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推荐 业界 KingCamp徐国庆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KingCamp徐国庆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

作者: 8264编辑中心    来源: 8264 2016-05-18 10:36
近日,KingCamp品牌创始人徐国庆做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经济之声,就危与机的转变、创新、匠心、中国品牌国际化等主题发表精彩言论。

危与机的转变

徐国庆说,他最庆幸的是一直坚守了这个行业,扎扎实实去做好这个行业,才能了解这个行业的规律,这时候市场的风吹草动都能提前感知。所谓"危"还是"机",或者说"危险里面有机会"。危的企业是因为它提前没有预见到变化,没有看到机就不可能躲过危机。马云也说过,再不好的环境也有好企业,再好的环境也有烂企业。

换言之,有"危机"的行业,没有"危机"的公司。

世界上总有一群人能抓到一丝未来趋势的味道,可惜不是每一个人都登上顶峰。在户外这行里,徐国庆不是唯一一个看到巨大市场的人,但他是少数坚持到市场爆发的人。除了敏锐的眼光,他更相信自己24年的从业经验:

"第一点我觉得就是要在这个行业里面沉下来,然后要持续不断的做下去,然后苦练内功。"

用徐国庆的话说,简单的事情要重复做,重复到极致就是绝招。很多人受不了重复的枯燥,在徐国庆眼中他们没有沉下来,所以感受不到它的魅力。沉下来之后会发现重复只是表象,产品在变、渠道在变、模式在变、客户在变,所有东西其实都在变,只有关注不变。就像拿一个高速摄像机在拍一个奔跑的马的时候,马本身在动作,只有摄像的焦点一直对在马上面。

多年的从业生活让徐国庆练出了火眼金睛。对这个行业太了解了,偌大的展会他一个小时就把逛完了,扫一眼过去他就知道哪个东西是新品,它的色系是什么。别人等飞机的两个多小时里面,他把整个亚马逊的户外的品牌翻了遍,从种类、产品和价格三个纬度的调研用了两个小时就完了。所有他想做的产品早就刻在他心里。

"第二点就是,在这个行业里面,因为你沉下来了,因为你专注下去了,所以你有更多的资源汇集过来。在这个资源的交流和沟通中,就是高人对决了,你可能会得到很多信息。"

徐国庆一直引以为傲的是,他品牌和全球的每个国家的品牌都在合作,因为他们在这个行业里面有权威。每年三、四月份,也就是开发下一年的产品的时候,他们合作的国际品牌经理、产品经理、甚至老板飞到中国的第一站就是见他,交流这个行业的信息。如此他手里掌握了各种信息就很多了,再根据这些信息进一步预判研究,明年市场会发生哪些变化?中国的经济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的汇率会发生什么变化?中国的劳动力状态是什么样子的?

每一个专家都愿意跟专家一起聊天,无形之中变成了信息汇聚中心。徐国庆一手打造的行业内最大的互动研发团队,已经成为他手里的王牌之一。

"第三个,就是还是要敢于颠覆自己,放弃过去老的概念、老的做法,既然方向对了,既然看到了机会和希望,就要鉴定的做下去。"

这点很难。但是后果也很可怕,比如曾经的苹果供应商苏联建科技不堪压力倒闭。同样是代工出身的徐国庆则敏捷多了,起初他也是OEM,他定义的OEM是从客户中来到客户中去,只要生产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东西就OK了。接下来他转为ODM,ODM即为从市场上来到客户中去,我卖什么,你买什么。第三次徐国庆就摆脱了代工的身份转而做品牌,从市场上来,到市场中去。

虽然说做了20多年,其实他是中国第二代做户外产品的。这也是他不得不另辟蹊径的原因。在他起步的时候第一代已经做的很好了,按照传统的走法,他永远是跟在一代后面。于是徐国庆做了两个事情:不找相关的客户。放弃传统香港澳门的客户,直接找国外的进口商。第二放弃现有的工厂,改用工厂的加工厂。他选了一批给大工厂打工的小工厂,这些小工厂现在都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和最好的工厂。正是这些工厂的快速发展,也促进他业务的发展。

