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山西 五台山 记2018年徒步大朝台 ----转山转寺转佛塔,只为在最美的天空下与你相遇(连载中)

记2018年徒步大朝台 ----转山转寺转佛塔,只为在最美的天空下与你相遇(连载中)

作者:酒井留香     57431人关注 2019-2-12 14:19

(一)准备

这次去五台山大朝台其实可以算是各种机缘巧合之下的误打误撞,自从去年和老婆一起去了一趟普陀山之后,我们就对这种佛教文化旅游目的地有了欣喜的向往,当时就有了把我国四大佛教名山集齐的憧憬。但是人总是会这样,我们在心中许下的等以后有时间就会怎样怎样的愿景最后却往往都归于虚妄,所以其实一直到这次旅行正式列入议事日程的时候,五台山也不算是我们的首选目的地,甚至当时都不知道五台山还有大朝台这么给力的玩法,只是单纯的以为可能跟普陀山是个大概差不多的佛文化旅游地。等基本确定了五台山的目标开始准备攻略的时候,网上看到了好多大朝台的帖子,我也才第一次的知道五台山不光是个佛教圣地,同时也是徒步穿越的天堂,至此,大朝台的目标正式落地。

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约伴、做攻略、准备装备。约伴这个事情其实也算是现在这个年纪出门旅行一件颇让人挠头的环节,因为我并不太喜欢跟完全不认识的人从网上结伴出行,而跟自己相熟的人在现在这个年龄段又往往面临着家庭有老有小,事业处于上升期的种种身不由己,所以所谓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种看上去很美的事情,经常就只能是看上去很美而已。就像我们盛卓星俱乐部去年成立十周年的庆祝活动,就因为我们三个人的时间总是凑不到一起,结果到最后也没有成行,变成了一个遗憾。这次的大朝台也是一样,提前了将近一个月约了一个同事两口子一起,结果在临近出发一周的时候,他们因为一些不可抗力不能成行,最后还是只有我们两口子相依相偎的踏上了这次的旅程,其实可能还是因为他们跟五台山的佛缘还不到,缘分不到莫强求也算是此次五台山大朝台的内心收获之一。

    相对来说,在现在这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旅行前做好功课准备攻略反倒是一件挺轻松的工作。想03年骑车从北京回兖州,07年徒步漓江的时候,网络资讯还不像现在这么发达,行前的我对即将面对的路况基本都是懵的,懵懵懂懂的上路,懵懵懂懂的走,路上的一切都是新鲜的感受,这种旅行的方式其实也是一件挺特别的经历。而现在,只要把旅行目的地在网络上一输,铺天盖地的攻略游记就能掩面而来,哪里能住宿,哪里能吃饭,哪段路比较困难,哪段路有绝美的风景,仿佛还没开始行走就已阅遍了当地的风情。虽然说这种便捷非常有效的帮助了像我这样的对未知路途有所焦虑的人做计划,但也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实际旅行中的应有的惊喜和感动。因为一路上的美景前人基本都已拍过,而我们实际走过的时候,因为天气、体力、甚至机缘等诸多不可控因素的缘故,我们往往守不到每处景致的“决定性瞬间”,甚至也许每一个我们期望中的绝色景致都不如网上攻略中看到的那么美。可能凡事都有利弊吧,相较于惊喜感的减弱,我还是更喜欢行前完备的计划性。

从网上找了些资料,制作了本次出行的方案计划。虽然图中标注的距离可能并不一定准确,但大差不多应该就是这个意思。网上找的绝大部分五台大朝台攻略都是逆时针从东台穿越到南台,可是从佛教习惯上来讲,顺时针的穿越貌似才是更加修功德的走法。当地人都说五台山一次大朝台相当于500年的修行,指的应该是顺时针朝拜吧,为了这500年的修行,我们当然也要选择更为如法的方式去朝台。可在网上找来找去,也没找到特别详细的顺穿攻略,我就搞不懂了为什么户外徒步爱好者们为什么就这么不喜欢顺时针朝台。就这个问题我在户外网站上进行了提问,总结了一下大家的答案,我觉得归纳起来应该是有两点:一个是可能很多外地驴友是坐火车前往五台山的,而从火车站到景区的大巴可以中途从鸿门岩下车,直接上东台,不用先到台怀镇,时间上来说比较节省;第二个就是,从鸿门岩直接上东台,而后逆穿,整条线路都在五台山景区外围行走,如果不进台怀镇,其实是可以不用买门票的,经济成本上来说也比较节省。还有些回答说顺时针穿越是个环线距离更长,以及徒步高差更大的,我倒觉得并不存在,因为顺时针穿越也不是必须走完一整个闭合环线,而且从实际感受来讲,并没有感觉顺穿和逆穿的路途有多少难度上的差别。所以,大家以后如果选择去五台山朝台的话,能顺穿还是顺穿吧,毕竟是在一个佛法的圣地,选择符合佛教习惯的走法更加妥当。

然后就是例行的装备准备时间,其实此行的物资准备应该说比之前的几次重装徒步来说还是要简单的,至少不用准备帐篷睡袋防潮垫之类占地方的重家伙。但所有的东西一装包,却也不像驴友们所说的那样轻装即可,依然是满满一个70L的大包。其中根据网友们所说五台山上天气变幻莫测经常下雨的特点,重点准备了一下防雨的相关准备:给老婆买了一双高腰、V底、狗太死的登山鞋,一件能把背包罩进去的登山雨披,还有一条迪卡侬的雨裤。另外,新购置了三条迪卡侬的运动护膝,通过实战检验,效果也是不错的,以我这伤痕累累的膝盖走完朝台路之后,并没有特别明显的不适。最后就是因为担心山上无法及时赶到寺院挂单而准备的一人两份自热食品和一个1.5L的保温水壶,走在朝台路上的时候我曾一度感觉,身上背包的一半多重量都来自这些食物和水。

啰嗦了这么多,准备工作也算是告一段路。本来随着出门次数的逐渐累积,行前的准备工作应该也随之越来越简单和程序化的,但我却无奈的发现,每一次的出行仿佛都是一个新的开始,不管前一次的旅行准备的有多么充分,积累了多少经验和教训,都没法为下一次的出行列出一张完美的携行物资清单,自己的装备清单里总缺少那么一两件东西的感觉每次都让我操碎了心。


(二)抵达

       就这样,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周一上午,我们把家里的宠物寄养在了宠物医院,背上背包开始了一周的跋涉。上图是在烟台的机场巴士候车区拍的照片,以此作为整个旅程的起点。

    我们乘坐12:45由烟台飞太原西藏航空航班,上图拍摄的是空中会机的场景。

    临近飞抵太原,从空中御览太原郊区的大片黄土梯田,妥妥的黄土高坡的既视感,虽然过往的足迹曾经到过陕西甘肃,但是这么显著的黄土高原地貌还真的是第一次目睹,尤其是在空中俯瞰这一自然和人力共同斧凿出的莽原景象,还是感觉非常震撼的。而且,曾非常有幸的骑车跨越过祖国第一阶梯和第二阶梯,现在马上又要在第二阶梯和第三阶梯的分界线上行走,心情多少还是有些激动。

    随着飞机的缓缓滑行,哥的足迹终于踏上了向往已久的三晋大地,至此,又把一个省从尚未踏足过的省份名单上抹去了。今年的目标是抹去5-6个省,希望山西能开个好头吧。

    上图是从太原东站前往台怀镇的汽车票。其实在准备此行攻略的时候,我就在纠结到底应该选择怎样的方式到达台怀。因为去五台山火车站的车次少而且火车站离台怀镇还有近50公里的山路,按道理说,应该是从太原坐大巴直达台怀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但是之前查遍了网上的各种信息,得到的结论是从太原到台怀镇的大巴末班车是15:30,而我们的航班正点是14:35落地,加上下飞机、取行李和机场大巴的时间根本来不及赶末班车,所以提前把19:30去五台山的火车票买了。下了飞机以后,在太原机场大巴售票处咨询了一下太原发五台山大巴的相关情况,据售票员也并不是很确定的介绍,现在末班车好像是18:00。反正离火车的开车时间还早,我们决定还是先去太原汽车东站去看一下,万一要是有车,我们就直达台怀了。就这样,25一个人的机场大巴4号线,我们来到了太原汽车东站,下车的时候司机师傅反复叮嘱我们一定要到车站售票厅里面去买票,一定要跟售票员说明是到五台山景区或者台怀镇,因为五台县、五台山火车站、五台山景区等好几个跟五台有关的地名经常有游客会搞混,出现耽误行程的情况。牢记司机师傅的嘱托,到售票窗口买了上图那张4:40分发车票面目的地为五台山的价值82元的大巴票。因为离发车还有段间隔,而且,大巴运行时间大概在4个小时左右,所以势必要在大巴上垫一下肚子,在东站对面小超市简单买了点车上用的小食品16.8元。候车的时候把网上订的火车票退掉(收了一张7.5元的退票费),再把预定的五台山火车站附近的宾馆房间退掉(没有收退房费),不得不说现在的网络发达到简直令人发指的地步,手指一动世界我有。想几年前的火车票,排队、找关系都未必能搞到一张车票,退票也必须到现场排队,后来有了电话订票,那两年的春运抢票感觉简直就是我们这样技术宅的春天,再到后来,12306越发成熟,对春运抢票难的感受是一年不如一年,科技改变生活大抵如此。

    上图就是从太原东发往台怀镇的大巴车。上车的时候咨询司机师傅才知道,我们这班车后面还有一趟18:00的才是末班车。可我之前从网上真的是一点相关的资讯都没有查到,看来科技能改变生活的领域也是有限的,五台山作为山西省境内最为著名的景点之一,怎么抵达和离开是外地游客关注的最基本问题,如果说因为软硬件条件的限制不能像12306那样实现大巴车的网上售退票,至少,太原东站发往五台山景区的大巴时刻表总应该能做到在网上实时更新吧。这种没有任何技术瓶颈的事情都做不好,我觉得其实就是一种官僚主义的懒政。

    在大巴车上预定了殊像寺附近一家如是宾馆,138元一晚的标间价格大概是那个地段周边的平均价格了。经过大概三个小时的山路跋涉,大巴车来到了五台山景区的南门进山口。这个时候,需要车上所有旅客下车到游客中心购票,然后穿过检票口,再统一上车继续前往台怀镇,而这个南门进山口,离台怀镇的五台山汽车站还有20公里山路。最终我们在20:20正式抵达汽车站,整个行程耗时3小时40分钟。提前联系了宾馆老板到汽车站来接我们,不得不说从殊像寺往宾馆走的路实在是太破了,不过据老板说,今年政府准备投资多少多少个亿准备把路整修一遍云云,希望下次再来的时候,这里能有一个新气象吧。到了宾馆办理入住,3楼的标间,25平的房间也算是在以往住过的标间里稍显广阔的了。

    稍事休息以后,就出门去觅食,在街口一家小吃店点了如图一份28元的家常豆腐,还有五台山著名的台蘑刀削面,大份18,小份15。至于口味,家常豆腐还是不错的,不过台蘑刀削面嘛,不知道是我的问题还是因为小店的打开方式不对,我真的GET不到这道好多攻略中推崇备至美食的点在哪里。

    一天的鞍马劳顿,平时不喝酒的我还是点了一瓶10块钱的五台山牌啤酒解解乏,其实如果不是看在从来没听说过这个牌子的面子上,也许就不点了。不过,等啤酒被拿上桌,我才知道这个品牌的啤酒之前少有耳闻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这个啤酒瓶的外观磨损的仿佛已经经过了无数的战斗,其次,这个五台山牌啤酒的背面,居然竟然赫然印刻着银麦啤酒的字眼。有效的回收再利用虽然是我们构建节约型社会的必要环节,不过至少不要做得这么LOW好吧,您至少回收自家品牌的酒瓶再装新酒好吧,这么理直气壮的拿别人家的酒瓶装自家的酒,尤其我一山东人跑到五台山喝了一瓶回收的山东酒瓶装的山西啤酒,我也是没喝就醉了。吃饱喝足回到宾馆休息,准备应对明天正式开始的朝台之旅。

早起一天 发表于 2018-09-07 10:20 楼主出发前的准备还是很详细哈

总想把所有能想到的问题都准备好再出门,其实怎么准备都不会太全面
后背发痒 发表于 2018-09-07 11:06 楼主何时出发的,我也想在这个九月底去一次

五六月份去的,九月的五台应该别有一番风味
后背发痒 发表于 2018-09-07 11:06 想找个伴一起的

约伴是够难的,不过到了山上再碰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五仁月饼 发表于 2018-9-10 10:46 咦?下文在哪里鸭?

还在整理中,目前只写了这两篇,汗

(三)台怀镇--镇海寺--白云寺--南台

    今天是整个行程中的正式开始,所以7:00钟“早早”的就起床了,还是到昨晚吃晚饭的小店对面吃早餐,如图所示明媚的阳光下,5根油条、一碗豆浆、一碗豆腐脑,两个鸡蛋,一共26元。吃过各地的早餐,我固执的认为兖州的油条配糊粥才是最完美的,没有之一,不接受反驳。

由于上午时间有限,吃完饭后就按计划直奔五爷庙上香许愿。也没有刻意的安排,但我们计划来许愿的今天恰好就是阴历4月15,一个传说中香火旺盛的吉日。传说很古以前,五台山地区并不是清凉胜境,而是酷热难熬,当地百姓深受其苦,专门为人排忧解难的大智文殊菩萨便从东海龙王那里巧妙地借来一块清凉石,从此五台山变得凉爽宜人风调雨顺,成为避暑胜地。而这清凉宝石原本是龙王的五个儿子播云布雨回来驱暑歇凉之物,当他们发现歇凉宝石被文殊菩萨带到五台山后,便尾随而来大闹五台山,直把五座陡峭如剑的山峰削成五座平台,要讨回清凉石。但文殊菩萨毕竟法力无边,很快就降服了五位小龙王,让他们分别住在五座台顶。这五龙王被安排在最高的北台,专管五台山的耕云播雨。人们感激他为五台山地区造福,虽然按一般惯例,龙王是不居佛寺的,人们还是为五龙王建殿造像加以供奉,于是就有了这座五爷庙。所以一直以来,五爷庙就成为了五台山众多寺院庙宇中号称上香许愿最灵验的那个。照片中就能反映出来这几天一直持续的蓝天、袅袅的香火、五台山标志性的大白塔,以及五爷庙前蜂拥而至的游客。我在想,是不是因为马上高考了,很多的考生父母趁着靠前的这最后一个吉日到五台山为自己的孩子求个好成绩?

近距离来张大白塔的照片,结果让这蓝的能滴水的天空实力抢镜了,我们就将在这样的蓝天白云下遍朝五台。

五爷庙里排队祈福的香客,殿前摆了一排蒲团,供大家叩拜,游人们也很自觉的在每个蒲团后面排起了长队。还有些心急的直接就跪在石板地上向五爷许愿。照片中作为背景出现的五爷庙戏台正在维修,这次没能一睹真容,不过话说这次到五台山,好多的寺院都在维修施工,其实也算是一件好事了,扩建和修缮的经常化,从一个侧面证明了文殊菩萨道场的吸引力。据说,佛、菩萨本来是不看戏的,可是五爷喜欢看戏,故在龙王殿对面修建一座戏台,这是五台山唯一的一座戏台,专门给五爷唱戏。

由于行程的计划安排,今天的目的地是到南台普济寺挂单,而按我的攻略来看从我们爬山的起点白云寺到南台顶应该只有大概不到10KM的山路,今天的行程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所以正式出发前准备把五爷庙南边的几座寺院拜谒一下。从五爷庙出来第一站就来到了殊像寺,作为五台山五大禅处之一,殊像寺殿内正中佛台上供奉的文殊骑狮塑像,高近十米,是五台山诸寺中最高大的一尊文殊塑像。但是我们参拜的时候,正好赶上殊像寺的文殊阁大殿里正在做法事,没办法进店拜谒,只能隔着大殿的木栅栏瞻仰文殊菩萨宝相,端的是气相庄严。在殿外叩拜完毕后,托师傅为送子观音供奉了功德,基本就结束了殊像寺的参拜。

继续向南行了两站地,到了昨天下车的五台山汽车站对面的普化寺。因为地理位置已经不算在台怀镇的中心区域了,感觉寺内游人明显不如五爷庙和殊像寺多,但不知是不是因为正好赶上十五的缘故,普化寺里面也在做法事,僧人师傅分列大殿两旁,诵经弘法,场面也是蔚为庄严。在寺院一尊佛像前参拜的时候,旁边一位师傅为我们敲响了法器,对我们说有缘啊添点灯油吧给佛上柱香吧云云,其实我们也觉得能亲手给古佛前的青灯添点灯油是件挺有功德的事情,于是也就欣然去素手添灯油了。就在我们添油敬香的时候,师傅又在口中念诵佛号说有缘啊十五块钱就行,还特意强调不要放入功德箱直接给他就行。这一套仪式进行完,二十块功德钱交给僧人师傅,也败光了我在普化寺继续游览的兴致,算算时间也差不多了,在普化寺门前的公交车站每人两元钱乘公交车返回殊像寺附近的住处。之前看网上的攻略,好像门票里还要缴纳环保车费,然后景区里的公交车就是免费乘坐了,这次过来发现没有这个设置,景区大门除了门票什么都不需要另买,但景区内的公交车也不会是免费的全都是上车两元自动投币,当然往更远处跑的公交车,投币额要更多一些。

尽管今天行程比较简单,之前也只打算把今天的爬山当做一个热身,但战略上藐视对手,战术上重视对手一直是我军的优良传统。11点左右赶回住处,烧了满满一大壶水,灌满了我1.5L的保温杯,又灌满了随身携带的两个小保温杯,就到前台退房顺便让老板帮我们准备午饭了。就如上图所示的木耳炒肉、西红柿鸡蛋汤、两碗米饭的一顿午饭,38元。吃饱喝足在宾馆拿了两桶25元的檀香,我们就正式开拔上路了。其实走到最后,我们这两桶檀香都没用多少,因为在五台,基本每一个允许敬香的寺院香炉前,都有可以免费取用的檀香,每人三支礼佛即可,看到那些拿着一大把土豪感十足的粗壮大香礼佛的人,总有种暴发户的既视感。

