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第一个看点是锦屏县的隆里古镇。


可能双节时分,镇里有喜酒在筹办之中,都快要开席了。


从青阳楼至迎恩楼,是一条东西走向的街道,长度约200多米,为隆里古城核心街道。 路面青石铺就,很有年代感。











隆里建城于明朝,公元1385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六子朱桢为镇压古州吴勉起义,调集江南九省官军,在隆里设千户所,同时兴建古城,隶属湖广都司五开卫,1000余名官兵受命屯垦戍边镇守于此。早年为龙里城,因取“隆盛”之意,“龙里”便为“隆里”
目前还保留完整的“隆里守御千户所”(也许修复性保护)。





左边房间是城煌庙,供奉城煌爷。城煌爷在道教里是守护城池之神,是“护国庇民”之用。




所以,自明代建城以来,千年时间里,这里的人口得以延续并发展壮大。
二进则是军机要地。置有“议事厅”、“军械处”等机构。张挂着军事疆图和军械布展。














与同为古城蜈蚣街上“书香弟”斜对面的“科甲弟”,也保存一幢较为完好的古建筑,始建于清代,重建于民国二年,原为江姓住宅,现为杨江两姓居住三间两进式建筑。
江氏祖先江有本是科举出身,中进士,官至知府,其后裔取堂名为“科甲第”。



古城居民因为明代屯军的后裔,祖先大多来自徽、赣、鲁 、晋等省,渐渐形成以姓氏为单元文脉,以各地地域文化为特色的多元文化,他们在恳屯戍边的同时,也把江南的先进技术带到这里,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在这块江南肥沃的土地上,依靠其得天独厚的条件安居乐业,始终过着比较富足丰饶的生活,保留和传承古朴的传统文化,创造了极具内涵的历史文化。
为纪念曾经那份荣耀或者怀念家族的尊荣又或者地域思念,那里的许多建筑都冠以“**第“之名。比如“三愧”第、“苏湖世第”、“指挥第”、“济阳第”、“关西第”等等。

















依稀看到许多古井,滋润一方人家。据说是以族群为单位建井。 至今还完好保存的古井还是有好几口的。






散步于此,有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弥漫着千百年的市井生活气息。













次日,我们在锦屏观光了离城20公里较为原生态的苗寨-------文斗苗寨。



































网友评论
我二十年前到剑河温泉泡过,那时还是个野温泉。温泉下去不远过清水江大桥左拐进去20来公里是剑河老县城,县城极小,当时感觉回到了六七十年代。
发表于:2023-11-7 09:51
受教了。谢谢、
发表于:2023-11-6 21:44
综合来看,王昌龄应该与贵州隆里无甚瓜葛。王昌龄为唐朝诗人,而隆里于明初才建城,两者相隔六七百年,隆里唐朝时期应该还是荒蛮之地,他怎么可能被贬到这里?而且唐朝隆里就叫“龙标”了?显然隆里有借名人造势之嫌,但却罔顾历史,闹了个笑话。相反,湖南黔城汉朝时置县县,唐朝改名“龙标”,有据可查。
发表于:2023-11-6 17:25
为何湖南怀化黔阳古城旧时也叫“龙标”?黔阳还有个芙蓉楼,传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即创作于此,王昌龄“龙标尉”的称呼也来源于此。根据百科上介绍王昌龄晚年被贬龙标(今湖南黔阳),但又说“芙蓉楼”在今江苏镇江....搞不清到底什么情况。
发表于:2023-11-6 17:08
您都走了哪几个,让我参考一下?谢谢
发表于:2023-10-19 08:46
贵州偏远一点的古村古寨还是不很错的,我走过好几个,值得回味
发表于:2023-10-19 08:22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于:2023-10-11 1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