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中国 黄河源头 原创: 在云和山的彼端 ——单车骑行穿越黄河源(下)(附GPS路线图)

原创: 在云和山的彼端 ——单车骑行穿越黄河源(下)(附GPS路线图)

作者:素食者     102775人关注 2016-3-17 11:04

偶遇

下坡时捡雪厚的地方,慢慢骑下去。此地名叫喇嘛沟。在一段山谷里骑行,全是缓下坡,约一两公里长,树木茂盛溪水清澈,停下洗脸刮胡子洗袜子。天气好,环境好,心情也好。
傍晚时不见人烟,一直在深山里赶路,没有拉加镇的灯光迹象;西边地平线上升起一颗明亮的星,接着不知不觉间天上的星星都亮了,心情却渐渐不安起来。终于,黑暗中看见一座水电站在峡谷中建设,闪闪灯光穿起一片光明。
到拉加镇已经是夜里9点多钟,拉加镇很繁华,横跨黄河两岸,这一路上只有玛曲县城才能与之相比。在乡政府找到一位秘书,小伙子姓马,很热情的领我去乡政府旁边的黄河宾馆住宿,还买了不少吃的送给我,夜深了,餐馆都已经关门,只能买到这些食物当晚饭。
今天虽然诸多不顺,总算安全到达拉加镇。旅馆的条件不错,和玛多县的宾馆差不多,今夜又可以洗澡,然后在软床上舒舒服服的睡一觉了。
码表显示路程54.35公里,耗时7小时31分,平均时速7.22公里,最高时速24.43公里。

第23天
前方的目的地是秀麻乡,打听了路线,出发。小马来送我,合影留念,感谢他的帮助。
有一条土路直通拉加镇后300米高的山顶,对面黄河南岸一条去大武的柏油路一直上升,伸到雪山里去。山路伸向峡谷,走了很久,当地一位喇嘛告诉我,这里不通往秀麻乡,愕然;又有工程队说,这里是通向“新秀麻”的。原来新建了秀麻乡政府,不是以前的地方了。我要去的是黄河边上的老秀麻乡,走错路了。

现在已经深入山谷,傍晚到了修路工程队营地借宿,还吃上了热乎饭。夜里很冷,同宿的挖掘机司机小伙子分给我半幅被子盖在睡袋上,才抵挡住凛冽寒气。今天码表显示里程16.96公里,耗时3小时22分,平均时速5.02公里,最高时速18.78公里。很多时间花费在问路和按图计划上。

第24天
山谷的夜很冷,工程队帐篷里较暖和,感谢大家。早饭是西红柿蛋汤,馒头,饭后和大家告别、留影。
这些修路工程队员们,以自己的辛苦努力为高原山区开辟出一条条道路,连通了山区与外面的世界;他们是高原山区最可爱的人
10点02分出发,继续爬山,雪化了,满地泥泞糊满车轮,非常吃力。打听路线,当地人说,其实到达新秀玛乡以后,离黄河还是很远,并不是到了黄河边。附近的黄河沿线路况严重不清,如果要接近黄河,最可靠的方法是从同德县城沿黄河支流巴曲往曲什安方向走。
弄明白这些情况以后,我决定放弃在这一团乱麻的山里继续瞎摸,干脆回到拉加镇,搭车去同德县城,然后继续骑车往黄河干流方向去。于是重新翻山回到昨天借宿的工程队,大家仍旧欢迎垂头丧气的我。
今天码表里程15.89公里,耗时3小时36分,最高时速19.27公里,平均时速4.4公里,创了最低记录,因为今天的路完全是在爬山口,以推车走路为主。
夜风吹得房檐冰凌歪曲成奇形怪状
泥泞山路是可怕的敌人,折磨着人们的意志,消磨着大家的时间,使多少人的希望破灭。

第25天
昨夜睡得好,还梦见打电子游戏,打出一件暗黑2的绿色套装盾牌。
今天休息一天,等机会搭车去拉加镇。下午来了一辆皮卡车,6点多钟吃完晚饭后,我搭车回到拉加镇,住进旅馆吃饭休息。

第26天
9点钟在拉加桥头认识了一位喇嘛师傅,边走边聊,他叫喜饶丹代尔,是贵南县鲁仓寺的,来此地小学教书一个月,这里的私立小学有九百多人,是藏区最大的私立小学。他还告诉我,拉加镇旁那片高高耸立的山崖传说是一只大鹏鸟所化的神山。
喇嘛师傅帮我拦车,一辆去同德县城的货车停下,告别喜饶丹代尔师傅,我上路了。
司机是个藏族小伙子,名叫宛么。宛么说,他开车拉货,每年大约有10万元收入,另外,他们夫妻俩今年5月份去他家分到的那片山地挖虫草,挖了大约5000根,7万元1斤,挣了11万。看来在藏区勤劳的人们收入很不错。
12点到同德县城,我谢过宛么,和他作别。

