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6

主题

西南

圣地雨崩 - 卡瓦格博初体验

[复制链接] 查看:10078 | 回复:160
发表于 2023-8-7 14:4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本帖最后由 凌 于 2023-8-8 13:38 编辑

目录:

1. 前言
2. 关于梅里雪山的前世今生
    2.1 “梅里雪山” or “卡瓦格博” ?
    2.2 太子十三峰
    2.3 什么是“神山”?有多少座神山?
    2.4 什么是"圣地”?有多少个圣地?
    2.5 什么是转山朝圣?
    2.6 卡瓦格博内转线路图
    2.7 卡瓦格博外转线路图
    2.8 转山手册-《雪山圣地卡瓦格博》
    2.9 《卡瓦格博外圣地广志》
    2.10 《卡瓦格博内圣地广志》
    2.11 为什么要转经?转经的终极奥义!
3. 雨崩徒步
    3.1 第一天,丽江集合
    3.2 第二天,丽江到德钦
    3.3 第三天,飞来寺观景台,西当,雨崩村
    3.4 第四天,上雨崩到神瀑(往返)
    3.5 第五天,上雨崩到冰湖(往返)
    3.6 第六天,上雨崩-尼农-香格里拉
4. 后记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隔7个多月,终于找到了梅里雪山完整的山峰标识图,感谢雪山大佬(乐和视界、老J带你看雪山、 苏黎世 ) 提供的雪山标识图!


今天是2022年12月10日,更新此游记“第2.2节 太子十三峰”相关内容,为了保持逻辑通顺,原内容没有删减,只是增补了新内容!


1. 前言


好多年以前,在一个论坛里看到过一个关于梅里雪山转山的帖子,具体的内容早已经忘了,但是有一个名字却一直记得,就是“南争垭口”!也不知是为什么,对这个名字莫名的印象深刻,不过那时候看这些基本就跟看月球登陆一样,太遥远了,遥远到根本没有意识去了解它。后来接触了户外徒步之后,才开始逐渐的对这些传说中的地方有了些认知,这次有机会徒步 雨崩 ,最强烈的一个念头,居然并不是 雨崩 ,而是要亲眼看一看 “南争垭口”,呵呵,这说起来也是挺叫人无语的,就算是了却一个念想吧。
网上关于 雨崩 的游记攻略太多了,雪山还是那座雪山,村子还是那个村子,路也还是那条路,写多了都是重复的。去之前做了好多的功课,行程、攻略、注意事项等等等等,各种忐忑、各种期待不油然的充斥在脑海里。可真正去过之后才发现,虽然并不是很容易,但是也没有别人说的那么艰难。
对于 雨崩 ,各人有各人的感受,不同的人关注的点也不一样,有人觉得名不符实,也就那样,有人觉得名不虚传,美不胜收。不管是夸大也好,过誉也罢,我们能看到的也只是自然风景,真正藏民的生活我们是走不进去的,我们就是一个过客,我们也没有他们的信仰。对我个人来说, 雨崩 其实就是我开阔视野的地方。通常来说,不管之前做过多少功课,只有我脚踏实地的到过一个地方之后,才会对它有直观的印象,如果我喜欢那里儿,我就会对它做更多的了解。就像现在,为了写这篇游记,又做了好多的功课,买了好几本书,我喜欢这个过程,不求多么的深入,只为了增广见闻,开阔视野,所以这个游记我想扩展一下思路,多增加一些徒步以外的内容, 比如 曾经困扰我的一些名词、概念,就当是个记录吧,万一以后要是忘了,看一看也许还能回忆起来。


2. 关于梅里雪山的前世今生


自从知道有 雨崩 这之个地方之后,就一直心向往之。没去之前,其实也没什么概念,哪怕是做了功课 。等真正去过之后才发现,说到底, 雨崩 它就是个村子而已,我们去 雨崩 更多是为了雪山,为了被称为“神山圣地”的梅里雪山。


2.1 “梅里雪山” or “卡瓦格博” ?