电商是他第三个转折点。已经初级规模的团队不可避免出现摩擦。为了回避现有团队的冲突,他干脆把线上公司彻底独立。他当年主要有两个考虑:这是一个新的模式,应该让新的团队来做。第二个,他不希望自己的思维影响到新的团队。从2013年开始主打O2O,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线上线下同价。原先定价都是以线下为核心,现在定价原则是以线上为基准。代价是线下受到了很大冲击,徐国庆很干脆,线下不能够盈利或者流量不够的干脆关掉。当然关店就是意味着业绩受损失,利润受损失,但是这是趋势,必须忍痛割爱给它快速转型。

对一个企业家来说勇气和决心非常重要,当一个新的业务模式来的时候,组织结构可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这需要领头人有勇气接受新的模式。巅峰自己更需要勇气,顶住董事会或者员工的压力,干脆利落斩断旧有布局。勇气、胆略、再加之具体落实,方能转"危"为"机"。

创新型人才到底长啥样?

创新型人才能为公司创造巨大的利润,可如何发现创新型人才呢?

徐国庆认为,一般来说,创新型人才至少具备三个特质:第一,不仅有感性思维,还要有理性思维;第二,除了市场的思维,又要有艺术思维。创新是市场和艺术的结合,我们可以定义成市场的艺术。如果做出的东西不符合市场,或者不贴合市场,那创新是无效的创新。第三,创新的人要单纯,西方有"cleanandclear",东方有"静能生慧、大道至简"。

能让理性思维结合感性思维已经是优秀的人才,不过创新的要求更为苛刻,市场的艺术就是另一个标准。用实体行业来讲,产品必须要有高市场,同时要贴合消费者的需求不被市场接纳的创新是无效的。韩国做得很漂亮,现在韩国创新产业特别发达,然而亚洲四小龙的年代韩国也是制造为主的国家。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面,韩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非常具有创新力的国家,无论是在文化产业、在产品上,甚至是在城市设计上。从80年代开始,韩国人认为制造业一定会转移到劳动力更便宜的中国去,于是他们把优秀的孩子都送到国外去学设计和创意。目前在韩国真正能发挥这个作用的,正是当年那批人。

创新天才无论出身或者性格差异多大,这点一定是一样的:单纯,或者说赤子之心。毫无疑问这些天才绝对有顶级智商,能走到顶峰的人绝不是简单的低情商。情商就是体会别人的感受,体会自己的感受这样一种能力。这种天才常常会沉浸于他们的工作中,当他们发现了一个真相的时候,那种热情表达出来是非常简单而直接的,他没有时间去顾及别人的感受是什么。假如某个产品的发明人站在他面前,他作为一个颠覆者直面曾经的发明人,不会有任何的城府,动任何的脑筋。发现真理的那一刻,他会变得如赤子一般直接,直言不讳的告诉他,你的产品是个垃圾。在外人看来,这个低情商的家伙简直没有人情。

作为一个企业的带领者,不得不承认这样的员工有的时候在团队里是很招人烦的,很容易被团队排挤。一个企业里面不可能都是创新型人才,有一小群尖端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还有一群有匠心的人踏踏实实做事情。作为一个组织来说,更重要的如何把人的长处发挥到极致,规避短板,也就是木桶效应。创新型人才复杂打破旧秩序,而团队其他人负责构建新的秩序,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这是企业领导人的使命之一。

创新与匠心矛盾吗?

徐国庆认为,创新和匠心当然不矛盾。匠心来自坚守,沉浸在一个行业打磨若干年,正是因为这种坚守才能洞察消费者,比消费者自己更了解他们之后,创新才会针对消费者的变化主动触发,匠心恰恰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Kingcamp是国内最早一批户外品牌,发展到今天他们的技术也是全国前列。有一次客户抱怨太阳伞实在太重了,因为太阳伞几乎都是铁骨,分量不小柔性也不好。研发人员从露营帐篷得到灵感把伞骨换成玻璃纤维支架,这种伞骨柔韧性非常好,又比铁的轻。全球第一把玻璃纤维阳伞诞生,已经推出立刻受到追捧。另一个实用的创新是折叠桌椅,徐国庆在国外看展,无意中发现一个木制的折叠桌,重量对于户外莱说并不合适。但是徐国庆改用铝合金,轻巧结实轻松被户外爱好者接受。

