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三清山风景名胜区 三清仙境,龙虎问道,解谜悬棺——记2021年3月游历江西道教名山

三清仙境,龙虎问道,解谜悬棺——记2021年3月游历江西道教名山

作者:丁丁妈     16914人关注 2021-11-11 16:41
问道龙虎山,寻访张天师

泛舟芦溪河,解谜古悬棺



今年3月份,雨中造访道教名山——三清山和龙虎山!


道教认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人类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界更完美!所以道教是一个十分看重生命的宗教!和平昌盛时代,修道之人隐居山中,修生养息,注重个人性命双修,乱世瘟疫时代,修道之人则行医济世,广行善举,利物济世,注重个人积功累德!


关于生死问题,道教思想之一就是“贵生”,不是为了以生命换取名利权位,而是为了生命本身即是存在目的,随遇而安,与物俱化,精神摆脱了随着目标与实现而来的一切枷锁,才能真正逍遥自在,高飞远行,开启一个恣意想象又变幻莫测的心灵世界,品尝“天地有大美而不言”的胜境。


思虑伤生,不如顺应天道,不喜不惧,到了生命应该消逝的时候,就随它去吧。



『第一站 三清山』   


三清山又名少华山、丫山,位于中国江西上饶市玉山县与德兴市交界处。因玉京、玉虚、玉华三峰宛如道教玉清、上清、太清三位尊神列坐山巅而得名。其中玉京峰为最高,海拔1819.9米,是江西第五高峰和怀玉山脉的最高峰,也是信江的源头。三清山是道教名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


三清山主体南北长12.2公里,东西宽6.3公里,平面呈荷叶形,由东南向西北倾斜。位于欧亚板块东南部的扬子古板块与华夏古板块结合带的怀玉山构造快体单元内。地处怀玉山脉腹地,属花岗岩构造侵蚀为主的中山地形。山势是东、南、西三面陡峻,北面稍缓。从山脚至山顶,水平距离5km,海拔由200m陡增至1816m。

『第二站 龙虎山』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道教名山。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第三站 悬棺之谜』   


龙虎山有202座悬棺,专家考证认为,龙虎山的崖墓悬棺群,距今有2600余年的历史,是古越人所葬。宋理学家朱熹曾发出疑问:“三曲君看架壑船,不知停棹几何年?”无独有偶,原中科院院长、现代考古学家郭沫若也发出了“船棺真个在,遗蜕见崖看”的感叹,表示无法用科学解释崖墓的遗憾。如今龙虎山悬棺的“千古之谜”,已令国内外众多专家学者为它皓首穷经,欲解其谜。  

尽管是千古之谜,但人们仍然对其事实的存在进行了多种可能实现方案的探索和实践,2006年景区所做的采用最原始的杠杆原理进行吊装演示便是其中最为一目了然的方法。

人总当自己心力交瘁的时候,尝试用宗教思想或者异类学术去解释周遭所发生的一切。

这两周很难过,五年前曾经历过类似的身心疲惫,蜷缩在房间的一角,不想理性思考,却无论如何放空自己,也无法抚平内心失去挚友的情绪皱褶,每每点滴思忆,心中的痛,愈发有感。

晚饭的时候,突然跟小丁同学聊起马斯克的元宇宙,似乎13岁的她能很好的代入虚拟世界的说法,我们俩手碰手,若有所悟的同时说,“这个虚拟世界挺好,竟然有这么明显的体感温度!”“妈妈,其实在《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中,也说过有平行空间,我们这个空间的人离去,其实是继续下一个平行空间的生活!”

想起晋人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三首》,这首诗使用了拟人手法,为形影神三方面分别赋予人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在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生死的认识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推崇的正是神所代表的清静自然。正所谓,思虑伤生,不如顺应天道,不喜不惧,到了生命应该消逝的时候,就随它去吧。

突然想起草稿箱中已经尘封了许久的这篇道教名山的寻访游记,继续补充完整,希望通过对宗教的思考尝试放下失去挚友的心痛!

三清山不同成因的花岗岩微地貌密集分布,展示了世界上已知花岗岩地貌中分布最密集、形态最多样的峰林;2373种高等植物、1728种野生动物,构成了东亚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环境;1600余年的道教历史孕育了丰厚的道教文化内涵,按八卦布局的三清宫古建筑群,被国务院文物考证专家组评价为“中国古代道教建筑的露天博物馆”。


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中国国家地理》杂志推选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中美地质学家一致认为是“西太平洋边缘最美丽的花岗岩”。

  

三清山风景名胜区,英语告示能再认真点吗?错了很多地方呢!

