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云南 虎跳峡 雨行云南虎跳峡高路

雨行云南虎跳峡高路

作者:静默山水间     5946人关注 2024-1-22 15:00
  从青藏高原一路奔流向东南而来的金沙江到达丽江石鼓后突然一个大转弯(万里长江第一弯即指此处)直接奔向东北方向,在桥头镇进入了哈巴雪山和玉龙雪山相峙的大峡谷之中。左岸的哈巴雪山海拔5300余米,右岸的玉龙雪山海拔5500余米,江面海拔1800余米,这就形成了落差达3000余米的大峡谷,在中国峡谷深度排名中位列第二,仅次于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世界上最深的峡谷之一,因为江面最窄处只有30米,且有巨石横亘其中,相传有虎曾腾跃而过,故名曰:虎跳峡。
  虎跳峡全长16公里,在16公里长的峡谷中存在着220米的落差,加上江面狭窄以致江水到此激流猛进,惊涛拍岸,巨大的声响如阵阵滚雷扣人心弦。虎跳峡的雄奇壮观吸引了大量的漂流家、探险家驴友,我这个半大驴子自然也不能错过,结果表明这是此次丽江之行最值得最难忘的一个历程。
  丽江有到虎跳峡的车,如果你要正儿八经徒步的话就一定要坐到桥头的车,9:30有一班,尽量不要坐再晚的了,否则路上将比较难找驿站;不想徒步只想看看的话也可以坐直接到虎跳峡的车。
  虎跳峡有两条路线,一条是沿江的公路,距峡底较近,也很平坦,是汽车通行的路线一直贯穿上、中、下虎峡直通白水台方向,俗称低路;另一条是山间小路,距峡底落差2000多米,是行人和马匹走的小路,其实有的地方根本没有路,有的地方马也走不过的,俗称高路。徒步者的路线就是这条高路,从起点到中虎跳的公路上大概20公里,通常用时9个小时,从公路下到峡底再用时1小时左右。当汽车把我们送到起点的时候时间是2013年3月18日中午12:40分,天开始下雨,整理好冲锋衣背包的防雨罩看看笑笑,这个瘦小的丫头只说了一句:“走”!于是我们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可能是由于今天的天气原因吧,前后竟看不到一个驴友的身影,只有一个当地的马夫和他的一匹矮马和我们同行。从一开始这位大叔就游说我们骑他的马过去,说下着雨山路很不好走,我们要得就是挑战自己,所以婉拒了他的生意,听说我们计划在天黑前走到HALF WAY后他就开始边摇头边吃惊的说我们不可能在天黑前赶到。我看了路书上标的从起点到HALF WAY大约要走7个小时,我们可能最快要在19:40才能赶到,这边与北京时差1个多小时,到时应该天刚黑,但今天的天气让我心里没底起来。我看了看笑笑,想征求她的意见,没想到这家伙比我还坚决——就是一定要自己用脚走过去。大叔看我在担心笑笑,就把突破口放在她身上了,又说28拐多么难走让她骑马我步行也省的拖我后腿,我暗笑,他哪里知道这丫头的脚程和体力不在我之下啊。最终没能说服我们,随着越往上走我们也开始大口的喘气,于是任凭他再说什么我们也只是摇头不敢再答话,不是讨厌他而是为了少说话节约体力,后来听说他家就在纳西雅阁边上的村子里正好顺路,我们心里也稍微舒服了一些,不然一个老人家冒雨跟我们走这么远做不成一单生意是令我们很愧疚的事情。随着海拔的渐渐升高,眼下的景色也壮丽起来,深深的峡谷里一条碧绿的江水向远处的更深处流去,怎奈此时雨下的正大,相机根本掏不出来。于是我们只好冒雨自顾的向前跋涉,雨点打在冲锋衣帽子上的声音像鼓,加上紧跟不舍的马铃声也恰好弥补了大山的空寂。