吃饱喝足正式披挂上全部的配重,器宇轩昂的出门开始本次旅程的戏肉,12点钟在殊像寺门前自拍下了上图,作为整个行程的开始。

在殊像寺站上车,每人两元乘坐公交车到达镇内公交车能到达的最远端镇海寺,然后再换乘每人五元的远郊公交车继续前往爬山的起点白云寺。本着路过即是有缘的原则,既然需要下车换乘,当然也理所应当的要到镇海寺去拜谒一下。镇海寺修建在陡峻的石山嘴上,海拔1600米,所以下了公交车后还要继续沿石阶向上爬升一段时间才能见到山门,寺院因山借势,错落有致,从山腰到山顶形成步步高升格局。寺后有一座小院,院内有如上图所示乾隆五十一年建造的十五世章嘉活佛墓塔,网上查了一下,章嘉活佛是黄教中一个历代沿袭的职位,其地位仅次于达赖、班禅活佛。这座塔的造型别致,雕刻精细华美,在长七点九米、宽七米、高一点三米的平台上,立有高九米多、状如藻瓶的石塔。塔基八角,每角塑有大力士,基座八面雕有人物图,塔腹正中雕有三尊坐佛,另外围有八尊站像,圆腹之上,立有层层内缩的尖顶。

游历已毕,沿原路下行来到换乘停车场,正好看到发往白云寺方向的公交车开始上客,一人花了5元钱上车,坐到了白云寺站。

下车以后向右手边沿着石阶上行不远就能看到这座巍峨的寺院。白云寺始建于唐朝,相传是由当时太原的一位道台人士所建,当时化身为游方和尚的文殊菩萨治好了道台母亲的重病,离去时留下了一句“我是五台山白云寺的和尚”,而道台遍寻五台山都没有找到白云寺,当他走到这个群山环抱,涓水潺流,风光秀丽,景色怡人的所在时,万里无云的天空突现莲花白云,文殊菩萨骑着狮子稳坐云端,于是道台发愿在此处兴建了白云寺。传说嘛,总是要有些传奇性才能更好的传播倒是不足为奇,不过,道台?那不是清朝的官职么?还是说人家是姓道名台?不管怎么样吧,白云寺始建于唐朝是于史有考的,据史册记载当时整个寺院布局严谨,建筑古朴,巍峨挺拔,宏伟壮观,是五台山四大名寺古刹之一,享有"南有九华金鼎寺,北有有五台白云寺"的美誉,是全国高僧师和贤达信众们前来五台山纭聚参修朝拜礼佛的首当寺院之一,其宏魄的规模,浩大的声势,精严的教威,可以说享誉空前,估计当时的地位比现在的显通寺只高不低。不过可惜的是在乾隆十三年间,白云寺被一场大火烧至半月有余而严重损坏,随着历史的变迁,又屡自然灾害的不断侵毁,加之抗日战争和"文革"期间的两次大破坏,现在我们看到的上图所示的白云寺现状,应该都是后来新建的了,连这座佛塔挂“满旗”的样子也莫名让我联想起近现代军舰上的万国旗。

尽管屡澡浩劫,但能看出千年古寺的底蕴仍然深厚无比,新建的白云寺规模很大,大雄宝殿也很雄伟,加之门外的上百尊佛像,可见寺院信众之多,发愿之诚,财力之雄。另外,可能这座寺庙是比丘尼修行的寺庙,寺院内多见女法师,而且,据说白云寺还是五台山唯一的净土宗道场,关于净土宗,明天还会偶遇一位净土宗师兄,一路结伴而行,后文再表。

离开白云寺沿着这样的康庄大道继续往佛母洞前行,路两旁默默矗立着如图所示的佛像,在佛的注视下前往朝台路感觉还是很给力的。

路旁的山坡上还圈养了很多孔雀,虽然没有拍到开屏的画面,但还是感觉公孔雀的毛色很漂亮。至于孔雀会在这里出现,大概是因为在佛教里孔雀是能食用对其他动物有毒的事物而让其羽毛更加鲜艳美丽的存在,而这一特性仿佛又隐喻了菩萨能将贪嗔痴等毒转为道用的缘故。不过不管是什么原因,在寺院豢养孔雀,都让白云寺越发显得骨骼清奇起来。

水泥路面的平上坡走完,就到了前往佛母洞的分叉口,往左手边走是索道,记得好像是50元单趟,80元往返。不过我们马上大朝台的人,怎么会选择坐索道这么不虔诚的方式呢?往右手边走是如上图所示的石阶路,有的说是1580个台阶,也有说是1680个台阶的,我倒是没有一个一个的数,不过背着这么大个包走台阶路的确是件挺费膝盖和考验股四头肌的活动。

[size=21.3333px]看到这湛蓝的仿佛西藏的天空,我一度以为自己来了一个假的山西,离传统重污染区京津冀如此之近,自己又是产煤大省,我在行前其实一直对山西的空气质量不报什么希望,能在朝台的几天一直被这样的蓝天所笼罩,真不知道是山西治污有效?自己人品爆发?还是文殊菩萨保佑的缘故。

台阶路到顶,就能看到这座仿若圣迹的佛母洞。据说五台山佛母洞灵迹,与佛教经典所载佛诞生情形十分吻合,洞腔显示为人体母腹,右侧乳白色脊椎骨、肋骨形样石色,说明洞口恰好处于右肋部位,这与佛教故事中的菩萨乘白象从右肋下入胎,太子从右肋下诞生完全巧合,这在中外佛教灵迹中是独一无二的。而且据佛经记载,佛母不仅是指生育释迦牟尼的摩耶夫人,还指文殊菩萨,五台山作为文殊菩萨的度化道场,山色景观都是文殊菩萨发大愿力之所持,触类而彰,随缘而显,佛母洞即为随缘教化显应之处。所以传说世人入洞即为"投胎佛母",受其恩育,出洞即为"佛母重生",脱胎换骨。朝拜五台山的善信和游客,络绎不绝登临佛母洞,虔诚发心,把入洞出洞视为大因缘,恳请佛母加持,获得重生,消除业障,福慧双增。据说以前光排队等候进入内洞就要好几个小时,不过我们去的时候,内洞已经被大铁锁锁住了,游客只能在外洞瞻仰灵迹。在外洞和内洞的连接处看到一则告示,好像是说因为内洞只容一人进出,存在安全隐患,2017年5月2日开始便封闭不让进内洞了。看这个时间点应该是去年的五一假期,听说好像是在小长假期间,因为争相进入内洞膜拜,导致过事故的缘故。

从佛母洞出来已经是下午的16:00多了,中午的西红柿鸡蛋汤和木耳炒肉根本不足以提供下午这一段爬山的能量消耗。坐在佛母洞索道上站口附近的一块水泥台阶上,补充点小饼干和水分,图中作为背景出现的就是我1.5L的大水壶,和随身携带的小茶杯。再把迪卡侬的两副护膝穿戴上,就继续开拔。看高德导航,从这里到南台顶只有区区3.6KM,根据志玲姐姐的提示,步行也就是还有大概一个小时,当时心里还多少有点轻视,不就是三公里多么,分分钟就到的节奏,到的太早了会不会有点无聊?结果最后这段路走了差不多两个半小时才到南台。

    水泥路走了没多久就是这样的砂土路了,不过登山鞋踩在这样的路面上的感觉反而比踩在水泥路面上更好,记得当年拉练的时候也是,穿着制式胶鞋走山路问题不大,走柏油路走久了,脚上必然打泡。下午四五点钟的阳光照在群山上,除了感觉晃眼和需做好防晒之外,景色也是挺美的。

土路走到尽头是一间叫金灯寺的寺院,我们路过的时候,好像全寺都在翻修,也就没进门打扰。过了金灯寺,就是这样被人和牛羊生生踩出的山路,不过倒不太用担心找不到路的问题,因为看到我身旁的大石头上赫然用红油漆标识出的路标么?

南台由此去,之后的路途中,经常能见到这些户外俱乐部或是朝台人沿途用油漆或红布条或者经幡做成的标记。今天一直到南台,我们就都在这样的山间小道上跋涉。

爬到一个平坦处驻足休息,回望来时的路,画面中出现的那一丛建筑就是刚才描述过的金灯寺,而那条蜿蜒向远方延伸的砂土路刚刚被我们丈量过。这时对面偶遇了一放羊的大爷,问他我们现在离南台还有多远,大爷很有禅意的回答我们:不要问我还有多远,难道我告诉你们还有多远了以后你们就不走了么?后来想想也的确是这么个道理,反正今天的目标已经明确,不管怎样都是要走到南台的,知或不知道所剩的距离其实真的只会给自己的心理平添波澜,如果别人告诉我们所剩距离尚长,我们会心生焦急,别人告诉我们所剩距离已近,我们又会心生懈怠,但实际的距离并不会因别人告诉我们的距离长短而发生任何变化,变化的只有自己的内心。我的理解中佛法修行的目的很大程度上就是想让自己的内心看破这种种的外物影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坚定的朝着自己的目标砥砺前行就好,他人之言都且随它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着实不易,之后的路上又遇到了好几拨从南台下行回台怀镇的游客,当他们告诉我山路难行可能还要好几个小时才能到南台的时候,我心中的波澜岂止是壮阔可以形容?

继续前行,中间经过了数次的小休息,来到了这处地势稍显平坦的位置接下负重大休息。随手拍拍沿途的景色,此时是下午18:00,离开佛母洞的两个小时之后,太阳已经明显偏西了。

其实离开刚才那个位置不远继续上行,就可以看到南台普济寺的红墙了,看不到目标的时候,心情总是惴惴,目标在目力所能及的地方,就能给我们莫大的安慰,看来外物对自身还是有着很明显的影响,对内心的修炼差的还很远。

3.6KM的山路一直走到快19点才赶到南台,进入寺院右手边找到管理客堂的师傅,拿身份证登记挂单,普济寺的挂单标准是50元一个人,含一个晚上的铺位费和一早一晚两顿斋饭。到住处简单放下大包,掏出羽绒服穿上就去吃如上图所示的晚斋。由于我们到的比较晚,寺里的师父已经吃完了,屋子里面只有我们两口子还有几个寺里施工的工人师傅在吃饭。吃斋的规矩各个寺院好像都差不多,只是这里对男女分桌要求的不严,我们俩就坐在了一起,一人两个碗,一个盛菜一个盛饭,吃多少盛多少,不够可以再添,但不要一次打太多吃不了浪费,山顶上的给养运上来都是比较费劲的,即使不是因为在寺院,在这里浪费粮食也是挺难为情的一件事。晚上的斋饭有一凉一热两个菜,主食有花卷和面片汤,我是先盛了如图所示的一个菜一碗面片汤,想着吃完了再去盛,结果负责斋饭的师傅热情的又给我们每人盛了一碗西芹花生,一个花卷。我这小饭量尽管经过一下午的爬山消耗早就有点饿了,面对这些主食的时候其实还是表示压力很大的,不过,有压力也得硬着头皮把两个碗里的东西吃个精光,然后自己去水池边把碗洗净,按原样倒扣在桌子上,把筷子横放在碗下方,在功德箱里随喜了点功德钱,就结束了晚上的营养补充。

吃饱喝足回到今晚的住处,如图所示的就是今晚男同胞的住处,我就在图中右手边的铺位,在我之前只有一位来自石家庄的行脚师兄在此挂单,所以今晚就只有我们两个人分享这一整间屋了,因为人少,今晚还可以任性的盖两床被子。但女士们的住宿条件就没这么安逸了,她们是上下铺,但之前有几位女居士已经在此挂单,不靠门的下铺已经都住满了,老婆只好住在了一个上铺。不过,我们在阴历15的好日子上山挂单居然只有这么几个人,不得不说运气还算是很好的,据说昨天在此挂单的居士游客有四十多人,以南台的食宿条件基本很难能满足这么多人的挂单需求,估计最后大通铺上都是人挤人的效果。

    把寺院的挂单须知张贴出来,广而告之。看到这个起单时各自被褥叠放整齐的要求,我很有第二天早上把自己的被子叠成标准豆腐块的冲动,结果次日起床后,不出意外的懒的折腾,按照旁边的标准简单折一折就将就了。

    趁着太阳还没落入地平线,赶紧到外面拍一拍暮色中的普济寺。普济寺为隋文帝诏令始建,内供智慧文殊,几个台中应该就属南台的建筑最古朴了,这大雄宝殿朴素的可能还不如人家的偏殿规制大,不过别有一番清修的美感。

南台顶拍摄的日落。南台顶山峰耸峭,烟光凝翠,繁花似锦,千峦弥布,五彩缤纷,果然不愧其“锦绣峰”的称号。

南台十五的月亮,拍摄的时候,一位师父告诉我如果要拍月亮的话,最好明天去西台拍摄,因为西台号叫“挂月峰”,西台赏月在五台山都是能排的上号的美景。

在院子里随便拍了拍照片之后,就把因为着急吃饭没做的功课补上,到各个殿去礼佛敬香。在一个有1600多年历史的古佛洞里供了两盏灯,50元一盏,也是把钱交到师傅手中,由师傅交给寺院,而不是放入功德箱。洞中亮满了信士们供的油灯,让整个古洞在灯光的映照下熠熠生辉别有一番佛意。不过可能是因为洞中空间太小,热量不容易散去,洞内支撑油灯的板子明显被烤的有些变形,师傅一直守在洞中防止发生火灾。

太阳一落山,夜幕就很快笼罩四野,上图是从南台顶俯瞰台怀镇璀璨的灯光,而此时的普济寺里,只有青灯古佛伴我们入夜。

不得不说我们这第一天的空气通透性太好了,如果不是在阴历十五的话,应该会看到漫天星斗吧。可惜,月明星稀,月亮跟星空就是这么不可兼得,不过尽管如此,没有三脚架手持相机也能拍到如此清晰的北斗七星,白塔尖上的北极星仿佛在指引着台怀镇的方向。

拍摄结束,一块电池也因为太冷而消耗殆尽,洗漱之后,回到住处充上电,爬进两床被子裹成的被窝里的薄睡袋,穿着冲锋衣羽绒服坐在床上完善今天的手账。在寺里,联通是没有信号的,不管是4G还是2G,所以手机基本就是个摆设,不过也正因为如此,今天是一路上手账记得最清晰的一天。记完了就准备早点休息,之前因为左脚大脚趾受伤,缺少了很大一块指甲保护,经过一下午的摩擦挤压,大脚趾有很明显的痛感,希望经过一晚上的休整,明天能恢复活力。9:45正式准备睡觉,而此时,同屋挂单的师兄还在守着青灯古佛清心修行,惭愧啊惭愧。

(四)南台--金阁寺--狮子窝--西台

经过了一晚上酣畅淋漓的睡眠,一觉睡到早上5:00寺院敲钟,感觉一晚上全都是深度睡眠一样,毫无知觉的睡到天亮。暮鼓晨钟,暮鼓我倒是没听见,晨钟是结结实实的把我敲醒了,但即使睡醒了也不愿意离开舒适的被窝。听说早上6:00钟才开斋,以我多年部队生活培养的速度,早上洗漱叠被子倒也用不了多长时间,所以还是在被窝里继续腻歪一会再起床。同屋挂单的刘师兄已经早早的起床去参加寺院师傅早课了,本来其实我也想跟着看看普济寺的早课情景的。话说这算是我第二次在寺院住宿,第一次挂单还是在2012年的时候和表弟一起从兖州骑车去蒙山游玩,在蒙山半山腰与金泉禅寺结缘,当时懵懵懂懂的跟着一众比丘尼和女居士参加了晚课和早课,师傅给我一本做功课的经书,让我们跟着一起诵读,当时的情景时隔多年仍然历历在目。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一直想再找个合适的机会参加一下寺院的早晚课,但向佛的意志终究战胜不了身体的懒惰,也就一直赖在床上没挪窝。不过好在,刘师兄回来后告诉我,寺里今天没有早课,我才继续安心的躺在了被窝里。

通过交谈,知道了刘师兄是一位来自石家庄的行脚,之前也是户外徒步爱好者,这次是受了五戒之后发愿从石家庄徒步走了六天走到五台山而后大朝台的。其实,最开始我并不能很好的理解行脚和徒步者之间的区别,难道不都是自虐旅行么?后来刘师兄给我介绍了他的旅程,出门的时候他穿了一双登山鞋,但就像我昨天对登山鞋走公路的感慨一样,走了才一天脚上就打起了泡,后来实在没办法在半道买了双35块钱的山寨斯凯奇,把原先那双很贵的登山鞋放在路边随缘了。就这样坚持了六天,最后靠着口念阿弥陀佛坚持了下来,一进入五台山地界,脚上的泡也神奇的好了。据他介绍,佛教认为人死后距转世投胎之前有七七四十九天的中阴身,这段时间也是一个人在行走,你能感知到世界,但世界感知不到你,这种感觉跟行脚很像。所以行脚的过程也是一种修行,当人在身体极度疲乏,精神极度虚弱濒临中阴身体验的时候,用意志坚持口诵阿弥陀佛,是比在人轻松愉悦时念佛更能让佛法刻入潜意识的方式。所以我觉得,行脚和徒步的差别大抵就在于此,同样都是自虐式的行走,行脚者看重的是对自己内心的感知和修行,在近乎崩溃的体验中让佛法入心入脑深入灵魂,至于风景则是次要的甚至说还要在修行的过程中破除这种对“色”的执着;而徒步者看重的可能更多的是内心对外部世界的感知和体验,求的是一个身体在地狱但眼睛在天堂的范儿,经过重重的险阻让疲惫的身体和绝美的风景融合到一起才是终极奥义。一家之言,也不知道说的对与不对,一点浅见供大家指正。

简单交流了几句其实就该起床洗漱整理内务了,这方面我的动作还是很迅速的,然后换上一双专业的户外袜,把昨天磨脚的一双已经穿松了的军袜直接扔掉,刚好没耽误6:00寺院打板吃早斋。好像每个寺院的斋堂前面都会挂一块云板,到点了就会打响,至于说打板还能提醒什么我倒不是很清楚,这几天就对打板开饭的印象很深刻。早饭就是如图所示的斋饭,其实花样比我照片中的显示要丰富,主食就有花卷、土豆、粽子、面片汤、小米粥等,菜貌似和昨晚是一样的,不过这次就不用我们自己去盛饭了,坐在桌前等着就好,有应该是在寺院修行的女居士给我们把饭菜盛到碗里,但吃完还是要自己洗碗。因为是按点开饭,所以早上就餐的人明显比昨天要多,寺院的僧人师父也在一起用餐。其间,一位僧人师父一直在数落负责斋堂伙食的师傅不该用塑料制品生火,塑料燃烧后的烟气容易致癌,如果寺里的哪位师父得了癌症,就是他用塑料制品烧火做饭的缘故,而且说了几次都不听,下次如果再不听就不给工钱了云云。看来这个负责斋饭的师傅应该是寺院花钱雇来的,能让僧人师父不惜在应该止语的斋堂说了这么多,大概也是之前就有这样事情让师父动了真怒。

吃完斋饭,拿起相机到昨晚拍摄北斗七星的古塔处拍下了上图这张照片,依然是让人感动的通透,在蓝天和晨曦的共同掩映下,五台山的另外四台以及五台怀抱中的台怀镇在视野中清晰可见。今天我们的目的地就是图中最左边的西台,挂月峰法雷寺。都不用翻攻略就知道今天应该是最难的一天,照片上能很直观的反映出来,从我们现在的站立点南台锦绣峰到西台的距离基本相当于或者要远于西台到东台这四个台之间的距离。其实行前做攻略的时候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好多人都说南台和西台之间的这段着实漫长,所以我就把刚上路第二天体能最好的一天留给了这最艰难的一段路。后来老婆告诉我,当时她看到上图这个场景的时候其实内心是拒绝的,怎么可能一天走那么远的山路?

