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提示 全文约4000字,图片共120幅
图文皆原创,侵权者必究
苏丹尼耶(Soltaniyeh),位于伊朗西北部的赞詹省(Zanjan)境内,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上,意为“至高无上”或“苏丹之城”,在《元史·地理志·西北地附录》、元《经世大典》图中亦称“孙丹尼牙”,公元13世纪末由伊尔汗国(Ilkhanid)的君主阿鲁浑(Arghun)始建,1304年被完者都(Oljaitu)取代大不里士(Tabriz)立为汗国第三座都城,历史古迹遗存丰富,最负盛名者当属完者都汗陵墓(Soltaniyeh Dome)和大石虬山寺(Dashkasan Temple),2005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细密画:苏丹尼耶(图源维基百科)
▲细密画:苏丹尼耶(图源维基百科)
▲俯瞰苏丹尼耶(图源网络)
▲俯瞰苏丹尼耶(图源网络)
▲苏丹尼耶(图源网络)
▲苏丹尼耶
▲苏丹尼耶
▲苏丹尼耶
▲苏丹尼耶世遗子项Tappeh Nur
大石虬山寺又称龙庙(Dragon Temple),是欧亚大陆位置最西的古代佛寺遗址,位于苏丹尼耶东南方向的山上,坐南朝北,平面呈矩形,完全在山体上开凿而成,更像是一座石窟,由完者都下令建造于公元14世纪,亦有说法认为其前身是萨珊王朝(Sassanid)的一座密特拉教(Mithraism)秘密修行地,在遍地的巨石中爬上爬下颇有野趣。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
大石虬山寺内的石雕融合了伊斯兰艺术及中国、蒙古的艺术风格,其中最经典的形象莫过于两条六米余长的中式游龙,龙头居高临下,虎视眈眈,龙身蝤劲,张牙舞爪,线条粗犷奔放,据推测很可能由来自元大都的工匠雕刻。
▲大石虬山寺东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东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东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东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大石虬山寺西侧游龙
此外在每条龙头尾两侧的壁龛上还各雕有一个米哈拉布,花卉纹路与穆喀纳斯(muqarnas)浑然天成。穆喀纳斯意为“钟乳石檐口”,是位于伊斯兰建筑的拱券下方或内部用砖砌的状如蜂巢或钟乳石的突角拱,最初是用于支撑方形墙体和穹顶角隅之间的一种过渡结构,逐渐像斗拱一样装饰性替代了支撑作用,发展成为了伊斯兰建筑中独有的装饰性结构,某些为了模仿蒙古大帐内低垂的帷幕而又被称为“挂落”。
▲西侧米哈拉布
▲西侧米哈拉布
▲东侧米哈拉布
▲东侧米哈拉布
完者都的母亲兀鲁克哈敦是聂斯妥里教徒(东方亚述教会Assyrian Church of the East),他本人早年以教名“尼古拉斯”接受洗礼,后改宗伊斯兰教什叶派,镇守呼罗珊地区。“呼罗珊”波斯语意为“太阳升起的地方”,位于伊朗高原东北部与阿姆河盆地接壤的地方,地处中亚与西亚的交界处,也是突厥语系和伊朗语族的融合之地,对于伊斯兰教而言,呼罗珊具有敏感的地缘位置和文化交融属性——意味着征服与扩张,是伊斯兰教传入中亚的起点。
公元1304年合赞(Ghazan)去世后完者都继承汗位,成为伊尔汗国第八位统治者,同年建立新都苏丹尼耶,命两朝宰相拉施德丁·法兹卢拉·哈马丹尼编著史书《史集》。完者都在位期间也与东、西方政权交流频繁,元成宗、元武宗多次派使团议和,并颁赐印玺“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还和罗马教宗、英格兰和法兰西国王有书信往来。
▲细密画:完者都接见元朝使臣(图源维基百科)
▲《史集》插图(图源维基百科)
完者都汗陵墓亦称苏丹尼耶穹顶,为蒙古帝国最伟大的建筑遗存,古波斯与伊斯兰建筑史上划时代的力作,也是霍贾·艾哈迈德·亚萨维陵墓(Mausoleum of Khoja Ahmed Yassawi)和泰姬陵(Taj Mahal)的重要蓝本,在结构工程、空间比例、建筑形式和装饰图案上都有创新,展现了破除一切的大胆创意,最终呈现出一种臻至完美的壮丽优雅,从古至今这座苍青色的穹顶都是屹立在这片高原上的不朽地标。
