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记攻略河南 郑州 河南游记一 商都郑州

河南游记一 商都郑州

作者:就是爱玩安徽     8060人关注 2022-11-9 16:04

河南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北宋以前长期是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今天许多对汉族乃至世界影响巨大的文化、科技发明都是在古代河南产生的,它是汉文化的发源地,汉族、汉语、汉字产生于河南,中国一词源于河南,儒学发端于此,道家、法家起源于此,四大发明中的造纸术、指南针发明于此,整个世界上很多数学运算和定理比如勾股定理、负数、开方、设未知数、一元和二元一次方程、分数、计算圆周率的割圆术首先产生于此,世界上最早的钢铁冶炼技术、金属熔铸技术、水车、鼓风机、播种机(耧车)、雕版印刷术、牛耕、犁、弩、地动仪、浑天仪发明于此。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甘石星经》,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最早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中世纪最先进的农书《齐民要术》都是在河南创作完成的,对中国影响巨大的经典名著中的《道德经》、《韩非子》、《资治通鉴》都是在河南写成的。河南省的史料记载和地下文物数量也是中国所有省区里最丰富的,中国八大古都里,河南有四个安阳开封郑州洛阳,所以河南吸引了爱好历史的我来旅游。2015年2月15日——2月22日,我从合肥出发,八天之内先后游览了河南的三大古都郑州、开封、洛阳和巩义市,这是河南游记的第一篇,我很喜欢新版游记的设计,但是之前的一次经历让我不敢使用新版游记(吐槽下新版游记,我之前用过几次新版游记,但是照片一多就特别卡,超过很多张以后就无法继续添加照片。这个问题解决之前实在不敢再用)
简要介绍下郑州的历史人文。
虽然很多中国人会认为郑州是个没有什么历史的城市,然而事实上郑州在中华文明上的贡献是巨大的。郑州发现了距今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遗址,郑州境内的大河村发现了距今5000年左右,高度发达的史前文明聚落遗址。
传说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出生于今天的郑州新郑,建都于新郑。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医生之一的容成子是新密县人。(另一个是神农氏),郑州登封县的王城岗很可能就是大禹时代的夏都“阳城”的所在地。(这段是传说,不一定是事实)
在今天郑州管城区的地下发现了公元前1600年左右的都城级别的城市遗址,很多学者认为它就是商汤灭夏后,商朝第一个都城“亳”。因此郑州又有商都的别称。后来商朝国都多次迁徙,郑州沉寂了很长时间。(这个可信度很高,但是仍然不能完全肯定)
郑州的信史要从西周说起。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在牧野之战中取胜,灭亡商朝,建立西周。在公元前1046年——前1042年之间,周武王分封自己的弟弟姬鲜到郑州地区,建立管国。后来过了几年到了周成王在位,周公姬旦辅政时期,姬鲜(史料中叫他管叔)和兄弟蔡叔、纣王的儿子武庚图谋造反。被废除爵位,管城废弃。
公元前767年,郑国的国君郑武公姬掘突将国都迁到新郑,新郑见证了春秋早期的郑国的强盛和春秋中期的子产改革。春秋时期的郑国在中国的文化领域有重要的地位。前375年,韩国消灭郑国,将国都从阳翟迁到新郑。韩国国势最强是韩昭侯在位时。他用法家的申不害为相,内政修明,韩国成小康之治。韩国建都这里直到前230年被秦王嬴政派大将内史腾率领10万大军灭国。战国末年,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在新郑创作了《韩非子》春秋战国时期,新郑的城市人口在10万人以上,根据出土文物估计可能达到了30万。
秦汉的郑州有新郑、成皋、荥阳、巩县、中牟等县, 隋开皇三年(583)设立郑州。自此,郑州一名开始用于今郑州地区。开皇十六年(596),管城从中牟划出单独为县。同年在管城设立管州。管城县就是今天郑州市的前身。北宋时代将管州和郑州合并,州治设在今天的郑州市区。明清时期,郑州是开封府下的一个县,郑县,在清朝郑州曾经两次升为直隶州(相当于今天的地区)。在1904年,郑县县城有人口2.17万余人,为开封府除了府城之外,县城里规模最大的。
