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19929

主题

西南

走完东坡,我还是我

[复制链接] 查看:7306 | 回复:15
发表于 2024-1-23 15:19 1 只看该作者 | 倒序浏览

这里的每一棵树,都比我们年长。

这里的每一块危石,都比我们隐忍。

这里的每一朵野花,都比我们渴望春天。

这里的每一条山涧,都比我们旅程曲折。

这里的每一面湖水,都比我们包容浑浊。

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比我们承受更多苦难。

这里的每一片雪花,都比我们经历更多轮回。

不要失去瑰丽的梦想,不要辜负万物的等待。

你看,这天地辽阔!

山等待你,水等待你,往后的每一个春天等待你。

我也在等待你。(摘自杨柳松短视频)

10.6 热布村到晓乌措


"肿备薅了麻?"一位金发碧眼的年轻女孩即将离开餐厅,刚接满一壶热水抱在怀里微笑着问到。

"准备好了! " 我放下酥油茶,回答。

"good lucky!"她又说。

"thank you!" 我目送她离开餐厅。

清晨的光线照在窗子边缘,屋内朴拙的藏式家具被繁缛的氆氇点缀着。早餐快要吃完了,我们即将出发。


藏面和油饼,参照当地司机的早餐菜谱。吃一半完了才想起记录一下


出发前全队定妆照


酒店老板家住在比徒步起点热布村更靠里的村庄。他回家,顺路用皮卡车把我们一行连包带人运进山里。

皮卡客舱坐不下所有人,我们几个狠货跟背包货舱凑合凑合。


有一张登记表需要装模做样的填一下,藏汉双语的表头。 姓名、地址、电话、身份证号等等。 初始的路段坡度就不少,但是比较宽阔平坦,接近机耕道。

徒步最初始阶段

1人 评分 查看全部评分
发表于 2024-1-23 15:19 2 只看该作者
尽管海拔在4200多米,我们有说有笑,轻松的爬升。空气里弥漫着茶园的芬芳,我搞不清楚是什么植物的香气。 植被算不上茂盛,更多是裸露着的山体。 溪流附近会看到一簇簇蓝色的龙胆花在这海拔4000多米的倔强开放。16时许到达了晓乌措营地。

在海报4000+米绽放的龙胆子


晓乌措四面环山,山石被高海拔日晒与冰冻反复折磨,崩溃坍塌,形成了乱石堆。冰川融水就在这些乱石堆下面隐秘的流淌,汇入到晓乌措中。晓乌措不露声色的收下的这些供养,又明目张胆的把水排了出去。形成的河流就是我们今天沿途的山涧。

晓乌措湖畔营地


发表于 2024-1-23 15:19 3 只看该作者
我把帐篷扎在湖岸下游的小悬崖边上,取来晓乌措湖水过滤,拿出事先磨好的咖啡粉,泡了一包瑰夏冷萃。冰川融水的清冽让这款浅烘咖啡豆的花果香气和巧克力味余韵都层次分明。

汲晓乌措湖水泡咖啡


天色还早,搭好帐篷不着急做饭,我背起相机登上营地附近的高点。在这里可以俯瞰整个营地,晓乌措的完整湖岸线也尽收眼底。有一个半岛探向湖心,湖水在山峦怀抱中安睡。

发表于 2024-1-23 15:19 4 只看该作者
10.7 晓乌措到卓湘


从晓乌措的视角,海拔8463米的马卡鲁峰与海拔7804米珠穆朗卓,有着相似的峰形,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苏醒在金色的晨光中。其它的山体仍在拂晓中呈现乌黑,晓乌措的湖面亦如一池黑墨,倒映孪生的金色双山。晨风在湖面带起细波。湖面的金色山峰被加载了一层网纹滤镜。光线散开布满晓乌措峡谷,除马卡鲁峰与珠穆朗卓之外的山体也变亮了,显现出细节,显现出山的威严、包容、沉默。 这就是晓乌措的清晨。

马卡鲁峰与珠穆朗卓

雪峰倒映在晓乌措

发表于 2024-1-23 15:19 5 只看该作者
昨晚的瑰夏冷萃还有一些,我加热后溶一些奶粉,撒上桂花,调成桂花拿铁。 又吃了一些酱牛肉、压缩饼干及婴儿果泥。 全天的蛋白质、维生素、碳水化合物都均衡充分。收纳睡袋和防潮垫拔营。

路况很糟糕,完全是乱石滩。每一步都要寻扎合适的落脚点,踩在适合的石头上。如果下雪,石头间隙中必定有又冷又滑的稀泥和牲口的粪便混在一起,还好现在是晴天。

步伐不能均匀,步速很难提升。然而,前队的行进速度此时变得更慢了。 跟上去一看,原来正在通过一条暗河。这里的乱石比之前更大,长满了红色苔藓。 红石滩是高原独有的一种景观,附着在石头上的红色藓类对海拔、日照、空气洁净度、都有严苛的要求。过了暗河,就来到了晓乌拉山脚下。