有资料提到说1908年 法国 人马杰尔.戴 维斯 在《 云南 》一书中首次使用了“梅里雪山”的称呼,但是这本书的我在网上没找到,图片也没找到,我甚至还让淘宝里专门代找电子书的卖家找也没找到。也许这本外国的书在国内根本没有译本,所以这个信息无法辨别真伪。梅里雪山在行政上属于 云南 迪庆 州 德钦 县( 雨崩 村属于 德钦 县下属的云岭乡),在地理上属于横断山脉,横断山脉是一个有些特殊的山脉,并不是单一的,是由七条基本并排的山脉组成的山脉群,称为“横断七脉”,这七条山脉之间有六条大江,称为“横断六江”。

横断山脉

横断山脉


梅里雪山所在的山脉叫做怒山山脉,是七脉之一,绵延长达近百公里,山峰终年积雪,一座连着一座,气势非凡,主峰是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
对雪山群或者横断山脉没有概念的小伙伴可以看看下面这张图,下图是上帝视角下的梅里雪山,中间最突出的那个山峰,就是卡瓦格博峰。而这只是横断山脉的一个小小的局部,可想而知,整个横断山脉得有多少山。

梅里雪山

下图就是著名的梅里 日照 金山:

梅里雪山

梅里雪山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3-8-7 14:49 2 只看该作者
很多人都知道梅里雪山也叫做“太子雪山”,但是为什么叫“太子雪山”就不知道了。梅里雪山属于横断山脉群中的怒山山脉,在早以前叫做“四莽大雪山”。由 西藏 境内的唐古拉山由北向南延伸下来,怒山山脉的北部与 西藏 交界的一小段叫作梅里雪山,中段叫做太子雪山,南段叫碧罗雪山。现在所说的卡瓦格博峰其实是太子雪山的主峰,所以才有太子十三峰的说法,而真正的梅里雪山主峰叫做“说拉赞归面布峰”,海拔5229米。这个梅里雪山再往北进入 西藏 界,就是户外圈儿里著名的他念他翁山。


无论是“太子雪山”、”梅里雪山“、”四莽雪山“,这些其实都是汉语的名字,是汉族人根据藏语发音或者汉语翻译的意思叫的,而本地藏民的称呼只有一个:卡瓦格博!


所以,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梅里雪山,其实是卡瓦格博雪山。只是现在我们这些外地游客,基本都是奔着”梅里雪山“这个名字去的,我们在网上查攻略、看游记、浏览各种帖子,看到的也基本都是”梅里雪山“这个名字, 甚至我们跟当地一些藏族的导游、领队、客栈老板们交流的时候,他们也是这么说的。但其实他们藏民自己互相交流中提到那座雪山的时候,都是用的”卡瓦格博“这个名字,”梅里雪山“这个名字是他们跟我们这些外地来的汉族游客交流时才会这么说。那么到底是”梅里雪山“还是”卡瓦格博“?为什么一座山有两个名字?这事儿其实很多人都听说过,只是对这些根本不在意或者懒得深究。我也是一样,我甚至一直以为的是这个山脉叫”梅里雪山“,它的主峰叫”卡瓦格博“(估计也有很多人都跟我一样)。只是在网上做功课的时候突然发现原来这个理解是错误的,这个关于名称的问题,居然还有两个不同的版本,这让我很是困惑。目前能百度到的二个原因,第一个是说这个“梅里雪山”这个名字是当年 日本 侵华日军在他们勘测的地图上标注的,是 日本 人给搞错了,但是地图流传了下来,所以就一直就沿用了。有资料说早在1985年的时候, 日本 就有登山队计划组织攀登卡瓦格博了,他们使用的就是当年战争期间 日本 陆军绘制的军用地形图,那个地图上把“四莽大雪山”标成了“梅里雪山”。而梅里雪山真正进入大众的视野,其实就是源于1991年中日联合登山队在卡瓦格博的那场著名的山难。在那之后,随着登山运动的逐渐火热,“梅里雪山”这个名字被越来越多的使用,逐渐的替代了太子雪山以及卡瓦格博的名字。第二种说法是因为建国以后,国家在六七十年代进行过一次全国范围的大地测量,测量队在与当地人的交流中误把卡瓦格博峰所在的太子雪山记成了梅里雪山,并在测量图中标注出来了,结果这个名字就成了“官方名称”,在那之后的这座山再被引用的时候就有了标准名称,从此“太子雪山”就被大家以“梅里雪山”所传开。


