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山西 太原 三晋都会,龙城太原

三晋都会,龙城太原

作者:就是爱玩安徽     11648人关注 2022-11-21 16:01

2016年9月30日至10月7日,我去了 山西旅游, 山西 省元代以前的古建筑占到全国的80%以上,素有地上文物看 山西 之说,晋南是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 太原大同 是我国历史上影响较大的两个古都,明清时期晋商鼎盛, 山西 商人是 中国 最有实力的商人群体。民国时期阎锡山统治下的 山西 是当时 中国 最 富裕 、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山西 文化底蕴深厚,如果说起 山西 的旅游,绝对是属于那种一肚子墨水却怀才不遇的那一类。


我在 山西 旅游的第一站和最后一站都是 太原 。


山西滨河饭店

在这次旅行开始前不久,我因为搬运重物不注意,腰肌肉和筋膜扭伤了,直到现在也没有完全好。不影响走路背包,但是一弯腰就疼得厉害。找医生看了,休息调养了几天,到了我出发的9月30日,好了一些,注意姿势,不弯腰只有轻微疼痛感。本来身边的人不太支持我去,但是我可不愿放弃旅游而在七天中都无聊得呆在家里。我是在9月30日晚乘坐HU7296航班到 太原 的,当天晚上 合肥 下大雨,我是叫了网约车去机场,安检的时候还丢了雨伞,事后也没找到。不过这丝毫没影响到我的心情。飞机22:20从 合肥 新桥机场起飞,飞机起飞的超重状态让腰部好受了一些。23:50到达 太原 武宿机场。然后有坐上之前预订的网约车到 太原 山西 滨河饭店。入住高级大床房。酒店是五星级酒店,是我6月份在携程网上预订的,当时预订的价格是376元一天,当天入住的时候房价已经涨到五六百。住一晚还省了点。

太原兰博泰尔酒店

滨河饭店是家五星级酒店,早餐的种类很丰富,炒饭是江淮地区那种最擅长做炒饭地区的口味,牛排很像 安徽 大饭店做的,水果看得出来是特供的,炒饭和白粥用的米是上好的粳米,口味超出预期,前台服务热情,餐厅的工作人员很有礼貌。客房设施档次很高。房间比较大。本来我是看中这里靠近汾河,才选这里,但是酒店离汾河有一段距离,而且中间隔着几层高 大树 木组成的绿化带,根本无法欣赏汾河风景。

太原兰博泰尔酒店

太原兰博泰尔酒店

晋祠

在 太原 的第一天旅游基本上是包车,主要是没来过 太原 ,当天要去 平遥 。以为一天内逛晋祠和 山西 博物院来不及。早上8:00吃过早饭,坐上之前网上预订的车去晋祠,在晋祠门口小摊存了包,买了雨伞,随后开始进入晋祠公园游览。

晋祠,原名为晋王祠,初名唐叔虞祠,是为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后被追封为晋王)及母后邑姜后而建。位于 山西 省 太原市 晋源区晋祠镇,背靠悬瓮山,晋水源头。其文化遗产价值独特,是 中国 现存最早的皇家园林,传说曾为晋国宗祠。祠内有几十座古建筑,具有汉文化特色。
晋祠是集 中国 古代祭祀建筑、园林、雕塑、壁画、碑刻艺术为一体的唯一而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建筑、园林、雕刻艺术中心。其中难老泉、侍女像、圣母像被誉为“晋祠三绝”。1961年3月公布晋祠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公布为第一批国家AAAA级别旅游景区。
晋祠门票80元,优惠票40元。拿导游证免费进。

晋祠博物馆

最近十几年围绕晋祠外围建起了规模很大的晋祠公园,都是仿古建筑。晋祠公园是不收费的,进入晋祠参观才要门票。在这里花50元请了一位导游。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唐园的门口立着两只明代铸造的铁 狮子 。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雕刻着福禄寿三星的“三星高照”图案照壁。

晋祠博物馆

照壁北面雕刻八仙过海。这块照壁是清代雕刻的,从其他地方迁移到这里的。

晋祠博物馆

晋祠公园的点将楼,面朝汾河方向的一面写着观汾。因为李渊父子曾经在晋阳起兵,所以建这座楼怀念唐朝开国皇帝李渊、圣君李世 民和 唐朝开国功臣。

晋祠博物馆

点将楼面朝悬瓮山的一面写着“揽岳”(好像是)。悬挂了凌烟阁的牌匾。
凌烟阁是唐朝为表彰功臣而建筑的绘有功臣图像的高阁。位于唐朝皇宫内三清殿旁的一个不起眼的小楼,后因"凌烟阁二十四功臣"而闻名于世,可惜毁于战乱。
唐贞观十七年(642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众位功臣(当时已有数位辞世,还活着的也多已老迈),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图像,皆真人大小,褚遂良题字,时常前往怀旧。后又有四位皇帝在凌烟阁图像功臣。现在能看到的总共132副画像,除去重复画像,总共100人左右。
阁中分为三层:最内一层所画为功勋最高的宰辅之臣;中间一层所画为功高王侯之臣;最外一层所画则为其他功臣。这二十四位功臣包括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魏徵、尉迟敬德、李孝恭、高士廉、李靖、萧瑀、段志玄、刘弘基、屈突通、殷开山、柴绍、长孙 顺德 、张亮、侯君集、张公谨、程知节、虞世南、刘政会、唐俭、李世勣和秦叔宝二十四人。
当时李世民已经垂垂老矣,开国功臣大多凋零,看着当年老部下的图像,总在不知不觉间,潸然泪下。贞观十八年(644年),太宗对于诸多大臣有些评语:“长孙无忌善避嫌疑,应物敏速,决断事理,古人不过;而总兵攻战非其所长。高士廉涉猎古今,心术明达,临难不改节,当官无朋党;所乏者骨鲠规谏。唐俭言辞辩捷,善和解人;事朕三十年,遂无言及于献替。杨师道性行纯和,自无愆违;而情实怯懦,媛急不可得力。岑文本性质敦厚,文章华赡;而恃论恒据经远,自当不负于物。刘洎性最坚贞,有利益;然其意尚然诺,私于朋友。马周见事敏速,性甚贞正,论量人物,直道而言,朕比任使,多能称意。”、“于今名将惟李世勣、李道宗、薛万彻三人而已,世勣、道宗不能大胜,亦不能大败,万彻非大胜则大败。

