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河南 开封 八朝古都开封

八朝古都开封

作者:就是爱玩安徽     20274人关注 2022-11-17 16:20

这是我河南八日游四部曲的第二篇。先介绍下开封历史


        远在新石器时代早期开封一带就有人类活动。夏朝(公元前21世纪至前16世纪),夏第七世帝杼迁都于老丘(今开封市东约22公里),至第十二世胤,历经六世约157年。(以上根据考古发掘推测,不是信史)


春秋时期,公元前743年至前701年,郑庄公姬掘突在开封城南朱仙镇古城村筑修筑储粮仓城,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城。战国时期,公元前364年,魏惠王为了远离秦国的军事威胁,和经营当时土地比较肥沃的开封地区,促进魏国发展,从山西安邑(今天的运城市夏县)迁都今开封市所在地,时称大梁。这是开封有明确历史记载的第一次建都。魏惠王迁都大梁之后,他引黄河水入圃田泽(今郑州圃田  )开凿鸿沟、引圃田水入淮河。水利既兴,农业、商业得到极大发展,日趋繁荣。他还修长城、联诸侯,国力日盛,乃得称霸于诸国,使大梁城与秦国的咸阳、楚国的郢都并列,成为当时国内最发达的名都大邑。魏国在大梁建都,历六世136年,魏国都城大梁的人口曾经达到了30万左右。。在这136年里,曾发生了孟子游梁、窃符救赵,以及孙膑、庞涓  等诸多故事战国时期楚人甘德(今属湖北)、魏人石申(今属河南开封)各写出一部天文学著作。后人把这两部著作合起来,称为《甘石星经》,它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天文学著作。战国时期的魏国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司南”。公元前225年,秦始皇派大将王贲率军攻打魏国,长期围困大梁不下,于是“水淹大梁”灭亡魏国。


大梁城经过这次劫难后成为废墟。秦灭魏后,置砀郡,立浚仪(大梁)、启封两县。西汉景帝元年(前156年),因避汉景帝刘启之讳,改启封县为开封县。后来汉朝设立陈留郡,以开封为治所。南北朝东魏在开封设置梁州。北周灭北齐后改梁州为汴州。隋朝隋文帝时期,开封在中国率先突破了古代城市商业区限制在固定区域的坊市结构,汴河沿岸出现了很多临河沿街开设的商铺。但这一行为令隋文帝震怒,他出动军队,强行将这些商铺拆除或封门。隋炀帝时期开凿的两千多公里的大运河是沟通南北的大动脉。大运河的中段就是联通黄河与淮河的汴河。位于汴河要冲的开封,又是东都洛阳的重要门户,占尽天时地利的开封迅速发展。进入唐代之后,开封也是水陆便捷的大都会,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设汴州总管,公元712年,开封县治移置汴州城内与浚仪县同廓。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汴州一度改为陈留郡。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李唐的宗亲李勉到汴州任节度使,他增筑周围达22里的汴州城。后来李希烈叛乱时,靠汴州城阻叛军数月。永平节度使李勉扩建汴州城,规模宏大,坚固宽广,是今日开封城的雏形。公元883年朱温到开封就任宣武军节度使,随后他以开封为根据地东征西讨,消灭了北方大部分割据藩镇,并于903年夺取了唐朝实际上的最高权力,907年建立后梁,以开封为国都。


       公元907年,后梁建都开封,升汴州为开封府,号称东都。后晋、后汉、后周相继建都开封。公元938年称开封为东京。五代时期改朝换代的战火都曾经燃烧到开封,开封在这一时期先后经历了5次战争和政变。(不包括陈桥兵变)。后周时期,周太祖郭威和周世宗柴荣大力改革,在对十国中南唐、后蜀、北汉和契丹的战争中取得连续胜利,打下了宋朝统一中原的基础。后周显德二年(955),周世宗柴荣修建东京外城,周长48里213步,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大将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推翻后周,建立北宋,定都开封。
太祖赵匡胤时代,开封有民户口约40万,加上禁军、皇族官僚以及为皇族服务的宫女太监,总人口应该在60万左右。(40万是史料记载,60万是我根据北宋接近20万的禁军人数推测)北宋开封城城内面积27.37平方公里,市区还逐渐扩展到城外的区域。最迟在宋太宗统治时期,开封又一次在全国城市中首先打破坊市格局,沿街开设店铺。宋朝开封城的手工业和商业涵盖了几百个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夜市和最早的专门地“瓦子”北宋末年开封人口达150万,不仅是国内经济、政治、文化中心,而且是“万国咸通”的国际大都市。今天我们通过宋朝人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和孟元老的《东京梦华录》仍然能够较为详细的知道北宋末年开封城的街道、皇宫、衙门、粮仓、军营、城墙、著名商铺、作坊、所等的位置和基本格局。宋代发生在开封的对中国影响巨大的事件有,宋太祖杯酒释兵权和宋朝初年的消灭割据政权的决策、宋太宗提高科举录取人数,组织编撰《太平广记》、1027年医官王惟一设计、铸造两具针灸铜人,方便了针灸的医疗和教学、1057年包拯担任开封府尹(包拯家乡安徽合肥)、宋仁宗年间的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宋神宗年间的王安石变法、宋徽宗年间,苏颂在开封发明世界上最早的钟表,水钟。


宋徽宗即位后穷奢极欲,昏庸无道,大宋朝政腐败,武备废弛,全国多地爆发大规模起义,大宋朝出现了严重的危机。公元1125年金兵第一次南下攻打开封,徽宗匆忙让位于儿子钦宗。在李纲、种师道、宗泽等人的主持下,全国调集的义军和禁军一起击退了金兵。然而击败金兵后的宋朝皇帝因为害怕民变遣散了义军,主持抗金的能臣或病死或被贬。1126年金兵第二次南下围攻开封,起初的攻城战中,因为开封城池坚固,兵员和战争物资较多,金兵受挫,然而宋朝皇帝轻信无赖骗子郭京的话,让其主持防御,导致东京外城死守。公元1126年金攻陷开封外城后又采取让皇帝亲自到军营割地议和的骗局让没有社会经验的宋朝皇帝放弃了内城的抵抗,占领开封,北宋灭亡。


金朝改开封为汴京。金朝初年开封曾经做过伪楚和伪齐两个金朝控制的傀儡政权的国都。南宋初年宋军曾两次收复开封,然而因为宋高宗赵构执行不抵抗政策,开封最后又被金朝占领。1160年完颜亮为了南侵战争,迁都开封,这里曾短暂成为金朝国都。不久之后完颜亮被杀,首都又迁回北京。公元1214年金朝为了躲避蒙古大军的威胁第二次从北京迁都开封。金朝首都开封的人口又一次达到了100万。1233年蒙元攻占开封。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设河南江北行中书省于开封。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朱元璋封第五子朱橚为周王驻藩开封。明代,开封经济繁荣,号称“八省通衢”、“势若两京”。明代开封城城墙内面积14、7平方公里,仅次于南北两京,明朝初年开封的城市人口也仅次于南北两京。公元1642年,李自成攻打开封,明军和李自成为了取得胜利两次扒开黄河,开封城遭破坏,城中37万人,仅剩3万余人。李自成占领开封,1645年清朝占领开封。清代开封作为河南省会已经远不如明代繁荣,顺治时代甚至有大臣主张迁移河南省会到许昌。清末开封辟为商埠,民族资本工业兴起,先后创办了机械、兵器、面粉、火柴、烟草等工厂。1911年开封有城市人口15.9万。民国期间,开封为河南省会。1948年解放军两次攻克开封。1948年6月22日开封解放。1949年初,开封有城市人口28万。1954年河南省会迁移到郑州。


     千百年来,开封城多次被黄河大水带来的泥沙掩埋,形成了世界上罕见的城摞城奇观。2200多年来,开封市区的地平面被黄河泥沙向上抬升了12-14米。在今天开封市区的地下掩埋着魏国大梁城、唐汴州城、北宋东京城、金汴京城、明开封城和清开封城六座城市遗址。


开封的特产有北宋官窑仿古瓷器、汴绣、朱仙镇年画、杞县酱菜、汴梁西瓜、花生糕、包公豆等,名菜名小吃有清汤东坡肉、桶子鸡、鲤鱼焙面、五香羊蹄、五香兔肉、豆腐锅贴、灌汤包子等。在中国地位较高的特色文艺演出有旱船、高跷、斗鸡等。出生于开封的名人除了北宋从真宗开始的几个皇帝和南宋高宗赵构以外有天文学家石申、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战国名士侯嬴、朱亥,军事家,写有兵书《尉缭子》的尉缭、东汉强项令董宣、文学家书法家蔡邕、女诗人蔡琰(蔡文姬)父女、竹林七贤中的阮籍、文学奇才江淹(江郎才尽就是说的他)北周和隋朝重臣郑译、《贞观政要》的作者吴兢、唐朝大诗人崔颢(《黄鹤楼》的作者)宋朝大将石守信、北宋贤相薛居正、向敏中,北宋大学者宋祁宋庠兄弟、著名歌姬李师师、明朝忠臣史可法、清朝廉吏能臣张伯行等。


我是2015年2月15日开始河南八日游,2月16日早上坐D294次动车从郑州到开封的,火车不到一小时就到,沿途发现开封的乡村都是红砖平房,很落后。然后到达开封站,开封火车站很小,只有一层,很破旧,但是很干净,不像我在安徽淮河流域看到的车站那么脏,说明当地人还是比较勤快。人穷不一定就让人看不起,但不可以懒。出火车站,看到很多出租车停在那里拉客,司机师傅用浓重的开封口音拉客,我没有地图,蚂蜂窝攻略手机看不了,就上了出租车,开封出租车比淮南淮安亳州这些地方灰头土脸的出租车干净很多。出租车把我送到事先预订的开封解放路上的最佳西方财富酒店。不打表,要价20,开封的出租车就是不大规矩,之前这种事我在以上说到的苏北皖北三个城市都遇到过或者听当地人说过。随后在洛阳也遇到了。我们家去过开封的人都说开封破破烂烂的,一路上看到的情况果然如此,不过这丝毫没有影响我的游兴。开封城的卫生相当不错。司机说来开封最好住在中山路上,中山路是开封最繁华的一条路,从唐朝开始,1300多年来一直是开封的中轴线。


