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中国 安徽 芜湖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芜湖

长江巨埠皖之中坚芜湖

作者:就是爱玩安徽     8854人关注 2023-8-4 17:16
前言

2021年6月底,单位从下级行抽调一些我所在的业务条线骨干到全省各地检查工作,我有幸被选中。我十分感谢上级行领导给我一个展现能力的机会,我也佩服上级行领导的容人之量。我所在的检查组是负责检查 宣城芜湖鞍山 。一路上结识的其他单位的朋友不少,在工作和为人处世上也获得被查单位及其同事的一些宝贵的经验、指导和感悟。三个地市的分支行都给予我们热情而不超过标准的接待。 芜湖 是本次出差的最后一站,公务结束后,其他三个来自 淮南阜阳亳州 的领导和同事都踏上返程,我之前没来过 芜湖 ,就在 芜湖 半日游。 芜湖 最有名的方特乐园一个人去没意思,鸠兹古镇听 芜湖 当地前辈介绍是 新建 的,没有古建筑,就选择到 芜湖 古城和滨江公园及其附近的 英国 驻 芜湖 领事馆建筑群、内思工业学校、 芜湖 天主教堂、中江塔、 芜湖 老海关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 芜湖 市博物馆逛一逛。

芜湖简介

芜湖 市位于 安徽 东南部,古称鸠玆、无湖、于湖,辖镜湖、鸠江、弋江、 繁昌 、湾沚五区和 无为 市、 南陵 县,主城区位于长 江南 岸,属亚热带季风气候, 芜湖 ”名称由来是这样的, 芜湖 最早只是一个湖泊的地方俗名而已,据北宋《太平寰宇记》中记载:“因其地卑,长仅七里,蓄水不深而多生芜藻,故曰 芜湖 ,后引以县名。”现为 安徽 第二 大城 市, 安徽 长江沿岸最大的城市。

芜湖历史开埠前的芜湖,远古至1876年

芜湖 历史悠久, 芜湖 境内发现了月堰和凤凰嘴等新石器时代遗址和 无为 白鹤观商周遗址。在西周时代和春秋早期, 芜湖 境内的 无为 市生活着淮夷人, 江南 地区则是越族人生活的地盘。江淮之间的淮夷人在西周时代和春秋早期束发穿短衣,打扮类似中原华夏族,以龙、龟和飞鸟为图腾,崇拜祭祀祖先,农耕的同时兼营渔猎,住土墙草顶的茅屋四合院,平地挖墓穴建造坟墓,有自己的文字,受到华夏礼乐文明一定的影响,青铜器中礼器乐器占比较大,而且器形和装饰绝大部分是中原类型,建立了一些政治权力较为松散,制度落后于中原小方国。长江以南的越族人,在西周和春秋早期剪短头发,纹面纹身,饭稻羹鱼,住干栏式房屋,葬土墩墓,刀耕火种,从事原始农业和渔猎采集,农业无论技术、生产工具还是发展水平都落后于淮夷人。越族青铜器与中原诸侯国有较大区别。他们所讲的语言和当时中华华夏族的语言不是一种,区别极大,不能通话,没有发现春秋以前有铭文的青铜器,春秋晚期的吴越文字和中原差别很大。今天 芜湖 南陵 县境内的大工山铜矿遗址是一处西 周至 唐宋时期的集采矿与冶炼为一体的占地范围广大的古代铜矿矿冶遗址。
芜湖 最早的地名是鸠兹,鸠兹在春秋时属吴国。鸠玆邑在今市东南约20公里的水 阳江 南岸的花桥镇楚王城。根据考古发现春秋战国鸠玆邑,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300米,城内空间面积约为11万平方米,0.11平方公里。鸠玆因此地众多斑鸠聚集飞翔而得名。鸠兹地名最早见于 《左传·襄公三年》(前570):“春,楚子重伐吴,克鸠兹。”公元前570年的吴楚鸠兹之战就发生在这里。周灵王十二年(前560),吴国侵楚,楚将养由基、子庚率师迎战于庸浦(今 无为 县南长江北岸),大败吴师,俘获吴将公子党。 无为 市境内可能是公元前537年的吴楚鹊岸之战的战场(另一种更多人支持的说法是 肥西 县 三河 镇)。 芜湖 市区可能还是前525年吴楚长岸之战的战场(另一种被更多人支持的说法是 马鞍山 博望区博望山)战国时,周元王三年(前473),越灭吴,鸠兹属越, 无为 市从此属于楚。约周赧王九年(前306)楚灭越,鸠兹属楚。秦时,鸠兹属以故鄣( 浙江 湖州 安吉 西北 )为治所的鄣郡。西汉时,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 无为 境内设襄 安县 (治所今襄安镇)、临湖县(治所今蜀山镇临壁村),隶属于以舒县(今 庐江 县柯坦镇城池村 大城 梗遗址)为治所的 庐江 郡。汉武帝建元二年(前141年),更秦鄣郡为 丹阳郡 ,治宛陵(今 安徽 省 宣城 市宣州区),管辖 芜湖 。汉武帝刘彻元封二年(前109), 丹阳郡 领县十七, 芜湖 县为其中之一。县治虽仍在鸠兹,但已易名 芜湖 。这是关于 芜湖 置县的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汉书·地理志》。但是考古发现当时的 芜湖 县在国内发现的汉代文书中也写作无湖县、于湖县。当时得 芜湖 县城在今市东南约四十里的水 阳江 南岸。当时 芜湖 境内还有春谷县,春谷县境管辖范围包括今天的 繁昌 和 南陵 。东汉建光元年(121)乐成靖王子刘苌改封为临湖侯,临湖县改封为临湖侯国。东汉末年随着孙权在建业建都,今天的 南京 取代 宣城 成为 丹阳郡 境内最大的城市。东汉末年周瑜和黄盖先后担任春谷县( 南陵 、 繁昌 )长,训练士兵,组织屯田。三国时,吴大帝孙权黄武二年(223), 芜湖 县治由鸠兹迁至今市区东南青弋江北岸鸡毛山一带的高地上,仍属 丹阳郡 ,并由此发展,成为 芜湖 最老的城区。鸠兹旧治自此再未复用。今天的 芜湖 就是以鸡毛山 故城 发展而来。建安十七年(212)孙权为防曹操攻建邺,在濡须口(今 无为 东部原濡须河口) 夹江 立坞,筑城防卫。建安十八年(213)正月,曹操领兵号称40万进军濡须口,攻破孙权 江西 营,获吴都督公孙阳,乃引军还。二十二年(217)二月,曹操领兵攻濡须口,打败孙权军队。三月,曹操引军还。建安二十三年(218)孙权部将陆逊率军驻 芜湖 。魏文帝黄初四年(223 )二月,魏将曹仁率步骑数万人与东吴濡须督、裨将军朱桓战于濡须口,败退。吴国将大部分军队集中在长江两岸,吴国先后派丁奉和严密在 芜湖 境内排干水泽,围湖造田,并带领军队进行军事屯田,生产和储存军粮,解决军费开支。
280年王濬率领西晋大军攻占 芜湖 , 芜湖 并入西晋。西晋时,晋武帝 太康 二年(281),分 丹阳郡 置 宣城 郡(治宛陵),移 丹阳郡 治于建业(今 南京 )。 芜湖 仍属 丹阳郡 。东晋时,为安置中原南渡的百姓,在沿江一带侨置郡州县。 大兴 元年(318)春谷地侨置 襄城 郡 繁昌 县,春谷、 繁昌 两县并立。 永昌 元年(322)
大将军王敦反,攻建邺,占 芜湖 ,筑高墙重垒,史称王敦城。成帝咸和四年(329), 芜湖 县属 丹阳郡 ,侨立豫州于 芜湖 ;哀帝 兴宁 元年(363), 芜湖 属 宣城 郡(郡址移驻 芜湖 );孝武帝宁康二年(374) 芜湖 仍属 宣城 郡,并侨立上党郡。孝武帝太元年间(376~396)侨置 襄垣 、定陵、逡遒等县,均属上党郡;安帝义熙九年(413), 宣城 郡回驻宛陵,降上党郡为县,省 阳谷 (今 繁昌 )入 芜湖 县,后又省 芜湖 县入 襄垣 县。自此 芜湖 县置被撤销, 襄垣 、上党两县均属 淮南 侨郡。东晋咸和初年侨置 淮南 郡于 丹阳郡 的于湖(今 当涂 县南19公里处)。南北朝时,刘宋文帝元嘉九年(432)并上党县入 襄垣 县,属 淮南 郡;孝武帝大明六年(462)并 淮南 郡入 宣城 郡(郡址移驻于湖), 襄垣 县属 宣城 郡。大明八年(464)复立 淮南 郡属南豫州, 襄垣 属之。明帝泰始三年(467)属 扬州 淮南 郡。南朝·梁普通六年(525)置 南陵 县,属 南陵 郡, 南陵 县名自此始。
隋开皇元年(581)设 无为 镇(今无城镇)。 无为 县境隶属庐州(治所 合肥 )襄 安县 ( 巢湖市 )、开城县( 无为 开城镇)、扶阳县,隋文帝开皇九年(589)撤销 丹阳 、 淮南 二郡,置蒋州驻石 头城 (今 南京 ),并 襄垣 、 繁昌 等县入 当涂 县,县治迁驻姑孰(今 当涂 县城),原 芜湖 (城)降为 当涂 县属镇。唐时, 芜湖 为 当涂 县的一个镇,只是所属道州有变动。武德七年(624)合并襄 安县 、开城县、扶阳县为巢县, 无为 并入庐州(治所 合肥 )巢县(治所 巢湖市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废除蒋州,将蒋州地界分别划入润州和宣州, 芜湖 属以 宣城 县(宣州区)为治所的 江南 道宣州;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属 江南 西道宣州(治所 宣城 县)。肃宗乾元元年(758)设立昇州,以原润州(治所丹徒县,今 镇江 市区和丹徒区) 江宁 县( 南京 主城区和 江宁 区)为治所, 当涂 县 芜湖 镇属 江南 东道昇州。上元二年(761)裁撤昇州,昇州地界分别划入润州和宣州。 当涂 县 芜湖 镇属 江南 西道宣州;德宗贞元三年(787)属 江南 东道宣州。唐僖宗光启三年(887)复立升州, 当涂 县 芜湖 镇隶属于以上元县( 南京 主城区和 江宁 区)为治所的升州。乾宁四年(897)在赭山建寺,1009年名广济寺。
五代时, 芜湖 先后属于杨吴与南唐,南唐李昪昇元年间(937~942)复置 芜湖 县,属以 江宁 县和上元县(二县范围为长江以南的 南京 主城区和 江宁 区)为治所的 江宁 府,自此以后至民国, 芜湖 县置未断。五代时期 繁昌 境内创建了 繁昌 窑,是 安徽 境内的重要瓷窑。 繁昌 窑出产的青白瓷曾经作为供应南唐皇室的贡瓷。958年 无为 县被南唐割让给后周。南唐时期 芜湖 县总人口超过1万户,史称“楼台森列,烟火万家”
宋时,宋太祖开宝八年(975)平 江南 , 芜湖 属宣州。太宗太平 兴国 二年(977)升 南平 军为太平州,以今天的 马鞍山 当涂 县为治所,辖 当涂 (首县)、 芜湖 、 繁昌 三县。 芜湖 属 江南 路(后为 江南 东路)太平州( 江南 东路治所升州后改 江宁 府( 南京 ))。这一境域在1912年前基本保持稳定。 芜湖 此后属于以 当涂 县城为治所的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管辖直至1912年。太平 兴国 三年(978)分出庐州置 无为 军,领巢县、 庐江 县。军治 无为 镇,筑城墙。宋神宗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6乡置 无为 县,即太 平乡 、 无为 乡、开城乡、襄 安乡 、南乡、北乡。乡下设37个里。县治无城镇花疃村。宋代中后期 无为 县是 安徽 长江北岸的一个水运枢纽。宋神宗熙宁年间 无为 县商税税额20131贯,在 淮南 西道仅次于庐州治所 合肥 城、寿州治所下蔡城( 淮南 凤台 县)、寿春县( 淮南 寿县 )、 庐江 县(今属 合肥 )、和州治所 和县 、舒州治所 怀宁 县( 安庆 潜山 市),居 淮南 西道城镇第7位。熙宁十年(1077) 无为 县城实际征收商税36162贯,仅次于庐州治所 合肥 城、寿州治所下蔡城( 凤台 县)居 淮南 西路城镇第3位。1077年太平州(包括 当涂 、 芜湖 、 繁昌 三县)商税总税额21421贯。实际征收22829贯。其中 芜湖 县城征收数额不详。 无为 军的陈氏家族是宋代有名大商人(籍贯是 无为 或 庐江 )。元丰六年(1083),宋朝政府在 无为 军设置“榷货务”,负责 江南 、两浙、荆湖等地茶叶的专卖。元丰八年(1085) 无为 县人焦蹈殿试中状元。宋哲宗元符三年(1100) 芜湖 县令蔡观在县东南一里许建 芜湖 学宫。宋徽宗 政和 年间(1111~1115) 政和 初, 芜湖 筑城墙。 政和 年间 芜湖 县围垦沼泽,建 政和 、万春(行春)、陶辛圩。1130年江贼邵青(应该是一支农民起义军)攻占 芜湖 ,毁 芜湖 城墙,焚烧 芜湖 城, 芜湖 受到很大破坏。1180年重建 芜湖 城墙。宋代 繁昌 窑仍然在烧造瓷器,宋代早中期是 繁昌 窑生产规模最大的时期,南宋中后期 繁昌 窑衰落,宋末元初消亡。 繁昌 窑遗址是目前 中国 现存保存最完整的龙窑。德祐元年(1275)二月,太师贾似道在澛港败于元军,元军进驻 芜湖 县。 芜湖 并入元朝,元军平毁 芜湖 城墙。
元时,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升太平州为太平路, 芜湖 属江浙行中书省(治所 杭州 )太平路; 无为 属 河南 江北行省(治所 开封 )庐州路(治所 合肥 )。元初社会一度安定,统治者也曾重视过农业生产。在农业生产发展的推动下, 芜湖 县城也很快恢复起来。 芜湖 县总人口不久就达到将近5万之多。元惠宗至正十五年(1355),朱元璋军攻克 芜湖 , 芜湖 遭遇兵燹,全城居民只剩83家,当年 芜湖 全县所纳税粮仅17石。朱元璋改太平路为府, 芜湖 属太平府。至正二十三年(1364) 无为 州划入庐州府(治所 合肥 )管辖。归附朱元璋被任为 无为 知州的夏君祥正式筑城。 无为 城周长9里36步(9华里又216尺,合今天4389.8米),高1丈2尺(3.52米),基宽7尺,城头宽4尺,修楚泽门、东津门、薰风门、 大安 门、镇淮门、仓埠门。
明时,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建都金陵, 芜湖 属中书省太平府;洪武十三年(1380)罢中书省, 芜湖 直属六部太平府;明朝初年 芜湖 人黄礼作文称赞当时 芜湖 商业发展的盛况:“ 芜湖 距河附麓,舟车之多,货殖之富,殆与州郡埒。今城中外,市廛鳞次,百物翔集,文采布帛,鱼盐襁至而辐辏,市声若潮,至夕不得休。”永乐十八年(1420)改京师为 南京 , 芜湖 属南直隶太平府。永乐十九年(1421)从 江口 至 芜湖 县衙修一官道,后商人开设店铺渐成十里长街(实际长度三华里半)。永乐二十二年(1424) 无为 县人邢宽殿试中状元。成化七年(1471)明廷工部在 芜湖 泗关街设抽分厂,管理木、竹排等征税。 正德年间(1506~1521) 无为 州筑胥家坝,是 无为 最早修建的沿江江坝。嘉靖年间(1522~1566) 山东 人卜七在芜开设钢坊。 徽州 歙县 岩寺镇( 黄山 市 徽州 区)人阮弼在 芜湖 开设阮长公染坊。阮弼出资在大荆山造荆山寺。明代卜七开办的钢坊生产的菜刀、剪刀和阮弼开设染坊所印染的布料和色纸是全国著名商标,产品行销全国各地。卜氏钢坊发明和使用了一种当时最先进的冶金铸造工艺——灌钢工艺, 芜湖 卜家店钢铁坊卜氏的炼钢工艺有槌钢、钳钢、淬钢、听钢四绝,其中的槌钢、钳钢就是灌钢法。阮弼囤积 芜湖 荆山大量优质碾石,注重引进技术,发挥人才优势。染出的色彩色泽亮而艳丽,经久耐洗不褪色,还能进行一些较为特殊的染色,如铜绿、银朱等。明末清初科学家宋应星所著《天工开物》中称“织造尚 松江 ,浆染尚 芜湖 ”,将 芜湖 的浆染业发展水 平和 松江 织造棉布的工艺并列为天下同行业第一。(有些人根据文字描述认定 芜湖 是明朝和清朝近代以前 中国 江南 冶金和浆染手工业中心,但是根据历史数据记载,明代 芜湖 城只有钢坊8家,清代乾隆时期发展到几十家,但当时 芜湖 城钢铁业从业人员也仅数百人,清嘉庆十一年(1807)年的《 芜湖 县志》载:“惟铁工为异于他县,居市廛冶钢业者数十家,每日须工作不啻数百人。”同样的清嘉庆1807年《 芜湖 县志》提及当时 芜湖 的3座大钢坊,其中有明代建立的卜氏钢坊,还有葛 永泰 、马万盛。但染坊只提到当时还在生产的阮弼所建染坊,对 芜湖 印染手工业也没有太多记载,可见明清时期 芜湖 的大型钢坊数量比大型染坊多,而且嘉庆时期 芜湖 冶铁炼钢工业要比印染业发达。可见清朝经济最繁盛的时候, 芜湖 冶铁和浆染手工作坊和从业人员都不多,完全无法达到成为 中国 印染和冶铁炼钢中心的生产规模。只是 芜湖 的钢铁制造业和印染业技术水平高,是全国驰名的产品产地而已。如果说纺织品和彩色纸不容易保存的话。我们可以发现今天博物馆中和古玩市场上的明清时代 景德镇 瓷器文物的数量远远大于明清 芜湖 生产刀具数量的100倍。而明清 芜湖 炼钢业最主要的产品就是剪刀、菜刀。明清 芜湖 刀具今天在民间也很难找到,而明清 景德镇 瓷器则否,当然这可能与铁器有使用磨损,使用年限短,可以回炉冶炼,收藏价值比瓷器差也有一定关系。然而铁器比起瓷器却更容易保存。)嘉靖三十四年(1555),一股倭寇北上逼近 芜湖 。当时 芜湖 没有城池防御,地方官束手无策,官兵争相逃窜,弃城于不顾。阮弼倡议商民壮丁成立保乡团,倭寇侦查到 芜湖 商民早有准备,连夜撤退。明朝隆庆末年(约1572年),明朝在 芜湖 设立池太兵备道,设置一位道员分理 池州 和太平府辖区军务,监督地方军队,管理地方兵马、钱粮和屯田,维持地方治安,防范倭寇,打击江贼。万历二年(1574),倭寇再次进犯 芜湖 ,强抢财物而去。人心惶惶,各方强烈要求修筑 芜湖 城垣。万历三年至八年(1575-1580),重建 芜湖 县城垣,费时六年告竣。重建的 芜湖 古城墙长度739丈“得地七百三十九丈为城”合当时的4华里又139丈,合今天2364.8米(明代一丈为3.2米。150丈为1里),高三丈(9.6米), 芜湖 城东西南北各筑起4座双层独楼城门,其 中东 宣春门,西弼赋门,南长虹门,北 来凤 门。另筑起3座便门,其中朝南的有上水门和下水门,东南角的为迎秀门。 芜湖 城城墙内面积约0.5平方公里,明朝末年的 芜湖 城建成区大约和城墙内空间相当。万历十三年(1585) 芜湖 地震,房屋动摇。万历四十六年(1618)始建中江塔,至 清康 熙八年(1669)续建落成。崇祯元年(1628)户部在 芜湖 设钞关,向过往商船征收通行税和卸货税。
顺治二年(1645)明总兵黄得攻奉命率军从庐州到 芜湖 ,击败和堵截反对朱由崧即位的明朝大将左良玉的叛军,左良玉子左梦庚率这支大军降清。五月,清兵渡江攻金陵。弘光帝朱由崧逃奔 芜湖 黄得功兵营,不久黄得功战死,明总兵田雄挟持朱由崧降清。清时,清世祖顺治二年(1645)定 江南 ,改 南京 为 江南 省, 芜湖 属 江南 布政使司太平府;顺治十五年(1658)七月初七,张煌言攻克 芜湖 ,扎营文庙,之后很快攻克和招降了 安徽 4府( 徽州 、 宁国 、太平、 池州 )、3州( 广德 、和州、 无为 )、24县。不久后郑 成功 率领的主力被清朝大败于 南京 ,几只清朝军队赶来对张煌言形成包围态势,张煌言率部突围。清朝重占 芜湖 地区各县,顺治十八年(1661), 芜湖 属 江南 省左布政使司太平府;康熙六年(1667)改左布政使司为 安徽 布政使司,从此 安徽 省正式成立, 芜湖 属 安徽 省太平府。清朝初年的 北京 籍地理学家刘献廷(顺天府 大兴 县城人, 北京 东城区,因清代汉人只能住 北京 外城,所以是旧崇文区人)所著《广阳杂记》中说“汉口不特为楚省咽喉,而云、贵、 四川湖南广西陕西 、 河南 、 江西 之货,皆于此焉转输,虽欲不雄天下,不可得也。天下有四聚,北则京师,南则 佛山 ,东则 苏州 ,西则汉口。然 东海 之滨, 苏州 而外,更有 芜湖 、 扬州 、 江宁 、 杭州 以分其势;西则惟汉口耳。”提到 芜湖 是当时的著名工商业城市。康熙年间(1662~1722)铁工汤鹏(天池)创造出铁画,铁画从此成为 芜湖 特产。清雍正初年改池太兵备道为 安徽 宁池太广道,亦称 皖南 道,历任道尹署,皆设 芜湖 ; 皖南 道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在辖区内征收商税,管理 芜湖 的钞关。清朝雍正年间, 芜湖 城有人口1万7千多人,这是 芜湖 城市人口最早的记载。当时的 芜湖 城已经从面积0.5平方公里的古城内沿着西门外的长街向城外发展。到太平天国以前, 芜湖 城市建成区发展到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万多人。道光十年(1830) 芜湖 税关停废。 咸丰 三年(1853)三月中旬,太平军攻占 芜湖 县,建立地方政权。八月初五,太平军攻克无城。是年,太平军与清军战于黄雒、运漕,清军大败。十一年(1861),太平军失无城。 咸丰 六年(1856)清军复占 芜湖 县。 咸丰 十年(1860)太平军重占 芜湖 县。 咸丰 十一年(1861)太平军退出 芜湖 县, 芜湖 县被清军占领。太平天国后期(1857至1864)府、县属 浙江 省兼辖,后属 安徽 省徽宁池太广道。同治五年(1866)朝廷在 芜湖 设盐茶牙厘总局征收项目按照今天的分类包括盐茶专卖税、交易税、中介税、通行税、卸货税、商业所得税。同治八年(1869)长江巡阅大臣彭玉麟奏准增设长江水师,建立提标右营,驻 芜湖 县。

