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宁夏 吴忠 固原 看长城‖举杯邀烽台,朔风来祝酒--踏访吴忠同心县下马关固原旧北长城

看长城‖举杯邀烽台,朔风来祝酒--踏访吴忠同心县下马关固原旧北长城

作者:客舟听雨     9972人关注 2020-6-12 13:35

                                                                                                   

宁夏的长城,已经走了以下的地段:

2019年9月1日:宁夏西长城之三关口长城、永宁段长城;

2019年9月7日:河东边墙之水洞沟长城

2019年9月21日:平罗北长城及简泉农场一号墩、惠农西长城的起始段

2019年9月28日:河东边墙之盐池头道边长城、隋长城

2019年10月27日:惠家区红果子镇的宁夏旧北长城

2019年11月2日,大水沟宁夏西长城

另外,2019年11月10日,在拜寺口远远地看到一座敌台和数座疑似烽火台。

 

于是,决定这个周六,11月23日,前往同心县下马关的固原旧边(内边)长城。

查询各种出行方式以后,最终决定乘周五晚上21:28的火车前往同心县城,夜里2:02到同心县城,找小旅馆睡上4个小时,第二天一早乘班车去下马关镇;返程购买了周六夜间(周日凌晨)3:19的火车回银川,早上7:47到达,基本不耽误周日的工作。晚上在同心可以选择在小旅馆睡上几个小时。

同心到下马关的班车,最早一趟说是8:00发车,实际到大约8:30才出发。早上离开旅馆的时候,店主夫妻二人正拜坐在床上诵读古兰经。

 

沿途多黄土丘陵,属于黄土高原地貌。黄土丘陵上分布着大量的发电的风车。

 

快要到下马关镇的时候,远远地看到公路西侧,有一座墩台,四周有围墙,或为坞墙,根据其所处位置,疑为上马坟烽火台。

 

过这座墩台,北边又有一座烽火台,有民房遮挡,未能及时拍下照片。按其位置,当为五里墩烽火台。

班车驰入镇子,突然从小巷中看到距离很近处有城墙,于是赶紧就近下车。回走几步,就看到一段红黄色的墙体,向路人打听了一下,得知这就是下马关古城了。

墙体中间被拦腰断开一个数米宽的缺口,这本不是城门,只是为方便出行被人为打开的缺口。

(距离起点0.18km 当前海拔1540m)

 

下马关古城为明代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王琼所筑。万历五年(公元1577年)重修并甃以砖,城墙据说长570米,宽460米,高10米,基宽10米多,顶宽7.5米。

下马关原名长城关,后因三边巡视边防者必下马于此休息,而得现名“下马关”。自其改名后,盐池花马池处的长城关成为唯一以长城关命名的关口。

城墙看起来保存非常完好,以至有人质疑是否现代建筑。

(距离起点0.19km 当前海拔1539m)

 

顺城墙往北,可见不止一处开挖的窑洞,正门开向东侧城外,城内开有后门。透过门缝,可见窑洞内仍有物品,应仍在使用。

 

偶尔可见墙脚处有新鲜的取土痕迹。想不到,这么完美的一座古城,竟然没有保护措施,任由居民长期居住、取土破坏,真是暴殄天物。

 

靠近东北角,有明显的小路通向墙顶。于是顺小路上到墙上。

总体来看,墙体保存相当完好,墙体陡直高大,气势不凡。墙东北角有一段明显外伸的墙台。

(距离起点0.49km 当前海拔1543m)

 

沿墙顶西行,靠近东北角的墙顶较为平坦,不过女墙已经消失不见。往西走,墙体损坏部分增多,个别地段墙体有一定损毁塌陷,有塌落仍相连的最窄处仅二十厘米左右,须小心通过。见到西北角上有城内居民家的孩子爬上墙来玩耍。

许成当年写那篇文章的时候,城内仅2户居民,如今远不止2户了。自那个时候,长城就应当是作为文物而做的考察,至今不但未见保护措施,人为活动的负面影响却在加剧,还是有些不解。

 

西北角上当为北门及瓮城,这段墙体损坏较为严重,并且被分割成不同的小院,难以通行。

(西门瓮城,距离起点0.95km 当前海拔1543m)

 

从北门下到墙下,基本是一处土断崖,不敢直接往下跳,环抱着土墙,踏着脚窝,终于下到地面。

 