晋祠博物馆

凌烟阁的背后是龙兴晋阳铜像。2003年值 太原 建城2500年之际,特在晋祠公园铸塑 “龙兴晋阳”青铜群雕供人景仰,彰显唐太宗李世民及长孙无忌、尉迟敬德、魏征、李勣、马周等历史人物的丰功伟绩,承历史,以启后世。雕塑高 6.99米,宽9.5米,重2500公斤,是目前 太原市 最大的青铜雕塑。
唐太宗李世民(599年—649年),唐朝第二位皇帝,他名字的意思是“济世安民”。汉族, 陇西 成纪人,祖籍赵郡隆庆(今 邢台 市 隆尧 县),政治家、军事家、书法家、诗人。即位为帝后,积极听取群臣的意见、努力学习文治天下,有个成语叫“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就是说他的,他 成功 转型为 中国 史上最出名的政治家与明君之一。唐太宗开创了历史上的“贞观之治”,经过主动消灭各地割据势力,虚心纳谏、在国内厉行节约、使百姓休养生息,终于使得社会出现了国泰民安的局面。为后来全盛的开元盛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将 中国 传统农业社会推向鼎盛时期。
长孙无忌(?~659)隋朝义宁元年(617年),李渊起兵 太原 。无忌进见, 渊爱其才略,授任渭北行军典签。自此辅佐李世民,建立了唐朝政权,是唐朝的开国功臣,以功第一,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武德九年(626年),参与发动玄武门之变,帮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历任尚书仆射、司空。为人谨慎,改任司徒。贞观十一年(637年)奉命与房玄龄等修《贞观律》。贞观十七年,图功臣二十四人于凌烟阁,长孙无忌居第一。唐高宗即位,册封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永徽二年(651年)奉命与律学士对唐律逐条解释,撰成《律疏》(宋以后称《唐律疏议》)30卷。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为许敬宗诬构,削爵流黔州(今 重庆 市 彭水 县),自缢而死。
魏徵(580年-643年),字玄成。 巨鹿 人(今 河北 邢台 市 巨鹿 县人,又说 河北 晋州 市或 河北 馆陶 市)人,唐朝政治家。曾任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以直谏敢言著称,是 中国 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享有崇高的声誉。
尉迟恭(585—658)字敬德,鲜卑族, 朔州 鄯阳(今 山西 朔城区)人。 中国 唐朝名将,封鄂国公,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赠司徒兼并州都督,谥忠武,赐陪葬昭陵。尉迟恭纯朴忠厚,勇武善战,一身戎马倥偬,征战南北,驰骋疆场,屡立战功。玄武门之变助李世民夺取帝位。后尉迟恭被尊为民间驱鬼避邪,祈福求安的中华门神。传说其面如黑炭,在 中国 传统文化中,尉迟敬德与秦叔宝(秦琼)是“门神”的原型。
李勣(594年-669年,“勣”音“绩”),原名徐世勣,字懋功(亦作茂公)。唐高祖李渊赐其姓李,后避唐太宗李世民讳改名为李勣。汉族,曹州离狐(今 山东 菏泽 东明 县东南)人,唐初名将,曾破厥、高句丽,与李靖并称。后被封为 英国 公,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李勣一生历事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三朝,出将入相,深得朝廷信任和重任,被朝廷倚之为长城。
马周(601~648)唐初大臣。字宾王,博州 茌平 (今 山东 省 茌平 县 茌平 镇马庄)人。少孤贫,勤读博学,精《诗》、《书》,善《春秋》。后到长安,为中郎将常何家客,公元631年,代常何上疏20余事,深得太宗赏识,授监察御史,后累官至中书令。曾直谏太宗以隋为鉴,少兴谣赋,提倡节俭,反对实行世封制。
唐朝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为人君者,驱驾英材,推心待士”,为怀念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诸多功臣,命阎立本在凌烟阁内描绘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是为《二十四功臣图》
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 长孙无忌 ( 赵国公 )
? 李孝恭 ( 河间 郡王 )
? 杜如晦 ( 莱国公 )
? 魏征 ( 郑国公 )
? 房玄龄 ( 梁国公 )名叫房乔,字玄龄
? 高士廉 ( 申国公 )
? 尉迟恭 ( 鄂国公 )就是尉迟敬德
? 李靖 ( 卫国公 )
? 萧瑀 ( 宋国公 )
? 段志玄 ( 褒国公 )
? 刘弘基 ( 夔国公 )
? 屈突通 ( 蒋国公 )
? 殷开山 ( 勋国公 )
? 柴绍 ( 谯国公 )
? 长孙 顺德 ( 邳国公 )
? 张亮 ( 郧国公 )
? 侯君集 ( 陈国公 )
? 张公瑾 ( 郯国公 )
? 程知节 ( 卢国公 )就是程咬金
? 虞世南 ( 永兴 县子 )
? 刘政会 ( 邢国公 )
? 唐俭 ( 莒国公 )
? 李勣 ( 英国 公 )就是徐懋功、徐世勣
? 秦琼 ( 胡国公 )

我是李世民的粉丝,但是在这雕像前合影留念的人也太多了,我就没与雕像合影,我曾经和别人印象中的男神、女神合影很多次。  我早已对神一般的人物司空见惯,不以为奇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公园的园林修建得很美。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外的这座别墅据导游说是阎锡山的别墅。

晋祠博物馆

再往前走不远,过了桥就进入晋祠这座古老祠堂的大门了。

晋祠是奉祀西周初年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的祠堂,唐叔虞名叫姬虞,是周武王的第三个儿子,先秦古人经常把老三称为叔,他的封地又在唐国,所以叫唐叔虞。
《史记》记载了一个故事,周成王幼年即位,在 平定 北方唐国叛乱后的一天,和弟弟唐叔虞在一棵梧桐树下玩耍,开玩笑地把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当时诸侯朝拜天子手里拿着的一种礼器)的形状,赐给弟弟姬虞。说让姬虞去唐国做诸侯(西周汉语“桐”和“唐”是同音字)在一旁的史官拿起笔记录下成王的话,随后对成王说那就请陛下选择吉日分封姬虞为唐候吧.成王不以为然,说自己不过是开个玩笑罢了。史官却说“天子无戏言,一发言就要记入史书,并要举行典礼,用音乐歌颂。”于是成王就分封姬虞为唐国诸侯。古代相当长的时间内人们认为唐国就在 太原 。就在 太原 建祠堂纪念。姬虞的儿子把国号改为晋,因此这座祠堂得名晋王祠。解放后改名晋祠。

