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户外知识 登雪山 登山为何要学传统攀岩?

登山为何要学传统攀岩?

作者: 慕嵘探险Sheltn    2017-11-15 10:38
参加过国外mountaineeing的训练营课程的户外爱好者,应该都了解mountaineering的课程都会以传统攀岩为主要的技术训练,可这是为什么呢?

许多人看见这样的课程规划,心中不免纳闷。而这样的纳闷与犹豫,却也实际上非常真实的反映出国内登山界的特殊性,或者说与国际登山界的主潮流对照之下而显出的独特性。那就是登山与攀岩的泾渭分明,登山者不攀岩,攀岩者不登山。

的确,在国内从以前到现在的攀登历史之中,许多成功登顶珠峰或其他八千米巨峰的登山者,常常不属于经常攀岩的攀岩者,却也靠着坚强的体力与毅力,成功登顶许多次的八千米高峰甚至世界最高峰。但是,这样的成功方程式,却不见得可以无限推广到所有的八千米攀登,或者说探险攀登。

一旦攀登路线上没有固定绳,一旦攀登路途中没有夏尔巴协作陪伴,缺乏深厚攀登能力的登山者,几乎可说是寸步难行,而这也是历年来国内八千米攀登多局限在相对热门的攀登目标的原因,例如珠峰、卓奥友峰、希夏邦玛峰等等,以及其他六七千米的传统路线。因为,这些山峰的攀登路线上,通常都已经有商业队伍把固定绳架设完毕,登山者只需要把自己的上升器扣到攀登绳上,拼着体力与毅力,坚持往上即可。

当然,这样的攀登同样承受着更大的风险。国内攀登者普遍缺乏传统攀登的进阶能力,技术落差下,如果再遇到体力、经验与气候的弱势,就不仅仅是一句险象环生可以形容了。

回顾喜马拉雅山脉的攀登,2011年布洛阿特峰(Broad peak;8047m)第一个登顶的队伍,是两位著名的俄罗斯法国登山家,在完全没有固定绳的状况下,快速而安全的往返峰顶与大本营。2012年第一个登顶的则是一位立陶宛的独攀者,他在其他队伍的夏尔巴人都还无法架设固定绳之前,就独自往上攀登成功登顶。2013年第一个登顶G2与G1(加舒尔布鲁木I,II 峰;8080m, 8032m)的则是一位阿根廷的攀登者,他也是在所有固定绳都还来不及架设完成之前,就已经独自完成登顶,靠的只有自己的一双脚,以及一双冰斧。

这些人,都具备相当的传统攀岩(或冰攀)能力,才能够在没有固定绳的状况下,安全的在陡峭的冰壁上上下下。这是一种无法在人工岩场获得的能力,也无法在传统的越野跑穿越或远征徒步中获得的能力,这是完全不同的世界。

无疑这是攀登者的最高境界。如果你希望自己不断朝这个目标前进,希望自己可以更接近自己的梦想,更接近更高的攀登境界,光是寻找借口是绝对不行的。最常听到的理由,通常是不需要这样的能力就可以爬了。但这真的不是真的。

这真的只是一种自我设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满足在自己的小圈圈之中,我们必须切切实实的分辨大多数登山者在做的事情只是徒步,国际上称为TREKking或Hiking。其实,攀登而不是登山才真的比较符合国外对于登山的界定,也就是「Mountaineering」,一种需要运用到进阶攀登能力与工具、绳索操作能力的攀登活动,通常都不是用“ 走 ”就可以解决的地形,而是必须真正用“ 爬 ”的活动型态。用爬的才能称为“ 攀登Mountaineering ”,但这不光是只攀登干净的受保护的岩壁,而通常是必须面对复杂多变的陡峭地形,包括岩壁或冰雪,而不得不设法运用各种保护方法。

徒步穿越当然有它的乐趣存在,但如果你要的是攀山 “Mountainering ”,那就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你必须培养不同的能力。

如果你有机会去喜马拉雅山脉徒步,你会经常遇到许多具备5.13甚至5.14攀岩能力的登山者,但这些人却总是一副稀松平常的模样。梅思纳从小就在阿尔卑斯山区的大岩壁上练习攀岩技术,而最近完成无氧14座八千米山峰的韩国登山家金昌浩,第一次远征就是攀登巴基斯坦的川口塔峰(trango Tower;6286m)。川口塔位于Baltoro冰川,是落差超过两千米的花岗岩大岩壁。

如何在超过五十度以上的冰坡或岩壁上,安全而自信的上攀与下撤呢?这不仅牵涉到绳索系统的使用,更牵涉到自由攀登的能力,牵涉到身体在极限环境自由活动的能力,当你有5.12的传统攀岩能力,面对5.8的冰雪岩壁,当然会更加自信,更加安全。而这一切都与绳索操作、平衡感、攀岩技巧、身体重心掌握与移转、协调性、攀登相关肌肉、危险评估与心理素质等等密切相关,而这些,就是传统攀登的精髓。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