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25日,农历蛇年的寒冬,我独自一人从湖南耒阳出发,踏上了前往陕西秦岭的旅程。这一次的目标,是完成曾经未竟的心愿——登顶太白山拔仙台。23-25日和30-31日陕西成为暴雪中心,山下的太白县最低气温-20度,春节前夕的鳌太,注定是一场与风雪、低温、体力极限的较量。山还在那里,人还是那样,依然满怀期待。
本次11人组队塘口出发,9人完成 (7人南源村出,2人红河谷出),8天7夜,90几公里的路程,70%的路大雪到膝盖,小树林更是到腰。在经历2天好天气,一天白毛风,每天夜里都刮风下雪,第一次重装出行小白装备不充分,保暖和食物不完善,一次滑坠,手、脚、脸冻伤,帐篷、手套、登山杖掉了。

第一章:启程·冰雪初遇
从耒阳坐班车到衡阳火车站,再转乘一夜的火车,抵达陕西境内时,窗外已是白雪皑皑的世界。山依旧巍峨,人依然斗志昂扬。我回想起23年五一的那次失败,如今站在新的起点,仿佛能听见自己内心的呐喊:“这一次,我一定要登顶!”
夜晚的列车穿行在秦岭腹地,温度已骤降至-14度,空气中弥漫着刺骨的寒意。我与同行的云卿在宝鸡火车站会合,包了一辆车前往太白县城,花费240元。进入太白县城,仿佛走进了一个银装素裹的世界,屋檐下的冰挂粗如手臂,寒风凛冽,令人不禁打了个寒颤。

我们在县城里找了一家酒店住下,四处逛了逛,补充物资,买了几罐气罐和一些简单食物,大家准备着过年,我们准备着爬山。夜幕降临,队友们陆续抵达,我们聚在一起,商量第二天凌晨4点从塘口出发的行程。闲聊间,听说有一支队伍前一天因积雪太深,被困了十几个小时,仅仅前进了几公里,最终无奈扎营准备撤退。这些消息让我们心中多了一丝忐忑,却也更加坚定了挑战的决心。
晚上聚餐时,我们举杯共勉,彼此加油打气,笑谈即将迎接的风雪与挑战。然而,谁也没有预料到,这趟旅程的艰难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

第二章:初探·冰雪迷魂
第一天:27日凌晨4点,我们包车从塘口出发,正式踏上了秦岭迷魂阵的征程。夜色笼罩大地,十一道坚定的身影在微弱的头灯光照下缓缓前行,


起初的路并不算难,沿着高山下来的水管一路向上攀爬,雪覆盖着泥土,虽然有些滑,但大家依然信心满满。然而,当我爬上水管顶端,头灯照向对面时,眼前的景象让我心头一紧——几乎垂直的悬崖,深不见底。那一刻,我意识到,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继续前行,我们沿着前一天队伍的足迹,花了4个多小时到达了他们扎营的地方。短暂的休息后,我继续前进,接下来的路需要自己开路。雪深及膝,每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兴趣使然,我并未感到疲惫。中午1点,我到达了盆景园,决定在此扎营。两小时后,队友们陆续到达,第一天的行程结束。10公里的路程,累计爬升1700米,虽然疲惫,但大家的斗志依然高昂。

夜晚,我用雪煮了两包方便面,夕阳西下,寒风呼啸,帐篷内温度骤降。第一次在这样的环境下睡觉,鞋子未湿,但后背发凉,穿着鞋的脚放在睡袋里依然冰冷。半梦半醒间,我感受到了自然的残酷与生命的脆弱。

第三章:挑战·风雪无阻
第二天:我们从盆景园营地出发,前往水窝子营地,全程约14公里。清晨,天还未亮,大家就早早起床,开始忙碌地收拾装备、生火做饭。户外露营的收拾工作总是耗时费力,光是整理帐篷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今天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但路上的积雪很厚,行走起来有些吃力。不过,穿两件单薄的衣服并不觉得冷。一路上,我们经过了鳌山的新旧导航架和药王庙。23年那次,我在这里遇到了白毛风,还拍了一段视频记录。这次我特意又拍了一段,作为纪念。

