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推荐 业界 国内品牌越走路越宽 户外品牌谁主沉浮?[组图]

国内品牌越走路越宽 户外品牌谁主沉浮?[组图]

作者:admin    2007-03-04 00:00

  中国内地的户外品牌,自诞生之日起就和世界户外品牌有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随着户外爱好者的消费激情澎湃,国外著名品牌以及中档品牌先后将目光锁定内地市场,而国内品牌在经历了艰难起步后也开始茁壮成长,三雄并起,未来五年,谁主沉浮?

  国外品牌:面对商机迅速抢滩

  真正世界顶极的户外品牌,最初是完全不屑中国市场的,也根本没兴趣和精力来中国打假。另外倒有一些国外的中档户外品牌,在欧美市场上遭到高端品牌的驱逐,他们力图在中国市场上夺回利润损失,开始以正规身份在中国合作办厂生产并销售自有的产品。比如BIGPACKVAUDEozark、SEATO-SUMMIT以及一些韩国品牌等等。和假冒伪劣的‘外贸尾单’相比,他们血统正宗,最起码有良好的售后保障。上世纪90年代到2001年是中国大陆普及性户外运动的奠基时光,2002年到2005年中国户外开始迅速的膨胀,消费市场急速扩张。中档的欧美品牌在这个黄金时代进行着疯狂的扩张——抢先铺开销售渠道夺取市场份额是当务之急。于是,SIGGLakenViCTorinox不仅出现在专业的户外店里,就连小商品批发市场也有它们的踪迹。ttissPITORPAN等等,也以接近高端产品的材料和技术吸引着曾经是TNF、ARC的崇拜者们。这时,世界顶极户外品牌一反常态地对中国户外市场反扑,给这段黄金时代开启了崭新的篇章。然而,由于价格、供货、推广等诸多原因,即使一些国际驰名的品牌在中国也只是有着极小的份额,更出现了一些品牌撤市的无奈之举。我们在观望四五千元的背包的同时,也知道了户外用品没有价廉物美,只有一分价钱一分货。据统计: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有子公司或者代理和经销商体系,有稳定的货源的国外品牌商一共有166个,其中,在中国注册的品牌数量已经占全部品牌中的1/3,尤其以服装、帐篷睡袋等通用装备所占比例更大。而其他2/3的国际品牌,相当大的比例也都是由国内的工厂所生产。经历了中国户外的黄金时代,世界顶极品牌、欧美中档品牌和国内品牌也开始走上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顶极品牌仍然像奢侈品一样高高在上,以高端的价格、先进的设计和材料俯视着中国户外消费者,并且在特殊产品(比如高海拔用品、高强度户外)上有着固定的消费群;欧美中档品牌加大了品牌凝聚力和产品销售通路,同时也引进欧美研发技术,以此来丰富在中国本土的产品线。价格上也跟顶极品牌拉开距离,贴近中国普通户外消费者;国内品牌依旧拉扯价格大旗,昔日的户外装备OEM企业也开始挑选部分经典产品自创品牌面向国内。对于自行的研发元素,仍然是国内品牌的竞争缺陷。

  国内品牌:艰难起步越走越宽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内地户外运动市场崛起,让江浙、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户外用品生产厂(主要为国外品牌提供代加工)看中了国内市场潜在的消费力。他们利用国外户外品牌代加工的生产线、模具,自行‘生产’出针对国内市场的户外产品,多以背包、帐篷、服装等常规户外消费品为主。这个‘生产’其实就是模仿——完全没有研发元素的模仿——高端材料供应受限制,就找相关替代品。销售的渠道也搞得及其神秘:专走外贸店。

  像‘路客’、‘探路者’之类的完全称得上中国本土的品牌,靠着生产帐篷地钉、折叠椅、LED头灯、铝合金水壶等等户外‘边缘’产品,也开始在‘私生子’和‘优良血统’的夹击中艰难起步。

  而近期,奥索卡,这个严格意义上的国产品牌,已经在中国市场沐浴了十年的风雨。大众渠道中像探路者,户外渠道中服装像SHEHE,KILAS等,鞋类中像HBN等都有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国际面料商中GORE品牌在中国市场上也渐渐开始培养国内客户,而一向以严谨和稳重着称的德国Sympatex再也不甘坐失良机。世界著名展会ISPO及亚洲户外展等也对国内品牌伸出了双手。

  面对国外品牌带来的压力,国产户外品牌不甘示弱的紧跟其后,K2、SHE-HE、snowwolf、ACME等等推出了含有自身研发元素的产品,并且在价格上和款式上更多考虑了中国消费者。本土化的研发队伍、高密度的生产线、同功效低成本的材料的选用,决定了国产户外品牌比欧美品牌有着无与伦比的价格优势。在确保品质的前提下,利用价格优势夺取市场份额,虽然淡化了品牌的内在价值,但这也成就了国产户外品牌同欧美中档品牌、世界顶极品牌的三足鼎立。

  国内品牌越走路越宽,这是无庸质疑的。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