郑州的新生还要归功于1904年的京汉铁路修筑和1906年的汴洛铁路通车,两条铁路在此交汇促进了郑州大发展。当1900年为京汉铁路选址时,比利时工程师发现,以当时的技术,无法在开封以北的黄河上修建大桥,而开封的土壤为黄河泛滥淤积的沙壤,造铁路修地基成本很大。而郑县以西的邙山山脉地形也不适合造桥,清政府不得不放弃原先铁路经过开封的计划,将铁路改道郑州。1913年废除府和州的行政建制,郑州改为郑县。民国初年郑州被袁世凯控制,1916年袁世凯死后被依附于段祺瑞的赵倜控制,1920年郑州被直系军阀曹锟占据,1922年吴佩孚成为河南督军,1927年初吴佩孚在北伐战争的湖北湖南战场上失利,奉系军阀张作霖出兵占据郑州,1927初年郑州被冯玉祥和唐生智攻克,河南成为冯玉祥的地盘。1928年郑州建市。1931年蒋介石在中原大战中取胜,攻克郑州,取消郑州市。1938年国民党为了防止日军从开封西进,从北面包抄武汉,下令扒开花园口的黄河大堤,大水泛滥豫皖苏三省,造成83万中国百姓死亡,数百万人无家可归,而日军只损失1000多人。1944年郑州在豫湘桂会战中失守,被日军占领。1948年解放军先后两次攻克郑州,郑州解放。虽然经过了民国初年的军阀混战和抗战破坏,郑州人口还是从1904年的2.17万增加到1948年的18.71万,成为了河南仅次于开封的第二大城市。建国后十年间政府从各地移民几十万到郑州,打下了郑州市中心的道路框架。1954年河南省会从开封迁到郑州,如今郑州城市人口据说达到了600万。
郑州美食最有名的是烩面。特产大枣和山药,没有争议的郑州名人有春秋名相子产、思想家列子、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韩非、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诗圣杜甫、北宋建筑大师李诫。
我的全部游记
北京浅体验  
合肥故事  南京访古  
淮安游记  
苏州游记  
春节游港澳之香港篇  
春节游港澳之澳门历史城区一日游  
徽州详细攻略  
商都亳州  
四朝古都,寿县古城  
陕西六日游   商都郑州  八朝古都开封  (郑州和合肥大不同,区别很大,这点我明天开始慢慢说明。在游记里首先要感谢我父母给我的经济支持,感谢去年我爷爷、奶奶、外婆、叔伯姑姑、舅舅舅妈、哥哥姐姐给我的压岁钱和帮助。
那就按行程时间顺序说起吧。我是2月15日早上6点20从合肥家里出发的,事先在携程上预订了易到公司的接送机服务。只要绑定信用卡预付款项就可以提供接送机服务,我是用我老爸的卡预订的,赶9点20的飞机JR1536,从合肥家里到合肥机场83元,而一般乘坐合肥出租车都是100元。10点50降落在郑州新郑机场。那驾飞机是幸福航空公司的新舟60,螺旋桨小飞机,机舱门要弯腰进去,只能乘坐50多人,飞行时螺旋桨发出的噪音很大。有人说国产飞机还有小飞机不安全,不过这种型号的飞机好像从没发生过什么致命的事故。我第一次知道是新舟60时,我的想法是反正至少比蒋介石当年巡视各地坐的美国飞机安全舒适多了……飞机飞行高度较低。然后到达以后,发现郑州的机场大巴没有合肥的干净,虽然明显是天天洗,但是灰尘能看见,也许是这里的气候使得维持卫生的成本比较高,进了航站楼,联系易到公司接机的薛师傅,快速找到二楼的出口到停车场,薛叔叔早等在那里了,然后他夸我那么快就找到了,很多人都找不到……易到公司的师傅都会亲自帮你把行李装上车。然后就向事先预订的郑州天河宾馆行驶,一路上就和师傅聊河南风土人情,特产什么的大概65分钟就到了酒店,司机师傅还向我推荐了离酒店不远的人民公园。
事先在携程网预订了郑州天河国际大酒店,198一天。入住以后发现设施和一般三星级宾馆差不多。这家宾馆有地暖,晚上很安静,可以好好休息,不过我感觉很热。郑州的气候和合肥不一样,当天合肥最高温16度,郑州只有11度,然而当天我在合肥穿棉袄冲锋衣、一件毛衣都觉得冷,在郑州只要穿毛衣和长袖T恤就行了,应该是郑州空气比较干的原因,当天合肥下小雨,郑州是多云。
说说我对郑州的印象吧,郑州的农田都是种麦,田地平整规则,每块地面积都较大,新郑有很多枣树。合肥主要是稻田,田地很多形状,有高低起伏,每块都较小,土地和池塘犬牙交错,郑州的房子都是红色屋顶,大多是平顶,合肥的农民住宅一律白墙黑瓦坡顶。郑州市的植物种类比较少,市中心主干道很多法国梧桐。郑州市区河流和池塘湖泊很少。郑州市区城建不错。没去他们最漂亮的郑东新区,感觉从机场·到酒店这一路,房子街道比合肥瑶海区或者合肥护城河外比较近的地区好些,和合肥二环外围市区经济开发区、高新区差不多,不如合肥滨湖新区、或者政务新区。据说郑州房价是郑东新区1.5万一平米。 其他老城区9000元一平米,而合肥市中心1万左右,越往边上越便宜,新区房价只有6、7千,而市区边上的小区房价有不到5000一平米的。看来合肥的房价比郑州好。整个河南的吃和住都比合肥便宜。
我选择住天河国际啊大酒店,主要就是看中它距离火车站和河南博物院都较近的地理位置。入住以后抛下行李,轻装出行,然后从酒店前台那里问得了附近的老字号饭店位置,附近有袁师傅肉夹馍和萧记烩面,但是临近过年都关门了,酒店北边一点路有工商银行,到那里取了钱。然后再往北走了点路找到一家快餐摊吃盒饭解决。感觉想在北方吃米饭,在河南和山东比在陕西找容易多了。河南和山东有些地方也种水稻。然后从快餐店老板那里问得了去河南博物院做几路公交,到人民公园大门对面乘坐公交去了河南博物院,郑州人很热心,我几次问路时总是热心帮助,不像杭州上海,问路要挑人,大部分人爱理不理的。
值得一提的是天河大酒店客房里每天供应水果,我是个每天都吃水果的人,这点很让我满意,还有郑州的饮用水比较咸涩,烧水的水壶里都能看见白色的盐碱。
我已经忘了是乘坐哪一路公交了,反正上车问得了下车如何走,司机师傅和几位乘客都热心帮助我。博物馆凭身份证免费领票。

