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关陇古道随记

关陇古道随记

作者:超人168     8493人关注 2023-9-1 16:01

关陇古道随记(一)


孤陋寡闻,很长一段时间,都以为“关山”就是位于陕西陇县的“关山牧场”。直至2021年国庆期间,自陇县固关老爷岭至张家川平安乡,三天重装徒步,才真正领略了“关山”草原概貌,印证了“关陇古道”历史。


凌晨4点钟,起床收拾装备。野外宿营,三天时间的衣、食、住、行所需,都得带,而且要多备一天口粮。炉具、气罐、帐篷、地席、睡袋、帽子、手套、登山杖、护膝等等,一样不能少。领队介绍,此次每天徒步大约25公里,累计拔高2400米。对重装徒步,是不小的挑战。反复筛选,百般挑拣,最终装包时,秤了一下,35市斤,在可控范围。


小区门口上车,沿途接几位驴友,车子一路到了陇县县城,街道上转了转,油饼不错,4块钱一个,买了4个油饼,边吃边进了美香源羊肉泡馍馆,点了一碗羊杂,20元。这家只有五张桌子,带着厨房的小店,中年妇女在前厅服务,年轻小伙在后厨操作。墙上有郑重承诺:美香源羊肉泡所用羊肉,均采用散养山羊骟羊现杀而成,拒绝冷冻肉,拒绝饲料羊,拒绝老母羊,拒绝种公羊,欢迎品鉴。

热气腾腾的羊杂上桌,羊肝、羊肚、羊肺、羊血、羊肉、粉条、萝卜、长条形的薄饼,细碎的香菜,红艳的辣子,油汪的汤汁,外加一碟糖蒜,内容丰富,搭配合理,碗大量足,卖相不错,顾不上嘴烫,吸溜吸溜,脑门沁出汗珠,抚肚直呼舒坦。


驴行和旅游最大不同,在于能深入山野乡村,与自然融为一体,了解风土人情,感知自然景致和人性之美。每次户外,交流必不可少,墙上贴着散养山羊骟羊肉每斤120元,走进后厨,和厨师交流。厨师是个有点腼腆的小伙,说到羊肉口味、加工品质,侃侃而谈,先从取材开始,任何东西,主料是第一位的,主料不好,再加工都没用,你看我这肉,都不用调料,你只管吃,没有一点膻气,说着拿起一块,切了一片,塞在我手里。小伙说得细致,讲得专业,自己听得神情专注,不觉间时间大了,驴友喊,该走了。急忙说,给秤上半斤,把汁调好,带路上吃。小伙说,我这肉就不用汁,三两天坏不了,你只管吃。上了车,你一片我一片,赞口不绝,小伙这肉不错。


出了县城,穿行峡谷之间,忽现一片湖面,开阔豁达,碧波荡漾,微风而过,轻泛涟漪,随波而动。同行者说,这是段家峡水库,也是千河源头最主要水库,始建于1970年,1972年蓄水运行。不用猜也是,水利工程,特别是农村水利工程,大多是在毛爷爷年代完成的。

远望关山,逶迤苍莽,蜿蜒如龙,置身其中,绿植繁茂,虬枝盘曲,草甸丰茂,水流潺潺,不由身心清凉。


车过固关镇,关山历史上曾设立了不少关隘,固关首当其冲,固关因故关谐音而得名(距陇洲35公里处为故关,“昌盛则固关”),是关陇古道上西行的一个驿站,一处兵站,一条老街。曾几何时,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人,成群结队从固关老街走过,走过多少客商,运输了多少丝绸茶叶瓷器或者玉石马匹,恐怕难以计数。唐代诗人岑参的《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诗句可以还原当时的繁忙景象,诗里写道“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可以看出,唐代关陇古道,不但关隘遍野,而且设有不少驿站。历史是昨日的今天,今天是明日的历史,漫步固关老街,斑驳的墙体,坑凹的街道,隐约的车辙,戴着白帽,裹着纱巾的回族老乡,或许能找到些许历史的印迹。


一杆拦住去路,路边有岗亭,走出一个干瘦老头,说,前面路不通,在修路,车不能过。回答把车开到修路的地方就返回,然后步行,也是不准,好说歹说,就是不行,遇着认真负责的人应该鼓励,在单位里,常常要求对工作认真负责,但真正负责而不知灵活变通的人,往往不受人待见。