           不知不觉的走了1个小时,原本平坦的山路忽然消失了,代替它的是崎岖凹凸的青石“小路”,所谓的路只是把两边的灌木清除了罢了,除此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工雕琢的痕迹,加上下着雨让我们有点举步维艰,此时那位马夫又劝起我们来,但此时的路我们是不敢骑马的——又窄又滑,不出半米就是千米深的悬崖,此时宁愿相信自己的手脚。又走了半个小时身体开始感到有点累了,此时在雨中浇了1个半小时后防水系数8000的冲锋衣都有点支撑不住了,尤其是表层布满雨水后大大降低了透气指数,加上背了20公斤重的背包,此时身体出的汗把内衣全濡湿了;没穿冲锋裤的双腿早已湿透,浑身上下只有袜子是干的,现在真庆幸穿的是防水的登山鞋,否则此行我们的双脚就泡烂了(所以在开篇我劝有徒步虎跳峡计划的朋友千万别穿板鞋来)。另一件让我沮丧的事就是我的肚子开始咕咕抗议了,我们从早上坐车开始就一直没有吃过东西,而更让我沮丧的是我发现我们只带了三块巴掌大的青稞饼,荒郊野外的也看不到一个山间村落,只好节约的每人分了半个青稞饼,好在提前灌了一壶水带着。
  雨还没有停的意思,继续走吧。忘了走了多久了,在山路的拐角处竟然出现一个茅棚,简陋的只有一张彩条布遮雨,里面坐着一个纳西族打扮的阿妈,看到我们走近热情的冲我们笑笑,面前摆着几个苹果和梨子,还有几包士力架和奥利奥,我又惊喜又惊讶——惊喜的是可以补充一下能量了,惊讶的事这荒山野岭的哪里来的阿妈啊,我要是孙悟空可能又开始怀疑了——不管那么多,赶紧来两个士力架,此时那个恶心的广告又浮现在我眼前,但我却吃的很香。8元一块,倒也不宰人,老阿妈还非常热情的给我们找干净的木块凳子坐。我们趁着歇脚的机会和老阿妈聊了两句,问了问今天在我们之前有人过去没有,她很热情的说今天天气不好,人很少,只是早上走过去几个外国人。我们谢过阿妈让我们多休息会的好意抓紧时间继续前进,此时马夫还跟着我们,我们见眼前的路好走些了于是就问他著名的28拐是不是走完了?他得意的笑笑:“还没到呢!纳西雅阁都还没到。”我晕,还以为刚才那段神路就是28拐呢,原来更难走的还在后面,继续鼓起劲来吧,士力架不能白吃啊。
           继续走,雨渐小了,峡谷底开始升腾起股股白雾,顿时江面不见,对面的山壁也不见了,远处的山坡也不见了,风大了起来,雾流动起来,太美了,我已经顾不上相机进水的事情赶紧拿出来一阵狂拍。 就这样边拍边行,前面一个桃花映衬下的小村落呈现出来,马夫说前面就是纳西雅阁了。纳西雅阁是高路上最重要的客栈之一,也是重要的地标,我看看时间,离出发已经两个小时,和路书上写的时间基本吻合。可能是刚才的风把含雨的云吹走的缘故,现在雨已经很小了,因为时间很紧张我们也没做半点停留,可能是见雨小了的缘故,客栈里陆续走出几个外国人,这算是我们遇到的第一批徒步的驴子。过了纳西雅阁路又开始难走起来,而且越来越难走,随着海拔的升高风渐大,虽然后背都是汗也没敢把冲锋衣的透气口打开。在一道山梁的跟前突兀着一座坐南朝北的房子,走近一看原来是“28拐加油站”,其实就是上28拐前最后一个整理行装和体能的地方,我们没有再吃什么只是每人买了一根手指粗细的竹竿做登山杖,现在想起来很后悔自己没带登山杖,这光秃秃的小竹杆都卖到5元一根,不过确实功不可没。前面就是28拐了,我以前只在青城山走过18倒拐,累的腰酸腿疼,此次又增加了10拐不知会有什么感受。
  马夫依然不甘心的跟着我们,可见他对28拐比对我们有信心。就在我们买登山杖的档口,刚才的几个洋驴的身影已经消失在高处的山林里了,后面又跟上来了三三两两的小团队,最让我瞩目的是一个年逾花甲的老太太,我不知她怎么到的纳西雅阁,反正在前面我没见到她,但对她的这种勇气很是钦佩。为了不被超越我们决定继续赶路,马夫依然牵马跟着我们。路基本上消失了,前面都是坡度超过70度的半掩在泥土中的烂石自然形成的“台阶”,而且布满了马的排泄物。路线呈现出来的Z字延伸告诉我们这里就是恶名昭昭的28拐。此时前面的路上下来很多牵马的马夫,我们只好站在不足半米宽的小路边上给他们让路,每个经过的马夫都要问上一句“骑马么”,我们一一谢绝了,跟在我们后面的那位马夫也顺势劝说起来,大概的意思是过28拐没有不骑马的,这更激发了我们的斗志。