河南博物院

我进去以后发现博物馆里参观的人不多,导游全程讲解要200元,中午没有导游,于是我就自己开始一个人逛,然后在展示西周青铜器的地方找到了免费导游讲解。她是考古工作出生,讲解比较风趣,很有实际考古工作经验的感觉。不过感觉对专业的历史事件缺乏分析,很多历史年代说错,不过从导游讲解中还是学到很多东西。

河南博物院

第一展厅是中原古代文明之光,展示史前主要是新时期时代的文物。

旧石器。这是打制石器,在河南很多地方都有出土,按用途可以分为砍砸器、刮削器、尖状器。左边的砍砸器用于砍伐树木。中间的刮削器可以刮去动物皮毛上的油脂,右边的尖状器可以用于挖孔刻槽、缝制衣物或分割肉食。我们的祖先就是利用这样简陋粗笨的工具,向大自然索取必要的生活资料,改变着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河南博物院

中间高台上的是乳钉纹红陶鼎,它是古代的锅,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鼎,这尊陶鼎是用手工捏制成的,表面的乳钉既可以加固器体,也可以起到装饰作用。为了防止陶鼎在加热时发生崩裂,陶胎中还有粗砂砾。这件陶鼎是距今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裴李岗文化制作的。裴李岗文化最早发现于新政县裴李岗村,距今9000至7000年。当时中国没有用陶轮制陶的工艺,所有的陶器都是用手捏或者用泥条,一条接一条向上盘着制作。这些陶器主要用于饮食、盛、贮。

河南博物院

石磨盘和石磨棒。它也是裴李岗文化的器物,主要用于谷物的脱壳。它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粮食加工工具。石磨盘为椭圆形,正面平坦,前宽后窄,底部有四足,表面有明显使用过的痕迹,整套石器线条流畅,琢制精细,反映出古人娴熟的石器加工技巧和较为先进的粮食加工技术。它也从侧面说明了原始农业的产生。

河南博物院

最左边的三件石器是石斧。石铲、石镰刀。都是裴李岗文化的生产工具。石斧可以砍伐树木,石铲用于开垦荒地,石镰用于收割庄稼,从中我们可以发现裴李岗文化从农业生产到粮食加工全过程的工具应有尽有,表明此时已经进入锄耕农业阶段,见证了当时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农业生产水平。所谓的锄耕是指一群人手拿锄头翻地,生产效率比牛拉犁落后很多,因为工具落后,当时的农业还处在很多人一起耕作一块农田,农作物产量很低的阶段。农业生产不能完全替代采集、畜牧、狩猎。捕捞。右边是刻符龟甲,龟甲内往往装有石子,可能用于祭祀和占卜,是古人龟灵崇拜的反映。一些龟腹甲上还刻画有原始符号,其形态和我们熟知的甲骨文十分相似。有专家认为这是最早的刻画符号,为研究汉字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我认为所谓文字就是一种通用的传达固定信息的符号,原始人不需要记录信息,因为原始人没有什么剩余的东西,而原始人的交往范围也仅限于同一人群的伙伴。当人们有了剩余的东西,才有记录信息的必要,所以最早的古人自己用自己才能看得懂的符号来记录自己想记住的东西,避免遗忘,后来使用的人多了,在语言相通联系密切的一大群人中就产生了大家都接受的记录符号,文字就产生了)
从出土的古簪子可以知道,当时的中原人民已经有束发的习俗,明朝以前汉族人的发式基本都延续了这种样子。顺便说一下,当时束发的骨簪仅仅大量出土于中原,而中国大部分地方,比如今天的长江以南地区,直到西周时期大部分人还是披散着头发的,当时居住在今天中国南方、华北北部、除了关中以外的中国西部和胶东半岛的人,大部分还不是华夏族。出土文物说明中原地区是汉族这一传统发式的发源地。

河南博物院

河南漯河贾湖遗址的考古复原。

河南博物院

束发的簪。
河南博物院有件镇馆之宝叫贾湖骨笛,只可惜我拍的照片全花了。

陶鬲。它是当时加热粥用的炊具,为了快速加热比热容大的粥,设计成这种形状。

河南博物院

蛋壳黑陶杯。我感觉这个很像山东大汶口文化或龙山文化的器物。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涡纹彩陶壶

河南博物院

彩陶双连壶。郑州大河村出土。彩陶红衣黑彩,两壶并列相连,相接处有椭圆形孔相通,大约是在部落联盟时供两人共同饮酒只用,两人同时饮酒是友好、团结、联合及爱情的象征,这种饮酒习俗至今仍在我国的少数民族,如彝族、高山族中仍有沿用。书上说是部落联盟时两人共同饮酒之用,想起两个男部落首领一起饮用这个杯子里的酒,我浑身就起鸡皮疙瘩,果然是野人啊。今天有两个男的这样做,大概就是搞基,而我对男同性恋一向没什么好印象。我拍照的时候还以为是夫妻情侣喝酒用的。

河南博物院

白衣彩陶钵
  这里有很多彩陶罐。它们都是仰韶文化的器物。当时的人们以黑、红、褐、白等颜料在陶器上绘制鸟兽鱼虫、花草树叶、几何纹图案和日月星辰等,以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思维情感,表现对自然万物的观察与崇敬。

