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推荐 登山 北京工业大学登山队1998暑期雪宝顶登山报告书

北京工业大学登山队1998暑期雪宝顶登山报告书

作者:admin    2003-05-27 00:00

7月18日 
大家起得都很晚,上午11点才出发。一是大家昨天太累,二是学成感冒还没好。4匹马全用来托行李。大家跟在马后走。刘雪鹏和多杰身体较好,没有高山反应,帮着向导牵马。由于高山反应,剩下的人走得很慢,队伍拉得很长。下午6点到达海拔4200米的大本营,雪宝顶雪山就在眼前。每个人都很累,除了刘雪鹏外,其他人都有不同程度的高山反应--呼吸困难、浑身无力、头痛欲裂。学成、孙艳高山反应最为严重,一到营地就钻进了帐篷,一天没吃任何东西。陈颜、扎西多杰、周唯为大家做饭,收拾物资。吃晚饭已是21点了,下起了小雨,三人又急忙将物资遮盖好。等他们钻进帐篷已经没有一点力气了。(个别身体好的队员到达营地后就钻了帐篷,不做任何事情。在条件艰苦的时候,大家应该齐心协力,平均支配体力,这应当成为登山队今后的一条纪律。)潮湿、寒冷,连日的奔波和严重的高山反应,使高原上的第一个夜如同噩梦一般。 
7月19日 
由于高山反应严重,决定休整一天。早晨起来,天气晴好。除刘雪鹏外,其他人都有严重的高山反应,一动就吐。大家坐在帐篷外晒太阳、聊天,努力克服高山反应。中午,学成和孙艳的身体情况仍然很糟--头晕、吃不下东西,决定他俩随向导下撤回麻风村。午后,刘雪鹏和周唯(体力已恢复)去找水晶石。其他人在帐篷里睡觉。由于无人看管,向导留下的两匹马差点牦牛群带走。幸好被陈颜及时发现追回,不然后果严重--马匹是向导的生命。(营地应设人值班看管,不得私自外出游玩。)麻风村是登山队最后的休整站,应当在那里休整两天,使队员体力得到恢复。大家都是初次上高原,连日的奔波和辛劳,体力已达到极限,不做任何休整,仅用两天的时间,就从海拔几百米的成都爬升到海拔4200米的营地,必然造成严重减员。这是应当汲取的教训。 
7月20日 
陈颜、刘雪鹏和周唯早上9时出发,准备登顶。多杰和景辰一起留守营地。陈颜仍有高山反应。天气多雾,时有小雨。从营地到山上都是碎石,很难走。再加上体力不支,走得很慢。下午4时才到达海拔4600米处。只好将器材留在山上,6时左右三人安全撤回营地。周唯放弃第二天的登顶。送学成和孙艳下山的向导返回营地,主动提出第二天和我们一起登顶。 
7月21日(摘自陈颜日记) 
下了一夜的雨到天亮还没停。营地充满了雾气,雪宝顶已不见了踪影。头仍然很痛,捎一动就象要炸了一样。我咬着牙钻出睡袋。刘雪鹏已收拾好了背包,一边吃早饭一边等向导。他早起来了,没有叫醒我。因为今天有向导陪同,他不再需要别的伙伴,生怕我的身体会影响登顶。我没有和他打招呼,开始收拾行装。7时,向导没有按约定的时间回来,向导是好意,一心想为我们打点猎物。刘雪鹏等不急了,说了声:"把向导带过来,我在前边设路标。"就出发了。 
8时,和向导一起离开营地。我仍然走得很慢,因为高山反应还没有过去,胸口发闷,有些喘不过气来。根据昨天的经验,调整好步伐和呼吸,注意节奏,身体会慢慢适应的。向导走得很快,我到山脚下时,他已和刘雪鹏在山腰汇合。沿着昨天的路,来到存放物资的地方,抬头望去,向导和刘雪鹏已经很远了,他们在一块崖壁下向我招招手,就消失了。检查了一下装备,除了我的冰雪器材,刘雪鹏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走了:路线图、食品、燃料、帐篷和攀岩器材。冰雪器材对他是多余的,所以留了下来。显然他认为我已经没有能力登顶了。(上营地的第一天冒雨收拾物资,有些受风,一夜没睡觉,第二天找马又没休息好,身体一直没有恢复过来。原想休息一天再上山,但刘雪鹏坚持今天登顶,我想如果有可能就跟他们登顶,不行,在山上走一走也比在营地躺着强,也就同意了。)我解下一根昨天设的路绳,约50米,留做备用,继续向上爬。来到刘雪鹏他们消失的地方,没有发现路标。我怎么也没想到刘雪鹏会这样做--彻底把我当包袱甩掉了,连招呼也不打。没有路线图和宿营器材,继续上山是很危险的。我重新检查了装备:一个羽绒睡袋、两个大塑料袋、一件雨衣、一副冰雪器材、一根50米呢龙绳和一天的干粮,干粮是早上出发时带的。为了这次登雪山,我曾带着同样的装备在冬季走遍了北京的山山水水,比这里难得多的情况我都经历过。所以面对眼前的困境并不感到害怕。我这人做事有股"不到黄河不死心"的劲。而且身体也比早上出发时好多了。观察了一下山体之后,决定决定继续向上爬。不行,就下撤。只要不硬闯,就不会出事。我选择山体的左侧向上爬,因为主峰在左面,这样不会迷失方向,又可以把握山体。这条路线很不好走,左面是悬崖,右面是陡斜的碎石坡和湿滑的峭壁,稍微不慎,就会坠入深谷。雨一直下个不停。前方不时传来滚石和塌方的声音,象打雷一样隆隆作响。每走一会儿就要停下来仔细观察。下午4时,到达了通往顶峰的险关--骆驼背--两个对立的高约15米的直立悬崖。越过它需要翻下第一块岩壁,再爬上第二块岩壁。在这里终于看到了同伴的足迹,脚印是折返的,看来他们无法跨越这道险关,放弃了登顶。反复查看后,借助绳索我滑下第一块岩壁,顺着一个约十公分宽的斜坡攀爬第二块岩壁。岩壁风化得很厉害,不时有碎石从身旁坠落。我调整了一下呼吸,身子紧贴着岩壁,逐渐上移,脚下是被浓雾遮盖的万丈深渊,如果失足,就会象碎石一样葬身谷底……攀上骆驼背,视野一下子豁然开朗--顶峰就在眼前!天很快就黑了下来。山脊上很窄,风很大,到处是碎石和坚硬的冰面。只好冒险在悬崖边一块挡风的巨石下,用冰镐刨了一个约15公分深的冰坑,坑底铺上大塑料袋,展开睡袋,睡袋上面再裹上雨衣,衣服也不脱,就钻了进去。半夜下起了雨加雪,身下的冰雪也开始融化,睡袋、衣服全湿了。冰冷的雨水顺着脖子往里流,只好用防雨罩遮住头。结果又喘不过气来,急中生智,用牙齿把防雨罩咬了一小口子,把嘴放在外面呼吸。一整天什么也没吃,只是口渴,不断吃冰。夜间气温骤降,出不来汗,尿特别频,又不愿钻出睡袋,只好撒在塑料袋里,往外倒。后来才发现塑料袋是破的。下山后,伙伴问我身上为什么那么臭,我只是苦笑。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