开始我还有力气数数走了多少拐了,后来我的大脑跟缺氧似的只知埋头往上爬了,也忘了爬了多久了,反正最后遇到的马夫不再劝我们骑他的马了,还停下来和我们说了两句很激励我们的话:还有最后3拐,走完了就是一个下坡路,剩下的路就很好走了。我满怀感激的目送大叔下行的身影然后一鼓作气向最后冲刺过去。果然拐完三个弯的时候一阵凉风吹来,我知道这是山梁尽头的象征,我们战胜了28拐。就在我们高兴的时候看到一路追随我们的那位马夫大叔失落的眼神,然后无奈的转身离去,我不觉一种更大的愧疚油然而起,觉得很对不住人家,后来我从香格里拉坐车回丽江经过桥头的时候又看到这位大叔在车站等着生意,我赶紧往车厢里面侧了下身子,竟觉得无颜面对他,惟愿他能多驮几单生意。
           28拐的尽头有一处四面透风的窝棚,旁边一个突出岩石上立着个拍照8元的牌子,但无人看守,因为今天的大雾什么都看不见,从路书上得到的信息是这里是拍摄对面玉龙雪山和大峡谷的一处绝佳位置,可惜现在是浓雾弥漫。就在我们在此地休息的时候刚才走在我们后面的外国老太也骑马赶了上来,在前面不远的地方下马后来到我们跟前一边惊呼一边有汉语和我们打着招呼。我以为她会汉语,结果她用英语问我会不会英语,我勒个去!感情人家只会一句“你好”,而我都十年没说过英语了,所以我连“only  a little”也没敢说,只好红着脸说“very poor ”,她尴尬的笑笑用比较慢的英语问我走到HALF WAY要十个小时吗?我说只要7个小时,她更加惊讶的问我确定吗。在后来的交谈中得知她来自加拿大,后面还有她的两个朋友,显然那两个人也是徒步上28拐的,估计一时半会过不来,于是她老人家就和我们边走边聊,好在接下来的路相对平坦好走的多。路好走了我们的脚步也加快了,可能老人有点跟不上了,于是决定停下来等她的朋友,我们只好和她告别。在这人迹罕至的地方碰到一个人无论他的年龄、种族还是国籍,都会让你由衷的感动,想想在北京的日子,那么多漠然的面孔。。。 。。。
  过了28拐一直下行风也吹的很紧,雨基本上不下了,湿了的衣服一会就吹干了,雾也渐渐的散开。一个临崖的拐角突然能看到深深的峡谷下面的江水,那里正是上虎跳的位置,隐约还能看到观景台旁的小汽车。这时28拐给留在身体里的疲惫一下子如刚才的浓雾般烟消云散了,在一抬头不由惊呆,玉龙雪山的主峰赫然扑面而来,透过纯净的如真空的空气让你觉得好像一伸手就能够到似的,青色的山上遍布着冰雪,宁静而神圣。雾还未散尽,不一会雪山又躲进了厚厚的白雾中去,于是我们跑了起来生怕她消失不见,一旦发现露出真容的时候赶紧停下来连拍几张。我就这样走走停停的拍着,笑笑就这样一路骂着我:“猪头!别光顾着看景,看着点路!”确实又一次因为拍照差点跌落山下去,登时冷汗直冒(后来又出现一次,那可真是万丈深渊,从此我就老实多了)所以告诫大家以后在危险的地方要谨记——看景不走路,走路不看景!!!
              大概17:30的时候看到路边的路标上写着欢迎入住茶马客栈,这是第二个重要的路标性的客栈,也是从开始到现在第二个真正能歇脚的地方,这时加拿大的那三个朋友也赶了上来,趁着女同胞排队上WC的档我们看了看路书,研究了一下路程,然后走进了茶马客栈。先前超过我们的那两个外国男子正在吃饭,加拿大朋友在和店家交谈着什么,我看看时间还早,离HALF WAY 还有2个小时的路程而且此时天上的云雾薄了很多,天色也没有开始那么暗,景色又美的让我心神不宁,于是决定继续赶路,笑笑还是一如既往的赞同我的决定(如果今天赶不到HALF WAY明天的行程计划就不得不改变很多,尤其是对前路的未知,还是赶早不赶晚)。