收拾好行囊,再给三个水壶灌满水,拿上昨晚押在客堂的身份证,就准备开拔,照例要在出门前拍一张摆拍出发照。此时是6:50,看到冲锋衣里的羽绒服了么,大家随便感受一下5月底五台山山顶的温度吧。就在我们收拾行装的时候,刘师兄告诉我们有位师父和一位居士师兄刚好也走到南台,待他们参拜完普济寺,我们正好一起结伴上路。本来就感觉有点势单力薄的我们立马欣然同意,由此结下了朝台路上朝夕相处两天多的善缘。

    在等待师傅师兄礼佛的时间里,普济寺门口随便拍拍周边的美景,禅意十足啊。

其实也没有在门口盘桓多久,师父师兄们就出来了,大概7点多一点正式开始今天的行走。出普济寺右转沿着这样的小路下山,这张照片是此行除本摄影师外另外四人第一次的同框。这里也正式介绍一下本文的几位主人公。走在最前面红色冲锋衣的不用说就是我媳妇,本次行程我们五人组中唯一的女将,刚才在南台顶遥望西台的时候还有点打退堂鼓,现在刚一出发居然就走在了队伍的最前方。再往后方那个背着75升蓝色大背包的僧人就是此行我们的精神导师和行路先导果严师父。果严师父修的是苦行,曾经背着比这一趟更多的东西用了4个多月时间一路从广州走到普陀山。接下来,照片中仙风飘逸只拎一只水杯身无旁物的自在师兄,跟果严师父相反修的是安乐行,净土宗弟子,现在已经准备出家,只是目前可能机缘还不到,所以只拎一只水杯在山野寺院之间冶游。离镜头最近的这位背着黑色背包的就是昨晚和我一同在普济寺挂单从石家庄行脚过来的刘师兄,之前已受五戒,背包上横亘的佛像是在山脚下我们昨天经过的白云寺请的。这么看来,我们同行的五人中,要么是已经出家,要么是准备出家,要么是已经受戒的居士,不说佛法精深至少也是在佛法的修行上有了深厚的基础并有了自己的体悟。只有我和老婆两个是对佛教连一知半解都谈不上,顶多算是对佛教感兴趣有向佛之心的人。这一路之上跟师父、师兄结缘同行,除了帮助我们顺利完成朝台外,也让我们对修佛之人有了一个近距离的接触了解,从而对佛教有了一个更为亲近的感悟。

出了普济寺一直沿着之前那条土路跋涉,不久就感受到了太阳逐渐猛烈的照射,刘师兄脱掉了冲锋衣,直接穿着短袖勉力前行,我则是脱掉了羽绒服。就在这个当口,前面四人就已走到了本摄影师这么远的前方,又要拍照体能又不好的摄影师真的伤不起啊,而果严师父瞬间就走到了一行人的最前面,这也成为了后面两天行走过程的常态。脚下小路向前延伸就跟台顶之间的大路殊途同归了,接下来的一段路,我们将在大路上纠缠一段,走大路的脚感不好,还不时有汽车扬起的大片沙尘,着实不是一件太美妙的体验,看到照片中从左侧飘上来的烟尘了么?这就是刚开过去一辆汽车的场景,大家随便感受下。

路过刚才那三头牛,小牛一直目不转睛的看着我,莫非,你与我也有佛缘?路上听两位师兄讨论的时候说,五台山一带的牛羊马狗等其实都是上世与佛法有旧,因故未入人道本世进入畜生道依然投生到五台山再续前缘的,所以说五台山的畜生们都颇有佛性,这只小牛也是如此么?

小路走到尽头,便走上了砂石质地的大路。画面中出现的一片建筑物应该就是南台和西台之间路标性质的气象站了。其实一直很好奇,五台山作为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五个台顶又是分别供奉文殊菩萨五种法身的殊胜之地,为什么不能把前往台顶的路好好硬化一下?像现在这样的砂石路,因为路况不佳危险性较高的由头,貌似只允许台怀镇有营运资质的中巴车和司机才能拉游客跑这条路。私下里恶意的揣测,不修路一方面可能是因为气候多变环境恶劣资金不足,另一方面可能也是为了保证台顶中巴车运营公司的独断专营权不受到冲击。没有了安全原因的借口,凭什么阻止其他车辆的进入?不过对于我们这样的徒步者来说,其实并没有什么差别,路破一点,车少一点,游客少一点,反而更加适合我们欣赏人为破坏较小的五台美景。

一路上,这种明显沿着山脊线隔开树木和草甸的植被分布比比皆是,不得不说山这种地貌能极大地影响植被的样貌,就像进藏路上屡屡看到的一山分隔干热河谷和高原草甸一样。阳光雨露翻越高山,留给大地的是截然不同的生长环境,而我们人类翻越高山,除了足迹,最好什么都不要留下,除了回忆,最好什么都不带走。

沿着大路走了其实并没有多远,我们就在已经朝过一次台的刘师兄指点下,在路旁树枝上系着明显的户外俱乐部红色布条的指引下,选择了离开大路从这样的林间小路下切。其实这段路倒不虞迷路,大方向还是很好确定的,这种穿过树林的小路也就是把“之”字形的砂石路从中取直,何况一路还有红布条提示方向。距离的大大缩短倒在其次,树林里的穿行不晒倒是个令人欣喜的收获,当然更主要的是,踩在满地松叶腐殖质层上的脚感,简直堪比优秀跑鞋宣传中常常自我标榜的“踩屎感”。

9点钟,在树林中一块平地上开始了第一次摘包大休整,用保温壶给随身的小保温杯里补充好水分,坐在一旁聆听师父和两位师兄探讨佛法。看照片中的情形,应该是刘师兄朋友圈中有人晒一位居士身着海青外罩袈裟带领一帮信众搞活动,师兄觉得这样的穿着是有问题的,所以拿给果严师父鉴别。其实我对这些佛教的仪轨要求完全是懵的,大概可能是居士并不能穿袈裟的缘故。从一路的交谈来看,果严师父跟他的法号一样是个持戒甚严的人,他就认为,僧人的修行,首重持戒,世间繁华万千诱惑太多,恪守各种戒律是修清净心的不二法门。但同时,因为僧人是佛教三宝佛、法、僧之一,出家人不管持戒严否,都不应当受到在家众的毁谤,若毁谤僧人则罪孽深重,只要对他恭敬,就如同恭敬三世诸佛,至于破戒僧,因行为不检而招致将来作堕落之因,是他自己的事,与众生不发生关系。

简单休息完继续在这样的山色丛林中穿行,不过爽爽的下坡改成了上坡,今天的空气质量优的简直不能再优,这样的场景也尽显原始的风貌。

继续爬坡前行,就来到上图我身后这个小村庄,村里基本没看到几个人,还有一些房子只剩下了破壁残垣,不过据曾经朝过台的刘师兄介绍,上次朝台路上,就在这个村子里吃的农家饭,留下过很美好的回忆。

离开村庄右转,沿着人和牛共同踩出的小路前行,貌似已经可以看到金阁寺的建筑物了。

离开南台将近3个小时,我们在9:50来到了这座金阁寺脚下。金阁寺是五台山除五座台顶的寺庙建筑外,所处的地势最高的寺院,海拔1900米。看寺前这长长的台阶应该就能看出金阁寺的规制很大了吧,网上一查果然是大有来头。金阁寺与中国密宗的传播和创始人之一的不空法师有极密切的关系,是由其创建的中国最早的密教中心,建造过程中,由于当时不空深得朝野的倾心崇奉,全国通力支持,上自皇亲国戚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纷纷布施,唐代宗甚至下诏命全国十节度使助缘建寺,化缘僧分赴全国各地为建造金阁寺募集布施,工程历五年而竣。当时的寺院富丽堂皇,规模宏伟,寺中金阁高达百余尺,有上、中、下三层,雕梁面栋,高耸入云,因此得名金阁寺。据说,金阁寺的建筑式样是参照当时印度最著名的寺庙那烂陀寺,由印度那烂陀寺纯约法师监工,依照经轨建造,而那烂陀寺,是古印度规模最宏大的佛寺和佛教最高学府,咱们著名的玄奘法师也曾在寺中就学多年,这么说来的话,孙悟空应该也在跟金阁寺式样相同的那烂陀寺取过经。不过,跟我们这个苦难辉煌的国度中大多数古老建筑一样,金阁寺也曾毁于兵火,现在,寺院能看到的建筑及塑像,均是明、清、民国及当代修复和添制的。

走进山门,一座巍峨壮观的殿宇豁然出现在眼前,这便是前院的主体建筑:大悲殿。我并没有刻意的去找金阁寺现在的规制数据跟昨天拜谒过的其他寺院作对比,但一来因为金阁寺修建的风格的确大开大阖,二来也因为它的选址也算的上是清静无为,导致我们跨进山门的时候,整个前院只有两名扫地的师父而显得寺院无比的空旷,所以一进寺院不由得感慨“好大一座寺”。大悲殿内供奉着一尊高17.7米的三头四十二臂的千手观音像,铜佛通贯两层,下层铜像身旁是两尊高大的胁侍像,传说为观音的父母“妙庄王夫妇”。这是五台山最高的观世音菩萨立像,在国内也仅次于西藏日喀则河北正定的大铜佛像。据说用这种手法制作的如此巨大的观音菩萨像,这不仅在五台山是独一无二的,就是在全国也是少有的。在大悲殿参拜的时候,守殿的师父热情的指点我们在殿内四处转转看看,近距离的接受佛法的沐浴,等我们出殿之后,他才继续自己的功课,在殿外冲着观音像一次一次的的行五体投地之大礼。

虽然此时距离金阁寺斋饭的时间还有一个多小时,不过因为果严师父持戒甚严,在我们这些每天三顿一顿不落还要再加士力架巧克力补充的凡夫俗子看来都是体力消耗很大朝台路上,仍然坚持每日一食、过午不食的戒律要求,按照我们的脚程如果现在就继续前行的话,肯定没法在午前赶到狮子窝吃午斋,所以大家一致决定就在金阁寺吃完斋饭再行上路。于是按照前院扫地僧的指点委托果严师父前去交涉午斋事宜,我们几个就闲散在金阁寺参拜游览。上图是在刚才的大悲殿北侧,以寺院一角为前景拍摄的南台普济寺。一个不注意三个小时的时间我们都已经走了这么远了,看来早上在南台遥望的西台应该也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嘛,不过当时可能忽视了一个问题,这三个小时的路程大多都是在下坡,而今天的后半程,则大多是向西台攀爬,难度是不可同日而语的。

穿过大悲殿北侧一座两层建筑下的一眼石砌通道,来到寺院后院。后院立有大雄宝殿,内供三世佛,两旁塑有姿态各异的十八罗汉,其实大雄宝殿里最让我啧啧称奇的是其顶棚塑造的五百罗汉像,十分精美壮观、震撼人心。一直有种感觉,寺院里的造像,佛菩萨一般都是雍容大气面部慈祥,一看就给人凝神静气安神放松的感觉,而罗汉们的造像就变化多端的很了,虽然也有看上去大腹便便脸上乐呵的罗汉,但更有很多的是面目狰狞肌肉虬髯的,就像秀才们夜宿荒寺午夜梦回一睁眼能被吓醒的那种。我觉得,怒目状的罗汉要么是特意被塑造出来震撼宵小,要么就是自己对佛法不了解,内心还有隐藏的阴暗,所以相由心生的观罗汉造型感觉可怖?想弱弱的问一句诸位师兄,你们看怒目罗汉造像的时候内心是什么感觉?

大悲殿西侧是这么一个小跨院,清澈的蓝天下明黄色的小野花点缀中笔直的石径尽头是一座简陋的厕所,但其实这幅图的重点却并不在以上我所描述的这些繁琐的细节中,而在于此时我站立点右手边的一座石塔。这就是当代金阁寺的第一代和尚含空大和尚的肉身塔。后来查了一下资料,此塔建于1946年,为覆钵式塔,高十余米。含空大和尚是当时金阁寺住持,曾任晋察冀边区政府参议员,抗日战争时期,日本侵略者一度占据五台山,含空提出“我们出了家,但没有出国,爱教更爱国”的口号,寺中不少僧人,脱下僧衣,穿起军装,参加八路军,留寺僧人成立僧人自卫队,积极参加抗日战争。含空和尚以办佛事名义,为抗日军民提供食宿,传递情报,使金阁寺成为抗日游击队和八路军的隐蔽所、交通站。1946年,含空和尚圆寂后,抗日民主政府送给他二百斤小米的安葬补助,并赠送挽联,上书“爱国精神永存”,这座舍利塔就是后来为了纪念他而建的。所以不管是为了崇敬佛法还是为了弘扬民族气节,来了都要恭恭敬敬的参拜一下。

几个大殿参拜完后,继续在寺院闲逛,悠闲的欣赏一下中国古建的红墙斗拱,在今天没有一丝杂质的蓝天映衬下,越发显得精妙绝伦。

因为金阁寺是11点30左右才开饭,我们到的又着实有点早,所以即使很悠闲的逛完了寺院的风物,距离开饭仍有一段时间,于是我们就坐在大悲殿前的小广场上闲聊休整。其实说是闲聊,在这么庄重的殿前,聊的最多的自然还是佛法方面的问题。在这里上一张果严法师的正面像,可以看到即使是休整闲坐,果严师父也是标准的打坐姿势,我其实一直自认为柔韧性还算可以,但尝试这种盘腿的打坐姿势时不管怎么摆POSE都觉得筋脉不畅,跟别说像这样随便一坐就很自然的盘腿了。大家可以看到果严师父前面整齐摆放的那双僧鞋,那是因为知道他要出来云游,他所在寺院的居士供养的,而且是还大了一号的僧鞋。我虽然不太算得上是一个纯粹的装备党,很多装备是差不多能用就行,也买过很多明知道是仿品但样式差不多的山寨货,但是出门自虐的时候,一双合脚、高腰、V底、狗太死的正品鞋是我一直坚持的。我很难想象以果严师父这瘦小的身躯,背着如此庞大的背包,有时走上三四个月的旅程中有高山有公路有风雪有雨露,这其中的种种艰难跋涉竟然都只是穿着这么一双平淡无奇在我看来毫无保护作用的僧鞋走下来的。当我们就此事询问果严法师的时候,他很欣喜的指着鞋对我们说这双鞋的鞋口是有松紧的,所以大一点也不会不跟脚,穿上还是很舒服的。其实人非草木,什么样的鞋踩着舒服是件一试便知的事情,在路上果严师父曾对我们说,也有居士曾供养过他一双叫耐什么的鞋,穿上去很舒服,经过我们的提醒,才知道是“耐克”鞋,但他穿出去的时候有人就会因为这双鞋认为他是假僧人,所以为了省却这些麻烦后来他便只穿僧鞋了。

悠闲的溜达其实时间过得还蛮快,感觉不一会就到了金阁寺打板开饭的时间,11点30左右,我们跟在一众师父们后面进入斋堂。等我们坐定之后,四顾之下才发现原来除了我们几个外人之外,就只有寺院的僧人师父们就餐,不知道如果不是因为有果严师父带我们过来的话,人家能不能同意我们这样的外来人员吃斋饭。也许因为金阁寺是密宗寺院的缘故,在这里吃斋规矩还是很大的,不光是男女分桌、出家人和在家众分桌,斋堂止语等一般性的规矩外,这也是五台山我们吃过斋饭的寺院中唯一一个开饭前要诵经的。一到这个环节我就懵了,看着大家都自然的口诵经文,连师兄们也能跟着念念有词,可我连他们念的是什么都听不清楚,没办法只好在口中反复默念佛号。饭前的功课做完,把上面左图中倒扣的两只碗翻转过来,有人给大家盛菜盛饭,如右图所示的菜和主食。由于也不知道大家能吃多少,所以每过一会就有人端着大盆给大家添续,如果吃饱了就向她们示意够了不用添了,如果还不够可以示意再添,尽量不要出声。吃饱喝足,把自己的碗筷洗净按原样倒扣在桌上,将保温壶灌满热水,我和老婆一人随喜了10元功德,也不知道少不少,就离开了斋堂。

因为在金阁寺盘桓了两个小时,所以下午的路还得抓紧前行才行了。出金阁寺继续前行不久见到了这个无上清凉的石牌坊,也忘了去正面看看它正面挂着哪个圣地的牌匾,只是依稀记得好像过了这个牌坊不久是个检查站的样子。朝台路上路过了几个检查站,不过好像对我们徒步的人完全无视,只检查过往的车辆,估计就像前文说过的那样,这条路,只允许特许营运的车辆通过。

其实一路上这种提醒台顶路险、气候多变,未经许可,禁止入内的牌子经常可以看到。反正看得我是心惊肉跳的,每每都让我联想起网上屡见不鲜的各地私自登山遇险的驴友,而且五台山台顶区域的确也不算是个善茬,在山中行走的时候经常听人说起朝台路上冻死过人的惨剧,就在我之前做攻略的时候也查到了曾经有驴友朝台的过程中因为严寒,头面部和手指遭严重冻伤,甚至有人因此截肢。由于我们这一次选择了应该说五台山最好的季节朝台,所以我很难想象恶劣天气条件下的五台山是怎样一个不宜入内的地区,而在那种条件下踏上朝台路的驴友又遭受了怎样的磨难,但我想以我对自己的爱惜和内心的敏感,易地而处的话我恐怕很难做到他们那种乐观和豁达。我只是一个户外的初级爱好者,但不是探险者,没有安全保障的进入险地或者不够成熟的路线对我自己、对家人甚至对社会来说都是不负责任的,所以在看到这样的提醒的时候我才会心中忐忑,不过因为之前做过大量的功课,确信了在现在的季节进入台顶区域不至有不可控的危险发生,才踏上的旅程。所以,在这里也提醒一下户外爱好者们,说走就走的旅行固然重要,但至少在追寻诗和远方之前把功课做足,千万不要轻率的挑战自然的威信,在大自然面前,人类还是太渺小了。