天无绝人之路,一辆工地上的“突突突”停在栏杆前,司机听说要到牧场,说路还远,可以捎我们一段,把背包连提带拖放到车厢,驴友一个拉着一个,一个抱着一个,生怕一颠一簸把谁撂到地下。几十年没坐过这车,感觉两耳生风,鼻腔清新,紧闭着嘴,眯着眼睛,“突突突”了好一阵子,渐渐适应了,发现没多少事,遂挺起腰杆,晃动着脑袋,开始左顾右盼。


分路了,司机停车,千谢万谢,告别师傅,背上大包,开始徒步,这种路没走头,既费膝盖,又没景致,但生活往往如此,就像朝圣,要有信仰,想拜真神,就要历尽苦难,费尽周折,才会有苦尽甘来的成就感,喜剧让人开怀大笑,悲剧才能刻骨铭心。好在人好自有天助,胡思乱想间,一辆小版“突突突”,挟着风,奔驰而来,纷纷把背包放进车厢,望着车子远离。


关陇古道随记(二)


今天要翻越海拔2300米左右的老爷岭,也就是被称为“高寒川”的地方。古丝绸之路从关中过固关老爷岭,走关陇古道进入西域,这条绵延百里的关陇古道,至明代海运未开通前,一直是我国连接世界的陆上纽带,是古丝绸之路上建筑工艺最高、延续时间最长,保存最完整的古道群。


据史料记载,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汉武帝曾派人进行了两次探险,其中一次翻越陇坂,选定关陇道为西进首选路线。为了确保路线畅通,在沿线设置天水郡及平襄、陇县(今张家川县城西坪洮塬一带)、清水、戎邑、略阳等县。沿途“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寨”。“驿马三十里一置”。至隋炀帝时,关陇古道又一次得到大规模的拓建,甚至达到了通过御驾的标准。


雨过天晴,云卷云舒,重重叠叠的青山,沟沟壑壑的水流,一望无际的寥廓草原,与山高路险的巍巍秦岭,形成强烈反差。它既不同秦岭山地,也不同于黄土高原,“陇坂满目皆千仞,唯有关山以秀媚。”这里没有高峻难攀的悬崖峭壁,没有巍然屹立、横空出世的高山深谷,只有宽广与寥廓,寂静与安闲,青山如屏风布列,白云像绸绢展开,一派世外桃源景色。


美丽的关山草原,往上追溯,是秦始皇祖先养马的地方。《史记·秦本纪》说,秦非子做部落首领时住在犬丘,他很善于养马和畜牧。“犬丘,又名西犬丘、西垂。汉置西县。”据《甘肃省通志》记载:“西县故城在(秦)州西南120里……”


一路牛马成群,牛们摇尾漫步,神态安详,像是吃饱饭的孩子,一副吃也行,不吃也行,吃不吃无所谓的姿态,见人们走过,或好奇地观察,或稳健地靠近,或似看非看地偷瞄,或干脆卧于草甸上,闭目反刍。相对而言,马儿要警惕的多,见人走近,疾驰几步,然后立定,用疑惑的眼神剜你几眼,好像道不同不相为谋,压根不屑与你为伍似的。


一只羊,跳跃在离地5、6米的断壁上,抬眼望去,上面没有几根草,每走一步,脚下的沙砾四处散落,看得人心惊肉跳,心想,这也属于不走寻常路的羊,有棱角、有个性,四肢发达,肌肉结实,是羊肉馆里的上等食材。天地常理,顺路不迷,是奶羊就要多产奶,是肉羊就要多长肉,这也是负责,是敬业。


如绿色地毯的美丽草原,牛马羊和谐相处,各安其分,不用放,不用养,自食其力,自己寻草吃食,自己找地就寝,它们大多以家庭为单位,脖子上都戴着标记,主家一般一个礼拜半个月上来一次,给带点盐巴之类营养品。行进途中,遇见几个牧民,问见我家牛了没?见我家马了没?见我家羊了没?回答道,到处都是牛马羊,不知哪只是你家的。他说我家的有记号哩,可惜记号咱都认不得。


风光无限,景色宜人,一棵长相奇异的树,远看像一个大号的弹弓,又像两只巨手紧握在一起,下面1米直杆,往上分为两叉,各呈45度向上生长,直冲云天,蓝天白云成为巨大的背景板,大自然魅力不可思议,无法复制。


下午2点多钟,登顶老爷岭。老爷岭位于关山梁上,牧民说,这里原有一座关老爷庙,所以称为老爷岭。如今,庙宇还在,前面有一块石碑,铁丝网将庙宇整个围了起来,中间有豁口,钻了进去,石碑上的字迹,不太清楚,大致为《关山顶重修塑武圣帝君神像庙宇叙碑》,立碑时间是2004年古5月13日。