晋祠始建于北魏以前。最早提到它的古籍是1500年前北魏郦道元写的《水经注》。《水经注》中记载晋祠已有相当规模。后经北齐、隋、唐、五代、宋、金、元、明、清及民国诸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擘划营造和修葺扩充,遂成当今规模。其中于公元7世纪至12世纪间最为兴盛,是 中国 唐、宋古建园林、雕刻艺术之典范。保存至今的有盛唐时期碑刻,宋、元、明、清不同时期的古代建筑100余座,特别是主体建筑圣母殿被誉为 中国 古代建筑史上唯一具有典型性的北宋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实例。保存在圣母殿内的宋塑群像突破了宋以前宗教造像的模式,而成为当时社会上真实人物的写照,开创了雕塑艺术写实作品的先河,它不仅是 中国 雕塑史上唯一反映宫廷人物的造像,也是 中国 雕塑史上的罕见精品。
晋祠创建年代久远,所处地理位置优越,自然景色幽美。晋祠以大量的古建筑、雕塑、碑刻、壁画、古树名木,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 中国 古代政治、经济、建筑、园林、雕塑、宗教、文化等诸多领域的发展变化,晋祠的历史、艺术、科学和鉴赏价值,使其成为古代宗祠与园林艺术相结合的且跨越的历史最长又最具代表性的唯一实例,也是 中国 古代文化和人类建筑艺术宝库中一份最珍贵的遗产。

晋祠博物馆

进入到晋祠大门,正对的第一栋建筑叫水镜台。正对大门的其实是它的背面,它是一座明朝修建的古戏台。正对晋祠大门的殿堂是明朝建筑,戏台前方突出的亭台部分则是清朝修建的。两个部分完美的结合到了一起。“水镜”二字,取于《前汉书·韩 安国 传》中“清水明镜不可以形逃”的句子,意为忠奸是非,在清水明镜中昭然若揭,显现原形,故曰“水镜”。水镜台上“三晋名泉”的匾额是 清康 熙年间武举人杨廷翰题写。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去的时候水镜 台中 正在表演晋剧。

晋祠博物馆

穿过水镜台,中轴线上的第二座建筑是金人台。金人台共有四尊铁人,因铁为五金之属,人称之为“金人台”。除了 东北 面的铁人式民国时期铸造的以外,其他三尊都是北宋时代铸造的。但是东 南和 西北 两面的铁人头部都被破坏了,他们的头分别是明朝和民国时代补铸的。西南隅的那尊铁人,铸于北宋哲宗绍圣四年(1097年),已有八百多年的历史,保存完整。传说,晋祠的铁人终日与神为伴,吸收了日月的精华,都有了人性,会说人话,也懂得人情世故。西南边的那个铁人是外来的嵩山铁匠铸造的,而另外三个是 太原 铁匠铸造的。那三个本地铁人情投意合,互相谈天说地,三个人经常吃掉晋祠的绝大部分贡品,而西南边的铁人经常挨饿,另外三人谈话很少搭理西南边的铁人,西南边铁人就有了出走的想法,一年夏天这个铁人,忍受不了夏天的炎热,决定出走,他走到汾河边想过河。见一条小船,铁人要求船家带他渡河,铁人对船家说,你的船那么小,能载得了我渡过河吗?船家不以为然,说了一句怎么载不了,难道你是铁做的不成?船家无意的话道破了铁人的本相,铁人立刻现出原形不能动了,船家吃惊得告诉周围的人,人们并把它抬回金人台。圣母勒令手下将领,把铁人的脚趾上连砍三刀,表示对不服戒律的惩罚。现在脚上还留着连砍三刀的印痕。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金人台后是对越坊。对越坊在晋祠景区中轴线上的金人台西,建于明代万历四年,不仅造型优美,结构壮丽。在 中国 古代,坊的作用是旧时用来宣传封建礼教所谓“忠义节孝”的,俗称牌楼。在晋祠三块匾中,从字面意思看,“对越”匾给人的感觉最是难以明了。此匾由明代书法家高应元所题,二字为榜书金字,笔力遒劲,气势磅礴,宛如游龙。相传,高应元的母亲患偏头痛顽症,百医无效,后在吕祖面前求得一签,签上写着“添砖加瓦”,高应元在祠内仔细观察,发现殿、堂、楼、阁、亭、台、桥样样都有,惟独缺少牌坊,所以便选择在金人台西造了这座牌坊,并亲手书写匾额,悬于中央。“对越”语出《诗经·周颂·清庙》“对越在天”一句。“对”,意为报答;“越”,意为宣扬。“对越”即“报答宣扬祖先恩德”,此处应是一语双关,既指报答宣扬母德高尚,也指圣母邑姜功德无量。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对越坊后是晋祠的献殿。它在古代是用来在祭祀时摆放供桌,陈列献给晋祠圣母后邑姜的贡品的。献殿建于金 世宗 大定八年,1168年,它飞檐翘角,除了屋顶瓦片以外,建造它的全部都是木构件,没有用一块砖,用木栅栏代替实心墙壁。他的梁架设计非常巧妙得契合和力学原理。整个建筑结构极为轻巧、简朴,却十分坚固,外观也给人以稳重舒适的感觉。是晋祠三大国宝级建筑之一。过去每年七月初二是大祭晋祠圣母的日子,每到这时,这里都热闹非凡。

晋祠博物馆

献殿之后,大殿之前是鱼沼飞梁。鱼沼飞梁建于宋代,呈十字桥形,如大鹏展翅,在圣母殿与献殿之间,形状典雅 大方 ,造型独特。全沼为一方形水池,是晋水的第二泉源。池中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 石柱 ,柱顶架斗拱和梁木承托著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十九点六米,宽五米,高出地面一点三米,西端分别与献殿和圣母殿相连接;南北桥面长十九点五米,宽三点三米,两端下斜与地面相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晋祠鱼沼飞梁的建筑样式在 中国 现存古建中是唯一孤例。1999年 合肥 为了纪念包拯诞辰1000周年,( 合肥 是包公出生地,生活了40年,做官2年,死后归葬的地方)在包公祠与包公墓之间修建清风阁,清风阁景区也以晋祠鱼沼飞梁为样本,按照宋《营造法式》仿建了鱼沼飞梁。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鱼沼飞梁后就是晋祠的大殿圣母殿。圣母殿高19米,重檐歇山顶,面阔七间,进深六间,黄绿
琉璃瓦剪边,雕花脊兽,四周围廊,殿前廊柱上木雕盘龙八条。殿的内部采用减柱法,扩大了空间,是 中国 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建筑。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年间(1023—1032年),是现在晋祠内最古老的建筑。大殿内供奉的主神是唐叔虞之母后邑姜。