单车前拨链器出了点问题,闸线管崩裂了,可能是多次在高原上长途骑行,闸线管的塑料外皮晒了太多紫外线,老化了。我把前拨链器用木片固定在中档,后拨链器本来是不太灵的,现在也只好依靠它了。习惯就好,可以维持20公里的时速,够用了,再快我也不需要,安全第一。
用木片和电线捆着前拨链器,居然也能凑合着骑
中午1点20分出县城,下坡多,上坡少,草木茂盛,阔叶树成行,好久没见到树木,很亲切;看来气候好多了,已经像是中原的植被。
很多天没有见到树木,才知道人对树木也会有“依赖心理”,这是一种对生活环境的简单朴实的要求
下午遇见一位迎面来的徒步者,甘肃人,29岁,个子不高,满脸风尘,痛苦的表情,身着迷彩服,廉价背包,腰带松垮垮的未系好。停下和他聊天,他说自己是信佛的人,出来徒步修行一个多月了,要找四、五个“有缘人”,已经找到两个,等等;接着不断地诉苦,每天太过劳累、无人帮助、食宿不周、孤苦伶仃等等。
我安慰了他一番,又劝他说,否定自己以前的想法也是修行的内容,要脚踏实地,不要过分虚妄。他当然不愿意接受我这些话;前方是同德县城,看他自己选择了;最后我支助了他点钱。告别后,各自上路。我个人看法,这是一个迷失了方向的佛教徒,所说话多有虚妄,经常故作高深,以维持自己的信心,带有迷信徒的典型思维。以我的经验估计,他现在是太累了,精神压力非常大,正在动摇中,所以张口所述尽是困难,所说的要不到饭、投宿无门等,都像是在为自己回家做理由,但因为信仰的缘故又无法面对这个选择。
希望他能够在同德县城好好休息一下,调整好自己的心理,无论继续走下去还是回家,都需要他自己决定,默默祝福他。
像他这样的修行,算不算旅行的一种呢?应该算,但又很盲目,不很值得肯定,个中滋味,恐怕只有他自己最清楚了。
天气好,人烟多,路平,下坡,夫复何求?心情也大好。
傍晚时,路旁林木在夕阳里映照着霞光,远山的阴影棱角分明,不时有佛塔、箭垛台等,村旁土墙斑驳,杂生草木,如家乡风物。

傍晚6点到达卡利刚村,这是人口聚集的真正的村子,以农业为主,不再大量从事畜牧业。
这里的风物,已经与内地很相像,让人心里也舒服的多
村里人指引我去一位退休教师家,说老师的汉话说得好。老师名叫仁欠,已经退休,很和气,翻来覆去看了我的证件,笑眯眯的答应我借宿。仁欠老师的家很整齐漂亮,正房里一尘不染,可见女主人的勤快能干。他们家吃藏式肉面片,我吃了些饼子之类做晚餐。
8点多钟就休息,主人家在正屋大炕上铺了新被子给我,好像是火炕,因为正对着隔壁灶台,炕上热乎乎的。
今天码表显示44公里,耗时3小时32分,平均速度12.47公里,终于恢复了正常,最高时速29.8公里。此地海拔2900米。

第27天
9点十几分告别,仁欠老师送出院门,指给我方向。
柏油路沿着黄河边,随着一道道冲击深谷的起伏,像波浪一样上坡下坡,我推着单车爬坡速度不快,风景也一般,过几道沟就会有个小村落,人烟多的地方倒是让人放心些。
这里的乡村已经是农业村落常见的景物
这里的牧羊人也完全汉化的装束了

码表19公里处到加日亥村,问了路,这边的人们穿着打扮已经与中原家乡无异,寺庙里拜佛的人们很友好。 一摞摞的经书
修行者面容淡然,不悲不喜,似乎超脱了尘世

出了加日亥村,便是坑洼的土路,从高高的沉积土崖上下去,坡路极陡,唐乃亥吊桥是三米左右宽的单行桥,两边不能同时开车通过,只能单向通行。若是两边同时有车上了桥,就得有一边退回去,才能通行,为此常有争执。 只能单侧通行的唐乃亥吊桥
黄河在这里拐弯,冲刷出陡立的土崖
唐乃亥乡的回族很多,街上也都是回民饭面。出乡就是上坡路,回望唐乃亥乡,有金光闪耀,是清真寺的金顶。
码表37公里处,到达山上平地,望见兴海县城,县城很大,和中原地区的县城差不多,人口、风俗也都类似。
今天码表显示46.85公里,耗时5小时23分,平均时速8.2公里,最高时速25.92公里。