1876年以来的芜湖

光绪二年(1876)6月1日,复设 芜湖 关(常关)。9月13日,《中英 烟台 条约》签订, 芜湖 县被增为通商口岸和领事馆驻扎地。1876年根据《中英 烟台 条约》, 芜湖 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 芜湖 城市开始向近代工商业城市转化,在 安徽 最先开始近代化。光绪三年(1877)2月28日, 芜湖 县设海关。4月1日正式开关。 皖南 道兼署 芜湖 海关事务关务,故又称芜关道。2月, 英国 政府在 芜湖 范罗山设立领事馆。
10月, 芜湖 县第一个洋行开业。是年, 中国 轮船招商局开始在 芜湖 县购置地产。光绪六年(1880) 芜湖 县开始有气象记录,这是 安徽 最早的气象记录光绪八年(1882),李鸿章为了家族和数量庞大的庐州府淮军淮系集团地主,及庐州府大米商人利益,便于他们就近运销收来的租米,动员 镇江 米市商户,并给予来芜米商税收优惠政策(当时 安徽 芜湖 市场的大米价格也比 江苏 镇江 低),将原先位于 江苏 镇江 的米市迁到 芜湖 , 芜湖 米市形成。至此 芜湖 成为和 长沙无锡九江 并列的 中国 四大米市。光绪九年(1883) 芜湖 县开设二等电报局。 美国 传教士建圣雅各教堂及附属学校。光绪十二年(1886)
法国 传教士金式玉(译音)在 芜湖 县鹤儿山建造天主教 江南 教区中心大教堂(1891年在 芜湖 教案中被焚,1895年重建)。光绪十四年(1888) 美国 传教士、医生赫 怀仁 (译音)受美基督教美以美会派遣到 芜湖 县创办弋矶山医院。光绪十六年(1890)章维藩主持兴建益新面粉公司(1894年建成投产)。这是 安徽 最早的近代工业企业,也是民国时期 安徽 省内产值最高的工业企业。光绪十七年(1891)是年,程海鹏在 芜湖 创办 安徽 第一家照相馆,名鸿雪轩。是年,弋矶山教会医院开办西医学堂。这是 安徽 最早的西医医院。
光绪二十年(1894)7月1日, 英国 人葛雪森开设 芜湖 书信馆;11月首次发行 芜湖 商埠邮票。
光绪二十二年(1896)3月, 芜湖 邮政总局成立。这是 安徽 最早的 中国 人开办的邮政局之一。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华圣公会办广益学堂(1902年更名圣雅各学堂)。光绪二十四年(1898)商办 芜湖 立生祥小轮公司创立。这是 安徽 第一家轮船客货运输公司。光绪二十五年(1899)自立军革命党人汪鎔在 芜湖 县创办《白话报》。光绪二十七年(1901) 芜湖 至 安庆 客轮在 无为 县境沿江土桥、刘家渡设停靠点。光绪二十八年(1902) 安徽 巡抚王之春在芜设 芜湖 商埠巡警局。这是 安徽 最早的两个建立警察制度的城市之一,开辟大马路(今 中山 路)和二街。光绪二十九年(1903)汪孟邹创办 芜湖 科学图书社。 芜湖 巡警总办黄家伟创办 芜湖 消防局。光绪三十年(1904)1月20日, 日本 新江轮由 芜湖 县开至澛港忽发生火灾,乘客死亡约六百人。春,陈独秀到 芜湖 县,借 绩溪 人汪孟邹的科学图书社为报社,正式创办《 安徽 俗话报》,由 上海 大陆印刷局印刷, 芜湖 科学图书社发行。是年, 芜湖 关道童德璋与 英国 驻芜领事柯韪良代表中英双方,正式签订《 芜湖 各国公共租 界章程》(1905年6月28日开辟租 界)。光绪三十一年(1905)反清革 命组织 安徽 岳王会成立。总会设 芜湖 县,由陈独秀负责。李经方筹办的 安徽 省私营铁路公司在 芜湖 县成立。《鸠江日报》创刊。张啸岑在 芜湖 县建同盟会支部。光绪三十二年(1906),经朝廷农工商部批准, 芜湖 商务总会成立。同年,吴兴周等创办 安徽 最早的发电厂和电灯制造厂,明远电灯股份有限公司。 芜湖 成为 安徽 第一个使用民用电的城市。(之前仅 安庆 一家官办企业自己发电和使用电灯照明,不久即废)光绪三十四年(1908)英商太古公司建成一座 芜湖 县最早的栈桥式码头。 芜湖 县首次放映无声电影,这是电影出现在 安徽 的最早记载。宣统元年(1909)9月12日,潘伯和创办电话公司,开办 安徽 最早的民用电话业务。11月28日,《中江日报》创办。是年,大清银行 芜湖 分行在中二街八十六号成立。
是年, 芜湖 招商局开通 芜湖 至 无为 县城的内河客轮线,船名“芝云”,是蒸汽机轮船,为隔日班。沿途停靠裕 溪口 、雍家镇、三汊河、运漕、黄雒、仓头。宣统二年(1910)12月21日,谭明卿、张九皋创办《皖江日报》。宣统三年(1911)11月10日, 芜湖 县驻军李保林部三营反正,成立 皖南 军政分府(1912年自行解散)。
民国时,民国元年(1912)1月废府、州、厅而存县、道, 芜湖 县直属 安徽 省; 10月30日,孙 中山 在长江沿岸考察实业,抵 芜湖 县,出席欢迎会。孙 中山 提出将 芜湖 和跨江发展的 安庆 建 成安 徽两个现代化 大城 市的构想。1918年孙 中山 在其著作《建国方略》中提起当时的 芜湖 城市人口为12万。1912年, 日本 在 芜湖 县设立领事馆。民国3年(1914)1月1日, 中国 银行 芜湖 支行正式营业。6月29日,北洋政府内务部分 安徽 省为3道,其中 芜湖 道驻 芜湖 县,辖 皖南 地区23县(包括后划入 江西 省的 婺源 县)民国4年(1915)9月25日,交通银行 芜湖 支行开业。10月20日,张九皋创办《工商日报》。是年, 芜湖 电话公司成立。民国5年(1916)5月14日, 南京 至 芜湖 段铁路动工。民国6年(1917)陈绍吾、江干卿、宁松泉等兴办裕中纱厂。民国7年(1918)刘希平、高语罕创办工读学校 和平 民夜校。民国8年(1919)5月-6月, 芜湖 县各校学生举行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并和部分商人一起抵制日货。是年,吴兴周等创办大昌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当年北 洋 安徽 省 长 吕调元称 芜湖 为“长江巨埠,皖之中坚”。此后被大量引用,这就是 芜湖 这一称号的出处。民国时期的 芜湖 是最大的城市,也是 安徽 工业企业、商户、西式建筑最多,市容市貌最现代化的城市,国内城市地位达到三线强水平。被时人称为“小 上海 ”。( 安徽 是一个没有跟上近代化发展脚步的省,以至于从清末以来到解放之初经济上的排名一直下跌,清朝康雍乾时期是一个农业经济为主的时代,当时 安徽 省的人均税赋和人均进士数量都是仅次于 江苏 和 浙江 的第三位,但省内没有一个全国中心城市,远离京杭运河和海洋,缺乏商业文明浸润,以及南宋以后作为 安徽 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长江流域和 皖南 山区封建传统强大带来的保守民风也为 安徽 经济发展滞后埋下诱因。( 安徽 各地经济文化发展差距最大的时代按照比例计算是清朝和民国)1952年人均工农业产值仅排名 中国 各省区的第27位,而2020年 安徽 省人均GDP排名是 中国 34个省级行政区的第16位, 中国 大陆的第13位。虽然与发达省区差距较大,但相比清末、解放前、建国之初和改革开放前30年也取得了较大进步)
1921年10月10日,省立 芜湖 通俗图书馆成立。1923年1月5日, 中国 社会 主义青年团 芜湖 地方执行委 员会成立。1926年4月,中 共 芜湖 特别支 部成立,是 芜湖 最早的党 组 织。1927年3月8日,国 民 革 命 军江右军总指挥兼第六军军长程潜率部抵 芜湖 县。8月,中 共 芜湖 县委建立。1928年11月26日,蒋()介()石由巢县乘船抵 芜湖 县,晚乘楚有舰赴 安庆 。冬,中 共 无为 县 委成立。1929年2月,中央银行 芜湖 分行成立。1933年6月24日, 南京 至 芜湖 公路竣工通车。1934年3月, 淮南 铁路(田家庵至裕 溪口 )开工;次年12月竣工;1936年1月1日通车。11月25日, 芜湖 至孙家埠铁路建成通车。是年,国民政府在湾里建军用飞机场。1935年1月1日,芜屯公路通车。4月19日, 南京 至 芜湖 段铁路试运行;5月15日正式运营;1936年4月1日与京沪线在光华门联轨,始通 上海 、 芜湖 间的直达车。1935年7月上旬, 安徽 省长江沿岸一片汪洋, 芜湖 县沿江圩堤均溃决。8月, 芜湖 公共体育场建成,是只有一个300米跑道的简易田径场。1936年1月16日, 安徽 省地方银行在 芜湖 县成立。1936年 芜湖 有城市人口17.8万,是当时 安徽 省人口最多的城市。1937年8月1日, 芜湖 县各界抗敌救援会成立。9月30日, 芜湖 县发生3.5级地震,历时20余秒,由东而西波及 皖南 各县。10月19日3时25分,又发生较强烈地震。12月5日, 日本 侵 略军飞机轰炸 芜湖 ,炸沉英轮大通号、德和号,市民死伤千余人。7日,日机6架分批空袭 芜湖 ,市民死伤80余人。8日, 日本 侵略军及伪军猛犯 芜湖 。10日, 芜湖 沦陷, 日本 侵略军在芜大肆tu杀。据基督教美以美会华尔顿教士统计,仅倒在街巷中的shi ti即有2500多具。日占领 芜湖 期间成立维持 会,强征wei安妇,tu杀平民,国 共两党领导 中国 军民继续抗战。1月24日,日军飞机轰炸无城。1940年7月17日,无城被日伪控制。1945年8月17日,新四军第三师独立旅攻克 无为 城,驻 无为 城日军撤退。10月10日,驻 芜湖 地区日军万余人向国民 党代表正式投降,国民 党占领了 芜湖 。1946年 安徽 学院( 安徽 师范大学前身)在赭山定点建校。1949年1月21日,皖江第四军分区部队解放 无为 城。4月20日夜, 中国 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开始。解放军24军自 无为 土桥至 铜陵 老洲头地段、25军自姚王庙至大套沟地段、27军自大套沟至泥汊地段突击渡江。21日,24军、25军、27军和后继的30军及支前民工、担架队计20万人相继渡江。21日下午占领 繁昌 城。4月24日4时, 中国 人民解放军进入 芜湖 县城。8时, 芜湖 群众集会欢迎解放军进城, 芜湖 县解放。
4月27日, 芜湖 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5月10日,建立 芜湖 市, 芜湖 从此成为一个市建置,成为省内晚于 蚌埠 和 合肥 第三个建市的城市。 芜湖 市人民政 府成立。 芜湖 市、县从此分置。5月12日,中共 芜湖 市
委成立。7月, 皖南 人民行政公署(管理 安徽 长江以南地区的省级政区)由屯溪移驻 芜湖 市, 芜湖 历史上第一次成为省会。1949年 芜湖 解放后统计,当时有城市人口15万。是建国之初 安徽 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1951年12月9日 皖南 行政公署迁往 合肥 , 皖南 皖北两行政公署合署办公。1952年8月, 皖南 行政公署撤销, 安徽 省人 民 政 府成立。 芜湖 市由 皖南 行政公署领导改为 安徽 省人 民 政 府领 导,为省直辖市。1952年 芜湖 市区常住人口28.9万。1971年3月, 芜湖 县城从 芜湖 市区迁驻湾沚镇。2011年8月 无为 县划入 芜湖 市。2019年12月 无为 撤县建市。2020年9月改 繁昌 县为 繁昌 区, 芜湖 县为湾沚区。2020年 芜湖 市城区常住人口164.3万。