午后的一段路因为没找到太明显的小路,就都是行走在这样的砂石路上了,蓝天的映衬下,远处还有一座正在修缮的寺院,行走在这样的道路上其实感觉也还不错,如果没有偶尔路过的汽车掀起的大片烟尘的话就更完美了。一路上,果严师父都在开解我们执念不要太重凡事要看破,比如他现在有一部手机,但如果手机丢了,他也只会觉得有些不太方便,无法跟寺院和居士联系,而不会去懊恼手机丢失这个事件本身。这一方面表现了师父在金钱戒上持戒很严,对这些身外之物本身看的就很淡,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万事过去即过去的大智慧。我们凡夫俗子生活在这物欲横流的物质社会,不可避免的要受到很多的诱惑,为了满足自己的种种欲望,我们投入了大量的时间、金钱、精力,但当目标没有达到,很多人便在自怨自艾和纠结懊恼中徘徊不前。其实这种已经发生并且不可收回的支出,如时间、金钱、精力等在经济学中是一种被称为"沉没成本"的东西。所谓“沉没”,就是已经消失,对于已经花掉的钱,已经努力过的时间,人们总是不能够忘记,成本虽然已经消失,心理却难以接受。但我们在决定是否去做一件事情的时候,往往不仅是看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好处,很大程度上也要看过去是不是已经在这件事情上有过投入,在此过程中“沉没成本”的存在干扰着我们的心理决策,诱使我们寻找各种理由坚持错误的决定。实际上,经济学家早已指出,“沉没成本”只是一个以往发生的与当前决策无关的投入,从决策的角度看,以往的投入只是造成当前状态的一个因素,当前决策所要考虑的是未来可能发生的费用及所带来的收益,而不考虑以往发生的费用。这套“沉没成本”的理论,大概也是佛家所说的“看破、放下、自在”吧,看破之前发生的种种皆为沉没成本,放下成本已经沉没的既成事实,轻装上阵投入下一个决策实现自在。本次旅程开始之初,我其实对只差半年没有达到自主择业的目标颇有些执念和怨怼,但这种无谓的纠结又何尝不是一种对“沉没成本”的不甘。十七年半的军旅生涯已经结束,转业命令已经下达,一切已经不可挽回,理性地面对今后的生活,果断放弃那些已经发生、且不可能收回的沉没成本,而不要在这种求而不得的心理泥潭中越陷越深,这应该是此次文殊菩萨道场中行走给我最大的启示了吧。

在这样的天气下行走,晒倒是晒了点,不过,拍起照来简直无敌了,蓝天白云青山好,绿树野花还有草。

但也许是这通透的天气让视野变得广阔而心生放松的缘故,就在这个左转的路标处,我们果断选择了右转走上一条错误的小路。当时以为左转的路标指向的是刚才看到的那座正在修建的寺院,我们右转的小路能直指西台,后来的事实教育我们,没有看到户外俱乐部的红布条时,千万不要贸然抄近道。有句话说得好“慢慢来、比较快”,走大路虽然比较慢,但跟走错路比起来,慢慢的走大路反而是比较快的方式。

大概13点钟,就在刚才那个分叉路口,我们走上了一条莫名的小路,旋即进入了这样一片密林。一段二十分钟左右爽爽的下坡之后,刘师兄最先发现了问题,通过手机定位,我们行走的方向离西台居然越来越远。这就又遇到了一个有关“沉没成本”的决策时刻,我们之前已经投入了二十多分钟的时间和体力成本,如果此时原路返回,之前的成本全部白费,但如果因为舍不得之前的“沉没成本”继续在歧路前行,最终应该会在绕一个大圈之后才能赶到西台。根据刚才对“看破”智慧的体悟,面对“沉没成本”做决策的时候,要理性的选择排除这种心理干扰,每做出一个选择的时候都是一个新的开始,所以我们大家一致决定了原路返回到大路重新出发。

原路又走了差不多40分钟,14:00左右才回到了人间沧桑的正道。

其实走上正路不久,就走在了这样的林荫下,感觉也还是不错的。

快到狮子窝的时候,路边出现这么一个场景,很有远古的感觉,辽远的白云下面,一座不知哪位先师的佛塔,一群悠闲的白羊,近景一杆倾斜的经幡杆,构成了一幅非常祥和的图画。

15:00左右,我们赶到了攻略中屡屡提及的挂单点,狮子窝。据网上查找的攻略说狮子窝位于五台山徒步路线的中段,可容纳的人多,是大多数驴友在穿越第一天会选择的地点,也是很多攻略推荐的最佳挂单地点。不过,我总觉得既然是来朝台的,当然如果可能还是得住在几个台顶才算不虚此行,狮子窝虽然也很殊胜,却依然不如台顶感觉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很难抵御今天晚上到西台挂月峰赏月看日落的诱惑,所以从一开始我就没把狮子窝当成今天挂单的选择。

不过即使不在这里挂单,既然路过了还是要到这个如雷贯耳的大寺参拜一下的。狮子窝,又名大护国文殊寺,始建于明万历十四年,它不光是徒步朝台信众挂单的最知名寺院之一,同时也是五台山著名的大道场。而上图所示的这座万佛宝塔又是狮子窝大护国文殊寺的代表性建筑,阳光下能很清楚的看到塔身每层的外表塔檐下都镶嵌着满墙的黄、绿、蓝三彩琉璃砖装饰,故此塔又称为“琉璃大宝塔”,是五台山地区唯一的琉璃塔。后来网上找到一些轶事:明万历年间,新皇帝登基年龄甚小,其母李娘娘,整日为国事担忧,恐江山有变,为祈愿国泰民安,烧香拜佛,求菩萨保佑,忽一日,娘娘梦中来到一处,周围有五座大山,近前有一对绿色狮子,狮子后有一宝塔,巍巍而立,千万诸佛绕塔而坐,佛光万道,娘娘欢喜非常,从梦中醒来。事后娘娘一行暗访五台山,来到狮子窝处,见到寺前两尊绿三石狮栩栩如生,寺中确有一塔,名曰:狮子塔,寺院正处五台之中,娘娘赞叹此间正是梦中所见之处,便将破旧的狮子塔拆除,在其原位建造一座十三层大塔,由于塔皆是琉璃佛像构成,且塔内外筑成佛恰好一万尊,故名曰:琉璃万佛大宝塔,自建塔后,明朝中叶,进入昌盛时期。清朝康熙帝,寻父曾路经此地,被山风吹落头纶,遂入寺朝拜万佛塔并题诗一首,其孙乾隆皇帝为狮子窝赐名大护国文殊寺。事后派大太监王忠送金佛两尊,供奉在万佛宝塔上下两处,并施银数千两,寺院万佛塔再度重修。

但自清乾隆年间至十九世纪末,几百年间,大护国文殊寺和万佛宝塔,历经苍桑,屡遭破坏,所有佛殿毁坏殆尽,寺中及塔中佛像,文物被洗劫一空,文革期间,曾有人以破“四旧”为名几次炸毁万佛塔,所幸苍天有眼,炸塔未遂,万佛塔虽幸存下来,但已被破坏的残破不堪,令人惨不忍睹。后来就到了1994年深秋,释仁法师父朝山来到狮子窝,见到万佛塔时,深为古人精罕的建筑艺术所折服,更为这绝世仅有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佛之瑰宝遭到如此破坏而痛心疾首,自此他辞别受业恩师,只身住进万佛塔,做文殊菩萨的护法护持佛塔,并发愿无论遇到任何艰难困苦,无论用多长的时间,定要重建大护国文殊寺,修复宝塔。经历了十几个寒暑,在海内外佛子及八方信众的全力支持下,释仁法师率寺中弟子克服重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终于在2006年秋完成了琉璃万佛塔的修复工作,让国内乃至世间仅存的“万佛琉璃宝塔”重现佛光。

就在这座万佛琉璃宝塔下,我们卸下重重的行囊,稍事休息,补充一下热水。把此行的三支水壶都掏出来摆在万佛塔下秀一下,行前的时候我曾反复纠结到底要不要带着这支大水壶,我这孱弱的小体能,还得背着这么沉的装备其实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情,不过最后还是咬了咬牙把它带上。后来的爬山经历也验证了这个选择的正确性,虽然这支大水壶在路上只有一两次被喝空的经历,其余时间都能得到及时的补充,但毕竟是手里有粮心里不慌,如果不是因为它,路上的时候我会随时处在对热水不足的恐慌当中,以我这敏感的小内心,恐怕就不会有这么好的心态欣赏五台美景了。

感觉此时的狮子窝好像正在大兴土木,整个寺院里仿若一个大工地,补充热水的地方是在工地一角露天的开水炉,其实就在狮子窝著名的挂单楼门外。灌完热水后,好奇的溜达到楼里参观了一下,就是如图所示的样貌,感觉就像是学生或者部队宿舍的设置,一间一间简陋的上下铺,虽然条件一般,但胜在地方大接待能力出众,据说狮子窝的挂单接待能力能超过500人,这就相当感人了。对比一下昨晚挂单的南台,一天40多人就已经被挤爆,无怪乎网上的攻略一致推荐到狮子窝来挂单,如果是周末或者节假日期间朝台,除了这里,还真接待不了那么多人。我们其实也就是因为淡季朝台,所以有了随意在台顶挂单的任性,不过,我们的任性可能也影响到了果严师父的清修,估计按照他本来的计划,今天是在狮子窝挂单的,刚才我们在寺里参拜的时候,他好像都联系了挂单的事情,但是看我们都准备继续前行到西台再挂单,果严师父也就从善如流了。后来想想,我们一天三顿一顿不落的吃,今天走到西台都饿的不行不行的,但人家果严师父每天就吃一顿过午不食的修行,今天到狮子窝就挂单可能才是他最理想的行程安排,现在被我们的任性带跑偏,选择继续前行,不知道对师父的修行有没有影响,反正如果是我被人裹挟着改变自己的节奏,我是会有怨念的。

因为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所以在狮子窝没有盘桓太久就准备出发了,在门口拍下这张狮子洞的照片。除了刚才所说关于狮子窝的史料之外,狮子窝名字的由来其实是因为相传很久以前文殊菩萨从离隔万里的印度佛国乘狮东来,行至五台山竹林岭上,仙狮驻足不前,且吼声不断,恰似雷鸣,文殊菩萨乃大智圣者,顿悟到,我佛弘法喻狮子吼,看来此处必是弘法之地,遂点一道场,念其仙狮缘起,起名"狮子窝"。从此之后,这位菩萨便云游五台并逐一建寺演法,由此五台山成为佛门圣地,文殊道场。这么殊胜的地方,在狮子洞前难免心中赋诗一首:狮子窝内狮子洞,狮子洞闻狮子吼。狮子吼中喻佛法,佛法听罢好前行。

狮子窝出来就是这么一副风轻云淡的场景,蓝天白云美如画,大家随便感受一下。

15:45从狮子窝出门后不久,就走上了这样的林荫土路,头顶是蓝天,周身环绕的是高山森林散发出的富氧离子,走起来也就还算轻快。

路旁经常可见这些与佛有缘的动物,我们其实也在讨论,五台一带的居民,养一些牛羊进行贩卖好像还算正常,但豢养马这种现在比较尴尬的物种就比较费解了,当做肉食来源貌似不太理想,当做畜力来源在当今社会好像也不是太有需求,五台地区也不像内蒙大草原的牧民们经常需要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策马奔腾共享人生繁华,那这两天看到这么多的马群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呢?图中可以看到,当我们在汽车扬起的沙尘中好奇的观察马驹嬉戏的时候,果严师父还是一如既往目不斜视的坚定前行。其实一路上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处于这种状态,果严师父以我们中最瘦小的身躯,背着我们中最沉重的负重,一路绝尘的行走在最前面,往往是走一段时间发现把我们落下了很远,就停下来等等我们,等我们赶上了再继续前行。我很好奇每天只吃一顿饭的身躯里怎么能蕴藏着这么巨大的能量,难道真的是因为眼里只有目标,心中只有佛法,脑中只有修行,就能把体内的所有能量都利用到行走上,而不会像我们这样,看看动物也好奇,看看美景也喜欢,红尘琐事牵挂太多,分散了朝目标前行的力量。我想,在各自的领域有所建树的大师,其实都有这样的特质,道理其实我们也懂,只是我们凡夫俗子很难做到像师父或大师他们那样的专心和坚定,谁的成功都不是白来的,想享受成功的荣光,就得经受跋涉时的孤独苦痛,所以,做不到这一点的我们注定了就只是凡人而已。

往西台前行的路上,碰到了好多从西台下撤去狮子窝挂单的人。看来,选择逆时针朝台的人很多还是遵从了网上攻略的点评,到那个接待能力比较大的寺院挂单,其实这样也好,省的大家都在西台顶跟我们挤,降低我们的食宿舒适度。迎面碰上的游客中,很多应该都是来朝台的信众,对果严师父也有着面对“佛法僧”三宝时应有的恭敬。很多人在面对佛和法时都能保持敬畏之心,在面对僧人时却常常不甚尊重,但其实僧是住持佛法的代表,因为他们修学佛法,所以是具体地象征着佛法,跟佛和法一起并称为佛教“三宝”。我们碰到的上图这一批信众明显是明白这一点的,遇到果严师父的时候恭敬的行礼问好,还把自己带的一些食物拿出来给果严师父,对于在家人对出家人的供养问题我的理解是这样的,当出家人修行的时候使用了供养的衣物、食物等物品,其实也是在帮供养这些物品的在家众积累了功德,所以经常可见信众们路上看到苦修的师父往往都会很欢喜的给钱给物。不过关于给钱这个事情,可能个人也有个人的看法,果严师父是一个持戒甚严的人,而金钱戒又是他很看重的戒律之一,他一直秉承着不受钱财的供养,苦修路上有需要食物的时候如果没有寺院挂单,他会托砵化缘,信众可以当场用钱买食物给他但他不会接受任何的金钱。果严师父说,如果我需要食物,你就给我食物,给什么我吃什么,即使给多了大不了下顿再吃,但一旦你给我钱,给多给少的就可以用来干别的,就容易引发贪念。所以就在上图这个地方,当信众们给师父食物的时候,师父慈悲的接受了,但给他钱的时候,师父坚辞不受。后来听师兄们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说过另外一些不太好的事情,其实是有些假僧人,就借着这个只接受食物的戒律,化缘的时候吃了信众供养的东西,故意装作吃坏了肚子讹诈信众,导致很多人现在宁愿供养金钱也不愿意直接给食物。对佛没有敬畏之心的人,还真是什么骗钱的手段都想得出来啊。这一段路碰上了好多逆穿朝台的游客,基本每一批都会问我们狮子窝还有多远,可能在一天多的行走中我们多少都收获了一点智慧,我们并没有询问西台还有多远,既然今天无论如何都是要赶到西台的,知不知道还有多远其实真的只能影响心境却改变不了距离。

离开狮子窝走了差不多一个小时,来到了这个分叉路口,路标显示向左走2KM到达吉祥寺,6KM到达西台顶法雷寺,向右走能直达中台演教寺。好吧,尽管没有特意去了解到西台还有多远,数据就这么简单粗暴的送到了面前,不过有了昨天的教训,对山路的6KM到底有多远其实也没有了基本的判断,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但行山路莫问距离。

又是一块提示危险的警告牌,开头就是“如果您未听劝告····”,原来跟上一块警告牌是一脉相承的,之前那块牌子是劝告我们不要进入台顶区域,现在这块牌子是告诉我们如果执意进入的注意事项,五台山到底有多么危险啊?一脸懵逼。

过了前面那块指示牌,继续沿着大路前行,居然看到一个雷达测速的警告牌,来来来,你告诉我雷达在哪里?连根电线都没看到。佛门重地,可不能打诳语啊。过了这个测速的牌子再往前走转过前面那个弯应该就能看到吉祥寺了。

果然,转过刚才那道弯,就在山窝里遥望到了这座著名的吉祥寺。相传吉祥寺始建于北魏,据清凉山志载,唐时恩昙和尚重建,历代均曾重修,唐代恩昙和尚重建,明末三昧寂光律师在此建立戒坛,始称律院,名声大振。据说顺治帝出家上了五台山后,康熙奉母命找他的父亲来到这里,当时正值傍晚,又遇弥天大雾,对面不见人,因而迷失方向,正在进退维谷的时候,遇上一龙钟老人,他身穿袈裟,面带笑容,银须萧洒,衣服飘然,手提红纱灯笼,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僧。康熙走上前去问路,老僧带康熙路过一板桥,就来到了吉祥寺,待把康熙一行引至文殊殿,老僧就不见了,康熙抬头一看,殿中的文殊菩萨像,和方才引路那个老僧一模一样,分毫不差。康熙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文殊菩萨前来迎驾引路,立即将原来的文殊殿改为文殊灯笼殿,将刚才引路的这位文殊菩萨封为灯笼文殊,将路过的那个板桥叫做清凉桥,故吉祥寺又名清凉桥。

从我们这个角度看过去,寺前的清凉桥清晰可见,寺内建筑金顶红墙,白砖黑窗,风格造型跟我在西藏看到的寺院一般无二,想来应该是跟藏传佛教一脉相承。不过因为我们路过的时候吉祥寺跟狮子窝一样也在整修翻建,而且大门紧闭,所以我们也就没有入寺拜谒。从门口路过的时候,听师兄们讨论,密宗的寺院有一些规矩是很大的,我们之前挂单的寺院还允许女客入住,但很多规矩大的密宗寺院,都不允许女客挂单,好多殿也不允许女信士入内,不过我记得布达拉宫和大昭寺也没有这么严格的限制啊,难道有些寺院的规矩比这两个寺还要大?