晋祠博物馆

圣母殿前的8根宋代盘龙柱,上面的龙都是用一整块木头雕刻再安装到柱子上的,是我国目前年代第二早的龙柱(最早的龙柱是 徐州 戏马台的两根南北朝彩绘盘龙 石柱 )

晋祠博物馆

正中的六字匾额是宋代留下的。

晋祠博物馆

大殿正中供奉的就是晋祠圣母的塑像,这个大殿的塑像都是宋太宗赵光义时代塑的。年代比大殿现存的建筑还早。晋祠圣母名叫邑姜,是唐叔虞的生母,她神像的基座是唐代留下的。基座上的图案告诉我们一个惊天的秘密。原来晋祠圣母的神像基座竟然绘制了一位武将狩猎和领军打仗的图案。一位女性的神像基座为什么会描绘一位男性武将打仗的图案?原来在宋代以前,大殿所在的位置就一直是晋祠的主殿,这里原先供奉的主神是晋王唐叔虞。979年,赵光义率领宋朝军队消灭了建都晋阳的北汉政权。当时 太原 的民众对曾经杀害他们亲人、焚烧、水淹过他们庄稼的新统治者是怀有敌意的。赵光义从历次围攻 太原 失败的战争教训和五代以来很多军阀以晋阳为根据地入主中原的历史中,觉得晋 阳城 对于赵宋王朝的 长治 久安是个威胁,于是他下令平毁了晋 阳城 ,为了消除北汉故地人们的尚武精神,防止他们造反,他下令将大殿内的唐叔虞塑像移到偏殿,而把唐叔虞的母亲后邑姜的神像安放在大殿正中的基座上。把她封为晋祠圣母,奉为晋祠的主神。赵光义认为,只有以温柔的女性主神化解晋祠的阳刚之气, 太原 的民众才能长期服从赵宋的统治。而母亲的地位比儿子尊贵,这里安放唐叔虞母亲邑姜的神像,信仰儒家思想的 中国 人没有人有理由说三道四。

晋祠博物馆

而左右两庑就塑了40多位侍者。这些侍从都是各有专职,身份、性格也是无一雷同。

晋祠博物馆

晋祠的侍从塑像中最特别的一尊是照片中从外往里数第二位侍女的塑像。侍女的塑像左半边脸嘴角上扬,眉毛下弯眼睛放大是在笑,右半边脸则眼含泪水,嘴角向下像是在哭。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在圣母殿的南面,有一座北齐天保年间(公元550年-559年)创建的难老泉亭,亭为八角攒尖顶。晋水主要的源头难老泉水从亭下石洞中汩汩流出,常年不息,因此北齐时撷取《诗经·鲁颂》中“永锡难老”的锦句为名,名为“难老泉”。泉水晶莹透明,常生萍四季一色,常年水温保持在17℃,历朝历代的诗人多吟诗赞美,唐代著名大诗人李白写下了“晋河流水如碧玉”,“微波龙鳞莎草绿”的佳句。

晋祠博物馆

难老泉和其他两个晋祠的泉水汇成晋水。晋水是这附近农田的灌溉水源。因为有了晋水的灌溉,晋祠附近有了2万6千多亩水稻田。这在连小麦也种得少,主要种植高粱、小米、玉米等粗粮的 山西 中北部是罕见的。传说在古代,晋水南北两边的农民们为了争夺灌溉稻田的水源经常发生纠纷械斗。都想让更多的水流到自己家的田里。地方官不得已,支起一口大油锅,下面点起火,在油锅里撒下10枚铜钱,对河两边的居民说,你们两边的代表,谁能从油锅里拿到几枚铜钱,就把几成的水分给你们这边,众人面面相觑,都退缩作壁上观。这时, 河北 边一位姓张的小伙子大喊一声,跳进油锅里,用手捞出七枚铜钱,随后就死去了。地方官目瞪口呆之下,判决从此以后晋水北面的村庄分得7成的水,南边分3成。北面的村民们感激张姓小伙舍命争来水源,在难老泉旁修建了张郎塔,纪念他的义举。

晋祠博物馆

难老泉。

晋祠博物馆

晋祠景区内有王姓始祖王子乔的祠堂。本人也姓王,是三槐堂王氏的后代,三槐王氏始祖是五代时期的王祐,王祐是 太原 王氏的后代,而 太原 王氏始祖是王子乔的儿子王宗敬。所以王子乔也是我的祖先。
太原 王氏系姓始祖太子晋,乃周灵王太子,名晋,字子乔,约生于公元前565年,卒于公元前549年,本姓姬。
史载太子晋“幼有成德,聪明博达,温恭敦敏”。十五岁以太子身份辅佐朝政,灵王重之,诸侯从之。时晋平公使师旷见太子晋,师旷问以君子之德,太子晋侃侃而答曰:“如舜的为人,仁德配于天道,虽固守其岗位,却处处为天下人着想,使远方的人,都。能得到他的帮助而受他的仁政。仁而合于天道。此谓之天。如禹的为人,圣劳治水而不自居功,一切以天下为本,取予之间,必合于正道,是谓之圣。再如文王,其大道是仁,其小道是惠,三分天下已有其二,依然是无比谦恭,服事于殷商。既拥有拥戴的群众,而反失其身,为暴纣囚禁,不动干戈,此谓之仁。又如武王,义杀暴纣一人而以利天下,百姓各得其所,是谓之义”。师旷称善不已。
灵王二十二年(前551年),谷、洛二水泛滥,将毁及王宫,灵王决定以壅堵洪。太子晋进谏曰:“不可。曾听自古为民之长者,不堕高山,不填湖泽,不泄水源。天地自然有其生生制约之道。”并提出聚土、疏川、障泽、陂塘等方法,来疏导洪水。同时以“壅堵治水”而害天下的鲧和周室历史指出灵王所为“无过乱人之门”,“皆亡王之为也”。
太子晋的直谏,触怒了灵王,被废为庶人,由是郁郁不乐,未及三年而薨。师旷朝见太子晋时,见太子色赤,不寿。太子晋说:“我再三年之后,将上天到玉帝之所。”果然不到三年,讣报的使者就到了晋国。
因太子晋能预卜生死,后人便说他成了神仙。《列仙传》记载,太子晋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间,道士浮丘生引上嵩山,三十年后见到恒良,太子晋说:“可告我家,七月七日会我于缑氏山麓”。其时,果然身乘白鹤立于山巅,可望而不可达,数日方去。
太子晋卒后不久,灵王驾崩,太子晋的弟弟贵嗣位,是为景王。太子晋的儿子宗敬后来仕为司徒,看到周室衰微,天下大乱,便请老致仕,避居 太原 。时人仍呼之为王家,遂以王为姓,成为 太原 王氏始祖,而尊太子晋为系姓始祖。