站在老爷岭,四周环顾,山顶上一片灌木丛,山腰是美丽草甸,姹紫嫣红,参差分明,牛马穿梭其中,古道就像一条美丽的腰带,灵动飘逸地缠裹在草原的腰身,山谷一条拨动着琴弦的小溪,发出欢快悦耳的轻吟,空气中弥漫着花香水韵,醉了草原,也醉了这些草原腹地的岁月过客。


关陇古道随记(三)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扎好帐篷,已夕阳西下,秋风吹过空寂的山林,发出飒飒的声音,刮得百草披靡,花儿散乱,风声在山谷回响,也送来缕缕芳香。春华秋实,为盛为衰,离不开自然的力量,离不开风的作为,春天它温暖和煦使万物萌发,秋天肃杀凛冽把草木摇落,掌握着生杀予夺的大权,堪与造物的大自然同工。


见风使舵,很多时候,都把它作为一个贬义词,岂不知这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的理性选择。人定胜天作为一种精神是可取的,时常付诸行动则是愚昧的,“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枯荣和又生的核心是根还在,是小草知道匍匐,知道弯腰避风,知道识时务者为俊杰。


“风生于地,起于青蘋之末。”宋玉的《风赋》非常形象地描写出风的最初产生,而后渐渐猛烈而又小下去的全过程。它可以“来去固无迹,动息如有情”,也可以“大声吹天地,高浪蹴天浮,”可以“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也可以让“草拂之而色变,木遭之而叶脱。”同是一种风,来去一阵风,角度不同,时节不同,感受不同,判断也不同,其实风就是风。


人在尘世,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家庭,为人子女、为人夫妻、为人父母;在单位,为人领导、为人同事、为人下属;在社会,为人同学、为人客户、为人朋友。不同角色,不同圈子,不同时间段,不可能一种表情,一样态度,一个做派。其实人还是这个人,不会变,也不可能变,就像风还是风一样。“清越而瑕不自掩,洁白而物莫能污,”不会因别人的判断而改变,不会因非议而自怨自艾。


前一段,读王蒙先生自传《半生多事》,其中一个山西作家评价王蒙:“你看人家王蒙,多会说话,说出来的话,领导听了感觉是替领导说话,群众听了感觉是为群众说话,其实他是在说自己的话。”王蒙老先生少年成名,中年得志,在上不骄,在下不谄,文坛成绩斐然,官运顺达显赫,历经劫难却一生平安,88岁高龄仍旧活跃文坛,没有不诱于誉,不恐于诽的胸怀境界是不可能的。


围坐一起,喝酒吃肉,品茶聊天,看星辰北斗,想吴刚嫦娥,说古道风云,道千年历史。喜欢户外,最喜欢野外宿营,甚至一段时间,觉得不在野外宿营就算不上户外,虽然有些偏颇,但野外宿营的乐趣确是一种天人合一,与自然零距离接触的心灵感应,一种语言难以表达、文字难以描述的愉悦。


驴友三教九流什么人都有,也是个小社会,因共同爱好走在一起,没有利益瓜葛,不分年龄大小,没有上下级关系,甚至没有男女之别。责任自负,风险自担,全部AA,全靠自己,这样线条明快,更加轻松简单。加之个个都是走南闯北,跋山涉水,勇于挑战,历经艰险的户外运动爱好者,谁讲出来都是惊险剧,都是恐怖片。在都市里彬彬有礼,慎言谨行,被各种利益、各种关系、各种欲望所困的人,走进户外,是一种释然,一种放松,一种短暂的超脱。


草原的夜,寒气逼人,裹紧羽绒服,恭着身子,缩缩脖子,抚抚后背,起来走两步,天河星星点点,北斗隐隐约约,刚才还睁着惊诧的眼睛,“相看两不厌”的牛群,不知什么时候,已经进入低洼的林子里安然入眠,想必这些牛,晚上能做个好梦,家里来了几个人,或者它们不知道我们是人,来了几个什么东西,吵吵闹闹,打破了夜的宁静,干扰了作息规律,不过很新奇,很开眼。


时间不早了,明天要早起,还有很长的路。望了望天,星斗隐身,乌云笼罩,雾气随风而来,像蒙蒙细雨,像游动尘埃,如近如遥,忽有忽无,清凉湿润,飘忽不定。

关陇古道随记(四)


山野的清晨,云雾随风飘动,夹着蒙蒙细雨,露珠挂在树梢,宛若串起的珍珠。草甸像仙女入浴,寝在水里,柔弱细嫩,清爽干净。今天是重装穿越的最后一天,也是最艰苦的一天,乌云团开始集结,暴风雨即将袭来。