  我们转身准备出发的时候正好那个加拿大太太从房间里出来,我叫她一起走,她冲我笑着摆摆手说再见,于是我们又开始了两个人的征程。走过茶马客栈泥泞的土路我们按着路标的指示走上了一条小路,从此便都是左边山壁右边悬崖的凌空小路,下路窄的地方不足一米,且崎岖不平,时不时的可以看到山体滑坡或垮塌坠落的乱石块,还有很多大石上激情澎湃的留言,我后悔自己没带记号笔,只好在一个隐蔽的山崖旁嘘嘘了一下也算俺到此一游了。云雾越来越薄,干脆有的地方露着天了,阳光像瀑布一样从云层的空洞里泻落,在远处的山坡上形成惹眼的光斑,蔚为壮观。一路无话,18:30我们终于到达了HALF WAY这一驰名中外的中途客栈,而此时天却又突然下起雨来,刚吹干的衣裤就在看到光明的最后一刻又淋透了,郁闷。
                          HALF WAY是高路最著名的客栈之一,正走虎跳峡路线的人大多要在当天赶到这里行宿,否则明天的时间可能就会很紧张,而一般人的脚力从桥头走到这里也往往正好天黑,体力也正好耗尽,于是这里就成了最火的客栈。我们比原计划早到了一个小时,打破了牵马大叔的质疑,本打算继续走到TINA'S,但看看天色和体力我们就适可而止了。此时客栈院子里满是等待住宿的人,大部分是外国人,算上我们有6个内地人,有一拨香港人(后来在香格里拉又遇见他们,他们计划去雨崩,着实让我羡慕),这可能是今天第一次看到自己同胞的驴友,但彼此并没有打招呼的意思,可能彼此没有什么新鲜感吧。很幸运,我们排上了最后一间房子,在一楼,不太便于观景但最便宜(150元),里面很别致,都是竹木结构,就连盥洗盆也是整棵木头挖成的,最令我惊讶的是竟然还有浴霸,太给力了!赶紧把湿衣服换下来去吃饭,一天没吃饭了,我们这俩瘦子厉害吧。HALF WAY 的成名是有道理的,客栈正面就是雄伟的玉龙雪山,餐厅的屋顶就是一个木质的观景平台,上面有几处桌椅和一挂秋千,平台围栏上写着客栈的经纬度和海拔,此地海拔2345米。站在平台上看雪山由于离得很近需要仰望,这就令壁立的山峰显的更加气势磅礴。HALF WAY的饭菜极端美味又价廉,腊肉炒出来的青菜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饭菜之一,一大桶米饭绝对管够,也许是太饿了,我们俩把饭菜吃了个精光,然后满足的四下打量着这个别具特色的餐厅。餐厅里除了挂着象征纳西族的白骨羊头外还挂满了各个户外俱乐部的旗子,但大多是韩国的,中国的很少,我很奇怪。墙上、柱子上、椅背上也写满了各国的语言,有宣示爱情的、有赞美雪山的、有感慨路途的也有大骂H国的,内容有着中国特色的杂乱。
                       吃完饭后天色已经暗了下来,客人们各自回房间休息,洗完澡躺在床上不一会眼皮就要罢工了,于是甜甜的一觉醒来。我们离开HALF WAY的时候天刚刚亮,太阳还被玉龙雪山挡在东面,此时已经有几拨人出发了,我们走的还算比较晚的。今天天晴的还算可以,至少不必淋雨了,剩下的路程还有2个小时就能走到低处的公路上,所以也不用拼命赶路,于是这一路是边玩边走。路还是临崖的路,只是比28拐那边的路好走的多了,没有太多上坡的路,只是个别的地方需要手脚并用的爬过。途中经过了两个瀑布,很美,这也算给这段不太惊险的路上一个小惊喜吧。后来的路线出现了分支,一条是通向TINA'S的(中峡青年旅馆,挨着神川大桥),一条是通向张老师客栈的。张老师客栈处在更低的位置,离虎跳峡峡底较近,但路比较陡峭,基本相当于返走一个之字形;去TINA'S的路比较平缓,但较长,下到虎跳峡需要多用半小时,我决定走近路,后来发现只有我们这样选择了。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终于在11点之前到达了张老师客栈。从张老师客栈下到中虎跳还要近一小时几乎直上直下的钢索路,这条路据说是张老师家自己修的,写着要收费10元/人,但我们走进去的时候居然没人看管,直到走到虎跳石,我们的感觉是这条下来的路比28拐还难走,太陡了,在路边一个坳里居然看到了滑竿,天呐!谁敢在这样的路上坐滑竿啊,难道不怕挑夫失足把人扔到峡底去么?