不是每一种产品都适合大刀阔斧的创新,一知半解就呼喊着创新,结果往往是很危险的,毕竟还有一个词,一个叫无效创新。没有匠心精神的沉淀,不可能做到无形,你做不到无形也就不可能了解这个行业的本质。创意可能来自于外部,真正的创新解决方案来自自于企业内部。

中国制造的国际化和国际分工的挣扎

从两会提出供给侧开始,国际化又变成热门话题,好像一夜之间大家突然反应过来--我们现在要开始国际化了。很快又有人发现,这次的国际化似乎不太一下。当然不一样,这次我们走品牌国际化。

徐国庆说,从前理解的国际化更偏向国际化分工,全世界是一个大工厂而中国只是其中一个环节,也就是遍布世界的MadeinChina。随着各大代工厂的辉煌落幕,各种劳动生产力、环境成本、资源消耗的矛盾日渐凸显,似乎在暗示低端加工的时代已经过去。玩过了世界工厂,改轮到品牌国际化了,通俗的说,用脖子以下挣钱变成用脖子以上挣钱。

然而从幕后走向台前并不是一个轻松的过程。徐国庆认为,首先重要的是品质,这次供给侧改革的重点之一就是提升产品的品质,提升产品的市场适应水平。品牌的核心是产品,产品质量上不去根本就不用谈中国品牌的国际化。国内市场同理,无法信任的本国产品逼得的中产阶级把消费方向指向海外。电饭锅和马桶盖的故事再一次证明,国人能做好东西,也想买到好东西。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次的国际化赶上互联网的浪潮。互联网的出现会大大缩短中国品牌国际化的进程。徐国庆估计,中国的移动互联网可以说是全球领域领先的,可能比美国领先半年,比欧洲领先一两年。利用第四次产业革命--互联网,在海外做空中打击。

所谓的贸易壁垒也好,行业壁垒也罢,都是一个二维空间的,因为这些是用国界、用行业来封闭市场。遇上互联网和电商,第三维加入了。最初是无奈之举,我们的品牌的国际化举步维艰,海外实体店宣传推销非常困难,许多企业根本就没机会进入B,也就接触不到国外的消费者。现在有了互联网+外贸(或者外贸+互联网)、跨境电商加上海外仓。国家也很清楚,中国国际品牌化首先遇到的是实体店的障碍,那么就用互联网的方式回避障碍。

这样有用吗?徐国庆表示这招很好用。2012年他们和德国的经销商签订了协议,一年之后一无所获。他们的品质是一流的,价格更亲民。可惜遇上不一样的销售思维。国外的零售不追求价格低,它追求合理的利润率。没有KingCamp的时候消费者愿意花200块买一个帐篷,只要150块的KingCamp账篷在前,消费者就不会再考虑200的。对于店来讲,它的利润是下降了。

看起来经销商绑架了客户,它绑架了市场。不过没关系,互联网让信息透明了。这个是中国千载难逢的机遇。2013年再去德国的时候,KingCamp说,forget线下。接下来的一整年他们在线上做了将近一百万美元的进货额,还不是销售额。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德国市场线下的生意会损失至少一百万美元。德国最大的体育用品连锁店坐不住了,他们主动找上了KingCamp邀请入驻。2016年KingCamp全面进入,线上线下同步打开德国市场。

海外恶劣的环境硬生生逼出一条与众不同的国际化路线。从前靠线下的B2B已经行不通,现在中国品牌直接在线上开始做B2C,通过互联网绕过经销商进军市场,抢占当地品牌的资源。

徐国庆描绘了一个非常乐观的场景:那些来不及转型的海外品牌受到冲击后利润就会下降,等他们不堪负担的时候,我们就能低价收购,线上线下同步直接国外O2O。

徐国庆乐观的背后则是KingCamp实力的支撑:有品质有设计,再加上互联网,更有国家的支持。战略大环境的改善,让中国品牌的国际化的时间大大缩短。

60年代-70年代是日本品牌国际化的20年;80年代-90年代是韩国品牌国际化的20年;那么21世纪,是时候轮到中国品牌国际化了!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