上午10点40到达开封最佳西方财富酒店,这是全世界连锁品牌,办理入住手续。豪华大床房,358一晚。这酒店的特色是它是开封唯一一家带温泉泡池的酒店,我从网上看到这里客房金碧辉煌,之前又没有泡过温泉,就预订了酒店(我这次旅游基本上花的都是自己的压岁钱和奖学金)入住以后发现也没携程网上图片那么漂亮。酒店不提供早餐,周边有老黄记包子、肯德基、州桥日夜餐馆,不远的儿童医院公交站有好几路公交停靠。南边有大润发超市。

酒店客房的床没我想象的那样好。

我喜欢风景油画,这两幅还不错

这就是温泉泡池,带淋浴花洒的。我第一次泡温泉,感觉很不错,一次就在这里洗了1个多小时。我都觉得有点腐败。感觉这家酒店就温泉泡池最让我满意。然后我回合肥以后把照片给我在青岛的哥哥看,他说这是科勒卫浴,美国的牌子,说泡池太小了,能坐四个人的那种最好。然后我老爸看到以后说十几年前,他们单位组织到巢湖半汤温泉去泡温泉,那时候的半汤温泉有一种比这个泡池先进得多的冲浪浴缸,很多细小的出水口,可以躺在里面接受按摩的。不过我对能泡到温泉还是很高兴的,人生又多了一样经历。

这个酒店的桌上摆着塑料纸微缩版的《清明上河图》门边书架上上放着《朱镕基讲话实录》架子上放着花生糕和包公豆等开封特产。
放下行李,把银行卡放在柜子里的隐蔽地方,轻装出去开始开封之旅。需要注意的是酒店的自来水很苦涩,虽然我没开用温泉水的热水,冷水还是一样苦涩,然后我到这里有点水土不服,有点拉肚子,不过还好,我没吃事先准备的藿香正气丸,但是次数是一天两次,还正常。还有河南的气候都比较干,我在开封洛阳的酒店,第一天晚上洗了内衣,放在柜子里,打开柜门,没见阳光,第二天晚上逛完回来,衣服就完全干了。
出门后一开始到了马路对面的书报亭买地图,但是拿给我的是公交路线不明确而且有折过破口的图,没要,继续向南走在路口处的书报亭买了一份开封地图,卖地图的阿姨耐心得告诉了我到大相国寺怎么走。从酒店步行十多分钟就到大相国寺了。
大相国寺门票45,学生半价23元,我进去以后花50元找了个女导游。去的时间是腊月28,人不多。