太子晋是西周皇室的后代,而西周皇室最早的男性祖先是古代农神后稷,后稷的母亲是姜嫄,所以我可以追溯的最早的祖先是姜嫄和后稷。

晋祠博物馆

晋祠内建有董寿平美术馆。董寿平(1904-1997)当代著名写意画家、书法家。原名揆,字谐伯,后慕南田恽格恽寿平遂改名寿平, 山西 省 临汾 市 洪洞 县杜戍村人。早年毕业于 天津 南开大学和 北京 东方大学。以画松、竹、梅、兰著称,晚年有 黄山 巨擘之称,以 黄山 为题材画山水,亦善书法。曾为 中国 书法家协会顾问, 中国 美术家协会会员, 北京 荣宝斋顾问,全国政协书画室主任, 北京 中国 画研究会名誉会长, 山西 省文物研究会名誉会长, 中国 人民对外友好协 会理 事,中日友协理事, 北京 对外友协副会长,全国第五、六届政协委员。
董寿平受家庭影响,自幼就喜爱书画。董寿平善画梅竹,朱砂红梅堪称绝技;写竹时笔墨简练,坚挺轩昂,构图空灵,以书法为之,浑厚古朴。所写墨松富有生活气息,笔墨苍劲,繁简相宜。山水画卷则多以 黄山 奇峰老松为题材,不拘峰石之形似,而求整幅气韵的统一,在画界享有"董梅"、"寿平竹"、" 黄山 巨擘"的雅誉。国内除"董寿平纪念馆"集中收藏他的作品外,各大美术馆也都藏有董寿平作品。 他的书法艺术富有个性,苍劲刚健、古朴潇洒、神形兼备、气度豪放,显示出了他那高尚的精神境界、渊博的学知和刚正不阿、胸怀坦荡的品德。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并被国内外美术馆、博物馆收藏。荣获"富士美术奖章"。

晋祠博物馆

这里还展出他的遗物。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内建于清朝的 文昌 宫,大门紧锁没开放。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唐叔虞祠,晋祠最早就是唐叔虞的祠堂。传说叔虞在唐国利用晋水,兴修农田水利,大力发展农业,这才使此地区日后的800年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人们因此建立晋祠纪念他。唐叔虞祠是晋祠主要建筑之一,坐北朝南,整体建筑由山门、享堂、东西厢房及大殿组成。现存建筑为宋元之际所建,虽经元、明、清及当代多次修缮,但大殿主体仍保持元代风格,里面有明塑唐叔虞像。绘有·明代彩绘。大殿前廊两侧各立大碑一通,分别是1267年所刻的《汾东王庙记》碑和1772年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记》碑。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唐叔虞塑像。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三泉之一的善利泉。

晋祠博物馆

难老泉上的真趣亭。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中的奉圣寺。寺庙始建于唐代高祖武德五年,622年,现存建筑是元代建筑。原先的奉圣寺建筑解放后都被拆除,这些建筑都是从 山西 其他地方迁移过来的古建。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元代留下的门神塑像。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奉圣寺内的舍利生生塔,始建于隋朝文帝开皇年间(581-600)现在的建筑是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所建。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晋祠博物馆

山西博物院

当初坐网约车到晋祠的时候,那个司机师傅对我说花400元可以包车一天,带我12个小时,我嫌贵,没有答应。参观完晋祠我叫上前一天晚上送我到酒店的那位司机师傅,叫他带我到 山西 博物院。下车时我看到 山西 博物院门口没有出租车经过。和他约好15点30分到 山西 博物院接我到 太原 南站赶下午16:35到 平遥 的高铁,两次行程一共200元。虽然有点贵,但是我当时怕火车赶不及也就同意了,事实证明这是错误的决定。当我到达 山西 博物院门口,吃好中午饭开始参观时11:40,但是下午13:30就参观完了,在博物院茶室看书做了很久,还二次参观,到了15:10分才走,本来如果14:00走的话,可以再参观迎泽公园的晋商博物馆或者纯阳宫之类。
山西 博物院绝对是 中国 省级博物馆里文物藏品最丰富的之一。博物院比较大,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构成。我最感兴趣是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明清晋商四个专题。鸟尊、龙形觥、兽形觥、 六璜联珠串佩、 “刖人守囿”车、镬鼎、 侯马 盟书、 胡傅酒樽、雁鱼铜灯、虞弘墓石椁、司马金龙墓木板漆画、 庙底沟彩陶罐都是国宝级文物。博物馆安保很严格,有些东西不能带进去。提供存包服务,存包处的大哥比我说话还简略(聪明人因为其大脑是浅层结构,大多话不多,说一句就能明白,一句话就能解决某些人说很多话都不能解决的问题,而糊涂人往往胡搅蛮缠,废话一大堆)我去存包时回答我的话,不能带水进去就是有一个“不”字,把号牌套行李拉链就是“钩拉链”。连一向简略,果断的我都感到奇怪。 。博物馆的二楼有茶座,可以点些点心冰淇淋,鲜榨饮料,咖啡,同时还是图书阅览室,一楼有旅游纪念品商店。

山西 博物院是凭身份证免费领票参观的,导游讲解费时10人以下100元,但是去的时候是中午,没讲解员。自动讲解机器租金10元,押金100元。我发现博物馆的自动讲解机很落后,是类似 洛阳 古墓博物馆的那种老式机器,我不喜欢戴耳机,而且我之前也领教到自动讲解机的缺点,就没有租。整个参观过程都是没有讲解的,大部分藏品的介绍都可以在 山西 博物院官网上搜索到。