芜湖特色

以长江为界, 芜湖 市 江南 部分属 安徽 省内四大文化区中的皖江文化区,长江以北的 无为 市历史上长期属府治在 合肥 的庐州府管辖,属于以 合肥 为中心的庐州文化区。二者之间关系并不融洽。因 无为 经济相对落后,人口数量大,在 芜湖 流动人口多, 芜湖 市区人中的一些低素质群体又以 江南 人自居,看不起江北人, 无为 人到 芜湖 购物经常遭遇一些低素质 芜湖 人的白眼, 芜湖 人和 无为 人吵架时, 芜湖 人中脾气急躁、层次较低的经常将网上 芜湖 发生的诸如财物失窃、不守交通规则等事归到 无为 人头上。2011年 巢湖市 撤销, 合肥 、 芜湖 、 马鞍山 三分巢湖, 无为 才并入 芜湖 。因为 无为 在宋元明时期城市规模、行政等级和文化发展水平超过 芜湖 , 无为 籍历史名人比 芜湖 要多和知名, 无为 的古镇数量也多于 芜湖 江南 地区的总和。 无为 深层次的文化底蕴实际上超过 芜湖 。加上文化上和 合肥 更接近,很多 无为 人希望 无为 并入 合肥 。认为将 无为 划入 芜湖 市是一个错误。到 无为 县城大街上一问 合肥 和 芜湖 谁更有文化底蕴, 无为 本地人都说是 合肥 。理由主要是 合肥 有名人、有古镇、古建筑比 芜湖 漂亮, 芜湖 没有名人,没有什么古建筑。 合肥 比 芜湖 发展好。 芜湖 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名的贼城,当时 芜湖 盗窃案非常多,直到现在, 无为 人和 芜湖 人吵架还经常说 芜湖 出小偷。20世纪八九十年代 无为 农村妇女在 大城 市做保姆的非常多, 芜湖 市区的 芜湖 本地素质较低的人与 无为 口音,穿着土气的50多岁 无为 妇女发生矛盾时经常说 无为 出保姆,怀疑她们的职业是保姆。(层次较低的 北京 人对 安徽 的错误印象也主要是大水、保姆、农民工) 无为 国企员工和公务员、教师,医护人员等因为2011年划入 芜湖 后工资待遇比原 巢湖市 标准提高,都感到高兴,对 无为 并入 芜湖 基本持接受事实态度。
目前 芜湖 市全境的方言都是江淮方言,每个县的口音都有一些差别, 芜湖 江南 地区的的古建筑风格属江淮西部建筑风格,青砖小瓦,不粉墙,淮西式马头墙,建筑雕刻图案线条简洁,与徽派建筑区别较大,与 合肥 周边的庐州建筑也存在一定区别。 无为 的古建筑属庐州建筑,则与 合肥 周边一致青砖小瓦白缝小合院,清水砖墙,淮西式马头墙,建筑雕刻图案比 江南 沿江地区复杂华丽一些。 芜湖 的小吃有虾籽面、酥烧饼、 芜湖 小笼汤包、 芜湖 炒饭、渣肉蒸饭、牛肉面、赤豆酒酿、腰子饼、藕稀饭、 芜湖 生煎包、炒凉粉。 芜湖 菜,属于 安徽 菜系中的沿江风味。沿江风味以烹调河鲜、家禽见长,讲究刀工,注意形色,善于用糖调味,擅长红烧、清蒸和烟熏技艺,其菜肴具有酥嫩、鲜醇、清爽、浓香的特色。代表菜有“清香炒悟鸡”、“生熏仔鸡”、“八大锤”,“毛峰熏鲥鱼”、“火烘鱼”、“蟹黄虾盅”等。常见特色菜有 芜湖 红皮烤鸭、 无为 板鸭、茶树菇炒牛肉、鸡汁干丝、虾仁干丝、 芜湖 红烧肉、鲍鱼烧鸡、辣椒炒鸡头米茎、辣椒炒山芋杆、 芜湖 臭干子等。 芜湖 菜的口味比起北面的庐州菜和南面的徽菜的咸度都要淡一些,做菜要加入一定的糖,甜度是细品能尝出来。水产菜肴多于徽菜,山珍菜肴多于庐州菜。 芜湖 的历史名人有清初画家萧云从、抗日名将戴安澜等。总部设在 芜湖 的著名企业有海螺水泥、奇瑞汽车、傻子瓜子、三只松鼠。餐饮老字号有同庆楼、耿福兴、金隆兴,餐饮名店有老奶奶牛肉面、老大牛肉面、老刁牛肉面、燃烧吧蛋炒饭、小高米线。景点有市区的 芜湖 方特欢乐世界(一共四期) 芜湖 滨江公园(包括中江塔、老海关大楼)、 芜湖 天主教堂、 芜湖 古城、鸠兹古镇、天门山、广济寺、镜湖、 中山 路步行街,湾沚区西河古镇、陶辛水韵, 繁昌 区马仁奇峰, 南陵 县丫山、张氏宗祠, 无为 米公祠、泊山洞、黄金塔、襄安古镇、黄雒古镇、开城古镇。 芜湖 特色工艺品最有名的是 芜湖 铁画,其次有 无为 剔墨纱灯。大王佛香。非遗里以 无为 鱼灯、十兽灯、梨簧戏较为有名。 黄梅 戏和庐剧在 芜湖 比较流行。

芜湖的历史与外省人和芜湖人认为的不一样

芜湖 的真实历史地位与 芜湖 人和外省人所想的有较大区别,与网 民和 芜湖 大部分市民所认为的相反,历史上 芜湖 曾长期为 当涂 县属镇或以 当涂 县为治所的太平州、太平路、太平府管辖下的普通县城,在明代以前的 安徽 省内都没有重要地位。从秦汉到明朝初年, 安徽 省内最主要的渡江交通线是今天 马鞍山 境内 和县 横江渡到 当涂 县采石矶的渡江路线,离 芜湖 最近的两个地级政区治所是 当涂 和 和县 ,今天 芜湖 长江以北的 无为 市隋朝以后基本属于以 合肥 城为治所的庐州、庐州路和庐州府管辖、宋代还曾为地级政区治所 无为 军和 无为 州,元明清则为庐州管辖下的散州 无为 州,在宋元明时代的城市规模和行政地位也高于 芜湖 。直到明朝中叶以后随着裕 溪口 成为巢湖水的入 江口 ,从裕 溪口 到 芜湖 的渡江路线才变成省内渡江的最重要线路。 芜湖 作为青弋江与长江交汇处,对江面对巢湖流域入江水道裕溪河的出口裕 溪口 ,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 芜湖 的商业和手工业在明朝中后期才开始逐步发展兴旺起来。明清时代关于 芜湖 县城的文字记载很多都提到了 芜湖 工商业繁荣这点,清朝初年的地理学家刘献廷甚至把 芜湖 列为 苏州 之外和 南京 、 杭州 、 扬州 并列的四个商业城市。看文学记载似乎 芜湖 是当时 安徽 工商业最发达,最繁荣的一个城市,但是与之相矛盾的一点是当时的《 芜湖 县志》中是把 芜湖 的发展水 平和 州一级的城市并列,和 无为 , 和县 这样的城市是同一水平。当我翻阅明清时代有关 芜湖 的历史数据时,结果显然是会让所有支持 芜湖 当时是个 大城 市的人大跌眼镜的。明朝和清朝前中期的 芜湖 城不仅城市政治地位较低,在城市建成区和城市人口的数据方面不仅不如 安徽 大多数府和直隶州的治所,甚至在明代还不如 安徽 一些规模较大的县城。清朝中期 芜湖 城建成区的面积甚至不如 合肥 三河 古镇的古镇面积大,所有明朝和清朝前中期留下的历史数据和地图资料都与 芜湖 当时是个 大城 市的说法完全相反。现在的史料里明朝和清代前中期的官员,包括操江巡抚、 安徽 巡抚和太平知府也没有一个提起 芜湖 是一个 大城 市。明清时期,包括清朝末年 芜湖 已经在近代化上走在 安徽 首位的时候, 芜湖 也一直没能取代 当涂 成为太平府的行政中心。当我把关注的焦点转向 芜湖 境内的古代建筑遗存和明清文物时,我发现 芜湖 境内的明清建筑和明清文物根本就无法与他们瞧不起的我的家乡 合肥 相比。在明朝之前的时代,出土文物上的差距则更大,除了 无为 以外的 芜湖 市的任何一个县区,其近代以前建筑的数量和艺术水平总和均不能和 合肥 的十几个旅游资源较好乡镇中的任何一个相比。 芜湖 一个市的博物馆里的藏品无论数量和精品也无法比得上 合肥 的任何一个县。而 芜湖 市除了 无为 的戴安澜以外也没有任何一个全国知名或在历史上发挥重要作用的名人,而 合肥 的很多乡镇都有这样等级的名人。明清 芜湖 的进士数量也远远赶不上以 合肥 为中心的庐州府。当我比较了 芜湖 和 无锡 这两个我认为在明清和近代情况较为相似的城市之后发现,关于二者的历史和文学记载尤其相似,明朝中后期和清朝近代以前的 芜湖 应该和 无锡 一样是个清代重要的商品的集散地和有发达支柱手工业产业的城市,而不是一个 大城 市,如同今天的 浙江 义乌 。并且城市迅速发展的时期都是19世纪末到抗战时期。之前的地位并不重要。

各个历史时期的芜湖与合肥

芜湖

芜湖 历史上长期是 宣城 宣州区、 南京 或 当涂 县为治所的郡、州、府管辖的一个普通县或者 当涂 县辖镇。西汉前109年建县,南北朝时期县取消并入 当涂 县,五代十国南唐时第二次设县。五代十国南唐时期到清末一直为以 当涂 县为治所的太平州和太平府管辖下的普通县城。民国北洋时期实行省县两级政区制度,1927-1949年实行,省直管市、县, 大城 市城区设立市的制度,市不辖县的制度,从那时起府那样的二级政区治所才开始 和县 治所分离, 芜湖 是1949年解放后才设市。建市后 芜湖 县、城分离, 1971年 芜湖 县城迁往湾沚。

芜湖

很多 芜湖 人和无知网民认为的没有文化底蕴”的“小县城” 合肥 ,庐州府。
5万人口,5平方公里是 合肥 市政府说明解放前 合肥 一穷二白时经常说的,网民也这样认为,网痞经常用这句话证明 合肥 是个县城发展而来,没有历史和文化底蕴,过去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也说 合肥 本为 安徽 普通县城(已修改)是政治因素崛起型城市的“代表”。而新闻媒体、各种杂志网站除了说这个之外,还有什么 合肥 发展主要靠中科大、最牛风险投资机构什么的,其实反映出他们对 合肥 一无所知。 合肥 的百度和360百科做的很烂,几乎所有的媒体杂志里 合肥 的内容都着重在现代化上,而非文化底蕴、历史和旅游资源,而 合肥 这些方面实际上均超过一般人认知的20倍以上。
****** 安徽 。注意开头文字: 安徽 地形地貌由 淮北 平原、江淮丘陵、 皖南 山区组成。 境内的巢湖是 中国 五大 淡水 湖之一。 安徽 是 中国 史前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拥有淮河、 新安 、庐州、皖江四大文化圈。 ****** 庐州文化,当然关于 合肥 的百科都做得不好。以 合肥 为中心的庐州文化是 安徽 和 徽州 徽文化一样的区别于东南 西北 相邻地区的地域文化。
****** 庐州百科词条
https://www.mafengwo.cn/i/9081197.html 这篇是鄙人写的 合肥 的介绍,不相信的可以搜索,本人也提供了大量证据,置疑景点是否存在,图片是否是假的也请看里面的链接和搜索。