大相国寺

大相国寺是我国著名的佛教寺院,是声名显赫的禅宗胜地,在中国佛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千余年来以其悠久的历史和宏伟的规模闻名中外。
这里在战国后期是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魏无忌的家宅。我认为魏无忌是战国四公子里最有本事的一个。
介绍下他的故事吧。
魏无忌(?-前243年),魏昭王少子,安釐王的异母弟,战国时期魏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因安釐王元年(公元前276年)被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所以后世皆称其为信陵君,与春申君黄歇、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并称战国四君子。
魏无忌处于魏国走向衰落之时,他效仿孟尝君田文、平原君赵胜的辅政方法,延揽食客,养士数千人,自成势力。他礼贤下士、急人之困,曾在军事上两度击败秦军,分别挽救了赵国和魏国危局。但屡遭魏安釐王猜忌而未能予以重任。公元前243年信陵君因伤于酒色而死,十八年后魏国被秦所灭。
前277年,魏无忌的父亲魏昭王去世,魏无忌的哥哥魏圉继承魏国王位,是为魏安釐王,翌年把其弟魏无忌封于信陵(今河南省宁陵县),因而被称为信陵君。
当时范睢从魏国逃亡到了秦国当宰相,因怨恨魏国的国相魏齐,多次怂恿秦昭王攻打魏国,秦军包围了大梁,击败魏国驻扎在华阳的军队,迫使芒卯战败而逃。魏王和魏无忌为此十分忧虑。
魏无忌为人仁爱宽厚,礼贤下士,士人因而争相前往归附于他,最高峰时门下曾有三千食客。所以当时的魏无忌威名远扬,各诸侯国连续十多年都不敢动兵侵犯魏国。
有一次,魏无忌正跟魏王下棋,而北边边境传来警报,说“赵国发兵进犯,将进入边境。”魏王立即放下棋子,就要召集大臣们商议对策。
魏无忌劝阻魏王说“:是赵王打猎罢了,不是进犯边境。”又接着跟魏王下棋,仿佛无事一般。可是魏王惊恐,全无心思下棋。又过了一会儿,又从北边传来消息说:“是赵王打猎,不是进犯边境。”魏王听后很惊讶,问道:“公子是怎样知道的?”魏无忌答道“:我的食客中有个人能深入底里探到赵王的秘密,赵王有什么行动,他就会立即报告我,我因此知道这件事。”从此以后,魏王因害怕魏无忌贤能,不敢任用其处理国事。
礼贤下士
当时魏国有个隐士,叫侯嬴,已经七十岁,因家贫,做着大梁夷门的守门小吏。魏无忌听说此人后,前往拜访,并想馈赠一份厚礼,但侯嬴不肯接受,说:“我几十年来修养品德,坚持操守,终不能因我看门贫困的缘故而接受公子的财礼。”魏无忌就大摆酒席,宴饮宾客。大家来齐坐定之后,公子就带着车马以及随从人员,空出车上的左位,亲自到东城门去迎接侯嬴。
侯嬴整理了一下破旧的衣帽,就径直上了车子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想借此观察一下魏无忌的态度。可是魏无忌手握马缰绳更加恭敬。侯嬴又对魏无忌说“:我有个朋友在街市的屠宰场,望能委屈一下公子的车马载我去拜访他。”魏无忌立即驾车前往街市,侯嬴下车去见他的朋友朱亥,他斜眯缝着眼观看公子,故意久久地站在那里,同他的朋友聊天,同时暗暗地观察公子脸色。魏无忌的面色更加和悦。
此时,酒席上魏国的将军、丞相、宗室大臣以及高朋贵宾坐满堂上,正等着魏无忌举杯开宴,街市上的人都看到魏无忌手握缰绳替侯嬴驾车。魏无忌的随从都暗地责骂侯嬴。侯嬴看到魏无忌面色始终不变,才告别了朋友上了车。
到家后,魏无忌领着侯嬴坐到上席,并向全体宾客恭敬地介绍侯侯嬴,满堂宾客都十分惊异,大家酒兴正浓时,魏无忌站起来,走到侯嬴面前举杯向他祝寿。
侯嬴趁机对公子说:“今天我为公子尽力也够了。我只是个城东门看门插关的人,可是公子委屈车马,亲自在大庭广众之中迎接我,我本不该再去拜访朋友,今天公子竟屈尊陪我拜访他。可我也想成就公子的名声,故意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借拜访朋友来试探公子,结果公子愈加谦恭。街市上的人都认为我是小人,而认为公子是高尚的人,能礼贤下士啊!”在这次宴会散了后,侯嬴便成了魏无忌的上客。
侯嬴对魏无忌说“:我所拜访的屠夫朱亥,是贤能之士,只是人们都不了解他,所以隐没在屠夫中罢了。”魏无忌曾多次前往拜访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魏无忌觉得他是个怪人。
前260年,赵孝成王在和秦国的长平之战中,中了秦国的反间计,用“纸上谈兵”的赵括取代老将廉颇,结果导致赵国的大败,四十多万兵士被秦国坑杀。
前257年,秦国的军队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赵国的形势非常危急。赵国丞相平原君的妻子是魏无忌的姐姐,平原君赵胜多次向魏安釐王和魏无忌送信,请求魏国救援,魏安釐王派将军晋鄙领兵十万前去救赵。
秦昭王得知此消息后就派使臣告诫魏王说:“我攻下赵国,只是早晚的事,诸侯中有谁敢救赵国的,拿下赵国后,一定调兵先攻打它。”魏王听了很害怕,就派人阻止晋鄙再进军,让他把军队留在邺城扎营驻守,名义上是救赵国,实际上是采取两面倒的策略来观望形势的发展。
平原君赵胜使臣的车子连续来到魏国来告急,责备魏无忌说:“我赵胜之所以自愿依托魏国跟魏国联姻结亲,就是因为公子的道义高尚,能帮助别人解脱危难。如今邯郸危在旦夕,早晚就要投降秦国,可是魏国救兵至今不来,公子能帮助别人摆脱危难又表现在哪里!再说公子即使不把我赵胜看在眼里,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怜惜你的姐姐吗?”魏无忌为此事十分焦虑,屡次请求魏王赶快出兵,又让宾客辩士们千方百计地劝说魏王。魏王由于害怕秦国,始终不肯听从魏无忌的主张。魏无忌估计终究不能征得魏王同意出兵了,就决计不能自己偷生而眼看赵国灭亡,于是请来宾客,凑齐战车一百多辆,打算带着宾客赶到战场上去同秦军决一死战,与赵国人共赴死难。[7]
魏无忌率领车队经过东门时,去见侯嬴,把自己决计同秦军血战到底的情况告诉了他。然后向侯嬴诀别准备启程,行前侯嬴说:“公子努力干吧,老臣不能随行。”魏无忌走出几里路,心里不痛快,自语道:“我对待侯生算是够周到的了,天下无人不晓,如今我就要死难,可侯生竟没有片言只语送我,难道我对待他有什么不周到之处吗?”于是又乘车返回,想问问侯嬴。
侯嬴一见公子就笑着说“:我本来就知道公子会回来。”又接着说:“公子好客养士,闻名天下。如今有了危难,想不出别的办法却要赶到战场上同秦军拼死命,这就如同把肥肉扔给饥饿的老虎,有什么作用呢?如果这样的话,还用我们这些宾客干什么呢?公子对我情义深厚,公子前往我却不送行,因此知道公子恼恨我,会返回来的。”魏无忌连着两次向侯先生行拜礼,进而问对策。[8]
侯嬴就让旁人离开,同公子秘密交谈,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经常放在魏王的卧室里,如姬最受魏王的宠爱,她出入魏王的卧室很随便,只要尽力是能偷出兵符来的。我听说如姬的父亲被人杀了。如姬有复仇的志向,魏王以下的臣民都想为如姬报仇,但均未如愿。为此,如姬曾对公子哭诉,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个仇人的头,恭敬地献给如姬。如姬要为公子效命而死,是在所不辞的,只是没有行动的机会罢了。公子果真一开口请求如姬帮忙,如姬必定答应,那就能得到虎符而夺了晋鄙的军权,北边可救赵国,西边能抵御秦国,这是春秋五霸的伟业啊。”魏无忌听从了侯嬴的谋略,请求如姬帮忙。如姬果然成功盗出晋鄙的兵符交给了魏无忌。[9]
魏无忌拿到了兵符准备上路,侯嬴说“:将帅在外作战时,有当机立断的权力,国君的命令有的可以不听从,以利于国家。公子到那里即使两符相合,验明无误,可是晋鄙仍不交出兵权给您而要请示魏王,那事情就危险了。我的朋友屠夫朱亥可以跟您一起前往,这个人是个大力士。如果晋鄙听从,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他不听从,可以让朱亥击杀他。”魏无忌听后,便哭了。
窃符救赵
侯嬴见状便问他“:公子是怕死吗?为什么而哭?”公子答道“:晋鄙是魏国勇猛强悍、富有经验的老将,我去他那里恐怕他不会听从命令,必定要杀死他,因此我难过得哭了,哪里是怕死呢?”于是魏无忌去请朱亥一同前往。
  朱亥笑着说“:我不过是市场上挥刀杀牲的屠夫,可是公子竟多次登门问候我,我之所以不回答报酬您,是因为我觉得小礼小节无甚大用。如今公子有了急难,这就是我为您杀身效命的时候了。”就与魏无忌一同上路。
魏无忌去向侯先生辞谢。侯嬴说:“我理当随您一起去,但年迈了力不从心。您行至晋鄙军中的那一天,我面向北边自刎,以答谢公子的知遇之恩。”魏无忌于是上路前行了。
破秦居赵
魏无忌到达邺地,假称魏王的命令代替晋鄙为将,晋鄙合了兵符,验证无误,但还是怀疑此事,就举起手盯着公子说:“如今我统率十万大军,驻扎在边境上,这是关系到国家命运的责任,今天你只身一人来取代我,这是怎么回事啊?”正要拒绝接受命令。
朱亥取出袖中藏着的四十斤重的铁椎,一椎砸死了晋鄙,魏无忌便接管了晋鄙的军队,然后开始整顿军队,向将士说“:父子都在军中的,父亲回家;兄弟同在军中的,长兄回家;没有兄弟的独生子,回家去奉养双亲。”经过整顿选拔,得精兵八万人。
于是开赴前线抗击秦军。秦军解围撤离而去,于是邯郸得救,保住了赵国。赵王和赵胜到郊界来迎接公子。赵胜替魏无忌背着盛满箭支的囊袋走在前面引路。赵王连着两次拜谢说“:自古以来的贤人没有一个赶得上公子的。”从这个时候起,赵胜再不敢拿自己跟魏无忌相比了。
魏无忌与侯嬴决别之后,在到达邺城军营的那一天,侯嬴果然面向北刎颈而死。
魏王恼怒魏无忌盗出了兵符,假传君令杀死了晋鄙,魏无忌对此也是非常清楚的。
已经打退秦军挽救了赵国后,魏无忌让手下的将军带着他的军队返回魏国,自己与门客留在了赵国。赵孝成王感激魏无忌窃符救赵这一义举,就与平原君商议,想把五座城邑封赏给魏无忌。魏无忌听此消息后,产生了居功自傲的情绪和神色。门客中有人劝说魏无忌道“:有些事情是不可以忘记的,有些事情却不能不忘记。别人对公子有恩德,公子不可以忘记;公子对别人有恩德,希望公子忘掉它。况且假托魏王命令,夺取晋鄙的兵权以救赵国,这对赵国来说是立了大功,但对魏国来说那就不算忠臣了。公子却因此自以为有功,觉得了不起。我私下认为公子不应该这样。”魏无忌听后,立即自责,仿佛无地自容。
赵国召开盛大宴会,赵王亲扫殿堂台阶,又亲自到门口迎接贵客,并执行主人的礼节,领着魏无忌走进殿堂的西边台阶。魏无忌则侧着身子走,一再推辞谦让,并主动从东边的台阶升堂。宴会上,魏无忌称说有罪,对不起魏国,于赵国也无功德可言。赵王陪着魏无忌饮酒直到傍晚,始终不好意思开口谈封献五座城邑的事,因为魏无忌总是在谦让自责。魏无忌最终留在了赵国。赵王把鄗封赏给魏无忌作为汤沐邑,这时魏王也把信陵邑又奉还给公子,但魏无忌仍没有回魏国的打算。[15]
魏无忌听说赵国有两个有才有德而没有从政的人,一个是毛公藏身于赌徒中,一个是薛公隐没在酒店里,魏无忌很想见见这两个人,可是这两个人躲了起来不肯见魏无忌。魏无忌打听到他们的藏身地址,就悄悄地步行去同这两个人交往,彼此都以相识为乐事,很是高兴。
赵胜知道了这个情况,就对他的夫人说:“当初我听说夫人的弟弟魏公子是个举世无双的大贤士,如今我听说他竟然胡来,跟那伙赌徒、酒店伙计交往,公子只是个无知妄为的人罢了。”赵胜的夫人把这些话告诉了魏无忌。
魏无忌听后就向赵胜的夫人告辞准备离开这里,说:“以前我听说平原君贤德,所以背弃魏王而救赵国,满足了平原君的要求。如今才知道平原君与人交往,只是显示富贵的豪放举动罢了,他不是求取贤士人才啊。我从前在大梁时,就常常听说这两个人贤能有才,到了赵国,我惟恐不能见到他们。拿我这个人跟他们交往,还怕他们不愿见我。平原君竟然把跟他们交往看作是耻辱。平原君这个人不值得结交。”于是就整理行装准备离去。
赵胜夫人把魏无忌的话全都告诉了赵胜,赵胜听了自觉惭愧,便去向魏无忌脱帽谢罪,坚决地挽留魏无忌。赵胜门下的宾客听到此事,有一半人离开了平原君归附于魏无忌,天下的士人也都去投靠魏无忌,归附在他的门下。[17]
威震天下
魏无忌在赵国居住了十几年不回去。恢复了元气的秦国乘着魏无忌在赵国,日夜不停地进攻魏国,魏安釐王为此焦虑不安,就派使者去请魏无忌回国。
魏无忌仍担忧魏王恼怒自己,就告诫门下宾客说:“有敢替魏王使臣通报传达的,处死。”由于宾客们都是背弃魏国来到赵国的,所以没有谁敢劝公子回魏国。
这时,毛公和薛公两人去见公子说:“公子所以在赵国备受敬重,名扬诸侯,只是因为有魏国的存在啊。如今秦国进攻魏国,魏国危急而公子毫不顾念,假使秦国攻破大梁而把您先祖的宗庙夷平,公子还有什么脸面活在世上呢?”话还没说完,魏无忌脸色立即变了,嘱咐车夫赶快套车回去救魏国。[18] 魏无忌和魏安釐王兄弟两人十年未见,重逢时不禁相对落泪。魏安釐王任命魏无忌为上将军,让他做魏国军队的最高统帅。
公元前247年,魏无忌派使者向各诸侯国求援,各国得知魏无忌担任了上将军,都纷纷派兵救魏。魏无忌率领五个诸侯国的联军在黄河以南大败秦军,使秦国将领蒙骜战败而逃。联军乘胜攻至函谷关,秦军紧闭关门,不敢再出关。这次合纵攻秦的胜利,使魏无忌的声威震动了天下,各诸侯的宾客都向他进献兵法,魏无忌编写成书,后世称为《魏公子兵法》。
抑郁而终
秦王忌惮信陵君,因此派人持万金到魏国离间魏王和信陵君的关系,同时派人到魏国境内假装祝贺信陵君登上王位,因此魏王更加怀疑信陵君,于是派其他人代替信陵君执掌魏国兵权,五国攻秦计划失败。
信陵君从此心灰意冷,回到魏国之后,不再上朝,每日沉迷酒色,四年之后(公元前243年),去世。从此魏国失去最后支撑的顶梁柱,18年后,魏国被灭。
大相国寺做佛寺始于北齐文宣帝时期的555年,一开始的名字是叫建国寺,后来毁于战火,唐朝初年大相国寺成为歙州司马(古徽州的前身)郑景的宅院,唐代武则天时,701年和尚慧云到此,他看上了这块地,想在这建一座寺院,但他事先估计郑家人不会同意。为了让不肯出让土地的郑家人同意,于是托言在宅邸的池塘中看到弥勒佛,就在铸造了弥勒佛塑像放在这里。佛像高一丈八尺,十分精美。后来慧云购得这座宅院,在711年建造新寺庙,并且把之前铸造的弥勒佛像安置在这里,712年,原先封地在开封的唐睿宗李旦,为了庆祝自己以相王的身份登上皇位,赐名相国寺,并亲自题写了“大相国寺”匾额从此相国寺的名字沿用至今。唐代的大相国寺规模就十分宏大。到了五代的时候相国寺已经成为都城开封的最大寺院。北宋时期,宋代皇帝多次扩建大相国寺。从宋太宗开始就大规模重修相国寺,宋真宗时代,大相国寺成为中外闻名的巨大佛教活动中心。该寺的中轴线上有一系列高大的殿宇楼阁,周边建有64个院落,是北宋皇家寺院之首。北宋皇帝生日、重大节日、为国家进行的祈祷活动多在寺院内进行,新进士题名刻石于相国寺内也成为一种惯例。
我国古代的佛寺大多远离城市,幽静冷清。然而北宋时代的大相国寺却与众不同。在寺庙的内部定期举行交易集会。根据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相国寺内每月举行5次交易会,远近的百姓都来交易。外地商旅要是暂时找不到远道运来的商品的买主,大多都会来这里求售。每当这时,大相国寺中庭两边的廊庑,摆满了摊位,同时聚集在中庭交易的人往往超过一万人。(古人的数字感不如今天人准确)而这时,大相国寺也是一个“瓦舍”很多江湖艺人会在中轴线的庭院里表演卖艺。而每种商品的摊位都有固定的地点,资圣阁前的摊位出售书籍、图画、古玩、香料、药材,中庭两边的廊庑里出售刺绣、领袜、花朵、头面、帽子。弥勒殿所在的庭院里出售烟花爆竹、洗簌用品、马具、盔甲、弓箭、刀剑、水果、腊肉、果脯、屏风、帷帐、“蒲盒”,并且还设有“义铺”(可能是帮助穷人的商店之类)。弥勒殿的山门前卖“动用什物”,大三门前卖飞禽、猫犬、珍禽异兽。而大相国寺的山门外是一个食品市场,日夜开市,摊贩们供应水饭、各类肉食……一直到三更的时候才散。
1127年金朝消灭了北宋,大相国寺也遭到严重破坏,元末,开封屡经战火,致使相国寺毁坏严重在,这座寺院在明朝成化20年,公元1484年曾一度改名崇法禅院。大相国寺遭受的最大破坏是1642年的水患,整个建筑被泥沙淤没。清代初年在废墟之上重建寺院,先后于清康熙十年1671年和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两次大规模重修。1766年大修工程竣工后,乾隆重新为寺院题写了“敕修相国寺”匾额。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决口,淹开封城,寺中建筑毁坏严重。1927年冯玉祥控制了开封,他下令将大相国寺中的佛像全部毁掉,仅有一尊木雕千手观音得以保留。同时下令将大相国寺改为中山市场。建国后我朝几次大修大相国寺。我们今天看到的大相国寺是清朝乾隆年间重修以后的格局。在中轴线上自南而北,依次排列着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月亮门、八角琉璃殿、藏经楼,两边有东西配殿和钟楼、鼓楼。