河南博物院

左上角是花斑纹彩陶钵

河南博物院

仰韶文化时期的陶器,有古代酒壶白陶盉、古代酒杯白陶爵、古代酱盘陶豆、古代煮粥的锅陶鬲。古代陶盆、陶罐还有一些玉器,从中可以看出很多器物的器形与夏商青铜器相似,先秦对玉的崇拜也已经产生。
公元前21世纪初,夏王朝的建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崭新篇章,夏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世袭王朝。从禹到桀共17王,前后经历400余年,(古本《竹书纪年》记载夏朝一共471年)古代文献中关于夏人活动区域的记载主要在豫西、晋南地区。1959年考古工作者在洛阳偃师伊洛河交汇处发现的偃师二里头遗址很可能是文献记载的夏代晚期都城“斟鄩”的所在地。通过连续不断的发掘,考古工作者在偃师发现规模宏大的城市道路网。布局有序的宫殿基址。手工业作坊及等级不同的墓葬等遗存,出土了大量具有礼仪性质的青铜器及玉器等珍贵文物。很多人认为这印证了文献中“夏居河洛”的记载,证实了夏王朝存在的真实性。
但是我认为根本就没发现有夏朝的文字,这个遗址的年代也有可能是商朝初年的,我曾经听到自称研究甲骨文的人说,甲骨文里根本没有关于夏朝的任何记载,也许是因为甲骨文多半是祭祀占卜的用语,而从不专门记载历史事件,有一些境外学者认为夏朝是西周的统治者为了宣传自己取代商朝,以臣子的身份篡位的合法性,而编造出来的。我对于没有根据的历史传说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我也怀疑夏朝的存在,我以一个外行的观点看,这个推理的过程只是从出土器物和城市的规模以及年代来下结论,因为没有文字,根本不能证明这些文物和这个遗址属于谁。根本不符合基本的逻辑推理思维方式。虽然有很多人根据历史记载说黄帝采首阳山的铜铸鼎,夏禹铸造了九个青铜大鼎,但是虽然我们发现距今4000年的青铜器渣和青铜蓉器残片,但是还没有发现那个时代完整的青铜器,当时的铸造水平是否就达到了能够铸造大鼎的程度,我是心存疑问的。

河南博物院

铜爵。二里头遗址出土,通体素面,具有早期青铜器的质朴风格,体现出一种率真的美。铜爵采用内模外范浇筑而成,说明此时的青铜器已脱离原始阶段,开始趋于成熟。记得《夏商周断代工程》纪录片里,我国先秦史泰斗李学勤曾经说,这个青铜爵在3600年前绝非一般人可以使用,很可能是王的酒杯。
后来我到洛阳博物馆,那里的讲解员杨老师说因为青铜酒杯里的铜锈和铅等重金属长期超标,长期饮用会引起中毒,那时的人多短寿。所以古书上说夏商因为喝酒而灭亡,周公劝姬姓诸侯不要酗酒,酗酒要亡国是有一定道理的。(君主制政体下,君主的寿命和即位的年龄关系到政权的稳定,短寿的君主必然造成新君年幼继位和国家政策的不稳定。商朝为了防范新君年幼继位,采用了兄终弟及的继承法,而长期下去又造成皇族为争夺王位而内斗,造成国家衰弱,周人鉴于此改为嫡长子继承制,周公发明宗法制和周礼来维持稳定的统治秩序,这样也有利于保持被统治者对统治者义务的延续(比如保证赋税和兵员)

河南博物院

青铜爵和青铜斝,斝是大酒杯。爵是小酒杯,有些大的爵其实也并不是直接用来饮酒。

河南博物院

偃师二里头遗址中的夏代王宫模型。宫殿是一座建造在夯土台基之上、坐北朝南、内部空间横向分割的单体排房式建筑,应属王及其家人燕居之所,即"寝殿"。复原建筑为木骨泥墙,横列面阔8间,单檐、两面坡、悬山式屋顶。它是现已发现的最早王宫寝殿遗址和前朝后寝实例。感觉古代的王也就只能住这种大草房,他们的生活水准不一定太高。我怀疑夏桀商汤吃的食物不如今天的家常菜美味,穿的衣服不如今天保暖方便,睡得床不如席梦思舒适甚至不如明清时代富农睡得的雕花床。公元前16世纪商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商朝存在的500多年间曾多次迁都,大多在河南境内。考古工作者在郑州、偃师、安阳等地均发现具有王都规模的城址。
郑州商城遗址是商代前期的都城遗址,内城墙周长约7公里,总面积约25平方公里。下面这尊青铜器就是在郑州商城遗址出土的

河南博物院

兽面纹提梁卣。盛酒器。器物表面满饰兽面纹,圈足上装饰四个镂孔。卣体修长,做工精美,是目前所知最早的青铜卣


河南博物院

兽面乳钉纹方鼎。1974年在郑州出土,通高87厘米,重64.25公斤,器身上装饰有兽面纹和凸起的乳钉纹。这件铜鼎形体硕大,铸工精细,是中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大型青铜方鼎之一,采用的多范拼铸工艺也说明商代早期已经具备了相当高的冶铸水平。我们知道,鼎在古代被视为立国重器,是王权的象征,古代把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之为定鼎,而在郑州地区出土如此大型的青铜方鼎,也是商王朝建都郑州的有力佐证。
通过观察这些青铜器,我发现青铜方鼎和乳钉纹似乎都是商朝的铜鼎才有的特征,周朝的鼎都是圆形的。

商朝青铜鼎

河南博物院

商朝青铜尊

河南博物院

商朝青铜盉

河南博物院

这是安阳殷墟妇好墓地的陪葬坑复原模型,商代晚期的安阳殷墟位于今天河南安阳小屯村一带,公元前1300年左右商王盘庚迁都于此,此地。成为商朝晚期最后255年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妇好墓于1976年在殷墟遗址发现,据甲骨文记载,妇好是武丁的妻子,生前曾主持祭祀,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将军。妇好  

