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热门推荐 登山 珠峰山难--十年生死雪茫茫(上)[组图]

珠峰山难--十年生死雪茫茫(上)[组图]

作者:admin    2007-01-24 00:00

  在短短1天左右的时间,从5月10日下午4点多,这个开始启动、发作的暴风雪,持续了20小时,就这样湮灭了当时世界上最景气的珠峰商业登山公司,吞没了几个最优秀的职业高山向导的性命。1996年5月10日的夜晚,恐怕是珠峰人类登山史上,最最凄惨的一个晚上了。

  最终,新西兰领队及高山向导霍尔,以及他的高山向导哈里斯,以及他的客户汉森、日本女人南比,也就是“高山咨询”公司的商业队总共4人遇难;而“疯狂山峰”公司商业队伍,则留下了费希尔——这个美国队长的生命。包括5月9日去世的陈玉男,以及北坡的3个印度人,在这一两天内,全部有9人遇难。

  活着的两个人更象是传奇,一个是新西兰队的客户贝克,另一个是台湾的高铭和。两个人的全部手指和脚趾严重冻伤,以及鼻子,这些坏死的器官最终被截去。

  这就是登山历史上最著名的山难事件之一,甚至可以说山难事件之首——1996年的珠峰山难。因为死亡人数之多、登山者名声之大,此事件又经随队的记者科莱考尔写成畅销书,所以在登山界中,“Into thin air”成了这一事件的代名词。

  事件本身所掀起的波澜也是颇为轰动,当事人(科莱考尔等)对事件本身描述、回忆的不同版本,尤其体现在细节上的不同,更使这一山难蒙上了诸多神秘、争论的色彩。对于费希尔、霍尔技术上的失误,尤其是关门时间的把握(2支登山队确定在2点钟按时下撤,无论登到什么高度,但最终未执行),倒是也许因为他们的去世,在欧美倒无诸多人去追究。倒是科莱考尔与美国2位向导之间的争论、对台湾队的不解等,似乎在登山界中把人引导到一种高山道德伦理的讨论上去了。——“我刚刚替他为朋友合上眼睛,我刚刚把陈的尸体拖下来,而马卡鲁所说的竟只有好吧。”我想这可能是文化背景的差异。也许他认为纪念陈的最好方法就是继续向峰顶攀登。”

  而高铭和自己回忆到:“当我听到陈玉男过世的消息,心情也跟外面的风雪一样混乱。究竟要继续登顶?还是马上下山处理?后来想想,好不容易才来到第四营,如果不能完成登顶的目标,回去该如何对众多赞助者与支持者交代?相信,陈玉男会理解的。”

  而对于这天晚上违约冲顶的事情,高描述到:“眼见天黑了,高铭和本该小睡几小时准备晚上的登顶,可是他却失眠了。到了晚上10点多,雪巴告知准备登顶的消息,一时间,他发现自己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就要出发了。”“……两位雪巴人都建议不要再往上走了。一想到自己已经走了十三个钟头,而且峰顶就在眼前,再想起这两、三年来为了登顶到处筹款与训练的历程……”

  1996年,商业登山已经相当成熟,而诸多业余爱好者在专业向导带领下登顶珠穆朗玛峰,甚至已经成了一项产业。但是,这1996年的山难显示,再充足的氧气,再精良的装备,再专业的向导,再先进的通讯在珠峰的恶劣天气面前都不堪一击,而再优秀、再保守谨慎的登山向导也还是人,总有疏忽、麻痹的时候,而自然的暴风雪不肯原谅这一点大意……

  如果我们不看什么内在驱动力,我们不去作分析——如果仅仅是以时间、空间为坐标轴,让我们再还原当时的影象,那么,就是一群人往世界高处走,然后暴风雪来临,湮灭了他们,然后这些登山者挣扎着,努力着,呼叫着,在风里蜷缩着……一晚上过去了,有的人受伤了,一些人去世了,哭泣着人活着一步步下山……这就是1996珠峰。

  在以人类的同情感审视这些过程的时候,一切是那么凄凉。

  小毛驴0024 授权 户外资料网 发表,如有转载请注明原作者及出处。

网友评论

!login_to_reply! 登录 | 注册 |
发布新帖
8264活动更多

官方微信
顶部小山