山门之后有鲁智深倒拔垂杨柳的雕塑。《水浒传》里说,鲁智深到东京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菜园子附近住着二、三十个泼皮,他们常来菜园子偷菜,已换了几个看园子的人都管不了他们。他们这次听说又换了个新人,便来闹事。没想到被鲁智深把两个领头的踢到粪坑里,吓得他们跪地求饶。第二天,泼皮们买些酒菜向鲁智深赔礼。大家正吃得高兴,听到门外大树上的乌鸦叫个不停,泼皮们说这叫声不吉利,吵的人心烦,便欲搬梯子拆掉鸟巢。鲁智深上前把那棵树上下打量了一下说:"不用了,待我把树拔掉。"说完,只见他脱掉外衣,用左手向下搂住树干,右手把树的上半截,腰往上一挺,那棵树竟然连根拔起。众泼皮惊得个个目瞪口呆,忙跪在地上拜鲁智深为师。(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几个问题。第一,大相国寺当时拥有一大批产业,而寺庙外有些老百姓生活水平应该很不高,穷到要经常到寺庙偷菜,而当时老百姓的素质也不高。我想今天的老百姓应该不会有谁整天不务正业,经常到菜园偷菜)

天王殿

天王殿内供奉风调雨顺四大天王。他们分别是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他们是佛教的护法神。中间是佛祖的接班人的弥勒佛,弥勒身后是韦陀菩萨,他也是佛教的护法神。我注意到开封的寺庙风俗和合肥不一样,合肥和江浙一带的寺院(明教寺、开福寺、灵隐寺、寒山寺、鸡鸣寺),韦陀菩萨用金刚杖着地,通过金刚杖指向身前、直立、后来表示寺庙提供食宿、只提供饮食、不提供食宿。而据导游说开封佛寺的韦陀菩萨用金刚杖指地面、两手端着平放、指上天表示表示提供饮食、提供食宿、不提供食宿。大相国寺的韦陀是将金刚杵平放胸前的,表示可以接待僧人,提供饮食住宿。(网上说法很多,而导游是这样说的)还要说明的是开封的寺庙道观里僧人对拍照特别反感,有和尚用不那么友善的眼光看着拿相机的我,虽然我不信佛教,但是为了避免引起这些人反对。还是没拍佛像。

大相国寺

走过天王殿,经过一座桥,桥后就是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里面前厅供奉佛祖释迦摩尼、阿弥陀佛、药师佛。后堂供奉观音

这是寺庙后的罗汉殿和八角琉璃殿,罗汉殿里的五百罗汉还没完全造好,而中间的八角琉璃殿里有木雕的千手观音像。这座佛像诞生于清乾隆年间,是一位民间艺人用一棵白果树雕刻而成的。

相传,古代开封有位国王身患重病,只有用亲人的双手双眼入药,才能治愈。国王的三女儿白果深明大义,毅然献出双手双眼,身体化作了一棵高大的白果树。佛祖深为感动,就封她为千手千眼观音,专为万民除灾解难。后来,人们为纪念白果公主,就用白果公主化成的那棵白果树,雕成了一尊千手千眼佛,安放在大相国寺八角琉璃殿里,供以香火,让人瞻仰。
四面千手千眼密宗观世音菩萨法像在八角罗汉殿中心亭,历经古代艺术家58年的精心雕刻,建成于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是用一棵巨大的白果树木整体雕刻而成,堪称佛教文化艺术和雕刻艺术的精品。该法像高7米、重2000公斤,周身贴金,雕工精细,壮丽庄严。其独特的造型风格全世界仅此一座,可谓极品,是大相国寺的镇寺之宝。
这尊观音是一尊名副其实的千手千眼观音,也是全国各地寺院中手眼最多的一尊。因为银杏树木质坚实,不生虫害,制器不裂,故雕成至今已200余年,仍完好无损,木无虫,亦未裂。上世纪20年代冯玉祥将军主豫,推行新政,破除迷信,在开封废庙逐僧。寺中佛像、匾额、碑文大部分被毁,唯八角琉璃殿中之千手千眼观音幸免,保存至今。1992年大相国寺被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交由僧人管理,从此结束了其近70年有寺无僧的历史。千手千眼观音也于1994年重塑了金身。

藏经楼后面是要重建一处阁楼。我没拍大殿里的泰国和中国的两尊玉佛,拍了这个,然后旁边的法师就敲了木鱼,看样子是请求佛祖原谅我的意思。

然后逛完中轴线来到西边的廊庑,导游推销商品,里面有个叫李项羽的上海书法家在这里当义工,这幅书法卖150元,他是方丈邀请来的,自愿为寺庙做功德,卖每幅作品的钱捐6成给寺庙,四成留给自己。我当时觉得这个给爷爷奶奶也不错,他们春节看不到我大概会感到寂寞。这个作品说不定还有收藏价值,即使不值钱还能让老人高兴,就买了这个《宽心谣》,这里不带挂轴的,带框的作品要200元。李老师说这个作品太短,挂起来不好看。然后应我的要求很自信认真的把作品捆好,套上塑料袋,再装入纸盒。后来回来以后我把这个给了爷爷奶奶。我看到爷爷奶奶把这书法长期放在他们书房每天看书用的书桌上,直到上周末还是。爷爷奶奶在我送给他们的当天就戴着老花镜,我奶奶还左手拿放大镜拆开看了两三次。而我哥哥姐姐给他们买的东西,好像全部都锁在柜子里了。然后我哥哥姐姐的照片全部都是压在这书桌的玻璃板下或者他们卧室的橱柜上(其中也有我的),只有我小时候的一张照片放在客厅的茶几上。
导游还向我推销商品,我说没钱,然后她说“有钱,坐飞机的钱都有”推销完书法,然后还向我推销包公玩具,我当然不会要。我不知道这个买东西是赚了钱还是亏了钱,不过能让爷爷奶奶高兴比花什么钱都强。
然后出了门看见他们这个导游公司还推销《千回大宋》演出的门票,说是晚上在小宋城的东京艺术中心表演,这里卖的票优惠。而我之前在同程预订了演出,却被告知当天没有,取消了订单。加之我买了这个书法,就一时犹豫。然后我先问了导游办公室隔壁的商人,是不是真的,她说是真的,我不太相信,于是又问了不远处摆摊卖香的老爷爷,他说他们这里卖的不是真票。他说“清明上河园和铁塔公园、包公祠有,这里没有。”最后就没买。
随后坐20路或者22路公交一站路就到了延庆观门口。延庆观票价30,半票15元。道观很小,没什么看点,感觉不值这个钱,这是道观门口的白虎神。
延庆观原名重阳观,始建于金朝,原是为纪念道教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在此传教并去世于此而修建的,金朝末年道观渐渐毁废。元朝初年,道教国师丘处机派遣徒弟到开封修缮、扩建了道观,元世祖为道观赐名朝元宫,明洪武六年1373年重新修葺,改名为延庆观。观内建筑原有吕祖殿,三清殿,玉皇阁等,1927年冯玉祥把道观毁掉,仅存玉皇阁。

青龙神

太极八卦图

进入院落以后看见一位美女讲解员,跟在她后面听,看样子导游姐姐服务很热情,没想到她正在介绍最后一个景点,两分钟以后就回到办公室休息了,……看到两个30多岁大叔在讲解这个玉皇阁,但是我不感兴趣。于是我就自己逛了。
玉皇阁,又叫通明阁,占地约76平方米,始建于元太宗五年(1233年),已有近800年的历史。玉皇阁座北朝南,通高18.25米,分为上、中、下三层,全部是由青砖、青石和琉璃瓦件砌成,整个建筑不施梁木,结构严谨,富于变化,是一座汉蒙文化巧妙结合、具有元代特征的明代无梁阁 ,在中国道教史、建筑史、艺术史、民族关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玉皇阁第一层(下层)为正方形,四四方方,四平八稳。外部为四坡檐顶,在檐脊上方还雕有标志等级制度的五个走兽,分别是:龙、凤、狮、马、鱼。雕刻生动形象,栩栩如生。它一方面是五行的象征,金木水火土,另外也是古代等级制度的体现。第二层是一个八棱形的实体,这种从四方形向八棱形的突然转变,在古代建筑史上是十分少见的,在八棱形的四周用碧绿的琉璃瓦砌出了连续的山花,像一座座高大的山脉波澜起伏。在每个山尖上都有一个龙头,龙头朝里,在龙的背上插有一把箭柄,古人们认为鸱吻五行属水,将其放在房脊上可以起到镇除火灾的作用。其背上的剑,是为了起到装饰和加固房脊的作用。山面上砌出正脊吻兽、垂脊、扶风、悬鱼等,垂体结构为仿木的柱仿、斗拱、阑额等以承托上层平座。整个中层从外观来看内外互不相连高低相应浑然一体,并且每一层的装饰都互不遮挡。第三层是一个八角形的亭阁,亭子的正南门门楣上有一块匾额,上面写着玉皇阁三个大字。在亭子里面供奉着中国珍贵文物,汉白玉雕玉皇大帝,玉皇阁的二三层与底部之间是没有阶梯可供攀登,既体现了玉皇大帝不食人间烟火,超然世外的神仙地位,又使人觉得玉皇大帝高高在上,高不可攀,增添了一种神秘之感。
玉皇阁采用砖墙穹顶结构,元代穹顶在伊斯兰教建筑中使用较为普遍,但在道教建筑中较为罕见,玉皇阁是研究西域伊斯兰教建筑形制与风格对中土建筑影响及元明中国砖石拱顶建筑嬗变的重要实物,外观具有浓厚的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风貌,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和科学、艺术价值。
玉皇阁既是汉蒙文化巧妙结合的产物,同时,对研究中国元代的文化艺术、建筑特点也有重要意义。而且使开封地区自宋朝以来的古代建筑保持了宋、元、明、清的完整序列,没有出现遗憾的空白。