北门处的墙体,可见未被拆除的包砖。 

(距离起点1.28km 当前海拔1537m)

 

被分割封在不同院内的北门瓮城城墙,墙上开设有窑洞。 

(距离起点1.46km 当前海拔1534m)

 

向老乡打听一下,可否沿城墙向南走,告诉我走不通,要沿北墙返回。 

东城墙边的民居,被封在后院的墙体,可见墙体被开挖的窑洞,但现在只是做为储藏室了。这就应当是在城内所见有后门的窑洞。

被封在院内,倒是很好地保留了墙体的包砖。砖体似乎不是整体包镶,而是像旧时农村尚未富裕起来的人家,墙基用一段砖,上面是夯土。

 

(距离起点1.82km 当前海拔1539m)

 

没有见到南城门及券门上的匾额,心有不甘。再次走到被人为打开的东门口,再向人打听。因为口音的问题,没有听明白南门在哪儿,但告诉我城内还有内城。顺城内主路向西寻找内城,问及城内居民,得知内城早已毁坏,遗址无觅,但得知了南门位置。于是折向南门而去。

 

南门竟然有大段的包砖保存着。时间已经是11:23分,想着赶紧往老爷山的六步墩去,本想看一眼就走,恰遇一位骑电瓶车的回民大哥从城外向城内行驶,问我上去了没有,然后告诉我,城门口有刻字的石头,被封在里面了,但爬上城门,就可以绕过去看到。在他的殷切的指导下,我决定还是上去看看。

(南门包砖,距离起点2.60km 当前海拔1544m)

 

城墙顶部很是平坦,有一个较小的瓮城,保存基本完好。城门洞及瓮城的门洞都被封住了。

(距离起点2.71km 当前海拔1549m)

  

现在出入南城墙的通道,是另外把城墙挖断了形成的缺口。

 

南城门瓮城的西南角,从内侧可以下到瓮城内部。城墙上残存的砖垛,似乎是人家的烟囱。

  

离得近了,看得清城门匾额上的题字是“重关设险”。

 

封闭的城门洞西侧,有一孔小的券洞,不知是原有的小门,还是被人工开挖的窑洞。从此洞中穿出,回至城内。此处是一座粮站,似乎已经废弃。

 

出南门,环视南墙,城墙被圈在居民院内,墙顶上的疑似烟囱,或许就是这户人家的生活设施。

瓮城门向东开,门上方残半块石匾,有“橐鑰”二字,据盐池长城博物馆的介绍,当为“橐钥全秦”四字。对于橐钥一词,查了字意,说是风箱,好像在长城上其他地方也使用,但未明其意。

(距离起点3.07km 当前海拔1544m)

 

请教群内各位专家,萧艾老师解释为:

橐tuó,形声。从槖省,石声。

槖,囊也。——《说文》。按,小而有底曰橐,大而无底曰囊。有“囊括”、“包括”之意。“钥”,即鎖鑰。“橐钥全秦”,大约为“全秦鎖鑰”之意。

我爱我的小红马解释说:应该就是门户之义。周易里面取门户之义,道德经里面取风箱之义。

 

另外,原宁夏文物局副局长许成原载《固原师专学报》1982年1-2期的《明代“固原旧边”》(该文另见搜狐网《1982年史料:明代“固原旧边”下马关东边墙,作者提出宁夏是长城博物馆》一文)中说是“钥素”。首先这是自左向右横读,顺序错了。其次橐是否可以简化为素,尚无依据。 

出得南门,再次遇见回民大哥骑电瓶车从城内返回,停下车子问我看到没有。借机向其打听如何向头步墩、六步墩、老爷山的方向徒步。打听清楚了,沿南城墙向东,然后穿过公路,继续向东行,一路继续打听。等到离开居民区了,才看到长城在远处的北侧公路边,于是折向东去。

这就是固原内边,或称固原旧边,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由总制尚书秦紘修筑,嘉靖九年(1530)年王琼重修完善。

(距离起点5.06km 当前海拔1525m)

 

沿边墙向西,观察这段城墙的保存状况,越接近城镇,城墙保存越差,几乎不能识别。于是决定专心向六步墩方向行走。--就此也就错过了下马关古城东侧1公里处的边墙南侧的一座古城堡,以及古城堡南侧的双墩。