古代的大城市基本都很小

明清时代 中国 部分主要城市城墙内空间
美国 学者章生道测出的1890年代 中国 城市城墙内面积
单位:平方公里
出处:章生道著,马德程译《明清时期 中国 城市的形态》
又名 《城治的形态与结构研究》 汉字为府名( 北京 和 南京 除外), 北京 为洪武、建文年间的北平府,永乐以后的顺天府, 南京 为明朝应天府和清朝 江宁 府。括号内为府治所在附郭县名
北京 ( 大兴 、宛平) 60.0(实际上外城南部基本上不是建成区)
南京 ( 江宁 、上元) 41.9 (实际上城市北部和东部建成区较少)
苏州 (吴县、长洲、元和) 14.2 (实际上明晚期到1860年代城外山塘街、枫桥一带为商业街,实际建成区大大超出城墙,太平天国以后大为缩小)
开封 (祥符)13.6 (城市四角方位较空旷)
杭州 (钱塘、仁和)12.6
成都 ( 成都 、华阳) 12.6
西安 (长安、 咸宁 ) 11.8 (建成区实际上在城东略扩出城外1.8平方公里)
太原 ( 阳曲 )8.40
绍兴 (会稽、 山阴 ) 8.30 (城墙内三分之一面积较空旷)
济南 (历城)7.54(明府城3.06,外城7.54,城市空间在城 西和 城南扩出明府城之外)
湖州 (乌程、归安) 6.60 ( 沿城墙内圈空地很多)
武昌 (江夏)6.35 (仅武昌,不包括当时属于汉阳府的汉口、汉阳,武昌西城墙外长江岸边建成区多)
正定 ( 正定 )6.30(城四角方空地很多)
庐州( 合肥 ) 5.60 (城内 西北 杏花公园和 东北 逍遥津非建成区,而城外南面今 芜湖 路大钟楼、稻香楼和城东外坝上街、大小东门对岸、大西门外侧为建成区)
广州 ( 番禺 、 南海 )5.20 (实际上18世纪城市就大大扩出城外,1840年城区面积约10平方公里)
淮安 ( 山阳 ) 5.20 (城区外河下古镇也是建成区,约7平方公里,但人口密度低)
常州 (武进、阳湖)5.10
福州 (闽县、侯官)5.05
扬州 ( 江都 、甘泉)4.80 (城市在清朝中期大大扩出城北,太平天国以后缩小)
宁夏 ( 宁夏 、宁朔)4.80 (城内较空旷)(今 银川
荆州 ( 江陵 )4.50
长沙 ( 长沙 、善化) 4.15
南昌 ( 南昌 、 新建 )3.95
宁波 (鄞县)3.75
重庆 (巴县) 3.50
保定 ( 清苑 ) 3.25
云南 府 ( 昆明 县)3.20
兰州 ( 皋兰 )2.70
安庆 ( 怀宁 ) 2.60 (南城墙外侧建成区较多,略扩出城外,西门外也有建成区)(1260年建城,南宋以前 安庆 地区行政中心在今 潜山 市)
桂林 (临桂)2.35
贵阳 (贵筑) 2.25
襄阳 ( 襄阳 县) 2.24(未包括樊城)
河南 府( 洛阳 县) 2.20 (实际上建成区城墙外南侧略扩出城外)
大同 ( 大同 县) 2.10
上海 ( 松江 府管辖下普通县城)2.0( 松江 府治 华亭 县今 松江 区, 上海 元代建县,晚明和清代前期已达到府治规模,1843年后发展很快,19世纪末已是 中国 最 大城 市)
徽州 ( 歙县 ) 1.7(建成区主要在城西 徽州 府城,城东部 歙县 县城较空旷)
奉天( 承德 、 兴仁 )1.69(今 沈阳 ,清代以来 东北 最 大城 市。当时 沈阳 城墙外有圈地面积约16平方公里的外关墙,建成区约4平方公里)
天津 ( 天津 县)1.6(当时 天津 建成区大大超出城墙空间,外国租界区面积是老城厢近10倍)
芜湖 (太平府普通县城)0.5(太平府治 当涂 县, 芜湖 在明晚期以后开始成为 安徽 手工业重镇,清朝雍正年间,城市人口1.7万,达到 无为 , 和县 , 寿县 (春秋到唐代以前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 滁州六安 等州城人口规模。1876年开埠以后发展很快,城外十里长街周边十分繁华,建成区大大扩出城外)
如果以1842年庐州官府统计的 合肥 10.3万城市人口计算,1842年的庐州 合肥 城城市人口和当时的直隶省省会 保定 (当时也是 清苑 县城)的城市人口差不多。当时 中国 城市人口在10-20万之间的还有 济南 、 开封 、 太原 、 南昌 、 长沙 等,这是清朝鸦片战争以前中等以上省城的城市人口规模。当时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几个商业城市如 天津 、 临清 、 济宁 、清江浦、 淮安 、 镇江 的城市人口也在10-20万之间。当时 中国 只有 北京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广州 城市人口超过50万,武昌加上汉口汉阳的话城市人口也略超过50万,鸦片战争前 扬州 、 西安 、 成都 、 福州 的城市人口在20-50万之间。 中国 其他可以查到人口数量的城市的城市人口均小于20万。 安庆 的城市人口数字现在没有记载,何一民、胡中华在《清代 安徽 城市发展与不发展及原因分析》一文中根据道光年间 安庆 府治 怀宁 县总人口和施坚雅长江中游省区(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平均城市化率7.8%估计的 安庆 城市人口为22万多人。1861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被围困了22个月的 安庆 城, 安庆 城破时城内人数至多为4万多人。第三种是根据 安庆 城嘉庆年间的城市建成区3.5平方公里估计的,认为当时 安庆 城的城市人口按照每平方公里3万人计算为10.5万人。而1840年 云南 贵州 省会 贵阳 和 云南 省会 昆明 的城市人口均为6万多人。 兰州 的1840年的城市人口为4万多人。当时除了 杭州 之外, 浙江 省府级城市的平均人口为5万左右, 江苏 的 常州 府、 松江 府的城市人口也在5万上下。当时 重庆 、 泉州 、 洛阳 、 大同 、 青州 、 正定 、 荆州 这样的 中国 其他地区的大府城人口在5-7万之间。 绍兴 的城市人口在 浙江 各府城中较多,为10万人左右。 广西 省会 桂林 的城市人口缺乏记载,根据总人口和 广西 平均城市化率5%,估计数为5万。

芜湖

可以从地图上搜下, 合肥 城市起源于西周,文献记载的西周、春秋古庐子国国都,两汉时期为《史记 货殖列传》和《汉书 地理志》提到的全国16 大城 市之一。但因为离当时汉代十 大城 市之一的寿春( 淮南 寿县 )近,而隶属于寿春为治所的 九江 郡。司马迁:“ 合肥 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也”。西汉末年居住在今天 合肥 地区的人口约有35万人。200-208年为曹操 扬州 州治,南北朝时期也为行政多变的几个州、郡治所。隋代到1912年一直为庐州、庐州路、庐州府治,1128-1276年为相当于南宋省一级政区的 淮南 西路治所, 合肥 是汉代和隋唐时期城市规模的经济文化仅次于寿春 寿县 的 安徽 第二 大城 市,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命令尉迟敬德修建新的庐州城,金斗城。唐玄宗天宝初年,庐州有人口43323户,人口205396人,人口在 淮南 道中仅次于 扬州 ,远多于 安徽 江淮地区其他各州。唐末和五代十国初期经济文化发展超过 寿县 ,成为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五代十国末期因为战乱破坏少,超过 扬州 、 淮安 成为江淮地区第一 大城 市,998年增设第二名 淮南 转运使于 合肥 。宋徽宗宣和年间。庐州有83056户,578359人这是南宋1169年扩建后到1949年 合肥 老城区的范围, 合肥 环城马路以内,面积5.6平方公里。 合肥 是 安徽 五代十国到南宋末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赋税最高,商业最繁荣。规模最大的城市,五代时期,庐州知州张崇曾说“(江淮之间) 淮安 控七郡之雄,庐邦最大,真山河四塞之境,乃一方礼乐之邦”宋代记载“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冠带 淮南 第一州,扬鞭得从使君游””宋代是 合肥 第二个繁荣期,北宋时游历 合肥 的叶祖洽说“庐于淮西为一道都会,人物之富,甲兵之强,四方商旅游士之多,甲于 淮南 ”北宋时1077年的一项收税记录记载,全城所收商税超过10万贯,居全国前列。北宋时期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庐州城市人口已突破10万。1128-1276年为相当于南宋省一级政区的 淮南 西路治所,南宋时1169年为防御金兵侵袭而引金斗河(现被填平)入城,修筑城池,扩建唐代金斗城, 合肥 古城的初貌基本形成。《庐州府志》载:“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间之利甚溥矣。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南宋中期1169年扩建 合肥 城后, 庐州市井出现“千樯鳞次,百货骈集”的繁荣景象。1229年 庐州城的城市人口为户23811,人口110364,是江淮西部最大的城市。而且这还只是 合肥 城的民间土著“主户”和常住 合肥 城的外地户籍人口“客户”的总人口,南宋在庐州城设七支部队数万重兵防守,地方官员及其带来的家眷随从、驻军(大部分是外地人)以及外地临时来 合肥 的人还不算在内,个人估计当时 合肥 城市人口可能超过15万人。元以后庐州衰落,1364-1371年朱元璋攻下庐州后曾短暂设江淮行省,以庐州 合肥 为省会,虽然 合肥 在元代以后衰落,但 合肥 作为 安徽 最 大城 市的地位至少保持到明朝末年甚至可能是清朝太平天国以前。 合肥 是 安徽 近代以前城市面积仅次于战国到汉代寿春城和未建成完工的明洪武时期修建又烂尾的明中都 凤阳 城的古城。清嘉庆时期 安庆 府 桐城 县人姚鼐“庐州居江、淮之间,湖山环汇,最为雄郡。余尝谓国家因明季旧制, 临江 建 安徽 省治,官府建牙,官舍吏廨,成立百余年,不可猝移耳。若以地势宽平,原显雄厚,控扼南北之要言之, 安徽 大府建牙(衙),未有宜于 合肥 者也。”清嘉庆 安徽 巡抚阿林保“太史公叙天下地势,于江淮之间独举 合肥 。今千年间,山水变迁,昔太史公所云‘受南北潮’者已不复见;独其居江淮间,殷盛阔大,包举湖山,卓为巨邑,则今犹古也”。清朝1803年庐州 合肥 城的建成区涵盖了除了城内 东北 角和 西北 角的所有空地,并且延伸到城外大小东门外的南淝河对岸和坝上街、大小南门外的 芜湖 路一带和大西门外的二里街,约6平方公里,清朝1842年庐州官府为防范英军入侵 安徽 ,筹划守城,统计的庐州城市人口为10.3万,后来在太平天国和抗战中 合肥 也受到巨大破坏, 合肥 也是一个在清末民国时期没有跟上近代化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城市,没有实现从封建城市向近代工商业城市的转型,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成员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没有一家在 合肥 。民国时期是 合肥 城市地位衰落的最低点。 合肥 为1853-1862年清 安徽 省会,1945-1949年民国 安徽 省会,1952年至今 安徽 省会。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合肥 城区常住人口为511.82万人,户籍人口约290-300万。

芜湖

庐州府巢县,西周、春秋巢伯国国都,隋至今日主要隶属于以 合肥 为治所的庐州、庐州路、庐州府、 合肥 市。(庐州、庐州路和庐州府治所一直是 合肥 )今 合肥 下辖巢湖县级市,当时庐州除了府治所在地 合肥 之外经济比较发达的普通县城的城内空间

芜湖

宋代到清末的太平州和太平府治 当涂 县城,这是它的城墙空间。 当涂 采石矶与 和县 横江渡是战国到明朝中期 安徽 最重要的渡江渡口, 安徽 最重要的一条南北交通干线都由这两个渡口连接。今天 马鞍山 、 芜湖 江南 地区的行政中心在五代十国南唐到清末一直在 当涂 县。面积约2平方公里。

芜湖

明清时的太平府 芜湖 县的老城厢,在 芜湖 青弋江北鸡毛山环城东南 西北 路围合成的范围之内,面积约0.5平方公里,代表着明朝末年的 芜湖 城市空间,不过清代太平天国前和 芜湖 开埠以前 芜湖 的建成区扩出城外,建成区大约是1.3平方公里。明朝中后期 芜湖 炼钢和刀剪制造以及浆染在全国有一定地位,但,明朝时期 芜湖 建成区一直局限在0.5平方公里空间内, 芜湖 城市人口在清朝雍正十三年,1735年为1.7万,清朝19世纪前期建成区面积1.3平方公里,1850年3万多人.但是自1876年开埠和1882年 镇江 米市搬迁到 芜湖 后 芜湖 城市迅速发展,到清末民初成为当时 安徽 第一 大城 市,1918年城市人口12万,1936年城市人口17.8万(我看到的所有民国抗战前的城市人口统计都只统计户籍人口),1952年 芜湖 市区常住人口28.9万。1996年 芜湖 市区户籍人口46万,2020年 芜湖 城区常住人口164.3万。
****** 引用 芜湖 人所写的一篇客观公正的史料
史话 芜湖 :关于 芜湖 古城千年变迁史。
下面请看历史地图。看看 合肥 和 芜湖 二者的历史地位如何
夏末商初的 合肥 肥西 三官庙遗址是除了 河南 偃师 二里头遗址外,出土夏代青铜器最多的遗址。之前 肥西 大敦孜遗址还出土了 安徽 省内最早的青铜器,年代相当于二里头遗址的单扉铜铃。而 芜湖 目前是空白,目前看 合肥 超过 芜湖 。

芜湖

西周时代传说 合肥 境内有庐国和巢国,分别建都 合肥 和 巢湖市 。但考古发现不足以证明文献记载。 合肥 市武警医院西侧的四里河遗址是一处形成于商、西周,发展于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繁荣于两汉,一直延续到隋朝的聚落和城市遗址,西周历史地图上这个不知道名字的大型居民点就是四里河遗址。学者引用明清 合肥 地方志记载给 合肥 城的前身起了个名字叫庐邑,它真实的名字不清楚。客观的看待它,在西周时代这里也不一定为庐国都城,但一定是个大型聚落遗址。起码是个比一般西周聚落遗址的大的大村庄。春秋晚期到战国时期和秦朝。这里出土的文物较多,包括货币和青铜器、玉器,还有市场和手工作坊遗址,当时的 合肥 四里河遗址至少是个商业城镇。
芜湖 没有发现商西周大型聚落遗址,史书中也没记载 芜湖 西周时期和春秋早期属于什么诸侯国,而当时的诸侯国都不会有如今的一个地级市那么大,属于吴国不太可能,所以目前来看在商朝和西周时代 合肥 城市的前身无疑比不知是否存在的 芜湖 城市的前身要好一些。
而 芜湖 楚王城在春秋晚期可以确定是一个有官员和城墙城市。而且留下了自己的名字鸠玆,所以 芜湖 在春秋晚期到战国时代要超过 合肥 一些。