第一个展厅是文明摇篮。

山西 地处黄河中游,华夏腹地,山川秀美,气候适宜,是 中国 远古人类和文明的摇篮。
母亲河九曲如龙,奔流向东。在其最大最急的转弯处,有一个叫“西侯度”的小山村。180万年前,这里的人们制造出 中国 最早的石器工具,燃起了 中国 第一堆文明之火。沧海桑田,生生不息。古人类艰难的行踪踏遍了太行和 吕梁 之间,不灭的篝火闪亮在汾水与桑干两岸。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创造的灿烂文化,遍布 山西 南北。涓涓细流,百川归海;星散古国,辐辏升华。塔儿山下,尘封4500年后重见天日的城市、宫殿、文字、铜器、“礼器”、观象台和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龙,昭示着我们的祖先跨进文明之门。最早的“ 中国 ”人从这里出发,走向未来。

山西博物院

这是 山西 境内出土的远古石器。

山西博物院

彩陶罐

山西博物院

彩陶罐
新石器时代。高45厘米。
1989年 芮城 县金胜庄村出土泥质红陶,器表磨光。侈口,圆唇,短颈,宽肩,上腹突出,下腹内收,小平底,上腹部以黑彩绘以弧线和圆点等组成的花卉图案。体型硕大,器形完整无缺。属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典型遗物。

山西博物院

玉神面
新石器时代。高3.5厘米,宽6.5厘米。
2002年 襄汾 县陶寺遗址出土。扁平体,整体大致呈倒三角形,系一抽象的神人形象。顶部轮廓戴有冠,两侧伸出并上弯,似一种翼状的发式。双眼镂空,似半睁半合,下部三角处钻圆孔一个,似神人之嘴,又可以作为一个穿孔。玉质润泽,造型凝炼,神态安详神秘,应是祭祀神的礼器。体现了墓主人尊贵的身份。

山西博物院

襄汾 陶寺遗址可能就是历史上尧的都城。

夏商踪迹展厅。

公元前21世纪, 中国 历史进入文明时代。“父传子、家天下”的第一个王朝——夏朝建立。 山西 南部古有“夏墟”之称,夏文化遗存,分布密集,灿若繁星。“东下冯遗址”的发现,清楚地表明晋南是夏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
  继夏而起的商朝,是 中国 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国家体制趋于完备,文明程度更高。 山西 南部发现的商代早期青铜重器和完整城池,表明这里是商王朝的经略要地。
  夏商时期, 山西 中西部 吕梁 山一线属于各部族“方国”领域。这些方国与华夏民族长期交往,深受影响,文化丰富多彩而独具地域特色。时至今日,我们还无缘窥其全貌。但他们留在黄土地上时断时续的踪迹,却也清晰可辨。

山西博物院

饕餮纹圆鼎,商代。通高73厘米,口径47.5厘米。
1990年 平陆 县前庄村出土。

山西博物院

雷纹提梁卣。商代,, 灵石 县出土,它是一件酒器,相当于后世的酒坛子。

山西博物院

龙形觥
商。高19厘米,长43厘米,宽13.4厘米。
1959年 石楼 县桃花者村出土。酒器。通体呈龙形,前端为龙首,露齿昂翘,瞠目张角,龇牙咧嘴为流。盖面饰龙纹与前端龙首衔接,衬涡旋纹。腹两侧以涡纹和云纹为衬托,主纹饰鼍纹和夔龙纹,头向与龙首相反,颇富动感。一边一对贯耳用于悬挂;圈足饰相对的夔龙纹,更增稳定之感。特别是鼍纹在青铜器中极为少见,鼍即鳄鱼。是商代晚期“方国”青铜文化的代表作品。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商代 中国 青铜冶炼技术走向成熟,这是商代青铜胄(青铜头盔)

山西博物院

商代造的三把刀。

山西博物院

商代青铜矛。

第三展厅,晋国霸业。

3000多年前,武王克商,西周建立,分封诸侯,屏藩王室。成王“桐叶封弟”,叔虞入主唐国,其子燮父改号为“晋”。其后励精图治,开疆拓土,逐渐强盛。周室东迁,文侯首功;践土会盟,文公称霸;其后纵横中原,九合诸侯,成就百年霸业。晋国鼎盛时期,地跨晋、豫、冀、鲁,疆域辽阔。春秋晚期,公室衰落,六卿专权,最终导致“三家分晋”。韩、赵、魏变法图强,称雄战国。
晋国六百年伟业,奠定了 山西 历史文化的基石。晋南是晋国的始封地和中心区域,遗存丰厚。“曲村—天马遗址”为晋国早期都城,“晋侯墓地”震动学界。“ 侯马 晋国遗址”是晋国晚期都城——新田,“铸铜遗址”和“ 侯马 盟书”名 扬中 外。中部的“晋阳古城”则是晋国末期执掌政柄的赵简子的政治军事基地,后来成为赵国的初期都城,“赵卿大墓”气势恢宏,新人耳目。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上图是西周早期的卜骨。卜骨是占卜所用的动物骨块,多用猪牛羊的肩胛骨为材料,商周卜骨的特征是有一些钻洞。为了某件事占卜时,钻完洞以后放到火上烤,根据骨头表面显示出来裂纹的形状来判断占卜之事的吉凶。卜骨最早产生于8000年前,商代最为鼎盛,到了西周中期绝迹。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晋国青铜酒器。中间的提梁卣相当于今天的酒瓶,四周的觥相当于酒杯,一般认为在元代以前 中国 是没有蒸馏产生的高度白酒的,当时的酒度数只有十几度,和今天的米酒差不多,因此在宋代以前可以看到很多用碗、酒盅、耳杯喝酒,一人喝了几斤、一斗酒的记载。

山西博物院

晋国编钟和编磬。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晋国的始封地在今天 山西 运城 的 曲沃 、 翼城 一带。曲村天马遗址为晋国早期都城。

山西博物院

晋国蟠龙纹方壶。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镬鼎
春秋
高93厘米,口径102厘米,耳间距129厘米。1988年 太原市 金胜村赵卿墓出土。附耳,敞口,唇平折,束颈,深腹,兽蹄足。腹部蟠螭纹,以三角回纹,鱼鳞纹和瓦纹作填纹。一对环形耳钮。目前所见春秋时期最大的鼎。镬鼎用以煮牲,依形制大小分为牛镬、羊镬和豕镬,此鼎应为牛镬。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一尊春秋铜鼎。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 境内诸侯国形势图,当时 山西 境内的诸侯国主要分布在 山西 西南部,而 山西 中北部和东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是戎狄的地盘。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鸟尊
西周。高39厘米,长30.5厘米,宽17.5厘米。
2000年 曲沃 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墓中。整体造型为伫立回首的凤鸟形,凤尾下弯成一象首,与双腿形成三点支撑。器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说明该器为晋侯宗庙祭祀的礼器。

