面都有爱国乡绅的大量工作。 往日的课堂。就是这简陋的课堂,让李庄成为抗战时期四大文化重镇(昆明、成都、重庆、李庄),使中国文化的血脉得以延续。据说当时从国外往中国寄信,如果在寄到李庄,只需要这样写地址:中国李庄。真正体现了那句话: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李庄给了这些文化人容身之所,这些文化人给了李庄千古美名。 同济大学是当时中国最好的大学之一,也是中国军工的顶梁柱!德国的先进工程教学让它处于无人望其项背的地位。虽然上海的校园被占领,但从这些作业可以看出,这些学生们并没有放弃。 那些上课睡觉,甚至根本不上课的大学生们,有没有汗颜? 离开李庄前,我买了十斤白酒,这是李庄的特产。离开李庄,伴着一路的美景,我们来到了六枝。六枝这个地方的全名叫作六枝特区,是不是有点奇怪?我原以为只有香港和澳门是特区,就算上经济特区那也只有深圳那些,干六枝什么事?了解之后才知道中国行政之复杂或者说利益之复杂。简单地说,是因为当地煤炭太多了,主要是从划定煤炭基地、开发煤炭资源、修建铁路和支援“三线建设”而设立的特殊行政区,政企不分的。后来政企分开了,甚至一度恢复了原来的县名,但到现在还是叫六枝特区,实际是县一级。 入住六枝318,这是我住过比较大的一个318营地了,风景优美,设施齐全。虽然餐厅的大姐们有点笨笨的,但很热情,还是要赞一个。作为318的老会员,也妨为318营业广告一个,我住过很多318的营地,虽然还是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饮食是个硬伤),但总的来说我还是满意的,至少是很符合我的旅游理念:自由、随心。
手机拍的,不能表达现实美景的千万分之一。 餐厅的师傅们把美味送到了我们住的小楼来,伴着月光,喝酒聊天,这样的感觉,太惬意了!我很喜欢这样的小别墅,它让我有回归自然的感觉,虽然里面的现代化设施一应俱全。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这是鼓励享乐主义吗?我不觉得是。人到这个世界上来就是来经历和体验的,如果在最好的时光,不去干最好的事,那不是空对月了吗?童年时,就是应该游戏,而不是天天奥数;少年时,情窦初开就是应该递小纸条,你侬我侬;青年时,就是应该干那些激情燃烧的事。为了要等到那些美好都逝去,我们才追悔莫急? 根据我多年自行车骑游的经验,美景都是在那些没人去的地方。于是我们放弃了高速,改走国道省道。事实总是一次又一次地证明我的正确,让我很不好意思,哈哈!我始终无法理解那些人山人海的景区,花了好多钱,排了好多队,就去看了一眼,难道美景真的只是在那些被圈起来的地方吗?不是,美景在自己心中。 虽然不是最美的季节,但多彩贵州还是让人喜欢的。到达著名的晴隆的二十四道拐,却发现已经成了风景区,被围起来,然后收门票,还很贵。我不得不唏嘘,就一条路而已,只不过有历史故事,连这个都不放过吗?最多是建个观景台就搞定了,虽然那么贵的门票吗?据说照片上的二四十道拐还是几秒钟看完,然后给你附加了很多其他所谓的景点。我们没有进去,不是花不起那个钱,是受不了那个气! 一路开车我们一路聊,这样的路骑自行车多爽啊!天气有点太热,路边的西瓜还是不错的。虽然我知道卖家的喊价略有些贵,但我还是没有还价,也许我觉得应该让人家赚点钱,有利润才会发展吧。 山顶的一个小卖部,我们没有找到其他吃的,就来了点凉粉、泡面,其实也不错!这只鹩哥好像还没有上学,什么都不会说。夜宿曲靖,除了被房东装修得比较有诗意的房间外,没有给我留下多少深刻的记忆,当然早上的羊肉粉我还是喜欢的,随便一家小店都好吃。说回民宿,房东是学美术的,用很简单、便宜的材料就把房东弄得漂漂亮亮的,坐在沙发上,喝点啤酒,来点美食,轻松自在,旅游不过要的就是这个感觉。原谅我没有放上照片,因为在我的观念中,一切都需要自己去体验。 我多次到昆明了,这次只有一个目的地:西南联大旧址。来之前,我看了大量的相关书籍和纪录片,应该说对这段历史已经有了较深刻的理解。但当我亲身站在这里时,还是有朝圣的感觉。这是对历史的敬畏,更是对自身的鞭策。清华、北大、南开,一路奔赴,最终落脚这个春城,带着民族的希望,带着不屈的气节。这个存在了仅仅8年的大学,却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奇迹!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黄昆、刘东生、叶笃正、吴征镒、郑哲敏、赵九章、郭永怀、陈芳允、屠守锷、杨嘉墀、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一个个如雷贯耳! 那些投笔从戎的师生们是令人敬佩的,但我有时候在想,这是不是也有点浪费人才?毕竟在当时,培养一个大学生那是要发挥更大作用的。当然大多数学生还是不是扛枪打仗,多是从事如翻译、参谋、设备维修等技术性工作,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也付出了年轻的生命。 西南联大当时是借用的昆明师范学院的地盘,现在是云南师范大学了 西南联大纪念碑,碑文由西南联大教授冯友兰撰文、闻一多篆刻、罗庸手书,享有“三绝碑”的美誉 这是目前唯一保存下来的原教室,梁思成林徽因设计。写到这里,我不禁感慨,这样的世界级大建筑师,当时却被迫却只能设计这样简陋的教室,实在是国之不幸,也是国之大幸!这也是唯一的铁皮房顶的教室,因为建完后就发现,用不起铁皮这样”高档“的材料了,后来的教室都是茅草顶。《无问东西》里面的场景就是描写的这里。“静坐听雨”,只有静,才能思,才能悟。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梅校长的名言至今振聋发聩。楼修得高大漂亮不是错,学术造假、抄袭、腐败、教授变叫兽,我们到底丢失了什么?梅校长后来去了台湾,于是有了新竹清华。虽然现在清华是在两岸,但校友会是同一个。政见和意识形态的不同,没有割断这一血脉联系,值得欣慰! 永远的校长!这一点我觉得现在做得还是不错的,值得表扬。虽然这些大学者最终大多没有跟新中国走,但到今天,我们并没有让他们淹没在历史里。当然,我觉得幸好没有,不然能活过文革么?就算活过,像郭沫若那样活么?咋个总是说沫若同志!( 本文作者 : 痴笑苍生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一路伴风光 回复