                       虎跳石是一个巨石,面积能站上几百号人,岸边有铁索桥连通,不过要上去需要每人交费5元,收过桥费的陈阿姨说这桥是她们村子里修的,她在这里看了20年了,她还卖一些自己在山上采的原晶,不过品项好的少,捡了一块半个小手指大小的一块透明度最好的一块要35元钱,后来给了30元并把我们的过桥费给免了,陈阿姨还热情的主动要帮我们拍合影,没想到单反她居然会用,更敬业的肯趴在地上给我们取景,真是高人。虎跳石有两层,站在下层更能感受江水冲击巨石的震撼,据说雨季江水又大又浑,站在虎跳石上都胆战心惊的。此时江水不算大,但也激起了层层水雾,如果你跟我一样肯玩命的话可以偷偷的爬到更近江水的大石上,那种感觉太棒了,但一定要注意安全!
              从虎跳石下来后有两条路可以选择,一个是去走一线天(就是江面近处的崖壁上开出的小路)和天梯(直立的人工安装的铁梯)然后去核桃园客栈或山白脸客栈(走这边的话是另一个村子修的路还要交钱),另一条是走168级勇者梯(和天梯一样)回张老师客栈。 我之前走过云台山的一线天今天又不想去下虎跳了,于是选择了走168勇者梯,这个梯子也是要钱的,同样是附近村子出资建造的。在爬梯之前在另一位不知名的阿姨那补充了一罐红牛(全国统一景点价10元),然后聊了起来。她们家住在HALF WAY那里,每天一个来回(难怪早上下来时没看到她在这卖东西,原来路途遥远),她听说我们是从桥头一路走来的尤其是听说没有骑马感到特别震惊,她说现在中国人很少走高路过来了,尤其是不会走28拐,太辛苦了(我说怎么一路没遇到几个中国人呢)。她年轻的时候带孩子走过28拐,孩子走不动要骑马她都没同意,觉得当地人走不过来是很丢人的事情,我立刻对她充满敬意,我们把在28拐加油站买的那两根“登山杖”插到她店里的一捆竹竿里让她再卖出去吧,她很感激的样子,并告诉我们走勇者梯省时省力不要走原路返回了,我们谢别阿姨向勇者进发。勇者梯共168级,分了三段,第一段最高有72级,角度近乎垂直,我们爬上去是不敢往上和下看的,两只手紧紧抓住梯子眼睛只看眼前的山壁。果然这条线又快又省力,更主要的是到了张老师客栈还是没有人收钱,于是我们上下省了40元钱,一个小时后这40元就进了我们的肚子,张老师客栈的饭菜的确不错。茶足饭饱之后我们要去赶去香格里拉的中巴了,在中虎跳峡去香格里拉只有一趟车,下午15:30(夏季好像是16:00)从TINA'S发车,不可错过哦。张老师家客栈到TINA'S还有一段距离,走公路的话要绕几个折返,可以从右侧的山坡上走过去,隐约有条小路,这样可以节约时间和体力。到了TINA'S时间还早,我们在神川大桥上向下望去,此时几百米深的虎跳石上站了很多人(很庆幸我们去的时候只有我们俩),我站在桥上冲下大喊并挥手,下面还真能听到并挥手致意,很好玩。TINA'S里此时聚集了很多中外游客,都是等去香格里拉的车的,居然也有昨天的加拿大的朋友,只是没有见到那位老人,估计是体力不支了,惋惜。我们买了票,55元/人,后悔没在HALF WAY买,那里45元/人,大家要记得啊。
  15:30汽车准时开动,走低路果然快速,不多久我们就到了上虎跳了,司机停车给我们一点时间去上虎跳拍了一下照,然后继续上路向梦中的香格里拉疾驰而去。。。
  
风自由 发表于 2024-1-23 11:21 很不错的路线

是的,去丽江玩最值得选的一个项目,只玩古城和玉龙雪山的话有点买椟还珠了。( 本文作者 : 静默山水间 )

网友评论

你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
  • 风自由 回复

    很不错的路线

    发表于:2024-1-23 11:21

  • zhb001 回复

    中国的世界级线路

    发表于:2024-1-22 15: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