芜湖

秦朝历史太短,连在地方史中篇幅算十分巨大《 合肥 通史》里涉及 合肥 的历史文献记载,基本也仅有范增反秦事迹, 芜湖 在这一时期无任何历史记载,也无名人。所以相比之下还是 合肥 好一些。

芜湖

汉代的 合肥 和 芜湖 从地图上看似乎都是普通县城。行政等级都不高,不是州、郡治所。然而事实上这一历史时期关于 合肥 的历史记载和地下文物是远比 芜湖 要多得多的。 合肥 发现的汉墓很多,如环城西路已经被填埋的东汉墓、桃花店墓群、放王岗岗墓群,其中有一座汉代王侯墓地舒王墩汉墓,是 合肥 最有名的汉墓,巢湖有一座大型汉墓吕柯墓也建成了景点。

芜湖

****** 司马迁写的《史记 货殖列传》全文。当时司马迁在秦岭淮河以南的 中国 南方只提到六个商业城市, 成都 、 江陵 ( 荆州 )、寿春( 淮南 寿县 )、 合肥 、吴( 苏州 )、 番禺 ( 广州 )。这一页里提到的北 方城 市宛( 南阳 )也是汉代的一个商业都市。剩下的几个市长安( 西安 )、 洛阳 、 邯郸 、燕(蓟, 北京 )、临淄( 淄博 临淄区)、陶( 菏泽 定陶)、睢阳( 商丘 )、陈( 河南 周口 淮阳 )。 合肥 是司马迁提到的当时的15个商业城市之一。
这是司马迁对 合肥 商业地位的一个描述,而他提起的 大城 市里没有 芜湖 ,也没有 南京 、 杭州 、 上海 、也没有越国故都会稽( 绍兴 )。

芜湖

东汉史学家班固所写的《汉书 地理志》提到的 大城 市和司马迁差不多,也提到今天的 合肥 、 苏州 和 寿县 ,而班固提起的 大城 市里没有 芜湖 ,也没有 南京 、 杭州 、 上海 、也没有越国故都会稽( 绍兴 )。大家可以到 安徽 省博物馆和 合肥 芜湖 的各个博物馆看看。到博物馆里可以发现 合肥 的汉代文物无论总量和精品数量是远比 芜湖 要多得多的。查阅史书,关于这一时期 合肥 的历史记载可以写100多页,而涉及汉代 芜湖 的历史记载只有几条。汉代 合肥 名人在当时影响较大的有教育家文翁、清官周荣、名将周瑜,而历史书中一个 芜湖 人都没有。汉代文化底蕴 合肥 也超过 芜湖 。
所以汉代 合肥 超过汉代 芜湖 。

芜湖

东汉末年到三国时期, 合肥 的政治地位提高了。成为 淮南 郡治所,还一度短时间(200-209年)成为曹操势力的 扬州 治所,曹魏把 合肥 建成军事要塞, 合肥 城的驻军常年维持在7000-10000人。 合肥 地区发生的战争次数、规模、重要性和知名度、记载数量都超过 芜湖 很多。所以这一时期历史文化底蕴上 合肥 获胜。但是当时 合肥 是战地, 芜湖 则是东吴驻军屯田的地方, 江南 长期没有战火,所以经济上 芜湖 可能要超过 合肥 ,分不清谁好一些。三国时期 合肥 名人有天文学家数学家王蕃,方士左慈,没有 芜湖 人。这一时期的遗迹 合肥 有 安徽 著名的庐阳区三十岗镇三国遗址公园、始建于东汉末年的教弩台, 肥西 曹操运河遗址,还有全是后来所建的位于 合肥 老城 西北 角的逍遥津,包河区传说曹操留下的斛兵塘等文化上 合肥 还是好于 芜湖 。

芜湖

芜湖

西晋的统一是短暂的。这一时期 合肥 和 芜湖 都不知名,但是 合肥 的历史记载和地上(屋上井)地下文物要多一些。所以这一时期 合肥 还是要强一些。

芜湖

南北朝时期 芜湖 县被撤销了。仅为 当涂 管辖下的一个镇,而 合肥 县是江淮之间仅有的少数一直都存在的县之一,从这时起, 合肥 开始稳定的成为郡和州这样高级政区的治所。南豫州、南司州、合州、汝阴郡这样的州郡治所都在 合肥 。虽然 合肥 是战争前线,但是城市规模和行政等级都比 芜湖 要大且高, 合肥 历史记载也远多于 芜湖 。虽然这一时期 合肥 经济文化发展倒退不如汉代,但是在战乱间隙的 和平 年代人口、耕地数量都超过 芜湖 。不过 安徽 省内南北朝时期的出土文物普遍较少,论南北朝精品文物, 合肥 和 芜湖 都没有。所以文物上半斤八两。但是 庐江 何氏家族和占卜术士韩友还是比什么名人都没有的 芜湖 要好一些。文化底蕴 合肥 胜。

芜湖

芜湖

芜湖

陈朝 合肥 出了一个知名人物,南陈大将任忠。 芜湖 没有

芜湖

隋代建立后,581年 合肥 成为庐州 庐江 郡治所,从此以后直到1912年, 合肥 一直是这一 安徽 中部环抱巢湖的地市级政区的治所,隋唐时期,庐州 合肥 地位不高,仅是 安徽 境内的五 大城 市之一,而隋唐 芜湖 仅为 当涂 县属镇。然而无论博物馆的文物、历史记载量、城市规模、行政等级、载入国家正史的名人数量 合肥 都远远超过 芜湖 。这一时期 合肥 的名人比较重要的有隋朝将领陈棱、樊子盖,唐初宰相和谋士任瑰。 安徽 历史上的第一位状元,唐代人李群也是 合肥 人。 芜湖 还是没有拿得出手的。这一时期 合肥 的历史记载是100多页, 芜湖 则很难凑够10页。 合肥 隋唐出土文物也比 芜湖 明显好一些,比起 芜湖 那些艺术水平不高的陶俑、金银器、玉器来。 合肥 精品文物还是多一些的。铜镜和瓷器的差距不大。

芜湖

芜湖

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是 合肥 人杨行密建立的,杨吴的国君《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都有详细介绍,这两本属对十国大臣和民间能人的介绍都几乎没有。唐末杨吴时期有19位杨行密手下的庐州籍功臣在《十国春秋》中有传记,占杨吴人物的三分之一。这些杨吴功臣中的庐州人包括谋士袁袭、戴友规,理财专家高勖、骆知祥,名将台濛、王景仁、李友、王绾、王舆、王安、王稔、钟泰章、李章、朱 延寿 。文武全才田頵。人才专家王潜,优秀地方官陶雅、王崇文。除此以外南唐的状元伍乔也是 合肥 一个重要人物。这一时期还是 合肥 城市地位迅速提高的时期,杨吴大力经营吴太祖杨行密的家乡庐州,在庐州扩建城墙、修建行宫、寺庙和水利工程。五代时期,庐州知州张崇曾说“(江淮之间) 淮安 控七郡之雄,庐邦最大,真山河四塞之境,乃一方礼乐之邦”。周 世宗 和南唐争夺江淮的战争,因为庐州守军最多,所以直到战争末尾才派兵围攻庐州。不久庐州就被南唐割让给后周,庐州受到的战争破坏在江淮地区较少。从这时起,庐州的税收和名人开始超过战国到唐代 安徽 最大的城市寿州寿春( 寿县 ),向着 安徽 经济文化的第一名转变。这一时期以后 合肥 的历史记载变得详细,能够补充大量国家正史没有记载的内容,《 合肥 通史》用接近100页介绍这个时间很短的时期。五代十国时期虽然短,但是这一时期 合肥 的出土文物数量比两晋和南北朝的总数还多一些,精品数量更是大大超过两晋南北朝时期。

芜湖

反观 芜湖 虽然在南唐时重新成为了一个县,但还是在所有的方面不如 合肥 。无名人,没什么历史事件记载,也没有像样的文物。

芜湖

宋代的 合肥 比五代更加发展, 庐州 合肥 是 安徽 五代十国到南宋末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赋税最高,商业最繁荣。规模最大的城市,1128-1276年 合肥 为相当于南宋省一级政区的 淮南 西路治所,五代时期,庐州知州张崇曾说“(江淮之间) 淮安 控七郡之雄,庐邦最大,真山河四塞之境,乃一方礼乐之邦”宋代记载“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冠带 淮南 第一州,扬鞭得从使君游””宋代是 合肥 第二个繁荣期,北宋时游历 合肥 的叶祖洽说“庐于淮西为一道都会,人物之富,甲兵之强,四方商旅游士之多,甲于 淮南 ”
998年增设第二名 淮南 转运使于 合肥 。宋徽宗宣和年间。庐州有83056户,578359人
合肥 是 安徽 五代十国到南宋末年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最高,赋税最高,商业最繁荣。规模最大的城市,宋代记载“昔年吴魏交兵地,今日承平会府开。”“冠带 淮南 第一州,扬鞭得从使君游””宋代是 合肥 第二个繁荣期,北宋时游历 合肥 的叶祖洽说“庐于淮西为一道都会,人物之富,甲兵之强,四方商旅游士之多,甲于 淮南 ”北宋时1077年的一项收税记录记载,全城所收商税超过10万贯,居全国前列。北宋时期北宋神宗熙宁年间(1068-1077),庐州城市人口已突破10万。1128-1276年 合肥 为相当于南宋省一级政区的 淮南 西路治所,两宋之际金元在 合肥 的较大战争有一次破坏较大,后面的两次则破坏较小,南宋初年 合肥 经济衰退,但是1164年宋金隆 兴和 议达成,之后的几十年宋金之间保持 和平 ,金朝军队在1161年完颜亮南侵被击败后,除了1206年一次金朝派遣骑兵进入 合肥 城北几十里的庐州北境骚扰被击退外,再也没有攻打过庐州。庐州因政治地位提升、军民贸易拉动还有宋金之间的贸易,转运物资的增多,商业税收超过北宋宋神宗时期,粮食单位亩产产量也维持在和北宋盛世时期相同的水平,经济作物的种植也有所增加,南宋中期 合肥 的经济反而比起北宋有所发展。南宋时1169年为防御金兵侵袭而引金斗河(现被填平)入城,修筑城池,扩建唐代金斗城, 合肥 古城的初貌基本形成。《庐州府志》载:“自河入城之后,而民间之利甚溥矣。谷粒之出入,竹木之栖泊,舟船经抵县桥或至郡邑署后。百货骈集,千樯鳞次,两岸悉列货肆,商贾喧阗。”南宋中期1169年扩建 合肥 城后, 庐州市井出现“千樯鳞次,百货骈集”的繁荣景象。南宋1169年扩建后到1949年 合肥 老城区的范围, 合肥 环城马路以内,面积为5.6平方公里。1229年 庐州城的城市人口(宋朝称为坊郭户)为户23811,人口110364,是江淮西部最大的城市。而且这还只是 合肥 城的民间土著“主户”和常住 合肥 城的外地户籍人口“客户”的总人口,南宋在庐州城设七支部队数万重兵防守,地方官员及其带来的家眷随从、驻军(大部分是外地人)以及外地临时来 合肥 的人还不算在内,我个人估计当时 合肥 城市人口可能超过15万人。
这一时期 合肥 出土的古钱币、金银器、瓷器、玉器、文房用品总量和精品数量也比 芜湖 多得多。不过因为战乱和1976年之前的破坏这一时期的地面建筑在 合肥 已经看不到了。只留下一些宋代石刻碑刻 比如 紫薇洞和包公墓中的碑刻、石像生。而且金兵和元军占领 合肥 后还曾大规模盗掘名人和官僚富豪的墓葬,所以这一时期 安徽 博物院10大镇馆之宝中的2件宋代文物中 合肥 只有一件九华朱觐墨(这件还是不对外展示的)而 芜湖 还留下建于北宋时期的 无为 黄金塔和 芜湖 赭塔。所以遗留的地上文物 芜湖 超过 合肥 ,地下文物 合肥 远远超过 芜湖 。但是宋代相关景点, 合肥 有包公园(包公祠、包公墓、浮庄、清风阁)这是看点超过 芜湖 宋代古建的景点。这一时期 芜湖 县总人口仅5万,太平州商税总额仅2万多贯,而这一时期 庐江 县的商税额为2.9万贯。巢县也就是今天的 巢湖市 商税额为2万零几百贯,在城市发展和经济上, 芜湖 是远不如 合肥 的。这是省会等级的城市 和县 城之间的对比。(建国之初的时候 合肥 城内还有始建于南宋的古城墙、三孝口北宋民居三至堂、今天省博物馆老馆原址上建于南宋的庐州府衙(南宋淮西制置司衙门)仪门、二堂、府衙门口 安庆 路上的江淮首郡、承宣、师帅三坊,四牌楼今天鼓楼商厦地址上的镇淮楼台基等,1955年左右全毁了)
不过到了1238年-1276年, 蒙古 大军多次围攻庐州, 合肥 人口减少了大半。一直到现在, 合肥 的城市地位和经济地位在全国的排名都没有超过宋朝(宋朝时期是 中国 第15-22位,南宋中期可以进入全国前15名,今天是第21位)南宋西夏金时代 中国 的十五 大城 市是 开封 、 杭州 、 北京 、(前三个改过称呼)、兴庆( 银川 )、 成都 、 江陵 ( 荆州 )、潭州( 长沙 )、 广州 、洪州( 南昌 )、建康( 南京 )、 苏州 、越州( 绍兴 )、庐州( 合肥 )、 泉州 、 大理 。(北宋时期的 洛阳 、 大名 、 商丘 、 太原 也超过庐州, 福州 、 济南 、 青州 、 泉州 、 南昌 、 绍兴 则与庐州差不多。宋代建康( 南京 )比庐州城市人口多,建成区和城市人口甚至是庐州2倍左右,但是商税、酒税、茶税、州府辖境总人口都比庐州低和少一些,除了南宋晚期蒙宋战争的时间段外,宋代建康( 南京 )经济上却比庐州要穷。)排名第15-30位的是 洛阳 (在北宋时期还是仅次于 开封 、 杭州 的宋朝第三 大城 市,但是南宋时期大大衰落,当时辽国的 南京 也就是 北京 只是第四位, 成都 位居第五。)、归德( 商丘 )、 大名 府( 邯郸 大名 县)、 太原 、 济南 、 青州 ( 潍坊 青州 )、 福州 、京兆( 西安 )、辽金西京 大同 、甘州( 张掖 )、真定( 石家庄 正定 )、利州( 广元 )、 鄂州武汉 武昌)、夔州( 重庆 奉节 )、 湖州 、 赣州 。两宋时期其他重要的城市还有 襄阳 、兴元( 汉中 )、 凤翔 ( 宝鸡 凤翔 )、秦州( 天水 )、凉州( 武威 )、寿州( 淮南 寿县 和 凤台 县)、真州( 仪征 )、 扬州 、楚州( 淮安 )、邕州( 南宁 )、静江( 桂林 )、 重庆 (又名渝州、恭州)、辽金 东京 辽阳 、 镇江 (又名润州),曾经兴盛一时的辽上京(内蒙 赤峰 巴林左旗 )、金上京( 哈尔滨 阿城)。除此以外这一时期经济发达的州府还有 徽州 、 常州 (包括 无锡 和 常州 )、秀州( 嘉兴 和 上海 )、明州( 宁波 和 舟山 )、饶州( 上饶 ,治所在 鄱阳 县)、眉州(眉山)、嘉州( 乐山 )、绵州( 绵阳 )、鄯阐府( 昆明 )、建州( 福建 南平 建瓯 )、江州( 九江 )、吉州( 吉安 )、岳州( 岳阳 )、 定州 (今属 保定 )、登州( 烟台 蓬莱 )、郓州( 山东 泰安 东平 )。