延庆观有地下展厅,展示金朝延庆观的文物。

  玉皇阁三层的玉皇大帝像。开封的道观佛寺都不大能接受拍照,没人拍照我也就不敢在道士眼皮底下拍,这张是因为我看到好几个人照,道士走开了,才照得。从延庆观向南穿过一条小巷,不过3分钟就来到了开封府。开封府位于包公湖边。

开封府门票60元,半票30元,有电子导游讲解器。我一进门的时候还在犹豫要不要请导游讲解这个后来造的假古董,进门后看到只有一个美女导游在办公室里,比我大很多,大概不到三十岁,然后我就对她说找个导游,没想到她望见我一笑,招呼来一个35-40岁的大叔……从这点看她早就有老公甚至有孩子了,不过我请导游的时候可仅仅是想找个美女聊天,没邪念。不过我不好意思说换人,只得听那位大叔讲解了……

开封府相当于古代开封的市政府初建于公元907年的后梁时代,在中国古代的所有府衙中,以北宋开封府衙的规模最大,作为位居首都的天下首府,曾有过168年的辉煌,宋太宗、宋真宗、宋钦宗三位皇帝都曾经在这里当过府尹,并且先后有寇准。包拯。欧阳修。范仲淹。苏轼,司马光。蔡襄。蔡京。宗泽等在此任职。我们现在看到的开封府是我朝以宋代开封府为原型,重新修建的吗,占地60多亩,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是国家4A景区。到开封府的时候我很奇怪这个大门为什么是红色,府衙的墙也是红色,过去只有王一级以上的人才能使用这个礼制。不过后来想想也不奇怪,因为宋朝有三位皇帝在这里任职,而北宋开封府尹里年代最早的一位似乎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突出的大斗拱很有宋朝古建的风貌。因为宋代建筑大师李诫编写的《营造法式》,我们直到今天仍然能够比较详细地知道宋代各类各等级建筑的营建规制和工艺。正因为有这本书的传世,今天的人才能够复原宋代古建的原貌。。这是大门后的仪门,是府衙的正门,门前有一锣一鼓,每次府尹外出出发之前,侍从就敲响锣后,然后队伍开始出去。而鼓的作用大概就是供告状的人击鼓鸣冤用。然而,老百姓击鼓鸣冤时除了会受到门卫的阻拦外,即使敲响了鸣冤鼓,官员升堂审案,然而却仍要以打扰尊者之类的理由打20大板,然后开始受理案件。

大堂钱竖立着公生明的石刻。战国时期荀况所著《荀子》不苟篇中有:“公生明,偏生暗”。公生明是说公正便能明察事理。后以此三字作为官场箴规。古代府州县衙门大堂前面正中竖立一石,向南刻上“公生明”三字

在公生明的背后刻有五代后蜀国皇帝孟昶所作的箴言,告诫官员“尔俸尔禄,民膏民脂,下民易虐,上天难欺”孟昶虽说是后蜀的末代皇帝,亡国之君,然而在他年轻的时候,他的统治还是比较开明的,他16岁刚即位的时候几位重臣不服这位少年天子,他采用计谋杀伐决断,树立了权威。他发展了蜀地的生产,让四川成为当时全国最富庶的两个地区之一。同时在他即位的早期十分重视反腐倡廉。孟昶是个仁慈的天子,晚年却沉迷与享乐、怠惰政务。但是直到后蜀灭亡,后蜀的老百姓依然很感念他。
这个箴言也反映了一个问题。在专制社会,当领导的升迁封赏全靠上级,而权力缺乏监督,于是官员们大多一心讨好皇帝和上级官员,而是否为老百姓服务对于他们的命运是基本上没有影响的。当官的贿赂上级以后再加倍向下级索取,上级为了私利可以让下级官员欺压百姓,上级为了包庇不法的裙带关系成员,可以轻易让下级唯命是从,颠倒黑白。官员欺压盘剥老百姓是常有的事。事实上中国一直到清朝末年以前,在法律上都只规定了老百姓对国家的义务,而从没有规定老百姓拥有何种权利的条款。合法的私有财产和个人合法权利得不到保障,受到侵害剥夺的事是司空见惯的。随着中国专制程度的加深,中国的老百姓也越来越习惯于逆来顺受,盲从权威,而没有任何人人平等的思想。虽然他们也会不满官员欺压百姓,发发牢骚。但他们也很渴望拥有权力。然而当他们做了官以后,就和做百姓的时候想法大不一样,大多数一样掉进这个酱缸里。然而当官的欺压百姓惯了会更加为所欲为,无所顾忌。百姓虽然看到当官的一次次的得寸进尺,一次接一次的忍耐,然而一旦被欺压到活不下去了,也只有铤而走险,揭竿而起。因为他们向上反映消息的渠道从来几乎都是被堵死的。开国的时候大多君明臣直,百姓负担轻,守法之人还是很多的。然而当老百姓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利多次通过合法手段争取却得不到甚至反而遭受报复时,老百姓也不会相信法律条文中那些说的冠冕堂皇、仁义道德的东西了。

大堂是当时开封府审判各种案件的地方。

正堂两边的厢房是当时判官、推官办公的地方,他们辅佐开封府尹处理政务。

正堂内的陈设。桌案之上的签筒类放有两种签。黑色的叫捕签,是逮捕或者传唤犯人,证人,涉案人员用的。红色的叫刑签,是下令对人施刑用的。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逮捕任何人只需要上级命令而不需要什么逮捕证。对于被召唤到大堂接受审判的人来说,无论是否已经判定某人有罪,都一律跪倒在堂外。对于传唤的涉案人员,必须随叫随到,对他们在没有犯罪的情况下因长期拘留造成的经济损失是没有赔偿的。同时审判程序也很欠缺科学,没有类似律师的人为涉案人员辩护、没有明确的疑罪从无的规定,而审案的地方官大多科举出生,之前大多从来没有研究过律法和断案。而因找不到明确证据而在公堂上使用刑罚刑讯逼供的情况经常发生。法律并没有在操作层面禁止刑讯逼供。冤假错案率十分高。而造成冤案后,即使得到平反,对于被害人及其亲属也只是重新宣判,宣告无罪,没有经济和精神补偿。

在高案前有龙头铡。虎头铡。狗头铡,传说这是宋仁宗赐予包拯的,分别用来斩杀犯死罪的皇亲国戚、犯死罪的官员和犯死罪民间败类。然而历史上其实并没有这回事,它们是后来南非楣沟摹
大堂两边排列着写有开封府尹的所有官职的牌子,府尹出巡,一大帮随从前呼后拥,带着这些牌子在躲闪路旁的百姓面前耀武扬威。

二堂,。这里是知府和下属官员商讨案情,政务的会议室。

这个堂名念”梅花堂“那两个字就是梅花的异体字。槑这个字最近几年在网上很流行。

原先老百姓从开封府正门入内告状都要经过门牌司通报,经常遭受阻拦和不法胥吏盘剥,包拯到开封担任开封府尹后,下令裁撤门牌司,同时打开府衙后门,让百姓自由出入府衙告状,百姓陈述冤情比之前容易多了,于是他们都把包拯的这个举动叫”包龙图倒坐南衙“(包龙图来自于包拯担任的名誉头衔”龙图阁直学士“)虽然包拯在开封只担任了18个月的开封府尹,因为他断案公正,不畏权贵,清正廉明,造福百姓。所以被人们视为清官的楷模,正义的化身。千百年后人们依然唱到“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辩忠奸”(其实历史上的包拯作为合肥人在合肥生活了40年,做官两年多)
这个蜡像据说是个真实的案例。是说恶霸地主的儿子抢占民田,杀死老夫妻的儿子、儿媳、小孙子。开封知县收受地主贿赂,判了冤案,包公二审为民伸冤,处斩恶霸公子,伸张正义的故事。(除了包公这些人的名字我都记不太清楚了)但是我在《宋史》《包孝肃公墓志》和合肥地方志里的包拯传里。里都没找到这个事件。

我很佩服塑造蜡像的人,不仅表情姿势以假乱真,连老人头上的老年斑都生动塑造出来。

包拯铜像,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一尊包拯站像。

开封府

开封府的后花园。当时还没到春节,但是为了便于观赏,梅花树和桃花树的树枝上都安放了逼真的假花。

宋真宗当太子时,曾经担任开封府尹,这是他当时的住处,后来他当了皇帝,这里就改为潜龙宫。

开封府

开封府题名记碑,这里刻有北宋开封府历任知府的名字。上面图中的凹陷处依稀可见包拯的名字。古代的老百姓盼望清官主持公道,十分崇敬包公,就不断用手指摸刻有包拯名字的地方,很多人去摸,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道深坑。

范仲淹也担任过开封府尹。

这是当时开封府的监狱

监狱里供奉狱神皋陶。(皋陶读音“高尧”)皋陶是尧舜禹时代的主持司法工作的大法官,传说中他断案公正,明察秋毫。后来就被后人供奉为监狱之神。

囚车模型

传说这是古代监狱长“牢头”办公的地方。

其实封建社会的监狱环境是很糟糕的,不仅卫生环境不好,虫鼠滋生,吃饭和睡觉都是虐待,监狱管理中的腐败现象很严重。最为可怕的是当时的监狱是可以私自对关押的犯人用刑的,拥有各种可怕的刑具,直到辛亥革命,孙中山发布焚毁公堂和监狱一切刑具的命令,中国才开始从法律上禁止一切肉刑和私自用刑。

这是我家父系的祖先。我家族最早可考的居住地是山东聊城莘县群贤堡村,南宋建炎年间迁居苏州,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迁移到江苏淮安居住,1958年我爷爷奶奶来合肥定居。

