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前独自前往耷拉边长城,看到对面山崖上有一段长城自鹰飞倒仰段向下延伸,就萌生了一定要把这段长城走通的想法。因在耷拉边下方的摩崖石刻景区发现两块明代石刻“秦皇旧址”,早几年摩崖石刻景区开发时为增加神秘感吸引关注,附会为秦皇旧址长城。但这段长城到底是不是秦长城,并无定论,网上也搜不到相关游记。《长城踞北(怀柔卷)》将其列为北齐长城。
因那段长城在摩崖石刻景区,上周六与老夏两人重走耷拉边,临时起意探路秦皇旧址长城,无奈由于准备不足,没有找到正确的道路,以致能够耳闻箭扣人语,却无法登临箭扣。最终不得不遗憾而返。
回来即查找资料,驴友北纬84度提供了以前的摩崖石刻景区示意图(这段图的残痕在景区内仍在,但字迹完全湮灭,成为一张发白发皱卷曲的白纸),图上清晰标识了通往“秦皇旧址长城”的路线,而这条线路的外侧,是一条断头路,通往冰窖,应该就是上周六我们未能走通的路;
老夏从网页上搜索到了一个很久以前有团队组织走这条线路的发起活动邀约,所用的图仍是景区路线图,但活动说明中明确说不进景区,这段说明坚定了老夏要从景区外切上长城的决心;
我也使用二步路软件,搜索到了两段轨迹,两段起终点基本相同,从轨迹图上看,其到达鹰飞倒仰的点,大致在鹰飞倒仰南侧的一座敌楼附近,轨迹示意如下(红色路线为我们以前从西栅子五队-北京结-鹰飞倒仰-西栅子的轨迹,可以看出与“秦皇旧址线”并未相交):
同时,我也搜索了一下网上的信息,也发现了一段户外组织发起活动的启事,里面附了一张图,与北纬和老夏提供的图基本相近但略有区别,同时这幅图显示在通往长城的路途中,有几块石刻,正是我两次寻找未能找到的石刻中的一部分,包括“如堆”、“仰视见天”、“极关逊险”、“苍岩翠柏”等。
于是决定借助这些仍不够清晰的线索,这周再次探路“秦皇旧址长城”。我倾向于走景区内的线路,顺便看一看这几块石刻;老夏倾向于走景区外的线路,可以不进景区。
周五还是晴好天气,周六却是天色阴沉。一行四人,老夏,自然哥,平安。上午8:30从怀柔商业街东口出发,打车至摩崖石刻景区门外,大约9:10到达,在保护长城的示意牌前,护林人员值守的小屋前,有通往果园的水泥路,在此上山。护林人员告诉我们,去箭扣的路在景区内,这儿没有路。或许她指的是经擦石口长城-北京结到达箭扣的路线,那不是我们所想走的。
初始沿水泥路上行。由于轨迹的偏差,数次纠正路线。水泥路也渐渐消失。
杏花已经含苞待放,也许就是下周,就可以看到山花烂漫了。
走上这座小山包后,最终发现确实是一座孤山。老夏给出了准确的判断,轨迹是沿山沟走的,因为山坡上并无明显的路径。
左右尝试校正,确认轨迹的思路,我们也沿山沟上行。山沟中时而巨石横叠,时而矮树枝与荆棘挡路,上行并不轻松。
(距离起点1.14km 当前海拔464m)
于是尝试摆脱这种攀爬。有林下灌木稀疏处,疑以为路,往上闯了进去。却不知山坡是全是密集的灌木,基本没有像样的乔木类的树,需要用手臂推开,或者将横生的灌木折断,以便开出一条路来。灌木的枝条总会有一些刺,手臂上划伤已经是很平常的事。二步路软件的导航不断提醒偏离轨迹超过20米。最终忍受不了这种折磨,再次回到沟谷之中。
已经不计时间,只知道顺着沟谷往上走。沟谷上方,是一处垭口;接近山脊,轨迹有一段向左绕行的线路,原来是将至山脊,谷沟消失,从灌木丛中寻找荆棘稀疏处登顶所形成。
登上山脊顶部,脚下竟然是一段人工墙体。这么快,我们就已经到了长城之上!