芜湖

芜湖

再说到名人上。这一时期 合肥 名人最有名的是包拯,他还留下《包孝肃公奏议》,其次还有北宋宰相马亮、清官马仲甫父子,《唐文粹》作者文学家和藏书家姚铉、状元杨置,南宋著名清官王之道、南宋宰相王蔺父子,南宋名将刘虎、刘师勇、画家赵广。 芜湖 只有一位叫贾易的侍郎,还有状元焦蹈,都是庐州文化区的 无为 人。
宋代历史记载较多,《 合肥 通史》中关于宋代的内容有300多页, 芜湖 我不了解,但是从国家正史提到庐州、 合肥 和 芜湖 、舒州 安庆 府、 徽州 包括其下属各县等的次数来看,后三者的总和也比庐州与 合肥 要少。所以文化底蕴 合肥 还是远远超过 芜湖 。

芜湖

芜湖

虽然宋末元初庐州人口减少了大半,庐州路辖区相当于宋代庐州、 无为 州、和州三州和寿州的 六安 霍山二县,人口只剩下原先辖区人口的20%,但元朝攻占庐州后还是在庐州设立 大城 市才有的录事司管理城市,1281年庐州录事司掌握的户籍人口是“6500余户”按照5人一户的保守估计庐州城市人口是32500人,按照当时庐州路户籍资料中户均人口约7人来计算,则为45500人。而元代 芜湖 县的总人口也不过5万。这一时期 合肥 的名人有博物学家,明朝建国后第一位庐州知府潘杰,和理学家、著名清官与名将余阙,元末割据庐州的军阀左君弼,这还不包括《 合肥 通史 人物卷》记在明朝名人下,帮助朱元璋打天下的明朝开国功臣。 芜湖 还是没有拿得出手的名人。 合肥 为庐州路治所,而 芜湖 仍然是太平路管辖的一座县城,这个路的首县还是 当涂 县。文物上 合肥 和 芜湖 均没有元朝古建,(建国之初的时候三孝口还有余阙故居 青阳 山房的部分建筑,是过去 合肥 县衙的一部分,三孝口 安庆 路上的恩桂坊, 肥西 巢 湖西 岸还有宋末元初文学家葛征葛闻孙所建环翠山房假山,前者毁于1950年代,后者毁于1966年左右) 合肥 元代留下的石刻我知道的只有 庐江 白石山的元代摩崖石刻。但地下文物 合肥 比 芜湖 丰富得多,总量和精品数量都多, 合肥 还有有 安徽 博物馆2件元代国宝中的凤纹银果盒。所以这一时期 合肥 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还是远远超过 芜湖 的。明显比 芜湖 更有文化底蕴。

芜湖

芜湖

1364-1371年朱元璋攻下庐州后曾短暂设江淮行省,以庐州 合肥 为省会,明朝初年的庐州城因为战乱破坏比元朝庐州城人口更加少,先是1352年左君弼带领红巾军起义,击败元军,1355年占领庐州,同一时期1352年巢湖渔民及沿湖农民也发动了起义,成立巢湖水军。1355-1364年,朱元璋和左君弼,张士诚在庐州境内多次交战,1355年朱元璋率部渡江攻取 南京 之前,仅控制 滁州 、和州的时候就与左君弼在庐州境内反复争夺,还利用左君弼和巢湖水军的矛盾,亲自上巢湖姥山岛,招降了巢湖水军的大部分人马,后来左君弼依附于张士诚,二者联合和朱元璋作战。其中1363年和1364年朱元璋军都曾围攻左君弼控制的庐州一个月和数月之久,庐州的人口在朱元璋军围攻庐州前本来就大大减少,两次围城庐州城内的人饿死很多,后面那次城中的人饿死十分之四。1371年的庐州府总人口仅11万多人,明代庐州的城市地位也比元朝低,明朝洪武初年庐州府的总人口纸面上仅相当于元朝的一半,但因为元朝的人口统计存在一定遗漏,元代庐州路人口被认为是30万左右,而明朝洪武年间的人口数据被公认为与实际数字差不多,又从庐州府分出了和州,因此庐州明朝初年的人口被认为较元朝减少了60%。其后朱元璋从全国各地迁移百姓到庐州定居,移民占到明初庐州总人口的70%左右,这些来到庐州的移民按照原籍,50%来自江 西北 部,20%来自 皖南 的 徽州 府和 宁国 府,20%来自苏南,全国其他地方占10%。明朝庐州 合肥 和 芜湖 的城市人口都没有人口统计数据,但学者根据明代 安徽 长江流域平均城市化率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庐州府人口(36.7万) 合肥 县总人口(18.6万)、估算的明末庐州府以及 合肥 县总人口(约150万和70万)估计的1393年庐州府治 合肥 城市人口为1.33-1.59万,明朝末年庐州城市人口约为5-6万人。而 芜湖 城究竟大约有多少人口,我不知道,然而明代1575年建 芜湖 城墙的时候, 芜湖 城城内空间仅0.5平方公里,不到庐州 合肥 城的十一分之一,可见那时 芜湖 的建成区基本局限在那个范围内,按照古代城市的人口密度,我估计 芜湖 城最多1.25万人,况且 芜湖 万历年间的人口和史料记载里的明朝末年城市手工业商业繁荣程度不如清朝雍正时期的1735年,1735年 芜湖 的城市人口也仅1.7万人, 芜湖 县城明末的人口不会比雍正时多。 芜湖 没有留下明朝建筑,而 合肥 留下了一些, 比如 巢湖银屏镇大 秀山 顶的南圣宫、中庙街道姥山岛文峰 塔下 四层、烔炀镇老街的罗氏中药铺, 肥东 县包公镇孟氏宗祠砖雕墙、陈集镇吴复墓石刻、梁园镇李氏宗祠第二进、撮镇曹公桥, 庐江 县柯坦镇徐氏民居, 肥西 县上派镇大徐郢明代古桥。
明朝 合肥 虽然衰落,但是根据万历时期的人口记录当时的 江西 省会 南昌 城市人口仅4万多人( 意大利 传教士和学者利玛窦在1595-1598年曾在 南昌 居住三年,他提到当时 南昌 城的面积,初到 南昌 时是说“它的面积以我的看法应较 佛罗伦萨 大两倍”。1597年深入了解之后说“该城富有,大小似我们的翡冷翠( 佛罗伦萨 别称)”),西南最大的城市, 四川 省会 成都 城市人口仅9万人(外国传教士记载1646年张献忠在 成都 屠城时总共杀死18万余人),可见当时庐州 合肥 仍然是个较大的城市。论行政等级、城市规模和人口、地上文物,明代 芜湖 还是不如 合肥 的。
明代 合肥 名人中对历史影响最大的是明清漕运制度的开创者,永乐到宣德年间明朝第一任漕运总督陈瑄,永乐时期世界上最早的独立火器部队神机营的第一任都指挥使郑亨。其他还有明朝开国功臣张德胜、吴复、廖 永安 、廖永忠、俞 通海 、俞通源、金朝兴、杨璟、赵庸、叶升、徐忠、徐用、郑亨父亲郑用、陈瑄父亲陈闻,明初将领瞿能、主持建造 西安 城墙的濮英,明朝著名御史周玺、明朝嘉靖到万历时期的理学家蔡悉,医学家李恒、林时。存在籍贯争议的有明朝开国大将吴良、吴祯, 芜湖 在明朝的名人有开国功臣桑世杰、状元邢宽,这两位都是 无为 人。此外还有明末清初的抗清义士沈士柱,这位才是 芜湖 县人。 芜湖 还是赶不上 合肥 。
明代 合肥 在历史记载上还是超过 芜湖 ,仅《 合肥 通史》关于明代 合肥 的内容就超过300页。 芜湖 在1876年开埠以前的历史记载都少得可怜, 芜湖 历史大事记中从远古到1876年的所有文字记载还不如《 合肥 通史》中 合肥 宋明清三朝中任何一个朝代多,似乎和两汉 合肥 的历史记载数量差不多。我在 芜湖 历史介绍里记下了 芜湖 从远古到1876年大事记中90%的内容,而在我写的 合肥 游记中对 合肥 历史大事是略写,只提到大事记中最重要的事件。明代出土文物上绝对数量上 合肥 是超过 芜湖 很多的,精品文物的艺术水平似乎差不多。明代 芜湖 在文化底蕴上还是比不上明代 合肥 。
芜湖 在明朝超过 合肥 的主要是明朝中后期 芜湖 的手工业发展水 平和 手工业劳动分工的精细化程度,可能存在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程度(明代 安徽 境内是否存在雇佣劳动还有待考证)、在全国市场中的交通地位、和钢铁冶炼和印染有关的商贸物流。