开封府里还有一座道观。

这是五岳真形图,用几个篆字画出五岳大致的形状。

开封府

导游介绍开封府的城墙叫文城墙,平时是不准军队设防的,据说这是宋太祖赵匡胤的规定。我私下里猜想,赵匡胤当皇帝的时候,他的三弟赵光义一直担任开封府尹,党羽众多,尾大不掉。对宋太祖构成很大威胁。史书里赵匡胤虽然从来没有和老弟直言摊牌,但是在在位后期却时时打压赵光义一党,赵光义虽然没有说什么,兄弟两还经常聚会喝酒,然而事实上心里和他们两派势力之间。早已剑拔弩张。甚至他准备迁都洛阳的想法一个原因就是像拜托晋王赵光义的势力影响。赵匡胤曾经以维持周边治安为由在晋王府的旁边设置望楼派人观察晋王府,又以便利王府饮水的理由,在晋王府内挖掘河流,破坏晋王府风水。这件事也可能做的出来。也许这是赵匡胤为了防范赵光义制定的规矩。
赵匡胤是个仁义的皇帝,身为掌握生杀大权的皇帝,为了保住皇位,他没有像刘邦、朱元璋和某朝太祖一样屠杀迫害功臣。而是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让功臣们安享荣华富贵得到善终。没有像李世民在玄武门杀死李建成、李元吉一样杀死威胁自己儿子继位的弟弟赵光义,没有像曹丕让曹植作七步诗那样削去赵光义的官爵,贬到外地监视居住。
然而赵光义就不像他哥哥。976年的一天晚上,身体没有任何疾病征兆的赵匡胤在宫内和弟弟赵光义宴饮聊天,当天晚上毫无征兆的死了,年仅50岁。宋太祖的皇后让宦官王继恩召皇子赵德昭入宫继位,王继恩却找来了晋王。没见过什么复杂事态的宋皇后在赵光义面前最后表示支持他即位,赵光义成为了宋朝第二任皇帝。有宋人笔记记载,太祖死的当天,半夜时分有人在晋王府门前看到太医程德玄拿着一个木箱子,一言不发,战战兢兢在晋王府的大门前,焦急得来回踱步。而晋王府的大门夜里一直紧锁。正史记载程德玄在宋太宗即位后不久就以罕见的速度升官了。宋太祖的死是史上一大疑案,虽然不能确信赵光义是否害死了赵匡胤,他采用不正当方式做了皇帝确是毋庸置疑的。

齐民斋。
从开封府衙后门出来,大概是12点。坐上了一辆出租车到了开封第一楼灌汤包的路口。也是不打表,开封府导游说6元就能到第一楼,结果司机找我要了10元之前在郑州很多人说开封的小吃好,司机也说开封的美食好吃,他还问我是要到本地人吃的灌汤包店还是外地人吃的地方,我说到本地人吃的店去,他推荐了老一楼,说那是第一楼的退休职工开的店,价格便宜不少。我听了之后立马有种“我书读得少,别骗我”的想法然后叫他开车到第一楼。他把我送到路口,指着第一楼就叫我自己拐进去,服务不好还宰客,印象不好,我算是明白了在开封的火车站和旅游景点附近最好不要打车,基本上都是些专宰外地人的出租车司机。

这一带是开封的商业中心,建筑算是开封老城区里最像样的几片之一了……远处就是开封的鼓楼。
开封鼓楼,中国最早的鼓楼,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钟楼在今天鼓楼广场原鼓
楼的那个位置上,鼓楼在“拆楼口”即今省府西街眼科医院门前,通向迎宾路口的位置,东西对称,在一条线上,十分威严、齐整。
明代后期,河南巡抚认为钟楼、鼓楼妨碍了巡抚衙门的风水,下令将钟、鼓二楼上的钟与鼓互相调换,钟楼改为鼓楼,鼓楼改为钟楼。
在卸钟进行互换过程中钟纽断了,钟从楼上掉下来,摔个粉碎。后来将碎铁片熔化后重新铸了新钟,但新钟发音远不如老钟响亮。 巡抚十分气恼,但也无可奈何,只好作罢,但从此对钟楼不管不问,任其破损、坍塌也不加修缮。
到了清代,钟楼已经破损、坍塌得不成样子,康熙十年(1671年),河南巡抚郎廷相下令将钟楼拆掉,从此开封就没了钟楼。拆下来的砖瓦、木料在大相国寺内建了藏经楼。
钟楼存在的时候,那个地方叫钟楼口,钟楼拆掉以后,其处叫“拆楼口”(谐音错叫为“车路口”)。
开封鼓楼一直保存了下来,但1948年6月开封第一次解放时毁于战火,只剩下了一个基台,1976年,这栋在历次的战火、洪水甚至革中屹立不倒的建筑,最终不幸被拆除。现在看到的鼓楼是2013年重建完工的。

开封第一楼(寺后街店)

开封著名的老字号饭店第一楼。“中华老字号”——“开封第一楼”是一家具有悠久历史的百年老店,创立于1922年。书上都说“其经营的“第一楼小笼包子”更是以用料考究,制作独到,薄皮大馅,灌汤流油,软嫩鲜香,肥而不腻的风味特点和“提起像灯笼,放下像菊花”的优美形状令人倾倒,被誉为“中州膳食一绝”。 ”小笼包子原名灌汤包子,俗称汤包。包子在北宋都城东京(今开封)的市场上已有售卖,是当时七十二家正店之一“王楼”的名品,时名为“山洞梅花包子”,号称“在京第一”。北宋南迁传到临安(今杭州)又称“灌浆馒头”为当时著名的市井小吃。20世纪30年代,第一楼名厨师黄继善将大笼蒸制改为小笼蒸制,且连笼上桌,始称“小笼灌汤包子”。
我在这里点了一笼灌汤包子和虾仁包子,一共花了50块大洋,但是我觉得我之前就没吃过那么难吃的小笼包。包子的馅很干和紧,没有嚼劲,汤汁很少,除了很咸以外,没有其他味道,一点都不鲜,还特别贵,只是比我想象的分量大点。1笼包子是10个。最后两笼包子我都没吃完。我感觉第一楼的小笼包在合肥卖10元一笼都没几个人买,之前我在合肥社区里开的小店里吃的小笼包都比这个好(我是说真的,真没有说假话)这让我有了一种河南的大饭店做菜不如合肥农民开得土菜馆做菜味道好的感觉。因为我真的觉得合肥小土菜馆做菜比第一楼好吃。后来我听开封人说这家现在都是用机器制作,味道比以前差了很多。我爸十几二十年前来开封吃过,他说第一楼灌汤包还不错。不过之前我哥哥姐姐已经告诉过我这里的小笼包不好吃,但是我还是来吃了,俗话说“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这次是罕见得说对了……后来我表姐说一个地方有一个地方的口味。当时我看到很多河南人在这里吃,很多还是从郑州来的。虽然我不喜欢面食,但是我觉得西安的樊记腊汁肉夹馍味道很好。之前我就没见过那么难吃的老字号。第二天我去了黄家包子店,也不敢再点开封小笼包了。

在鼓楼广场看到一位在饭店工作的大伯,穿着长衫很有民国时代的感觉,人也很随和,我感觉他性格和眼神就像我们家人差不多。拍一张。从鼓楼底下的鼓楼广场车站坐上15路公交可以到禹王台公园的北门。禹王台票价30,学生票15,似乎没有导游讲解。
禹王台公园位于开封东南郊区,原是古代梁园遗址,距今已有2500多年。是开封历史最悠久的游览胜地,早在先秦时代,这里就有一座宽阔高大的土台子,春秋时期盲人乐师师旷曾经在这里抚琴演奏,故名吹台。战国时期的梁惠王对吹台进行了修筑。传说西汉时期汉景帝的弟弟梁孝王曾经在吹台建造梁园。刘武唐代著名诗人李白、杜甫、高适曾经结伴到这里游览,并饮酒作诗,怀古赋词。宋代在吹台上曾经建有一座二姑庙。明朝成化十八年,1482年,在台上建碧霞元君祠,正德年间将祠堂改为禹王庙,台随庙名,也就改名为禹王台了。明清时代,“吹台秋雨”和“梁园雪霁”都是开封八景之一。

禹王台

首先来到的是辛亥革命纪念园。这里,埋葬着辛亥革命中为革命而牺牲的十一位烈士。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胜利后,各省革命志士先后响应。当时河南省城开封也点燃了革命烈火,革命党人分别联络红枪会、仁议等民众团体,组织武装起义,同盟会员张钟端鼓吹革命,决议于十一月初三(阴历十二月二十二日)举火为号,进行武装起义,开封的这次起义因准备不足,队伍不纯,终因被告密,而宣告失败,张钟端、王天杰、张照友、刘凤楼、单鹏颜、徐振泉、张得成七人和李干公、王梦兰、李鸣绪、崔得聚四烈士分别就牺牲在西关和南关。由于环境变迁,原址不便瞻仰,于一九八一年夏,开封市人民政府又将墓葬照原样迁于禹王台。
一九二九年冯玉祥在河南主政时所立孙中山铜像,身高1.96米,原在龙亭高台南面(台前),后移于此。这铜像背后的墙上两边刻有孙中山的遗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

纪念碑中央镶嵌着孙中山先生的题字“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

禹王台

辛亥革命烈士墓是座庄严肃穆的青石陵墓。墓为圆顶,青石条砌成八角形图案,建在面积为225平方米的台座上,墓前树碑一座,碑“辛亥革命十一烈士墓”。墓壁上,镶嵌着赞扬烈士的题词如记述烈士生平事迹的碑文,字里行间,笼罩着英勇悲壮的氛围。

这是两次辛亥革命中开封牺牲的革命志士名单。

出了辛亥革命纪念园,到禹王台的路上看到干涸的河道,河道上有几座古色古香的桥,这是因为经济贫穷而不能补充水源吗?如果有水的话观感无疑会好很多。

来到了禹王台后门外不远的碧霞元君祠

碧霞元君全称为“东岳泰山天仙玉女碧霞元君”,道经称为“天仙玉女碧霞护世弘济真人、“天仙玉女保生真人宏德碧霞元君”。”坐镇泰山,俗称泰山娘娘、泰山老奶奶、泰山老母、万山奶奶等,道教认为,碧霞元君“庇佑众生,灵应九州”,“统摄岳府神兵,照察人间善恶”。是道教中的重要女神,中国历史上影响最大的女神之一。民间传说,碧霞元君之女侍塑像中有一女抱有婴儿者,此乃碧霞元君阴佑妇女儿童健康平安,能让无孕得孕,有孕顺产。

走入了禹王台后门,看到了这个石刻,上面的是麒麟?