跨过红石滩下的暗河

这可以说是此行第一段比较像样的爬升。晓乌拉从河谷中拔地而起,把一条模模糊糊的步道拽的七扭八歪。我们在山脚下短暂的停留,脱掉厚衣服开始爬升。

晓乌拉爬升路径

一只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白顶溪鸲BB:  这山不高,俩翅膀一扑棱3分钟到顶。

白顶溪鸲的生活环境真好,难怪长得好看,原谅你嘴欠吧。

发表于 2024-1-23 15:19 6 只看该作者
走到晓乌拉垭口的顶部,浓雾湿且冷。山顶照例有一处经幡堆,不断的被风吹日晒雨淋,不断的被山民修修补补。有一道石墙似乎想在山顶划出某种界线,或者是挡住一些山顶的风。过了石墙就没有什么太大的上坡路了。 沿步道远离晓乌拉垭口,走向雪若河谷。路况依旧糟糕。血肉之驱在岩石组成的锯刃上磨砺。下降很陡,登山杖与顽石激烈的冲突,发出噪音。 被踩的发麻的脚趾在徒步鞋里笨拙的前去调和。

从晓乌拉俯瞰的雪若河谷如童话般美妙,躬身入局走起来却颇为艰苦,区区三四公里的路,走的磨磨蹭蹭,拖泥带水的来到卓湘营地。

雪若河谷

雪若河谷

雪若河谷

发表于 2024-1-23 15:19 7 只看该作者
10.8 卓湘到汤湘


卓湘营地处在嘎玛沟与雪若河谷的交汇位置。从卓湘营地爬升,有一条瀑布,或者说是一条界河。由于山势陡峭,这股流淌的水流介于河流与瀑布之间,由于处在两条方向不同山谷的交界点上,区分出两种迥然的环境。界河靠近卓湘的一侧这边是高大的松树林,跨过界河之后松树林就消失了,取而代之以灌木丛,灌木丛中只掺杂着少许乔木。

爬升到最高点时,已经彻底进入嘎玛沟所在的山域,珠峰和洛子峰出现在正前方。嘎玛沟在是脚下的万丈深渊,嘎玛藏布在沟底奔涌。对岸的山体巨大而陡峭,可以看到灰色的碎石坡,白色的瀑布,红绿相间的植被,眼前是开阔平坦的山坡,由黄褐色草场与黑色的巨石构成景观的主体。一条小河在步道附近流淌。 依次经过密闭牧场、错朗错、塔松牧场、夏浓牧场,沿着步道三降三升,翻越若干山脊,嘎玛沟时远时近,最后到达汤湘营地。

见到珠峰的第一眼,爬升到达嘎玛沟,珠峰出现在正前方。画面中心的白色雪山。

措朗措被山体环抱,朝向嘎玛沟一侧有一小片沼泽,沼泽下游的水流清澈而缓慢,我小心翼翼的踩着水流中的石块经过了措朗措。 视线与湖面持平,湖水缓慢的向我倾泻,湖面上空浮着一片云雾, 云雾的底面与湖面一样平整细腻。似动非动的滑动着融入山体中。鹰隼的叫声在云雾中悠然响起,山野一片空灵。

在这条徒步路线上,沿途伴随着太阳能板和电线杆,这些设施粗糙且突兀。时刻提醒你,并没有完全远离人造物。最重要的是,他们的存在是对负重登山者体能的无情嘲弄和全面否定。简单估计一下土方和钢材水泥的重量和运输难度,登山者不妨与施工者做个比较,就会发现自己引以为傲的那点体能,屁也不是。

汤湘营地的水源不理想,我们在最后一次爬升之前的河谷取水,带到汤湘营地。

发表于 2024-1-23 15:19 8 只看该作者
10.9 汤湘到措学仁玛


这天早晨,我爬上汤湘营地东北侧的高地,汤相观景台等待日出。

还看不到太阳在何处,洛子峰东侧的边缘却被照亮了,随后是希拉里台阶,很快珠峰的顶端也被照亮。明亮的区域越来越大,两座山顶以及周围的更多山峰都在光影中变幻,众多7000-8000米级雪峰在初阳中被次第点亮,从粉色到金色再到我们熟悉的洁白。

青色的天空随之从紫色过渡到蔚蓝,岩石与冰川的棱角清晰了起来。晨雾缓缓升起,又缓缓隐没,成为了点缀山峰与天空的云。阳光终于绕过我背对的高山,把我的后颈晒的微微发烫。

一介凡夫俗子,跋涉到万丈红尘的边缘,伫立在世界第三极的深处,真切而完整的感受到一个清晨——藏历水兔年具贤月廿五,空行母荟供日的清晨。这,是何等的恩典!