(距离起点5.32km 当前海拔1526m,错过小城及双墩)

 

离下马关镇城向东,在少有人烟的地方,城墙保存状况稍好--据后来遇见的当地人说,他们小时候,城墙保存得还非常好。就是说,这数十年的时间,社会经济的发展迅速,给长城带来的损坏也是前所未有的。

(距离起点5.75km 当前海拔1526m)

 

长城北侧,隔着公路,农田里挖了一条水渠,并且延长线穿越夯土墙体,已经被划了灰线,不久以后,水渠将切开夯土墙。

(距离起点6.36km 当前海拔1522m)

 

靠近路口,是新鲜的取土痕迹。

(取土痕迹,距离起点6.49km 当前海拔1519m)

 

远远地看见前方一座小城堡,这就应当是头道墩了。自下马关城东约1公里处的我所错过的双墩向东,每隔5里,修一墩台。墩台外侧,修小城一座,名为坞城。

(距离起点6.77km 当前海拔1518m)

 

头道墩坞城近景。

(距离起点7.04km 当前海拔1517m)

 

从南侧拍头道墩及坞城,墩台位于坞城中部,靠近北墙。

(头道墩,距离起点7.14km 当前海拔1520m)

 

离开头道墩,继续东行。天色渐转阴霾,天的尽头,是一道山梁,翻过山梁,就是陕西地界了。

行了很久,才看到前方的墩台,二步墩。

(远晀二步墩,距离起点8.37km 当前海拔1512m)

 

南侧不远的庄稼地里,有一片方形的土地,长期荒废,无法被开垦为农田,也没有植被生长,估计应为一座小城遗址。

(距离起点8.59km 当前海拔1510m)

 

渐近二步墩,靠近村庄的地方,始有一段保护的绿软篱笆。

(二步墩远景,距离起点9.66km 当前海拔1496m)

 

二步墩的坞城明显比头道墩大,保存状况也更为完好,轮廓完整。
(距离起点9.99km 当前海拔1498m)

 

二步墩的墩台也比头道墩更显高大,或者是保存状况稍好。

(距离起点10.08km 当前海拔1501m)

 

凛凛的北风渐起,徒步还是不停地出汗。冷风吹起的时候,略有凉意,时而需要把冲锋衣的拉链拉上。

时间已经不早,吃块面包充充饥,再来一口小酒。举杯邀烽台,朔风来祝酒,举杯,与数百年的边墙共饮,与数千年的边疆筑墙史共饮,与亿万年的朔风共饮。

 

继续向东,二步墩东侧的这段城墙顶部宽敞。 

(距离起点11.98km 当前海拔1518m)

 

庄稼地逼近夯土墙,直侵至墙基。

(距离起点12.37km 当前海拔1521m)

 

终于又看到一座墩台。东部的山梁也更近了。正对着的,名老爷山,六步墩就在老爷山的山顶。

(远眺三步墩,距离起点12.54km 当前海拔1525m)

 

三步墩及其坞城,损毁较为严重。
(距离起点13.06km 当前海拔1531m)

 

三步墩以东,墙体难觅。周边开始出现沙化的土地。
距离起点13.14km 当前海拔1527m

 

边走边寻找,终于又见墙体。只是残高只有1米多高。
(距离起点13.67km 当前海拔1533m)

 

行不远,墙体再次走失,又陷流沙阵中。
(距离起点13.94km 当前海拔1539m)

  

沙丘裸露在地表,但这些沙丘基部,应当是坚硬的土堆。平整的流沙地面,并没有植被,而沙丘上却却丛生着一些荆棘。
距离起点14.21km 当前海拔1532m

 

沙堆连成一线,成为沙垄,似乎是有规律地排列。

(距离起点14.30km 当前海拔1536m)

 

这些似乎是有规律,似乎呈一条直线向东延伸的沙垄,似乎预示着什么。这些沙垄与墙体的走势偏离了一个角度,向正东方面延伸,而墙体是略偏向东南的。我暂不想寻找墙体了,我想看看这些沙垄的走势,我有一个猜想--

这是什么?是夯土的地面。
(距离起点14.73km 当前海拔1539m)

 

流沙松软,沙层越来越厚,一脚下去,陷入一个深坑。地面出现网格状固沙的麦草。

时间已经是下午两点多,我才走了三个墩台,晚上还要赶回同心火车站,时间够用吗?