没在吉祥寺盘桓,我们就继续向西台进发了,密林中能感觉到日头已经开始偏西,如果想按时到西台看日落的话,我们就该努力加油了。

穿过密林,又是这么一派风轻云淡的高原草甸风光,蓝天悠悠白云朵朵,这么亲切的风景哪里有告示牌上写的那么可怕?

眼中看到的风景虽然极美,但行走在这样的路上,你们自己感受下吧,头巾是必备的,不光是防晒,更重要的还是防尘。

云端仿佛和山连为一体,现在已经六月份了,明显的能够看到,左侧山体海拔比较高的位置处有大片植被居然还没有返青。

今天最后这段路程,我们就没有走大路,因为有如图所示明显的小路可以通往西台,不光距离短,小路的脚感明显好于大路。此时已经是下午18:00了,西沉的阳光居然可以绕过镜头前面的遮光罩在感光元件上成像,可西台还遥不可及,记得此时我对能否看到西台日落已经有点悲观了。

继续前行,这个角度看山顶没有返青的植被分布线更加的明显。

抬头换个角度看天空,云层明显比昨天要多一些,但仍然是个漂亮的好天气。看到上图左上角山体中露出的那段线条么?那就是位于我们头顶上方的大路,终于可以不用跟在汽车后面吃土了。

刚才那段小路走到尽头,喜大普奔的来到了这处西台法雷寺的大牌坊,虽然此时已经是18:30分,但好歹已经可以遥望到西台了,看到了目标的我顿时又对按时看到日落充满了信心。

在大牌坊处,简单补充一下水分,稍事休息就抓紧时间向上攀登,望山跑死马,要是在这么一个目标仿佛唾手可得的位置依然没赶上日落,就算是可以看成缘分不到,我也会很沮丧吧。

呐,图中所示就是最后这段爬山路,迎着眼看就西沉入山的阳光,奔向今天的目标法雷寺。也不知道是因为上了海拔还是经过一天的行走身体疲惫的缘故,朝台路上每天下午5-7点钟都明显累的气喘如牛的。加油加油,日落就在前面。

佛光普照中悠闲吃草的牛。我是气喘如牛,可人家牛却一点没喘。

最后这段路用了半个小时才登顶。但是西台的格局是分成了上下两块,我们今天的挂单处其实距离台顶还有一点高度差,可是时间已经来到了19:00,时不我待的感觉让我来不及等待办理登记挂单了,把背包、手套、登山杖等装备随便往挂单登记处门口一放,抄起相机就往台顶冲。功夫不负有心人,等我到达西台顶的时候,太阳还在西方山顶闪耀着夺目的光芒。整个人放松下来才感觉无遮无挡的台顶上的风居然如此刺骨,可是羽绒服等御寒衣物都在登山包里,如果下去拿,恐怕又会错过日落,狠了狠心,咬了咬牙,还是坚持在台顶守日落重要,取暖么,就只有靠抖了。

这个时候,老婆也办完挂单穿上她的聚热球到台顶来了,不过,看这无精打采的状态,今天应该是累惨了。

强忍着台顶刀割一样的寒风,等了大概二十多分钟才拍下了上面几张日落西山图。话说每天下午,山上的温度都还算可以忍受,就是从太阳将落不落的时候开始,山风会一下子冷起来,变化非常之明显,甚至连一点过渡都没有。这个时候,我非常之想念被我放在西台挂单处的羽绒服和手套。

在西台顶向祖国敬礼,虽然此时此刻,这崇高的军礼已经不是我可以拥有的礼节了。经过一天多的行走,其实对这种遗憾多少也有了些看破的领悟,就看什么时候能真正放下吧。

看完日落,在台顶寺院处简单拜了拜就赶紧下撤,这小风凉的简直刺骨,再不下去,哥这小身板就真顶不住了。从台顶下撤到挂单登记处,这里与南台不同是把挂单费用放入功德箱,而且也没有师父具体明确标准,那我们就还是按照一人50元的标准放入功德箱登记入住。而后赶紧到斋堂吃晚饭。我们去的时候应该早就过了寺院正点开饭的时间了,所以也就我们五个人吃饭,虽然没有师父用餐,但是规矩还是在的,在斋堂的最后一排男女分桌而坐,等待负责的居士给我们打饭。今晚就是如图所示的斋饭,因为我们到的比较晚,粥已经没有了,用开水代替,主食其实就是菜包子,可能是看我们一个个累的都不行了的样子,所以当时给了我们一人五个菜包子。但也许是过于疲惫影响了我的胃口,也许是对这种菜包子无感,吃到两个多的时候我实在感觉有点吞咽困难,两位师兄一人又帮我吃了一个,我才勉强吃下去三个包子。

吃完饭拿着碗到斋堂外面的洗碗池洗净,洗碗池背后就是西台挂月峰的石碑,当晚皓月当空,而且,因为此时月亮刚升起不久,我们居然还看到了一会儿红月亮。这次出门携带的是腾龙16-300这支焦段比较变态的一镜走天下,焦段比我的佳能18-200还要广泛,重量居然还要清减不少,所以这种重体力负重活动,我理所当然的带的是它。虽然在白天拍摄的时候没有感觉有什么差别,不过拍月亮的时候就看出差距了,300的长焦端拍月亮竟然比我佳能镜头200端拍出的月亮还要糊,基本已经没有细节了。所以在此时我无比想念那只放在家里,在烟台拍月亮都能拍出环形山的镜头,如果在海拔将近3000的西台顶用的是这支镜头,应该更能展示挂月峰十六圆月的美妙吧。

看了一会月亮,拿着洗漱用品到刚才的洗碗盘水龙头处洗漱,21:00左右回到住处。上图就是躺在我位于角落的铺位上拍摄的住处,依然男女分住的设置,师兄查了查铺位,这间屋子一共能安排32个人挂单,不过好在,现在是淡季,也好在很多人都被网上攻略分流到了狮子窝挂单,今晚上这个屋子里一共住了大概不到十个人,所以还是很宽松的。因为怕冷,我还从上铺多拿了一床被子下来以防不测,不过最终也没用到,听师兄说,好像是因为点炉子的缘故,虽然我自始至终也没看到炉子在哪里。尽管我没看到炉子在哪里,不过屋里倒是有几个脸盆,对于我们这些跋山涉水的人来说,脸可以不洗,但如果能用热水泡个脚那可是莫大的享受。晚上屋里有几个人拿开水烫了烫盆子,就开始泡脚,看得我也是心痒难耐。不过,我虽然对盆子的卫生状况不是很介意,但同时我对再多花半个多小时打水泡脚也有些懒惰,所以最终我还是没有奢侈的在台顶泡脚,扯开自带的薄睡袋,用湿巾简单擦了擦,21点30左右收拾好了东西,盖上被子进入睡眠准备状态。

攻略中有一点是提醒到位了的,一个屋子只有一两个插线板,如果人多,根本抢不上插口。但之前攻略说几个台顶的信号好像都不太好,昨天的南台也的确没有信号,不过,今天的西台倒是还不错,躺下了还能玩会手机。不久,老婆发来微信,左脚大脚趾磨出了水泡,我估计可能是因为新鞋的缘故,而且可能袜子也不是很专业导致的,台顶又没有消毒用品和挑泡工具,那只能这么将就着了,看休息一晚上,明天能不能好一点吧。

上图是手表今天记录的行程数据,因为很多路没有走大路,所以总里程不到30公里,中间到金阁寺还暂停了一段时间,所以总时间不到12个小时,但其实,今天是扎扎实实的从早上7:30出发,到晚上的19:30才赶到西台顶,整整12个小时。号称是最难的一段路了,不过貌似明天还有这么一段,抓紧时间休息吧,将近22点的时候正式放下手机开睡。

(五)西台--中台--澡浴盆--北台--鸿门岩--东台

昨天虽然经过了一天的艰苦跋涉,但是睡眠质量却并不算好,可能是因为在睡袋里可以翻转腾挪的空间太小了,睡到半夜怎么都感觉腿脚踢蹬不开,只好把睡袋彻底蹬到脚下挣脱开束缚才睡得酣畅起来。这个睡袋的问题,其实也是受网上攻略的影响,很多攻略都提及台顶的住宿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所以被褥等卧具不会经常清洗,如果对卫生比较介意的人,最好自带一个薄睡袋。我在外面玩的时候自认不是一个对卫生状况要求很高的人,基本什么样的条件还都能将就,不过,想着反正这次也没拿帐篷、防潮垫,少了好大一块负重,多带一个薄睡袋也不算什么事,于是顺手装了一个布睡袋到包里。到了山上,又觉得带都带了,不用的话好像又白背了这么久,所以南台和西台上都装作很爱卫生的样子先钻睡袋再盖被子,昨晚上终于受不了了,把睡袋蹬开顿时觉得整个人都睡得恣意起来,一觉又睡到5:50左右。其实这个点儿我也不愿意起床,只是早上6点打板开饭,再睡下去又怕耽误饭,没办法只好强打精神一脸懵逼的起床穿衣去吃饭。因为我起的比较晚,我和老婆的洗漱用品又都在我的大包里,所以早上两个人都没来得及洗漱就去斋堂吃饭了。

早上是正点打板开饭,所以斋堂里比昨晚上要拥挤,师父、居士、挂单的旅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排排坐好,最后一排为挂单人留出的桌椅餐具前面都已经坐满了人,后面来晚的就只能往倒数第二排跟师父们一起挤地方了。早晨的斋饭也比昨晚丰富一些,虽然主食还是菜包子,但至少还有粥。不知道究竟是因为早上六点这个时间点我的胃口还没有打开,还是因为这个菜包子跟我哪里有点犯克,昨晚上就强撑着只吃了三个,今早上居然还是没什么食欲,貌似吃了一个以后就吃不太下了。

用过斋饭,照例把自己的碗筷洗净按原样倒扣在桌上,我们就回到了住处收拾东西。借着清晨西台顶和煦的阳光,拍一张昨晚下榻的环境。图中最左侧靠墙那张床的下铺就是昨晚上哥的梦乡。可以看到,其实这里的铺位不是按照床位来计算的,像我们昨晚上人少的情况还好说,如果人多的时候,两张床位是要挤三个人的,算上上下铺的话,如图所示两张拼在一起的床,要挤六个人,这就比较伤心了,估计跟我昨天睡在睡袋里是一个效果。而且,照片的前景是一台我不明所以的机器,其实整间屋里堆放了不止这一台机器,甚至要走到我的铺位前得踩着脚下堆放的一片不知道是什么管材的工程材料才能过去,如果不是周围有这么一圈上下铺,这里绝逼就是一个工厂车间。其实说是工厂车间倒也不算错,因为就在我们收拾完行装纷纷开始上路的时候,几个工人来到了屋子里拖动机器收拾材料准备开工了。

临走前把几个水壶都灌满水,大概6:50左右辞别西台法雷寺,向中台进发。昨天行走的时候一直都在勉励自己也是勉励大家,南台到西台的路是最难的,坚持坚持把最难的一段走完就成功了一大半,但其实,今天的路程跟昨天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何况中间还要攀爬一座此行唯一上3000海拔的华北屋脊北台叶斗峰,所以还是得早早的上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西台沿一条小路向中台进发,回首给西台留张影像,天真蓝墙真红,刚上路的人儿啊,真轻松。

就在我一回头给西台法雷寺留影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就已经前行这么远了。呐,这就是刚出门时走上的小路,比绕大路可是近得多,徒步朝台的选手基本都选择走这样的小路。图片上可以看到,跟我们同时往这个方向走的其实不止我们这一拨人,但他们都是要到昨天我们经过的那个西台大牌坊处下山。当天住在西台的所有人,不是继续往南台逆穿就是今天下山,竟然没有一个人和我们行程一致顺穿朝台的,想来大家应该都是被网上攻略所影响,全都选择了逆穿朝台的缘故吧。

照片中我身后左侧角落里那个大牌坊就是其余几个人下山的岔路口,只有我们五个人继续向中台方向前进。作为背景出现的西台,和一丝云彩都没有的蓝天,都被我的黄色探路者冲锋衣抢了镜。

把主角拿掉,给大家看看目前穿行过的小路,一直说小路小路的,可能大家也没个直观的印象,图中我用红笔标注的就是从西台到目前站立点时走过的路线,一目了然吧,其实就是把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取直了。不知不觉我们好像已经经历了一次海拔的下降和上升啊,今天要连穿四台,这种海拔的变化应该会比昨天更加频繁。

继续沿小路向前,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路,跟昨天在密林中需要靠户外俱乐部的红布条做引导不同的是,今天这段路是在高山草甸中行走,视线非常之开阔,基本上都是在能看着目标方位物的条件下前进,方向不虞有差,而且小路已经被行人和牛羊踩得非常明显,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路线旁边,还有一排石质路桩作为标志物,基本上只要不瞎,就不会迷路。

西台到中台貌似是五个台之间距离最近的了,基本一直都在中台的俯瞰下前行。看到这样的高山草甸场景,让我时常想起了在武功山重装徒步的经历,感觉风景好像啊,只是当时没有果严师父这样的领路人一直在前方督促我们前行。

果严师父在前面心无旁骛奋勇前行的时候,我们就这样三三两两的散在后面勉力跟随,师兄们还在一边走一边饶有兴致的观摩讨论之前说过的作为路标出现的石桩上有关佛文化的文字。我和老婆则纯是因为体力不支,所以跟师父的距离越落越远。

因为要照顾我们,没办法,果严师父只好在前方埋头行走一段,看看把我们落的太远了,就停下来等我们一会,等我们赶上进度,再继续前行,这种破坏自身原有节奏的走法,师父也应该走的挺累的吧。

临近中台,在我们头顶上方的小路上,看到了两位磕长头的女信士。统一制式的围裙、鞋子、手套,三步一拜的节奏,在这除了我们好像空无一人的大山里充满了别样的美感。本来朝台路就是一条挺虐的线路,我们徒步走下来都感觉需要靠文殊菩萨加持才能走的顺利,很难想象这些磕长头朝台的人心中需要怎样的大愿心才走上这样一条朝圣之路的。

走过了五个台之间最短的一个台距,我们在8:30分来到了中台顶翠岩峰演教寺外。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既不是五个台中面积最大、最平坦的台顶风光,也不是作为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存在的演教寺,而是上图中一片雄伟的石柱拱卫中的文殊菩萨铜像。我们不约而同的没有着急去往演教寺而是直接登台顶礼膜拜,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见到了这么一尊菩萨像,不转一转简直不足以表达内心精神世界的富足。可是当我们上台阶的时候,却遇到了两个乞讨者坐在台阶两侧的阳光下,一边作乞讨状一边口念佛号,顿时让我本来晴朗的内心一阵不快。如果说在繁华的闹市乞讨尚能算作一种职业的话,在五台山这种佛门圣地利用念佛之人慈悲为怀的善心行乞,我感觉在某种意义上就属于诈骗了。咱且不说他们看上去四肢健全口齿清楚的健康状态,就单说他们能千里迢迢的来到仅此于北台的五台第二高峰来行乞,这精力和体力就不得不让人佩服,有这能量干点什么不行,不说别的,在我大莱山找个工厂看大门,或者到小红帽物业找个打扫卫生的活,至少实现温饱是不成问题的。可他们偏偏选择了乞讨这一简单粗暴的致富之路就让我很不爽,其实我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乞讨都是诈骗,因为我相信有一些乞讨人的确是有着他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只是我很难分辨真假而已,但是,不远千里来到一个佛门圣地,这种功利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精力体力都十分完备的乞讨,对不起,我只有用诈骗来形容。后来师兄们在讨论的时候也说,这种利用佛教的慈悲之心要钱的行为,会有因果报应的。

说法台往演教寺走的路两边端坐着大片的罗汉石像,好像号称500罗汉,我倒是也没一一去数,不过数量的确很惊人就是了。500罗汉仿佛课堂上的学生一样,静静的聆听说法台上文殊菩萨的演教。一看就是大手笔,让一路从普济寺、法雷寺走来的我们打开眼界。图中罗汉群像目视的方向处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文殊说法台,台中有一汉白玉讲台,四隅屹立着四座覆钵式石塔,据传这里是文殊讲道说法之处,故名。在说法台前还有一座祈光塔,《清凉山志》记载:“成化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故建之。”此塔于1987年翻修和加固为一座覆钵式汉白玉石塔,,如今焕然一新,成为中台顶的一大灵迹。

从说法台附近回首望向刚才膜拜过的文殊菩萨铜像,依然觉得金光灿灿,不敢直视。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在2005年中国与尼泊尔建交五十周年的时候,作为两国建交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尼泊尔对华友好民间组织“阿尼哥协会”向五台山赠送过一尊文殊菩萨铜像,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尊。不过看网上资料,尼泊尔赠送的铜像高2.8米,重1.5吨,左手执青莲花,右手执宝剑,身坐白莲台,栩栩如生,好像跟我们之前看到的这尊很像,我就当做是了。

再往前走就是五个台顶之中规制最大的演教寺了,可以看到就连寺院围墙外面的建筑都是如此恢弘夺目。通过照片右侧堆了一堆发亮的煤块,就能联想到中台的气候条件其实并不总像我们今天路过的时候这么和煦温柔。查了一下资料,五台山号叫清凉山并非浪得虚名,中台翠岩峰一带年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四度,极端最低温度为摄氏零下44度,极端最高温度为摄氏零上20度,大风日数达182天,积雪天最高达279天,最厚时雪厚接近3米!再想想刚才在文殊菩萨铜像地基处看到的还没完工就已冻碎冻裂的水泥地面,我对台顶之间不修路的腹诽多少减弱了几分,当地专门跑台顶的中巴车司机就说这种路既不适合柏油马路又不适合水泥路石板路,只能是土路。不过呢,凡事也都要辩证的来看,诚然,严寒的自然条件的确是基础建设的大敌,但这并不是地基还没启用就已冻碎和不修路的借口,我作为一个曾有幸骑过滇藏线的人,亲身的感受是在集成了几乎世界所有自然灾害类型的滇藏线上其实路况最差的几段都在海拔低、雨水丰沛,但温度并不极端的雅鲁藏布江沿线,而几个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垭口,比如超过5000的东达山和米拉山垭口,公路质量简直都不要太好。而且,以我国目前的基础建设科技水平,五个台顶之间这种简单抗寒的施工应该也不算是需要公关的难题了,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舍不舍得投入的问题。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演教寺也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而演教寺名,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释佛教仪理。接下来就是照例在演教寺顶礼膜拜,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于隋代,唐代重修,明弘治年间玉禅法师再建。演教寺现存文殊殿5间,坐北朝南,东西有配房,文殊殿为窑洞式建筑,殿内供奉孺童文殊菩萨像一尊,像容尊严大方。上图能明显的反映出来演教寺的大手笔,在红墙蓝天的共同映衬下,寺院的金顶越发的光彩夺目,甚至当我们离开中台很久以后回首望来,都能看到演教寺金顶的熠熠光芒。可能应该是因为中台顶的确风大气浪急,一般寺院中常见的室外香炉在这里是不太实用的,所以寺院在大殿前设置了一座玻璃房子,专门放置供奉的油灯和信众的香火,还真是贴心啊。在殿前,我们遇到了一位有过多次朝台经验的游客,了解了一下前往北台和东台的路程才发现我们又遇到了和昨天一样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到达中台的时间有点尴尬,现在只不过是上午的9点,如果我们停下来在中台等两三个小时过斋完再上路,以我们的脚程,势必会影响到今天最后到达东台挂单的时间,但是如果现在就接着往前赶路,又肯定不可能在中午过斋前赶到北台,而同行的果严师父又恪守着过午不食的戒律,那就只有在中台和北台之间的地方用餐了。我和老婆其实还好说,我的包里为了预防这种不能及时到寺院过斋的情况准备了两个人吃两顿的自热食品,虽然说今天中午拿出来共享一下应该能满足五个人的野外用餐需求,但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带的食品里只有一份不含肉,而果严师父和两位受过戒的师兄应该都是不吃肉食的,这就比较尴尬了。最终,我们都觉得跟吃饭的问题比起来,还是按时赶到东台解决今晚的挂单住宿问题更重要,果严师父又一次的打断了自己的节奏,决定不在中台过斋,继续往北台进发。