傍晚时分,我们翻越麦积岭时,遇到了一个年轻人。他独自一人徒步小鳌太,但因为害怕或者别的,不敢继续前行,躲在山顶的石头背风处(后来听队友说,他的手机掉下了悬崖)。他没体力和我们一起走,就蜷缩在那里。晚上8点多,我们终于翻过了麦积岭。回望远处,黑暗中有一盏微弱的灯光若隐若现的照向我们。天空中星空璀璨,但大地依然被黑暗笼罩,他将何去何从……。


到达水窝子营地时,狂风骤起,扎营变得异常困难。由于连续两天在雪中跋涉,鞋子和裤脚已经湿透了。匆忙收拾时,我发现自己的帐篷、手套不知何时掉了。同行的队友星星让我和他一起搭伙睡,大家的节奏差不多,于是第二天我睡了唯一一个还算暖和的觉。

第三天:风雪持续了一整夜。早上起床时,白毛风依然肆虐。湿透的鞋子穿起来极其痛苦,硬邦邦的,我只好找来保温薄膜裹住脚和袜子,强行塞进鞋里。今天我的状态很差,一路走得很吃力,肩膀被背包压得喘不过气来。我咬牙坚持着,从前两天在队伍前面引领,变成了在队伍后端吃力地跟随。幸好有白扬的带领,我们才得以朝着既定目标艰难前行。白毛风刮了一整天,原计划今天要到达2800营地,但在离营地还有2公里的小树林里,积雪深及腰部,每走一步都极其艰难,脚踩下去后很难拔出来。为了增大受力面积,大家在雪深的地方只能跪着爬行。晚上折腾了几个小时,感觉都无法爬出这黑暗的小树林。耐心耗尽,大家开始有些惊恐、急躁,我们被困在2800营地前的小树林里了!考虑到视线不清与体能的透支,我们决定就地扎营,等待天亮再继续前进。


这一天,每个人都深刻体会到了走出小树林的艰难。难怪前面的队伍花了10多个小时才走了几公里,最终选择下撤。难怪当地的大佬们都说,这种环境下走出去太难了,随时可能需要救援。怀着对未知艰难的忐忑,我又度过了一个冰凉的夜晚。我甚至不确定自己是否真的睡着了,每次想要入睡时,都会被刺骨的寒冷惊醒,身体缩成一团,反复折腾,直到天亮。
第四章:生死·冰壁滑坠
第四天:一夜的风雪,我艰难地从帐篷里爬出来,迎接新一天的挑战。穿鞋成了第一大难题。昨天的袜子已经湿透,我不得不丢掉它们。鞋子上结满了冰块,我用力敲打,试图让鞋子变得柔软一些。穿上鞋后,我走几步,让体温稍微暖和一下鞋子,然后系紧鞋带,套上防雪套,绑好一切,开始了今天的行程。

白天的行程相对晚上要容易一些,但即便如此,走出小树林也花了我们几个小时。终于到达了2800营地,但前方的路依然漫长。继续往上,又是一片无边无际的小树林,上坡的路积雪及腰深,每一步都像是在泥潭中挣扎。一小时只能前进几百米,甚至几十米。时间在这种煎熬中缓慢流逝,身体的疲惫和精神的折磨让我几乎崩溃。

临近天黑时,我们终于到达了南天门上。这里有微弱的信号,我赶紧拿起手机给家人报平安。一身的疲惫伴随着声声的“平安”,慢慢消退了一些。然而,前方的路依然险峻。从南天门到金字塔的路段是一段极其险要的悬崖,必须不断左右横切才能通过。

在塔1的横切面上,我踩在了一层不厚的雪上,下面是冰壁。瞬间,我整个人失去了平衡,像是飞了起来,迅速向下滑坠。那一刻,我感觉自己身轻如燕,仿佛在空中飘荡。几秒钟后,我翻滚过来,双手拼命抓住地面,终于在十几米高的一个大石头平台上停了下来。队友们都被这一幕吓呆了,纷纷大喊:“有没有受伤?”我惊魂未定地爬起来,颤抖着回答:“没有受伤,没有受伤。”掉下的瞬间,我仿佛释放了所有尘世枷锁,在空中翱翔,我内心来不及有恐惧,那一刻我已经放弃了,释然了。落地的刹那间,我惊醒了(犹如睡梦中放下了所有一样,反而变得轻松,但当你从梦中醒来又被世俗包裹了起来)。我努力爬起来继续前行。