芜湖

合肥 在清代尤其是晚清涌现了大量名人,但是清代庐州一直被某些人认为城市规模很小,实际上又如何呢?让我们看看当时的记载。
清嘉庆时期 安庆 府 桐城 县人姚鼐说“庐州居江、淮之间,湖山环汇,最为雄郡。余尝谓国家因明季旧制, 临江 建 安徽 省治,官府建牙,官舍吏廨,成立百余年,不可猝移耳。若以地势宽平,原显雄厚,控扼南北之要言之, 安徽 大府建牙(衙),未有宜于 合肥 者也。”1760年以后 安庆 城(当时也还是 怀宁 县城)虽然成为 安徽 省会,但 安庆 桐城 人姚鼐主张将 安徽 省会迁到 合肥 。清嘉庆 安徽 巡抚阿林保“太史公叙天下地势,于江淮之间独举 合肥 。今千年间,山水变迁,昔太史公所云‘受南北潮’者已不复见;独其居江淮间,殷盛阔大,包举湖山,卓为巨邑,则今犹古也”。嘉庆年间出生满族正白旗的 安徽 巡抚阿林保也称当时的 合肥 是个 大城 市,而且经济发达。当时庐州城的城墙内空间是5.6平方公里,城墙长度“周回二十六里,(当时庐州城部分地段有双重城墙)”,而当时的 安徽 省城 安庆 城墙内空间仅2.6平方公里,城墙长度仅九华里多。城内空间不及庐州一半。 合肥 实际上是 安徽 近代以前城市面积仅次于战国到汉代寿春城和未建成完工的明洪武时期修建又烂尾的明中都 凤阳 城的古城。城内空间是清代 安徽 城市中最大的。
清朝1803年庐州 合肥 城的建成区涵盖了除了城内 东北 角和 西北 角的所有空地,并且延伸到城外大小东门外的南淝河对岸和坝上街、大小南门外的 芜湖 路一带和大西门外的二里街,约6平方公里,清朝1842年庐州官府为防范英军入侵 安徽 ,筹划守城,统计的庐州城市人口为10.3万,而何一民、胡中华在《清代 安徽 城市发展与不发展及原因分析》一文中根据道光年间 合肥 县总人口181万多人和施坚雅长江中游省区(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平均城市化率7.8%估计的当时庐州府治 合肥 城市人口为14万多人。(当时的人口也只统计户籍人口,根据清朝道光年间对庐州客民的统计, 合肥 县客民人数达到216090人., 庐江 1.66万, 舒城 2.3万,巢县数据缺失, 无为 州1.47万, 合肥 县的外地户籍客民占庐州府的约80%。而庐州府的赋税和粮食亩产是高于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四省区的平均水平的,因此清代庐州府 合肥 城的城市人口不仅可能达到14万人,还可能超过这一估算而来的数字)。如果以10.3万城市人口计算,1842年的庐州 合肥 城城市人口和当时的直隶省省会 保定 (当时也是 清苑 县城)的城市人口差不多。当时 中国 城市人口在10-20万之间的还有 济南 、 开封 、 太原 、 南昌 、 长沙 等,这是清朝鸦片战争以前中等以上省城的城市人口规模。当时京杭大运河沿线的几个商业城市如 天津 、 临清 、 济宁 、清江浦、 淮安 、 镇江 的城市人口也在10-20万之间。当时 中国 只有 北京 、 南京 、 苏州 、 杭州 、 广州 城市人口超过50万,武昌加上汉口汉阳的话城市人口也略超过50万,鸦片战争前 扬州 、 西安 、 成都 、 福州 的城市人口在20-50万之间。 中国 其他可以查到人口数量的城市的城市人口均小于20万。 安庆 的城市人口数字现在没有记载,何一民、胡中华在《清代 安徽 城市发展与不发展及原因分析》一文中根据道光年间 安庆 府治 怀宁 县总人口和施坚雅长江中游省区( 安徽 、 江西 、 湖北 、 湖南 )平均城市化率7.8%估计的 安庆 城市人口为22万多人。1861年曾国荃率领湘军攻破被围困了22个月的 安庆 城, 安庆 城内四万余人死于湘军tu城, 安庆 几乎变成了一座空城 。曾国藩的幕僚赵烈文目睹了这次惨祸:“sha贼凡一万余人,男子髻龀以上皆si,……妇女万余俱为掠出”,“军兴以来,荡涤未有如此之酷者矣”。曾国藩的亲信李榕也称:“通计前后sha毙援贼、城外垒贼、降贼及城中之贼实有四万余人,军兴以来,sha劫此为最重。” 安庆 城破时城内人数至多为4万多人。但经历了22个月的围攻战, 安庆 城内居民应该之前就已经或逃或si减少大半。第三种是根据 安庆 城嘉庆年间的城市建成区3.5平方公里估计的,认为当时 安庆 城的城市人口按照每平方公里3万人计算为10.5万人。而1840年 云南 贵州 省会 贵阳 和 云南 省会 昆明 的城市人口均为6万多人。 兰州 的1840年的城市人口为4万多人。当时除了 杭州 之外, 浙江 省府级城市的平均人口为5万左右, 江苏 的 常州 府、 松江 府的城市人口也在5万上下。当时 重庆 、 泉州 、 洛阳 、 大同 、 青州 、 正定 这样的 中国 其他地区的大府城人口在5-7万之间。 绍兴 的城市人口在 浙江 各府城中较多,为10万人左右。 广西 省会 桂林 的城市人口缺乏记载,估计数为5万。
安庆 被太平军占领后清朝将省会迁到庐州, 合肥 为1853-1862年清 安徽 省会,后来在太平天国和抗战中 合肥 也受到巨大破坏,庐州府的总人口在太平天国后减少了52.77%,1854年1月14日至16日太平军曾在 合肥 城中大规模tu杀平民,因胡以晃、曾天养率领的早期狂热的太平军敌视 中国 传统信仰,所到之处还到处纵火烧毁 合肥 的寺庙、道观、祠堂。《嘉庆 合肥 县志》、《嘉庆庐州府志》中记录的嘉庆年间 合肥 城内尚存的20多座建于宋、元、明的寺庙道观和纪念名人的公祠都毁于太平天国,1893年 合肥 城的城市人口为6.1万,建成区也比起太平天国以前大为缩小,通过与民国时期国民 党统计的 合肥 城人口数对比, 合肥 城在1949年以前人口似乎无增长,1949年1月的 合肥 城市人口还小于此数字。 合肥 也是一个在清末民国时期没有跟上近代化城市化发展脚步的城市,没有实现从封建城市向近代工商业城市的转型,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成员兴办的近代工业企业没有一家在 合肥 。仅在 合肥 开通轮船航线、设立邮政局、电报局、办新式中小学堂。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留在家乡的主要是大量田地、祠堂、故居、重修的古建、粮仓和当铺。清末民国时期的淮军后代在 合肥 也仅建造了发电厂一所、银行网点一家。
民国时期是 合肥 城市地位衰落的最低点。 合肥 城市人口1935年本地城市户籍人口7万,1937年初 合肥 城内户籍加上流动人口13万多人。(来自 合肥 市门户网站,这个数字源于网上我找不到出处,因此不是很可靠,但是我所见到的抗战以前国民党的人口统计数字都是只统计户籍人口,但是当时1936年 合肥 县公安局提及当时 合肥 城内的房屋,约70%系出租,城中的人三分之二没有自己的住房,租房为生,而住在城里,户口在 合肥 城以外的乡村 和县 外的占到将近一半)1938年6月仅1.1万人,1945年9月仅6.9万人,1949年1月仅5.1万人(5万人口,5平方公里是 合肥 市政府说明解放前 合肥 一穷二白时经常说的,网民也这样认为,网痞经常用这句话证明 合肥 是个县城发展而来,没有历史和文化底蕴,过去的中学地理教科书也说 合肥 本为 安徽 普通县城(已修改)是政治因素崛起型城市的“代表”。而新闻媒体、各种杂志网站除了说这个之外,还有什么 合肥 发展主要靠中科大、最牛风险投资机构什么的,其实反映出他们对 合肥 一无所知。 合肥 的百度和360百科做的很烂,几乎所有的媒体杂志里 合肥 的内容都着重在现代化上,而非文化底蕴、历史和旅游资源,而 合肥 这些方面实际上均超过一般人认知的20倍以上。)1945年抗战胜利后 安徽 省会迁入 合肥 ,1945-1949年民国 安徽 省会,1952年至今 安徽 省会。, 合肥 在解放后至2005年城市规模和经济总量在 中国 省会中一直相当落后,属于倒数前十名之内,从2003年开始,经济发展速度加快。1949年12月 合肥 市区人口12.5万人,而当时的 安徽 老省会 安庆 市区人口只有7万人,1951年15.6万人,(公 安局统计档案)。曹树基《 中国 人口史》中引用 合肥 公安局统计,1952年 合肥 市市区人口是18.4万人,当时的 安徽 老省会 安庆 市区仅10.5万人。我调查资料,1958年 合肥 市区常住人口47万人,1978年 合肥 市区常住人口70万,1999年 合肥 城区常住人口141万人,户籍人口96万人。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 合肥 城区常住人口为511.82万人,户籍人口约290-300万。
清代 合肥 名人最著名是李鸿章,在中学历史课本中留下名字的还有淮军名将, 台湾 首任巡抚刘铭传和名将聂士成、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此外比较重要的有清朝康熙年间的大学士龚鼎孳、李天馥,淮系集团骨干人物张树声、周盛波、周盛传、潘鼎新、刘秉璋、吴长庆。 合肥 籍淮军成员在《清史稿》中有列传的有几十位。此外有清朝中期医学家徐学文、叶天彝、吴梦赍(吴 广宁 ),清朝中期围棋第一棋手和《雨峰棋谱》作者作者赵穆尊、晚清史学家和文学家徐子岑、文学家王尚辰、朱景昭。 合肥 民国以来的名人有皖系军() 阀首领,北洋执() 政和 总()理段 祺瑞、国民党重臣 吴忠 信、张治中,国军名将孙立人、卫立煌,中 共特 工之王李克农。建国后享受国级干部待遇的有张劲夫、董寅初、吴 邦国、李 克 强。还有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文化名人中影响最大的还有刘文典、唐德刚。晚清民国时期到现在的 合肥 名人对今天 中国 影响较大的就有300多位(省部级以上官员、两院院士、畅销书或学术名著作者、知名明星或电视节目主持人、全国知名企业董事长或总经理)
再来看看 芜湖 的情况, 芜湖 在1735年城市人口是1.7万,1850年建成区面积是1.3平方公里,城市人口3万多人,还是太平府一个县,清末以前的 芜湖 城还是无法与 合肥 城相比。1876年 芜湖 开埠后, 芜湖 向着近现代城市转变,近代工业、公共卫生、现代马路、市政设施、西式建筑、新式学堂、报刊杂志、警
察的建立时间和规模上都领先 合肥 ,并且在1882年成为四大米市之一。1918年的 芜湖 城市人口达到12万人,1935年达到17.8万人,1952年市区常住人口28.9万,虽然民国时期在全国排名不高,但也是 安徽 19世纪末到1950年代最大、最现代化的城市。所以19世纪末到1950年代, 芜湖 的城建和经济都领先 合肥 很多。文化上, 芜湖 清代名人较为著名的只有画家萧云从,民国时期有抗日名将戴安澜, 无为 人戴安澜也是如今 芜湖 最有名,社会反映也最好的名人。近现代有徐乃昌、阿英、王莹。当代 芜湖 人中最有名的似乎只有赵薇、甘婷婷、蒋梦婕。赵薇年纪最大,听长辈说她把 日本 军 旗穿在身上。所以 芜湖 的文化底蕴近现代当代还是无法与 合肥 相比。文物上 合肥 清代文物还是要超过 芜湖 ,不仅总量多,精品也多,在传统建筑上,清代 芜湖 古建无论数量还是建筑装饰都无法与 合肥 每个乡镇都有的清代古建相比。 芜湖 古城看点不仅不如 合肥 三河 古镇,还明显不如长临河、中庙、柘皋、烔炀等古镇。所以清代文物和古建筑 合肥 远超 芜湖 。 芜湖 比 合肥 好的主要是西式建筑多于清末民国时期的 合肥 。但这些建筑的看点比起 合肥 1999年所建的明珠广场欧式建筑群,艺术价值还是差很多。民国以后的文物因为十分常见,一般不算珍贵。所以不好比较,也不做比较。况且如今 合肥 还有中科大、合工大、安大远超 芜湖 安师大,科学岛中科院恢复分院和 合肥 高新产业远超 芜湖 。两院院士 合肥 籍院士是 芜湖 籍院士好几倍,因此1876年 芜湖 开埠以来,其文化底蕴还是无法与 合肥 相比。

芜湖古城

芜湖 最有名的景点是方特主题乐园,是 安徽 12个5A景区之一,这个5A景区可能是因为 芜湖 在 江南 有印象分才评上的。方特共分为四期,一期开发最早,最近一段时间提升改造中,二期三期是水世界,四期是梦幻王国,因为方特乐园一个人去没意思,鸠兹古镇是 新建 的,没有古建筑,所以我选择的第一站是 芜湖 古城。 芜湖 古城是免费开放的,所有景点都不收费,目前 芜湖 把一部分老街建成景点,另一部分老街还在建设开发中。
打车来的路上问开车的司机,到 芜湖 来旅游的都是哪里人,司机说以 芜湖 附近的 南京 、 马鞍山 、 铜陵 人为主, 大城 市的人除了 南京 人一般很少来。我估计来 芜湖 的 南京 人相当大一部分三代以内都有 芜湖 籍的长辈。网上写文章拍视频认为 芜湖 是 安徽 旅游资源强市和文化底蕴远超 合肥 的人,全都是根本不了解 安徽 的层次较低的人,或者三代以内的血统和 芜湖 有关系,自幼深受地域偏见“熏陶”,而且以外省人为主,尤其以 北京 、 上海 人居多。那些地理科普杂志、旅游杂志的人坚持地域偏见,用有色眼镜看 安徽 的较多。你关注网上和一些电视辩论节目就会知道,那些真正懂的说对了的人,他们的观点反而不如说错话的外行支持的人多,有些观点迎合了大众的看法和心理却根本不符合事实或完全错误。网上和电视节目为了流量和收视率往往会宣传那些大多数无知之人以为的内容和真实相反的或者观点错误的文章和视频。有些号称科普的微信号全世界的内容都写,其实那种哪里都研究,几个领域都研究,号称什么都懂的人就和什么都不懂差不多。对他自己所谓研究的那一块一点也不专业,很多观点相当外行。同时对几个领域都有全面和基本了解的人除了世界上的极少数天才人物外,没人做得到。

芜湖古城

这是 皖南 行署办公大楼,渡江战役之后, 安徽 被划分为 皖南 和皖北两个行署区,相当于省级政区来管理, 皖南 行署相当于当时的省政府,管辖这当时 安徽 长江以南的所有地区。1949年7月 皖南 行署从屯溪迁来 芜湖 ,到这里办公,到1951年12月迁往 合肥 与皖北行署合署办公,1952年7月1日 皖南 皖北两行署合并为新的 安徽 省,以 合肥 为省会。从照片上看当时的 皖南 行署办公条件较为简陋,人员数量也不多,这反映出建国之初的公务员基本上都是相当廉洁、简朴和工作高效、事务繁忙的。

芜湖古城

芜湖 古城现在建成开放的面积约6公顷,古城中最主要的一条街叫做花街,这条街是过去 芜湖 古城南北走向的最重要的一条街,不仅宋元明清 芜湖 县衙位于街边,还是 芜湖 城内的一条主要商业街。

芜湖古城

照片中舞台后方的这栋楼,挂的文物保护牌子叫衙署前门,其实应该叫 芜湖 县衙谯楼,是过去 芜湖 县衙正门前面的钟鼓楼, 芜湖 县衙和所有 中国 古代衙门一样坐北朝南。细看之下建筑似乎没有任何雕刻。

芜湖古城

这 芜湖 县衙谯楼的台基有一部分还是宋代建 芜湖 县衙时留下的,太平天国时期 芜湖 县衙谯楼毁于战火,现在的主体建筑是 平定 太平天国以后,清朝同治年间(1865-1874年)重建的。因为 芜湖 人传说 孙吴 大都督周瑜( 合肥 庐江 或 六安 舒城 人)曾经在 芜湖 训练水军,这里是他观看士兵演武,召见手下将领,阅兵点将的地方,所有 芜湖 民间俗称这里为周瑜点将台。

芜湖古城

随后到 芜湖 老字号耿福兴吃午餐。耿福兴创建于清光绪年间,原设于 芜湖 市三街口。当时由 江苏 来芜闯荡的耿长宏、耿长富跟随早年来芜立业的父亲,在 芜湖 三街口开了个早点店,专营油点和稀饭。后来聘请专打小刀面的韩光远,把早点店正式改为耿福兴饺面馆,专营光面、虾籽面。再后来又与烧饼大师严开银合伙,增添了酥烧饼供应。这样,顾客进店除了吃面条,又能吃到颇具特色的酥烧饼,干稠相宜、天然融合。1920年代初,耿家正式挂出耿福兴招牌,并聘请刘厚福制作小笼汤包,至此耿福兴将小吃三大件揽聚于店中,客人称赞,生意是越做越大。1956年公私合营之后,成为国有企业,不仅没有衰退反而发展壮大。耿福兴历经沧桑、百年不衰、直至今日,耿福兴酒楼誉满江城名闻遐迩。这里生意非常好。每天都有很多客人光顾,店内卖的主要是小笼汤包,虾籽面,肉丁烧卖,酥烧饼等面点。都是现买现做。

芜湖古城

耿福兴的非遗三绝是虾籽面、小笼汤包和酥烧饼。耿福兴是微信扫码点餐,因为是午餐,我就点了虾籽面、鸡汁干丝和米饭,一共26元。

芜湖古城

我早就知道耿福兴的分量都比较小,所以这样点,味道还可以,这些之前我在 合肥 也吃过。味道差不多。不过我旁边那桌的一对夫妻里的那个40岁左右的妇女看到我这样吃饭,看我的眼神都不好了。耿福兴还是值得光顾的,一个人来吃价格不贵,口味还可以。

芜湖古城

这是过去 芜湖 和花街有关的一首民谣,从民谣看当时花街以制作和出售竹器为主,元宵节时花街的花灯在 芜湖 特别好看。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 古城内的老浮桥茶馆是我在古城内看到的第一个完整保留下来额古代建筑。

芜湖古城

建筑风格朴素,没有雕刻装饰,也可能之前的雕刻装饰在建国初期被毁了。

芜湖古城

芜湖 古城的建筑也是清水砖墙,而不是苏锡常沪杭嘉湖, 绍兴 , 衢州金华丽水 , 黄山 、 婺源 和 宣城 池州 南部山区几个县的房子那样粉白墙。闽东的 宁德 和 福州 也是粉白墙的, 中国 其他地区建筑都没有粉白墙的传统。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 名牌傻子瓜子。傻子瓜子的创始人年广久过去卖瓜子时除了按秤上的价格收钱外,顾客付钱后还总是另外用手抓一大把瓜子装给顾客。久而久之得了一个外号,傻子。因为年广久店的瓜子品质好,价格又实惠,年广久待人又客气,顾客争相购买,年广久很快就赚得第一桶金,生意越做越大,傻子瓜子也成为 中国 著名的炒货品牌。所以“傻子”年广久不傻,而是大智若愚,认为他傻的人才是真的傻。我觉得很多没仔细看我写的游记的人的看我的态度应该类似当年大多数 芜湖 人看正在做生意的年广久一样,认为作者是脑残、傻瓜。

芜湖古城

和年广久被人叫做傻子同样的道理,我也只是被一些人认为的见识狭窄、自以为是和偏执狂般得看待某些 大城 市而已。因为我与大多数 芜湖 籍胆汁质认为的某些特征相反,加上 芜湖 当地人不像 东北 民风那样鲁莽,所以在 芜湖 旅游期间,认出我是谁骂我的人只有一个。这两年我在 中国 其他地方旅游经常遇到被一些见识不够的人骂和嘲笑的情况,然而只要他们仔细看过我写的全部游记,全部都转变了观点。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 古城内的万泰祥,现在是 芜湖 米市展览馆,这是目前 芜湖 古城里唯一一个开放景点。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 素有全国"四大米市"之首的美誉,而米市的启动点和发祥地是今日的弋江区。弋江区因为地处青弋江注入长江的南岸,俗称 河南 。沿岸人烟密集,集市贸易相当繁荣,管辖 皖南 地区的"徽宁池太广道"也设在这里。 芜湖 之所以能够成为米市离不开这里得天独厚的条件一是地处大米产区的中心位置,有广泛的大米来源,便于集中;二是运输便利,水陆交通发达,古时候尤其着重于水路运输。

芜湖古城

1948年 芜湖 《江广米行重建会所纪念碑》:"逊清光绪八年,李文忠公(李鸿章谥号文忠)请准将粮食市场,由 镇江 七浩口移到此地。" 合肥 人李鸿章扶植米市是事实,但具体操作者是张樵野(张荫桓),同治年间他就结识了 广东 督粮道李瀚章(鸿章之兄)。光绪八年(1882),李瀚章任湖广总督,李鸿章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张荫桓任 芜湖 关道。当时李鸿章及其淮系集团成员在zhen压太平天国和捻军 起 yi中立功成为高官者不少,积累了大量财富,在家乡庐州府大量买田置地,每年收上来大量租米。为了就近销售收来的租米,为了家族利益和淮系集团利益、庐州米商利益,李瀚章怂恿张荫桓出面,打欧比 芜湖 商埠的旗号,向李鸿章献策,依靠朝廷的力量,令 镇江 米市迁至 芜湖 。李鸿章主张让米商自迁才是上策。商量结果,定下具体优惠措施,使米商有利可图,自会见利争迁。张荫桓亲自到 镇江 ,利用同乡情谊大拉关系,对广潮米帮许诺:由 芜湖 关道发给专营米业执照,在芜有代办专利;米粮打包费用由卖方支付;外轮水脚银不另加价,即由芜运来至沪仍按照 镇江 运沪力资计算。果然引动广潮米帮纷然至芜投资开设米号。接踵而来的是宁、烟帮共20多家。四大米帮是支柱,促使"堆则如山,销则如江"的米市兴起。