决议已定,9:40左右辞别中台演教寺,出门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场景。都说中台翠岩峰的石头比较有特色,不过我也不是地质学爱好者,对石头什么的也的确不懂,反倒是感觉在中台之上,这视野绝对棒棒哒,极目望去一副标准的高山草甸的风貌,现在在台顶可能还是草甸返青的季节,如果等到再晚一些时日,妥妥的武功山云中草原的样貌。上图右侧道路尽头有一个石牌坊,想来应该是中台演教寺的牌坊吧,如果从昨天那个岔路口往上攀登中台,大概就是经由这条路经由这个牌坊。

从演教寺一个正在维修的边门出去,继续沿着寺院的围墙前行,可以看到围墙还正在修饬,其实寺院的整修翻修什么的这几天倒是司空见惯了,只是绿色的墙瓦?难道说将来这道墙还得刷成红色,配成红墙绿瓦?忘了哪个电视剧还是小说里提到过,和珅当年建的宅子,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恭王府,就是红墙绿瓦,而用绿瓦已经属于僭越,好像还是后来和珅的几大罪状之一。也有人说皇家家庙用黄瓦,大寺庙大多用绿瓦,民间小庙用灰瓦,那看来演教寺果然是五个台顶中最大的寺院,从用瓦的规制上都高大上一些。

从刚才那道还未刷红的红墙绿瓦边其实就能远眺到高高的北台了,果然是五台最高峰华北屋脊,比中台的确是要高上那么一些。不过在这里,更让我们振奋的其实还不是能直观的看到北台,而是画面中央出现的那座寺院,澡浴池寺。看这貌似不远也不用爬坡的线路,我们应该能在中午以前赶到,这下子果严师父的午斋有着落了,我也不用纠结到底要不要拿带肉的自热食品出来跟大家分享了。

沿着跟大路基本保持平行的草甸小路往澡浴池寺前行,果严师父已经走到了我这眼神不太好的人都快看不到的远方,视网膜的投影中只剩下了一个背包形成的蓝点。这一段又是不用担心走小路会迷失的路况,路边都有缠着经幡的石柱,一路沿之前行就好。

这就是用作路标的石柱,每一个上面都刻着这样的佛家经典,不明觉厉,恭敬的沿着走就好了。

路边的草甸上经常能碰到散落的大群黄牛,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的样子带着十足的佛意。不过,以我孱弱的生物学知识,我也的确不太能确定这是不是黄牛,怎么长的跟我们鲁西南一带的黄牛不太一样,还长了一张白脸,你们都是黄牛里的曹操么?

路边的山坡上开满了这种黄的、紫的小野花,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恣意的展示五台山最好的季节中那怡人的热情。但我知道朝台的几天里能一直有这样的天气其实是我们的幸运,因为:五台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秋天远处传来风声音衰呀衰呀,你说那时台顶上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里有枯草砂石在大风里飘呀。

快到澡浴盆寺的时候,回头打望中台演教寺,蔚蓝的天空下明晃晃的金顶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10:30,在离开中台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走到了澡浴池寺的近前,路依然破的无法形容,寺依然如其他寺院一样在整修扩建。图中右侧一幢钢架玻璃房子听师兄说他上次来的时候里面还是供奉油灯香火的地方,我们这次来好像就是吃饭休息的所在了。澡浴池也算是我去过的名字最为奇特的寺院之一了,大概也就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可以与之比奇,相比较而言澡浴池听起来更加不像是一个寺院的名字,全称是万圣澡浴池寺。听说是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后经历代扩建,寺庙兴盛后又屡遭磨难,到解放前这里只剩断壁残垣了。因寺中留有传说中大智文殊菩萨沐浴显圣的传说,所以好像这里还是很知名的,近年来迅速得以整修复建,院内有一水池,据说就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之前准备攻略的过程中看好多人说这里是个小寺,人少清静又古朴,但是我们赶到澡浴池的时候,可能刚好碰上了几批佛文化主题的旅游团也在这里过斋参拜,可以看到大批的中巴车已经满载着游客停在澡浴池寺外,我们将在这里与传说中的中国大妈们正面遭遇。

过了这架经幡,我们正式来到澡浴池寺门前。这里应该是朝台路上最为热闹的景点了,门口熙熙攘攘的游客,蹲守叫卖的商贩,百无聊赖等待拉人返程的中巴车司机,当然还有我们这样不想凑热闹却偏偏被热闹裹挟的徒步者。可能因为山上场地逼厄的缘故,我甚至觉得澡浴池门前的拥挤程度已经是超过了台怀镇五爷庙的存在。

10:50左右,果严师父问好了中午过斋的情况,据说这里的斋饭是八菜一汤的标准,听得我们是心中窃喜,两三天的苦修路上终于可以吃点好的了,但是没想到一进斋堂我就感觉倒吸一口凉气。如上图所示的排队场景,分分钟让我想起春运的火车站,这么夸张的排队过斋场景,在我经历过的斋饭经验中绝对是独一份,甚至连普陀山的三大寺都远远不及,好吧,澡浴池寺,在这一点上,你赢了。不过,其实我对排队倒是没什么意见,作为一个中国人咱也不是不能排队,让我不爽的主要是在斋堂里依然闹哄哄的我行我素。图中右侧桌前是已经开始过斋的人们,可以看到师父们都端坐在自己座前默默用餐,可后面一桌三个游客却挤在了一起,前面还有一个同伴转过身来满脸兴奋的不知道在交流些什么。尽管有一个女师父无助又无奈的举着“止语”的牌子挨桌轻声提醒大家各自用餐斋堂止语,却收效甚微,这种跨越餐桌的交流都没什么收敛就更别说邻座之间的高谈阔论了。除了闹哄哄的环境外,排队的感受也让人很无语,个别大妈们理直气壮地插队就不说了,还老有人用一个包顶着我的后腰向前挤,明明有时候队伍没有往前运行,我也能感受到腰部向前的受力,我就不明白了,您把我往前顶这一两公分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咱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插队多少也算是一个有收益的行为,可这种没有意义的往前挤,我实在是GET不到点在哪里。

排队的过程中给大家拍一下澡浴池寺的挂单须知,感觉这也是走过的几个寺院中,规则制定最为正规的,想来在这里晚上挂单的环境应该也是比较舒适的,只是现在这种闹哄哄的氛围的确令人有些不太舒适。

排队轮到我们打饭之前,寺院有人负责发放餐具,其实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每人两只碗一副筷,但因为中午人太多,只能每人先发一只碗凑合了。打饭之前还有负责的人问我们是跟的哪个团过来的,我们说是跟着师父一起过来过斋的,于是被要求先做了功德,反正也没见着具体的标准,还是按惯例一人放了10元钱到功德箱。也不知道这8菜一汤的标准,放10元钱少不少,因为毕竟在这里吃的斋饭是一路上最为奢华的了,跟自助餐一般的一字排开,想吃什么打什么,不够可以再添。我就打了如图所示的一晚饭菜,还拿了一个馒头。具体打了些什么菜色现在看照片已经看不真切了,不过,对于饿了一上午的人来说,不啻为一顿美食,尽管肯定没有肉食。

用完餐以后,把餐具交还给洗碗池前负责的人,本来还想按惯例自己洗净的,不过人家不由分说的就把碗筷拿过去了,应该是不让自己洗吧。而后在水壶里灌满水就准备离开这个菜市场,回望一下斋堂里,队伍已经前呼后拥的排到了门口以外,突然发现“前呼后拥”这个词真的应该用来形容这种中国式的排队,前面有招呼的后面有拥挤的可以说是很形象了。

吃完饭开始游览这座著名的寺院。由于寺院狭小的空间限制以及熙攘的游人,感觉整个参拜期间都是被涌动的人潮推动着前行的。澡浴池现存古迹是一座古文殊洞,据说洞内佛像皆有千年之久,原有5洞,由于天灾崩塌,两侧所供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被毁。现供有木质三大士像,左洞普贤菩萨,中洞文殊菩萨,右洞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法像下有一块石头,上面留有一只清晰可辨的手印,传闻诚心祈福并抚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烦恼。这种圣迹就更加热闹了,狭小的古洞内,被挤得满满当当,顶礼膜拜的游人以仿佛把文殊菩萨手印抱在怀中的姿势祈福,我也是醉了。寺中一个偏殿内,一位操一口东北口音的僧人正在大声的向游人推荐一万元刻一块的石碑,当然,一万元的功德钱是用来修寺铺路的,石碑上还能刻上做功德人的名字,听上去倒也是个各取所需的营销手段。不过我总觉得寺院不该像做生意,即使是为了修饬寺院重塑金身而需要的功德钱,这么市井气的叫卖功德碑也让我有点不喜欢,跟集市上兜售日用品一样的场景始终让我觉得有点自掉佛门身价。可能是我有点想当然了,佛门也不是孤立于世间的,寺院的维护保养、僧人的日常用度、善事法会、改建扩建等,哪一项都需要善男信女的功德钱来支撑,而为了扩大寺院在信众中的影响力,想办法增加收入倒也貌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仍然认为大寺应该有大寺的责任,小寺也要有小寺的活法,比如台怀镇里的五爷庙、显通寺等大寺,什么都不干就可以宠辱不惊,坐看功德钱一箱又一箱,他们也应该担起更大的弘扬佛法的责任,把寺院修建的更加恢弘大气,佛像塑的更加雍容华贵都是应该的,但作为像澡浴盆寺这样因为山高路远导致香火不旺的寺院,就不要也试图跟大寺一样把过多的精力都用在扩建硬件等花钱的事情上了,弘法有很多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灯古佛的清修做好了,其实对广大信众来说,也是一种感召。至今我仍然对蒙山半山腰处的金泉禅寺记忆犹新,就是因为里面师父们的清静恬淡以及对物质的无欲无求满足了我对佛门清净地的所有想象。

11:50辞别澡浴盆寺,继续向北台前行。就在这个位置处,右拐继续沿石柱走小路,小路延伸的前方,就是白云阴影中的华北屋脊,中台叶斗峰灵应寺。

小路旁碎石堆成的玛尼堆、经幡,以及远处遥遥在望的北台。

半山腰回首看向上午刚经过的中台和澡浴池寺,看风景的人都在回头,只有果严师父依然心无旁骛的负重前行,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杂事所扰,也许这就是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的境界吧。

图中拍到的“旋风”。

从山上俯瞰台怀镇的一众庙宇建筑。

又是一堆玛尼堆,这种汉传佛教貌似不太常用的祈福方式,在五台山倒是经常能见到。

继续沿着小路向北台攀爬,路上偶尔会碰到逆穿的游人,其实这个时间点儿碰到逆穿朝台人倒还算正常,想来他们应该是晚上到西台或者狮子窝挂单的行程安排。令我不解的是在前两天的行走过程中,每天下午我们向挂单台顶攀爬的时候都能碰到逆穿的人,这就让我很奇怪他们是怎么设计行程的。

路边缠满风马旗的石柱,一路指引我们前行。

在一次大休息时,老婆在蓝天白云下检查脚上打的那个泡的情况。

趁着休息,拍下了此行第一张五人合影,景色漂亮的没边了。

感觉好像自己坐在Windows经典桌面里。

沿着这样坡度的小路攀爬,看这弯腰努力的样子,就知道肌肉的酸爽了吧。

上一张快到北台的朝台剪影。刘师兄因为他那双山寨斯凯奇走柏油路还算舒服,在这种山路上保护性却稍逊,所以在之前的行走中伤到了脚踝,每天下午就开始影响发挥,于是我把之前为我孱弱的右踝准备的护踝给了他用,既然菩萨保佑,我重伤未愈的右踝在这次的旅途中没有用到这支护踝,那能让它物尽其用也算是一段善缘吧。

快到北台时,两座小玛尼堆夹持中的台怀镇。

13:20,爬上这个斜坡,叶斗峰的平台就在眼前了。白云仿佛就在头顶飘浮。

头顶的白云下,叶斗峰平台上散落的大片玛尼堆,以及远处已经在望了的东台望海峰,天蓝的真不像话。

到了灵应寺,还是照例先到各个殿去参拜,说是各个殿,其实灵应寺可能是因为位置最高,建设殊为不易,所以整间寺院就是这么一副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也没有什么前殿后殿的。据说灵应寺也是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寺内供的是无垢文殊,拜之可使人心地纯净。二○○一年,经过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大殿中间悬汉白玉石匾“无垢文殊殿”五个大字,寺院中间有一水池,上面一座玉带桥,山门左右建有钟鼓二亭。在北台顶礼膜拜的时候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飞舞的小黑虫,仿佛偏爱我冲锋衣明黄的配色,甫一接触,衣服上就粘了好多,第二个就是作为华北最高峰上的寺院,的确是上了点海拔的缘故,每一次叩拜,起身的时候都感觉有点眩晕。

寺内参拜完,独自跑到寺院外面找到这处国家测绘局所立海拔3061米的叶斗峰石碑,华北第一高度嘛,合影是必须的。因为是整个华北地区的制高点,北台的妙处就在于赏雪景,据说每年农历八月起,这里就开始落雪,从山顶俯瞰群峰,就是一派“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北国风光,也因此台顶气候异常寒冷,通常4月才解冻,台背阴面有常年不化的冰雪,称之为“万年冰”。

但其实,农历八月开始飘雪说的可能指的是进入雪季,而不是说夏季就不会下雪,因为就在我们朝完台后的一个星期,刘师兄发来一段视频,他朋友圈里两个朋友去五台山正赶上北台大雪纷飞,当时的场景见右图,而一个星期之前我们在北台的时候同样的地点场景是如左图所示的艳阳高照。当时看到这段视频的时候,我的担心竟然是那些偏爱黄色冲锋衣的小飞虫,能抵挡的住这连天风雪的侵袭么?

14:20,结束了对北台灵应寺的参拜,背上行囊准备继续前行,临行前找到叶斗峰的石碑再合影之,蓝天白云地平线,北台风光果然是在五台之中别具特色,无限风光在险峰,古之人不予欺也。

就在我们磨磨唧唧半天都没走出门的时候,果严师父已经一如既往的背着他75升的大背包迈着坚毅的步伐开始前行了。

沿石板路走到这个位置,大家研究了一下走小路还是继续走石板路的问题,感觉好像小路不是太靠谱的样子,于是最后还是决定走大路吧,正前方的制高点就是东台,远是远了点,但胜在不会走错路。

又是一个雷达测速,请告诉我你的雷达在哪里,你这是卫星测速吧。

说了好几次华北屋脊,要是没有一个牌坊的照片,还真找不到物证了,好吧,那就上一张照片证明我们在华北的屋脊上走过。

沿途拍几张路旁的野花,头顶通透的蓝天和飘忽变幻的白云。路上我们无数次的感慨,朝台这几天的天气简直太棒了,我们估计真的是有文殊菩萨加持。

前方右拐又是一个带有石柱指向的小路,不过看这个架势,反正都是要绕过正前方这个小山包,好像大路小路的路程差不多的样子,如果我们在石板路上行走的节奏能保持的好一点的话,大路未必会比小路慢,所以我们依然选择了继续走石板路。不过因为今天的石板路里程太长了,等我们走到鸿门岩的时候,哥左脚娇嫩的脚掌涌泉穴的位置居然感觉有要磨出水泡的前兆,看来V底的登山鞋也扛不住这种路面的摩擦摩擦,术业有专攻,想找一款能应付所有路面的鞋子还真是有点困难。

前行方向的左手边就是这么一副童山濯濯的景象,不禁感慨不管是北宋杨业父子抗辽还是抗日战争时期,五台山一带都是抵御外族侵略的最前线不是没有道理的,就这么个地形地貌,游牧民族的战马和日本帝国主义的机动部队应该都很难施展得开吧,天佑我华夏,北方有屏障,民族有韧性,复兴有领袖。

快到华严岭法云寺的时候,路边偶得这样一幅场景,可能是法云寺里的一位僧人师父正准备在一片视野开阔地打坐,对着白面黄牛格物参禅,佛家所谓一瞬间,就这样被我抓拍到了。其实之前就知道所谓“瞬间”、“刹那”等表达极短时间的词汇都是佛教用语,只是一直凭感觉认为刹那好像比瞬间更为迅速,后来网上确认了一下才知道原来这些词在佛教中都是有着明确的度量换算机制的:一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昼为三十臾。那么再用一昼夜进行细算,一昼夜有86400秒,那么一"须臾"等于2880秒(48分钟),一"弹指"为7.2秒,一"瞬间"为0.36秒,一"刹那"却只有0.018秒。原来这些词汇不是概称而是有着精确意义的度量单位,那么刚才那句抓拍到的瞬间,就应该改成抓拍到的0.36秒。好吧,我承认科学计数单位的确没有什么文学上的美感可言,好比丽江小倩那首著名的《一瞬间》如果改成《0.36秒》,估计这歌早就沉了。不过这也多少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自然科学精确性要求不求甚解的性格,大差不多能用就行,具体一炷香的时间,一顿饭的时间,一盏茶的时间,一瞬间,一刹那,一弹指,到底是多久,那都是工匠们该关心的,我们知识分子要是去研究这些就太掉价了。