面对挑剔的游客……

  

怎么不走特殊通道进山?我也奇怪丁丁妈为啥没走特殊通道,而是买票上山,不似往常风格!


这才头一天走了30公里造访十一座婺源古村落,看完油菜花,马不停蹄又跑来三清山,早上起不来,不就只能买票上山咯!


郑重声明,走特殊通道是不对的!

全中国最难找的特殊通道是黄山!其他知名景点的山都有特殊通道!至今为止,还没有黄山的特殊通道轨迹,别笃信轨迹命名,很多人瞎写的,不单纯轨迹名字瞎写,连游记名字也瞎写,明明没有走完全程,硬是在游记名字写上全线名称,这是错误的欺骗群众的障眼法!我是觉得丢脸的!


上回下载了一条注明 taopiao版黄山轨迹,谁知道我花了整整8小时,有三分之一的路是开路版的,下到景区马路,竟然发现还在检票口外,taopiao 逃了寂寞!当时就想把轨迹私有化,但想想既然我上当了,应当提醒大家,所以上传了轨迹,并在备注说明清楚该轨迹没有顺利通过检票口!还记得上午上传完轨迹,立马有个当地驴友联系我,问我是否逃成功了,我悠悠说出真实情况,他开心坏了,因为他们就从来都没有找到特殊通道!也因此事交了好友!


所以,要走特殊通道,必须提前做好攻略,最好问问轨迹上传作者,看看他们的回复才好行动!

『三清山的仙雾』   



不知道是同伴的原因(他三上三清山,都是雾气缭绕),还是三清山果真是道家仙境,这回刚走出缆车,就被仙气迷绕,虽不得远景,但也被此景象所心动!

人似乎成了仙境中的过客!

  

绝壁上的空中栈道,其实有雾的三清山是缥缈动人的,或许看不清才是美吧!

『三清山的峰林』   

三清山花岗岩峰林微地貌景观类型,主要有峰峦、峰墙、峰丛、石林、峰柱、石锥、岩壁、峡谷和造型石景等9种类型,是研究花岗岩微地貌形成演化的关键地区。在核心景区3780公顷的范围内,有奇峰48座,造型石89处,景物、景观384余处,堪称天下花岗岩微地貌的天然博物馆。造型石景丰富奇绝,主要为构造侵蚀、冲蚀作用形成的造型石景,石蛋很少,其中“东方女神”、“巨蟒出山”两处标志性造型景观,为世界“绝景”。

  

仙人现指

  

三清山花岗岩的微地貌形态不仅千姿百态,而且其形成、演化过程中的主要阶段都保存有标型特征典型、出露系统完整的遗迹。形态类型比较齐全。其中最珍稀的有6类:花岗岩峰峦、花岗岩峰墙、花岗岩峰丛、花岗岩石林、花岗岩峰柱、花岗岩石锥。


在峰峦、峰丛、峰墙、峰柱之上,由于风化剥蚀、冲蚀及不均匀崩塌和球状风化作用,形成了一些奇巧秀美的具有一定像形意义的造型石,从成因上可进一步划分为两种。


一是由风化剥蚀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数量较少,标型实例有球形石(葫芦石)、龟形石(神龟探海)。

二是由淋蚀、冲蚀和不均匀崩塌作用形成的花岗岩造型石,如尖角石(仙人现指、仙姑晒鞋、犀牛石、鹤寿顶、蜗牛戏松)和一些具独特形态的石景(狐狸啃鸡、葛洪炼丹、狸猫待鼠、老庄论道)


不好意思,丁丁妈这次的确没拍什么好照片,巨蟒峯虽然近在咫尺,但硬是压根看不见!

  

马头石的背后

『三清山的岩松』   


我倒是爱极了花岗岩上的松!每当我看见峭壁上长着的一棵两棵挺拔的松树时,就会想象它们被风吹日晒,依旧桀骜不驯的姿态!每次登山,我都会情不自禁地仰头,仔仔细细地欣赏了它那饱经风霜满目沧桑的皮肤。

长在石头缝中间,这是我眼中真正的松树,它不需要外界太多的“鼓励”。它的主干纤细却挺拔,长着超细的叶子,如同针一般,它的枝条蜿蜒盘曲,树根强壮有力,如同手臂紧紧抓住岩石。生长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中,它不需要很多水分,也不奢求肥沃的泥土。岩松那顽强的生命力和不服输的精神,让我不禁想起最近上映《长津湖》的战士,他们都有坚强的信念。


岩松的生命可以发挥出最坚强的力量,最无畏的自强,它是我心中最美丽的风景。

  

古诗句中描写岩松的有许多好句!

