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巡山记‖探寻萧家岭西段至挂甲峪,明早期萧家岭关防御思路的谜团暂无法解开

巡山记‖探寻萧家岭西段至挂甲峪,明早期萧家岭关防御思路的谜团暂无法解开

作者:客舟听雨     1056人关注 2024-3-19 15:58

3月9日,再至魏家湾,继续寻找萧家岭西段的行程。因手头工作时间安排得紧凑,同时也是精力不济,与以前相比差了很多,因此一直没有将行程的记录整理出来。

这次行程并无收获,反倒是产生了一连串的疑虑,纠结不已。此前的推测未能得到证实,萧家岭与熊儿寨之间的明早期长城防线如何布设成为未解的困惑。

此次自红石崖北侧,尝试沿陡峭的沟谷上行。登山点的高度约405米。

这条沟谷靠近地面的部分,有多道的挡坡墙,但坡地似无利用价值。每道挡坡墙都有足够的高度,向上翻越并不易行。等到挡坡墙差不多消失的时候,灌木密集,密不透风,上行极为艰难,还不如从红石崖上攀缘。

攀上山脊花了不少时间。南北向山梁与东西向山梁的交点处海拔大约535米,南侧就是上次走过的红石崖往西南方向萧家院的山梁。

山脊上是自然形成的山岩,或大或小,并无规律,看不出人工加工的痕迹。

北侧的山脊并不连贯,山脊中断处,中间座落着一座小山包,小山包北侧的制高点是一座信号塔。

如果古长城防线经由这道山梁,那小山包所在的隘口就应设防。小山包或应设置墩台。不过,垭口处并无发现。

通往小山包的山势急骤下降。沿途的山石,也应是自然形成,看不出人工的痕迹。

接近垭口处,有两道挡坡墙,应是现代构筑。

过垭口,向小山包攀爬。

小山包上遍植松树。山顶是一处平台,环绕平台有一圈并不规则分布的石块,不见得是人工构筑,并没有墩台常见的石材量挺大的石堆。

连续小山包与北侧的山头之间的山路,应是人工踩踏而成,但并没有迹象表明曾经人工修筑。

这条山道西侧,有一堵山石堆聚物,这些石材位于垭口西侧,就其位置不可能是防御工事;紧贴这道石垄东侧,被人工开挖了一条石槽,也应是现代产物,石垄就是开挖石槽的石块所堆聚。

山坡上还有一处废弃的民居,所使用的小规格的砖,也表明这是一处现代民居。

信号塔处的高度约为618米,同样没有发现。当然,即使曾经有古代遗存,也早已不存了。

信号塔西侧海拔约587米的台地上,有房屋基址,与萧家岭东段的墙体相比,保存状况较好,不大可能是古代遗物,大概也是现代构筑物。

推测的明早期防线,应自信号塔的山头沿山脊东北而行。那条山脊也是植被茂密,鲜有人行走。下山时,选择沿简易公路下行,没有再沿那道山脊下行。如果在最有可能设置墩台处都没有发现,那这一带就很难有有价值的发现了。

这道推测的明早期可能的防线,在挂甲峪村附近被开发出旅游景点,山梁早已改观。这道梁地势很低,以土质山梁为主,会是明初的关口沙岭口的故址处吗?

这道梁向北延伸,跨过北土门的北山口,即是熊儿寨城堡踞守的南北向的通道。

是否明初的防线并非经由鱼子山寨-萧家岭口折向北行,经熊儿寨-灰峪口(明初的关口,疑与今熊儿河谷处的花峪村相关)设置防线?

如果明初的长城防线没有经由这条山梁,那么,萧家岭口的设置又有何意义?

《日下旧闻考》载,“蓟州自山海关而西至居庸之灰岭隘口共一百二十处相去约二千一百里又自州以西有边墙三重由州北里谷等关西达密云之甎朶子关为第一重自州东北丰台谷寨西达密云之墙子岭南谷寨为第二重自州东彰作里关西达密云峩眉山岭砦及香河县为第三重而密云之桃儿冲寨与甎朶子相接边墙至此始合为一”。

鱼子山-萧家岭沿线的遗存,即是《日下旧闻考》所述的蓟州的三重边墙的第三重,由彰作关向西至峨眉山以及香河县的防线?其虽与第二重即烽台谷-墙子岭南谷寨的第二重相交,终点却不仅仅止是与墙子岭南谷寨相接,而是尚需向香河延伸,因此才有了萧家岭关?如果是这种防御思路,则峪口南城山的烟墩,是否与此有关?

如果是这样,则熊儿寨城堡的选址又是毫无道理,而熊儿寨东山墩的位置,只能观察到南侧的魏家湾一带谷地,却无法观察到熊儿河口的情形,甚至无法接应熊儿河口的讯息,又作如何解释?

这些谜团,暂时难以解开。

2024-3-9,3月18日补记

( 本文作者 : 客舟听雨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zhb001 回复

    好复杂

    发表于:2024-3-19 1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