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户外装备 服装 登山运动装备发展与三条线索密切相关--服装篇

登山运动装备发展与三条线索密切相关--服装篇

作者:admin    2003-04-21 00:00

  登山者对运动服装和户外服装在技术和功能上要求更高了,在某种程度上,他们认为舒适和设计是最一般的要求,进一步而言,他们更热衷于在运动过程中能够帮助发挥最佳竞技状态的功能性,包括吸湿性控制、温度调节、抗拉伸性、防风防雨性以及抗摩擦性等。

  智能服装的天下

  与这种对服装功能性需求的增长相对应功能性纤维的生产商把他们的注意力从批量市场的追求数量上向高附加值产品,例如能免根据穿着者需求相应改变其特性的“智能”型纺织品。预计在下一个二十年里,大量的数字化服装将会进入登山运动装市场。

  专门从事户外服装生产的美国TheNorthFace公司已推出一种名为MET5的高科技外套。这种外套特殊的衣料纤维纺织法使衣料具备良好的保暖效果。另外,该外套还附有加热装置,以充电式小型锂电池为能源,衣服的温度可艰用调节器TheNorthFace公司将这种高科技外套的目标客户定位为登山族,但军方对这类高科技衣料表现出浑厚的兴趣。

  对纺织来和服饰业而言,“智能衣料”将为市场带来新的商机。美国杜邦公司已宣布将其衣料部门独立成为新公司,新公司总裁表示,过去5年杜邦衣料业务几乎是零增长,因此该公司急需“智能衣料”等新民明来开拓市场。为了节约开支,杜邦衣料部门的生产线将大量移往工资较便宜的亚洲国家,传统衣料业务也将缩减,开发新产“智能衣料”将成为业务重点。杜邦公司预期,未来几年内,“智能衣料”市场价格值将达到数十亿美元。

  中国登山服装的发展

  中国开展登山运动最早是从前苏联那里学习的。1960年前后,由于特殊原因,苏方奶出了联合登山队。在周总理的支持下,中国登山队决定领先自己的力量登上珠峰。尽管是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国家却拨了大量美金给登山队到欧洲去购买装备。法国共产党请来了登山专家艾尔错,给中国人讲解登山技术和装备。这些花了很大代价买回来的装备比苏联提供的装备先进多了,国家派专机从布拉格把近6号装备运回国内。

  早期采用的苏式装备,是带拉链的咔叽布外套,类似骊裤的肥大咔叽布裤子,那里登山队员基本上采用苏式服装,1960年进口的登山服装数量较少,只有冲顶的主力队员才能穿。法式登山服装类似“宝宝衫”,胸前一个大口袋,拉链只有半截,尼龙绸质地,裤子也较为紧凑。

  贺龙在参观中国登山队的登山装备时,他对我国自制的高山靴加了一层*尿泡增强防水性很感兴趣。他夸奖日本帽子的耳朵上有几根毛,很顶事“鞋大、保温”,对苏式冲锋衣的评价“冲锋衣的质量可以再提高一步,可以适当多行几首”。

  当时并没有“三层着装概念”,登山队员的保暖服装主要是山羊绒毛衣,内衣也是一般的纯棉衬衣,通常穿着者会在毛衣外加上一件羽绒背心,北京市被服厂曾给中国登山队订做过一批羽绒制品,羽绒用的是灰野鸭绒,羽绒服充绒量达380克。1975年第二次攀登珠峰,全部的服装都是国产的,仿苏式冲锋衣采用尼龙绸面料,有一款高山睡袋充绒量高达2500克,使用乾在珠峰大本营热得睡不着。

  参加过早期登山活动的人是这样评论早期服装的“苏式服装比较宽大,适合在高山活动中,简陋的装备对登山队员的身体伤害很大,例如手套,当时一般是里层毛线质地,外层羽绒,在高山上需要使用双手的机会较多,摘下羽绒手套时很容易被冻伤。

  在长期的登山活动中,国内的登山服装大量依赖进口。据中国登山协会前任秘书长于良戬回忆,国内是在上世纪80年代山峰开放以后,通过前来登山的外国登山队,认识了“三层着装概念”及排汗内衣等高科技材料。以后,国内也有部分厂商开始生产一些服装赞助登山活动,如由吸热、透气的高科技面料PTFE制成的“金波司登”羽绒服曾在1998年伴随中斯联合登山队成功登顶珠峰。

  高科技,专业化是登山服装的基本要求,也给中国户外运动产业带来了新的机遇。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