蹑尽悬空万仞梯,等闲身共白云齐。

檐前下视群山小,堂上平分落日低。

绝顶路危人少到,古岩松健鹤频栖。

天边为要留名姓,拂石殷勤身自题。

摘自王仁裕的《题麦积山天堂》

  

翠野驻戎轩,卢龙转征旆。

遥山丽如绮,长流萦似带。

海气百重楼,岩松千丈盖。

兹焉可游赏,何必襄城外。

摘自李世民的《于北平作·翠野驻戎轩》

  

相比巍峨的黄山松,三清山的岩松是娇媚含羞坚毅的,屹立在石间,风雨不动,岁月无改。喜欢岩松的温顺淡定,无半丝矫揉造作,稀稀疏疏,却又错落有致。

它们彼此默契的保持着温暖的距离,不紧不慢,像极致了温润独立的大家闺秀!

每棵树都相伴着巨石,两两相牵,岁月无改,即使芳华尽失,枯木巨石依旧相伴,此情此景足以让人心中暖流涌动!美好的爱情,就是这样吧!无论风吹雨打,顽石妥妥地支撑着松树的风姿卓越,相陪,就是最好的诠释!


『三清山的道教遗迹』   

龙虎殿,我特别喜欢这里!

  

明朝为三清山道教活动的鼎盛时期,山上的道教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般大量出现。至景泰年间,山上已经建起龙虎殿、方士羽化坛、玉零观、纠察府、演教殿、九天应元府、潘公殿、方壕上、天门石坊、飞仙台、流霞桥、石阶“众妙千步门”、“冲虚百步门”等建筑,并重建三清观,改建三清宫。

  龙虎殿的主殿

  龙虎殿的殿内

  

元时,三清山上出现了信奉全真派的道士,但更多的还是正一派道士。据元人鲁起元在《游三清山记》中说,此时三清山正在大动土木,扩建三清观。观内供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翁、李尚书、金童、玉女、潘元帅神像;山上景物、地点也以道教称谓命名,如仙人桥、雷公石、判官石等等。当时三清山的兴盛可见一斑。


明太祖朱元璋特别推崇道教,张天师为全国教主,贵溪龙虎山遂成为全国道教活动中心。三清山距龙虎山仅300里,道士来往频繁,联系也极为密切,三清山的教务活动几乎直接在张天师控制之下进行。此时山上朝拜之风极盛,散居于赣、浙、皖、闽的道士和信徒在每年的八九月份都要组织香会,“一年朝三清,一年朝少华”。他们结队而行,以三清神像和旌旗开道,点燃香烛,抬着猪牛羊各种祭品,并鸣三眼铳助威,配以鼓乐,吹吹打打,浩浩荡荡向三清山进发,每日多则上万人,少则几千人。

位于三清山北部三清福地南侧九龙山口的龟背石上,海拔1533米,是三清山道教的标志性建筑。三清宫东倚聚仙台,南靠九龙山,西邻演教殿,北踞龟背石,占据了三清福地藏风聚水的最佳风水宝地。

  中间是一块天然巨石

  唐建“三清福地”,据史料记载,“宋乾道六年(1170)王霖捐资重建三清观殿宇,供奉三清尊神,后因世乱,观废址毁”。元建三清观,有石刻三清石仙君、葛仙君、李尚书、金童、玉女及潘元帅像等。明景泰至天顺年间(1450-1464)王祐、詹碧云上山重修扩建后,改称三清宫。现在的三清宫即为明代所建,坐南朝北,前殿后阁,左右厢房,两层两进。前殿高5.38米,后阁比前殿地基高2.3米,两殿总面积206平方米,包括附属建筑,占地总面积1750平方米。整个殿内梁、柱、墙、池、门以花岗岩铺造为主,镶嵌得严丝密缝,是古代建筑艺术的精品之一。宫门上方悬挂清同治八年(1869)立的“三清福地”匾额一块。

  宗教痕迹

三清山的一线天

  虽然每周都爬山,却怕极了台阶路!

  看见台阶路就想哭!但三清山的台阶修得很好,高度宽度适中,可以跑下山!