作家胡成在《陇关道》曾这样形容:“秦人西去,陇山是迢迢万里的第一道惊悸。不只因‘其坂九回,不只高几里,欲上者七日乃越’的险峻,更有从此家国难归的凄愰。”自长安西去,无论是西去的戍边战士,还是丝绸之路上的商旅,或是被发配的官员罪犯,在几百上千年前,走在这条古道,翻越陇山,面对的不只是旅途的艰辛,虎豹豺狼的侵袭,更有前途未卜的内心煎熬。


在盛唐时期,很多投笔从戎的文士,也随军出征,如王昌龄、高适、岑参都成为唐代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他们以丰富的想象,豪迈的激情,勾画出一幅幅奇伟壮丽,充满浪漫的边塞风光,描绘边疆战士誓死杀敌,“不破楼兰誓不还”坚强意志和决心,荡气回肠,豪气冲天。无怨天尤人之意,有保国安家之情。关陇道,就是他们西去戍边面临的第一关。如今,科技飞速发展,交通四通八达,缩短了时间,缩短了路程,使千里传书化为历史,让驿站关隘成了遗迹。


有人说过,一位优秀的游记作者必须熟识历史地理,并具备实地踏勘的勇气,没有对自然山川透彻的认知,地理空间与心灵空间撞击产生的真实感受是无法传递给读者的。只有脚踏实地、俯下身子,对历史地理、人文景致做细致的体悟和观察,收集和实勘,才能理解人物悲喜,古迹风云,历史更替。


抖抖帐篷,露珠形成一道道优美的弧线,乌云下压,随时会落雨,雨中徒步,很容易失温,产生严重后果,迅速装包,紧一紧背包带,像冲锋的战士,跟着前面的脚步,向高高的陇坂冲刺。


风越来越大,雾越来越重,走到梁上,站立不稳,只有侧着身子,像企鹅般慢慢向前挪。脚下草甸稀疏,不时裸露出沙土,远望像一个个斑秃的脑袋,几块巨石,面目狰狞地躺在山脊,让人心生恐怖。湿冷空气顺着肆虐凛冽的风,灌进五官,吸入肺腑,彻骨冰寒,好像在严寒冬日,被谁扒光了衣裳,扔到了冰窟,觉得冷,但没有挣扎,没有反抗,甚至感觉是一种享受,一种挑战极限的舒适自得。


一个不规则石条围起来的避风处,门口有一件脏旧的军大衣,走进去,缓口气。看跌跌撞撞艰难前行的队友,想起前一段时间,甘肃白银将近1万人参赛的山地马拉松,由于遭遇冰雹、冻雨、大风导致21人遇难,其中不乏国内众多的越野赛事顶级高手。那一段地形,无论海拔高度,还是地质结构,和这里非常相似,都是草原,都有牧民,都有草甸和石林。


根据调查结果,灾难是因赛事保障不足,保暖衣服缺失,导致身体失温所致。失温在户外时常发生,国庆节期间,三名驴友结伴穿越鳌太线,河南驴友小腿骨折,其他两位下山求援,救援队到时人已经死亡。这位驴友坚持了整整10天时间,最终失温导致意识混乱,浑身燥热而脱去保暖衣物,只穿了一身速干体恤,冻死在零下20度左右的旷野里。


从山顶一路向下,到达张家川平安乡草原风景区,三天的重装穿越,对我们这些户外运动者来说相对轻松,甚至怀疑“丝绸之路第一惊悸”名不副实。就像我们怀疑牧民骑着摩托,在颠簸不平的山野肆无忌惮地奔驰一样不可思议。


王安石在《游褒禅山记》中描述道:“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但心灵在天堂,身体在地狱,并非人人都能消受,总有到不了的险远,去不了的险峰。


其实无论夷险远近,当你在喧闹的都市疲惫了,厌倦了,就到山野里走一走,让山风吹散你的忧愁,让流水洗涤你的心灵,让大自然的美色为你疗伤。也愿无论身处何地,都能回归纯朴自然的本质,寻回真实自由的自己,诗意地栖居,乐观地生活,珍惜每一次的出行,每一次的攀登,每一次与大自然的零距离接触。


( 本文作者 : 超人168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中州老常 回复

    这风景简直太美了。可我根本没有时间去欣赏。整日上班还房贷。

    发表于:2023-9-28 10:43

  • zhb001 回复


    这张绿油油的太美了

    发表于:2023-9-1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