台上有假山修竹,还是有点意境的

唐天宝三年(公元744年)秋。 汴州梁园内,古木参天,衰草遍野。昔日巍峨的殿宇亭楼,已成了断壁残垣。萧瑟秋风送来阵阵南归的雁鸣,偏殿中传来觥筹交错之声。李白、杜甫和高适正酒至半酣,不拘形迹,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李白(701—762)时年四十四岁。三年前,他随吴筠入长安,往见贺知章,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当世事,奏颂一篇。帝赐食,亲为调羹,有诏供奉翰林。终因放浪形骸、持才傲物,被玄宗“赐金放还”,还算体面地告别了政治舞台。白虽然仕途蹉跎,却因诗“空名动京师”。 杜甫(公元712—770)小李白十一岁,风华正茂,“性豪业嗜酒”、“结交皆老苍”。 在洛阳两人相见恨晚,结为知己。这次 两人如约到汴州,恰逢边塞诗人高适。 高适(700—765)二十岁至长安求仕不遇,此时正值“兔苑为农岁不登,雁池垂钓心良苦”,在梁、宋一带浪荡江湖。 李白、杜甫、高适都有宏大的政治报复,至深的文学造诣,而此时又都不得志。自然惺惺相惜,一见如故。 三人酒酣古吹台,慷慨怀古,放眼四望,只见战国时期著名的“四公子”之一信陵君的坟墓已被犁做耕田,梁孝王的歌台舞榭早已踪迹皆无,枚乘和司马相如也已灰飞烟灭,不禁感慨万千。忽听窗外传来一阵如梦如幻的琴声,三人疑是师旷再生,不禁心头袭上无限感慨。李白胸中顿起狂澜,挥笔在粉墙上写下了千古名作《梁园吟》:
我浮黄河去京阙,挂席欲进波连山。    
天长水阔厌远涉,访古始及平台间。    
平台为客忧思多,对酒遂作梁园歌。    
却忆蓬池阮公咏,因吟“渌水扬洪波”。    
洪波浩荡迷旧国,路远西归安可得!    
人生达命岂暇愁,且饮美酒登高楼。    
平头奴子摇大扇,五月不热疑清秋。    
玉盘杨梅为君设,吴盐如花皎白雪。    
持盐把酒但饮之,莫学夷齐事高洁。    
昔人豪贵信陵君,今人耕种信陵坟。    
荒城虚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    
梁王宫阙今安在?枚马先归不相待。    
舞影歌声散渌池,空馀汴水东流海。    
沈吟此事泪满衣,黄金买醉未能归。    
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    
歌且谣,意方远,
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高适吟诵再三,伴着悠扬的琴声也写下《古大梁行》: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那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杜甫是否有诗不可考。下面《赠李白》应为李杜在兖州分手时所作)
《赠李白》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古吹台相聚,成为三位诗人终生的纪念。直到晚年,杜甫还在他的《遣怀》诗中这样写道:
昔我游宋中,惟梁孝王都。名今陈留亚,剧则贝魏俱。   
邑中九万家,高栋照通衢。舟车半天下,主客多欢娱。   
白刃雠不义,黄金倾有无。杀人红尘里,报答在斯须。   
忆与高李辈,论交入酒垆。两公壮藻思,得我色敷腴。   
气酣登吹台,怀古视平芜。芒砀云一去,雁鹜空相呼。   
先帝正好武,寰海未凋枯。猛将收西域,长戟破林胡。   
百万攻一城,献捷不云输。组练弃如泥,尺土负百夫。   
拓境功未已,元和辞大炉。乱离朋友尽,合沓岁月徂。   
吾衰将焉托,存殁再呜呼。萧条益堪愧,独在天一隅。   
乘黄已去矣,凡马徒区区。不复见颜鲍,系舟卧荆巫。   
临餐吐更食,常恐违抚孤。

从左到右杜甫、李白、高适

公园不仅水断流,树木缺乏维护,连展品陈设也很破旧。

三位诗人走后,一位姑娘带着丫鬟来到这里,她凝视着粉墙上的诗句,不觉赞叹道:“真乃聚山川之灵秀,融天地之神韵!”她反复吟诵,如痴如醉,连僧人进房都未能察觉。当僧人对写满诗句的墙壁心生怨气,举布欲擦时,被这位姑娘拦住。为了保留诗句,她愿千金买壁。她就是名门之后汴州的才女宗氏,她的祖父宗楚客,在武后、中宗曾三次做过宰相,后来因依附韦后,为玄宗所杀。

  此时,李白的夫人许氏已经过世,许氏留下的女儿平阳和儿子伯禽住在东鲁。当李白听说“千金买壁”的故事后,深受感动,便遣杜甫、高适做媒,与宗氏结为美好姻缘。宋氏成了李白第四位(也是最后一位)夫人。婚后,二人感情深厚。李白也开始了“一朝去京国,十载客梁园”的生活。宗氏在李白从磷冤案时还多次施救。

离开三贤祠,继续向前就是禹王台了,碑亭内有乾隆皇帝题写的御碑。

乾隆御碑

禹王台上刻有很多古代诗作。

功存河洛是康熙为了称颂大禹治水的功绩,亲笔题写的。

景区内的屏风布满了灰尘,有相当长时间没打扫了,这个屏风上似乎画有盲人乐师师旷弹琴,她的妻子高娥演奏编钟,晋平公坐地欣赏的画面。

禹王台

台上的禹王庙

庙是一座二进四合院,西侧的厢房里有师旷抚琴雕塑。

当年大禹治理洪水使用的工具顶多也就是这个样子。

禹王庙大殿北壁镶嵌有清光绪年间河南巡抚刘树赏摹刻的峋嵝碑,文字奇古,字体怪异,为书法爱好者所珍视。


描绘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专心治水的事

鸟眼石

古代石刻。庙内有一位50多岁的道士,他已经注视手拿相机的我很久了,用带有浓重开封口音的普通话告诉我“不准拍照”

师旷抚琴雕塑。
师旷抚琴雕塑的旁边写有一个告示大意是,近日有人说,说政府要收回禹王台公园土地改建为楼房,都是造谣,是不法分子为了到公园盗挖树苗编造的,让群众不要相信谣言。这点说明当地住的有些人素质实在不高。我到苏州旅游夜游护城河的时候,导游曾告诉我,护城河边河灯的电缆经常被不法分子拆走,就为取得一点废铜,以几元钱出售。然后我在黄山旅游的时候,一家超市内卖水果的摊前,挂了一幅告示大意是不准在超市内偷吃东西,一经发现重罚。这说明中国有相当多的人素质实在偏低,当我知道这三个消息的时候,我都觉得有些好笑。

禹王台南门

南门外有三口鼎。

我在禹王台东南边发现了地道,很可能是过去留下的防空洞。后来我看到材料说我朝太祖时代曾经有一支小部队驻扎在这里。
随后出禹王台公园东门,就能看见对面不远处的繁塔大门。

两个景区之间的城中村,开封城内类似的情景还是很多的。看了以后我真觉得沧海桑田,世事无常。一个八朝古都,1000年前世界上最大最繁荣的城市眼下只剩下这般光景,真希望这里能快速改变落后的面貌。

繁塔门票30元,学生15元。

繁塔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创建于北宋开宝七年(公元974年),原名兴慈塔,因其建于北宋四大皇家寺院之一的天清寺内,故又名天清寺塔,又因其兴建于繁(pó)台之上,故俗称繁塔。它是开封地区兴建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开封地区现存最古老的建筑,距今已有1000多年历史了,为四角形佛塔向八角形佛塔过渡的典型。现由开封市延庆观繁塔文管所管理。