这是根据妇好的女尸做的容貌复原图
商朝的武功以商高宗武丁时代最盛。武丁通过一连串战争将商朝的版图扩大了数倍。而为武丁带兵东征西讨的大将就是他的王后妇好。甲骨文记载,有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双方相持不下,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武丁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那时作战,出动的人数都不多,一般也就上千人,和大规模械斗差不多。但是根据记载妇好攻打羌方的时候一次带兵就有一万三千多人。也就是说差不多全国一半以上的军队都交给她了。 
武丁封妇好为商王朝的统帅,妇好率领军队征讨四方,前后击败了北土方、南夷国、南巴方,以及鬼方等20多个小国,为商王朝开疆拓土立下了不朽战功。武丁对妇好论功行赏,给她划分了大片的封地。女人被封为一方王侯,在中国  历史上还是非常少见的,可见妇好在武丁心目中的地位。在自己的封地内,妇好独立掌管着农林牧渔与部队,并作为商王朝的属国,按照国王和诸侯的礼仪向丈夫武丁进贡。妇好墓中发现了几千件精美的青铜器、玉器和近7000枚的贝壳货币,表明妇好拥有巨大的财富和权力。
妇好不但能带兵打仗,而且还是国家的主要祭司,经常受命主持祭天、祭先祖、祭神泉等各类祭典,又任占卜之官。商朝是个迷信鬼神的国家,所谓“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妇好又会打仗,又掌握了祭祀与占卜的权力。大批用于使用和祭祀的青铜器,包括我国首次发现的商朝巨型炊器,据上刻有“妇好”铭文多处。据此可见,妇好生前受命主持祭祀的规模很大。

河南博物院

青铜鼎。

河南博物院

甲骨文祭坑。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商人迷信,凡事都要用龟甲和兽骨进行占卜,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 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然后把占卜的有关事情刻在甲骨上。除占卜刻辞外,还有少数记事刻辞,目前发现有大约15万片甲骨。4500多个单字,所记载的内容极为丰富,涉及到商代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不仅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社会习俗等内容,而且涉及天文、历法、医药等科学技术,从甲骨文已识别的1500多个单字看,已经具备了汉字“象形、会意、形声、指事、转注、假借”的六书原则。它们是研究商代社会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的宝贵资料,在世界四大古文字体系(古埃及象形文字、古印度印章文字、古美索不达米亚楔形文字,甲骨文)中只有甲骨文所属的中国古汉字体系历经数千年演变传承至今。   

河南博物院

安阳殷墟遗址地图

商代玉人,是一个跪坐的奴隶形象,双手平放膝上,头梳辫发,五官、衣饰清晰可变。

河南博物院

司母辛铜罍,盛酒器,器体装饰花纹,铭文中的司母辛与妇好是同一人,这是武丁的儿子对其母妇好所作的一件祭祀用器。

河南博物院

  司母辛四足觥,这也是武丁的儿子祭祀妇好用的盛酒器。表面装饰起怪的花纹,似牛非牛,前部为立兽状,后部为鸟形,是鸟兽合体的完美演绎。

妇好墓出土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

妇好鴞尊,盛酒器。鴞就是猫头鹰,它的外观像一只昂首挺立的猫头鹰,双目圆睁,双足与下垂的尾翼形成稳固的三足支撑,器物通体纹饰有八种之多,内壁有铭文“妇好”二字作者丰富的想象将现实生活的真实写照与艺术的概括夸张相结合。威严的鴞和繁缛的花纹,反映出商朝晚期庄严狞厉的审美倾向。商朝常见根据鸟兽形象塑造的青铜器。猫头鹰被商朝人视为军队的保护神没在商代高等级墓葬中,往往会有这种形状的器物出土。

河南博物院

徙斝,温县出土,温县是司马懿的故里。这件青铜器内铸有“徙”字,徙在甲骨文里也称行。是族名,说明当时徙部族的居住地很可能在今天河南温县一带。

河南博物院

最上边是青铜钺,钺是古代用于砍杀的长柄兵器或刑具,是军事权力象征,这件青铜钺上的猛兽好像是两只虎。

祖辛铜卣,盛酒器辉县出土,它是商王祖辛的器物,辉县发现这些商代中晚期的器物,说明辉县曾是商朝的京畿重地。


以下是西周青铜器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中爯父”铜簋,1981年出土于南阳南郊的砖瓦厂,是一件西周晚期的青铜器,腹部两侧有龙形双耳,圈足之上饰有三个虎头,盖上和身上饰有瓦纹和窃曲纹盖上及器内还铸有44字铭文。从铭文得知,这是申国中爯父为祭祀其祖、父两代人而作。据史料记载,西周末期,周宣王将申伯分封于南阳建邦立国,史称“南申”,至春秋时为楚国所灭,这一青铜器验证了历史上南申国的存在。

河南博物院

青铜怪兽头,这是早期龙的形象吗?