『行走在道教仙山的思考』   

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是道教形成和确立的时期。东汉后期黄老道形成实体,太平道、天师道等民间原始教团相继成立。后经魏晋南北朝数百年的改造发展,道教的经典教义、修持方术、科戒仪范渐趋完备,新兴道派滋生繁衍,得到统治者的承认,演变为成熟的正统宗教。

隋唐至北宋时期,由于统治阶级的尊崇,道教极为兴盛,社会影响极大,道教的哲学、养生术、符咒法、科仪规章也更为完善。


晚唐北宋以后,道教内部出现一些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的出现及以修持内丹术为主的金丹道派开始兴起。


到了南宋金元时期,道教发生变革。在华北出现了全真道、太一道、真大道等新道派,南方出现了金丹派南宗、天心、神霄、清微、净明等新道派,早期的天师道、上清派、灵宝派在教义和道法上也有革新。宣传三教合一,注重内丹修炼,是这一时期道教的主要特点。  


明清两代,随着中国封建社会进入晚期,道教发展陷入停滞僵化。近代中国道教承明清余绪,除个别时期,一直处于低谷。


  丁丁妈没有非常明显的宗教倾向,但对于非目前科学认知范畴的宗教神话传说是敬畏的,乃至于我从来都不会选择登顶雪山,因为我始终认为登顶最高峰,是对山神的不敬!

如果大家读过丁丁妈写的在丁丁9岁那年带她走尼泊尔的ABC的游记,可能会记得丁妈在ABC曾经向安娜普尔纳山神祈求的片段。当时丁丁高烧,我极端无助,一边计划着实在不行就立即直升机下撤,一边整晚不眠祈求着安娜普尔纳山神眷顾这个9岁孩子,让她顺利下山,然后奇迹出现,大风雪停了,明媚的阳光,蓝蓝的天空,恶劣天气转晴!丁丁坚强地自行步行了1公里之后,就满血复活了!所以从那以后,每次爬山我都会特别敬畏山的指引,对山里的神灵充满了敬畏!

我一直没有刻意去了解道教,但朋友对道教侃侃而谈,不由得引起我对道教的兴趣!

道教认为,一切有形,皆含道性,天地与我同根,万物与我同体!人类应该助天生物,助地养形,使自然界更完美!所以道教是一个十分看重生命的宗教!和平昌盛时代,修道之人隐居山中,修生养息,注重个人性命双修,乱世瘟疫时代,修道之人则行医济世,广行善举,利物济世,注重个人积功累德!

  助天生物,这不是跟神使一样吗?虽然道教一直以来维政治所用,但教义始终是帮扶老百姓的!

一边行走,一边思考,但毕竟对道教的认识仅存在于朋友的述说,自己依旧朦胧不懂,但想要深入了解的兴趣愈发强烈,于是三清山下山后当天晚上就启程龙虎山,道教发源地!

『龙虎山——正一教法坛之一』   

龙虎山,位于江西省鹰潭市西南20公里处,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道教名山。东汉中叶,正一道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炼丹,传说“丹成而龙虎现”,山因得名。其中天门山最高,海拔1300米。龙虎山是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是中国道教发祥地,2007年加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龙虎山的丹霞地貌,是二座发育在中国东南部信江盆地中段南缘由晚白垩世陆相山麓洪—冲积扇块状红色砂砾岩组成的丹霞山体。  


据道教典籍记载,张陵第四代孙张盛在三国或西晋时已赴龙虎山定居,此后张天师后裔世居龙虎山,至今承袭六十三代,历经一千九百多年。

《龙虎山志》载云:“山本名云锦山,第一代天师于此炼九天神丹,丹成而龙虎见,因以山名。”东汉中叶,张道陵偕弟子到龙虎山修炼“九天神丹”。传说三年丹成,有青龙白虎绕丹鼎。龙虎山现在还有炼丹岩、濯鼎池等遗址,还曾在壁鲁洞发现《制命五岳》、《檄召万灵》及《神虎秘文》等法术之书。张道陵在龙虎山前后达30余年,从事过炼丹创道、编写道书、广招弟子和以符水为人治病等大量活动,四方从学者达千余人。

( 本文作者 : 丁丁妈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xiarei 回复

    我们上去2次都是走特殊通道,没有什么不对的

    发表于:2021-11-16 16:43

  • FxxU007 回复

    风景宜人

    发表于:2021-11-12 15:33

  • 不需要退路 回复


    这棵松树挺好

    发表于:2021-11-12 08:37

    • 丁丁妈: 仙境三清山,诧异岩松美 问道龙虎山,寻访张天师 泛舟芦溪河,解谜古悬棺 今年3月份,雨中造访道教名山——三清山和龙虎山! [/span......
  • zhb001 回复

    天高地远风景无边,前来点赞顶贴

    发表于:2021-11-11 16:54

  • 闲龙 回复

    风景宜人,道教文化深奥

    发表于:2021-11-11 16:41

  • 南方的小鹿 回复

    占沙发,图文一如既往的精彩,点赞

    发表于:2021-11-11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