这段墙体还算整齐,且有一定高度,墙体保存基本完好,没有明显坍塌痕迹。只是这段城墙修筑得较为简易,不似明后期长城以整齐坚固的条石、青砖垒砌。
对面向西,是耷拉边长城。脚下的长城向擦石口关延伸方向,需要先越过一个小山头,我们今天的目标是箭扣方向,已经顾不上向擦石口关方向探路。
耷拉边长城。北边则是北京结-响水湖方向的擦石口长城。
(距离起点1.73km 当前海拔547m)
于是沿这段长城城墙向东南方向前行。
行不远,有一路口,斜向偏下方分出一条支岔,路口有红色丝带的路标;长城沿着上方的山脊向远处的断崖延伸,那段路看上去怪石嶙峋,巍峨耸峙,危石欲倾,乱石穿空,极为险峻;向下的路径,老夏在前,我紧随在后,往前探了一段,确信不是向下进入景区,那就应该是从山坡上绕过这段陡崖,通向箭扣方向,于是我们选择山崖下的绕行路径。
绕行的路并不轻松,时而是松软的泥土山坡,一不小心就会失足打滑;山坡上的枯枝有些非常脆,用力一抓就会折断。
(山路下仰视断崖,长城居上,距离起点1.9km 当前海拔582m)
老夏与自然哥在前面分两个方向探路,老夏从左侧先登到山脊顶部,自然哥在右侧也找到了山崖下的山路。两汇合一处。
我与平安翻上山脊的时候,又一段城墙霍然呈现在眼前。城墙高约2米,石块颜色不一,偏红色,应为含铁的石料,垒砌整齐经历数百年仍然稳固。
仔细观察,墙砖之间,以糯米汁与三合土粘合,这明显是明长城的修筑手法。就是说,这段长城,分明是明长城!至少,是明代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加固重修的。
登上长城,一座圆形敌楼赫然出现在眼前,这就是《长城踞北》和驴友游记中所提到的圆形敌楼。敌楼为实心,从圆形敌楼向下方瞭望,墙体向着下方延伸,就是说,在我们绕行的那段断崖之上,这段长城仍然是连续的墙体。
(回望圆形敌楼,距离起点2.16km 当前海拔656m)
自此以后,基本就沿城墙前行。两侧皆是陡崖,长城外侧更加险峻,以绝壁断崖为主,长城外侧,多是陡坡。墙体时而简陋,时而坚固。
城墙内侧,出现一座方形建筑遗址,应当是长城之上的铺房,或者是简易敌楼。因高居峭壁之上,这座建筑修得较为简易,墙体残存部分较矮,四周也没有太多散落的石料,应当不是后代人为破坏。这是途中所见第一座铺房或简易敌楼。
远远地可以看得见箭扣方向的敌楼了,中间还隔着数座山头。北京结、擦石口长城也皆在视野之内。只是天气阴沉,能见度差,可惜了这壮美山河盛景。
一路在陡崖上方前行,脚下随处是深不见底的深渊。地势险要处,长城仅以数块巨石叠垒。
脚下这段长城,无疑是一段连续的墙体,与对面的耷拉边长城遥遥相对,经擦石口关连结成一体,构成长城最内侧一道防线。耷拉边长城,绝不是孤立存在,而是与我们脚下的长城是一道完整的长城。擦石口长城的名字,实应赋予擦石口关两侧的长城,即脚下这段长城与耷拉边长城。只是,这段长城,年代应该更早于慕田峪-鹰飞倒仰-北京结-响水湖-黄花城-延庆八达岭的长城,后者一般是万历年间修建,一般认为由戚继光主持修建。明代长城早中期均有修建,早期主要防御后元的抢掠侵扰,中期以后主要面临后金的侵扰,而明后期则直面后金对明朝政权的威胁,所以历历年间的长城修建得尤为坚固,材质用料讲究,工程质量上乘,并且在京城附近无论多艰险的地段,基本都边成一线(当然,并不绝对,现在所见到的长城,亓莲关-神堂峪,神堂峪-河防口,青龙峡东侧长城,均有数座孤楼间没有城墙相连)。
而明早期长城,由徐达主持修建,更为简易,主要利用北齐长城,部分地段为夯土城墙。而观察脚下这段“秦皇旧址长城”,平缓地段修建得较为坚固,有一定墙高,墙体基本没有坍塌,因此,应当属于明中期长城。