才是连走带跑,在流沙中奔突。

(格状固沙区,距离起点14.74km 当前海拔1538m)

 

一片明显的方形残墙遗址,在流沙的摧残下,依然顽强地存在着。此处当为一座小城,且命名为小城之一。
(距离起点15.10km 当前海拔1549m)

 

小城一东南方向,这座小城更为明显,西侧残墙从西侧之下的流沙地面看上去,有三四米高。且名之为小城之二。
(距离起点15.25km 当前海拔1540m)

 

小城二的东北角,又有一座小城,城中的墩台,虽历经风沙侵袭,仍有一定残高。从形制上看,与头道墩二步墩三步墩及其坞城形制相同。且名其为小城三。

(废弃的小城之三,距离起点15.42km 当前海拔1550m)

 

此时,我不禁满胸襟的惆怅。这个位置,已经位于固原旧边长城的北侧,三步墩与四步墩之间的位置,却连续分布着东西横排(略呈品字形)的三座小城,在长城之外防守,如何能起到防御作用? 

流沙掩盖的,莫非是又一条长城?

顺着沙垄向东延伸的方向望去,这些以坚实的土堆为基础的沙垄带成一条直线,直奔东侧山梁,走向与下马关过来的墙体似乎更接近一条直线。

(疑为早期长城的走势,距离起点15.44km 当前海拔1549m)

 

许成的《明代“固原旧边”》中,说“在下马关以东的四步墩至五步墩之间的边墙、边沟以北(即边墙外),约0.5-1公里的沙滩上,自西而东有3座久已荒废的古代小城,彼此之间相隔约在0.5公里左右。西边的两座较小,见方均在60米许;东边的一座较大,东西150米,南北百米,夯筑城墙均已圮废不堪,废城之前有沙枣树10棵,均在碗口粗细”。后来在四步墩与五步墩之间,没有找到相应的三座小兵营,疑即是三步墩与四步墩之间的这三座小城池遗址,但三城相互间距离并没有500米。

 

继续在流沙中寻找,东北方向,又现残存的土堆,碎石,这又是什么?这会是第四座小城吗?
(距离起点15.76km 当前海拔1548m)

 

东北方向,似乎还有墩台。如果刚刚遇到的四座小城是带坞城的墩台,那又外侧的墩台,又归属于哪段长城?

这儿的长城,得有多复杂?

为了探寻那座不知来历的墩台,我在流沙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着东北方向跑去。--时间不等人啊。

 

途经莽莽沙原。

(距离起点16.01km 当前海拔1550m)

 

又是什么?一周皆土堆,中间一片平坦的硬实的地面。此片空间较为开阔,如果是建筑遗址,当比前三座小城及一片疑似小城四的面积更大。
(距离起点16.23km 当前海拔1544m)

 

靠近东北方向的墩台的时候,发现似乎是双墩。再仔细看,还是形似带坞城的墩台。

(双墩,或者有坞城的墩台,距离起点16.55km 当前海拔1546m)

 

好几天以后,查询长城遗产地图,找到这附近周儿庄一带分布着四座城堡。这些城堡,是独立的小城,还是带坞城的墩台,没有找到资料。或许宁夏考古研究所所出版的《宁夏明代长城:固原内边长城调查报告》会有线索,只是这些考古报告价格不菲,每一本都备齐也不现实。

我相信,在这些沙垄的连线处,一定是一道更为古老的长城。譬如,会不会是嘉靖九年(1530)年王琼重修固原内边时,改变了明弘治十五年(1502年)总制尚书秦紘所筑的边墙的走向呢?唯其如此,在长城外侧出现连续数座小城或者带坞城的墩台才有了合理的解释。并且,很可能在现存固原内边长城的外侧,不止4座小城,可能会有更多历史遗迹。

流沙中有多处方形的坚实地面,都很可疑。离开那座形似双墩,我赶紧往南侧内边长城方向走。时间已经接近下午三点,不能按原有线路按顺序走四步墩五步墩了,先往东南方向五步墩走。

(距离起点17.13km 当前海拔1552m)

远眺五步墩,左侧山顶上即是六步墩及其坞城。

(距离起点18.00km 当前海拔1567m)

 