芜湖古城

1898年清朝在 芜湖 设米捐局,规定所有运输米粮船只出 安徽 境内必须停靠 芜湖 缴纳米捐,迫使 安徽 米粮必须在 安徽 集散。

芜湖古城

米市从 镇江 迁来 芜湖 之前的清朝同治年间 芜湖 只有几家米行,解放前发展到数百家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 米市的发展也带动了 芜湖 米粮采运、米行、杂粮、砻坊(稻谷去壳加工)、碾米及堆栈业(大米由粗米变为精米的加工和储存)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米市的发展还带动了大米容器制造业和包装业,也促进了大米搬运业。为许多人创造了就业机会。

芜湖古城

米市交易流程

芜湖古城

芜湖 大米行销区域

芜湖古城

芜湖古城

芜湖 古城南端的长虹门是古城南门,过去的 芜湖 古城墙内的空间面积仅约0.5平方公里。

芜湖古城

“长虹门”因正对青弋江,似长虹横卧,景象壮丽,得名“长虹门”。始建于1575年,现在的长虹门还是一两年前重建的,重建后的长虹门超过了原先的规制尺寸,要壮观一些。

芜湖古城

芜湖 古城保存比较完整的老建筑不多。还不如 合肥 一些三流古镇多。目前 合肥 也正在把一些没有建成旅游景区的古镇加以维修和旅游开发。柘皋和烔炀都在开发旅游。不过 合肥 最有名也最大的古镇还是5A景区 肥西 县 三河 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5696840.html 这是 三河 古镇的游记,仔细看游记可以发现 三河 的文物和历史文化深度以及特色都远超 芜湖 古城。 https://www.mafengwo.cn/i/21631951.html 这是 合肥 两个相邻的旅游资源较好乡镇长临河镇和中庙镇的游记,湖光山色,古镇古村古建,自然和人文风光结合得非常好。

英国驻芜湖领事馆

从 芜湖 古城出来,打车去 芜湖 英国 领事馆旧址。这个地方很难找, 芜湖 人都很少知道,当地司机根据导航开到这里,领事馆实际上在一家影剧院后的山坡上,这个办公大院的看门大叔都不知道这里。
烟台 条约签订后的次年(1877年), 英国 即开始在 芜湖 市区的范罗山建造英式风格的领事馆建筑群,到民国初年陆续完成。目前共存三座建筑,分别是驻芜领事署、洋员帮办楼及总税务司公所旧址。

芜湖

洋员帮办楼位于东侧山腰,建于20世纪初,也是三面出廊的券廊式建筑,共为两层,目前粉刷为白色,据说以前也是红砖所砌,屋顶为四面坡顶。连续均等的拱券颇具韵律,二层栏杆为木质,不同于领事署旧址的石质栏杆。此处当年应为洋员办公之所。

芜湖

现在 英国 驻 芜湖 领事馆建筑群已经纳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还没建成景点开放,只能看下外观。

芜湖

芜湖

英驻芜领事署旧址建于1877年,是 英国 领事署的主要办公楼,位于范罗山顶。为东、南、西三面出廊的券廊式建筑,殖民地外廊式。此风格结构轻巧,便于通风,始于炎热的 东南亚 英属殖民地,后传播到闽粤沿海,但其实不适合长江流域寒冷的冬季,于是在 上海 外滩首先被淘汰。 芜湖 这座领事署为两层砖木结构,以青砖为底,红砖装饰,平面 方正 ,立面端庄且富于变化,既有近代建筑的科学理性,又不失外廊式样的审美趣味。四面屋顶都有略带巴 洛克 券式风格的老虎窗,也增加了形象的灵活性。

芜湖

这领事署建于1877年2月,为 英国 建筑师设计,原设计图曾在绢上绘制,设计十分精巧。东、西、南三面均有拱券回廊,廊柱挺拔、圆券清秀,配以石砌基座、白色廊 石柱 和连续拱券,拱顶夹砌青砖,色彩搭配协调柔和。大楼之间为八角形大厅,大厅两边各有两间办公用房,皆有壁炉。整个建筑比例适当,造型庄重典雅,在建筑施工质量和内外装修均属上乘,是 安徽 省最早的、至今保存最好的外国领事馆之一。

芜湖

芜湖

现在只有空壳,参观两栋楼只各需要2分钟。

内思工业学校

中国雨耕山

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以下简称内思学校)旧址位于镜湖区雨耕山,与英驻芜领事官邸旧址毗邻。据《新芜区志》记载:“1934年,天主教 芜湖 教区 西班牙 籍蒲芦(又译蒲庐)主教回国募捐,筹建 芜湖 最大的学校——‘ 安徽 私立内思高级职业学校’暨‘ 芜湖 私立内思小学男子部’,以此来提升天主教的影响。(整幢建筑)成‘日’字型。”1935年该校建成以后成为当时 芜湖 规模最大的私立教会学校。1937年 芜湖 沦陷后,内思高级工业职业学校改为普通中学,1945年12月恢复原名。1949年后,学校与教会分离,1952年改名为 芜湖 工业学校,1955年改名为 芜湖 电子学校,1972年改名为 芜湖 机械学校。1978年12月成为 安徽 机电学院校舍。1986年6月, 安徽 机电学院迁出,恢复 芜湖 机械学校。2003年6月成升格后的 安徽 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楼。2011年学院完全迁出,该楼交由镜湖区政府管理。
话说这种建筑也能被国家文物局评为国保单位? https://www.mafengwo.cn/i/13430224.html 这里面提到的 肥东 宗祠 比如 有明代砖雕墙的孟氏宗祠,清乾隆时代的马氏宗祠。还有昂氏宗祠都只是省市级保护单位,论年代和艺术价值比这个要好得多。 https://www.mafengwo.cn/i/21631951.html 这篇里的巢湖中庙中庙寺、淮军昭忠祠都是皖中著名的祠堂,并且淮军对 中国 的影响力大还是 芜湖 这家工业学校的影响力大?再加上六家畈古民居群和长临河古镇论艺术价值哪个更好看?这个还不如振湖塔好看。而它们都只是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https://www.mafengwo.cn/i/12366226.html 这篇游记里的紫薇洞不仅有奇石还有宋元明清摩崖石刻和被毁的唐代佛像,奇石也十分灵巧,为什么王乔洞和紫薇洞的石刻就评不上国保。 https://www.mafengwo.cn/i/6372674.html 合肥 是包公故里,这个包公园为什么几次申报国保都被国家文物局淘汰?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以及文化内涵,和这个比哪个好一些? https://www.mafengwo.cn/i/5696840.html 这个 三河 古镇是 中国 面积最大的古镇之一,古代建筑遗迹众多,为什么评不上国保? https://www.mafengwo.cn/i/5443019.html 合肥 的三国历史很有名,这个三国遗址公园历史艺术价值都比 芜湖 所有的国保大,为什么最近一次才评为国保单位? https://www.mafengwo.cn/i/7589168.html 柘皋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7925644.html 烔炀古镇, https://www.mafengwo.cn/i/10696710.html 李鸿章享堂,这些古迹比 芜湖 古城多得多的古镇还有李鸿章的墓地和祠堂为什么只是省保单位?这个历史比起 芜湖 的所有建筑类型的国保怎么样?艺术价值怎样?特色怎样?尤其是古镇里的两家李鸿章当铺和李克农故居怎样?李克农故居是否符合近现代革命史迹入选标准? https://www.mafengwo.cn/i/5352827.html 这里面的吴武壮公祠历史和艺术价值比起这个怎样?游记里·还有周瑜墓, 长丰 吴山镇还有五代杨吴建立者杨行密墓。
问国家文物局的文物专家和几任文物局长他们保证都无法自圆其说,到底是真看不出来,还是国保评选有什么潜规则?也许只有内部腐败或者国家文物局的人瞧不起 安徽 江北人可以解释。

芜湖天主教堂

随后来到 芜湖 天主教堂,教堂位于 安徽 省 芜湖 市镜湖区吉和街28号,距离中江塔不远,始建于1887年,1895年6月建成。由 法国 人设计监造,教堂为砖木石混结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芜湖天主教堂

19世纪末,自《中英 烟台 条约》签订后, 芜湖 成为通商口岸,大量外国人来 芜湖 经商、居住,而各国的传教士也纷纷前来布道传教。1883年,法籍耶稣会士、 宁国 府总本堂神甫金式玉来到 芜湖 ,购得鹤儿山土地,并从1887年开始设计建造教堂。几年后的1891年,这里发生了举世震惊的" 芜湖 教案",1891年5月教 会和当地百姓发生冲突,尚未彻底完工的教堂被付诸一炬。事后,清朝赔偿了法方12万两 白银 ,于是教 会就在原处扩大规模重建教堂,最终在1895年6月落成。教堂在之后的抗战和1966-1976期间再次受到破坏,1983年重修。天主教堂平面呈拉丁"十"字形,建筑式样为 罗马 风格,正面左右两座钟楼高约18米,钟楼之间便是教堂的顶端了,上面竖立着耶酥圣像,直立的身躯 和平 伸的双臂交叉成高约5米的"十"字,寓意为救赎,通体白色寓意圣洁。教堂从东朝西,采用长十字形平面,面宽17米,最宽处27米,东西长达39米,塔楼最高处为29米。半圆形拱券结构是其建筑构图的基本要素。在直廊和横廊的交汇处设有三个祭台,正中是耶酥养父圣约瑟,左侧是圣母玛丽亚,右侧是圣子耶酥,墙面绘有"圣经"彩色故事。

芜湖天主教堂

芜湖天主教堂

芜湖 天主教堂只有圣诞节才对外开放,平时都是闭门谢客。如果平时能开放的话绝对可以让 芜湖 旅游变得有意思一些。

英国驻芜湖领事馆

中国雨耕山

英国 驻芜领事官邸旧址位于雨耕山山顶,建成于1889年,外廊式建筑,现在已经开发为雨耕山文创景区的主题餐厅。

滨江公园

滨江公园

随后步行到不远处的滨江公园参观, 芜湖 的这几处国保单位离得都比较近。

滨江公园

芜湖 滨江公园位于 芜湖 市城市西部的长江沿岸,北起 芜湖 造船厂,南至鲁港大桥,全长9.5公里,宽度100-200米不等。到这里可以领略 芜湖 "青弋江文化"、"镜湖文化","长江文化"。 芜湖 的长江岸边有许多高楼大厦,这里的房价达到了2万元,远高于 芜湖 市区房屋均价,比 合肥 市一些区的房屋房价都高。

滨江公园

感觉假如是晴天到这里拍日出日落应该不错。不过平原丘陵地区的长江边的日出日落最多也就能和巢湖湖岸的风景差不多。

中江塔

中江塔

中江塔。古时候,人们把长江的从 九江 至京口( 镇江 )一段,称为中江,而 芜湖 适得其处,故有中江之名;又说古有中江,东通太湖,西流长江, 芜湖 古地即在中江畔,因而称 芜湖 为中江,中江塔因此得名。早在东晋、南北朝时期,该处的小塔就成了长江、青弋江两江船只夜航的 灯塔 ,也是船只进入 芜湖 的航标。

中江塔

中江塔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清代康熙八年(1669年)续建落成。
楼阁式砖木结构风水宝塔,八角五层,每边长4.1米。塔高43.7米,其中塔刹高10.16米。每层四窗,错置相间,每窗左右各设一灯龛。塔内结构一至二层为壁内折上式,石梯盘绕。三至五层为空筒式,木梯依壁。门窗塔壁,精雕细刻。墙面各边均嵌有砖雕,尤以1~2层圆形欹柱两侧的砖雕雀替最为突出。1987年经省考古研究所组织维修,恢复了塔的出檐部分。八个角用转角斗拱支承老戗出戗,出檐深远。八个面补间斗拱用两朵支承檐桁出挑,椽子和飞子上钉望板,上覆鸳鸯瓦。修复后的中江塔巍然壮观,登临塔顶,万千景象,尽收眼底。 中江塔堪称为 芜湖 地标。

中江塔

中江塔历时60年建成,跨明清两代,融明末清初建筑风格于一身,成为 芜湖 周边远近皆知的古建筑。古时候兴建此塔,除有镇住青弋 江口 ,守持长江中流关锁,具有军政经济意义之外,还可弥补 芜湖 神山、赭山、镜湖、白 马山 等六秀之不足,以增添 芜湖 景色。历经数百年风雨沧桑的中江塔,屹立 江口 ,独显其身,望大江东去,观人间变迁,成为锁定在江城人们心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美丽风景。

中江塔

感觉中江塔外观还是比较普通的,但是造型古朴,线条简洁。不过塔和塔各部分的长宽高等比例似乎不那么美观。

滨江公园

芜湖老海关大楼

老芜湖海关

芜湖 老海关大楼。1876年签订的《中英 烟台 条约》规定增开 宜昌 、 芜湖 、 温州北海 四处为通商口岸; 芜湖 由此开埠。 芜湖 老海关于1876年开始建立,1877年正式开关,专门征收轮船装运的进出口货物的税款,有英领事署总税务司管理关务,兼管港口、航政、代办邮政、气象等业务,还负责稽查走私。这栋大楼是原先 芜湖 海关的办公楼,1916年动工建设。历时三年到1919年才建成。海关钟楼上的大钟今天仍然在计时报时。

老芜湖海关

海关钟楼是 芜湖 港口开放的见证,现在也已成为户外拍摄的佳处。

老芜湖海关

现在 芜湖 老海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过没有建成为一个景点开放,如果像一些 大城 市一样,能搜集 芜湖 海关历史建成一个和 芜湖 开埠通商有关的陈列馆,就能让人在这里多待一些时间。

( 本文作者 : 就是爱玩安徽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一把妖刀 回复

    楼主辛苦,顶哈子。

    发表于:2023-8-14 13:41

  • 偶遇鸡冠峰 回复


    这历史,看着眼晕

    发表于:2023-8-5 18:33

    • 就是爱玩安徽: 芜湖五代十国时期吴国是 合肥 人杨行密建立的,杨吴的国君《新五代史》和《旧五代史》都有详细介绍,这两本属对十国大臣和民间能人的介绍都几乎没有。唐末杨吴时期有19位杨行密手下的庐州籍功臣在《十国春秋》中有传记,占杨吴人物的三分之一。这些杨吴功臣中的庐州人包括谋士袁袭、戴友规,理财专家高勖......
  • zhb001 回复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于:2023-8-4 17:19

  • 不需要退路 回复


    好家伙,这个帖子是个满满的历史贴啊

    发表于:2023-8-4 16:01

    • 就是爱玩安徽: 芜湖虽然宋末元初庐州人口减少了大半,庐州路辖区相当于宋代庐州、 无为 州、和州三州和寿州的 六安 霍山二县,人口只剩下原先辖区人口的20%,但元朝攻占庐州后还是在庐州设立 大城 市才有的录事司管理城市,1281年庐州录事司掌握的户籍人口是“6500余户”按照5人一户的保守估计庐州城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