清晨阳光把我和山岗的剪影照在霜地上


印澳板块以每年5cm的速度向北漂移与欧亚板块相互积压,大地隆起,造就了喜马拉雅山脉。狭长的喜马拉雅山脉东西走向,略成弧形,长度约2450公里,形成了中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等国的界山。在喜马拉雅山脉,有五条呈大致南北走向的山谷(藏南五沟),使印度洋的暖湿气流得以涌入。干燥寒冷的山谷于是有了河流与温暖,植物借此生长,生灵借此繁衍。藏南五沟从东到西依次是:亚东沟、陈塘沟、嘎玛沟、樟木沟、吉隆沟。

此刻我吃完早饭离开营地,行走到嘎玛沟的最核心地带。喜马拉雅山脉的主峰珠穆朗玛如一位宽厚的王者超然于世,他身旁的洛子峰继续舞弄着几缕薄云,身前的白当策还在玩味哪块巨岩的影子更好看。与我们近在咫尺的珠穆朗卓及其两座卫峰连在一起,如同雄鹰振翅欲飞(故又名神鸟峰)。在湛蓝的天空下,喜马拉雅山脉所有的雪峰都洁白而明亮。

神鸟峰

发表于 2024-1-23 15:19 9 只看该作者
从汤湘来到巴当附近,居高临下的遥望去往珠峰东坡的路——因天气原因砍掉的往返行程,心情有点复杂。不想承认他的美,那样会加重遗憾。但他其实很美:嘎玛藏布向山谷深处延伸,山脚河岸的冰川呈规整的锥形,被灰色的细砂砾覆盖。秋季植物色彩缤纷的遍布山谷,一些海子点缀其间。

从巴当转向往北走,向措学仁玛爬升。U型冰川遗迹正好处在转弯处。被冰川侵蚀的山谷遍布石粒,如同正在铺设路基的高速公路。在温润的阳光中不紧不慢的行走,时而欣赏远处形态各异的雪峰,时而对抗眼下突如其来的陡峭。我像一个熟练的狙击手,甩着长焦镜头大开杀戒。流畅的取景、对焦、构图,把目不暇接的山峰一一定格在CMOS上。在拍摄某个无名雪峰时,我透过镜头看清了雪峰上的一串脚印。那不是一座容易的山峰。从足迹判断登山者步幅很大,步履从容。很有可能是无锚点独攀,刚刚留下这串脚印时间不算太久。 我带着好奇和羡慕,与足迹的主人隔空交流。外在世界如一面回音壁,聆听到我们内心深处的窸窣,便发出回响。

U型冰川

远处高不可及的雪峰,竟然有一串攀登脚印


措学仁玛到了。营地和以往一样,又脏又歪——遍布牛粪也很少找到平整之处。找到一个营位将就着扎下帐篷。把两天的冗余的食物一顿狂铉,和队友们在塔帐里饮茶聊天,出塔帐回自己帐篷时,看了措学仁玛璀璨的星空。

发表于 2024-1-23 15:19 10 只看该作者
10.10 从措学仁玛出山


汉语与藏语对应关系中:山用拉、湖用措、大江用藏布、小河用曲(分别的例子:唐古拉山、那木措湖、雅鲁藏布江、那曲河)。所以,当我遇到“措学仁玛”这个地名,又结合照片,毫不犹豫的认为这是一个湖。而且营地设在湖泊附近也非常合理。 拉、措、藏布、曲都是地名后缀,措学仁玛的措则是前缀,这有点奇怪。原来,措学仁玛是由远近大小不同的一系列措组成的。 我们的宿营地临近其中的宿宗措。

有6名队友计划留守一天,探访另外几个措观看日初时的雪峰倒影。 我笃定次日的天气不可能更好,决定和另2名队友当天出山。早晨在宿宗措临近的湖边。短暂的见到了几座雪山被朝阳镀成金色的样子,我已经心满意足。

措学仁玛的众山倒影


从宿宗措出发,小雪如约而至。400米的爬升本不算什么,但放在海拔5000米环境,以及20斤负重,仍需要谨慎应对。爬升近半,牦牛驼队赶了上来,我们退出步道给牦牛让路。细小的雪花飘落,牦牛喘着粗气,一顿一顿那硕大的头颅将山石踏响,牦牛工穿插在其间行走,他们清澈的目光投射到我手里的转经筒上,又把温暖的笑容撒到我的脸上,或许这只摇摆的法轮是他们的文化获得认同的标识。“扎西德勒!”  在我们目光交汇时,异口同声的互致问候。

牦牛工由当地村民担任,当地政府承担起中介角色,将有驼运需求的游客与村民有序对接,并制定统一的价格,使得市场稳定且规范。那些年轻的藏族小伙,在你用“扎西德勒”和他打招呼时,会调皮的回应“么么哒!”

翻过此行至高点5443米的朗玛拉垭口,垭口风力很大,吹的双耳呼呼作响。山顶的雪粒被横风吹落,打在帽檐上、脸颊上、眼睛里。一簇风马旗在雪雾中抖动,时隐时现,匆忙的找出一沓?玛纸扬起,不等彩色的方块翻飞着散进灰雾,手已冻的生疼。走下垭口,踩着积雪和乱石陡降,经过恰巧位于雪线高度的拉则措,半湖涟漪,半湖霜花。一只白鹡鸰轻盈的走在蝉翼般的冰面。

朗玛拉北坡是一段陡峭的碎石坡,之字型的步道曲折其中。随着海拔降低,葱郁的灌木回归视野。峡谷中的水量逐渐加大。队友一路遥遥领先,我跟随其后紧追猛赶。顺利回到伦珠林。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