河南博物院

以下的几件文物都出土于“虢季墓”中。这是腰带上的黄金装饰。那时的腰带可不是牛皮做的,它们原先是在丝绸腰带上的。

玉环和玉璜,周代用不同的玉器来祭祀天地和东南西北四方。

河南博物院

缀玉面罩,用青玉做成人的五官。它是考古发掘时在墓主虢季的面部上覆盖着的,原先是固定在丝绸布料上的。当时的人认为用玉器堵住身体的孔洞或者把玉覆盖在尸体上可以让尸体不朽。这件器物也叫瞑目,,所谓死不瞑目一词就来源于此

墓地出土的小鱼和天文仪器,

平顶山应国墓地出土的玉牌连珠组玉佩。当时的贵妇人讲究身体姿势要端庄,将这项链挂在脖子上,可以让身体走路时姿势保持端正。

当时装备在马车上的,那个圆柱形中空的青铜器是车軎,用来保护突出在马车轮子之外的车轴,并且防止马车行驶时,轮子向外跑,下面的小青铜片叫车辖,是插在车軎与车轴的凹槽里,固定车軎用的插销,它是整个马车的要害部位。失去了它,马车就无法行走。今天的管辖一词,就是来自于车辖。

“匍”雁形铜盉。盉是古代调和酒水的器具。铜盉整体造型取材于大雁,酒水从大雁的嘴里流出,在后边的大雁尾部有一位奴隶形象的小人仿佛在用力拉着连接盖子和器声的圆环,上面有云雷纹和凤鸟纹的装饰花纹。盖内的铭文中说,应国的大夫匍出使邢国归来后,用邢国国君赏赐的红铜制作了这件铜盉作为纪念。通过这件文物,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周时期的诸侯国之间已经有了邦交往来,同时验证了历史上应国与邢国的存在。

河南博物院

莲鹤方壶。1923年出土于新郑郑国国君的大墓,正是因为它的出土,才有了创建河南博物院的提议。

话还要从这一年的8月说起。火辣辣的太阳照在乡绅李锐家的菜园里,由于干旱,蔬菜已经打蔫了,李锐决定在菜园里打一口井。
这位绅士怎么也没有想到,菜园的下面就是当年郑国的大墓,大墓里曾安睡的是郑国国君。李锐竟挖出了不少青铜器,他挑选了几件比较完整的铜鼎去卖,发了一笔财。
俗话说:没有不透风的墙。李锐挖到宝的消息很快就传到县里,县里马上派人来制止,李锐非但不听,反而挖得更起劲了。
说来也巧,恰逢此时,北洋陆军第十四师师长靳云鹗来新郑巡访,听说了李锐挖宝的消息,马上出面阻止,收缴了挖出的国宝,追回了被卖的文物,又派工兵继续挖掘,共出土青铜器100多件。
对于如何处理这批珍贵文物,靳云鹗的态度十分明确,“钟鼎重器,尊彝宝物,应该归于公家。” 靳云鹗的义举博得了一片赞扬声,当时的河南省议会致函靳云鹗:“公道主张,至深钦感,肃此鸣谢。”
靳云鹗派人把挖出的古物统统装上车,武装押运到省城开封,交给河南古物保存所收藏。
文物运抵开封时,城里城外张灯结彩,男女老少沿途欢迎,气氛异常热烈。河南古物保存所郑重其事地接收了文物。河南古物保存所就是现在河南博物院的前身,包括莲鹤方壶在内的郑公大墓出土文物,也成为河南博物院的首批收藏。
壶是古代青铜酒具的一种,也是青铜礼器的重要种类之一,自商代就已有之,主要盛行于春秋战国时期。《诗经》中曾有"清酒百壶"的记载,所指的便是这类器物。其造型多种多样,有方壶、扁壶、圆壶、瓠形壶等等,莲鹤方壶就是东周时期的代表器物。
莲鹤方壶主体部分为西周后期以来流行的方壶造型,造型宏伟气派,装饰典雅华美。壶颈两侧用回首之龙形怪兽为耳,腹部四角各攀附一立体飞龙,圈足下有两个侧首吐舌的卷尾兽,似乎在倾其全力承托重器。构思新颖,设计巧妙。方壶通体满饰蟠螭纹,这些蟠螭纹相互缠绕,不分主次,上下穿插,四面延展,似乎努力追求一种总体上的动态平衡。
壶上物像众多,杂而不乱。神龙怪虎,神态各具。当然,方壶装饰最为精彩的乃是盖顶仰起盛开的双层莲瓣,以及伫立莲瓣中央一只立鹤。仙鹤亭亭玉立,双翼舒展,引颈欲鸣,表现出的清新自由、轻松活泼的感觉,形神俱佳,栩栩如生,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因此莲鹤方壶被专家们誉为“青铜时代的绝唱”,它说明郑国的工业科技水平特别是青铜器铸造工艺,在当时处于领先地位。
莲鹤方壶构图极为复杂,造型设计非常奇妙,铸作技艺卓越精湛,堪称春秋时期青铜艺术的典范之作。要铸造如此复杂的青铜器,需要先进的铸造工艺和高超的技巧。专家分析,器身上的龙与鹤系采用分铸法铸造。
莲鹤方壶的艺术风格已迥然有别于殷商、西周,在盖顶莲瓣中心立一张翅之鹤,全然超出了西周以上神秘凝重的氛围,显露出清新的气息。郭沫若先生以极富文采的语言,称道“此鹤突破上古时代之鸿蒙,正踌踌满志,睥视一切,践踏传统于其脚下,而欲作更高更远的飞翔。”可以看出,他这里所描述的,既是指莲上之鹤,又是归纳了春秋时代青铜礼器之总的风格与趋向。当此之时,旧的礼制迅速崩溃,新的观念正在形成。表现在青铜艺术上,也正在开创一代新风,所以郭沫若先生说莲鹤方壶“乃时代精神之象征”,标志着中国艺术风格的一个新的开端。
春秋战国时期,意识形态领域空前活跃,人们个性张扬,崇尚浪漫情怀。东周青铜器作为这一时代风貌的“物化”反映,器形由厚重变得轻灵,造型由威严变得奇巧,手法由浓厚的神秘色彩而趋向写实,装饰纹样也变得易于理解和更接近于生活。莲鹤方壶的出现,是春秋时期时代精神的象征。反映了一种新的生活观念与艺术观念,是活跃升腾的精神力量的形象体现。
以莲鹤方壶为代表的新郑彝器,还向我们展现了郑国青铜器的特征。读过《春秋》经传的人都知道,当时的郑国居于晋、楚两大国之间,朝晋暮楚,在夹缝中求生存,形势十分艰难。春秋中期以后,中原之晋,南方之楚,在文化上也各自形成中心,这也明显影响在青铜器上。李家楼郑公大墓出土的青铜器,既有接近于以晋墓出土器物为代表的中原色调,又有接近楚墓器物的楚文化因素。可以说,它是中原文化南传和楚文化北传的第一驿站。
楚地浪漫的风格,使许多受这种风格影响的器物都具有了一种流动、飞扬的韵致,这种韵致与中原商周青铜器的肃穆、威严不同,洋溢着一种运动的生命力。反映在艺术造型上,则表现出一种舒扬升腾的美感。这件莲鹤方壶正是东周这一艺术风格转变时期的代表作品。