第28天
去县政府的交通局公路科,问明了路线,可以翻山口到羊曲村,那边正在修建羊曲电站,沿着龙羊峡水库可以到达青海省的重镇共和市。
当地妇女精心编织的美丽发辫
兴海县城的街上终于有了修自行车摊,修车师傅人很好,帮我更换内胎和破损的闸线管,还多给我一段闸线管备用,我在他的指点下修好了前拨链器。所有这些修车师傅只收1元,意思是免费帮我修车支持我的旅行,我觉得很过意不去,在我执意要多付些钱的要求下,修车师傅也只拿了10元了事;所有这些无私帮助我的人,都是旅行中前进的动力。
热心的修车师傅,帮我解决了大问题

牧家孩子
中午出发,出城沿沙土路向北去。过一条大壑,向一位长着神气大胡子的牧羊人问路,翻越牧场的道道拦网,北方的高山垭口就是方向。
大胡子喇嘛打扮的人

路况愈差,高低不平的山路只能推车翻越,夕阳照着残雪枯草,像是油画一样浓重的色彩。山口的经幡在飘动。山顶轻云浮动若水波纹。
17点40分到达山口,大风吹得人难以站立,风马旗猎猎作响,码表里程18.3公里,山口海拔是3850米。
下山路有积雪,山路崎岖,只能推单车下山,渐成羊肠小路,天黑了,更难走,盘旋在无尽的山谷间,山势极陡,不见人烟。
暗夜走小路,恰如盲人骑瞎马,不得不小心

夜里寒气逼人,水瓶里的水已经结冰;穿过谷底的乱石滩,远处模糊灯火仿佛是星光,遥不可及。8点钟左右进了村落,寻一座亮着灯的院子,拍门大喊,一位少年开门,见到我很惊讶的欢迎入内,暖和的炉火,热情的笑脸,主妇洗土豆,少年切肉,要给我做饭。我急忙感谢和阻止,吃了点馍馍垫饱肚子。放松下来。
水瓶里的水已经被冻成冰碴
少年汉话说得很好,告诉我这里叫“秋实丹”,羊曲村在山下,明天可以到达。
今天码表显示27.91公里,耗时4小时44分,平均时速5.88公里,最高时速20.14公里。

第29天
早上起床后发现单车的前轮没气了,扒开车胎打补丁,我仔细用手摸索外胎内侧半晌,用小钳子夹出一节如头发丝细的铁屑,约三、四毫米长。
10点10分告别房东,房东大嫂抱着孩子在路边为我指路。
山路虽陡,风景不错,有土林地貌,边走边看,直到中午才看见羊曲村,推着单车慢慢走下崎岖的山路。
山路背阴处的积雪

羊曲村的黄河拐弯
村口寺庙里一个小喇嘛天真可爱,对我充满好奇;另有一位约50许的喇嘛,一脸怨气的疑心我,不许我进寺庙。

下午3点才到羊曲村,码表显示12公里。村书记叫苏林,土族人,从西宁来的。他向我介绍了前方路况:村外8公里缓坡直到崖顶,然后是平路,40公里到铁盖乡,从铁盖乡到共和有48公里,所有的路都是柏油路。
羊曲村的苏林书记和我的假5山地车
这里的黄河水还是青色,水面越来越浩荡。
出村不远便是羊曲水电站,将要在山洼里围出一个美丽的山间湖泊;水电站装机120万千瓦。
推车上坡10公里,码表22公里处到坡顶,夕阳已在高山后,天色尚亮,骑车到宽阔的牧场上,投宿在牧人家的土屋。这家人很惊讶,但还是高兴的接受了我这个不速之客。屋里有一位老人,两个年轻夫妻,两个孩子,大孩子上小学二年级,小的只有4岁。
今天码表显示里程28.07公里,耗时4小时34分,平均时速6.13公里,最高时速21.7公里。这几天路况不好,推车走了很多路,明天应该能够骑得顺利。
第30天
朝阳红彤彤的映着大地,晨风清冽,远山披雪。

9点整出发。平坦的柏油路,骑得很快,但风景枯燥。
骑到九道班,就是以前的铁盖乡,又名操什达。买了些点心做午饭。原来我是到了214国道上了,地图上那条紧贴龙羊峡水库的路不存在了,牧区已经分割了那一带,也许已经被水库淹没也未可知。