       文笔很好,游记写得很有感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走万里路,感悟不同,自己所见所闻。也有自己的见解没有什么不可以。

    发表于:2021-9-1 20:42

  • 萧萧天地 回复

    一篇好游记,看后使人对历史了解更深了,点赞!

    发表于:2021-6-13 15:49

  • 老头南山翁 回复

    图文并茂给人感受很深,一篇好游记,谢谢分享!

    发表于:2021-5-13 20:33

  • 苍cang 回复


    非常有分量的文字。许多地方都觉得深以为此。

    发表于:2021-4-2 14:08

    • 痴笑苍生: 惠通桥上的旁边正在建设一座现代化的跨江大桥,中国的实力也体现在此,我们现在已经不是往日那个东亚病夫!离开惠通桥,回走一段才能到去往松山的路。我再一次回头看了这座在建的怒江大桥,真的为我们的民族取得的巨大进步感到由衷的自豪!不谈政治,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要承认,我们进步了,现在是我们进一步进步的问题。
  • 无极子 回复

    深刻好文。偶尔清晨爬到山顶,大声朗诵一遍,何其壮哉:河山既复,日月重光,联合大学之战时使命既成,奉命于三十五年五月四日结束。原有三校,即将返故居,复旧业。缅维八年支持之苦辛,与夫三校合作之协和,可纪念者,盖有四焉:我国家以世界之古国,居东亚之天府,本应绍汉唐之遗烈,作并世之先进,将来建国完成,必于世界历史居独特之地位。盖并世列强,虽新而不古;希腊罗马,有古而无今。惟我国家,亘古亘今,亦新亦旧,斯所谓“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者也!旷代之伟业,八年之抗战已开其规模、立其基础。今日之胜利,于我国家旋乾转坤之功,而联合大学之使命,与抗战相终始,此其可纪念一也。文人相轻,自古而然,昔人所言,今有同慨。三校有不同之历史,各异之学风,八年之久,合作无间,同无妨异,异不害同,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此其可纪念者二也。万物并育而不相害,天道并行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大德敦化,此天地之所以为大。斯虽先民之恒言,实为民主之真谛。联合大学以其兼容并包之精神,转移社会一时之风气,内树学术自由之规模,外来民主堡垒之称号,违千夫之诺诺,作一士之谔谔,此其可纪念者三也。
    稽之往史,我民族若不能立足于中原、偏安江表,称曰南渡。南渡之人,未有能北返者。晋人南渡,其例一也;宋人南渡,其例二也;明人南渡,其例三也。风景不殊,晋人之深悲;还我河山,宋人之虚愿。吾人为第四次之南渡,乃能于不十年间,收恢复之全功,庾信不哀江南,杜甫喜收蓟北,此其可纪念者四也。联合大学初定校歌,其辞始叹南迁流难之苦辛,中颂师生不屈之壮志,终寄最后胜利之期望;校以今日之成功,历历不爽,若合符契。联合大学之始终,岂非一代之盛事、旷百世而难遇者哉!爰就歌辞,勒为碑铭。铭曰:痛南渡,辞宫阙。驻衡湘,又离别。更长征,经峣嵲。望中原,遍洒血。抵绝徼,继讲说。诗书器,犹有舌。尽笳吹,情弥切。千秋耻,终已雪。见仇寇,如烟灭。起朔北,迄南越,视金瓯,已无缺。大一统,无倾折。中兴业,继往烈。罗三校,兄弟列。为一体,如胶结。同艰难,共欢悦。联合竟,使命彻。神京复,还燕碣。以此石,象坚节。纪嘉庆,告来哲。

    发表于:2021-3-30 09:31

  • 柠檬懒洋洋 回复

    看景听故事,景色好象更有灵魂

    发表于:2021-3-29 16:40

  • 178echo 回复

    最后收尾部分有些画龙点睛的意思

    发表于:2021-3-29 15:30

  • 木子果果 回复

    不错不错,感谢分享

    发表于:2021-3-29 10:22

  • 大白莱莱 回复

    写的真不错,很感人的一篇游记

    发表于:2021-3-29 09:47

  • 维特wait 回复

    好行程,同分享!有思想。

    发表于:2021-3-29 09: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