我的登山杖掉在了石壁上,白扬奋力爬上去帮我捡了回来。他说:“不能没有登山杖。”我感激地看着他,心里充满了后怕。从那以后,我走得格外小心,跟在队伍的后端,生怕再有任何闪失。
晚上,我们在塔1的垭口扎营。本以为经过白天的大难不死,夜晚会稍微平静一些。然而,凌晨1点37分,白毛风突然袭来,仿佛要将我们永远留在这座山上。寒风刺骨,我的下半身几乎失去了知觉,整个人像是被冻成了冰块。裤角湿透了,寒冷从脚底蔓延到全身。我不确定自己能否熬过这个夜晚。
我拿起手机,颤抖着记录下这一刻,仿佛在记录最后的等待。我告诉自己,一定要活着出去。我怕自己一旦睡过去,明天早上就会失温,再也醒不过来。我只能等待,祈祷,听天由命。如果能活出去,那将是上天的眷顾;如果不能……我不敢再想下去。

这一夜,我在生死边缘挣扎,寒冷和恐惧如影随形。每一次呼吸都像是在与死神搏斗,每一次心跳都提醒着我:活下去,一定要活下去。

第五章:曙光·拔仙台的呼唤
第五天:今天的任务是要翻越塔2和塔3,争取到达西源营地。一旦到了那里,危险的路段就基本结束了。然而,翻越塔2和塔3的过程却充满了生死考验。路线上只有左右不断的横切,脚下是冰壁,全靠雪的厚度来支撑身体。每一步都像是在刀尖上行走,稍有不慎,雪层支撑不住体重,就会滑下去。昨天的滑坠事件让大家心有余悸,但前路别无选择,只能硬着头皮往前走。终于,在天黑时,我们成功走出了金字塔,抵达了西源营地。此时,已经是第五天了,我们所剩的食物和气罐只能再维持3天。活着出去的愿望成了每个人心中最强烈的祈祷。

第六天:早上从西源营地出发,迎接我们的是无尽的九重石海。一层又一层,仿佛永远没有尽头。我们爬了一上午,才勉强到达顶部。接着,我们不得不又蹚过积雪及腰的东源小树林,再继续向万仙阵进发。每一步都是在与死神搏斗,体力消耗巨大。大家轮流开路,原本计划到达东源扎营,但到了万仙阵时,天色已晚,风也开始呼啸。无奈之下,我们只能在万仙阵扎营休息。


夜晚本该是放松和享受的时刻,但在这里,睡觉却成了我的噩梦。寒冷像一把无形的刀,刺入骨髓。我把所有的衣物都裹在身上,但依然无法抵挡那股刺骨的冰冷。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像是一抽一抽的机械动作。我坐着,等待着天亮,睡意早已被寒冷驱散。此刻,睡觉不再是享受,而是生死之间的挣扎。我默默祈祷,希望明天能顺利到达大爷海。听说那里有可避风的铁皮房间、上下铺,还有食物。这些简单的愿望,此刻却成了我坚持下去的唯一动力。

第七天:一夜的煎熬,一夜的等待。天终于亮了,我们从万仙阵出发,脚步沉重,像是拖着千斤重的身体。慢慢地,我们挪过了雷公庙,翻上了跑马梁。就在那一刻,我看到了拔仙台,眼泪瞬间夺眶而出。那是释怀的泪水,是希望的泪水。我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冲动,想对所有人呐喊:“我终于还活着!”