新修的西宁至玉树高速路很宽阔,与214国道平行。后面的40公里,没有村镇,来往车辆很多。
骑得快,路顺,下午4点多到了共和,码表显示76公里。
找到共和州政府的文联,文联的李主席很欢迎我,还有共和州摄影界朋友也在,大家聊得很投机。李主席说起他也喜欢户外旅行,曾参加冬季横穿青海湖冰面的穿越活动,夜里在海心岛宿营,看来也是个喜爱探险活动的爱好者。晚上他们聚餐,我也参加。我的左侧坐着检察长,右侧是公安局的领导,有些不适应,但大家对我很友好,我也很高兴,觉得回到城市生活中了,还喝了点酒;这一路上为了保持体力,我滴酒未沾,现在总算可以放松一下,共和州意味着我这趟单车穿越黄河上游的旅行已经走过了艰苦的路段,从现在起都是在人烟稠密的地区旅行,不需要担心吃饭、睡觉和身体不适,现代社会的种种重要功能在这时体现得极为明显。
晚上李主席安排我的住宿,和另一位贵德县的摄影界朋友同住在新世纪宾馆。
前文曾说过,旅途中那些陌生朋友的无私帮助是我受到的最重要的鼓励;李主席等人的肯定和支持是一份来自遥远他乡的文联人士的激励,让我更加确信自己的旅行具有一些普遍的、为更多人所共鸣的价值,也让我感受到这些朋友的友好和认同;也许很多人都愿意做一次这样的旅行,只是因为腾不出时间而作罢,相比之下,我能够完成这样的深度旅行是幸运的。
今天码表显示81.23公里,耗时4小时55分,平均时速16.48公里,最高时速32.4公里。

第31天
早上7点多钟起床,穿着绒衣去吃早餐,5个小花卷,大半盘各式青菜,两碗半米粥,俩鸡蛋,最后还吃了些糖拌西红柿,肚子饱饱的;好久没有吃过如此丰盛的早餐了,这一个月来,每天早上塞进肚子里的是方便面和压缩干粮、糌粑,偶尔还有其他奇奇怪怪的东西。
回到房间,同住的贵德摄影界朋友尚未起床,大家聊起教育,青海这边高考一本分数线是三百多分,不知道计分方式与河南是否一样?如果一样,就太不公平了。
9点钟告别出发。城外是连串的村庄和树林,不少是龙羊峡水库产生的移民村,远处层层土崖,很轻松,下坡多,风物与家乡类似,心情大好。
十几公里后,移民安置村渐少,龙羊峡水库水色碧绿,有白鸟掠过水面,身影清晰。

过了龙羊新村,水库上水汽弥漫,灰蒙蒙的,水中有成排的养鱼网箱。
这里的牧羊人,穿着打扮已经是甘肃习惯
4点钟进了龙羊峡镇,因为不是旅游旺季,龙羊峡镇有些萧条,但至少旅馆和餐馆都有,决定今晚住在这里,感觉有些累,好好休息一下。
今天码表显示49.2公里,耗时4小时36分,平均时速10.68公里,最高时速26.85公里。今天本来可以再向前骑两个小时,速度也可以。

第32天
早上吃了些水果和早饭,9点40分出发。上坡10公里,到海拔3100米的山口,再下坡5公里,到小村旭南海,就是地图上标的下多隆沟。码表35.5公里处到达岔路口,向左去日月山和西宁,向右通往巴卡台,去贵德县。遂向右,36.5公里到达巴卡台农场,兼营旅游业,所以有很漂亮的建筑。
( 本文作者 : 素食者 )

网友评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 gengiskhan 回复


    作者好强悍的体力啊!关键是老兄还有一颗侠义心,谢谢你的分享!!

    发表于:2018-6-9 16:10

  • 小女子25 回复


    哈哈!不要灰心,我也不是专业的,只是爱好者,而且是骑行后走进大自然才开始学习植物分类的,多积累就会有效果啦。

    发表于:2017-5-2 23:48

  • 荒野大彪客 回复

    纯友情支持 帮顶

    发表于:2017-4-30 19:00

  • 卡卡小兔子 回复

    搞得也太专业啦 求带

    发表于:2017-4-30 04:30

  • 小女子25 回复


    某种酸模。

    发表于:2017-4-30 04:24

  • 小女子25 回复


    小檗属植物。

    发表于:2017-4-30 04:24

  • 小女子25 回复


    高原山鹑。

    发表于:2017-4-30 04:23

  • 小女子25 回复


    可能是岩鸽。

    发表于:2017-4-30 04:22

  • 小女子25 回复


    高山兀鹫。

    发表于:2017-4-30 04:17

  • 804475845 回复


    好美啊!!!!楼主胆子真大 敢独自穿越无人区!!!不怕狼吗????不怕被抢吗!???我  佩服你!!!!

    发表于:2015-5-30 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