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户外装备 电子导航 说说指南针--从用处和市场角度的分析[组图]

说说指南针--从用处和市场角度的分析[组图]

作者:怡然    2010-09-27 09:47

  四、国产军品指南针

  这部分基本上资料来源于网上一篇《国产军用指南针简史》因为我喜欢好的装备但不局限于军品。在我玩过62之后,对军品牢固但是笨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感谢原作者,此为节选转载。有兴趣者可以搜索全文。

  就生产缘由来说,早期,主要是GM.d在上海的底子,用中正的模具生产51式,全面苏化以后就是改进的55式了,接着要DYJ,出现了57式,结果产品不怎么样,毕竟还是德国人的设计严谨。后来,就有了62,这个型号也改了几回,最早是“上”字的。到了真正定型,大量生产是为了备战,不但云南和上海生产,还有个三线厂,也就是“湘”/41厂也在生产。WG中期,**搞夺权,恢复了51的生产,改进度盘精细度,产品质量还不错,当时叫“永红”、“红星”之类的就是了。WG期间,把51改进成了65,增加了一些东西,由太仓主要生产,但是军队定货很少,因为62太多了。WG结束,和美国人搞蜜月,出了个混血的 80,设计思路先进,可惜工艺很一般,80由此被埋没了。97据说也不是大批量列装的,还在改进。

  80这产品,本来40厂想独吞自己搞,结果阻尼油技术不过关,产品漏液问题很多......97基本是把62的指针系统改成阻尼油式的,增加的那些东西没什么大变动,也就是41一个在生产,最早期的编号刻在比例尺表盘一面(类似最后期62),后来又刻在了铰链截面上(也算创新了),97的民品没有编号,估计质量差距不大,因为液体盘里面都是写着“Y/JZB”……要的就是这个阻尼核心啊...

  51很明显,把老蒋赶走了之后,55是军队苏化的产物,57的背景是DYJ,62就是WG的产物了,当时受**系统的战争派影响,他们更喜欢德式产品。 65是**抢班夺权的产物,当时62是军品,不允许他们插手,所以在上海就搞“第二武装”,自然要生产军备,恢复51生产也算权宜之计。WG结束,改进版的51立刻停止生产,剩下的半成品组装成一个近亲型号--65,不久之后在80的打压下,开始转为民品并兼出口。80就是邓大人的领导意志了,全面向北约靠拢,可惜当时国内工业尤其是化工实力比起国外还差很多,好好的一个80给弄得灰头土脸,缺点一大堆,到了89年,估计也是触怒龙颜,彻底被打入冷宫了。到了新世纪,80才逐渐解禁,41厂恢复生产,估计也是41厂掌握了阻尼液的生产核心技术,彻底解决了漏液的问题。就我拆过的97来看,工艺的确过关,不但没有漏液,而且油料清澈透明,没有任何杂质。97的核心技术就好很多了,指针用长棱型,主要是因为80的秃头指针实在很难看清读数,而且,80的在封装壳上就有刻度线,密密麻麻,我刚看到也有点眼晕。80的体积不小,但是相对来说表盘却不大,有点奇怪

  97也有缺陷,大家使用起来就知道了,液体阻尼盘倒是很稳定,但是整个针的边缘,尤其是绘图尺那一边,非常锐利,尤其是两个角,尖得扎手,很不舒服,只是为了增加点刻度,是不是有点得不偿失??反观62(沿袭了德国原始设计),边角特意磨圆处理,手拿着很舒服,测绘尺虽然只有10CM,但是肯定够用了。还有两个类似鸡肋的设计,里程轮盖和挂钩,挂钩我从来没用过,用地图实际操作看,用这个功能还要随身带着大头针,这是不是坐在办公室里想出来的馊点子??里程轮盖我以及卸掉了,没用,而且每次从皮盒里面取出来这东西都非常碍事,并且已经裂了,干脆拆了,这样造型还简洁一些。感觉既然要做盖子保护,要么你就做大一些,把里程轮盖全,要么就用金属做,真正起到保护的作用,弄得跟遮羞布似的,浅浅的盖一点,不坏也难怪 .

  97的生产工艺最大的毛病就是装配质量下降,尤其是折叠轴,放平以后,测绘尺那边居然不怎么平,在62上,从来没发现有这个问题。而且,反字表牌掀转的guo cheng中也回影响折叠轴的配合。感觉这个轴在装配时就歪了一点,不知道是不是个别现象。

  五、指南针的基本使用

  指南针定位最简单的方法就是123法。

  1、现在位置和目的地之间连线。将指南针侧面紧靠这条线。

  2、旋转指南针转盘。使透明底盘上的子午线刻度(或者转盘上的北极方向)与地图子午线(或北极方向)对准。

  3、握着指南针和地图,开始旋转身体。当针对准转盘上的北极方向的时候,现在卡片上箭头方向就是你前进方向。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