天气也似乎感受到了我们的心情,久违的艳阳高照,风和日丽。阳光洒在身上,温暖得让人几乎忘记了前几日的寒冷与绝望。我们加快了步伐,奔向大爷海。

到达大爷海后,我们终于有了一个相对舒适的落脚点。铁皮房间里生起了火,睡上了上下铺,吃上了过期半年的方便面,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面,我喝尽了每一滴烫还想吃,烤干了湿透的袜子和裤子。这是几天来第一次早上能穿上干的袜子,不再为那双硬邦邦、结冰的鞋子而费尽周折。我们烧化了大量的雪水,煮了茶,熬了汤,喝了几大瓶。睡袋也被拿出来晾晒,以往在帐篷里,早上起床时睡袋底下总是结冰,甚至里面也会结冰,睡袋总是潮湿的。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即便在大爷海的铁皮房间里,寒冷依然无处不在。我把驴友留下的三床被子都盖在身上,依然全身发抖。偶尔,屋顶的一滴冰水能穿过三层被子,滴在我的皮肤上,冰冷刺骨,仿佛直接滴进了骨头里,阵阵发麻。

第六章:归途·生命的礼赞
第八天:窗外又是一夜的白毛风,早上起床时,昨天的足迹早已被大雪覆盖。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每一天都有新的挑战。到达大爷海后,基本已经确定可以安全出山了,剩下的只是时间问题。
我们吃完早餐,整理好行装,便出发了。今天的风虽然大,但太阳也出来了,路上的风险已经几乎没有了。中午,我们到达了大文公庙。然而,由于手机没电,没有轨迹指引,我和星星走错了路,误入了太白山景区小文公庙。这里是太白山景区路段,想返回大文公庙又觉得太远,索性决定从景区下山。然而,我们在景区里转了一大圈,却找不到下山的步道。景区因大雪关闭,索道也停了,四周空无一人。天色渐暗,我们开始有些着急,难道最后要被困在景区里?

就在我们几乎绝望的时候,幸运地发现了一位景区值班人员。他为我们烧了热水,给手机充电,并指明了下山步道的位置。然而,下山步道需要走1小时,而盘山公路出景区则有30多公里。大雪封山,没有车辆通行,我们只能徒步走出去,天呐!最终,我们硬是在雪地里走了8个小时,终于在晚上12点多走出了景区,顺利完成了这次穿越。

这一路,每一步都是生死考验,最终,是鳌太放过了我们。
结语:生命可贵,敬畏自然
鳌太穿越,从来不是一场轻松的旅行。它是对体力、意志和团队精神的极限考验,更是对生命的深刻思考。在这片风雪交加的秦岭深处,我感受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类的渺小。每一次的生死边缘,都让我更加明白生命的脆弱与珍贵。

八天的冰雪穿越,八天的生死考验,让我深刻体会到了生命的可贵与自然的残酷。鳌山与太白山之间那些巍峨的山峰,不仅是对体能的挑战,更是对心灵的洗礼。每一次的滑坠,每一次的冰冷,都是对生命的深刻叩问。最终,我们活着走了出来,带着对自然的敬畏与对生命的执着,继续前行。
生命可贵,敬畏自然,愿每一次的挑战,都能让我们更加珍惜当下,珍惜生命。
愿所有在户外探险的人,都能心怀敬畏,珍惜生命,平安归来。( 本文作者 : 萧帮主 )
网友评论
看起来楼主的睡袋太薄了,只有1500的才让我踏实
发表于:2025-3-29 04:40
第一次重装走冬熬?
发表于:2025-3-15 20:34
楼主牛逼,厉害,但,不懂就问,发帖子出来,个个也都露脸了,跟自首有啥区别?不会有事儿吧。。
发表于:2025-3-15 09:30
走冬鳌太难了,需要勇气,也需要运气
发表于:2025-3-12 14:51
冬鳌就是在赌命,一不留神就挂了,掉了帐篷是好事,少了4斤多重量啊。
发表于:2025-3-12 12:19
耒阳大哥的队伍
发表于:2025-3-12 12:17
感觉你们一点都没有敬畏自然的意思。。。
发表于:2025-3-12 11:58
还敢走景区,没被抓住算你们走运呀
发表于:2025-3-12 11:56
好家伙这是在雪地上直接露营吗。。没冻死算你们运气好
发表于:2025-3-12 11:53
你睡袋温标不够吧,是不是地垫R值也不行,走冬鳌装备必须要给力啊
发表于:2025-3-12 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