前面佛白塔处就是刚才所说的法云寺,一个很小的寺院,小到我们背着背包的人都没有心力去寺里叩拜了。最后只有安乐修的自在师兄替我们去参拜了一下。

等待自在师兄的时候,一头黄牛中的“曹操”悠然的跨过石板路,从我们面前悠然而过,画面无比和谐。

法云寺门口望向前路,貌似转过这个山包,就快到鸿门岩了吧,而实际上,转过这个山包,好像,仍然还是要走很远的石板路。

刘师兄留在法云寺门口等自在师兄,我和老婆就跟着果严师父笨鸟先飞了。所以这段路一直都是我们三个在前面走,果严师父一路开示我们一些佛教的三观,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对食素的推荐,师父以自己为例说明食素也不会缺乏营养,如果实在担心可以在素食之余再摄入一些干果进行补充,到现在,他已经可以做到闻到肉食的味道都不感觉好吃了。我其实觉得这一点是比较厉害的,因为即使是我也可以做到在刻意控制的情况下一段时间不吃肉,但我总认为觉得肉好吃应该是人的一种本能,而果严师父就可以通过不断的苦修把本能抑制住,这就比单纯的因为有戒律的约束而克制自己想吃肉的心这种境界更上一个层次。期间,果严师父还介绍了他托砵化缘时的那个砵,说来也神奇,据说这个材质和造型的容器,当万不得已有施主给的饭食中有肉食的时候,肉香是飘不出砵体的,这也能帮助一些还没有戒除对肉食欲望的修行者不要在这个时候心生欢喜感。不明觉厉、不明觉厉。

漫长的仿佛看不到尽头的石板路终于走到了尽头,左脚涌泉穴处的皮肤已经开始有灼热感,再这么走下去妥妥的起泡的节奏。这就是18:00到达鸿门岩大牌坊处的场景。从这个方向看过去,就是五台山火车站的方位,所以外地乘火车来游玩朝台的游客,一般都会选择坐大巴在这里下车开始朝台,一来可以省时间,二来从这里开始朝台,可以避过五台山景区的门票,因为五台山检票口在照片我身后方向。

还是上一张明确的位置信息吧,从这个东台和北台的必经之路上的位置,向北走33公里的砂河就是五台山火车站,向南13公里是台怀镇。这里有好几辆汽车等着拉活,一下子让我心情大定,明天从东台看完日出从这下撤以后,回台怀的方式有着落了。

从鸿门岩经过这个东台的牌坊往上走就是今晚的挂单处东台望海峰望海寺了。眼看太阳就要西沉,又是在体能已经枯竭的时候还有一个山头要爬的状况,为了能看到日落,我们又是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踏上了最后这段爬坡路。

过了刚才那个大牌坊,走过一段大路后,我们就选择了照片中央这段直达台顶的小路。照片左侧其实是能看到去台顶的之字形大路的,但那就太绕了,我们敬谢不敏,走路的人大概没人会走大路吧。

连续三天了,每天都在这个时间点,气喘吁吁的背着包爬最后一个大坡,偏偏还不敢怠慢,因为只要稍微有所懈怠,台顶日落可能就会失之交臂。好在今天是最后一天了,咬咬牙继续往上爬吧。经过了又一个多小时的苦逼攀登,终于在19:15太阳落山前来到了东台望海寺的大牌坊前。堪堪赶上了看日落。

看日落之前,先来张观日出的石碑吧。东台嘛,日出东方嘛,所以东台最著名的其实就是日出喽,看日落就是个顺带的事。不过这个时间跟昨天到西台的时间一样,都略显尴尬,如果先办理挂单再出来,恐怕太阳已经落山,那就索性暂时先不去挂单,把日落拍了再说。

好吧,日落四连拍,大概就是这么个过程,都说东台看日出、西台看日落,可在东台顶看着仿佛用苏丹红腌制过的咸鸭蛋黄一般的夕阳一点一点从北台灵应寺落下,感觉确是不输西台的壮美。不由得又要感谢菩萨保佑,朝台的几天,尽管每天都累的筋疲力尽,可是每天都给我们如此钟灵毓秀的日落美景作为补偿,而且,如果我们够勤快的话,其实每天也是能够看到日出的,要知道在风云变幻莫测的五台山区,连续几天每天都能看到日出日落的机会并不算很多。

拍完日落,赶紧到挂单管理处办理登记挂单事宜,照例是50元一人含一晚一早两顿斋饭的标准。把钱给管理人员以后,因为一楼房间已经住满,他把我领到二楼第一个房间,当时果严师父和两位师傅以及另外一位师兄已经在里面歇息了,加上我,一屋共住5个人,但其实一屋子是摆放了8个人的铺位,所以还是很宽裕的。因为我们到的其实已经比较晚了,挂单管理人提醒我们赶紧吃饭,把东西简单一放,羽绒服掏出来一穿,19:45来到五观堂过斋。过斋之前看到了一拨25人的徒步团也来到寺院准备挂单,甭问,肯定是下午下了火车坐着大巴刚从鸿门岩上来准备明天看完日出逆穿朝台的攻略推荐线路。五观堂其实就是斋堂的另一种说法,因为在佛教中,有一个词语叫"食时五观",即学道者吃饭时,要观想五方面的事情,具体哪五方面的事情我也说不太清,大家自行百度就好。我这里只上斋饭的照片吧,其实跟澡浴池寺的8菜一汤相比也毫不逊色,而且,让人印象尤为深刻的是味道给力,我们对其中的香菇和冬瓜都是赞不绝口,纷纷认为这里的斋饭是几天里味道最好的。吃饭的时候还免不了为食物味道的好坏所惑,我们的修炼的确比果严师父差的太远。不过,东台的斋堂虽然叫五观堂,显得很如法的样子,师兄们却也在讨论,为什么这里的桌子用的是圆桌,貌似正常情况下的斋堂都应该用方桌或条桌的。这么一说我才感觉,自己观察生活还是太不细致了,居然从来没有注意过斋堂的桌子问题,经师兄提醒才回忆了一下之前吃过的各个寺院的斋堂,居然果然竟然没有圆桌。在全国轰轰烈烈的农**动如火如荼开展的时候,只有毛主席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湖南农**动考察报告》,敏锐的发现问题、提出思考,看来在观察生活发现问题这方面,我是永远比不上伟人的了,还是继续谦逊的做个凡人吧。

吃完饭照例自己把碗筷洗净,放回消毒柜,打了水就回住处了。不过住处又是没有手机信号的节奏,没有联系上老婆,洗漱用品也没法给她,没办法,拿着洗漱包出去晃一圈看能不能碰上。结果晃了好几圈也没碰到人,百无聊赖的上了个厕所,用湿巾在厕所里擦了擦身上,三天高强度的有氧一直没洗澡也是够了。出来后在寺内的空场上拍拍望海峰的大石碑,可惜了,这两天月亮很圆,建筑物的光也很明亮,所以星星显得有些稀疏,不然的话,这个前景拍个星轨那是极好的。

拍完照片,晃了一圈之后还是没碰到老婆,索性自己也不洗漱了,就这么拎着相机和洗漱包回到住处,就是上图这么个简陋的房间。回到房间的时候果严师父已经躺在床上蒙着被子入定了,两位师兄正在跟另一位来自太原的密宗师兄交流佛法。通过他们的交谈,也让我对密宗的修行有了些粗浅的了解,相对来说,密宗的修行是讲究比较多的,太原这位师兄的法器和经文都是授业的师父传的,据他说密宗的修行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自己修炼的,而且每天要定时定点的诵经做功课,晚上他还专门定了个闹铃,半夜起来做的功课。不明觉厉,不明觉厉。

因为明天早上还要早起观赏著名的东台日出,而且对佛法的讨论我这一知半解的也插不上话,听了一会之后,就钻进被窝酝酿睡眠了。看颂拓手表的记录,今天又是12个小时的行程,总路程21.73公里,最低海拔处的数据不知道是在哪里,不过最高海拔处的3060米跟国家测绘局在北台叶斗峰3061米的高程还是很吻合的。把手账记录完毕,就在师兄们探讨佛法的声音中进入了睡眠,第二天早上才知道,我们这个屋的睡眠条件已经算好的了,住的宽敞被子也宽裕,虽然最后我也没有盖两床被子,据说是因为靠锅炉比较近的缘故。但是因为半夜又来了一批人,管理员不知为什么没有把她们往二楼领,直接安排在了一楼房间,所以老婆住的那一间本来就已经住了很多人的房间最后又挤了三个人进去,这下已经被前面的人瓜分完毕的铺位和被子一下子捉襟见肘起来,导致老婆一晚上基本就没怎么睡,还好这已经是朝台最后一天,明天下山就可以好好休息了。

五仁月饼 发表于 2018-09-10 10:46 咦?下文在哪里鸭?

为什么手机上看不到全文 ( 本文作者 : 酒井留香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南山木藤 回复

    内容丰富,感谢分享!