至于“秦皇旧址”的石刻,则是万历年间重修长城时由官员李逢时所书,其时距明早中期长城的筑成已经年代较久,那段简易的长城,本就应当是在北齐长城的基础上修建,思古怀今,有感而发,并非写实,不足以认定其为秦朝长城遗迹的依据。
第二处铺房遗址,简易的方形建筑遗迹。
远远地,可以看得见前方有一个大石堆,应该是又一座敌楼。
这段长城的外侧下方,有一道低矮的山岭,那就是上周我们误闯的那道山岭,与脚下的断崖相接,但因断崖有一定高差,且因灌木过于密集,视线受阻,无路相通,因此无法穿越至箭扣。
这段墙体,以简易的片石叠垒成矮墙,四周并无散落痕迹,应当基本保持了原貌。这段城墙与明长城三合土与糯米汁灌缝的工艺区别较大,更大可能是直接在北齐长城基础是简易修复利用。
山势平缓处,墙体修建得就坚固。
这段墙体,不但坚固,而且有足够的高度,墙下还有券门可以通行,这更明显是明长城的标志。长城根下还有残雪。
一路披荆斩棘,攀越巨石,在峭壁之侧小心通行。
这张图片有些夸张了,其实就是上面这张图片上的石壁。是有些陡,我上行时还是要抓住岩缝才放心往上挪步,不过,没有这么大的坡度。
前方的石堆更加清晰,可以确认是一座敌楼了。我们加紧脚步往前赶。
箭扣的敌楼与城墙也已清晰可见。
终于登上这座敌楼。这座敌楼四周均已坍塌,石堆散乱。
(鹰飞倒仰前的敌楼,距离起点3.19km 当前海拔876m)
我们在此休息午餐。
在此处,可以远眺层峦起伏,直入云天;近处绝壁千仞,深不可测;长城高居其上,如蛟龙腾空。此处所见的长城,如果能见度好,还应能见到西大墙长城、九眼楼至延庆永宁古城的长城等。可惜今天都笼罩在深沉的雾霭之中。
(敌楼处遥望面鹰飞倒仰,距离起点3.21km 当前海拔880m)
敌楼旁边有块孤悬半空的巨石。人在巨石之上,风从四方吹临,极目远眺,好不惊心。
飞鸟在脚下盘旋飞翔。鸟翔高空,邈视地面苍生,而飞鸟翱翔的空中之上,是更高的山峰。山峰巨石之上,是无畏的登山者。
我没有那么大的勇气,只是简单留个影。
老夏直接走上巨石尖端向下探望。我只担心得不敢说话。
竟然还给悬崖边的我们拍照,我们急忙阻止,不让他再拍。
指点江山,挥斥方遒。
纵有双飞翼,注定要孤单,没有人敢与其相比。
你可小心了啊。
能不能安生点?你这是要干嘛?
他竟然下来了!
上面那块石头,可是向外凸出的!
你是要吓我呀!我已经是吓得不敢说话,已经无法阻止。只能趁他面向我们的时候,用手势让他赶紧下来。
。。。我已经不愿意说什么
你这手抓的是哪儿呀?
后面那块凸起的石头,不碍你的事吧?
慢点挪你的屁股!
好吧,坐稳了就好。
我站在石头上的时候往下看,下面的石头,分明是悬空的,与上面的平面重叠的。
这攀岩的动作,不要让我们欣赏了!
身体不要再往前倾了啊!
我不知道脚下还有没有石头可以支撑。即使有,也不要了啊。
已经被老夏吓出一身冷汗,好歹从巨石上下来了。
老夏在巨石上给我们拍的照片。
然后我们继续向箭扣方向前进。路遇第三处铺房。
这段长城沿着外侧的绝壁而行,即使石头还算平均,也须小心翼翼。
因为脚下是无底的深渊。
(下图角度略有夸张啊)
这张图太陡了点,当然,是摆出来的。
鹰飞倒仰已经是咫尺之遥,绕过这段陡崖,就可以到达箭扣了!
对面有人影晃动,我们对着他们高喊,偶尔传来高昂的一两声回应。
在悬崖之侧,小心通过。
城墙外的残雪。
网友评论
去箭扣得注意安全啊
发表于:2019-10-7 19:48
看着腿软
发表于:2019-10-7 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