  繁塔原为六角九层、240尺高的巨型佛塔,故有“铁塔只搭繁塔腰之说”,至元代,由于雷击,毁去繁塔两层,但繁塔仍十分高大。明朝国初“铲王气”事件的影响波及繁塔,“塔七级去其四,止遗三级”,清初在残塔上筑六级小塔,封住塔顶,便形成了现在这样状似编钟的独特面貌。
  现在的繁塔通高36.68米,塔基面积501.6平方米,塔身一砖一佛,犹如武士铠甲,壮丽辉煌。繁塔因其独特的建筑风格、精美的佛像砖雕、丰富的碑刻题记、罕见的书法艺术、珍贵的地宫资料、神秘的层级问题而闻名于海内外。
  繁塔所在的高台附近传说在很早以前居住过姓繁的人家,所以人们称这个高台为繁台,因塔建在繁台上,故称繁(读薄)塔。五代后梁高祖朱温曾在台上阅武,所以曾有一个时期叫高台为讲武台。后周显德二年(955年)曾在台上兴建寺院,落成之日,恰巧是周世宗柴荣的生辰“天清节”,为了作柴荣的功德院,便给寺取名天清寺。公元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将后周的末代皇帝周恭帝从皇宫赶出后,曾逃到天清寺避难住了一段时间。
  古代的繁塔很高,台面宽阔,每年春天,繁台上桃李争春,百花吐艳,绿树繁茂,殿字峥嵘,人们春游赏花,烧香拜佛,饮酒赋诗,称“繁塔春色”为开封八景之一。
  北宋时期,天清寺的名声很大,与当时的相国寺、开宝寺、太平兴国寺并称为京都四大名寺。据北宋王*写的《北道刊误志》记载,宋开宝年间(968——975年),重修天清寺时,同时在寺内兴建了一座砖塔,名为兴慈塔,也称天清寺塔,因其坐落在繁台上,故俗称繁塔。繁塔的兴建与铁塔不同、铁塔是北宋政府出钱修建的,所以建得很快。繁塔是由当时的官僚倡导,从民间募集资金修建的,所以建得时间很长。现存繁塔里面洞壁上镶嵌石刻中有建塔捐献过钱财和实物者的姓名和年月。石刻题记表明,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繁塔才建起一个高高的塔基,到太平兴国七年(982年),甚至到宋淳化元年(990年),还不断有人向建塔工程捐献钱物。根据塔内碑刻内容推测,繁塔大约筹建于开宝中期,竣工于宋淳化元年(990年)以后。从筹建到竣工前后经历了20多年。繁塔是等边六角形宝塔,原塔高九层,是当时开封最高的塔,这比著名的开封铁塔高得多,至今开封流传着铁塔与繁塔对比的说法:“铁塔高,铁塔高,铁塔只到繁塔腰”。元末天清寺毁于兵火,九层繁塔因雷击遭到部分损毁,明洪武十六年(1384年),僧人胜安在天清寺南前楼废址上兴建佛殿,因寺前有国相门,故取名国相寺。洪武十九年(1386年)又在天清寺原址上复建新寺,仍复原名天清寺。同时,僧人胜安、圆真等在寺西北白云阁废址上建寺,名为白云寺,国相寺、天清寺、白云寺在繁台上南北排列。明朝末年,黄河水淹开封,三寺淹毁,和尚散离。清朝初年,僧人桂山和尚带领门徒去山西五台山朝拜。途经开封时在繁塔门洞里居住数年,后来他依靠河南巡抚张自德的力量,在繁台上又重建一座寺院,名为国相寺,新寺规模宏大,大门向南,寺殿数进,内有钟鼓二楼,正殿之后为繁塔。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黄河泛滥,水淹开封,国相寺又严重毁坏,直到公元1927年寺院最后庞毁。从此以后,繁台上就剩下一些民房了,繁台也因黄河泥沙淤积而成为平地。
  繁塔原高九层,现在遗存只有原塔下面的三层,塔的上半截拆除铲掉。直到清初重修国相寺时,才在三层繁塔上部修成一个平台,又在平台上修建了一个七级实心小塔,使繁塔成三层大塔上面摞小塔的奇特造型,一直延存至今。
  繁塔下部三层,是一座六角形的楼阁式佛塔,最低一层每面宽13.10米,从下向上,各层逐级收缩,到第三层呈平顶,平顶上的七级小塔高约6.5米,约为下部一层的高度,下部三层大塔的高度约25米,从下面大塔低部到小塔的顶尖,总高为31.67米。繁塔的内外壁镶嵌佛像瓷砖,塔表的每块砖都是一市尺见方,为凹圆形佛龛,龛中有佛像凸起,一砖一佛,跌坐其中,佛像姿态、衣着、表情各具特色,其中有端坐在单莲座或束腰莲座中之佛像:手执各种法器的佛像;骑着青狮的文殊和骑着白象的普贤二菩萨;六臂或十二臂的观音菩萨,佛像表情细腻,生动逼真。塔基南北均有拱券门,皆能出入,但互不相通。从南门入,为六角形塔心室,有木梯可上达三层。从北门入,沿磴道也可上到三层。欲从第三层登上大塔平台,须出洞门,由外壁磴道盘旋而上,这就是所谓的“自内而上,自外而旋,登于其巅”的说法。
  繁塔内各层,镶嵌有各种碑刻200余方,碑刻以宋代为主。其中以宋代书法家洛阳人赵仁安所写的“三经”最为著名。三经分别存于塔内上下两层,南门内第一层东西两壁镶嵌刻经6方,东壁为《金刚般若波罗密多心经》,西壁为《十善业道经要略》,第二层南洞内东西两壁上馁嵌着《大方广回觉多罗了义经》.以上经均为楷书,有欧、柳书法之长。“三经”刻石四周均饰有莲瓣开花纹图案,雕技精妙。塔内琳琅满目的宋代石刻题记,不仅是研究繁塔历史的宝贵资料,也是书法艺术的珍品。
繁塔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因它的巍峨而使人肃然起敬,以至于几百年后连明代的皇帝都因为它太雄壮而对它痛下“杀手”,施以“腰斩”的酷刑。这就是民间传说的“铲王气”。
  传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后,由于太子朱标早死,便由长孙朱允炆即位,这就是建文帝。然而,封在开封的周王朱橚和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对这个侄儿当皇帝不服气,便联手将其推翻。后来朱棣当了皇帝,周王也不甘心,图谋不轨,明成祖朱棣察觉后就下令将周王软禁于北京,又将周王府的银安殿和繁塔拆除一部分,毁掉开封的“王气”,以防江山易主。
  “铲王气”还有一种更加生动的说法:
  明太祖朱元璋生怕儿子们为争夺天下而互相残杀,重演唐朝“玄武门之变”的悲剧,因此采纳了军师刘伯温的主意,把太子朱标留在身边,其余的儿子全都分封到各地为王。
  到了明太祖晚年,太子朱标忽然得急病死了,按照“父死子继”的规矩,将来应由长孙朱允炆继承皇位。这一来倒叫朱元璋心里犯开了嘀咕:允炆是个乳臭未干的娃娃,他一旦登上大宝,他的叔叔们能不闹事吗?老头子最担心的就是封在北京的燕王朱棣和封在开封的老五周王朱橚,这两个儿子曾追随他南征北战,为建立朱家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要是他俩在他百年之后觊觎皇位,大动干戈,明朝江山将要毁于一旦。朱元璋苦思冥想,最后决定亲自带着长孙允炆和监察御史王朴,秘密到北京和开封巡视,只要发现谁有异心,就断然处置。
  明太祖一行轻车简从先到北京?事前知道消息的朱棣伪装得十分巧妙:府门前冷冷清清,无人守卫;府内更是寒酸,窄小简陋;燕王朱棣身穿缀着补丁的衣服正和王妃在庭院里浇菜,像一对知足常乐的农家夫妻。他一见父王,立即拜倒在地,连大气也不敢出,就是对年幼的允炆也同样毕恭毕敬,显然把侄子当做未来的皇帝。朱元璋满意地捋着胡子,悬着的心放下一半。
  朱元璋又来到开封。他们站在黄河大堤上远眺,但见开封城繁树烟花,鳞次栉比,参差十万人家。允炆拍着小手叫道:“开封城可真气派啊!”王朴笑道:“殿下,开封乃七朝古都,素有‘汴京富丽天下无’之称。诗人曾吟道:‘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允炆童言无忌:“开封原来是个出皇帝的地方呀。” 朱元璋心想,开封王气太盛,将来恐怕这里要出麻烦,决不可掉以轻心。
  当年朱元璋曾在繁塔指挥战斗,大败元军。故而,他一到开封便先游繁塔。此时,阳光灿烂,白云缭绕,繁塔金碧辉煌,直插云霄。朱元璋忽然起了疑心:这一派吉祥瑞兆莫非预示着开封又要出真龙天子吗?
  朱元璋来到周王府,只见飞檐斗拱,画栋雕梁,十分豪华气派。吃着自己最爱吃的佳肴,听着自己最爱听的乐曲,看着自己最爱看的歌舞,朱元璋感觉好像回到了京城皇宫一样。此时朱元璋恍然大悟,原来繁塔瑞兆竟应在周王身上,他立即下令将繁塔削掉四层——“铲王气”;把王府的围墙扒掉——谓之剥龙鳞;把王府门封死——谓之锁龙头;把府中大殿拆掉——谓之挖龙心。
  朱元璋死后,朱允炆登上了皇帝宝座。谁知建文帝屁股还没有暖热,燕王朱棣就在北京起兵。姜是老的辣,朱棣到底把小皇帝拉下了马。朱元璋枉费心机,繁塔算是白拆了!

游玩了繁塔,像看管繁塔的奶奶和大伯询问如何去开封鼓楼(因为我在第一楼吃饭的时候制定了一个坐公交的游览方案),他们热心推荐了返回禹王台北门坐15路公交。于是又进入禹王台公园,公园东门看门的叔叔阿姨知道我买票进来的,放我二次进去了。原路返回公园北门,我又问站旁等车的爷爷和叔叔去包公祠如何坐车,他们热心告诉了我坐8路可以去。

禹王台公园北门前有一个30多岁的男子,开一个小卡车卖砂糖橘。四周的地上可以看到很多果皮。等车的时候,一位三四十岁的大汉突然跑过来,骂这个摊贩缺斤短两,说摊贩扣秤。卖橘子的人狡辩说他4块钱橘子当时错按5斤的那种橘子卖了。卖了橘子的受害者情绪激动,将摊贩的电子秤往开车上一砸。摊贩眼睁睁看着他大骂,却一声不吭。这种没有诚信的小贩一辈子也就这样了此外我还看见开封到周口的大巴停靠禹王台公园北门,这里有8路。15路等三条公交线路经过。告诉我路怎么走的老爷爷还对我用开封话解释这件事。我听不大明白。我感觉开封话我有些难以听懂。

看完繁塔,坐上8路车来到了包公祠门口,途径开封城的南城墙,开封现在城墙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是在北宋开封内城城墙的基础上扩建的,将南北两侧的城墙向两边推移。而明代城墙的下部在明朝末年被黄河泥沙掩埋了,今天的城墙是1841年清朝道光年间修成的。
到了开封包公祠的时候差不多下午3点,我想到开封博物馆可能5点就不开了,于是赶紧向离这里10多分钟步行距离的开封博物馆走去,但是到了博物馆门口才发现春节前几天,这里都不开放,于是又步行返回包公祠。

包公祠和开封府都位于包公湖岸边,包公湖原名包府坑,是清代黄河泥沙淤积后在洼地形成的湖泊。
包公祠门票30元,学生15元。我觉得我对包拯十分了解,到这里游览不需要导游都能看懂,所以就没找导游

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 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1927年冯玉祥主政河南的时候将包公祠毁掉,现在的包公祠是1985年重建的。

这是包公墓志铭,出土于合肥包拯墓,现藏于安徽省博物馆

齐山石刻,是合肥包公祠所没有的,齐山二字原先是包拯担任池州知州的时候游览齐山而题写的。至今真迹仍然在齐山上。

北宋开封城的地图。

仿宋代的官服。

包拯坐像

这是《合肥包氏宗谱》里包拯历代先祖的画像。合肥包公祠内不展示这些画像。

包拯年谱

开封包公祠

包公祠建筑后面是假山

看了包公祠以后我觉得这里一点古代留下的遗迹都没有,都是仿造的。像包公遗训、手迹、画像什么的都是仿造合肥包公祠真迹的仿品。作为仿古建筑规模比合肥的包公祠要大,没有合肥包公园大。比较具有北方皇家建筑的特点,没合肥包公祠的建筑符合我的审美观。但是资料还是比较全面,有些展品合肥找不到。现在很多中国人都受到电视剧。戏曲什么的影响认为包拯是开封人,然后这里的知名度应该比合肥包公园大很多,但是实际上却没合肥包公园有看点……

看到远处那个中式黄色屋顶的建筑了吗?那就是开封博物馆。包公湖是大宋御河景区的一部分,我看到御河游船票价50元,晚上夜游的船票80元一张。我觉得这个票价很不值,我打死也不会花如此贵的钱,游览风景如此平凡的水域。这段的风景感觉还不如合肥普通小区里的池塘漂亮。(我是说真的)

大宋御河

包公湖周边的建筑很是破旧。开封目前把包公当做开封的城市名片。然后我看过河南拍的纪录片《鉴史问廉》,专门有一集介绍古代清官,里面都要到古代清官的故里拍摄并且标注地点,介绍他们的籍贯。然后只有介绍包拯的时候重点介绍开封包公祠,介绍开封人如何爱戴包公,不说包公是合肥人,然后不标注在合肥包公祠拍到景物的地点。( 本文作者 : 就是爱玩安徽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zhb001 回复

    琪树明霞五凤楼,夷门自古帝王州

    发表于:2022-11-17 1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