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户外知识 登雪山 气象学与登山探险

气象学与登山探险

作者:admin    2003-02-21 00:00

珠峰最好的登山天气,是有南部西风带,和高压带,由于南部西风带稳定好预报。印度高压比较强,如果已经伸过北坡,就是好天。如果正好是边上,风就会非常大,所以一般的预报员不敢用,第三个,气压梯度比较稀疏,就是印度副高亚比较靠南,北极西风带比较靠北,这时候的能见度不是很好,但从风来说比较小。珠峰的不好的天气是西部西风向北积极移动时,就会突然下降,大风中心会非常靠近珠峰顶。第二个,印度低压,从东往西吹,带来大面积降雪,会有雪奔,导致迷路。 

三、登南伽巴瓦峰时的气象预报工作经验和教训
南伽巴瓦峰虽然山不高也是难登的一座山。虽然同属喜马拉雅山脉,但是登山气象条件不同。因为它的海拔不高,只有7000多米,但它正在雅鲁藏布江的水汽通道上,这里有世界上最大的降水,所以这里最大的问题是降水。当时我是一个人在作预报,主要由西藏气象局用电报发来我需要的每个经度网格上的风向,风速,气压,温度,然后我自己绘制气象图,和观测。当时有点儿侥幸,但因为作过多次了,有一些经验,所以这一次作的比较好,受到了登山队的称赞,下来我写了三篇文章。攀登珠峰的气象预报和条件;珠峰的旗云与天气变化;南伽八瓦峰的的气象和预报。有感兴趣的朋友可以找我联系。 
当时国家气象局的预报就与我的发生了矛盾,他们说天气不好,我这里却预报好,最后还是与西藏气象局的专家讨论,他们经过对多年记录的推测,和气象显示,觉得我的预报应该是正确的。当时有增压区,会带来高压。果然后来登山队在卫峰遇到了极好的天气,只是由于技术的原因,无法登顶。可见,除了要掌握气象资料以为,登山还需要对地质结构,以及自身的条件有充分的准备和认识。当然,我们几年后还是从那里登顶成功。 

四、南极洲建立中山站时的气象预报工作1988-1989年所遇到的风风雨雨
我们第一次坐着自己的考察船开到南极地区。是由一艘商业抗冰船改装,不是现在专业的破冰船。当时叫极地号。在南纬58度的海域,由于船长不了解南极情况,所以在经过南半球信风带的大浪,来到这满布浮冰风平浪静的海面时,命令船全速前进,结果船在侧面被撞了一个150平方厘米的大洞。后来只好非常困难的在浮冰区里蠕动。
有一次通过两个冰山间的一条小缝,抗冰船极其缓慢的开着,因为稍微快了就会引起冰山的移动。结果还是在我们的船刚刚通过的时候,后面的冰山由于水流作用,旋转了一个角度,与另一个冰山形成了一个九十度的夹角,就把我们的退路堵死了。这下我们没有退路了就只好往前走。
有那么痛苦的20天,因为拱不动冰川,就一直原地不动。后来终于慢慢的接近了我们的目的地。在泊船的时候,我们与船上的工作人员发生了 一点儿问题。因为当时我发现我们旁边的冰面上有冰川移动过的痕迹。根据我的一点儿冰川经验。船是不能停在这里。于是就与船上的工作人员说,应该靠向右边离开有冰川移动的这块儿。但是他说,目前船上探测水位高低的仪器坏了,贸然移动,怕搁浅。他说的也有道理,之后知道我们都错了,因为南极大陆,90%以上被冰面覆盖,所以它没有大陆架。后来就发生了冰崩,大量蓝白相间的巨大冰块咆哮着移动过来。因为在南极的海面上,浮在海面上的冰与水面下的冰的体积是1:7,所以它能把水面下的都翻起来,力量是相当的大。最近的时候,一座巨大的冰山离我们只有几米远。这时候,冰崩的场面是很壮观的,而且是难得机会,我又想拍,又害怕,就在那里哆哆嗦嗦,两腿发抖的拍了一张。远处有已经上岸的同志,他们在高处,因为离得远,以为我们已经被冰山撞上了,有的人就跪下了,有的人喊上苍保佑,当时船上的人都在船舱里开会,这时会也开完了,有一个年青的小伙子一出来,看见这种场面,立刻就摊在那里了。当时的场面至今回想起来仍是触目惊心。
这时就发生了一件考验我们气象工作者的事情。当时是苏联的南极站给我们打来卫星电话,说今天晚上12:00,我们所在的地方还会有大的冰崩,同时夜里有西风,17米/秒。然后就开碰头会,我作为气象预报员也列席会议。当时会场一片沉默,足足有五分钟,最后还是船长发炮,说我,你是负责天气预报的,你怎么不发言呢?因为我以前研究过冰雪崩,但让我预测什么时候有,我现在也不知道,但我在我的论文里提到过,产生冰雪崩的条件:1物质的堆积;2地形;3触发机制。你只能知道它在现有的条件是否会产生,但不能预测,好家伙,苏联有什么人敢说,12:00有冰崩。其次,要有西风,必须要有相应的气旋才行,根据当时的气象情况,我预测只会是偏东风二、三级。所以我就把我的想法说了出来,我说:不会有。但最后决定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所有工作人员三班倒。包括摄影组。因为冰崩的现象不是很容易拍到。于是我对其中的一个人说,你放心吧,你是拍不到的了。他笑笑说,拍到了是我个人的幸运,拍不到是我们全队的幸福。后来果然没有发生状况,第二天是东风二、三级。这下我们两个气象工作者在大家心里也就有了威信。船长亲热的招呼我,小高你过来。我说什么事?他才告诉我,苏联专家昨天电话里还说了一件事,我怕动摇军心,昨天没有敢说出来。苏联专家说我们的船会被困在这里一年,因为他们当时就困了一年。小高啊,你说这浮冰到底能不能化?我当时想,我虽然不能完全否定,但我也不能完全肯定啊,于是就大胆的说:能化!谁知他还穷追不舍,什么时候能化,我说,不少于两周。因为我也无法预测浮冰什么时候能化,说一周没有把握,两周以后,就是一个月,几个月留有余地。谁知,一周以后就化了!那一天正好是1月21号,中国国家探险协会成立。我们在南极向北京发贺电,这真是幸运的一天啊!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还没有评论,沙发等你来抢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