新郑郑韩故城。当时的郑国文化发达,郑国和卫国的流行歌曲在当时特别有名。
游记的配乐是《诗经 郑风 子衿》是当时郑国的流行音乐,描述少女思念恋人的情景。
歌词如下;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译文
青青的是你的衣襟, 悠悠的是我的心境。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就此断音信?
青青的是你的衣佩, 悠悠的是我的情怀。
纵然我不曾去会你, 难道你不能主动来?
我来回踱着步子呵, 在这高高城楼上啊。
一天不见你的面呵, 好像已有三月长啊。
而孔子是看不上郑国的音乐的,说它是“靡靡之音”春秋时期的郑国,中心地域就在今天的郑州一带。

王子午鼎,淅川下寺出土,列鼎共出土七件吗,这是其中的一件,铭文用鸟篆文表达了对先祖的追思,叙说了王子午自己施德政于民的业绩,并教育子孙以此为准则、“王子午”是楚庄王之子,姓芈,字子庚,楚康王时任令尹(相当于丞相)。王子午鼎平底束腰,呈现出典型的楚国青铜艺术之风,让人联想到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的故事。环绕鼎腹的六条立体怪兽,各由两条夔龙蜷曲环绕而成,采用失蜡法分别铸出,然后焊接到器身。系部装饰上采用浮雕、立雕、分铸、榫卯、焊接等技术。优美的艺术造型、精湛的工艺、浪漫的题材显示了楚人非凡的创造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镶红铜龙纹扁壶。辉县琉璃阁甲墓出土。壶体呈椭圆形,颈部附一对环钮,颈部饰象纹、鸟纹各一周。腹部附四个环钮,并饰上中下三周镶嵌红铜龙纹,龙回首相顾,如蹑虚空。
这件青铜器的制作分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作母范预刻凹槽,以便器铸成后,在凹槽内嵌其他金属。第二步是錾槽。“铜器铸成后,凹槽还需要加工錾凿,精细的纹饰,需在器表用墨笔绘成纹样,然后根据纹样,錾刻浅槽,这在古代叫刻镂,也叫镂金”。第三步是镶嵌。第四步是磨错。“金丝或金片镶嵌完毕,铜器的表面并不平整,必须用错(厝)石磨错,使金丝或金片与铜器表面自然平滑,达到严丝合缝的地步”。

夔龙纹四耳铜鉴。上蔡县郭庄楚墓出土,鉴在古代有浴缸、水盆、冰箱、消防贮水缸、镜子等几种用途。
导游说在那个时代女孩想要问男孩家是不是高富帅就会问,你家有冰鉴吗?其中的冰鉴就是古代的冰箱,当时的大家族会把冬天采集的冰储存在冰窖里,夏天拿出来用,然后再冰鉴中间有青铜壶盛放食物,四周装上冰块,用盖子盖起来来保存食物,这件青铜鉴很小,也没有盖,当然不能做冰鉴,只能做脸盆、脚盆什么的。

河南博物院

车马器

跽坐人铜灯。灯由跽坐人、灯架和灯盘三部分分铸铆接而成。它的灯座是一个跪坐着的人,头梳偏髻,右额有发饰,下颚还系有带,身穿高领右掩束袖长袍,腰里还束有宽带。通体原来有黑漆,这件灯分为三个部分,可以进行拆装,部件之间对接紧密,跽坐的小铜人表情沉静,毕恭毕敬得跽坐在地上,谦卑、恭顺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

河南博物院

当时的货币,东周时期周和秦用圆钱,齐国燕国用刀币,韩赵魏用布币(形状像铲子的货币),这些都是从日常生产工具中割肉用的刀、耕地用的耒耜、纺线的纺车得到启发铸造的。楚国用形状像贝壳,上面有奇怪铭文的铜钱,因为它小所以被称为蚁鼻钱,又因为形似鬼脸,所以也叫鬼脸钱,楚国还用用到切割,用时称重的黄金版做货币,这种金币因为铸造地的不同,被分别称为郢爰金币和陈爰金币。