    发表于:2020-11-5 19:34

  • Alanglory 回复


    精华好帖

    发表于:2020-11-4 11:01

    • 酒井留香: 五西台--中台--澡浴盆--北台--鸿门岩--东台昨天虽然经过了一天的艰苦跋涉,但是睡眠质量却并不算好,可能是因为在睡袋里可以翻转腾挪的空间太小了,睡到半夜怎么都感觉腿脚踢蹬不开,只好把睡袋彻底蹬到脚下挣脱开束缚才睡得酣畅起来。这个睡袋的问题,其实也是受网上攻略的影响,很多攻略都提及台顶的住宿环境一般都比较恶劣,所以被褥等卧具不会经常清洗,如果对卫生比较介意的人,最好自带一个薄睡袋。我在外面玩的时候自认不是一个对卫生状况要求很高的人,基本什么样的条件还都能将就,不过,想着反正这次也没拿帐篷、防潮垫,少了好大一块负重,多带一个薄睡袋也不算什么事,于是顺手装了一个布睡袋到包里。到了山上,又觉得带都带了,不用的话好像又白背了这么久,所以南台和西台上都装作很爱卫生的样子先钻睡袋再盖被子,昨晚上终于受不了了,把睡袋蹬开顿时觉得整个人都睡得恣意起来,一觉又睡到550左右。其实这个点儿我也不愿意起床,只是早上6点打板开饭,再睡下去又怕耽误饭,没办法只好强打精神一脸懵逼的起床穿衣去吃饭。因为我起的比较晚,我和老婆的洗漱用品又都在我的大包里,所以早上两个人都没来得及洗漱就去斋堂吃饭了。 早上是正点打板开饭,所以斋堂里比昨晚上要拥挤,师父、居士、挂单的旅人都找到自己的位置排排坐好,最后一排为挂单人留出的桌椅餐具前面都已经坐满了人,后面来晚的就只能往倒数第二排跟师父们一起挤地方了。早晨的斋饭也比昨晚丰富一些,虽然主食还是菜包子,但至少还有粥。不知道究竟是因为早上六点这个时间点我的胃口还没有打开,还是因为这个菜包子跟我哪里有点犯克,昨晚上就强撑着只吃了三个,今早上居然还是没什么食欲,貌似吃了一个以后就吃不太下了。 用过斋饭,照例把自己的碗筷洗净按原样倒扣在桌上,我们就回到了住处收拾东西。借着清晨西台顶和煦的阳光,拍一张昨晚下榻的环境。图中最左侧靠墙那张床的下铺就是昨晚上哥的梦乡。可以看到,其实这里的铺位不是按照床位来计算的,像我们昨晚上人少的情况还好说,如果人多的时候,两张床位是要挤三个人的,算上上下铺的话,如图所示两张拼在一起的床,要挤六个人,这就比较伤心了,估计跟我昨天睡在睡袋里是一个效果。而且,照片的前景是一台我不明所以的机器,其实整间屋里堆放了不止这一台机器,甚至要走到我的铺位前得踩着脚下堆放的一片不知道是什么管材的工程材料才能过去,如果不是周围有这么一圈上下铺,这里绝逼就是一个工厂车间。其实说是工厂车间倒也不算错,因为就在我们收拾完行装纷纷开始上路的时候,几个工人来到了屋子里拖动机器收拾材料准备开工了。 临走前把几个水壶都灌满水,大概650左右辞别西台法雷寺,向中台进发。昨天行走的时候一直都在勉励自己也是勉励大家,南台到西台的路是最难的,坚持坚持把最难的一段走完就成功了一大半,但其实,今天的路程跟昨天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何况中间还要攀爬一座此行唯一上3000海拔的华北屋脊北台叶斗峰,所以还是得早早的上路,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从西台沿一条小路向中台进发,回首给西台留张影像,天真蓝墙真红,刚上路的人儿啊,真轻松。 就在我一回头给西台法雷寺留影的时候,我们的队伍就已经前行这么远了。呐,这就是刚出门时走上的小路,比绕大路可是近得多,徒步朝台的选手基本都选择走这样的小路。图片上可以看到,跟我们同时往这个方向走的其实不止我们这一拨人,但他们都是要到昨天我们经过的那个西台大牌坊处下山。当天住在西台的所有人,不是继续往南台逆穿就是今天下山,竟然没有一个人和我们行程一致顺穿朝台的,想来大家应该都是被网上攻略所影响,全都选择了逆穿朝台的缘故吧。 照片中我身后左侧角落里那个大牌坊就是其余几个人下山的岔路口,只有我们五个人继续向中台方向前进。作为背景出现的西台,和一丝云彩都没有的蓝天,都被我的黄色探路者冲锋衣抢了镜。 把主角拿掉,给大家看看目前穿行过的小路,一直说小路小路的,可能大家也没个直观的印象,图中我用红笔标注的就是从西台到目前站立点时走过的路线,一目了然吧,其实就是把弯弯曲曲的盘山公路取直了。不知不觉我们好像已经经历了一次海拔的下降和上升啊,今天要连穿四台,这种海拔的变化应该会比昨天更加频繁。 继续沿小路向前,其实大家也不用担心找不到路,跟昨天在密林中需要靠户外俱乐部的红布条做引导不同的是,今天这段路是在高山草甸中行走,视线非常之开阔,基本上都是在能看着目标方位物的条件下前进,方向不虞有差,而且小路已经被行人和牛羊踩得非常明显,当然,最重要的是在路线旁边,还有一排石质路桩作为标志物,基本上只要不瞎,就不会迷路。 西台到中台貌似是五个台之间距离最近的了,基本一直都在中台的俯瞰下前行。看到这样的高山草甸场景,让我时常想起了在武功山重装徒步的经历,感觉风景好像啊,只是当时没有果严师父这样的领路人一直在前方督促我们前行。 果严师父在前面心无旁骛奋勇前行的时候,我们就这样三三两两的散在后面勉力跟随,师兄们还在一边走一边饶有兴致的观摩讨论之前说过的作为路标出现的石桩上有关佛文化的文字。我和老婆则纯是因为体力不支,所以跟师父的距离越落越远。 因为要照顾我们,没办法,果严师父只好在前方埋头行走一段,看看把我们落的太远了,就停下来等我们一会,等我们赶上进度,再继续前行,这种破坏自身原有节奏的走法,师父也应该走的挺累的吧。 临近中台,在我们头顶上方的小路上,看到了两位磕长头的女信士。统一制式的围裙、鞋子、手套,三步一拜的节奏,在这除了我们好像空无一人的大山里充满了别样的美感。本来朝台路就是一条挺虐的线路,我们徒步走下来都感觉需要靠文殊菩萨加持才能走的顺利,很难想象这些磕长头朝台的人心中需要怎样的大愿心才走上这样一条朝圣之路的。 走过了五个台之间最短的一个台距,我们在8:30分来到了中台顶翠岩峰演教寺外。首先吸引我们目光的既不是五个台中面积最大、最平坦的台顶风光,也不是作为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存在的演教寺,而是上图中一片雄伟的石柱拱卫中的文殊菩萨铜像。我们不约而同的没有着急去往演教寺而是直接登台顶礼膜拜,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见到了这么一尊菩萨像,不转一转简直不足以表达内心精神世界的富足。可是当我们上台阶的时候,却遇到了两个乞讨者坐在台阶两侧的阳光下,一边作乞讨状一边口念佛号,顿时让我本来晴朗的内心一阵不快。如果说在繁华的闹市乞讨尚能算作一种职业的话,在五台山这种佛门圣地利用念佛之人慈悲为怀的善心行乞,我感觉在某种意义上就属于诈骗了。咱且不说他们看上去四肢健全口齿清楚的健康状态,就单说他们能千里迢迢的来到仅此于北台的五台第二高峰来行乞,这精力和体力就不得不让人佩服,有这能量干点什么不行,不说别的,在我大莱山找个工厂看大门,或者到小红帽物业找个打扫卫生的活,至少实现温饱是不成问题的。可他们偏偏选择了乞讨这一简单粗暴的致富之路就让我很不爽,其实我也并不是说所有的乞讨都是诈骗,因为我相信有一些乞讨人的确是有着他不得已而为之的原因,只是我很难分辨真假而已,但是,不远千里来到一个佛门圣地,这种功利性目的性计划性和精力体力都十分完备的乞讨,对不起,我只有用诈骗来形容。后来师兄们在讨论的时候也说,这种利用佛教的慈悲之心要钱的行为,会有因果报应的。 说法台往演教寺走的路两边端坐着大片的罗汉石像,好像号称500罗汉,我倒是也没一一去数,不过数量的确很惊人就是了。500罗汉仿佛课堂上的学生一样,静静的聆听说法台上文殊菩萨的演教。一看就是大手笔,让一路从普济寺、法雷寺走来的我们打开眼界。图中罗汉群像目视的方向处应该就是传说中的文殊说法台,台中有一汉白玉讲台,四隅屹立着四座覆钵式石塔,据传这里是文殊讲道说法之处,故名。在说法台前还有一座祈光塔,《清凉山志》记载:成化间,秋崖法师同晋主祈光,遂愿,故建之。此塔于1987年翻修和加固为一座覆钵式汉白玉石塔,,如今焕然一新,成为中台顶的一大灵迹。 从说法台附近回首望向刚才膜拜过的文殊菩萨铜像,依然觉得金光灿灿,不敢直视。网上查资料的时候,看到在2005年中国与尼泊尔建交五十周年的时候,作为两国建交庆祝活动的一部分,尼泊尔对华友好民间组织阿尼哥协会向五台山赠送过一尊文殊菩萨铜像,也不知道是不是这一尊。不过看网上资料,尼泊尔赠送的铜像高2.8米,重1.5吨,左手执青莲花,右手执宝剑,身坐白莲台,栩栩如生,好像跟我们之前看到的这尊很像,我就当做是了。 再往前走就是五个台顶之中规制最大的演教寺了,可以看到就连寺院围墙外面的建筑都是如此恢弘夺目。通过照片右侧堆了一堆发亮的煤块,就能联想到中台的气候条件其实并不总像我们今天路过的时候这么和煦温柔。查了一下资料,五台山号叫清凉山并非浪得虚名,中台翠岩峰一带年平均温度为摄氏零下四度,极端最低温度为摄氏零下44度,极端最高温度为摄氏零上20度,大风日数达182天,积雪天最高达279天,最厚时雪厚接近3米!再想想刚才在文殊菩萨铜像地基处看到的还没完工就已冻碎冻裂的水泥地面,我对台顶之间不修路的腹诽多少减弱了几分,当地专门跑台顶的中巴车司机就说这种路既不适合柏油马路又不适合水泥路石板路,只能是土路。不过呢,凡事也都要辩证的来看,诚然,严寒的自然条件的确是基础建设的大敌,但这并不是地基还没启用就已冻碎和不修路的借口,我作为一个曾有幸骑过滇藏线的人,亲身的感受是在集成了几乎世界所有自然灾害类型的滇藏线上其实路况最差的几段都在海拔低、雨水丰沛,但温度并不极端的雅鲁藏布江沿线,而几个高海拔、高寒地区的垭口,比如超过5000的东达山和米拉山垭口,公路质量简直都不要太好。而且,以我国目前的基础建设科技水平,五个台顶之间这种简单抗寒的施工应该也不算是需要公关的难题了,所以说到底还是一个舍不舍得投入的问题。 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仅次于北台顶,为五台山五大主峰之第二高度,演教寺也是五个台顶上规模最大的寺院,而演教寺名,取意于文殊菩萨在此演释佛教仪理。接下来就是照例在演教寺顶礼膜拜,据《清凉山志》载:此寺创于隋代,唐代重修,明弘治年间玉禅法师再建。演教寺现存文殊殿5间,坐北朝南,东西有配房,文殊殿为窑洞式建筑,殿内供奉孺童文殊菩萨像一尊,像容尊严大方。上图能明显的反映出来演教寺的大手笔,在红墙蓝天的共同映衬下,寺院的金顶越发的光彩夺目,甚至当我们离开中台很久以后回首望来,都能看到演教寺金顶的熠熠光芒。可能应该是因为中台顶的确风大气浪急,一般寺院中常见的室外香炉在这里是不太实用的,所以寺院在大殿前设置了一座玻璃房子,专门放置供奉的油灯和信众的香火,还真是贴心啊。在殿前,我们遇到了一位有过多次朝台经验的游客,了解了一下前往北台和东台的路程才发现我们又遇到了和昨天一样的问题,那就是现在到达中台的时间有点尴尬,现在只不过是上午的9点,如果我们停下来在中台等两三个小时过斋完再上路,以我们的脚程,势必会影响到今天最后到达东台挂单的时间,但是如果现在就接着往前赶路,又肯定不可能在中午过斋前赶到北台,而同行的果严师父又恪守着过午不食的戒律,那就只有在中台和北台之间的地方用餐了。我和老婆其实还好说,我的包里为了预防这种不能及时到寺院过斋的情况准备了两个人吃两顿的自热食品,虽然说今天中午拿出来共享一下应该能满足五个人的野外用餐需求,但唯一的问题是我们带的食品里只有一份不含肉,而果严师父和两位受过戒的师兄应该都是不吃肉食的,这就比较尴尬了。最终,我们都觉得跟吃饭的问题比起来,还是按时赶到东台解决今晚的挂单住宿问题更重要,果严师父又一次的打断了自己的节奏,决定不在中台过斋,继续往北台进发。 决议已定,9:40左右辞别中台演教寺,出门的时候看到这么一个场景。都说中台翠岩峰的石头比较有特色,不过我也不是地质学爱好者,对石头什么的也的确不懂,反倒是感觉在中台之上,这视野绝对棒棒哒,极目望去一副标准的高山草甸的风貌,现在在台顶可能还是草甸返青的季节,如果等到再晚一些时日,妥妥的武功山云中草原的样貌。上图右侧道路尽头有一个石牌坊,想来应该是中台演教寺的牌坊吧,如果从昨天那个岔路口往上攀登中台,大概就是经由这条路经由这个牌坊。 从演教寺一个正在维修的边门出去,继续沿着寺院的围墙前行,可以看到围墙还正在修饬,其实寺院的整修翻修什么的这几天倒是司空见惯了,只是绿色的墙瓦?难道说将来这道墙还得刷成红色,配成红墙绿瓦?忘了哪个电视剧还是小说里提到过,和珅当年建的宅子,也就是后来著名的恭王府,就是红墙绿瓦,而用绿瓦已经属于僭越,好像还是后来和珅的几大罪状之一。也有人说皇家家庙用黄瓦,大寺庙大多用绿瓦,民间小庙用灰瓦,那看来演教寺果然是五个台顶中最大的寺院,从用瓦的规制上都高大上一些。 从刚才那道还未刷红的红墙绿瓦边其实就能远眺到高高的北台了,果然是五台最高峰华北屋脊,比中台的确是要高上那么一些。不过在这里,更让我们振奋的其实还不是能直观的看到北台,而是画面中央出现的那座寺院,澡浴池寺。看这貌似不远也不用爬坡的线路,我们应该能在中午以前赶到,这下子果严师父的午斋有着落了,我也不用纠结到底要不要拿带肉的自热食品出来跟大家分享了。 沿着跟大路基本保持平行的草甸小路往澡浴池寺前行,果严师父已经走到了我这眼神不太好的人都快看不到的远方,视网膜的投影中只剩下了一个背包形成的蓝点。这一段又是不用担心走小路会迷失的路况,路边都有缠着经幡的石柱,一路沿之前行就好。 这就是用作路标的石柱,每一个上面都刻着这样的佛家经典,不明觉厉,恭敬的沿着走就好了。 路边的草甸上经常能碰到散落的大群黄牛,云卷云舒宠辱不惊的样子带着十足的佛意。不过,以我孱弱的生物学知识,我也的确不太能确定这是不是黄牛,怎么长的跟我们鲁西南一带的黄牛不太一样,还长了一张白脸,你们都是黄牛里的曹操么? 路边的山坡上开满了这种黄的、紫的小野花,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恣意的展示五台山最好的季节中那怡人的热情。但我知道朝台的几天里能一直有这样的天气其实是我们的幸运,因为五台冬天冷呀,夏天雨呀水呀,秋天远处传来风声音衰呀衰呀,你说那时台顶上有白茫茫茫雪呀,山谷里有枯草砂石在大风里飘呀。 快到澡浴盆寺的时候,回头打望中台演教寺,蔚蓝的天空下明晃晃的金顶依然散发着夺目的光芒。 1030,在离开中台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我们就走到了澡浴池寺的近前,路依然破的无法形容,寺依然如其他寺院一样在整修扩建。图中右侧一幢钢架玻璃房子听师兄说他上次来的时候里面还是供奉油灯香火的地方,我们这次来好像就是吃饭休息的所在了。澡浴池也算是我去过的名字最为奇特的寺院之一了,大概也就普陀山的不肯去观音院可以与之比奇,相比较而言澡浴池听起来更加不像是一个寺院的名字,全称是万圣澡浴池寺。听说是始建于隋文帝时期,后经历代扩建,寺庙兴盛后又屡遭磨难,到解放前这里只剩断壁残垣了。因寺中留有传说中大智文殊菩萨沐浴显圣的传说,所以好像这里还是很知名的,近年来迅速得以整修复建,院内有一水池,据说就是文殊菩萨沐浴的地方。之前准备攻略的过程中看好多人说这里是个小寺,人少清静又古朴,但是我们赶到澡浴池的时候,可能刚好碰上了几批佛文化主题的旅游团也在这里过斋参拜,可以看到大批的中巴车已经满载着游客停在澡浴池寺外,我们将在这里与传说中的中国大妈们正面遭遇。 过了这架经幡,我们正式来到澡浴池寺门前。这里应该是朝台路上最为热闹的景点了,门口熙熙攘攘的游客,蹲守叫卖的商贩,百无聊赖等待拉人返程的中巴车司机,当然还有我们这样不想凑热闹却偏偏被热闹裹挟的徒步者。可能因为山上场地逼厄的缘故,我甚至觉得澡浴池门前的拥挤程度已经是超过了台怀镇五爷庙的存在。 10:50左右,果严师父问好了中午过斋的情况,据说这里的斋饭是八菜一汤的标准,听得我们是心中窃喜,两三天的苦修路上终于可以吃点好的了,但是没想到一进斋堂我就感觉倒吸一口凉气。如上图所示的排队场景,分分钟让我想起春运的火车站,这么夸张的排队过斋场景,在我经历过的斋饭经验中绝对是独一份,甚至连普陀山的三大寺都远远不及,好吧,澡浴池寺,在这一点上,你赢了。不过,其实我对排队倒是没什么意见,作为一个中国人咱也不是不能排队,让我不爽的主要是在斋堂里依然闹哄哄的我行我素。图中右侧桌前是已经开始过斋的人们,可以看到师父们都端坐在自己座前默默用餐,可后面一桌三个游客却挤在了一起,前面还有一个同伴转过身来满脸兴奋的不知道在交流些什么。尽管有一个女师父无助又无奈的举着止语的牌子挨桌轻声提醒大家各自用餐斋堂止语,却收效甚微,这种跨越餐桌的交流都没什么收敛就更别说邻座之间的高谈阔论了。除了闹哄哄的环境外,排队的感受也让人很无语,个别大妈们理直气壮地插队就不说了,还老有人用一个包顶着我的后腰向前挤,明明有时候队伍没有往前运行,我也能感受到腰部向前的受力,我就不明白了,您把我往前顶这一两公分究竟能达到怎样的效果?咱退一万步说,就算是插队多少也算是一个有收益的行为,可这种没有意义的往前挤,我实在是GET不到点在哪里。 排队的过程中给大家拍一下澡浴池寺的挂单须知,感觉这也是走过的几个寺院中,规则制定最为正规的,想来在这里晚上挂单的环境应该也是比较舒适的,只是现在这种闹哄哄的氛围的确令人有些不太舒适。 排队轮到我们打饭之前,寺院有人负责发放餐具,其实正常情况下应该是每人两只碗一副筷,但因为中午人太多,只能每人先发一只碗凑合了。打饭之前还有负责的人问我们是跟的哪个团过来的,我们说是跟着师父一起过来过斋的,于是被要求先做了功德,反正也没见着具体的标准,还是按惯例一人放了10元钱到功德箱。也不知道这8菜一汤的标准,放10元钱少不少,因为毕竟在这里吃的斋饭是一路上最为奢华的了,跟自助餐一般的一字排开,想吃什么打什么,不够可以再添。我就打了如图所示的一晚饭菜,还拿了一个馒头。具体打了些什么菜色现在看照片已经看不真切了,不过,对于饿了一上午的人来说,不啻为一顿美食,尽管肯定没有肉食。 用完餐以后,把餐具交还给洗碗池前负责的人,本来还想按惯例自己洗净的,不过人家不由分说的就把碗筷拿过去了,应该是不让自己洗吧。而后在水壶里灌满水就准备离开这个菜市场,回望一下斋堂里,队伍已经前呼后拥的排到了门口以外,突然发现前呼后拥这个词真的应该用来形容这种中国式的排队,前面有招呼的后面有拥挤的可以说是很形象了。吃完饭开始游览这座著名的寺院。由于寺院狭小的空间限制以及熙攘的游人,感觉整个参拜期间都是被涌动的人潮推动着前行的。澡浴池现存古迹是一座古文殊洞,据说洞内佛像皆有千年之久,原有5洞,由于天灾崩塌,两侧所供大势至菩萨,地藏王菩萨被毁。现供有木质三大士像,左洞普贤菩萨,中洞文殊菩萨,右洞观音菩萨。文殊菩萨法像下有一块石头,上面留有一只清晰可辨的手印,传闻诚心祈福并抚摸手印即可明智慧,去烦恼。这种圣迹就更加热闹了,狭小的古洞内,被挤得满满当当,顶礼膜拜的游人以仿佛把文殊菩萨手印抱在怀中的姿势祈福,我也是醉了。寺中一个偏殿内,一位操一口东北口音的僧人正在大声的向游人推荐一万元刻一块的石碑,当然,一万元的功德钱是用来修寺铺路的,石碑上还能刻上做功德人的名字,听上去倒也是个各取所需的营销手段。不过我总觉得寺院不该像做生意,即使是为了修饬寺院重塑金身而需要的功德钱,这么市井气的叫卖功德碑也让我有点不喜欢,跟集市上兜售日用品一样的场景始终让我觉得有点自掉佛门身价。可能是我有点想当然了,佛门也不是孤立于世间的,寺院的维护保养、僧人的日常用度、善事法会、改建扩建等,哪一项都需要善男信女的功德钱来支撑,而为了扩大寺院在信众中的影响力,想办法增加收入倒也貌似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即使是这样,我也仍然认为大寺应该有大寺的责任,小寺也要有小寺的活法,比如台怀镇里的五爷庙、显通寺等大寺,什么都不干就可以宠辱不惊,坐看功德钱一箱又一箱,他们也应该担起更大的弘扬佛法的责任,把寺院修建的更加恢弘大气,佛像塑的更加雍容华贵都是应该的,但作为像澡浴盆寺这样因为山高路远导致香火不旺的寺院,就不要也试图跟大寺一样把过多的精力都用在扩建硬件等花钱的事情上了,弘法有很多方式,把自己的事情做好,青灯古佛的清修做好了,其实对广大信众来说,也是一种感召。至今我仍然对蒙山半山腰处的金泉禅寺记忆犹新,就是因为里面师父们的清静恬淡以及对物质的无欲无求满足了我对佛门清净地的所有想象。 11:50辞别澡浴盆寺,继续向北台前行。就在这个位置处,右拐继续沿石柱走小路,小路延伸的前方,就是白云阴影中的华北屋脊,中台叶斗峰灵应寺。 小路旁碎石堆成的玛尼堆、经幡,以及远处遥遥在望的北台。 半山腰回首看向上午刚经过的中台和澡浴池寺,看风景的人都在回头,只有果严师父依然心无旁骛的负重前行,不为外物所惑不为杂事所扰,也许这就是修行到一定程度以后的境界吧。 图中拍到的旋风。 从山上俯瞰台怀镇的一众庙宇建筑。 又是一堆玛尼堆,这种汉传佛教貌似不太常用的祈福方式,在五台山倒是经常能见到。 继续沿着小路向北台攀爬,路上偶尔会碰到逆穿的游人,其实这个时间点儿碰到逆穿朝台人倒还算正常,想来他们应该是晚上到西台或者狮子窝挂单的行程安排。令我不解的是在前两天的行走过程中,每天下午我们向挂单台顶攀爬的时候都能碰到逆穿的人,这就让我很奇怪他们是怎么设计行程的。 路边缠满风马旗的石柱,一路指引我们前行。 在一次大休息时,老婆在蓝天白云下检查脚上打的那个泡的情况。 趁着休息,拍下了此行第一张五人合影,景色漂亮的没边了。 感觉好像自己坐在Windows经典桌面里。 沿着这样坡度的小路攀爬,看这弯腰努力的样子,就知道肌肉的酸爽了吧。 上一张快到北台的朝台剪影。刘师兄因为他那双山寨斯凯奇走柏油路还算舒服,在这种山路上保护性却稍逊,所以在之前的行走中伤到了脚踝,每天下午就开始影响发挥,于是我把之前为我孱弱的右踝准备的护踝给了他用,既然菩萨保佑,我重伤未愈的右踝在这次的旅途中没有用到这支护踝,那能让它物尽其用也算是一段善缘吧。 快到北台时,两座小玛尼堆夹持中的台怀镇。 13:20,爬上这个斜坡,叶斗峰的平台就在眼前了。白云仿佛就在头顶飘浮。 头顶的白云下,叶斗峰平台上散落的大片玛尼堆,以及远处已经在望了的东台望海峰,天蓝的真不像话。 到了灵应寺,还是照例先到各个殿去参拜,说是各个殿,其实灵应寺可能是因为位置最高,建设殊为不易,所以整间寺院就是这么一副四合院的建筑风格,也没有什么前殿后殿的。据说灵应寺也是创建于隋代,坐北朝南,寺内供的是无垢文殊,拜之可使人心地纯净。二一年,经过扩建和维修,新建文殊殿五间、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大殿中间悬汉白玉石匾无垢文殊殿五个大字,寺院中间有一水池,上面一座玉带桥,山门左右建有钟鼓二亭。在北台顶礼膜拜的时候有两点让我印象深刻,一个是飞舞的小黑虫,仿佛偏爱我冲锋衣明黄的配色,甫一接触,衣服上就粘了好多,第二个就是作为华北最高峰上的寺院,的确是上了点海拔的缘故,每一次叩拜,起身的时候都感觉有点眩晕。
  • Alanglory 回复

    帖子太长了,还是按天分成若干篇,更方便阅读

    发表于:2019-12-22 22:40

  • wa-m-y 回复

    請問有從五台山回太原的班車時刻表嗎?

    发表于:2019-5-17 17:08

  • 拈花一笑生 回复

    感恩果严师父!持戒精严,树立佛法三宝威德,让更多的人相信佛法、走近佛法,了解佛法,从而走上离苦得乐、解脱生死的修佛光明之路!
    随喜赞叹!
    南无阿弥陀佛!

    发表于:2018-11-8 17:39

  • 五仁月饼 回复

    咦?下文在哪里鸭?

    发表于:2018-9-10 10:46

  • 后背发痒 回复

    想找个伴一起的

    发表于:2018-9-7 11:06

  • 后背发痒 回复

    楼主何时出发的,我也想在这个九月底去一次

    发表于:2018-9-7 11:06

  • 早起一天 回复

    楼主出发前的准备还是很详细哈

    发表于:2018-9-7 10:20

  • 五仁月饼 回复

    敲碗等

    发表于:2018-9-5 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