山西博物院

猪尊
西周
通高22.4厘米,通长39厘米。2000年 曲沃 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13号墓出土。
盛酒器,出土于第一代晋侯燮父的夫人墓中。器作猪形,猪嘴凸出,嘴角獠牙外露,双耳斜耸,形体肥硕,腹部中空,四足粗壮,尾巴上翘,背脊有鬃毛,背部有圆形开口并附盖。盖面装饰目雷纹一周,腹部两侧均有圆形凸起,装饰火纹和变形兽纹。盖和腹底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飤”。“飤”同“食”,多用于青铜食器铭文中,在酒器中自铭为飤,罕见。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晋侯温鼎
西周
温鼎是一件可以在托盘中加木炭保温的饪食器。高23.7厘米,口径16.4厘米。1992年 曲沃 县北赵村晋侯墓地13号墓出土。温食器。出土于晋武侯之夫人墓中。方折唇,腹略鼓,双附耳,三卷尾鸟形扁足,三足连铸有圆形托盘,盘底有三个“十”字形镂孔。颈部饰三组相对的回首卷体龙纹,器腹内壁铸有铭文“晋侯作旅鼎”5字。

山西博物院

刖人守囿车
西周。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
1989年 闻喜 县上郭村出土。厢式六轮车。车顶部有双扇盖可以开启,盖面嵌有一猴形捉手,周边围绕四只振翅欲飞的小鸟,器壁饰相背的凤鸟纹,并有兽形装饰,器足由两大、四小共六个轮子组成,可挽环牵引,可用手推转动。器壁一侧有一小环,另一侧开一小门,门扉上立一受了刖刑的人,头戴尖帽,左脚残,左手持拐杖,门栓从此人的右臂腋下穿过,控制车门开闭。整个器物可转动的部位共计15处,共有猴、虎、鸟等14个动物,形象刻画了西周贵族“域养禽兽”的苑囿之景,与《周礼》“刖人使守囿”的记载相吻合。西周晚期青铜艺术精品。它是一件设计精巧的玩具。不过在我看来能有这件玩具的应该是晋国太子之类。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匏壶
春秋。高40.8厘米,最大腹径18.2厘米。
1988年 太原市 金胜村赵卿墓出土。盛酒器。壶盖为圆雕的鸷鸟形捉手,鸟喙大张,双目圆睁,全身饰精美的羽翎纹,层次分明;爪抓两条奋力挣扎的小龙。鸟腹下有子口凸榫,套于壶体母口内。壶颈长而侧倾于一侧,鼓腹上有一虎形鋬,虎口衔一环,有链条与盖鸟尾连接。壶口沿下饰一周绹索纹,腹部饰4组乳丁蟠虺纹带。匏壶与 中国 古代天文学中的“匏瓜星”有关。

山西博物院

铜牺立人擎盘
战国。高14.5厘米,长18厘米,盘径14厘米,重1.38公斤。
1965年 长治 市分水岭出土。盘为圆形,侈口,平底,下接支柱,可以灵活转动,盘底以镂空蟠虺纹装饰。牺牲体肥硕,面部表情温顺,双目圆睁,长吻大耳,四足短而粗壮,站立平稳,牲背上站立一人,面目清秀,束发垂脊,身穿右衽长袍,双臂前伸,手握盘柱。“牺”是古代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该器的功能尚待进一步研究。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晋侯稣钟。晋侯穌钟共16件,其中14件由 上海 博物馆从境外购回入藏,其余2件出土于晋侯墓地8号墓中。编钟分两组,每组8件,三种式样。钟非铸于同时,测音却和谐,是标准配律。 山西 博物院所藏的两件编钟,一件有“年无疆,子子孙孙”7字,一件有“永宝兹钟”4字。16件钟上共刻有355字的长篇铭文,完整记录了西周厉王三十三年,晋侯穌率军参加周厉王亲自指挥的讨伐东夷的战争。晋侯穌因战功,多次受赏,因作此编钟。所记战争为史料所阙载,对研究西周和晋国历史极为重要。铭文全部为錾刻,西周青铜器首见。这应该是用铁刻刀刻的。说明早在西周时期晋国就掌握了制造铁器的技术。
钟是古代祭祀或宴飨时用的青铜乐器。或由商代铙演变而成。今所见最早的青铜钟属于西周中期。西 周至 春秋的多是所谓甬钟,钟顶有筒形的甬。有的大钟单独悬挂,称为特钟;有的大小相次成组悬挂,称为编钟。西周中期的编钟以大小三件为一组,晚期以后发展到大小十几件为一组。另有钟顶作扁环钮或伏兽形钮的平口钟,称为镈,主要见于春秋战国时代。还有所谓钮钟,钟顶的甬为近似半圆形的钮所代替,始见于西周,盛行于战国。也有的钟在体两侧铸有浮雕的虎作为装饰,别具一格,但流传较少。钟用木槌敲击演奏。考古发现的编钟,有槌同时出土。编钟悬挂在特制的架子上,这种架子的横梁称作“笋”,支撑架子的立柱称为“虡”。

山西博物院

立鸟人足筒形器。这件立鸟人足筒形器是1993年 山西 省 曲沃 县晋侯墓地63号墓(晋穆侯夫人墓)地中新出现的青铜器器形。此器高23.1,筒径9.1厘米。器作圆筒形,平顶盖,上有圆雕弯喙、振翅欲飞的立鸟为钮,盖沿与口沿各有一对贯耳。下有方座,座内斜挂有两只小铃,四面各有一个人形足。人形发髻高竖,赤身裸体,屈膝下蹲,作奋力抬举状,形象写实生动。盖顶饰斜角云纹一周。盖沿和口沿饰变形兽体纹,筒腹和方座饰波曲纹,筒下层饰鳞纹一周。这种形制的青铜器尚属首见,其功用还有待于深入研究,但它独特的艺术造型和装饰却可以说是集众器之长,独步天下。