河南博物院

中间的那个大秤砣是秦始皇同意天下度量衡用的,国家颁发的同意重量计量的衡器。

河南博物院

戈。戟。簇(箭头)、胄(头盔)和剑,值得一提是右边最上面的那把剑,上面写着越王勾践自作用剑,原先是越王勾践的佩剑,后来被楚国获得,出土于楚墓中。

河南博物院

汉墓中出土的动物,有牛、马、猪、象的形象。

汉代诸侯王梁王的金缕玉衣,和莲鹤方壶一样,这也是河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河南博物院

  左边是关中侯金印。关中侯在东汉末年是一种虚职。它是曹操为了笼络地主豪强,收买人心而大量分封的官职。右边是弩机。拉弓需要的力量很大,即使是大力士也不能拉满弓,有了弩以后,通过弩机可以省力得拉开弩,提高射程,同时弩机上的望山可以作为瞄准具,提高了命中率。

汉代画像石

河南博物院

上面是乘坐鹿车出行的贵族。有人说这是中国古代的圣诞老人。下图描绘狩猎的情景。

马蹄金币,因为形似马蹄而得名。它是汉代的贵重流通货币,皇帝经常以此赏赐大臣。

陶楼,汉代的人讲究事死如事生,也就是说人死后还会在另一个世界按照生前那样生活,所以当时厚葬之风盛行,随葬品往往模拟死者生前的生活场景,用陶器模拟制作成人世间生活所需的一切。陶楼就相当于现代人死了以后烧纸房子。

陶楼,当时也许已经可以建造六七层的楼阁。

百戏俑,这些陶俑都是模拟的杂耍、说书艺人和音乐乐队。从中可以看出墓主人生前热爱文艺表演。

河南博物院

六博陶俑。六博是流行于汉代的一种棋类游戏,今天已经失传,在当时,上至 王公贵族,下到黎民百姓,都很喜欢这种游戏,犹如今天的中国象棋和打扑克一样风行。

河南博物院

陶狗。狗在汉代不仅用于看家护院,也已经开始有专门的宠物狗,东汉末年的汉灵帝喜欢狗,养了很多品种的宠物狗。这些小狗的表情很是憨厚可爱。反映出狗对于主人的忠诚和友好。可以看到这些小狗的身体比例有些失调,这是汉代雕塑写意风格的体现。

河南博物院

汉代漆器

模拟汉代农村的耕种场景。

这是模拟当时手工业作坊和粮食加工之类的陶模型。

陶马和陶怪兽

陶都树。都树是汉代传说中一棵神树,树顶立有一只报晓的天鸡,九个张开的树枝上有鸟、猴等器物,不仅器型美观,而且利用基本对称的格局和实心树干、三角形底座。保证了重心的稳定。

黄釉乐舞扁壶。壶的造型类似游牧民族使用的皮囊,扁壶两面都雕刻有演奏乐器的乐师和翩翩起舞的舞者。描绘了五个深目高鼻身着胡服的表演者。它是南北朝时期的器物,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让很多异域的音乐,舞蹈、绘画、工艺传入中原,促进了文学艺术的繁荣。黄釉扁壶正是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完美见证。

河南博物院

精美的隋唐瓷器。模仿汉代博山炉和楼阁的形象。

河南博物院

这些三彩骆驼和胡人商俑是隋唐时代国家开放强盛,丝绸之路贸易兴盛的写照。

河南博物院

隋唐洛阳城模型。

河南博物院

唐代的白瓷,左边两个是武官的形象,中间是文官,最右边是镇墓辟邪的独角兽,唐代的瓷器南青北白,瓷器制造工艺有了很大进步。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三个唐胖子。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武则天祭天金简。武则天喜爱洛阳的美丽,她称帝以后将武周的国都从长安迁移到洛阳,中原大地上留下了关于她的很多文物。这枚祭天金简是武则天到中岳嵩山封禅留下的,用纯度96%的黄金制成,上面刻有武则天向上天祈祷的祭文的。落款时间是700年农历七月初七,大意是大周皇帝武瞾信奉道教,渴求长生不老,羽化成仙,特向上天祷告,祈求三官九府除去武瞾的罪名。

河南博物院

当时的唐三彩以河南洛阳和巩义的窑烧造的质量最高,除此之外烧造唐三彩的窑址还有陕西长安,陕西铜川的耀州窑,河北的磁州窑和定州窑。唐三彩在当时是一种专门用于陪葬的器皿,卖它的商店被称为凶肆,相当于今天的花圈寿衣店。顺便说下,我认为几十年后等我们的父辈都不在了,就不会有人卖寿衣了,我才不相信现在的年轻人死后会穿寿衣火化。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三彩鸳鸯壶,十分精美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这是苏颂制作的水运观象台,这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座机械钟表,只不过它只能精确到时刻。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宋朝开封城模型。

河南博物院

听琴图,中间弹奏琴的是宋徽宗,下面听琴穿红衣服的人是蔡京。

宋代壁画

河南博物院

宋代的钧窑,汝窑等瓷器。

河南博物院

盛放佛舍利的金、银棺。

河南博物院

河南博物院

三彩舍利塔

河南博物院

三彩佛龛

河南博物院

瓷枕
( 本文作者 : 就是爱玩安徽 )

网友评论

锟斤拷锟斤拷要锟斤拷录锟斤拷趴锟斤拷曰锟斤拷锟 登录 | 注册 |
  • zhb001 回复

    郑州商战

    发表于:2022-11-9 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