这两个版本其实都有可信度,而且都跟地图标注有关,但是网上的信息真真假假的,也不能全信,于是我查了不少关于卡瓦格博的书,不仅找到了比较权威的记载,也找到了一些深层次的原因。


自古以来, 德钦 (清代叫阿墩子)就是茶马古道由滇入藏的交通咽喉,外转经路上最北端的说拉垭口,就是滇藏的分界线。上世纪50年代初,解放军解放 西藏 ,当时解放军驻防滇西的14军42师就是从 德钦 方向进入 西藏 的。 昌都 战役之后,大部队深入到 西藏 内地,为保证给养供应,42师专门配备了一个辎重团,从 大理 、 丽江 运送入藏的物资。辎重团就驻扎在梅里雪山下的梅里石村,而山上就是说拉垭口。这一路的雪山有好多座,为了进藏而翻越雪山的解放军在 德钦 最先认识的山峰不是卡瓦格博,而是与 西藏 交界的梅里雪山。据 迪庆 藏学家王晓松考察,解放军由 德钦 经梅里石村上山,翻越说拉垭口进藏时,在军用地图上标注了“梅里雪山”。其实这个标注并没有错,这也是“梅里雪山”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外来人的视野当中。但是只标注了“梅里雪山”,而与之相连的“卡瓦格博”却没标出来。直到1957年, 云南 省交通厅修筑从 德钦 到 西藏 盐井的公路,下属的测绘大队在制作大比例尺地图时,以军用地图为依据,将 德钦 境内 澜沧 江西 岸的怒山山脉均标为“梅里雪山”,甚至把海拔6740米的主峰也标为“梅里雪山”,而把旁边较矮的缅茨姆峰标作“太子雪山”。当年中日两国联合攀登卡瓦格博的时候,登山队使用的地形图,就是 云南 有关部门提供的,这个地图延用了1957年的标识,把卡瓦格博一直叫做”梅里雪山“。当时的联合登山队的官方名称就是”中日友好梅里雪山学术登山队“,这个”梅里雪山“指的并非是说拉垭口处的梅里雪山,而是指海拔6740米的主峰卡瓦格博。由于持续10多年的”梅里雪山“登山活动影响巨大,外界传媒已多认同了这种错误的说法。1999年12月搜狐网举办的“梅里雪山千年登顶行动”仍然沿用了这个名称。这么多年过去了,到了现在,绝大多数的旅游书籍、期刊、文章,甚至官方地图都沿用了这个错误的称谓。


关于卡瓦格博和梅里雪山的差别,现如今在 云南 藏区的藏族人其实基本都知道,并不会因为汉族人的称呼而影响对一座雪山名称的认定。如果有意忽略二者的差别,甚至力图用”梅里“取代”卡瓦格博“,背后一定有实际利益的驱动。在1989年中日登山队第一次到 达卡 瓦格博脚下的明永村的时候,村民那时候都不知道他们说的梅里雪山在哪儿。但是在1991年的山难事件之后,”梅里“这个名字与这座雪山深深地绑在了一起,已经被当作一块吸引旅游者的金字招牌了,要想换掉它就更不容易了。