山西博物院

鹿形金箔片。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侯马 盟书
春秋。长8.5,宽7.4,厚0.7厘米。
1965-1966年 侯马 市晋国遗址出土。在40多个祭祀坑内出土玉、石质盟书5000余件片,绝大多数为圭形,最长者32厘米,另有圆形及不规则形。辞文多以朱笔书写,少数为墨笔。文字可辨识者有656件,多则200余字,少则10余字。内容可分为主盟人誓辞、宗盟类、委质类、纳室类和诅咒类等五大类。对于主盟人和盟誓时间存在不同说法,多数学者认为, 侯马 盟书是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以赵氏家族为首举行盟誓活动的约信文书,忠实地记录了晋国晚期强族间相互斗争的史实,具有政治档案的性质。它的发现对于研究晋国历史、古代盟誓制度及古文字等均有重大意义。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晋国青铜量,是一种用来统一规范容积标准的量器。当时各个诸侯国所使用的计量单位是各不相同,十分混乱的,这套青铜量器,大量器正好是小量器的四倍,充分说明在当时,包括晋国在内的大多数中原诸侯国,计量采用四进制的情况非常普遍。秦始皇统一度量衡对 中国 历史的贡献是很大的。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夔龙纹盘。春秋时代,可能是件炭烤炉。

山西博物院

错金舟,一件战国错金银铜碗。

第四展厅是民族熔炉。
山 西北 通塞外草原,南临中原腹地,不仅极具军事战略价值,而且是农耕社会与草原民族交汇的前沿地带,成为华夏各民族和文化交融的“大熔炉”。
汉代起,北方各族就不断与中原发生碰撞,金戈铁马和鲜血淋漓之余,文化交流和民族融合也随之发生。魏晋南北朝,中原扰攘,漠北各族相继崛起,雄据 山西 ,驰骋中原。300余年战乱和苦难的同时,也促成了 中国 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民族大融合。新鲜血液注入华夏古老文明,催生了 中国 封建社会的巅峰——盛唐时代。
北朝时期,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规模持续扩大,促进了“ 丝绸之路 ”繁荣。粟特商人带来了 中亚 、西亚乃至 地中海 各国的奇珍异宝和文化艺术。北魏首都平城和北齐别都晋阳,相继成为国际性都市。惊人的考古发现,无不透射出中外文化互动交融的夺目光彩。

山西博物院

胡傅酒樽

高34.7厘米,口径65.5厘米。1962年 右玉 县大川村出土。通体鎏金加彩绘,技法十分罕见。器身彩绘虎、象、鹿、马等动物图案,形象生动。口沿刻铭文“勮(jù)阳阴城胡傅铜酒樽,重百廿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勮阳和阴城均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勮阳位于今 应县 北,阴城位于今 朔州 东南。

山西博物院

胡傅温酒樽
汉。通高24.5厘米,口径23.4厘米。
1962年 右玉 县大川村出土。共2件,尺寸、形制、纹饰相同,通体鎏金。盖中央有提环,周有三凤形钮,熊形三足。腹部饰上下两层浮雕动物纹,有虎、羊、骆驼、牛、猴 和龙 、凤等神异动物十余种。器口与盖下子口沿阴刻铭文:“中陵胡傅铜温酒樽,重廿四斤,河平三年(公元前26年)造”。中陵为西汉雁门郡所辖县,县治在今 山西 省 右玉 县威远镇南。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雁鱼铜灯
汉。通高53.8厘米,长31.3厘米,盘径10.5厘米。
1986年 襄汾 县吴兴庄出土。鸿雁伫立,回首衔鱼,雁颈与灯体以子母口相接,鱼身与雁颈、腹腔中空相通。圆形灯盘附柄,可自由转动,盘下圈足与雁背直口套合。鱼腹部与灯盘相对应为圆形覆口,覆口与灯盘之间插立两块弧形屏板,交错开合,既能挡风,又可调节灯光亮度,当时还没有使用蜡烛和植物油照明的技术。使用的照明燃料是动物脂肪做成的法烛,燃烧时会产生大量黑烟和臭气。这种设计让灯火点燃时,烟雾通过鱼腹和雁颈导入雁腹,可防止油烟污染空气。屏板、鱼鳞和雁翅均有彩绘。

山西博物院

嵌贝蜗牛镇。当时汉代的人席地而坐,为了防止坐席被风卷起,在席子四角用镇固定。这件青铜镇,用青铜做成蜗牛的身体,用贝壳做成蜗牛壳。构思十分巧妙。

山西博物院

汉代居住在 山西 的胡人所制作的精美青铜装饰。

山西博物院

汉代动物形金箔,都是游牧民族的作品,十分精美。因为我没有随声携带变焦镜头,所以没拍好。

山西博物院

一件游牧民族的饰品。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汉代陶器和原始青瓷。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鲜卑族拓跋部早先游牧于鄂伦春草原,逐渐南迁,进入 山西 。“十六国”时期迅速崛起。公元338年什翼犍在 繁峙 (今 浑源 西)建立代国,参与群雄逐鹿。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今 大同 ),“建宗庙,立社稷”,改国号,史称北魏。拓跋焘即位后,统一北方,虎视 江南 ,生气勃勃。至孝文迁洛的近百年间,平城成为 中国 北方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的中心。云冈石窟、方山永固陵、明堂辟雍遗址和司马金龙墓等,见证了平城时代的繁荣。

山西博物院

牛车,北魏时期。

山西博物院

铜毡帐盖顶。相当于今天 蒙古 包屋顶的建筑构件。 蒙古 包在当时就产生了,今天的 蒙古 族就是鲜卑族留在 蒙古 草原上生活的那部分人的后代,进入中原定居的那大多数鲜卑族人,他们的后代都已成为汉族的一部分。

山西博物院

石雕柱础
北魏。通高16.5厘米,底座边长32厘米,柱孔直径7厘米。
1965年 大同 市石家寨村 太和 八年(484年)司马金龙墓出土。其中一件柱础为浅灰色细沙石质,方形底座,其上呈覆盆形,顶部高浮雕莲瓣,中心有圆形插孔。周边雕蛟龙穿行于群山之间。方座四边浅浮雕忍冬纹和云纹,方座四角上各有一圆雕伎乐童子,分别作击鼓、吹觱篥、弹琵琶和舞蹈状。柱础底座四边浅浮雕缠枝莲,其间为伎乐人物。装饰内容吸收了佛教、西域及其他外来文化的因素,雕工精美,玲珑脱俗,是北魏雕刻艺术品中的精品。共出土4件,大小、纹饰略有不同,是漆画屏风(木板漆画)的插座。司马金龙之父司马楚之是东晋宗室,因宫廷斗争而转投北魏,娶北魏公主,被封为琅琊王。

山西博物院

裴经墓志铭砖。

山西博物院

北朝壁画。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北 齐陶 俑。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骆驼俑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山西博物院

( 本文作者 : 就是爱玩安徽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