▲俯瞰完者都汗陵墓(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陵墓建于公元1307年至1312年之间,最初完者都按照圣陵的等级和规模修建了这座规模宏大的陵墓,计划安放先知穆罕默德女婿伊玛目阿里和孙子侯赛因的遗体,但是纳杰夫(Najaf)和卡尔巴拉(Karbala)的圣陵不肯把遗体交给他,于是在公元1317年去世后便成为了他自己的陵墓。传说完者都汗临终前下令将位于地下的墓穴朝向麦加调整七度。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陵墓所在的空旷原野曾是一座花园,西侧的经学院遗址散落着淡蓝色的釉砖,周边曾有一座建于同时期的清真寺,但如今仅剩遗址,但陵墓在某些特定时候也被当做清真寺用于大型集会时的祈祷等目的。
▲完者都汗陵墓附属建筑
▲完者都汗陵墓附属建筑
▲完者都汗陵墓的巨大阴影
完者都汗陵墓体量恢弘,气韵天成,平面呈八角形,边长约25米,一周有八座宣礼塔——这源于塞尔柱帝国(Seljuk)时期清真寺大门两侧的宣礼塔,中央的穹顶高达50米,是亚洲第一、世界第三大的砖结构穹顶建筑,仅次于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Florence CAThedral)和伊斯坦布尔圣索菲亚大教堂(Sancta Sophia)。穹顶仰观无比雄伟,表面覆盖着来自土耳其的蓝绿色瓷砖,底部一圈饰有三叶草形状的几何花卉图案,阳光下绿松石般的光芒璀璨夺目,飞翔而过的鸽群投下的渺小影子在蓝绿色的釉砖上仿佛沧海一粟。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
完者都汗陵墓的穹顶也是伊朗现存最早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第一次出现的双层圆顶建筑——从内部看到的是最下方低矮的内部穹顶而非外层的圆顶,至帖木儿帝国时期逐渐演变成帖木儿时代建筑典型的球形圆顶——通常由三个彼此叠放的穹顶组成,在内部穹顶和最外层的圆顶之间还有一层起支撑作用的结构穹顶,三层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一段距离,甚至在某些大型穹顶建筑如伊斯法罕(Isfahan)的希克斯罗图福拉清真寺(Sheikh Lotfola Mosque)中形成了一个可以供人进入其中进行日常维护的空间。
▲完者都汗陵墓剖面图(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穹顶(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穹顶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穹顶内部
陵墓内部上下贯通,空间巨大,没有比例尺很难有一清晰的比较,如今支撑用的脚手架令人看不清内部穹顶的装饰。内部穹顶由八根相互交错的肋柱支撑,形成了无数个形状不同的四边形,中间镶满了淡紫色的六边形马赛克瓷砖和富有立体感的三角形灰泥浮塑,墙壁顶部一圈用深蓝底色的釉面衬托出的白色库非体(Kufic)古兰经铭文,间以色彩鲜艳的金色花朵,与背后浅红色砖的色调形成鲜明对比。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
▲完者都汗陵墓内部(图源网络)
虽然外表面的装饰所剩无几,但内部的瓷砖和灰泥装饰保存完好,地面以上的两层回廊共有五十多个房间,每层回廊内侧和拱廊外侧都有各种丰富的装饰,如灰泥故事壁画、阿拉伯花纹的格子砖、不同釉色的马赛克瓷砖和穆喀纳斯等等,并绘有以金色油漆描边的各种几何与花卉图案,深红、明黄、浅蓝和草绿色令人眼花缭乱,犹如头顶闪烁的熠熠繁星,将几何图案的对称性与复杂性发挥到极致。窗户则饰有青铜屏风和栏杆。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穆喀纳斯)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完者都汗陵墓内饰(图源网络)
( 本文作者 : 崇德乐和 )
网友评论
探寻世界文明
发表于:2025-5-7 10:12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于:2025-5-6 1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