卡瓦格博是”圣地“,梅里雪山是”景区“,两种名称,反映了不同人群对这座山的了解和认知。随着“梅里雪山”知名度的扩大,无形中剥离了卡瓦格博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和宗教上的属性,一座”文化“山,被悄然改变成了一座”自然”山。旅游开发,必然有资本的进入,而资本为保证自己的利益,通常都会利用法律来做一些不符合本地人利益的事情。( 比如 去年去 广西 龙脊梯田,开发商把上山的路都给封住了,不仅不让游客上,就连本地人也不让走,这引起了很大的矛盾,据客栈老板说村里跟开发商可是干了好几架,闹了好几次,最后开发商不得已,允许本地人走,但是仍然不允许游客走。)当地民众千百年来积累的文化和生活的权利,便有可能失去法律的保障。一座没有神性的雪山,其文化上的意义和价值必然会打折扣。你看现在去 雨崩 的,大多数人都只是感叹于雪山的巍峨,风景的美丽,藏民的虔诚,还有物价的昂贵,又有多少人关注雪山本身在当地人心中的意义?“卡瓦格博”已经流传了上千年,而把此山命名为“梅里”却只有七十多年,至于“梅里雪山”一词被公众认知,才仅仅30多年而已。要以30多年的认知,去代替延续千百年的传统,总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可是现如今的社会就是这样充满浮躁,地方政府更是以GDP为纲,总是用所谓新时代的、快餐式的,甚至是一次性消费的知识,到处去取代那些所谓“旧的”、“过时的”,但却是历史悠久的人文景观和价值体系。一切与民族有关的、与信仰有关的、与传统有关的,无论是人或物,都在迅速转化成娱乐和旅游的资源,转化成流行文化用了就抛弃的潮流元素,转化成所谓的“文化产业”,貌似现代,貌似完美,貌似传承,貌似信仰,但其实已经没有了文化价值的支撑,啥也不是。 比如 现在全国搞旅游开发的那些个古镇,千篇一律,除了门口的牌坊和名字不一样,还有啥不一样的?满街都是 义乌 小商品。

发表于 2023-8-7 14:49 3 只看该作者
2.2 太子十三峰


梅里雪山有多少座雪峰,好像也没有准确数字,不过最著名的就是“太子十三峰”。有非常多的帖子里说这个名字的来源是因为有13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而得名,连百度百科都是这么写的。但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事实上整个梅里雪山群超过6000海拔的山峰根本没有那么多,为了核实这个数量,我在网上查了好久,除了百度之外,甚至我还查了《国家基础地理信息中心》的基础地理数据以及《国家标准化信息服务平台》的国标信息,但是能查到的基本都是山脉以及其主峰的高度数据,对于除主峰之外的山峰基本没有,在国标信息平台找到一个名为《 中国 山脉山峰名称代码》的国标,但是里面只有命名规则,没有高度数据。
不过我总觉得应该能查到,只不过没找对地方,如果有谁知道去哪里可以查到山峰的高度数据,还请留言告之,非常感谢!

德钦

而百度能找到的文章或者帖子,大多数都是你COPY我的,我COPY你的,找来找去都是一个样的。后来我改变了一下思路,不找6000米的了,找5000米的,找4000米的,结果还真找到一张《 云南 海拔4000米以 上高 山一览表》,这张表里标记着梅里雪山海拔超过6000米的山峰只有7个,这张表的数据从哪里来的无从查起,所以只能是参考。

梅里雪山

发表于 2023-8-7 14:49 4 只看该作者
已经记不得是多久以前了,至少好几年了,我在网上浏览帖子的时候随手保存了一张“太子十三峰”的标识图,这次又给翻出来了,之所以一直没忘,是因为这个名字很好记,当时我都不知道太子十三峰在哪,只是单纯觉得好像挺NB,就随手保存了,没想到今天用上了。那张图里超过6000米的山峰有8个,但是其中有一个海拔6100米的“日松 贡布 峰”,这个峰我百度时显示的居然是在 贡嘎 山区,而不是在梅里雪山,咱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估计要么是这张图标注的有错误,要么就是由于是藏语发音或者汉语翻译的原因,导致有些峰的名字出些差异,不过不管怎么说,超过6000米的山峰也没有13个。事实上13只是藏区的一个吉祥数字而已,所以“太子十三峰”其实只是一个泛指统称,并不是说真的有13个峰。

下图就是那张号称“太子十三峰”的标识图:

梅里雪山

现在再看这张图,可以很确定的说,这图是不准确的。 云南 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郭净在2003年(藏历水羊年)参加了梅里雪山的外转,并且做了转山朝圣大调查,2009年出版了《朝圣者》一书,用照片影像记录了梅里外转的全程,其中就有一张卡瓦格博主要神山图,在我看来,这张图才是最权威的神山图,就是下面这张图,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那本书。

德钦

在郭净老师这张图里,跟之前我自己下载的那张图区别不小,而且多了一个“卡瓦绒达”峰,并且“巴乌巴蒙”峰的位置也出现了变化。制图人员名单中提到的仁钦多吉,是最著名的卡瓦格博民间学者,自己在家建了一个“卡瓦格博博物馆”,而且据说还有一个卡瓦格博地区的沙盘,这可就太厉害了,下次再去 德钦 一定要去拜访。大扎西是明永村的村长,是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的本地藏民。斯朗伦布、扎西尼玛、木梭、此里卓玛都是当地《卡瓦格博文化社》的成员,他们用2年的时间做了一个前无古人的“卡瓦格博神山大调查”,这些人都是最熟悉卡瓦格博的人,所以这张图的权威性毋庸置疑。

发表于 2023-8-7 14:49 5 只看该作者

-------------------------以下内容为2022年12月10日增补-------------------------------------------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时隔7个多月,不但找到了完整的梅里雪山山峰标识图,甚至还找到了从多个视觉角度的标识图,我就说肯定能找到,只是之前一直没找对地方。感谢雪山大佬(乐和视界、老J带你看雪山)提供的标识图。
见下图: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是在空中更高视角的全景图,因为角度更高,能见到的山峰更多:

梅里雪山-观景台

发表于 2023-8-7 14:49 6 只看该作者
这些山峰的高度数据都是作者根据各种地图以及等高线数据一个一个标注出来,虽然不能说是完全准确,但准确度一定非常高!

下面来几张梅里雪山比较有名的山峰照片,是雪山大佬(乐和视界)的作品。

下图为主峰卡瓦格博,海拔6740米: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神女峰,藏语名字为“缅茨姆峰”(在 雨崩 下村村口白塔处的草地上看到的就是缅茨姆峰和她旁边的吉瓦仁安峰),海拔6054米:

梅里雪山-观景台


发表于 2023-8-7 14:49 7 只看该作者
  下图为十六尊者峰,藏语名称为帕巴乃丁九卓峰,海拔5877米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五冠峰,藏语名为吉瓦仁安峰,海拔5470米。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英雄儿女峰,藏语名字为巴乌马蒙峰,海拔6000米。 雨崩 的笑农大本营和冰湖就在他的脚下,而 雨崩 神瀑就挂在它西侧与吉瓦仁安峰相连的崖壁上。

梅里雪山-观景台

发表于 2023-8-7 14:49 8 只看该作者
下图为太子峰,藏语名字为布迥松吉吾学峰,也称为斯恰腊卡,它下面就是斯农冰川。传说它是卡瓦格博的儿子,所以也叫太子峰,海拔6028米。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玛兵扎拉旺堆,也叫扎堆吾学,海拔6365m。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粗归腊卡,也叫茨霜腊卡,意思是圆湖上方的山峰,5993m。

梅里雪山-观景台

发表于 2023-8-7 14:49 9 只看该作者
下图为错改腊卡,意思是 狮子 座雪山,6509m。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乃日顶卡,也叫来日贡卡,意思是圣山顶,6379m。

梅里雪山-观景台

发表于 2023-8-7 14:49 10 只看该作者
下图为披子穆,也叫努松说根或者纳松秋根,在缅茨姆的右侧,海拔5832m。根据我看到的资料,这个“披子穆”的名字在当地人眼中是非常莫名其妙的,根本不知从何而来,本地人都称之为“纳松秋根”。大概是外来的探险者给叫出来的。

梅里雪山-观景台

下图为孜拉年波(Zilanianbo),5320m。

梅里雪山-观景台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