前方一片地势较高的台地,遍布碎石,这些碎石会有什么来历吗?台地不远处,有残墙,不知是城堡还是什么遗迹。

(距离起点18.49km 当前海拔1570m)

 

沿台地东南行,至近前,有残墙及建筑遗址。城池?砦堡?
(距离起点18.62km 当前海拔1569m)

 

遗迹面积挺大,自西向东紧紧相接,似乎被封闭的院墙分割为三个院落。此为第二个院落。

(距离起点18.71km 当前海拔1568m)

 

第三个院落,东北角上有相对高大的夯土堆。

(还是侧边相接的砦堡?城池?距离起点18.80km 当前海拔1572m)

 

遇见一位放羊的村民,穿着大衣,头戴能护耳的绒线帽,手戴皮手套,走过来问我冷不冷。我却是浑身还在冒汗。

(距离起点18.80km 当前海拔1572m)

 

向老人打听这些遗址是什么,老人只知道是很久以前的砦子,至于是清朝的还是明朝的,并不敢说。只知道祖上相传是从天津过来的,过来守这些砦子的。如此说来,应当是明代的戍边的士兵后代了。问了下老人是汉人还是回民,老人说是汉人。

(距离起点18.86km 当前海拔1573m)

 

老人说这附近还有两口井,但并没有找到,找到几处石堆,其中一处据说是从井中淘出的土石;另一个石堆,老人说是祖上留下的记号,曾经从下面挖出过东西,银质的器物。

 

告别老人,我要继续赶路。老人劝我不要去了,天太冷,还隔着一条大沟。要看墩台,可以看四步墩。此时时间已过下午三点半,今天的时间够紧张了。我决定还是继续我的行程。

路遇又一片台地,又是遍布碎石。似乎也是什么遗迹。

(距离起点19.22km 当前海拔1585m)

 

地面上还有塌陷的洞,不知下面会有什么?

(距离起点19.50km 当前海拔1591m)

 

壕的南侧,五步墩已经近在咫尺。五步墩外有墙,开始以为是一座小城,后来终于弄明白,这是边墙外侧的壕堑。
(距离起点19.86km 当前海拔1601m)

 

手机拉近镜头的五步墩。

(距离起点20.04km 当前海拔1596m)

 

老爷山顶的六步墩。

(距离起点20.04km 当前海拔1596m)

 

初以为雨冲刷出的深沟,约20来米,两侧崖壁垂直陡立,难以逾越。想起牧羊老人的劝告,才知道这条沟并不容易翻越。沿堑壕寻找雨水冲塌的沟谷,还是距沟底过高,不敢径下。于是绕壕而行。

(距离起点20.14km 当前海拔1592m)

 

壕堑北侧的土崖边,似乎是一座古烽火台。

(距离起点20.18km 当前海拔1594m)

 

在几乎绝望,想要放弃走近五步墩的时候,终于发现一处雨冲沟上,有人工凿出的脚磴。于是顺利到达彼岸。

(五步墎及坞城,距离起点20.93km 当前海拔1621m)

五步墩近景。

(距离起点21.07km 当前海拔1631m)

 

六步墩与五步墩遥遥相对。不过,今天的时间,六步墩所在的山上不去了,时间已经是16:15。需要返程了。
(距离起点21.07km 当前海拔1633m)

 

沿六步墩与五步墩的连线,应当是这些长满荆棘的沙垄。凭直觉,觉得这是墙体所在的位置。

(距离起点21.72km 当前海拔1596m)

 

但那道壕,此时还没有确认是壕堑,难道仅仅是山洪冲刷出来的吗?

于是离开沙垄,向北侧壕堑边靠近,果然壕边有墙体。那就可以确认这条陡峭的深谷,确实是人工的壕堑,在山洪的冲刷下,愈来愈深,愈来愈险。
(距离起点21.90km 当前海拔1590m)

 

长城遗产地图上的边墙走势,也是随壕堑呈曲线延伸的。远处的四步墩渐近。

(距离起点22.09km 当前海拔1588m)

 

四步墩应当是保存最为完善的一座,是其坞城,形状、墙体均堪称完美。

(四步墩坞城保存最好,距离起点22.84km 当前海拔1573m)

 

过四步墩,壕堑渐浅。

(四步墩以西堑壕渐浅,距离起点23.07km 当前海拔1564m)

 

沿壕的边墙,与南侧的一条土垄会合,而这条土垄,会是另一条墙吗?从其走势看,似乎就是五步墩过来的那条沙垄的延伸。如果是这样,这条长城,除了壕堑北侧推测的早期墙体外,壕堑南侧,也还存在着双墙体吗?

(壕墙与南侧土垄合二为一,距离起点23.15km 当前海拔1566m)

本欲沿壕堑之侧回返,只是这条壕堑折向北去,突然意识到,这个方向是要通向我来时所探路的那段流沙地段。于是赶紧下了壕堑的地势较高的土垄,沿四步墩与三步之间的连线寻路。

 

走不多远,立即证实我的判断是正确的并且转向是及时的。网格状的固沙带中出现几座并不太明显的沙堆,而后沙堆渐成线状连续分布,这就是被流沙吞噬的固原内边边墙了。怪不得来时几次走失方向,找不到墙体,原来都在流沙地带,成断续状分布。

(距离起点23.40km 当前海拔1560m)

 

回望四步墩,沙地中的边墙,如果不是知道其走向,很难分辨了。

(距离起点23.53km 当前海拔1557m)

 

流沙地带残存的墙体。

(距离起点23.57km 当前海拔1555m)

 

这座土堆,略突出于墙体北侧,当初该是一座墩台或墙台。

(外出的土堆,或为敌台,距离起点23.90km 当前海拔1548m)

 

被流沙与强劲的朔风摧残得不辨原状的墙体。如果不是按照三步墩与四步墩之间的走向,利用手机校正方向的话,今天怕是走不出这片荒漠了。天色已经昏暗,四处都是颜色相同的土黄色。虽然才是下午17:00左右,已经分辨不清四周景物。

(距离起点24.41km 当前海拔1540m)

 

终于回到三步墩。于是离开墙体,走上公路。

风愈加凛烈,须尽快回到下马关。公交车应该没有了,只能打车去同心火车站了。

荒凉的野外,难得见到人烟。即使路过村子,也基本没有见到有人活动。

脚步走得越来越艰难,已经走了二十多公里,腿有些迈不开了。

过两步墩后,公路开始变宽。此时留意有无出租车经过,没有。留意私家车有无好心愿意捎带一程的,但经过的车子都是急驰而过。

终于,当我再次转身,面向后方的车灯的时候,那辆车减速了。见其减速,我知道机会来了,赶紧招了一下手,车子在我前方数米处停了下来。

于是,顺利结束全天行程,三十公里。

更为幸运的是,他们竟然也是要回银川的。于是,我放弃同心的火车票--从下马关到同心,打车要150,还是白天的价。更难得的是,今晚就可以回到银川,不用在火车上熬夜,可以有精力直接投入明天的工作。

感谢!在银川的户外旅程中,我已经是第三次搭好心人的顺风车了。

在寒风中行走的时候,还没感觉到冷。坐上好心人的车子后,在下马关镇下车吃饭,有细碎的雪花飘落在脸上,不禁浑身颤栗起来。这才感觉到冷与饥饿。这才体会到温暖的滋味。

2019-11-23,12月2日补记

( 本文作者 : 客舟听雨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独自跳舞1419 回复


    处处城墙,处处历史印迹。

    发表于:2020-6-17 11:03

    • 客舟听雨:                                                                                                     宁夏的长城,已经走了以下的地段:2019年9月1日:宁夏西长城之三关口长城、永......
  • 驾驭川藏线 回复

    在西藏有一个传说,如果你和一个人尘缘未了,那么你只要心里虔诚地念着他的名字,再次回头的时候,必定可以看到他。

    发表于:2020-6-16 10:00

  • 牧雨高登007 回复

    羡慕的很,一定找机会去一次

    发表于:2020-6-12 23:39

  • zhb001 回复

    精彩好贴前来支持

    发表于:2020-6-12 17:14

  • 恩兔 回复

    不错的分享支持一下

    发表于:2020-6-12 16:05

  • 自由奔跑的兔子 回复

    支持一下

    发表于:2020-6-12 14:27

  • 自由奔跑的兔子 回复

    顶帖支持一下

    发表于:2020-6-12 14:13

  • 哦!贝加尔 回复

    来支持一下吧

    发表于:2020-6-12 13:40

  • 哦!贝加尔 回复

    好像大部分都是同类形的游记

    发表于:2020-6-12 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